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载有遗传信息(基因)的物质,在显微镜下呈丝状或棒状,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发生有丝分裂时期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因此而得名。

在无性繁殖物种中,生物体内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一样。

而在有性繁殖物种中,生物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成对分布,称为二倍体。

性细胞如精子、卵子等是单倍体,染色体数目只是体细胞的一半。

在有不同性别的生物体内,有两个基本类型的染色体: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前者控制性联遗传特征,后者控制着除性联遗传特征以外的全部遗传特征。

人体共有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

男女的性染色体不同,男性由一个X性染色体和一个Y性染色体组成,而女性则有两个X性染色体。

第22对染色体是常染色体中最后一对,形体较小,但它与免疫系统、先天性心脏病、精神分裂、智力迟钝和白血病以及多种癌症相关。

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①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

②染色体与DNA的关系:每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是DNA分子的主要载体。

③DNA与基因的关系:每个DNA上有许多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研究结果表明,每一个染色体含有一个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有很多个基因,一个基因是DNA分子的一部分。

现代遗传学认为,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也就是使遗传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反映到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上,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

一个基因要有正常的生理机能,它的几个正常组成部分一定要位于相继邻接的位置上,也就是说核苷酸要排成一定的次序,才能决定一种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假使几个正常组成部分分处于两个染色体上,理论上就是核苷酸的种类和排列改变了,这样就失去正常的生理机能。

细胞核中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知识点

细胞核中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知识点

细胞核中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知识点归纳复习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变化最明显.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DNA分子和蛋白质构成染色体,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里。

除一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外,其余的病毒以及全部具典型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这种物质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它还存在于细胞核外的质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中。

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是DNA的载体,载体的意思是DNA在这上边存在。

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所以说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遗传物质的基本特性是:相对的稳定性,能自我复制,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并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基因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等位基因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在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每一种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如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少一半.受精卵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一样.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2:1:2.如人的精子和卵细胞中含有_______染色体,女性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22条+X,男性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22条+X 或22条+Y.受精卵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的染色体相同.1.________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而DNA则是构成基因的分子。

染色体则是DNA分子在细胞分裂时的一种有序排列形式。

因此,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基因DNA是构成染色体的基本单位。

每个染色体都由一条长长的DNA分子和一些蛋白质组成。

这些蛋白质可以将DNA分子紧密地缠绕在一起,形成一个紧凑的结构。

这种结构有助于保护DNA分子不受损伤,并且在细胞分裂时有助于DNA分子的复制和分配。

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

不同物种的染色体数量和形态各不相同,这也是它们遗传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人类有46条染色体,其中23条来自母亲,23条来自父亲。

这些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决定了人类的遗传特征,如眼睛颜色、身高、血型等。

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在基因的表达上。

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DNA被转录成RNA,然后再被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由染色体上的一些特定区域控制的。

这些区域可以通过一些化学修饰来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生物的遗传特征。

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基因DNA是构成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基因
的表达也受到染色体上的一些特定区域的控制。

对于生物学的研究和遗传学的应用,深入理解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7.2.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7.2.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A. 基因在染色体上 B. DNA分子是双螺旋结构 C. 每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 D. 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2.这是雌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 成, 那么其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为:( B )
A.a、b、x B.a、b、c、x C.a、b、c D.a、a、b、b、c、c、x、x
3.下列基因组成中,一般属于生殖细胞的是( D )
有 3 对相对性状,它们分别是 单眼皮与双眼皮 、 有耳垂与无耳垂 、大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 。
人教版 • 生物 • 八年级 • 下册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想一想,议一议
右图是精子和卵细胞受 精的过程,正常情况下,只 有一个精子能和卵细胞结合 。你知道精子和卵细胞的结 合给子女带去了什么?
生殖过程基因的变化
请完成下面的填图,看谁填得正确。
A Aa
a
基因 在亲 子代 间的 传递
染色体
1条
基因经 精子或 卵细胞 传递
课堂总结
蛋白质
DNA:主要的遗传物质
1个 有许多
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染色体
父方 数减半 (2n)
染色体
母方 数减半 (2n)
精子 (n)
卵细胞 (n)
结合 受精卵 发育 新个休
人教版 • 生物 • 八年级 • 下册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谢谢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是任意减半吗?
AA BB
雄性体细胞
aa bb
雌性体细胞
A B
精子 a b
卵细胞
Aa Bb
受精卵
来自父方 来自母方

