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常识与现代礼仪
生活礼仪_精品文档

生活礼仪_精品文档
一、穿着礼仪
1.适当穿着:在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服装非常重要。
正式场合应穿着
得体、庄重,休闲场合则可以选择舒适和时尚的服装。
2.整洁干净:无论是什么样的服装,都应该保持整洁干净。
勤洗衣服、熨烫整理是保持良好形象的基本要求。
3.注意细节:细节决定品味。
注意搭配服装、鞋袜、首饰等细节,让
整体形象更加协调和优美。
二、言语礼仪
1.开口有度:避免说话声音过大或过小,尤其是在公共场合要注意嗓
音的控制,保持合适的音量。
2.措辞得当:言辞要文雅、得体,避免说粗话、骂人或使用伤人的言语。
尊敬他人、友善待人是良好的表达方式。
3.倾听他人:与他人交流时要注重倾听对方的意见和想法,不要打断
别人的发言。
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和注意是交流的基础。
三、餐桌礼仪
1.用餐姿势:坐下时要保持直立姿势,不可以搭腿或趴着吃。
用餐时
要慢慢咀嚼食物,不要说话时咀嚼未完的食物。
2.用餐器具:使用餐具时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要错用或乱放餐具。
吃饭时要懂得使用筷子和刀叉等,尽量避免用手直接取食。
3.礼貌待人:与他人分享餐桌时要礼貌和谦让,不要争抢食物或嘴馋地夹取他人的盘中食物。
四、社交礼仪
1.问候礼仪:见到熟人或陌生人时要主动问候,使用适当的问候语。
尊重对方的职称和身份,称呼要准确。
2.合适的握手:握手时要注意用力适中,握手时间也要掌握恰当。
握手要真诚,表达友好之意。
3.礼让他人:走在马路上或进出门时要主动礼让他人,尤其是年长者或残疾人,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日常生活中的礼仪

日常生活中的礼仪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能够展现一个人的教养和修养,还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礼仪。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言谈举止上的礼仪。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要注意用词得体,不说粗话,不说伤人的话。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和表情,不要用傲慢或者轻蔑的语气对待他人。
在公共场合,我们更要注意不要大声喧哗,不要打断别人的谈话,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空间。
其次,我们还要注重餐桌礼仪。
在用餐时,我们要注意不要大声咀嚼食物,不
要说话时满嘴食物,更不要用手指挑选食物。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对待餐具的方式,不要发出刺耳的声音,更不要把餐具乱丢乱放。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社交礼仪。
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要尊重他人的隐私,不
要随意询问他人的私人事务。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的时间,不要迟到或者临时取消约会。
在参加聚会或者活动时,我们更要注意不要独占话题,要给别人留有表达意见的机会。
总之,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
它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
个人魅力,还能够使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因此,让我们每个人从现在开始,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礼仪常识与现代礼仪

礼仪常识与现代礼仪礼仪常识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公共场合以及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行为准则。
它反映了人们对于社会秩序、道德伦理和文化传统的尊重,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和个体尊严。
与传统的礼仪相比,现代礼仪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灵活性,适应了社会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需求,更好地满足了现代人的交往需求。
首先,礼仪常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礼仪是社会公共利益的具体体现,它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礼仪的规范能够帮助人们保持冷静,避免踩踏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礼仪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人沟通和交往,避免尴尬和冲突,提升个人形象和社交能力。
