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练习及答案
《会计学》第七章 成本计算(练习及答案)

《第七章成本计算》单选题共17道【题目】.成本属于价值的范畴,是新增( )。
(A)成本的组成部分(B)资产价值的组成部分(C)利润的组成部分(D)费用的组成部分【答案】B【题目】.下列各项费用中,不能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的是( )。
(A)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费用(B)生产工人的工资(C)车间管理人员的薪酬(D)生产工人的福利费【答案】C【题目】.下列的各种成本中,被称为主营业务成本的是( )。
(A)材料采购成本(B)产品生产费用(C)产品生产成本(D)产品销售成本【答案】D【题目】.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材料采购成本构成项目的是( )。
(A)材料的买价(B)外地运杂费(C)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D)采购机构经费【答案】D【题目】.产品制造成本的成本项目不包括( )。
(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C)制造费用(D)期间费用【答案】D【题目】.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经过分配之后,一般应记入( )。
(A)“库存商品”账户(B)“本年利润”账户(C)“生产成本”账户(D)“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答案】C【题目】.决定商品价格,同时也影响商品竞争能力的基本条件是( )。
(A)商品的外观(B)商品的数量(C)商品的成本(D)商品的生产周期【答案】C【题目】.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当可以直接确定某种费用是为某项经营活动产生时,我们称这种费用为该成本计算对象的( )。
(A)生产费用(B)直接费用(C)间接费用(D)期间费用【答案】B【题目】.企业购入材料发生的运杂费等采购费用,应计入( )。
(A)管理费用(B)材料采购成本(C)生产成本(D)销售费用【答案】B【题目】.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材料采购费用的是( )。
(A)材料的运输费(B)材料的装卸费(C)材料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D)材料的买价【答案】D【题目】.下列费用中,不可以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是( )。
(A)直接材料(B)管理费用(C)直接人工(D)制造费用【答案】B【题目】.某企业本期已销产品的生产成本为50 000元,销售费用为4 000元,税金及附加为6 000元,其产品销售成本(即主营业务成本)为( )。
第七章 绩效管理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绩效管理试题及答案章节练习第七章绩效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工作不属于绩效反馈面谈准备阶段的工作的是()。
[单选题] *A、全面收集资料B、准备面谈提纲C、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D、协商解决办法(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绩效反馈面谈准备阶段的工作。
选项 D 属于面谈实施阶段的工作。
2、关于绩效反馈面谈的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A、绩效反馈面谈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提供沟通的平台,使考核公开化B、绩效反馈面谈的重点是对员工突出绩效的赞扬(正确答案)C、绩效反馈面谈中应鼓励员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D、绩效反馈面谈中应避免对立和冲突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绩效反馈面谈。
绩效反馈面谈把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
反馈面谈的最终目的是改进绩效,因此分析不良绩效产生的原因并探讨解决方案才是面谈的核心。
3、绩效改进方法中的六西格玛管理关注的是()。
[单选题] *A、组织的管理理念B、灵活多变C、组织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D、组织业务流程的误差率(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绩效改进方法。
六西格玛管理关注组织业务流程的误差率。
4、()是通过在企业内部制定、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使组织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从而增强客户的满意度。
[单选题] *A、卓越绩效标准B、ISO质量管理体系(正确答案)C、六西格玛管理D、标杆赶超答案解析:本题考查 ISO 质量管理体系。
ISO 质量管理体系是通过在企业内部制定、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使组织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从而增强客户的满意度。
5、关于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A、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可以明确区分高绩效员工和低绩效员工B、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应该把工作标准和组织目标联系起来确定绩效的好坏C、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应该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D、敏感性和实用性不是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的特征(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有效绩效管理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7章练习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七章练习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的是AA. 马克思B. 马克思和恩格斯C. 恩格斯D. 列宁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理想是CA.推翻三座大山B.实现经济发展C.实现共产主义D.