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和遗传到底有多大关系

合集下载

遗传变异与癌症发生风险的关系

遗传变异与癌症发生风险的关系

遗传变异与癌症发生风险的关系遗传变异是指在人类基因组中发现的基因突变或其他类型的DNA序列改变,这些改变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其中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插入/缺失、复制数变异等不同类型的变异。

癌症是指一组由细胞激增引起的疾病,可能导致恶性肿瘤的形成。

许多研究表明存在遗传因素以及遗传变异与癌症发生风险的关系。

遗传变异如何增加癌症风险?遗传变异可能通过不同途径增加癌症的风险,其中一种是改变细胞信号传导途径或细胞凋亡机制。

细胞凋亡是指机体分解或死亡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任何不能快速、有效地清除或修补损坏DNA的细胞都可能通过凋亡机制死亡。

许多研究表明,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细胞凋亡抑制或促进某些生长因子的活化等情况,从而影响癌症细胞的生长、分裂和扩散。

另一种方式是影响DNA修复。

由于被称为癌变的突变现象都是DNA上的改变,因此在可能导致癌症的细胞中,尤其是在癌症细胞中,DNA修复可能会被破坏。

许多研究表明,癌症与DNA修复机制的损伤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在许多癌症病例中,机体的DNA修复过程都存在某些障碍。

这种障碍可能与遗传变异有关。

遗传变异与不同癌症发生的关系对于某些特定的癌症类型,已经确定了与某些特定遗传变异的相关性。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在BRCA1和BRCA2基因上的变异可能与乳腺癌的风险增加相关。

此外,无论是细胞系还是动物实验都表明,与主要组成部分之一Ras的基因相关突变可以导致某些类型的肿瘤。

然而,对于其他癌症类型,情况的复杂性可能更高。

许多研究表明,虽然某些遗传变异可能存在一些风险提高,但是这并不代表它们一定会导致癌症发生。

相反,基于多个基因或环境因素的复杂组合可能与某些癌症类型的诱导相关。

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某些癌症类型的发病机制,必须考虑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

遗传变异的检测方式以及挑战由于遗传变异可以增加癌症风险和其他疾病的风险,因此有许多方法可以用来检测这些变异。

DNA测序技术可以被用来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插入/缺失、复制数变异等各种遗传变异。

遗传与癌症的关系

遗传与癌症的关系

癌症与遗传的关系癌症(Cancer),亦称恶性肿瘤(Malignant neoplasm),为由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

癌细胞除了生长失控外,还会局部侵入周遭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

一、癌症的局部表现主要有:1、肿块:癌细胞恶性增殖所形成的,可用手在体表或深部触摸到。

甲状腺、腮腺或乳腺的癌可在皮下较浅部位触摸到。

肿瘤转移到淋巴结,可导致淋巴结肿大,某些表浅淋巴结,如颈部淋巴结和腋窝淋巴容易触摸到。

至于在身体较深部位的胃癌、胰腺癌等,则要用力按压才可触到。

恶性肿瘤包括癌的肿块生长迅速,表面不平滑,不易推动;良性肿瘤则一般表面平滑,像鸡蛋和乒乓球一样容易滑动。

2、疼痛:出现疼痛往往提示癌症已进入中、晚期。

开始多为隐痛或钝痛,夜间明显。

以后逐渐加重,变得难以忍受,昼夜不停。

一般止痛药不起作用。

疼痛一般是癌细胞侵犯神经造成的。

3、溃疡:由于某些体表癌的癌组织生长快,营养供应不足,出现组织坏死所形成的。

如某些乳腺癌可在乳房处出现火山口样或菜花样溃疡,分泌血性分泌物,并发感染时可有恶臭味。

此外,胃、结肠癌也可形成溃疡,一般只有通过胃镜、结肠镜才可观察到。

4、出血:癌组织侵犯血管或癌组织小血管破裂而产生的。

如肺癌病人可咯血,痰中带血;胃、结肠、食管癌则可便血。

5、梗阻:癌组织迅速生长而造成的梗阻。

当梗阻部位在呼吸道即的生呼吸困难;食管癌梗阻食管则吞咽困难;胆道部位的癌可以阻塞胆总管而的生黄疸;膀胱癌阻塞尿道而出现排尿困难等。

总之,因癌症所梗阻的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

6、其它:颅内肿瘤可引起视力障碍(压迫视神经)、面瘫(压迫面神经)等多种神经系统症状;骨肿瘤侵犯骨骼可导致骨折;肝癌引起血浆白蛋白减少而病因人类为什么会患上癌症?众多医学研究及临床试验揭开了病魔的面纱:人体细胞电子被抢夺是万病之源,活性氧(自由基ROS)是一种缺乏电子的物质(不饱和电子物质),进入人体后到处争夺电子,如果夺去细胞蛋白分子的电子,使蛋白质接上支链发生烷基化,形成畸变的分子而致癌。