基因、染色体、DNA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因、染色体、DNA三者之间的关系
结论:
一条染色体上 有许多个基因
基因在染色体 上呈线性排列
果蝇的X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

正常男性的染色体分组图
正常女性的染色体分组图
பைடு நூலகம்
果蝇体细胞染色体
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
3对:ⅡⅡ,Ⅲ Ⅲ,Ⅳ Ⅳ 雌性同型:XX 雄性异型:XY
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关系
染 色 体 是 DNA 的主要载体
每个DNA分子 上有许多基因
染色体 +蛋白质
DNA
基因是有遗传 效应的DNA片断
基因
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 (碱基对)排列顺序 代表着遗传信息
脱氧核苷酸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思考?
人的体细胞只有23对染色体,却有3~3.5万个基 因,基因与染色体可能有怎样的对应关系呢?

中考复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中考复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遗传:指间的相似性。

例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指间和间的差异。

例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金鱼品种多。

【点拨】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2.生物的性状(1)生物的性状:生物体的、、等方面的特征。

例如,眼睛的颜色,头发的颜色、形状,身高,血型,能否卷舌。

(2)相对性状:种生物性状的表现形式。

例如,豌豆的圆粒和皱粒,人的血型有A 型、B 型、O 型和AB 型,狗的白毛和黑毛。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转基因超级鼠:①过程:利用技术将转入核未融合的受精卵内,再将受精卵注入代孕小鼠的内,生出的小鼠个体较大。

②所用生物技术:技术。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③结论:控制生物的性状。

(2)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到的影响。

生物体有许多性状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3)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而不是性状。

【小试牛刀】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体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B.人的A 型血与B 型血是一对相对性状C.性别也属于人体的性状D.在生物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2.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B.变异的实质是生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之间遗传物质发生变化C.生男生女取决于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中所含的性染色体D.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3.(2021北京房山二模,18)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A.遗传现象 B.繁殖现象C.变异现象 D.进化现象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手段。

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序列
mRNA t反R—密N—A码—子——— 蛋白质
密码子
氨基酸
序列
序列
反密码子
碱基数6 碱基数 3
氨基酸数 1
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11 个肽键的多肽,则此mRNA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 数,及合成这段多肽需要的tRNA个数,依次为 B A.33 11 B.36 12 C.12 36 D.11 36
DNA(基因)上的碱基数:mRNA上的碱基数:肽链上的氨基酸数
= 6: 3 :1
返回
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
中心法则的提出
DNA 转录
复制
翻译
RNA
蛋白质
返回
小结
转录
翻译
DNA
RNA
复制
转录、翻译与DNA复制的比较
蛋白质
返回
中心法则的发展
DNA 转录
RNA 翻译
复制
逆转录 复制
蛋白质
中心法则实质蕴涵着_核__酸___和_蛋__白__质___这两类 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表现性状
基因的表达

DNA与RNA
功能:
当细胞中含有DNA时,DNA是遗传物质; RNA主要是负责DNA遗传信息的翻译和转录。 当生物体中只有RNA时,它是遗传物质。
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糖
A TC G
双链螺旋 细胞核
核糖核苷酸
核糖
AUCG
多为单链结构 细胞质
返回
RNA按功能分:
信使RNA(mRNA)
带?
上一张 返回
? 转录的?具体过?程 ?
(1)转录的定义: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原则,合成 mRNA的过程

