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
【湖北省】2017届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课件

在局面处于明显劣势的时候,会直接抛弃某些线路,
从而辅助落子选择器。在“两个大脑”的配合下,“ 阿尔法围棋”具有了像人类棋手那样的思维方式。同 时,研究者通过“
监督学习”让机器人掌握海量的专业棋局;通过“ 强化学习”让机器人从每次对弈中获得新的经验。
而且,一个人或许一年能玩1000局,但机器人一天
就能玩100万局;人类在长时间比赛时会犯错,但 机器不会。所以,从理论上说,“阿尔法围棋”只 要经过足够的训练,就能击败所有人类选手。
同的深度神经网络——“策略网络”和“价值网络”合
作“挑选”出那些比较有前途的棋步,抛弃明显的差棋 ,从而
将计算量控制在计算机可以完成的范围内。其中,“
策略网络”负责减少搜索的宽度。面对眼前的一盘棋
,人工智能机器人会观察棋盘布局并试图找到最佳的 下一步,相当于“落子选择器”。而“价值网络”则 负责减少搜索的深度。人工智能机器人会评估棋局的 整体局面并预测双方胜负,相当于“棋局评估器”,
⑥“阿尔法围棋”战胜世界冠军,是人工智能研究的标
志性成就。随着整个科学体系演化进程的加快,在与多学
科的交叉研究与发展中,人工智能一定会进入人类生活的
方方面面,从而开启人机协同思考的新纪元。
说明顺序
考情搜索:2016 年荆州、恩施、十堰、孝感
1.(原创)全文使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 【思路点拨】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文章 开头先引出“阿尔法狗”,然后从定义、工作原理
2 . (原创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 么? 所以,从理论上说 ,“ 阿尔法围棋” 只要经过足够的训 ..... 练,就能击败所有人类选手。
【思路点拨】 首先,作出判断,不能删去。其次
,找到词语所在句段,发现“从理论上说”是表示前 提条件的词语,说明只是理论层面的推测,而不是实 际操作后得到的结论。然后,将删掉前后的意思进行 比较,删掉后就与实际不符合了。最后,归纳总结,
2017年黑龙江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6篇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2017年黑龙江省说明文阅读6篇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①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汽车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中国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
原因如下:②第一,土地制约。
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两侧摆满了车,远远看去就如一条长龙,不少住宅区、公共绿化带等也都成了“停车场”。
中国已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
占地面积数量大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相当于美国的近60%;而占地面积相对较少的铁路总里程仅有8.4万公里,只相当于美国的1/3。
这说明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
③第二,能源制约。
美国的汽车普及率已超过..50%,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到2020年预计中国将有6.9亿辆汽车。
若以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2吨来计算,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13.8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86%。
这可能吗?即使普及电动汽车,也只不过是改变了使用能源的种类。
中国超过70%的电能来自化石燃料中最具污染力的煤,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也难以改变,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能源的制约。
④第三,环境制约。
汽车尾气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源。
如果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汽车普及量达到6.9亿辆,就意味着未来废气排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的总和。
⑤受土地、能源、环境这三大因素的制约,中国是否适合做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呢?14.中国汽车拥有率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是什么?(3分)15.文中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16.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超过”能否删除?为什么?(2分)17.为了让中国尽快走向“汽车社会”,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2分)【参考答案】14. 第一,土地制约;第二,能源制约;第三,环境制约。
评分标准:(3分)三个方面各1分。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 精选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2017年中考说明文汇编(2017黑龙江省绥化)(四)阅读说明文《鸡年吉祥》,回答23-25题(6分)①2017年是农历的丁酉年即鸡年。
掐指一算,生肖动物排行榜里,鸡,竟是十二属相中唯一的鸟类。
全球人类饲养的鸡的总数在100亿只以上,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鸡。
你知道吗,鸡曾经不是普通的鸟类,而是以非常重要的身份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