癌症的发病原因

癌症的发病原因

癌症的发病原因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在医学界,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癌症的发病原因。

虽然癌症的发病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癌症的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些基因突变和遗传缺陷会导致细胞的异常增殖,从而形成肿瘤。

例如,布鲁卡奇综合征和家族性腺癌等遗传疾病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二、化学物质暴露长期接触化学物质也是导致癌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许多化学物质,如烟草中的尼古丁和焦油、致癌物质如苯和氯仿等,都被证实是导致肺癌、肝癌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罪魁祸首。

三、饮食与生活习惯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与癌症的发生相关。

例如,高盐饮食会增加胃癌的风险;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习惯则与肥胖相关,而肥胖又是乳腺癌、结肠癌等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

此外,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饮酒过量和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四、感染因素某些感染因素也会导致癌症的发生。

例如,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诸如幽门螺杆菌、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等感染也与胃癌和肝癌的发生有关。

五、辐射暴露辐射也是导致癌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超过剂量的阳光紫外线暴露会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此外,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元素和X射线也可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生率。

六、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异常可能导致机体对癌细胞的正常排查和清除受到抑制,进而导致癌症的发生。

免疫系统的异常功能可能是由于先天缺陷、免疫力下降或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因素引起的。

七、年龄和性别年龄和性别也会影响癌症的发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暴露在致癌因素下的时间越长,增加了癌症的发病风险。

此外,一些特定类型的癌症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发生率也存在差异,如女性乳腺癌和男性前列腺癌。

总结起来,癌症的发病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涉及遗传因素、环境暴露、生活习惯、感染因素、辐射暴露、免疫系统异常以及年龄和性别等多个方面。

癌症的病情原理

癌症的病情原理

癌症的病情原理癌症是一种疾病,它起源于人体内部的细胞,并导致这些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和恶性转化。

癌症的病情原理涉及多个层面,包括细胞遗传学、细胞信号传导、免疫系统等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癌症的病情原理。

1. 遗传因素:癌症的发生与遗传有关,一些癌症类型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

例如,乳腺癌和卵巢癌可能与BRCA1和BRCA2等突变基因相关。

这些基因突变可以传递给子代,增加他们罹患这些癌症的风险。

2. DNA损伤和突变:癌症起源于细胞内的DNA损伤和突变。

DNA损伤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化学物质、辐射、病毒感染等。

当DNA损伤发生时,细胞通常会通过修复机制来修复DNA,以维持正常功能。

然而,当细胞的修复机制遭受损害或耗尽时,损坏的DNA可能会导致细胞恶性转化。

3. 细胞增殖和分化:正常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由一系列复杂的信号调节网络控制。

细胞增殖是指细胞的分裂和繁殖过程,而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特定功能和形态上的发展。

癌症细胞失去了对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正常调控,导致无法停止的异常增殖和丧失分化能力。

4. 肿瘤抑制基因和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和癌基因是癌症病情中的两个重要类别。

肿瘤抑制基因常常是正常的细胞调控机制的一部分,他们帮助阻止细胞继续分裂,并修复受损的DNA。

而癌基因则加速细胞增殖和促进癌症发展。

当肿瘤抑制基因发生突变或功能失常时,细胞无法正常调控,容易恶性转化。

5. 细胞凋亡途径:细胞凋亡是细胞通过程序性死亡而从正常组织中排除的过程。

凋亡能防止恶性细胞扩散和癌症发展。

然而,癌细胞常常丧失了凋亡通路的正常功能,使它们能够逃避正常的细胞死亡过程,增殖成癌症。

6. 先天免疫系统和癌症:先天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以抵御各种外来病原体和异常细胞。

然而,一些癌症细胞可以通过隐藏、改变或抑制免疫应答来逃脱免疫系统的攻击,使它们能够在人体内存活和增殖。

综上所述,癌症的病情原理涉及多个层面,包括细胞遗传学、细胞信号传导、免疫系统等等。

遗传学与癌症的关系

遗传学与癌症的关系

遗传学与癌症的关系在当今医学领域中,癌症一直是一个受关注的重要话题。

癌症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其中遗传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遗传学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并对一些相关研究和进展进行讨论。