基因 染色体 dna的关系

基因 染色体 dna的关系

基因染色体 dna的关系
基因,染色体和DNA之间的关系
基因、染色体、DNA这三个单词是分子遗传学中经常出现的名词,它们均是遗传信息的组成单位,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最小单位,也即是决定生物体特征的遗传单元,它可能会影响生物的形态,行为以及其他性状,基因是DNA片断的集合。

染色体是基因的收集者,染色体是DNA的组织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是把基因的信息保存在一起,以便传递给后代。

而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一种分子,它维持生物体的一切可变性,它如同生物体遗传信息中的码文,拥有构成生物体特征的重要信息。

DNA是是染色体的细胞内组成部分。

基因、染色体和DNA之间的关系可以比作一本书,基因就像书中的每一句话。

它包含有关生物性状的重要信息,而染色体就像书的收录者,将基因的内容有组织的收集起来,保存起来。

DNA则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就像书的内容,内含改变、维持具有特定性状的遗传信息。

基因、染色体和DNA之间的关系就像书中的每一个字,一张表,一则诗,一幅画,它们都是遗传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机体的运行的必要条件。

基因、染色体、DNA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像孩子、装备、车子的关系:一个孩子要想出去玩,必须有装备,装备必须由车子运送到孩子所能到达的地方,在生物学中,DNA就像车子,染色体就像装备,而基因就像孩子,它们均是生物结构的组成部分,在构成生物体的性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资源
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基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起初科学家们认为蛋白质最有可能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由20种不同的氨基酸组成,而DNA只有4种不同的碱基。

直到1944年艾弗里(O.Avery,1877—1955)等证实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是DNA,人们才确认基因的物质基础是DNA,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NA复制,基因也随着复制。

细胞分裂时,复制了的染色体和其上的基因传给后代,这就是生物繁衍的分子基础。

1910年,摩尔根(T.H.Morgan,1866—1945)通过果蝇的遗传实验证明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

而后,摩尔根领导的实验室还阐明了多个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从而得出了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的结论。

但当时对基因的化学成分并不清楚。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主要来自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同事经过10年的工作,在离体的条件下完成了肺炎双球菌从无毒型(R型)向有毒型(S型)的转化。

他们把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从活的S型细菌中提取出来,把每一成分分别跟活的R型细菌混合后在培养液中培养。

他们发现,S型细菌的DNA成分、且只有DNA能够把某一R型细菌转化为S型,而且DNA的纯度越高,这种转化过程越有效。

若使DNA分解,就不再出现转化现象。

以上实验说明从一种基因型的细胞来的DNA掺入到另一不同基因型的细胞中,可引起稳定的遗传变异,DNA具有特定的遗传特性,是遗传物质。

DNA多聚核苷酸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了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的编码通常是从DNA 的5′端到3′端(聚合酶按这个方向复制DNA)。

在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命体中,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一个区段,并与它所决定的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相对应。

每个DNA 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又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核苷酸对。

在一条DNA分子上的基因一般是分散的,被不编码蛋白质的DNA分开。

基因的3个基本特性可以用DNA的特性加以说明。

1.基因的自我复制。

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为相同的两个DNA分子,基因也随之复制。

2.基因决定性状。

某一区段的核苷酸顺序互补地决定mRNA的核苷酸顺序,进而专一地决定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

所以某一基因存在时,决定某种酶或其他蛋白质的合成,通过生理生化过程,出现某一性状。

3.基因的突变。

DNA分子很稳定,但偶尔也会出现差错,例如某一区段内一个碱基对改变了,改变的新核苷酸顺序通过复制又能稳定地保持下去。

基因也很稳定,但偶尔也会发生一个突变,出现一个与原来不同的新等位基因。

该基因通过自我复制又稳定地一代一代传下去。

现已证明遗传物质除了DNA外还有RNA,如有些病毒不含DNA,只含有RNA和蛋白质。

欢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