人民当家作主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剖析(B )中阐发展望未来社会的A.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B.资本主义的矛盾中C.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中D.未来社会发展方向中4、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DA.按需分配B.按劳分配C.按资分配D.各尽其能,按需分配5、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战争不复存在的原因是DA.人们的向往B.帝国主义的侵略结束C.生产力的发展D.阶级与阶级斗争的消灭6、国家的消灭指的是CA.社会组织管理机构的消亡B.阶级统治的消灭C.政治国家的消灭D.社会组织的消灭7、因阶级消灭、国家消亡和三大差别消除,就有了AA.社会关系实现高度和谐B.生产关系实现高度和谐C.政治关系实现高度和谐D.国家关系实现高度和谐8、( )是能提高劳动者能力和创造性BA.培训时间的大大延长B.自由时间的大大延长C.教育时间的大大延长D.活动时间的大大延长9、未来社会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完全取决于CA.人们在其中生活的那个既定的实际环境B.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C.人们在其中生活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D.未来社会的具体特征10、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将成为DA.谋生手段B.教育的必备C.生活的爱好D.生活的第一需要11、共产主义里的分工是DA.自觉的新式的分工B.旧式分工的消除C.脑力与劳力分工D.生产者全面发展的分工12、下列提法正确的是BA. 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B. 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C. 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D. 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13、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D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 巳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14、“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CA.是矛盾的 B. 是两回事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5、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AA. 两种不同的状态B.两种不同的选择C.两条不同的道路D.两种不同的理想16、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D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利益差别17、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B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18、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19、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07第七章练习题

第七章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一、单项选择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称雄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2.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时局的宣言》的宣言,明确提出的口号是( )。
A.针锋相对、寸土必争B.和平、民主、团结C.和平、民主、团结、统一D.向北发展、向南防御3.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 )A《国共重庆谈判纪要》B《国共重庆谈判协定》C《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协定》D.《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4.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正式确定了( )。
A.“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B.“向南发展,向北防御’’的战略方针C.“向东发展,向西防御”的战略方针D.“向西发展,向东防御”的战略方针5.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全面内战,是在( )A1946年2月B1946年3月C1946年6月D1947年10月6.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是在( )。
A.1946年6月B.1947年2月C.1947年6月D.1948年2月7.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是在( )。
A.1947年3月B.1947年4月C.1947年6月D.1947年7月8.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 )。
A.《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五四指示”)B.《中国土地法大纲》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D.《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9.国统区人民所进行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A以工人运动为发端 B以农民运动为发端C以学生运动为发端 D以城镇贫民运动为发端10.1947年12月,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的报告是( )A.《论联合政府》B.《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C.《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进攻》D.《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1.“一二.一”运动的基本口号是()A“反对内战争取自由”B“抗议驻华美军暴行”C“反饥饿反内战”D“反饥饿反内哉反迫害”12.第二条战线正式形成在( )。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练习答案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与实践答案一、填空题:1. 答:社会主义制度2. 答:又相适应又相矛盾3. 答:改革4. 答: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5. 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二、单项选择题1.A 2.C 3.D 4.D 5.B 6.C 7.B 8.A三、多项选择题1.ABC 2.ADE 3.BC 4.ABD 5.ABCDE 6.ABCD 7.ACD8.BDE四、辨析题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答:命题正确。
