第二章 声现象八年级物理上册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PPT

新课讲解
活动3:用鼓槌打击鼓面,鼓面振动,听到洪亮的击鼓声。 活动4:拨动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动发出悦耳的琴声。
新课讲解
试一试 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感受声带
振动发出声音。
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时,发声也停止。
新课讲解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发声 C.没有发出声音的物体一定没有振动 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解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 产生的声音就会停止,故A正确,D不正确;物体在真空环境中振动,是不 会发出声音的,故B、C不正确。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3 新课讲解 5 当堂小练
2 新课导入 4 课堂小结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速度不同。 4.知道回声现象,并会利用回声来测量距离。Fra bibliotek新课讲解
思 考 声音在空气中是如何传播的?
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 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 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新课讲解
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 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 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2.2声音的特性 课件(共29张PPT)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 C.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 2.生活中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速度
• 3.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
•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使响度增大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 和发声的音调。
探究音调和 频率的关系
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
数据记录
钢尺 振动 声音 伸出长度 快慢 高低
伸出1/5
最快 最高
伸出1/3
较快 较高
伸出1/2
慢
最低
——有什么结论?
实验结论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 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发出 的声音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 小,音调越低.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 C.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减小声音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 4.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11.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_____不一样,是由声源的振动_____决定 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_____不一样,是由声源振 动的_____决定的. 12.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响度相同 的是___.
5.超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声。次声波:低于20赫兹的 声。(这两种声,人是听不到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2.3声的利用 课件(共21张PPT)

● A.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音调低 B.超声波传播不需要介质
● C.人听到的“嗞嗞”声是超声波 D.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 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 13.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_____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 用了声能_____的性质。
● 14.频率高于20000Hz声音叫________,低于20Hz声音叫________.这 两种声音人耳都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
● 15.有些动物(如狗、大象)比人提前感觉到地震,是因为地震时伴有 ________ (选填“超”或“次”)声波产生.地震中有的被掩埋者通过敲 击身边的墙体或管道发出求救信号,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他们利用了声音可 以在________ 中传播的原理.
利 用 声 呐 探 测 海 深
2.回声定位:
汽车的倒车雷达
以上这些例子说明了声音能传递信息。
把一块石头扔进水里,可以看到一 圈一圈的水波向四周散去,水面上 的树叶也随之起伏。这说明石头 的 能量通过水波传给了树叶。
水波是一种波动,水波能传递能量。 声波也是一种波动,那么,声波能传递能量吗?
二.声与能量
● D.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的能量
● 11.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 ___; 平时说的“B超”也是超声波,可利用它为孕妇做常规检查,这是利用了声音 可以____。
● 12.期末考试进入考场的铃声响了,考生都自觉地走进考场,说明声音可以 传递_______;交警部门在考场附近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从控制噪声的角度 分析,这是从________处减弱噪声.
人教版八年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第3节《声的利用》ppt共23张