癌症是由细胞的异常增殖引起的一类疾病。

在细胞内,基因是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重要因素。

而癌症的发生往往与基因的突变有关。

研究发现,一些癌症的发生是由一种或多种突变导致的。

这些突变可以是遗传的,也可以是后天的。

首先,我们来看遗传突变在癌症发生中的作用。

遗传突变是指基因突变在个体的生殖细胞中发生,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这类突变可以是染色体水平的突变,也可以是基因水平的突变。

染色体突变可能导致染色体数目的改变,例如染色体重复、缺失或易位等。

而基因突变则可能导致单个基因的功能异常。

许多癌症都与一些遗传性基因突变有关。

其中最突出的例子是乳腺癌和卵巢癌。

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变与乳腺和卵巢癌的发生有很强的关联。

这些基因突变可以通过遗传给子女,并增加他们在发展成年后罹患癌症的风险。

这种遗传性癌症被称为家族性遗传癌症。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基因突变也与癌症的发生有关。

例如,肠癌和胃癌常常与APC和TP53基因的突变有关。

这些突变会导致基因功能异常,从而导致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异常。

因此,遗传突变在癌症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除了遗传突变,后天突变也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后天突变是指在生活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的作用而引起的基因突变。

诸如化学物质、病毒感染和辐射等环境因素都可能引起细胞的基因突变。

这些突变可以积累并最终导致癌症的发生。

在遗传学和癌症的研究中,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项目。

该项目旨在绘制人类基因组的完整图谱,以更好地理解基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通过人类基因组计划,科学家们已经鉴定出了许多与癌症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的突变与特定类型的癌症的发生有关。

此外,最新的研究表明,遗传变异有助于预测癌症的风险和预后。

癌症家族遗传与癌症的关系如何进行遗传咨询

癌症家族遗传与癌症的关系如何进行遗传咨询

癌症家族遗传与癌症的关系如何进行遗传咨询癌症是一种复杂而严重的疾病,它涉及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

在一些家庭中,癌症似乎会代代相传,这引发了人们对癌症家族遗传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癌症家族遗传与癌症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遗传咨询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这一问题。

## 癌症家族遗传的概念癌症家族遗传是指在某个家庭中,多个亲属代际之间出现癌症病例的现象。

这种情况可能包括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或者广泛的亲戚关系。

研究表明,当一个人的亲属中有多个癌症病例时,该人患癌症的风险可能会升高。

## 遗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癌症家族遗传并不仅仅是基因的问题。

事实上,遗传与环境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

遗传因素可能增加了患癌症的风险,但环境因素,如吸烟、饮食、生活方式和职业暴露,也会影响患癌症的可能性。

因此,即使某人具有癌症家族遗传,他们仍然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降低患癌症的风险。

## 癌症家族遗传的类型癌症家族遗传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单基因遗传和多因素遗传。

### 单基因遗传单基因遗传是指某一种特定类型的癌症是由一个异常基因突变引起的。

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家族中多个成员患有相同类型的癌症,如乳腺癌、肾癌或结直肠癌。

单基因遗传通常在家族中显示出清晰的遗传模式,这使得遗传咨询和遗传测试成为有帮助的工具。

### 多因素遗传多因素遗传则更为复杂,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以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患癌症的风险增加。

这种情况下,虽然遗传仍然是一个因素,但无法简单地通过单一基因突变来解释。

多因素遗传需要更广泛的研究和分析。

## 遗传咨询的重要性遗传咨询是一种帮助个体和家庭了解其遗传风险的重要工具。

对于癌症家族遗传的情况,遗传咨询可以提供以下重要信息:1. 风险评估:遗传咨询师可以评估家庭史、个体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以确定患癌症的风险水平。

2. 基因测试:如果有必要,遗传咨询可以建议进行基因测试,以查看是否存在与特定类型癌症相关的基因突变。

直系亲属得癌症遗传概率多大?你有多大风险得癌?

直系亲属得癌症遗传概率多大?你有多大风险得癌?