(1)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新”是相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次革命而言的,之所以说是一场新的革命,是因为:首先,改革同革命一样,其性质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其次,改革同革命一样,都是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再次,改革同革命一样,其特点都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同“第一次革命”有重大区别:第一,改革的条件不同;第二,改革的内容和对象不同;第三,改革的形势和手段不同。
(3)不论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建构这个深刻的转变和广泛性,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民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方式。
2.实行对外开放就无法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答:命题错误。
(1)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
(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3)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积极利用外国的投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4)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练习及答案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第1节 行星的运动1.将冥王星和土星绕太阳的运动都看做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冥王星绕太阳的公转周期约是土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8倍。
那么冥王星和土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之比约为 A .2∶1 B .4∶1C .8∶1D .16∶1【答案】B【解析】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33122212R R T T =,已知12:8T T =得到313264R R =,整理得到124R R =,答案B 正确。
2.火星探测器沿火星近地圆轨道飞行,其周期和相应的轨道半径分别为T 0和R 0,火星的一颗卫星在其圆轨道上的周期和相应的轨道半径分别为T 和R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003lg()lg()2T RT R = B .00lg()2lg()R TT R = C .003lg()lg()2RT T R= D .00lg()2lg()R TT R= 【答案】A【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330220 R R K T T== ,则:323200 R T R T =,所以它们的对数关系可以表达为:0032T Rlg lg T R =()().故A 正确,BCD 错误,故选A 。
3.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行星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 B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轨道的中心处 C .离太阳越近的行星的运动周期越长D .所有行星的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答案】D【解析】A .所有行星都沿着不同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选项A 错误; B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椭圆轨道的焦点处,选项B 错误;C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离太阳越近的行星的运动周期越短,选项C 错误;D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所有行星的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选项D 正确.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加速度恒定的运动不可能是曲线运动B .物体做圆周运动,所受的合力一定指向圆心C .平抛运动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的夹角一定越来越小D .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32r k T=,这个关系式是开普勒第三定律,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证明的 【答案】C【解析】A 、平抛运动只受重力,加速度恒定,但是曲线运动,故A 错误;B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受的合力才一定指向圆心,故B 错误;C 、加速度方向或恒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设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根据0tan v gt θ=,因为竖直分速度逐渐增大,则θ逐渐减小,故C 正确;D 、32rk T=是开普勒在观察太阳系行星运动时得到的规律,在实验中不能验证,故D 错误.故选C 。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C)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 (D)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3.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概括是从:(A)4.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D)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坚持公有制为立体,实现共同富裕5.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是 (A)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6.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