你身边还有什么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例子?
①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②超声波加湿器 ③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 【课外拓展】 学生阅读P40科学世界,了解天坛的
“回音壁”、“圜丘”等我国古代奇妙的 古代声学现象。
判断声音传递的是信息还是能量
①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是利用声音来了解物体的某些特征
②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是指物体获得能量后,物体产生 的一系列变化
回声测距还有一些其他的应用,下面实例你都 能看出声音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吗?
B超检查
(三)声与能量
想一想,烛焰为什么会抖动?
答案: 声波影响下的疏密相间的空气挤压了烛焰。
超声波清洗镜片
二、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在这些情景中, “声”分别都起了什 么作用?
你身边还有什么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
①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声判断悬崖与船的距离 ②地震、海啸前出现的一些次声波我们也听不到,但是 动物能听到,它们会有反常的表现; ③蝙蝠的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海深
小结
传递信息
声音的内容含义 回声测距
B超、彩超、超声波探伤
声的利用
传递能量
超声波的使用
C.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
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
7.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某海底的深度,向海底垂直 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
度是____3_0_0_0____ m(声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500m/s),这种方法_不___能______(能或不能)用来测
量月球到地球之间的距离,因为 _真__空__不__能_传__声____。
C.利用超声波将药物击碎后与空气混合形成”药雾”
D.根据隆隆的雷声,我们可以判断出大雨将至
①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②超声波加湿器 ③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 【课外拓展】 学生阅读P40科学世界,了解天坛的
“回音壁”、“圜丘”等我国古代奇妙的 古代声学现象。
判断声音传递的是信息还是能量
①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是利用声音来了解物体的某些特征
②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是指物体获得能量后,物体产生 的一系列变化
回声测距还有一些其他的应用,下面实例你都 能看出声音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吗?
B超检查
(三)声与能量
想一想,烛焰为什么会抖动?
答案: 声波影响下的疏密相间的空气挤压了烛焰。
超声波清洗镜片
二、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在这些情景中, “声”分别都起了什 么作用?
你身边还有什么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
①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声判断悬崖与船的距离 ②地震、海啸前出现的一些次声波我们也听不到,但是 动物能听到,它们会有反常的表现; ③蝙蝠的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海深
小结
传递信息
声音的内容含义 回声测距
B超、彩超、超声波探伤
声的利用
传递能量
超声波的使用
C.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
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
7.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某海底的深度,向海底垂直 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
度是____3_0_0_0____ m(声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500m/s),这种方法_不___能______(能或不能)用来测
量月球到地球之间的距离,因为 _真__空__不__能_传__声____。
C.利用超声波将药物击碎后与空气混合形成”药雾”
D.根据隆隆的雷声,我们可以判断出大雨将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声现象 -- 声波、声速、回声、声速的计算 课件(共23张PPT)

A、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 发生 B、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 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C、地震发生时水塘内的鱼恐慌极了,争着跳离水面,说明水 能传播地震波 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这是因为月球上的岩石不 传声
四、声速的计算
分4
例2:声音传播的速度,不但与温度有关,还与传播声音的介 质有关。小明在一次探究实验中发现,在长水管的一端敲击一 下,在另一端能听到三次敲击声,请依据你的生活经验和下表 提供的声音在一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解答下列问题。
①如果水管的长度为s=6800m, 当在水管的一端敲击后,声音从 铁管中传到另一端需要多少时间 ?声音从空气中传到另一端需要 多少时间? ②在水管的另一端第一次听到的 声音与第三次听到的声音的时间 差是多少?
①由v=s/t,
得声音在铁管中传播过来所用的时间:
t1=s/v1=6800m/5200m/s=1.31s;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所用的时间:
t2=s/v2=6800m/340m/s=20s; ②在水管的另一端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从铁管中传来的,
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从空气中传来的,两次声音传播的时间差: t=t2−t1=20s−1.3s=18.7s。
声波、声速、回 声、声速的计算
学习目标
整
1.了解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且声 速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3.掌握与声速、回声相关的计算题。
分1 问题1: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的呢?
水波
一、声波
分1
声源振动,带动周围的空气 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 ,向远处传播,又带动了远 处空气的振动,最终传到我 们耳朵里。
四、声速的计算
分4
例2:声音传播的速度,不但与温度有关,还与传播声音的介 质有关。小明在一次探究实验中发现,在长水管的一端敲击一 下,在另一端能听到三次敲击声,请依据你的生活经验和下表 提供的声音在一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解答下列问题。
①如果水管的长度为s=6800m, 当在水管的一端敲击后,声音从 铁管中传到另一端需要多少时间 ?声音从空气中传到另一端需要 多少时间? ②在水管的另一端第一次听到的 声音与第三次听到的声音的时间 差是多少?
①由v=s/t,
得声音在铁管中传播过来所用的时间:
t1=s/v1=6800m/5200m/s=1.31s;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所用的时间:
t2=s/v2=6800m/340m/s=20s; ②在水管的另一端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从铁管中传来的,
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从空气中传来的,两次声音传播的时间差: t=t2−t1=20s−1.3s=18.7s。
声波、声速、回 声、声速的计算
学习目标
整
1.了解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且声 速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3.掌握与声速、回声相关的计算题。
分1 问题1: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的呢?
水波
一、声波
分1
声源振动,带动周围的空气 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 ,向远处传播,又带动了远 处空气的振动,最终传到我 们耳朵里。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课件(共35张PPT)

