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络穴口诀

合集下载

“十五络穴”

“十五络穴”

“十五络穴”16个医案,让你学会用好“十五络穴”,疗效迅捷养趣坊 2022-08-22 19:00 发表于河北土豆微信导读:络穴亦为针灸临床要穴,尤其治疗属于络穴主治的病症,常有奇效,如本文医案所载“偏历穴治疗耳鸣”、“通里穴治疗言语不清”、“飞扬穴治疗鼻衄、“列缺穴治疗手心发热”等,笔者医案点明了络穴治疗特点,对针灸临床颇有启发意义。

用好“络穴”,疗效迅捷十五络穴就是十五络脉从本经(脉)别出处的穴位。

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大包,合称十五络穴。

络穴所主治的病症多是所属经脉的病候及该络脉本身循行所过的病症。

人民卫生出版社《针灸学(第2版)》为便于记忆,我们先复习一下十五络穴歌诀:肺络列缺偏(历)大肠,脾络公孙丰隆阳(足阳明),心络通里支(正)小肠,大钟络肾膀(胱)飞扬,心包内关(三)焦外关,光明络胆蠡沟肝,脾之大络是大包,任(脉)络鸠尾督(脉)长强。

一、针刺偏历穴为主治疗耳聋耳鸣高某耳聋耳鸣半年多,多方治疗效果甚微,1998年11月17日找我针灸治疗。

患者耳聋耳鸣,尤其到晚上安静时耳内风声不断,影响睡眠,舌质偏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从他的症状体征看,患者属肝肾不足。

我即针太溪(双)、三阴交(双)、肾俞穴(双)以滋补肝肾;听宫(双)、听会(双)局部取穴以调节听神经。

针灸4次,患者说没感觉到有疗效。

我想手阳明大肠经的主要络脉别行,起点处有穴名叫偏历,别走而入于手太阴经,其别出的,走入耳中,合于该部的主脉,治疗耳聋耳鸣应该效果不错。

于是就加刺双侧偏历穴。

针灸3次,患者就说自感耳鸣减轻,继续针灸10次,半年多的耳聋耳鸣豁然痊愈。

二、针刺通里穴为主治疗言语不清67岁的赵某晨起后说话舌头发硬,言语含糊不清,这可把他和家属急坏了,以为他得了脑血管病,急忙去医院做了个CT检查,未发现异常,回来后即找我针灸治疗。

患者四肢活动自如,言语不清,舌淡苔白,脉弦滑。

十五络穴歌

十五络穴歌

十五络穴歌出自《灵枢·经脉》,指十五络脉之穴,十五大络之穴,是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之处的穴位(十二经脉+任、督二脉+脾之大络)。

十五络脉各有一穴,合称十五络穴。

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乡,心包内关三焦外,公孙丰隆脾胃详,胆经光明肝蠡沟,肾络大钟膀飞扬,脾之大络为大包,任脉鸠尾督长强。

手太阴肺经——>列缺穴(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如裂隙处>,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手阳明大肠经——>偏历穴(在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偏,侧旁与倾斜;历,行走与经过>手少阴心经——>通里穴(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端)<通,通达;里,虚里,即心>手太阳小肠经——>支正穴(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尺骨尺侧与尺侧腕屈肌之间)<支,分支>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心主别络,通达联络,故名内关;一说内,内脏;关,关隘>手少阳三焦经——>外关穴(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与内关相对>足太阴脾经——>公孙穴(在跖区,第1跖骨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肝木为公,脾土为孙。

从此通向胃经>足阳明胃经——>丰隆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侧缘<条口外1横指>)<该处肌肉丰满而隆起,故名丰隆>足少阳胆经——>光明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光明者,从少阳络肝,肝之精华注于目,使少阳经脉相交,阳气与阴气通照而发亮,目因是而明,故名光明>足厥阴肝经——>蠡沟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蠡,瓢勺也>足少阴肾经——>大钟穴(足内侧,内踝后下方,跟骨上缘,跟腱附着部前缘凹陷)<钟,汇聚之意,为足少阴大络别注之处。