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
”这句话强调的是:(B)7.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A)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A 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B 内外互补、互惠互利C 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相适应D 与国际市场接轨8、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重大战略判断是(C)A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B 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 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D 本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9、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是(C)A 改革、开放、党的领导B 政府、市场、社会C 改革、发展、稳定D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0、全面深化改革的要立足于(B)A 我国处于总体小康社会水平B 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 我国处于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阶段D 我国属于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二、多选题1.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 (AD)C.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2.虽然邓小平指出:“改革是第二次革命”,但并不是说改革与革命没有区别。
第七章-线性变换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 线性变换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设123,,εεε是线性空间V 的一组基,V 的一个线性变换σ在这组基下的矩阵是33112233(),,ij A a x x x V αεεε⨯==++∈则σ在基321,,εεε下的矩阵B =1,T AT -而可逆矩阵T =001010100⎛⎫ ⎪ ⎪ ⎪⎝⎭满足1,B T AT -=σα在基123,,εεε下的坐标为123x A x x ⎛⎫ ⎪ ⎪ ⎪⎝⎭ .2.设A 为数域P 上秩为r 的n 阶矩阵,定义n 维列向量空间n P 的线性变换:(),n A P σσξξξ=∈,则1(0)σ-={}|0,n A P ξξξ=∈,()1dim (0)σ-=n r -,()dim ()n P σ=r .3.复矩阵()ij n n A a ⨯=的全体特征值的和等于1nii i a =∑ ,而全体特征值的积等于||A .4.设σ是n 维线性空间V 的线性变换,且σ在任一基下的矩阵都相同,则σ为__数乘__变换 .5.数域P 上n 维线性空间V 的全体线性变换所成的线性空间()L V 为2n 维线性空间,它与n n P ⨯同构.6.设n 阶矩阵A 的全体特征值为12,,,n λλλ,()f x 为任一多项式,则()f A 的全体特征值为12(),(),,()n f f f λλλ . 7.设⎪⎪⎭⎫ ⎝⎛=2231A ,则向量⎪⎪⎭⎫ ⎝⎛11是A 的属于特征值 4 的特征向量. 8.若⎪⎪⎪⎭⎫ ⎝⎛--=100001011A 与1010101k B k ⎛⎫ ⎪=-- ⎪ ⎪⎝⎭相似,则k = -1/2 . 9.设三阶方阵A 的特征多项式为322)(23+--=λλλλf ,则=||A 3 .10.n 阶方阵A 满足A A =2,则A 的特征值为 0和1 .11.线性空间3R 上的线性变换为A =),,(321x x x 132321(2,33,2)x x x x x x ++-,变换A 在基)1,0,0(),0,1,0(),0,0,1(321===εεε下的矩阵为102033210⎛⎫ ⎪ ⎪ ⎪-⎝⎭.二、判断题1.设σ是线性空间V 的一个线性变换,12,,,s V ααα∈线性无关,则向量组12(),(),,()s σασασα也线性无关. (错) 2.设σ为n 维线性空间V 的一个线性变换,则由σ的秩+σ的零度=n ,有1()(0).V V σσ-=⊕ (错)未必有1()(0).V V σσ-=⊕3.在线性空间2R 中定义变换σ:(,)(1,)x y x y σ=+,则σ是2R 的一个线性变换. (错)零向量的像是(1,0)4.若σ为n 维线性空间V 的一个线性变换,则σ是可逆的当且仅当1(0)σ-={0}. (正确)σ是可逆的当且仅当σ是双射.5.设σ为线性空间V 的一个线性变换,W 为V 的一个子集,若()W σ是V 的一个子空间,则W 必为V 的子空间. (错)如平面上的向量全体在x 轴上的投影变换,W 为终点在与x 轴平行而不重合的直线上的向量全体,()W σ为x 轴上的向量全体,是V 的一个子空间,但W 不是V 的子空间.6.n 阶方阵A 至少有一特征值为零的充分必要条件是0||=A .(正确)7.已知1-=PBP A ,其中P 为n 阶可逆矩阵,B 为一个对角矩阵.则A 的特征向量与P 有关.( 正确 )1P AP B -=,P 的列向量为A 的特征向量.8.σ为V 上线性变换,n ααα,,,21 为V 的基,则)(,),(),(21n ασασασ 线性无关.(错)当σ可逆时无关,当σ不可逆时相关.9.α为V 上的非零向量,σ为V 上的线性变换,则})(|{)(1αησηασ==-是V 的子空间.( 错 )不含零向量.三、计算与证明1.判断矩阵A 是否可对角化?若可对角化,求一个可逆矩阵T ,使1T AT -成对角形.133313331A ⎛⎫ ⎪= ⎪ ⎪⎝⎭解:先求矩阵A 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2133313(7)(2)331E A λλλλλλ----=---=-+---. 矩阵A 的特征值为12,37,2λλ==-.