其次,现代礼仪相对于传统礼仪来说更加注重实用性和个性化。
传统礼仪通常是根据特定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而形成的,而现代礼仪更加注重个体的需求和文化多元化的特点。
例如,在互联网时代的现代社交中,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交流,邀请他人参加活动,参加会议等。
此时,我们需要遵守的礼仪规范包括礼貌用语的使用,正确的时间和方式发送邀请函,以及对他人的回应等。
这些规范的存在,能够使社交互动更加便利、愉快、有效,同时也减少了可能产生的不愉快和误会。
另外,现代礼仪还注重强调个体的尊重和自由。
在传统礼仪中,由于讲究等级和尊卑之分,个体的自由和平等性被压制。
而现代礼仪则强调所有人的平等和尊重。
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私人场合,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和隐私,不干涉他人的个人事务,同时也不应该为了自身方便而损害他人的利益和尊严。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主动表达对他人的敬意,尊重他人的选择和意见,以及理解和包容他人的个性和差异。
这种尊重和理解的精神,不仅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然而,尽管现代礼仪有很多好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文化差异的问题。
由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变得越来越频繁。
现代社交礼仪常识大全

现代社交礼仪常识大全礼仪是一门学问,有特定的要求。
在家庭、学校和各类公共场所,礼仪无处不在。
就个人而言,表现在举止文明、动作优雅、姿态潇洒、手势得当、表情自然、仪表端庄等。
1、什么是礼仪?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礼仪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2、礼仪是由哪几项基本要素组成?礼仪是由(1)礼仪的主体;(2)礼仪的客体;(3)礼仪的媒体;(4)礼仪的环境等四项基本要素所构成的。
3、什么是礼貌?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应具有的相互表示敬意、友好、得体的气度和风范。
4、什么是礼节?礼节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示出的尊重、祝颂、致意、问候、哀悼等惯用的形式和规范。
5、什么是仪表?仪表是指人的外表。
如容貌、服饰、姿态等。
6、什么是仪式?仪式是指在特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
如发奖仪式、签字仪式、开幕式等。
7、礼仪的六个基本特征是什么?共同性、继承性、统一性、差异性、阶级影响性、时代发展性。
8、礼仪的四个原则是什么?(1)尊重的原则;(2)遵守的原则;(3)适度的原则;(4)自律的原则。
9、礼仪的功能有哪些?(1)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2)它有助于人们美化自身,美化生活;(3)它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4)它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10、为什么要讲究礼仪?讲究礼仪并非是个人生活小节或小事,而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现实反映,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11、礼仪对社会的作用是什么?对社会来说,礼仪能够改善人们的道德观念,净化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化素质。
12、礼仪对个人的作用是什么?对于个人来说,礼仪可以建立自尊、增强自重、自信、自爱、为社会的人际交往铺平道路,处理好各种关系。
13、什么是习俗?习俗和礼貌很相似,习俗也包括服装的规矩、问候、告别以及就餐的礼貌等,不过它集中地体现了在某一特定国家或地区受欢迎的举止,而不具有更广泛的普遍性。
现代社交礼仪常识大全

现代社交礼仪常识大全1.问候礼仪社交场合中,遇到熟人或陌生人都应该主动打招呼并问候。
对于陌生人,应该先行问候,比如说“你好”,或者可以用“请问,你是……吗?”作为开场白。
对于已知的熟人,则可以用更亲切的方式问候,比如“你好,最近怎么样?”等等。
2.赞美谈话礼仪在社交场合中,可以通过赞美他人来表达友好、尊重和关心。
但是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内容,切忌过于过分或虚假的赞美。
赞美他人可以从他们的外貌、衣着、举止或取得的成就等方面入手,但要避免侵犯到个人隐私和过于直接的表达。
3.照顾他人感受在社交场合中,要尽量照顾他人的感受。
比如,在谈话中要注意对方是否感到无聊或冷落,适时转换话题或邀请对方参与进来。
另外,要注意自己的谈话内容,避免触及敏感话题或引起争议。
尊重他人的观点,即使意见不同也要保持礼貌和宽容。
4.用餐礼仪在正式场合用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礼仪。