直系亲属得癌症遗传概率多大?你有多大风险得癌?新闻曾经有报道过一家几口人同时患癌,不由得自己也会开始担心,如果家中有亲戚曾患过癌症,是不是也可影响到自己?的确,随着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影响到自己患癌的几率也不同,那直系亲属得癌症遗传概率多大是多少呢?一、为什么亲属患癌与自身有联系?约5-10% 的癌症是与遗传有关的,遗传性肿瘤是由明确的致癌基因所引起,这使得个体患癌的风险大大增加。

然而,大部分的癌症并非完全由遗传因素所决定,而是基因、病毒和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那直系亲属得癌症遗传概率多大是多少呢?以胃癌为例,大约10%的胃癌患者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这意味着他们的直系亲属患癌的风险比一般人群高2-3倍。

然而,即使携带易感基因的人也并不一定会患上癌症。

一些人可能在不良饮食和幽门螺旋杆菌的环境下更容易患病,而另一些人即使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也可能不会患病。

二、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存在易感癌症风险?为了了解自己的癌症风险,如果家族中存在多发、年轻或罕见的癌症病例,建议进行遗传性癌症基因组合筛查。

香港中环专科的次世代检测技术可以一次性检测40项遗传性癌症,准确度高达99.9%。

此外,如果家族中人群患有的癌症不算绝对意义上的遗传性癌症,也可通过做MYGENIA循环肿瘤基因检查,对270种常见的癌症基因突变进行有意义的预知警示筛查,由香港行医执业十几年的医生来为我们分析权威专业的检测报告内容和给予健康指导吗,现在可在香港中环专科官网或v信(tchchk)预约为个人患癌风险做好专业预示,还能申请豪华专车服务。

整个大家族中,直系亲属得癌症遗传概率多大确实值得引起重视,而根据患癌种类是否为遗传性的癌症,也影响着个人患癌的风险系数,或是非遗传性主导的癌症,是由基因、病毒、生活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总体上,想知道个人患癌风险,可通过基因检测得知。

癌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

癌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

癌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癌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

在现代医疗技术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从癌症中得到了康复,但是在治疗之前,癌症是会让人处于恐慌、焦虑之中的。

有人认为癌症是由环境条件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所致,但其实癌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不可分。

癌症的遗传特点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癌症的遗传特点。

癌症是由细胞变异所致,而细胞变异往往会与人体基因中的突变有关。

癌症发生的过程,可以归纳为基因的多次“突变”,并由此导致了细胞生长的混乱和失控。

而这些突变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从父母直接“遗传”给孩子,而是人体自身基因产生变异所致。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基因突变会由于遗传而传递给下一代人。

这些遗传的基因能够因其本身的突变而表现出高癌症风险。

因此,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表示担心自己患上癌症是由于家族中曾经有过患者的原因。

癌症与遗传因素的关系研究表明,家庭中有过癌症患者对于一个人罹患癌症的风险确实是存在一定的影响的。

这种风险,又称为“家族遗传性癌症”风险,在不同类型的癌症中都可能存在。

目前来看,癌症与遗传因素的关系并不完全明了。

但是,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些证据来说明这种关系的存在。

例如:1. 某些家族中患有癌症的一定比例是由于基因遗传所致。

2. 受遗传因素影响的癌症患者在年龄、性别、国籍和地域等方面很可能存在相似之处。

3. 家族遗传可能导致一些基因突变的发生,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4. 从家族研究中发现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会影响特定的癌症类型的发生,在这些家族中,患有该类癌症的成员比一般人更多。

5. 学者们正在进一步研究癌症与基因组的关系,这一努力的目标是早期检测和个性化治疗。

遗传因素的影响因素虽然遗传因素对癌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它并非是决定因素。

实际上,许多其他因素在癌症的发生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1. 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可以增加癌症的风险。

2. 环境因素。

工作环境、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也会使得癌症的发生率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癌症和遗传到底有多大关系
癌症越来越常见。

有人说癌症和糖尿病一样是富贵病,是因为人均寿命提高了,很多人活到了得癌的岁数。

这只是原因之一,此外还有癌症诊断技术的改进,特别是早期诊断技术的改进,使得很多人身体内的癌症被早期发现。

总而言之,我们死于癌症的可能性会越来越高。

癌症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其共同点是失去控制的细胞增殖。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体内的细胞会增长、分化和死亡,但癌症细胞只增长和分化,并不死亡,这种细胞的永生导致了失控,身体无法承受而走向死亡。

这种细胞疯长是因为基因变异,这样一来就有一个问题:癌症是遗传的吗?
如果回答是,赖投胎。

如果回答不是,赖自己。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只有很少一部分癌症,大约5%到10%是遗传的。