当17λ=时,解方程组1231231236330,3630,3360.x x x x x x x x x --=⎧⎪-+-=⎨⎪--+=⎩得矩阵A 属于特征值7的线性无关特征向量为1(1,1,1)'ξ=.当2,32λ=-时,解方程组1231231233330,3330,3330.x x x x x x x x x ---=⎧⎪---=⎨⎪---=⎩得矩阵A 属于特征值-2的线性无关特征向量为23(1,1,0)',(1,0,1)'ξξ=-=-.矩阵A 有三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因此矩阵A 可对角化,取矩阵111110101T ⎛⎫ ⎪=- ⎪ ⎪-⎝⎭有1722T AT -⎛⎫ ⎪=- ⎪ ⎪-⎝⎭2.在线性空间n P 中定义变换σ:122(,,,)(0,,,)n n x x x x x σ=(1)证明:σ是n P 的线性变换.(2)求()n P σ与1(0).σ-(1)证明:112222(,,,)(0,,,)n n n n x y x y x y x y x y σ+++=++ 221212(0,,,)(0,,,)(,,,)(,,,)n n n n x x y y x x x y y y σσ=+=+12122((,,,))(,,,)(0,,,)n n n k x x x kx kx kx kx kx σσ== 212(0,,,)(,,,)n n k x x k x x x σ==.所以σ是n P 的线性变换.(2){}2()(0,,,)|,2,,.n n i P x x x P i n σ=∈=. {}111(0)(,0,,0)|.x x P σ-=∈3.设⎪⎪⎪⎭⎫ ⎝⎛----=a A 33242111与⎪⎪⎪⎭⎫ ⎝⎛=b B 00020002相似.(1)求b a ,的值;(2)求可逆矩阵,使B AP P =-1.解:(1)由矩阵A 与B 相似可得,矩阵A 与B 有相同的迹与行列式,因此有45,46 6.b a b a +=+⎧⎨=-⎩ 所以5,6a b ==.(2)先求矩阵A 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2111||242(6)(2)335E A λλλλλλ---=--=--- 特征值为1,232,6λλ==.当1,22λ=时,解方程组1231231230,2220,3330.x x x x x x x x x +-=⎧⎪--+=⎨⎪+-=⎩得矩阵A 属于特征值-2的线性无关特征向量为12(0,1,1)',(1,0,1)'ξξ==.当16λ=时,解方程组12312312350,2220,330.x x x x x x x x x +-=⎧⎪-++=⎨⎪++=⎩得矩阵A 属于特征值7的线性无关特征向量为1(1,2,3)'ξ=-.因此可取矩阵011102113P ⎛⎫ ⎪=- ⎪ ⎪⎝⎭,有B AP P =-1.4.令n n P ⨯表示数域P 上一切n 级方阵所成的向量空间,取定,n n A B P ⨯∈,对任意的n n P X ⨯∈,定义()''X A XA B XB σ=-. 证明σ是n n P ⨯上的一个线性变换.证明:对任意的,,n n X Y P k P ⨯∈∈,有()'()'()''''()(),X Y A X Y A B X Y BA XAB XB A YA B YB X Y σσσ+=+-+=-+-=+()'()'()('')()kX A kX A B kX B k A XA B XB k X σσ=-=-=.因此σ是n n P ⨯上的一个线性变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
1.约当产量是指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 )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
a.新旧程度b.完工程度c.预计完工率d.预计废品率
2.假定某工业企业某种产品本月完工250件,月末在产品160件,在产品完工程度测定为40%,月初和本月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共56520元,•原材料随着加工进度陆续投入,则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分别为( )
合计
(2)直接人工分配率:
(5000+19400)/(100+22)=200
完工产品直接人工费用=200×100=200(元)
在产品直接人工费用=200×22=4400(元)
2
答案:
(1)(元/日)
按缺勤扣工资法889.14-29.638×6-29.638×4×20%=889.14-177.828-23.7104=687.60(元)按出勤日数计算工资法29.638×(31-6-4)+29.638×4×80%=622.40+94.84=717.24(元)
a.45000元和11250元b.400元和16250元
c.34298元和21952元d.45000元和11520元
3.某种产品经两道工序加工完成。各道工序的工时定额分别为24小时、16小时。各道工序的在产品在水道主序的加工程度按工时定额的50%计算。据此计算的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累计工时定额为()。
a.16小时b.20小时c.32小时d.40小时
(2)(元/日)
按缺勤扣工资法889.14-42.5×4-42.5×3×20%=693.64(元)
按出勤日数计算工资法42.5×(31-8-4-3)+42.5×3×80%=680+102=782(元)
(3)(元/日)
按缺勤扣工资法889.14-38.66×4-38.66×3×20%=889.14-154.64-23.196=711.30(元)
要求:
(1)分工序计算在产品的完工率。
(2)分工序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5.某企业生产乙产品,月初和本月发生的燃料及动力费用合计300元,本月完工产品140件,月末在产品40件,完工率45%。
要求:
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燃料及动力费用。
6.某产品经两道工序加工完成,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月初加本月生产费用为:
26
(2)(3300+11700)÷(100+26)=119.05
完工产品材料费用=119.05×100=11905(元)
在产品材料费用=119.05×26=3095(元)
4
答案:
第一道工序的完工率=60×50%/80=37.5%
第二道工序的完工率=(60+20×10%)/80=87.5%
第一道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1 000×37.5% =375(件)
定额工时:20×120=2400(小时)
原材料:40×120=4 800(元)
工资及福利费:2×20×120=4 800(元)
制造费用:1×20×120=2 400(元)
月末,丙在产品定额成本:12 000(元)
9
答案:
(1)原材料在每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性投入
第一道工序完工率:200/(200+50)×100%=80%
a.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b.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c.约当产量比例法d.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2.企业应根据()等具体条件,采用适当方法进行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费用的分配。