首先,不要过于贪婪或随便挑食,要尊重食物和用餐的过程。
其次,要学会正确使用餐具,遵循一般的用餐规则,例如使用刀叉的方式,避免直接用手吃东西。
同时,注意避免发出嘈杂声音,遵守餐桌上的谈话礼仪。
5.礼物赠送礼仪在各种社交场合,向主人或朋友赠送礼物是一个常见的礼仪。
赠送礼物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礼物,视具体情况和对方喜好而定。
礼物的包装也很重要,要注重精美和得体。
另外,送礼时要注明礼物的用途,可以附上一张贺卡以表达祝福。
6.手机使用礼仪现代社交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手机的使用。
在社交场合中,应该尽量避免沉迷于手机,特别是在与他人交流或共进餐等时候。
静音手机或者将其放在手提包内是一个做法,也应时刻关注到当前的社交环境和对方的感受。
以上是一些现代社交礼仪的常识和指南。
尽管具体的礼仪规范会因地域、文化、场合等而有所不同,但这些基本的礼仪准则适用于大部分的社交场合。
通过遵循这些礼仪准则,我们可以在社交中展示自己的风度、敬意和尊重,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和交流。
指南中生活礼仪

指南中生活礼仪
1. 见面问候:见到他人时,面带微笑、主动问好。
如“你好”、“您好”、“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
握手时力度适中,目光交流。
2. 交谈礼仪:保持谦逊有礼的态度,倾听对方说话时全神贯注,不打断别人讲话,用语文明,避免涉及敏感或争议性话题。
交谈中应注重隐私保护,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
3. 餐桌礼仪:入座前等待主人安排或示意,用餐时不大声咀嚼食物,使用公筷夹取菜肴,不大口吃食,尽量不发出声音。
尊重他人的饮食习惯和喜好,适量取餐,不浪费食物。
4. 公共场所礼仪:在公共场所注意个人形象,不高声喧哗,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排队等候时遵守先来后到的原则,让座给需要的人,如老人、孕妇、儿童等。
5. 电话与网络礼仪:接打电话时礼貌问候并自报家门,通话内容简洁明了,尽量不在深夜打扰他人休息。
网络交流时也应保持尊重,避免恶意攻击或辱骂他人。
6. 送礼与接待礼仪:根据场合及关系亲疏选择适当的礼物,包装得体,赠送时以双手递送表示尊重。
接待客人时热情周到,提前做好准备,尽量满足客人的需求。
7. 着装礼仪:根据不同场合穿着适宜的服装,正式场合男士通常穿正装,女士穿套装或连衣裙;休闲场合则着装舒适自然,但也要保持整洁得体。
8. 出行礼仪:公共交通工具上尽量为老弱病残孕让座,遵守交
通规则,开车时不抢道、不随意按喇叭,行人过马路走斑马线,遵守红绿灯指示。
中国现代婚礼习俗及礼仪常识

中国现代婚礼习俗及礼仪常识婚礼准备一、择日在中国婚礼文化中,选好日子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通常情况下,结婚的时间会根据八字和农历用神来确定。
在决定婚期时,也需要考虑到吉日。
在选择日期时,一定要先询问家长再决定,以表示对家长的尊重。
二、红婚庆典红色代表着喜庆和幸福,在中国婚礼文化中,红色常常被用来装点婚庆。
在现代,新人有了更多的选择,但红色的主题仍是主流。
新人会选择一套红色的婚纱和红色的西装,甚至是红色的鞋子。
同时,鲜花、气球、装饰和摆设等也会以红色为主题,以表示庄重的婚礼气氛。
三、选购结婚戒指戒指是结婚的象征,对于新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表示。
在选购结婚戒指时,新人要特别注意戒指的质量和款式。
戒指可以是非常昂贵的,但是从质量品质也必须是受到保证的。
结婚戒指可以选用简单的金色圆环,也可以增加钻石、贵金属等精美的饰品。
婚礼仪式一、拜堂在传统中国婚礼中,准新郎会先送“过大礼”,向准新娘提出婚事,之后一般会在他们家的祖先神龛前祭拜。
接下来,新娘会跟从伴娘的引领到拜堂。
在拜堂时,新焊会先敬拜天地、先辈祖宗,之后是新娘双方的父母、亲戚、长辈。
之后是新人要正式进行交杯酒仪式和戴上结婚戒指,表示对彼此的承诺和决心。
二、宴会在中式婚礼中,宴会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活动。
宴会分为进餐和文艺表演两个环节。
进餐时,通常需要支持新人的烟酒,而在文艺表演中,则是新人的亲朋好友为他们表演节目,庆祝他们的大喜之事。
三、敬酒在中国的婚礼仪式中,敬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新人要依次向自己的父母敬酒,表示对他们的感谢和尊重。
同时,也要向新郎/新娘的亲属、长辈、亲戚、朋友进行敬酒。
婚礼习俗一、闹洞房在中国的传统婚礼中,闹洞房是非常有趣的一个环节。
通常会有一些热闹的活动,如拍照猜谜、吃西瓜出汗等。
同时亲朋好友们会玩耍、耍闹,进行各种小小的恶作剧和调皮的游戏,让新人们在喜悦和欢笑中度过这个特别的夜晚。
二、过大礼过大礼在中国婚礼中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庭可能对这件事没有太多的讲究,但是在传统的婚礼文化中,饯别彩礼是结婚的必不可少的仪式。
中国现代婚礼习俗及礼仪常识

中国现代婚礼习俗及礼仪常识古人认为,家族和血统的连续,是做晚辈不容推卸的重任,即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把交合男女阴阳、产生子嗣的婚姻之礼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
