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PPT课件

合集下载

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15页)-PPT优秀课件

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15页)-PPT优秀课件

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15页PPT)-PPT优秀课件(完美)
小试牛刀:
大气的受热过程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 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读图,回答问题。
4、图乙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图乙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学以致用:
大气与生产生活
农业生产为使农作物免受冻害,你知道农民可以采取哪些防御措施吗?请 用所学知识作简单说明。
塑料大棚、玻璃温室、人造烟幕等 ※由于玻璃(或塑料薄膜)的阻挡作用,使温室内的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过玻璃(或塑料 薄膜)与室外的大气进行交换,使大部分热量保留在室内。
※人造烟幕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
为什么月球相对于地球温差如此之大呢?
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15页PPT)-PPT优秀课件(完美)
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15页PPT)-PPT优秀课件(完美)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上界
大气反射
大气吸收
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15页PP② C.③
D.④
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15页PPT)-PPT优秀课件(完美)
结论:太阳(辐射)是(太阳系)行星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结论:地面(辐射)是大气直接的热量来源
第二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主讲人:张凯
01
大气的受热过程
02
热力环流
03
大气的水平运动
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15页PPT)-PPT优秀课件(完美)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

高 (4)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__大__, 原因是
甲地等压线较密集,气压梯度
力较大
(1)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 心的位置。
(5)若丙与丁之间形成热力环流,则 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丙___,垂直
(2)在图中画出高压脊线(用——表 方向上为下沉气流的是_丁___。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示)和低压槽线(用 表示)的位置。
等压面:是指气压相同的面。
地面
等压面
气压分布规律: 同一垂直方向上
近地面与高空的 气压相反 气温高、气压低
热力环流
a:假设地表性质均一,且温度一致
b: A地受热,B、C地冷却,A、B两地等压面变 化
c: A地形成低压,B、C地形成高压,A、B、C 三地形成热力环流
生活中常见的热力环流—城市热岛效应
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波长较 短的蓝色、紫色光最容易被小的 空气分子散射
大气的反射
参与的大气成分:水汽、云 (最显著)和浮尘
特点:无选择性 白天多云,厚厚的云层阻挡了到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温度不会太高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地面辐射
概念: 地面吸收透过大气的太阳辐射后升温,同时又对外(主要是向大气层)释放辐射能
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也为长波辐射。
大气保温作用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阻止热量散失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补
偿了部分地面损失的热量
生活中大气现象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
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摄氏度; 夜晚,温度可降低到零下183摄氏度。
晚秋和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晴朗的夜晚天空水汽、云含 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热量散失多,所以多霜冻。
吸收、散射、反射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PPT课件(第2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PPT课件(第2课时)

基础·自主
核心·互动
图中发电系统空气运动方向标注正确的有哪几个字母?为什么? 提示 a和c。太阳能烟囱发电是以热气流推动涡轮发电,而热气流密度小、膨 胀上升,所以a、c为正确的空气运动方向。
基础·自主
核心·互动
任务清单二 大气水平运动 情境探究
[情境] 在北半球中纬度高空,一架飞机自东向西顺风飞行,即可判断飞机左侧 是低压,右侧是高压。请小组合作探究:
;两地高空空气低密气度压减小,形成

(3)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 高气压区 流向 低气压区

基础·自主
核心·互动
1.风的形成过程
知识清单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气压梯度 ⇒ 水平气压梯度力 ⇒ 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做水平运动 ⇒ 风
2.风形成的原因
(1)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2)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2.风向的判断 第一步: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其具体方法是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 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并且与等压线垂直,但并 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 第二步:画风向。其具体方法是首先确定南、北半球,然后用左(南半球)右 (北半球)手,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 转30°~45°角(近地面风向可依此角度偏转,若为高空,则偏转90°,即与等 压线平行),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 例)。
3.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 象
问题。【综合思维】
4.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污染企业布局方案、城市
热岛的原因。【人地协调观】
基础·自主
核心·互动
知识清单一 大气热力环流

第二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二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3.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 D )
①箭头f可能增强 ②箭头e可能增强
③箭头c可能增强 ④箭头a可能增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2015·广东文综)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
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D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有同学认为大气逆辐射就是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 这种认识对不对?为什么?
不对。大气逆辐射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升温后,产 生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
晚秋和寒冬,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天空水汽、云含量少,大气逆辐射弱, 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散失多,所以多霜冻。
人造烟幕防霜冻
人造烟幕能增强空 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 和尘埃,增强大气逆辐 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 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 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 御霜冻。
对 流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



大气吸收有选择性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 可 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 够透过大气到地面
大气反射
吸收 散射
地面吸收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大气反射
吸收 散射
大气吸收 地面吸收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 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2.1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39张PPT)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图为大气 受热过程示意图。
7.诗句描写的景色约在 ( D )
A.2月
B.5月
C.8月