御医脉诀歌

御医脉诀歌

御医脉诀歌皇室诊病命担保,不能望色询病因。

隔丝诊脉审脉理,判断不准掉脑袋。

精通脉理真功夫,皇恩昭示天下知。

熟读叔和脉诀歌,不如临证细琢磨。

要想真知脉学理,请读御医脉诀歌。

浮沉迟数是强弱,弦长细短是形模。

浮而有力是中风,浮而无力气血弱。

沉而有力有滞积,沉而无力寒闭络。

迟而有力风湿痛,迟而无力病因多。

数而有力诸般热,数而无力疮疡多。

脉理总纲牢记心,下面脉理细细说。

浮脉轻扶即可知,犹如水中漂木材。

有力伤风清涕嗽,感冒发热令人愁。

无力可知气血弱,补血理气不用说。

寸浮头痛关浮满,尺浮癃闭肝肾弱。

浮弦伤寒浮虚暑,浮缓风湿早医求。

浮滑风痰浮数热,浮脉之相细研读。

应指浮大细审详,来盛去衰洪脉居。

真阴不足病邪盛,急治方保君无忧。

寸寸心热多失眠,右寸涕嗽无奈愁。

左关肝呕右胃胀,调胃理肝可不忧。

左尺阴虚消渴症,右寸温烧骨蒸痿。

虚脉浮大软无力,夏月暑病可知因。

寸虚自汗多惊悸,关虚中宫胀不舒。

尺虚潮热骨蒸痿,若不急治要亡躯。

轻手取之浮大软,重按中空是芤脉。

寸关吐衄肠有痈,尺芤崩淋便血浓。

有表无里大散脉,散脉止数定不齐。

左寸怔忡右自汗,左关溢飮右食庳。

足下阳明定浮肿,尺散定是血大虚。

两尺如斯终寿算,良医难医无血人。

重按指下如欲绝,若有若无微脉居。

微脉阴阳虚之极,恶寒发热汗淋菲。

寸微衄血惊兼喘,关微中寒拘急危。

尺脉厥逆元阳损,女子崩中带下亏。

重按始有沉牢脉,寸沉胸胁痛膈水。

关尺腹背腰痛急,沉缓寒湿沉数热。

沉滑当知痰食积,沉若无力必气虚。

沉若有力是寒疾,依脉遣药定有奇。

伏脉推筋按至骨,体虚伤寒双解急。

厥逆脐疼复感寒,急服姜附病不危。

寸思呕吐关思痛,尺伏疝瘕泻谷痢。

何为实脉大而长,浮沉有力皆是实。

实脉风热蕴蓄深,谵语发狂宜下急。

寸实肝呕心胸满,关实腹痛胃肠疾。

尺实肠结是急症,细心医生莫迟疑。

迟缓数结仔细辨,促代更需仔细推。

一息三止号迟脉,浮迟表寒浮沉里。

有力无力皆寒疾,抑阴扶阳不用疑。

寸迟心痛吐酸水,附子茱萸治有奇。

若有滑数是湿热,清热燥湿最相宜。

经络穴位歌诀:十二原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下合穴、十六郄穴、十五络穴歌

经络穴位歌诀:十二原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下合穴、十六郄穴、十五络穴歌

经络穴位歌诀:十二原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下合穴、十六郄穴、十五络穴歌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19480枫0人体穴位图2009-06-26 ―帝― 人体穴位图人体穴位图2009-04-25 11:27.人体背部穴位图大椎陶道身柱神道灵台至阳中枢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肩中俞肩外俞附分肩井天髎曲垣秉风天宗臑俞肩贞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腰俞会阳长强魄户膏肓神堂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白环俞。

穴位深。

针灸处方及腧穴歌诀(转)舞动的朱雀针灸处方及腧穴歌诀(转)针灸处方及腧穴学歌诀廖四华骨度分寸用针取穴必重的,全身骨度君宜记。

十二背俞穴歌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胃痛肝气犯胃泻胃肝,中脘期门阳陵泉,胃痛尚用足三里,宽胸解郁是内关,脾胃虚寒背俞任,脾俞胃俞并章门。

脾俞胃俞足三里,诸穴出自背俞任。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郝医好药(郝...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针灸腧穴歌+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

经穴个数手太阴肺个十一,大肠二十脾二一,胃经四五肾二七,三焦二三胆二四。

十五络穴歌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肠;十二背俞穴歌胸三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

十二募穴歌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

胆经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U]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中医名词词典》 > 经络、俞穴yiyidaodao即:心俞、心包俞、肺俞、肝俞、脾俞。

肾俞、胆俞、胃俞、膀胱俞、三焦俞、大肠俞、小肠俞。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足部的远端。