下面是我收集推举的中国现代婚礼习俗,欢迎阅读参考。
中国现代婚礼习俗中国现代婚礼习俗一、礼金细细想来,从古至今,中国都秉承着送礼的习俗,一般宴请了来宾,伴侣送礼也是必不行少的啦。
现如今,一般来参与婚宴的来宾都会用红包,里面放礼金,当然,一般礼金数目是依据客人的经济状况,和新郎新娘的远近亲疏关系而定,关系好的确定想多包点。
不过礼金最好是双数的,一般都是整百,象征白头偕老,也有的地方喜爱包含有六、八、九的,也就是“禄”“发”“长长期久”的意思。
新娘在接受来宾礼金的时候肯定要留意礼节哦,一般由新娘双手接收,道谢之后交由身旁的伴娘保管,再和来宾来个礼貌的合影作纪念,千万不要消失手拿红包和来宾入镜头的尴尬画面,伴娘用来装红包的手袋也要大方得体才行。
当然有的是有另外设置收取礼金的地方,这个就要看状况而定啦,总之一句话,新人肯定要记得时刻留意礼节,礼貌待人。
中国现代婚礼习俗二、迎亲婚礼当天上午,新郎要带着伴郎们一起到新娘家中接新娘,俗称迎亲。
新郎可要提前做好预备啦,这时候脸皮肯定要厚点哦,若要顺当接得美人归,你确定会被新娘的姐妹们“拷问刁难”的,敏捷应对哦,但最重要的还是开门礼啦,发红包是免不了的,当然新郎还可能被各种整蛊哦,千万记得被整蛊肯定不能烦躁哦,时刻保持结婚的开心心情。
中国现代婚礼习俗三、敬茶婚礼当天,新郎到新娘家迎亲,得向新娘父母行拜谢之礼,俗称敬茶;而后新人一起到新郎家中,同样要向新郎父母行拜谢之礼。
一般流程为,新人向父母奉茶、鞠躬道谢,其后新人要吃一些加入花生、莲子、蜜枣等带有好寓意食品的甜羹等。
中国现代婚礼习俗四、出门不同地方的出门礼一般有所不同,有的是伴娘撑红色伞伴新娘新郎出门,有的则是一名辈分高的女性长辈拿着竹匾或者是黑伞一路护送到婚车前,预示着新娘像这位长辈一样婚姻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仪常识与现代礼仪【篇一:现代礼仪与现代生活】现代礼仪与现代生活建筑城规学院-城市规划-2010级1班-张琳娜回溯历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著名史学大师钱穆先生就曾经说过:“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中国之心。
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
”毋庸置疑,在古代世界,中国曾是最讲究礼仪的国家,东亚诸国也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过中国传统礼仪的熏陶。
中国古代礼仪不仅是中国人民宝贵的财富,也是世界文化中瑰丽的遗产。
然而,时至今日,传统礼仪在中国本土却几乎沦亡草泽了。
据报载,在人才招聘会上,言谈儒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神态大方、礼仪到位的大学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的期望不仅没有降低,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
由此可以看出,学习现代礼仪对于我们大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由此及彼,不仅是我们这个群体,现代礼仪的普及可以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提升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那么,在现代生活中,礼仪应该从何学起,从何做起呢?一、关于个人仪容、仪表、仪态:一个人的仪表不但可以体现他的文化修养,还可以反映他的审美情趣。
穿着得体,不仅能赢得他人的信赖,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且还能够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相反,穿着不当,举止不雅,往往会降低了你的身份,损害你的形象。
尤其在这个越来越眼球化的社会,一个人尤其是职场人士的形象将可能左右其职业生涯发展前景,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成败。
据著名形象设计公司英国cmb对300名金融公司决策人的调查显示,成功的形象塑造是获得高职位的关键。
另一项调查显示,形象直接影响到收入水平,那些更有形象魅力的人的收入通常比一般同事要高14%。
知名形象设计师鞠瑾女士认为,职场中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是关键,但同时也需要注重自身形象的设计,特别是在求职、工作、会议、商务谈判等重要活动场合,形象好坏将决定你的成败。
南开大学校长在镜子上写了一句箴言:“面必争,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装。
”这句话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很有警示作用的。
二、关于言谈礼仪:言谈是人际交往中最迅速、最直接的一种沟通方式,在传递信息、增进了解、加深友谊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谈话中不仅要注意表情、态度、用词,还要讲究交谈的方式和技巧。
言谈的基本要求是自觉遵守交谈方面的规则和要求,以礼待人。
言谈的基本要求与原则是:(1)保持正确的礼仪距离在与人交流时应注意保持“安全距离”,即在谈话时让双方都感到自在的合适距离。