.
课后作业
15.某种昆虫在飞行时,5s内翅膀振动2000次, 频率是 400 Hz,人类 能 (选填“能”或“不能”) 听到这种昆虫发出的声音。
课后作业
三、综合能力题 16.如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请回答: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 明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 (2)塑料小球(可用乒乓球代替)在实验中起什 么作用? 放大音叉的微小振动,便于观察 . (3)加大力度敲击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又可 得出什么结论?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
(4)探究过程常采用下列主要步骤:A.分析归 纳得出结论;B.设计和进行实验;C.提出问题 与猜想。这些探究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CBA (只填代号)。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 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2022年4月9日星期六2022/4/92022/4/92022/4/9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2022年4月2022/4/92022/4/92022/4/94/9/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92022/4/9April 9,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课后作业
(2)他又发现用细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音调 不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声音,由此 他联想:医生用手叩击患者腹部时,听其发声判断 病人腹部是否有积水,其依据是 A . 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音色 D.都可以.
课后作业
18.(2014秋•南通期中)探究声音的特征:
课前预习
1.声音分为乐音和噪声。乐音有三个特征:
_音__调___、_响__度__、__音__色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课件(全章共4课时)

他大约在2秒后能听到我的喊声,我还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2.请计算:在课堂里老师和坐在后排的你相距 7米时,你的讲 话声经多长时间老师才能听到?如果也能听到回声的话,你发 声后多长时间可以听到回声?(回声到达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 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 老师在我发声后约 0.02 秒能听到我的讲话声,如果能听到 回声应在0.04秒后听到.但实际上我听不到。
不能,因为地球和月球之间有一段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里传播。
科学世界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鼓膜 振动, 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 听小骨 及其他信号传给听觉神经 ,听 觉神经把信号传给 大脑 ,人就听到了声音。
2. 如果只是传导障碍,如鼓膜、听小骨、半规管、耳蜗等损 坏(非听觉神经和大脑损坏),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 将振动产生的信号传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到声音,这种 感知声音的方式我们叫做 骨传导 ,这说明利用的是 固体 (选 填“固体”“液体”或“气体”)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了。
探究点二
声音的传播
1.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再次阅读:真空罩内的闹 钟实验。联系该实验现象,大家能得到什么结论? 猜想:真空 不能 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
2.小组合作探究——声音的传播
实验: (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 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 (2)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 小。 问题: (1)实验的第一次敲击声是在桌面的一端发出的,但耳朵贴在桌面的另一端能 听到声音,在这个过程中声音是由什么物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的?
2.P31第3题。
小结:能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铁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空气传来的。
不能,因为地球和月球之间有一段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里传播。
科学世界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鼓膜 振动, 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 听小骨 及其他信号传给听觉神经 ,听 觉神经把信号传给 大脑 ,人就听到了声音。
2. 如果只是传导障碍,如鼓膜、听小骨、半规管、耳蜗等损 坏(非听觉神经和大脑损坏),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 将振动产生的信号传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到声音,这种 感知声音的方式我们叫做 骨传导 ,这说明利用的是 固体 (选 填“固体”“液体”或“气体”)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了。
探究点二
声音的传播
1.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再次阅读:真空罩内的闹 钟实验。联系该实验现象,大家能得到什么结论? 猜想:真空 不能 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
2.小组合作探究——声音的传播
实验: (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 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 (2)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 小。 问题: (1)实验的第一次敲击声是在桌面的一端发出的,但耳朵贴在桌面的另一端能 听到声音,在这个过程中声音是由什么物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的?
2.P31第3题。
小结:能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铁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空气传来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章末复习二声现象教学课件(46页)