大多数癌症,大约60%的样子,是偶发性的。

导致这些癌症的基因变异不是从父母那里传来的,而是患者身体里面发生的。

比如皮肤癌,是因为日晒的缘故,宫颈癌是因为HPV感染造成的,肺癌是吸烟导致的等等,还有许多偶然的机会导致的基因变异。

现在可以通过基因检测去发现这些变异,但检测出来变异了,只和本人有关,和家族的其他成员无关。

遗传性癌症是致癌基因变异从父母传给子女,这样每个细胞都有这样的变异。

有这样的基因变异并不表明一定会得癌症,而且往往多于一个变异才可能导致癌症的出现,但患相关癌的危险会高很多。

这类变异和偶发癌的变异往往是同样的,区别是遗传性癌症的基因变异是先天的,偶发性癌症的变异是后天的。

两者之外,还有一类叫做家族性癌症,一个家族有好几位患癌症。

这种情况看起来是遗传性的,但并不一定,目前还无法确实是遗传引起的,还是生活习惯和环境引起的。

例如一家人有好几位吸烟,家里到处是二手烟,家族成员得癌的危险肯定比其他人高。

或者饮食不健康、一家人不锻炼,就像美国常常看到一家老小都是胖子,走在一起惊天动地的情况。

当然也有可能致癌基因病变还没有被发现,很可能这些基因变异引发癌症的可能性不高,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才发挥作用。

家族有好几位患癌症的话,其他成员患癌症的可能性会稍稍高一些。

就上面三种情况,偶发癌的预防效果很难说,采取权威机构推荐的防癌措施并不能预防所有的癌症,只能预防部分癌症或者把自己患癌的可能性降低一些。

对于家族性癌症,从生活习惯入手,效果就会好得多。

而对于遗传性癌症,则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有针对性地减少患癌的可能性,其效益通常会高得多。

这样就说到基因检测了,是不是有必要去做一次,看看自己有没有从爹妈那里继承了癌症基因?
携带基因变异,并不表明肯定会得癌症,这取决于几个因素。

每个人大部分基因都有两个拷贝,一个得自父亲,一个得自母亲。

这样就有两种情况,染色体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

显性遗传时,只有一个拷贝就足以增加癌症的风险。

如果是隐性遗传的话,只能当父母都有这样的基因才能影响子女。

如果父母都是携带者的话,生出受影响的孩子的几率是有25%,生出完全不受影响的孩子的几率也是25%,生出携带者的几率是50%,所以受影响是小概率。

还有一种情况是X连锁隐性遗传,男子只有一个X染色体拷贝,是得自母亲的。

女子有两个X染色体拷贝,如果其中一个是致癌变异基因的话,并不能增加本人患癌的可能性。

如果这个有致癌变异基因的X染色体遗传给儿子的话,这个儿子患癌的可能性就会增高。

这种情况同样只有25%的几率,女孩像母亲一样成为携带者的几率也是25%,子女成为正常人的几率是50%。

因此遗传性肿瘤只发生在携带一个拷贝显性遗传基因、两个拷贝隐性遗传基因、一个拷贝X连锁隐性遗传基因的情况。

但这样的人并不一定会得癌,因为有些癌症基因只在某些人身上起作用,还有在成长过程中癌症基因的表达,所以因人而异。

那么什么人值得做癌症基因检测?
1.此人有个人或者家族性遗传性癌症的危险。

2.检测结果能够给出是否存在致癌基因的明确解释。

3.检测结果有助于此人将来的医疗照顾。

专家建议,上述三条都满足时,才值得做癌症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成本越来越低,新的检测也越来越多,基因检测在中国很火,有的医院并没有这样的条件,或者质量不成,就花钱将样品送到国外做。

是否做要全盘考虑。

基因检测结果如果不能很好的解释,不能为被检测者今后的医疗照顾提供帮助的话,是没有必要做的。

除了浪费金钱外,还有心理上的影响。

试想你做了检测,查出若干癌症基因,但检测方说不清楚这些基因和癌症的确切关系,或者不能为你提供将来怎么办,你只能一肚子疑惑和郁闷地生活下去,这样的检测有什么意义?
上面说的第一条,有以下几种情况:
·年纪轻轻被诊断出癌症。