(2)经常使用基本的礼仪用语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情感交流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让对方感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保证交流的顺利进行。
而礼仪用语最能体现这种对人格、情感的尊重和关怀。
在日常使用中,被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
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语言形式。
看上去简单平常的礼貌用语,却能够让交往的对象感受到尊重和关怀,将交流置于和谐的氛围中。
(3)充分聆听的原则充分聆听即是对讲话者的一种尊重,是起码的礼节要求,同时,也是互动交流的基础。
只有充分聆听才可以有根据地进行回应,也才会激发起讲话者的兴趣。
许多杰出的人物都很注意在交谈中运用听的技巧。
尼克松就非常赞赏周恩来在谈话中听的专注神态,形容他是“海水覆盖下的一座大山”。
松下幸之助曾用一句话概括他的经营诀窍:首先要注意倾听他人意见。
(2)言语有度的原则在言谈交流过程中,要注意言语有度。
这种“有度”主要体现在“适时、适量和适当”。
适时,即要求讲话的时机要合乎时宜,要相机而言,不可不分场合。
要避免不该讲时讲话,该讲时又不讲话的现象。
适量,即要求讲话的内容和长短要适量,时间宽裕可以多讲一些,讲细一点,时间不够,则应删繁就简,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避免东拉西扯,东一棒子西一榔头。
适当,即要求讲话的内容要适宜,主题要恰当,话题要准确。
交谈的话题一般不涉及他人的隐私,如询问女士的年龄、婚否、衣饰价格等,也不要用“身体”、“保养好”等含糊词语,不直接询问对方的家庭财产、工资收入、个人履历等私人方面的问题。
与此同时,言语有度的原则还要求谈话时要尽可能实事求是,不可过分夸张,更不能捏造、吹嘘和欺骗。
谈话不可武断、绝对,要留有余地,要适度地含蓄,有时甚至要“点到为止”,不可“一览无余”。
比如在说服别人时,应尽量采用商量的口吻,避免使用武断的词句。
比如,将“我认为”改为“您是否认为”,把“我相信你已经意识到??”改为“您可能还没有考虑到??”,把“现在我向您证明”改为“您已经了解了很多的情况,现在可以得出结论了吧”等等。
这样,对方在接受你的意见时就不会感到勉强和有压力了。
三、关于社交礼仪:马克思曾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
”只有处理好这些人际关系,才能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社交的重要性。
而在现代生活的人际交往中,社交礼仪所发挥的作用愈加明显。
社交礼仪须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1)真诚尊重的原则;(2)平等适度的原则;(3)自信自律的原则;(4)信用宽容的原则。
在种种复杂的社交关系中,国与国之间的交际恐怕是最过敏感和慎重的。
而我国的外交奇才—周总理在社交礼仪上是最好的典范。
在外交活动中,饮酒是司空见惯的事。
在欢迎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访华的国宴上,他举杯、碰杯、干杯。
周恩来同人干杯时,总是面带微笑,友好地目视对方,但他从不勉强别人。
如果客人不善饮酒,他总能谅解,说“能喝就喝,不能喝也没关系”。
而他自己却从不马虎,如果“干杯”的话自己已说出口,就一定会喝完,决不应付人。
正是遵循了社交原则中的真诚尊重原则,来宾们都感受到了周总理的诚挚热情,气氛显得热烈友好。
四、关于公共场所礼仪与公德意识:公共场所礼仪体现社会公德。
在社会交往中,良好的公共礼仪可以使人际之间的交往更加和谐,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并且公共场所礼仪的普及,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一个社会公德意识的人,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甚至会影响国家声誉。
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
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公德的历史教训。
在日常的生活中,公共场所礼仪涉及到方方面面。
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喧哗打闹,遵守秩序,主动让座等等。
【篇二:中国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之比较】中国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之比较东台市富腾学校仲惠中国传统礼仪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标志,影响了上下五千年。
深入到现代礼仪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民办中学对传统礼仪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礼仪文化底蕴,弘扬传统礼仪文化,而且民办中学自身的综合素质都将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在我国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中,现代礼仪课程却作为独立的课程开设,大约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迄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