6.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的是( D ) A.使劲拨动琴弦 B.在二胡的弓毛上涂一些松香 C.用力敲大鼓 D.转动小提琴的旋钮
7.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一种文明行为,“轻声”是
指声音的( C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8.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将配备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 备,该设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 dB的声音,尖锐的声 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既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 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关于该设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C ) A.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 B.该设备产生的声波传到人耳的传播的速度是1 500 m/s C.“150 dB” 反应了声音的声强级 D.“150 dB”是指人耳能听到的频率的最高值
15.如图M2-5所示,甲、乙两人利用回声测量河岸到峭壁 的距离。乙站在岸边,甲站在距峭壁较远处,甲、乙连 线与峭壁垂直,甲、乙间距50 m,现甲放一枪,乙测出 所听两次枪声的时间差为4 s,求河岸到峭壁的距离。 (设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解:两次枪声的时间差为4 s即为声音经由乙处再从峭壁 反射回到乙处的时间,这段时间内声波传播的总路程 s=vt=340 m/s×4 s=1 360 m,河岸到峭壁的距离s′=
s 1360m =680 m。 22
答:河岸到峭壁的距离为680 m。
重点4: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重点分析:(1)噪声是根据人的感觉划分的,并未有 明显界限。判定声音是否属于噪声要把握两点:一是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发声体的振动有没有规则,二是从 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听者是否需要。(2)噪声的控制从 三方面着手,即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 噪声进入耳朵。
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是比较法和_____控__制__变__量法。 钢尺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__________传入人耳,引起 鼓膜__________,人便听到声音空。气 实验中当钢尺振伸动出桌面的部分超过 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 不到声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钢__尺__振__动__得__太__慢_。, 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寻找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
——观察、归纳
问 题 指 向 性 不 够 明 确Biblioteka 1.寻找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
——观察、情感体验
为 体 验 性 活 动 做 准 备
1.寻找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
——观察、体验(实践意识)、归纳
强 调 实 践 性 体 验
2.尝试解释物体发声的现象
——巩固、深化、情感体验
2.尝试解释物体发声的现象
——进一步完善实验测量 的技能训练!
测量温度(必做)
——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温度计的使用)
知道“熔点”
——反映物质的性质
(必做)
——科学探究
下接 教材解析2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1.声与信息
——观察、次声波、超声波
1.声与能量
——观察、
新教材
原教材
第三章 物态变化
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温度 熔化和凝固 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
课程标准:
[修订稿]
[实验稿]
1.1.1 描述固、液和气 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 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 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创建一个声音片段
Audacity
(演示波形图)
1. 启动Audacity,打开窗口。
2. “制作”菜单,执行“单音调”命令。
3. 打开“单音调发生器”对话框。
4. 输入“频率”和“振幅”,单击“生 成单音调”按钮,创建声音片段。
显著的变化(4)
——进一步完善“声与 信息”“声与能量”演示实 验的设计!
(3)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 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4)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 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 表自己的见解。
课程标准:
[修订稿]
[实验稿]
1.1.3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 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 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 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 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 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第二章 声现象八年级物理上册ppt
第二章 声现象
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特性 声的利用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认识 “声的产生与传播”
(形成概念)
1. 寻找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 2. 尝试解释物体发声的现象 3. 真空罩实验引出传声需要介质 4. 声速 5. 怎样听到声音
——渗透科学史教育、情感体验
声 音 的 记 录 、 保 存 、 重 现
3.真空罩实验引出传声需要介质
——从特殊到一般、观察实验
4.声速
——反映物质的性质
5.怎样听到声音
——巩固、情感体验
显著的变化(3)
——进一步完善借助多媒 设备(计算机)演示声音的波 形,并播放声音等教学活动!
网址:
(5)通过实验探究物态 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 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 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1.1.4 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
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
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 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 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显著的变化(5)
1.1.2 说出生活环境中 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 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 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 己的见解。
(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 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 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 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 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