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课件)ppt

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课件)ppt

(07宁夏卷)上左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 右图中与M、P、N一线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是 ( C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题方法:温度
气压
等压面凸向
西 太 平 洋 副 热 带 高 压 • 脊 线 位 置 示 意 图
每年6月以前,副高脊线位于北纬20°以南, 高压北缘是沿副高脊线北上的暖湿气流与 中纬度南下的冷空气相交绥地区,锋面、 气旋活动频繁,形成大范围阴雨天气,受 其影响华南进入雨季;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
• 到6月中、下旬,副高脊线北跳,并稳定在 北纬20°~25°之间,雨带随之北移,长 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即梅雨;
7月上、中旬,副高脊线再次北跳,摆动在北 纬25°~30°,这时黄河下游地区进入雨季。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结束,进入盛夏。由于 处于高压脊控制,出现伏旱;
D
结论: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2、热力环流
右图是“等高面与等压 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 成下列要求: D C
⑴图中①至⑤点,气压 最高的是 ④ ,气压最 低的是 ⑤ 。 ⑵ A、B两地受热的是 B 地, 空气 膨胀上升 ;冷却的是 A 地,空气 收缩下沉 。 ⑶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⑷画出A、B近地面的等压面。 ⑸总结出同一水平面高低气压区与等压面凹凸的关系。 下凹气压偏低,上凸气压偏高。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
• 7月末至8月初,副高脊线跨越北纬30°, 到达一年中最北位置,雨带随之北移,华 北北部、东北地区进入雨季;
• 8月底或9月初,高压脊开始南退,雨带随 之南移。10月以后,高压脊退至北纬20° 以南,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
• 从上述可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活动特点: 夏季北进时,持续时间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秋季南 退时,却时间短,速度快。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的 年际变化较大。当其活动出现异常时,常常造成我国较 大范围的旱涝灾害。

2.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2.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地面 空气 水平面 空气 低压
高压
冷热 垂直 上的气 水平
不均 运动 压差异 运动

GEO PP
大气热力环流
2、热力环流的形成规律:“一个原因、两种运动、三个不同”
(1)“一个原因”(地面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 (2)“两种运动”(先垂直后水平) (3)“三个不同” ①空气升降不同: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 ②同面气压不同: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 形成低压。 ③空间气压不同: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 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
B
冷却
高压 近地面 1000hPa
大气热力环流
②若地面受热不均匀
①同一地点(不同高度),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②同一高度(不同地点),高压上凸,低压下凹 ③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相反,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
大气热力环流
3.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和山坡受热不均、 人类活动等都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 (1)海陆风
“雨岛效应”集中出现在汛期和 暴雨之时,加重城市内涝
小结
一、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与原理
近地面空气的 大气的 同一水平面上的 大气的水平运动
地区间的
受热或冷却 垂直运动
气压差异
(风)
大气热力环流
二、常见大气热力环流类型
海陆风 城市风 山谷风
—— 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中心区与郊区之间的温度差异 ——山坡与山谷的昼夜温度差异
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高压
等压面
等高面
低压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39张PPT)【39页】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39张PPT)【39页】
指的是晚上或早晨出现露时,第二天一般都是晴朗天气。
白天
早晨
(4)解释谚语中的地理原理:
霜重见晴天:
形成原因:晴朗的夜晚无云、少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辐射降温强烈,近地面温度较低易形成霜。同时因为无云、少云,白天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小,直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因而多半气温较高、天气晴朗。
地面增温
①“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
大气吸收(大量)
射向宇宙空间
②“大地暖大气”
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
想一想: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根本来源是什么?
3.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面增温
①“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
大气吸收(大量)
射向宇宙空间
削弱的辐射:
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形成的自然现象:
阴天的天空呈灰白色
3.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面增温
①“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
3.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面增温
①“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
大气吸收(大量)
射向宇宙空间
②“大地暖大气”
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
3.大气的受热过程
原理应用
人造烟幕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
果园铺沙或者鹅卵石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的积累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地势高
空气稀薄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太阳能丰富
①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气候较为干旱
晴天多、阴雨天气少