现代礼仪其实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根据现代教学理念的革新和发展,使礼仪教育的结构基本趋于完善,其中现代礼仪至少包含有“社交礼仪”、“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国际礼仪”等五个较大的范畴。
这五个方面的内容侧重各有不同,基本构成各自完备的体系。
但中国的传统礼仪在我们的教材中谈及得却微乎其微。
传统礼仪还需要进一步发扬、光大。
在目前开设的现代礼仪教学中,从形式到组织手段,明显地看到,它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现代礼仪更多的是传授各种场合的言谈、举止,形式的东西多一点,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某人出席各种会议佩戴各种场合的装饰物一样,很多可有可无形式化的东西。
所以,很多教师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何为礼仪,而只是认为应付各种场合,多数教师运用起来比较虚假,言谈举止苍白无力,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礼。
所以,现代礼仪教育时常被认为是“低效教育”,不仅专门礼仪教育工作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而且其他学科的教育中常常也渗透着礼仪教育,但无礼的行为仍是高频率地出现。
相对于教育的付出而言,教育的效果却甚微。
古代礼仪教育,虽然就教育内容而言,包含着许多不合理的、消极的因素,有着一些腐朽的、封建的东西,但是,就其教育效果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高效教育。
单从那些古时曾在中国游历过的外国人的描述中,以及中国“礼仪之邦”美誉的获得中,我们就可见一斑了。
在礼仪教育问题上,我们应该向古人取经。
古人非常重视尊老敬师、真诚待人的礼仪教育,以内在的道德修养为目标,以儒家文化的“礼”学为教育内容,通过各类庄严的仪式和礼仪的实践,使礼仪教育“知”“行”合—,为了更好地完善礼仪教学,针对学生目前的具体情况,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把一些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有效地贯穿在现代礼仪教学中。
一、学习古代礼仪,从尊老敬师教育入手当代中学学生大部分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出生的,独生子女占了很大比重,其父辈母辈把他们全身心的爱倾注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在教育方式上,缺乏理性和正确的导向,使孩子逐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
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严于律己格格不入。
从而使其在思想品格上过早地出现某种缺陷,形成一种对礼仪的抵制性,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被当作“小皇帝”供养,在教育内容上,则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盲目性。
中国古代非常强调尊老敬师礼仪教育,大学阶段的礼仪应首先从尊老敬师教育人手,让学生懂得,尊老敬师,这既是现代社交之基本礼仪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尊老,固然源于伦理观中对父母之孝道的延伸,“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同时,也是因为社会需要老人的智慧和经验。
孔子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尊老自古以来就流传了不少动人的佳话,“圯桥进履”就是其中之一。
敬师,则因为老师是为我们传授宝贵的知识和技艺之人。
正如《礼记》认为,师生虽无血缘关系,然而没有老师的开导,即便血亲也不易和睦。
明末顾亭林对此曾解释道:“父子之亲,长幼之序,男女之别,非师不明。
教人以礼者,师之功也。
”故而古人对老师也非常尊敬,有“举世不师,故道益离”之说。
而当今,我们有些刚入学的学生上课迟到现象屡见不鲜,并且迟到之后毫无愧疚之色,大摇大摆地走进教室。
此外,回答老师的问题时,连站都不愿站起来。
甚至有些学生到现在还弄不清什么是“尊重”二字,更不明白尊重他人就等于尊重自己这个道理。
针对上述,我们急需要导人传统礼仪——尊老敬师。
使学生明白尊老敬师是一种高尚而优秀的品格。
新加坡和韩国对我国古代强调家庭礼仪教育这一观念的借鉴及其成果更能说明问题。
新加坡和韩国都非常重视尊老敬师礼仪教育,韩国小学从小就让学生胸前都挂着一个“孝敬牌”。
牌的正面有父母像,背面有孝敬父母的格言与规定,学校要求学生每天对照“孝敬牌”默想自己做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