②首先,中国历史上曾把鸡抬得很高,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鸡视为世俗的太阳鸟,对鸡崇敬有加,称鸡为“德禽”。
《尔雅翼》中说,鸡有五德:“首戴冠者,文也;足博距者,武也;敌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者,仁也;鸣不失时者,信也。
”鸡叫三遍,太阳出来,鸡的司晨报晓,被看成黎明即起的吉兆。
鸡便成了划分阴阳两界、送走黑暗,迎接光明的“阳鸟”“天鸡”,吉祥的化身,鸡者,吉也!司晨报晓有天鸡,以鸡煞鬼,除秽驱邪,也是鸡在民俗中的重要角色。
③其次。
在没有钟表的时代,雄鸡打鸣是人类的主要计时工具之一,特别是在先秦,人们有鸡鸣即起的习惯。
各国的隘口也是闻鸡开关,这才有孟尝君计过秦关的趣事。
秦昭王曾礼聘齐国贵族孟尝君为相,后听谗言欲杀之,孟尝君闻讯而逃,至函谷关。
因时辰尚早,鸡鸣才能开关,孟尝君一行只好等待天亮。
在秦王追兵将至之时,一位素无名声的下士自称会学鸡叫,以骗开城门,孟尝君大喜,命其一试,果然一鸣惊人,余音袅袅。
几声之后,远近村落的公鸡纷纷响应,连关吏养的鸡也昂首啼叫起来,关吏揉着惺忪睡眼打开关隘之门,孟尝君一伙便因此趁“鸡”而逃。
④鸡还是入得了画的一种家禽,在我国的造型艺术中,以鸡作为题材,早在新时器时代就出现了。
到了汉代,在造型艺术中用鸡作为装饰则更多起来。
后来随着木版年画和剪纸的蓬勃发展,鸡被更多的艺术家作为题材,运用到造型艺术中。
历代画家中,皆有画鸡高手,画家画鸡,画的是寓意,是心情,是企盼。
一幅作品中,只要有了鸡,就会平添许多生机和喜气。
广东省2017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复习共51页文档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广东省2017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说明文 阅读复习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Hale Waihona Puke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谢谢你的阅读
浙江省12市2017中考语文按考点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浙江省12市2017中考语文按考点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专题(含答案)语言濒危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根据___最新发布的《濒危语言图谱》,全世界有7000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语言将在本世纪消失,80%到90%则在未来的200年内灭绝。
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要慢得多。
语言消亡的速度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
虽然中国不在语言濒危的热点地带,但___的___博士介绍说,中国有129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活力都很低,至少二三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中部的土家语等。
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
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
比如中国有1000万满族人,但能说满语的人如今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的死去,满语将彻底死亡。
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美国语言学家___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孙森林被砍伐,人们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去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
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
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可能性,无限的搭配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更伟大。
”语言死亡的根本原因是殖民主义和全球化的压力,导致说这种语言的人消失或放弃母语转而使用其他语言。
3)第③段中运用了比较说明的方法,通过比较失去一种语言所带来的后果,强调了语言死亡的严重性。
4)“绝大多数”一词不能去掉,因为它强调了这些语言的脆弱性和稀有性,进一步突出了语言死亡的严重性。
5)个人答案。
例如,感觉世界变得单调无味,失去了多元文化的魅力和丰富性;难以理解和交流,与他人沟通困难;失去了与祖先和文化传统的联系,感到文化根基被割裂。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吃瓜子会致癌吗①葵花籽致癌的消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各类社交媒体上闹腾一回,甚至有说法称,葵花籽是致癌之首,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②向日葵,又名朝阳花,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洲,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被广泛种植,高可达3米,盘型花宽可达30厘米。
它的果实即葵花籽,除了作为原料被用来榨油外,还是一种十分受欢迎的休闲食品。
③葵花籽含有大量我们需要的营养成分,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油酸、软脂酸、硬脂酸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E等)和微量元素(如硒、锰、锌、铜等),如果要列举葵花籽的好处,真是相当丰富。
④葵花籽味甘,性平,可用以降低血脂,还能用来驱虫。
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且不含胆固醇,有助于降低人体的血液胆固醇水平,有助于保护心血管健康。