a.在产品数量的多少b.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c.各项费用比重的大小d.定额管理基础的好坏
四、计算题
1.企业生产a产品顺序经过三道工序完成,本月共完工100件,各工序月末产品分别为20件、40件和8件,完工程度均为50%.各工序工时定额分别为20小时、30小时和50小时.月初在产品的直接人工和本月发生的直接人工分别为5000元和19400元。
第二道工序完工率=(200+50)/(200+50)=100%
(2)原材料在生产开始后陆续投入
第一道工序完工率=200×50%/(200+50)=40%
第二道工序完工率=(200+50×50%)/(200+50)=90%
月末在产品数量为:
甲产品用1元。
要求:
计算甲、丙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
9.某产品经两道工序制成,各工序原材料消耗定额为:
第一道工序200公斤,第二道工序50公斤。
要求:
(1)计算在原材料于每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的情况下各工序的完工率。
原材料28 000元,工资14 000元,制造费用100元;本月完工100件,月末在产品30件,完工程度为40%。
要求:
按约当产量比例法计算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
7.某企业生产乙产品的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次投入,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所占比重很大,月末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9月份月初在产品费用2 800元,9月份生产费用为:
4.在某种产品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但各月之间变化很小的情况下,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其生产费用在该种产品的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时,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a.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b.在产品技固定成本计价法c.在产品按完工产品计算法d.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5.某种产品经两道工序加工完成。第一工序的月末在产品数量为100件,完工程度为20%;第二工序的月末在产品数量为200件,完工程度为70%。据此计算的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为()。
月末在产品成本=6 400+1 500十1 000 =8 900(元)
7
答案:
乙产品原材料费用分配率=2800+12200/(400+200)= 25
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400×25=10 000(元)
月末在产品原材料费用=200×25=5 000(元)
完工产品成本=100+4 000+2800+800 =17 600(元)
月末在产品成本即为5 000元。
8
答案:
(1)甲在产品定额成本为:
定额工时:30×100=3000(小时)
原材料:50×100=5 000(元)
工资及福利费:2×30×100=6000(元)
制造费用:1×30×100=3 000(元)
月末,甲在产品定额成本:14 000(元)
(2)丙在产品定额成本:
按出勤日数计算工资法38.66×(31-8-4-3)+38.66×3×80%=618.56+92.784=711.34(元)3
答案:
(1)
工序123合计在产品数量
20
10838材料消耗定额
50
30
20
100在产品约当产量
50÷100×20=10
(50+30)÷100×10=8
(50+30+20)÷100×8=8
(2)计算原材料在生产开始后陆续投入情况下各工序的完工率。二、单项选择题
b d c b d c
三、多项选择题
abd abcd
四、计算题
1
答案:
(1)
工序工时定额在产品数量在产品约当产量
12020×50%÷100×20=2
23040(20+30×50%)÷100×40=14
3508(20+30+50×50%)÷100×8=6
要求:1.计算各工序在产品关于材料的约当产量;
2.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分配率保留两位小数)
4.某厂丙产品须经两道工序加工完成,丙产品工时定额为80小时。其中,第一道工序60小时,第二道工序20小时,每道工序按本工序工时定额的50%计算;在产品数量为:
第一道工序1 000件,第二道工序2 000件。
要求:
(1)计算各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和分配直接人工的产量;
(2)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将直接人工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
2.李四月标准工资889.14元,本月日历天数31天,李四从4到9日连续请事假6天(含2个节假日),24到27日连续请病假4天(含1个节假日,病假扣工资率为20%),另外5个节假日照常休息。
要求:
(1)按30日计算日工资率、按缺勤扣工资和按出勤日数计算月工资的方法分别计算应付李四的计时工资总额
(2)按20.92日计算日工资率、按缺勤扣工资和按出勤日数计算月工资的方法分别计算应付李四的计时工资总额
(3)按月实际制度日数计算日工资率、按缺勤扣工资和按出勤日数计算月工资的方法分别计算应付李四的计时工资总额
3.企业生产c产品顺序经过三道工序完成,本月共完工100件,各工序月末在产品分别为20件,10件和8件,完工程度分别为60%、50%和70%。各工序材料消耗定额分别为50kg、30kg和20kg,在各工序生产开始时按定额一次投入本工序所需的材料。月初在产品的材料费用和本月发生的材料费用分别为3300元和11700元.
原材料费用12 200元,燃料及动力费4 000元,工资及福利费2 800元,制造费用800元。本月完工产品400件,月末在产品200件。
要求:
分配计算乙产品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8.某公司生产甲、丙两种产品,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次投入,单件产品原材料费用定额和工时定额分别为:
甲产品50元,30小时;丙产品40元,20小时。
6
答案:
(1)约当产量比例法下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为:
在产品约当产量=30×40%=12(件)
(2)原材料费用分配为:
完工产品应负担费用=28000×100/(100+30)= 21 600(元)
在产品应负担费用=28000×30/(100+30)=6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