用于六腑(六条阳经)的穴位各有六个俞穴,即在井、荣、俞、经,合穴之外,又加一个原穴,共三十六穴。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俞穴,又称“十二俞穴”,其名称是:肺--太渊大肠--三间心包--大陵三焦--中渚(音“煮”)心--神门小肠--后溪脾--太白胃--陷谷肝--太冲胆--(足)临泣肾--太溪膀胱--束骨。

十五络穴——精选推荐

十五络穴——精选推荐

⼗五络⽳⼗五络⽳歌肺络列缺偏⼤肠,脾络公孙丰隆阳,⼼络通⾥⽀⼩肠,⼤钟络肾膀飞扬,⼼包内关焦外关,光明络胆蠡沟肝,脾之⼤络是⼤包,任络鸠尾督长强。

公孙⼤包蠡沟肝,⼼⾥缺肺,⼩正⼤偏。

膀飞扬,丰隆胃,光明胆,督强鸠任⼤钟关。

(脾公孙⼤包,肝蠡沟)(⼩肠⽀正,⼤肠偏历,⼼通⾥,肺列缺)(督脉长强,任脉鸠尾,肾⼤钟,内关,外关)列缺:⼆、络⽳的位置1.列缺:双⼿交叉⾷指下。

2.偏历:腕上三⼨。

3.通⾥腕上⼀⼨。

4.⽀正,腕上5⼨。

5.6.内关与外关,上2⼨。

7.公孙:⾜内侧中点。

8.丰隆:委中与昆仑连线的中点。

9.光明:.5⼨11.⼤钟:太溪下1⼨。

12.飞扬:7(⽓)⼨。

13.⼤包:在腋窝与章门连线的中点。

14.长强。

15.鸠尾。

三、络⽳的意思络⽳能沟通表⾥⼆经,络⽳不仅能治本经病,⽽且还能治其表⾥经病。

络⽳的临床意义主要是“原络配⽳”。

应⽤时应取⽣病之经的原⽳,再取与之相表⾥的络⽳。

⾎络解剖学⾓度⽽⾔,为位于机体浅表的细⼩动、静脉和⽑细⾎管。

亦称⾎脉。

有分布于深层的,有分布于浅层的。

⼀般指浅表可见的络脉⽽⾔。

《素问·调经论》;“视其⾎络,刺其出⾎”。

临床上针刺放⾎,⼜称为泻络。

四、临床运⽤1、络⽳有联络、调节、平衡⼈体左右⽓⾎的作⽤。

⿐塞不通及流⿐涕的情况许多⼈都有过,常有⼀侧⿐息不通及流⿐涕的,这时,针刺的⽳位也有左右之分,如是左边流⿐涕则针左边,是右边流⿐涕则针右边,列缺⽳向上平刺即可治愈。