葵花籽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其中铁的含量更是达到了葡萄干和花生的2倍,因此,葵花籽被认为具有预防贫血等作用。
每天吃一些葵花籽能满足人体一天所需的维生素E,对安定情绪、防止细胞衰老、预防成人疾病都有好处。
⑤此外,葵花籽中含有的食用纤维比苹果高很多,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证明,食用纤维可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
有文献报道,向日葵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衰老、抗心绞痛和降压等药理作用。
⑥目前,葵花籽种仁的含油率仅次于大豆,已成为位居第二的油料作物。
既然葵花籽的营养价值如此之高,那为何一些人认为是致癌食物呢?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葵花籽生长速度很快,容易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如铅、镍、镉等。
对于土壤而言,这样的作用能够减轻重金属污染,是一种绝佳的绿化植物。
但对于人类而言,吃入富含重金属的植物并在体内不断蓄积则足以致病,甚至致命。
⑦但因此便得出结论说葵花籽致癌是不科学的。
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其他农作物包括粮食和蔬菜等的生长速度也都很快,吸收重金属的能力同样很强,我们是不是可以下结论说粮食和蔬菜也具有致癌作用呢?⑧认为葵花籽致癌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其含油量高,且这些油脂大多属于不饱和脂肪酸,进食过多不但会消耗体内的胆碱,使体内脂肪代谢失调,脂肪积聚在肝脏,影响了肝细胞的正常功能,造成肝功能障碍,此外还可能引起结缔组织增生,甚至诱发肝组织坏死或肝硬化。
湖北省14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说明文阅读专题鄂州台风的功与过①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命或财产损失,因此,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
然而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常严重干旱,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
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根据统计,这些地方每年7月—9月有59%—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¼以上,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未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而台风带来的暴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③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
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气候也最为炎热。
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
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寒带地区则正好相反。
④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度;另一方面也使大、中、小型水库蓄满水,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从而节约了大量原煤;而且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事物说明文91-120) (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阅读理解(事物说明文91-120) (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可燃冰①2017年6月2日,国土资源部在北京宣布:我国正在南海海域进行的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已连续产气22天,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长、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
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连续采气时间最长的国家。
②什么是天然气水合物呢?天然气水合物是是一种含有大量甲醛气体的水合物。
大量存在于陆地上的冻土带和海底。
在高温低压的条件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所以俗称“可燃冰”。
如果把甲醛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③海底可燃冰是天然气(甲醛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结晶形成的。
海底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
首先,可燃冰在零度以上可以生成,在20摄氏度便要分解,而海底的温度一般都在2-4摄氏度;其次,可燃冰在零度时,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能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压力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就越稳定;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富含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形成充足的甲烷气源。
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和气源三者具备的条件下,便会在介质的空隙中生成可燃冰的晶体。
④据科学家测算,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164立方米甲烷气体和0.8立方米的淡水。