·同一个人患几种不同的癌症。

·如果有一对器官的话,都长了癌症,比如双肾、双乳。

·几位近亲得了同样的癌症,比如母女、姐妹同患乳腺癌。

·很罕见的情况,比如男人得乳腺癌。

·一些相关的出生缺陷。

·属于某个遗传性癌症高发人群或种族。

上面说的可以是本人,也可以是家族。

是否值得,应该咨询专家,就是遗传咨询,要排除掉医疗单位出于赚钱目的的行为,如果真的值得做,不仅自己做,也要动用亲属做,这是一件有益于整个家族的事。

例如乳腺癌基因,就知道家里女性都做一下。

目前发现50多种遗传性癌症,其中大多是致癌性很强的显性遗传,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BRCA1/BRCA2:BRCA1在17染色体上,BRCA2在13染色体上,都是抑制细胞生长的基因。

出现变异后,会增加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也会增加患前列腺癌、胰腺癌等癌症的风险。

男性有BRCA2突变的话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乳腺癌中,遗传性的占3%,这些遗传性的乳腺癌中,BRCA1/BRCA2基因突变占20%到25%,占总乳腺癌的5%到10%。

如果携带BRCA1突变,到70岁的时候,患乳腺癌的可能性为55%到65%。

如果携带BRCA2突变,到70岁的时候,患乳腺癌的可能性为45%。

卵巢癌中,遗传性的占10%,BRCA1/BRCA2基因突变占卵巢癌总数的15%。

如果携带BRCA1突变,到70岁的时候,患卵巢癌的可能性为39%。

如果携带BRCA2突变,到70岁的时候,患卵巢癌的可能性为11到17%。

对于BRCA变异者,乳房切除术可以将患乳腺癌的风险降低90%。

对于BRCA1携带者,卵巢切除术可将患卵巢癌的风险降低85%,但不能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对于BRCA1携带者,卵巢切除术可将患乳腺癌的风险降低72%,但不能降低患卵巢癌的风险。

·TP53:这就是所谓的李-佛美尼综合征,这种病很罕见,发病率在1/5000到
1/20000之间。

相关癌症有骨肉瘤、软组织肉瘤、急性白血病、乳腺癌、脑瘤、肾上腺皮质癌等。

患李-佛美尼综合征者一生患癌的几率为90%,这些癌症的半数出现在30岁之前,而且有一定比例的李-佛美尼综合征会患多种癌症。

TP53基因检测阳性之后,可以通过对携带者进行详细而有针对性的体检,以期早期检查和诊断出癌症并进行治疗。

·PTEN:考登综合征,或者叫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

错构瘤不是癌症,患此病者患癌症的风险高,包括乳腺癌、甲状腺癌、子宫内膜癌等。

·MSH2、MLH1、MSH6、PMS2、EPCAM:林奇综合征,或称遗传性非息肉状结直肠癌,50岁之前患结直肠癌和其他一些肿瘤的风险高。

·APC: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高,也会增加患其他一些癌症的风险。

·RB1:视网膜母细胞瘤,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有遗传性和偶发型。

还会导致松果体瘤、骨肉瘤、黑色素瘤和软组织肉瘤。

·MEN1:多发性内分泌腺瘤I型,导致胰腺内分泌肿瘤、甲状旁腺肿瘤和脑下垂体肿瘤。

·REN:多发性内分泌腺瘤II型,导致甲状腺髓样肿瘤和嗜铬细胞瘤。

·VHL:希佩尔-林道综合征,导致肾癌和嗜铬细胞瘤。

基因诊断的结果并不仅仅是阳性和阴性,有还是没有这么简单,会有下面几种结果:阳性、阴性,真阴性、不提供信息的阴性、假阴性、意义不明的变种和良性的多态性。

拿到阳性结果,肯定是个准信,问题是谁也不乐意。

不能怨天怨地怨父母,要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定期检查,尤其是专项检查,力争早期发现癌症的迹象。

或者像乳房切除术那样防患于未然。

还可以通过不吸烟、多锻炼、吃健康饮食等降低患癌症的风险。

如果已经查出癌症了,基因检测的阳性结果还有助于癌症的治疗。

拿到阴性结果,先不要高兴。

如果家族里确实有致癌基因变异,本人没有的话,就是真阴性,说明本人患癌症的几率和平常人一样。

如果有很强的患癌家族史,但查不到致癌基因变异,叫做不提供信息的阴性,很难说是查不出来还是真没有,这种情况就让人踏实不下了。

假阴性容易理解,技术上查不出来。

意义不明的变种是这种变异不知道和癌症有没有关联。

良性的多态性则是和癌症没有关联。

基因检测只是手段,关键在于其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