半⾝不遂或单侧⾯瘫,络⽳的选取是必不可少的,如外关、列缺、通⾥等。

⾯瘫⾆尖歪向⼀边的,取其患侧,通⾥及郄门,⼀般初起的⼀⼆次即能见显效,这是因为通⾥及郄门⼆⽳有泻⼼阴的作⽤,有余之阴除去则阳⽓复来。

⼼开窍于⾆,故选⼼经及⼼包经⽳位。

偏头痛多可⽤相应经脉的络⽳治疗。

如脾经运化不好导致的头湿如裹痛重,可选⽤痛侧的公孙⽳,少阳头痛可选光明⽳。

2、络⽳有调节平衡其表⾥经⽓⾎的作⽤。

例⼀:肺与⼤肠相表⾥,若肺与⼤肠⼆系统的状态处于相对不平衡时,则可选⽤其对应的络⽳来治疗。

人体穴位顺口溜

人体穴位顺口溜

人体穴位顺口溜百会头顶凹中悬,上星入发一寸权。

印堂两眉中间取,太阳眦角一寸许。

委中国窝纹中屈,承山人字纹中戏。

梁丘膝上二寸去,血海膝上二寸齐。

膝眼膝下两陷中,昆仑外踝跟腱引。

膝下三寸足三里,隐白大趾依甲系。

外踝三寸悬中找,内踝三寸三阴沟。

华佗夹脊外五分,十有七穴各自取。

十宣十指尖端找,肾经涌泉足心翘。

风池耳后发际内,肾俞二三腰椎照。

曲池肘纹肱外招,扭伤曲池下外导。

合谷第二掌骨中,内关掌后二寸绕。

腰痛委中求,头面合谷收。

踝痛找悬钟,腹痛三里留。

急救掐人中,疲劳华佗留。

〈针灸处方及腧穴学歌诀/骨度分寸〉用针取穴必重的,全身骨度君宜记。

全后发际一尺二,定骨之间九寸别。

天突下九到胸歧,歧至脐中八寸厘,脐至横骨五等分,两乳之间八寸宜。

脊柱俞穴椎间取,腰背诸穴依此列,横度悉依同身寸,胛边脊中三寸别。

腋肘横纹九寸设,肘腕之间尺二折,横辅上廉一尺八,内辅内踝尺三说,髀下尺九到膝中,膝至外踝十六从,外踝尖至足底下,骨度折作三寸通。

〈十二经连接〉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

手阴脏手阳手头,足阴足腹阳头足。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井荥输原经合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十五络穴歌〉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尾翳,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脉君须知。

中医十二原穴和十五络穴

中医十二原穴和十五络穴

1 手太阴肺经---原穴《太渊》,络穴《列缺》
2手厥阴心包经---原穴《大陵》,络穴《内关》 3手少阴心经---原穴《神门》,络穴《通里》 4足太阴脾经---原穴《太白》,络穴《公孙》 5足厥阴肝经---原穴《太冲》,络穴《蠡沟》 6足少阴肾经---原穴《太溪》。

络穴《大钟》
7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络穴《偏历》
8手少阳三焦经----原穴《阳池》,络穴《外关》
9手太阳小肠经----原穴《腕骨》,络穴《支正》
10足阳明胃经----原穴《太冲》,络穴《丰隆》
11足少阳胆经---原穴《丘墟》,络穴《光明》 12足太阳膀胱经---原穴《京骨》,络穴《飞扬》
13任脉之络穴《鸠尾》
14督脉之络穴《长强》
15脾之大络穴《大包》。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针灸腧穴歌+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针灸腧穴歌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

十六郄穴歌:郗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

心则取阴郗,小肠养老列;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

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胆郗在外丘,肝经中都是。

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下合穴歌: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

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

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经穴个数:手太阴肺个十一,大肠二十脾二一,胃经四五肾二七,三焦二三胆二四。

小肠一九膀六七,心包与心个数九,任二十四督二八。

十五络穴歌: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肠;心包内关三焦外,公孙丰隆脾胃详。

胆络光明肝蠡沟,大钟络肾膀飞扬。

脾之大络名大包,任络尾翳督长强。

十二背俞穴歌:胸三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

十六大肠小十七,膀胱俞与十九平。

八脉交会穴: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十二原穴歌: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足之三阴三原太。

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寻。

十二募穴歌: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

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中膻中觅浅深。

八会穴歌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血会膈腧骨大杼,脉太渊气膻中寻。

六十六穴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连;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焉;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连;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络穴口诀
十五络穴
络穴是指十五络脉从本经(脉)别出之处的穴位。

其中十二经脉的络穴有沟通表里经脉和治疗表里两经相关疾病的作用,它们可治疗表病、里病及表、或表里两经同病。

任、督及脾之大络的络穴有通调躯干前、后、侧部之营卫气血和治疗胸腹、背腰及胁肋部病症的作用。

十五络脉是从本经(脉)别出之处的穴位,其中十二经脉的络穴,有沟-通表里经脉和治疗表病及里、里病及表,或表里两经同病的见证;任脉-督脉及脾之大络有通调躯干前、后、侧部营卫气血和治疗胸腹、背腰及-胁肋部病症的作用。

络穴口诀:--
大肠偏历肺列缺,小肠支正心通里;-
三焦外关包内关,膀胱飞扬肾大钟;-
胃经丰隆脾公孙,胆经光明肝蠡沟;-
任脉鸠尾督长强,最后再有一大络;--
脾经大包不可忘。

--
十五络穴
三、原络配穴:-
络穴在临床应用时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相表里经的原穴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

在临床上原穴和络穴多配合应用,称为“主客原络配穴”。

它是以-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

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之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之络穴。

--
原络配穴口诀:--
太渊配穴于偏历,合谷配穴点列缺;(肺与大肠相表里)--
冲阳配穴按公孙,太白配穴至丰隆;(脾胃相表里)--
* 原络配穴
在临床上原穴和络穴多配合应用,称为“主客原络配穴”。

它是以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

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之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之络穴。

原络配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