甲烷是人们可以用来燃烧发电的可燃气体,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
可燃冰将成为21世纪极具潜势的洁净新能源。
⑤但是,甲烷气体是温室气体之一,一旦散失,会严重破坏环境。
而且可燃冰的开采还可能会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并导致灾难性的海啸。
因此,可燃冰的开发利用还面临着种种难题。
但我们相信,随着人类对可燃冰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难题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9分)臭氧污染看不见,却比PM2.5更可怕李牧鸣①与“张牙舞爪”的雾霾相比,臭氧要“低调”得多,悄悄地“隐藏”在万里晴空中,却成为近几年夏天列入监控指标以来众多城市的大气环境污染元凶。
以去年6月为例,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统计显示:所有超标天数中,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超过了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
与之呼应,广东省次月公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显示,臭氧成最常见首要污染物。
②“低调”臭氧比PM2.5更可怕。
③专家认为,臭氧这种看不见的污染不容小视,应像重视雾霾一样,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防治。
④“事实上,臭氧污染已成为困扰全国的环保新课题。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说。
目前,从全国来看,北方臭氧污染一年有1个峰值,而南方则每年有2个峰值,甚至新疆、西藏等地区也面临臭氧污染问题。
⑤相对于发黑发臭的水污染、发黄发黑且有刺鼻气味的烟污染,以及夹杂着细小颗粒的雾霾污染等有形污染,公众乃至环保部门对无色无味的臭氧污染一直“掉以轻心”。
⑥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对呼吸道的破坏性很强。
根据加拿大职业健康与安全中心(CCOHS)的介绍,“臭氧会刺激和损害鼻黏膜和呼吸道,这种刺激,轻则引发胸闷咳嗽、咽喉肿痛;重则引发哮喘,导致上呼吸道疾病恶化,还可能导致肺功能减弱、肺气肿和肺组织损伤,而且这些损伤往往是不可修复的。
”因此,对患有气喘病、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只要暴露在低浓度的臭氧中,都可能对他们产生明显的危害。
⑦同样,臭氧也会刺激眼睛,使视觉敏感度和视力降低。
它也会破坏皮肤中的维生素E,让皮肤长皱纹、黑斑;当臭氧浓度在200微克/立方米以上时,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让人头痛、胸痛、思维能力下降。
⑧此外,臭氧会阻碍血液输氧功能,造成组织缺氧;使甲状腺功能受损、骨骼钙化。
美国斯克利普斯应用科学研究所的保罗·温特沃斯教授曾经做过研究,发现臭氧会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损害某些酶的活性和产生溶血反应。
⑨哪怕对植物来说,臭氧也不是什么受欢迎的好东西。
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的生物学家曾在2006年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臭氧会让植物的叶绿素、类红叶素和碳水化合物浓度降低,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从而降低农作物的产量。
⑩据中科院“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介绍,臭氧的时间性和季节性都很明显。
臭氧浓度在清晨是非常低的,8点之后,随着形成臭氧的废气越来越多,日照时间越来越长,臭氧浓度也逐渐升高,于14点到16点之间达到峰值,之后再缓慢降低,到晚上8点后,臭氧浓度又恢复了最低状态。
一年之中,臭氧浓度的最高峰集中在夏季。
这期间,对臭氧的形成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日照强、云量少、风力弱。
这就是看似风和日丽的时候,人们游玩时却会出现喉咙、眼、鼻不适的原因。
⑪在地区分布上,城市郊区、风景区的臭氧浓度往往比市中心高,特别是当郊区处于城区下风向的时候。
对此,有关专家的解释是:由于臭氧特别活泼,形成后会继续与其他污染物发生反应,因此市中心不断加剧的污染排放,会暂时把臭氧“吃掉”,把它变成其他污染物后,又随风飘向郊区,重新变回臭氧。
也就是说,就算市区测出的臭氧浓度值比郊区理想,也没什么好骄傲的,这多半说明市区的其他污染物太多,暂时把臭氧变异了而已。
(2016年第12期《人民周刊》,有删改)1.文章介绍了臭氧哪些方面的内容?(3分)2.文章第⑦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3分)3.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与“张牙舞爪....”的雾霾相比,臭氧要“低调..地“隐藏..”在万里晴空中,却成为..”得多,悄悄近几年夏天列入监控指标以来众多城市的大气环境污染元凶..。
1.(3分)臭氧的危害、臭氧的高发期以及臭氧的分布。
【解析】阅读全文可知,作答区域应为文章的第⑥~⑪段。
第⑥~⑨段是从各个方面介绍了臭氧的危害,第⑩段介绍的是臭氧污染的高发期,第⑪段则介绍的是臭氧污染的分布,据此总结归纳即可得出答案。
2.(3分)列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臭氧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对人的危害。
3.(3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臭氧造成的危害不易被人注意的特点。
增添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解析】该句子都是用来说明雾霾的,而“张牙舞爪”“低调”这些词语都是用来形容人的,由此不难得知,这里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在这里形容雾霾,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臭氧造成的危害不易被人察觉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10分)探秘亚洲第一“重”箭史峰①2016年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实现首飞,它挑战了中国火箭设计、制造、合练的最高水平。