高中地理人教版地理必修一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课件(共16张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地理必修一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课件(共16张PPT)
第二章 地球的大气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对比法,掌握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 2、结合第一章所学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总结到达地面太
阳辐射量分布规律 3、结合“大气还大地”、对比月球大气环境,自主掌握大 气保温作用
co 4、温室效应( 2为什么被称为温室气体)
新课导入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 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绝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被大气 截留;
• 所以,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对流 层大气的热量主要也是来源于此。所以在对流层范围内,距离 地面越远,气温越低。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的受热过程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保温作用
地 大气吸收 (少量)
浇水防冻
浇水可增加空气湿度, 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 结释放热量;水的比热容 大,浇水可减小地表湿度 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 减轻冻害等。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 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 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故名温室 效应。
晚秋或寒冬的时候温度就比较低,再加上晴朗 的夜晚,天空无云或者少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 辐射的热量散失得多,所以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 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思考
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 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 以可防御霜冻。
夜间,地面辐射 绝大部分热量又被大 气逆辐射还给地面, 使气温不致降得过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提醒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部分,白天和晚上是始终存在 的,并且白天辐射更强。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三、大气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
类型 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
表现 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 风
2.热力环流
(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热力环流是大气 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2)形成过程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名师精讲
1.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
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
下: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2.大气受热过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 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还能增大 昼夜温差,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等。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 避暑的好地方。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2)山谷风
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 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盆地),使谷底(小盆地) 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区 不宜布局污染工业。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3)城市热岛效应 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成因是突破口。
②影响与应用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 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小技巧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等压线是同一水平面上 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线。等压面图表示气压的垂直分布状况,等 压线图表示气压的水平分布状况。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如高海 拔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晴天多、 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小技巧 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技巧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 低、天气状况、下垫面等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 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 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慢→昼夜温 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小于陆地。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1)请在下图中合适的位置标注太阳辐射、吸收(大气对太阳)、 反射(大气对太阳)、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2)月球上的气温变化为什么会如此剧烈? (3)地球、月球与太阳的距离相当,为什么地球上的气温比较稳定 呢? (4)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塔里木盆地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 (1)太阳辐射是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 ( ) (2)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异是会随大气运动而变化的。( ) (3)大气运动的方向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 ( ) (4)地转偏向力既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 ( ) (5)植树造林可有效减弱风速。 ( ) 答案(1)√ (2)× (3)× (4)× (5)√
探究一
提示(1)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2)月球上没有大气层,白天不能削弱太阳辐射,夜晚无大气逆辐 射。
(3)地球上有大气层,白天,大气层削弱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 阳辐射减少,温度上升缓慢;夜晚,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使 地面温度下降缓慢。
(4)塔里木盆地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 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另一种说法是这种灯由三国时的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 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制成会在空中飘浮 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信息,其后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 明灯。
结合材料探究: (1)早期的孔明灯设计简陋,它是怎么升空的呢? (2)孔明灯里面蕴含着什么样的大气原理呢? 提示(1)孔明灯因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 (2)热力环流。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作气压梯度。促使大 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叫作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形成的原因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从高压区向低压区作水平运动, 就形成了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3.形成过程
新知预习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小提醒 ①太阳辐射在传播过程中,小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 达地球表面。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强烈吸收 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
3.直接热源: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吸收作用: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
上的气压值是高压大于低压。②气流的垂直运动是由近地面冷热
不均引起的,而水平运动是由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引起的。
(3)局部小环流
①城市热岛环流:城市中心区与郊区之间的温度差异,在中心区
与郊区之间形成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热岛环流”。
②海陆风:白天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夜晚,陆地降温快,海洋降
温慢。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大气热力环流,称为海陆风。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三点关系
(1)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①②③ ④处风向所示)。
(3)等压面凸凹关系:近地面与高空的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3.常见热力环流形式的图示分析及应用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大气对太阳辐射和地面有哪些影响? 问题探究 2018年可以说是太空大年,从SpaceX巨型猎鹰重型火箭的亮相、 红色星球的自拍再到三次新的NASA任务的启动……而2019年太 空领域似乎专注于一个天体:月球。我国可能会在2019年年底启动 “嫦娥五号”任务。“嫦娥四号”的后续工作将收集月表样本并将其 带回地球,这标志着宇宙探索中又一里程碑。 但民间热议的“月球移民”难度依然较大。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昼 夜温差很大,白天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 ℃,夜晚温度可 降到-183 ℃。
①A地接受热量多,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
压;D处空气聚集,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②B、F接受热量少,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
气压;C、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③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小提醒①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值总是近地面大于高空,同一水平面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名师精讲 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影响
当堂检测Βιβλιοθήκη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
当堂检测
1.热力环流的形成——“一个关键、四个步骤” (1)“一个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点的冷热。 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 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 (2)“四个步骤” ①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 ②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 方形成低压。 ③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 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 ④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
答案(1)C (2)B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热力环流是如何形成的?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何影响? 问题探究 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又称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 品,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 相传五代(907—960)时有一个莘七娘,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她曾 用竹篾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大灯,底盘上放置燃烧着的松脂,灯就 靠热空气飞上天空,用作军事联络信号。这种松脂灯,在四川称孔 明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自主检测
4.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
类型 受 力
风 向 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高空 中 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 偏向力
与等压 线平行
近地 面 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 向力、摩擦力
与等压 线斜交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小提醒①影响风力大小的最直接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 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②近地面风力大小还要考虑摩擦力的大 小,地面障碍物越多,阻挡作用越强,摩擦力越大,风力越小。③地转 偏向力不影响风力大小,只影响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素养立意该题主要考查综合思维能力。通过图示各箭头之间的 关系,判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逆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 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解析第(1)题,由示意图可以直接看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 来源于③地面辐射。第(2)题,深秋时节,用烟熏防御霜冻,主要是因 为烟雾可增强②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受热过程。读图,完成2题。
2.“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主要是因为此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