②长征五号是我国运载火箭家族中个头最大的,你得仰头使劲看,才能从头到脚将它看周全。
它的最大身高可达62米,足有二十多层楼高。
当它矗立时,绝对是直入云天的震撼模样,霸气十足!③除了身材高大,长征五号外形也相当壮硕,它的最大直径是5.2米,腰围约合16米,需十多个人才能将它合围起来。
另外,长征五号的体重(起飞重量)高达869吨,相当于20多辆载重汽车的重量。
④在世界各国的现役大火箭中,长征五号是最重的,是名副其实的国际级大火箭,堪称火箭中的“巨无霸”——即使是排名第二的俄罗斯大火箭安加拉号,体重也只有770吨,远远比不上咱们的长征五号壮硕的身型。
⑤长征五号体重八百多吨,其中燃料就占了90%的分量,这些燃料都是以超低温状态填充进长征五号体内的,其中液氢的温度是零下252摄氏度,液氧的温度是零下183摄氏度,这几乎是氢、氧的低温极限。
燃料温度这么低,所以长征五号绝对是“高冷哥”,它也因此被称为“冰箭”。
⑥以往的火箭,通常会选用一些有毒物质作为燃料,所以它们飞行时喷射的气体有毒,有的甚至有巨毒,对环境的危害比较大,而长征五号的燃料箱里加注的燃料是氧气和氢气,这两种气体燃烧产生的物质是水。
此外,长征五号还加注了煤油作为飞行燃料。
而无论氧气、氢气或是煤油,都属于环保型航天燃料,无毒、易制取,在降低火箭发射成本的同时,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
因此,长征五号是名副其实的环保箭,它的发射堪称是“环保秀”,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已走进环保通道,航天产业正在向着绿色产业转型。
⑦长征五号是大火箭,除了身体高大,动力也超大无比。
为增强长征五号的动力,设计人员采用数百项革新技术,其中核心技术是研制出了大推力发动机——长征五号在芯级上使用YF-77液氢液氧发动机,助推器则使用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
这两款全新研制的火箭发动机,是中国率先尝试无毒、无污染推进剂后结出的硕果。
现在,一共有八台这种大发动机被装上了长征五号。
这样,长征五号全箭起飞时,推力将达到无人能敌的1060吨——九月的航天舞台上,长征五号是万众瞩目的“大力水手”,它的“动力秀”,展示的是中国航天的硬实力。
⑧说一千,道一万,火箭发射安全最重要,没有安全其他一概免谈。
为确保长征五号能安全发射,箭身核心控制仪器普遍采用了“三取二”系统备份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每一种控制仪器都有三个同样的仪器互为备份,相当于让长征五号在每一项控制系统中拥有三个“大脑”,使它在飞天过程中能始终保持头脑清楚,临危不乱。
同时,为提升火箭发射的安全性能,科研人员一丝不苟地排除一切可能带来发射事故的安全隐患,将长征五号十多万个零件全都制作得分毫不差,使其安全可靠系数从0.97提升到0.98。
⑨未来,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将完成发射嫦娥五号、空间站核心舱以及承载火星探测等重要任务。
这些航天任务,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重大航天专项工程。
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长征五号将充分展现出它卓越的本领,让我们拭目以待!1.长征五号火箭从哪些方面挑战了中国火箭设计、制造、合练的最高水平?(4分)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分)3.第②~⑧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3分)1.(4分)身材高大、外形壮硕,燃料绿色环保,动力超大无比,发射安全可靠。
【解析】文章②~⑧段在具体说明长征五号火箭体现的中国火箭设计、制造、合练的最高水平,②~④段“除了身材高大,长征五号外形也相当壮硕”可概括其身材高大、外形壮硕的特点,⑤~⑥段抓住“都属于环保材料”“长征五号是名副其实的环保箭”可概括出其染料绿色环保,第⑦段“长征五号是大火箭,除了身体高大,动力也超大无比”可概括出其超大无比,第⑧段抓住关键句子“火箭发射安全最重要”概括出其发射安全可靠。
2.(3分)列数字,作比较。
用具体的数字把长征五号的体重和载重汽车的重量作比较,突出强调了长征五号火箭外形壮硕的特点,使说明更具体准确,更有说服力。
【解析】通读第③段的画线句子可知,根据“达869吨”“20多辆”可知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相当于”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和上文句子“长征五号外形也相当壮硕”,运用“突出强调”“具体准确”等词语对说明方法的作用做具体分析。
3.(3分)逻辑顺序,先说明长征五号火箭的外形特点,再说明长征五号火箭的燃料和动力,最后说明长征五号火箭的安全性能。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阅读②~⑧段,熟悉文段内容,明确段落的结构关系,文章②~④段说明长征五号的外形特点,⑤~⑥段说明火箭的燃料特点,第⑦段说明火箭的动力,第⑧段说明火箭的安全性能,按照从外形到内在特征的顺序进行说明,这明显属于逻辑顺序,然后依次分析每一部分的内容,用上恰当的过度词如“先”“接着”“最后”等合理组织语言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11分)5G将给我们带来什么?云凡①用惯了4G再去用3G,会感觉网速就像蜗牛那么慢,GPRS就更难想象,多数人可能会崩溃。
未来某一天,当5G真正到来,4G也会落得和3G一样的下场…… 科技行业总喜欢用“改变世界”来形容新技术,5G或许就是下一个会真正改变世界的技术。
有人曾经用通俗的方法解释从2G到4G 的变化:如果2G意味着只能看txt文本,3G则是gif图,4G则进入到视频时代,那么5G呢?单纯用网速的提升去描述5G似乎过于简单化。
英国萨里大学5G创新研究中心的拉希姆教授在BBC的采访中说:“如果你觉得5G意味着应用程序不再拖延,视频不卡,网络超负荷的不复存在,你可能是正确的,但是你只说出了故事的一半。
5G网络将是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一次巨大的重修和协调统一。
未来,在5G网络的支撑下,智能城市、远程手术、无人驾驶汽车和物联网等时髦概念将逐步成为现实。
”②那么,5G有哪些不同呢?首先,同3G和4G相比,5G速度更快,而且快得不是一星半点儿。
专家认为,5G数据传输速度最终可以达到惊人的800Gbps,比目前测试的最新技术快1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