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常考考点整理
初二历史下册考点总结

初二历史下册考点总结初二历史下册主要包括了两个单元,分别是《世界古代文明》和《中国古代科技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以下是该学期历史的考点总结。
一、世界古代文明:1. 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内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 埃及文明:埃及的地理环境与河流、尼罗河的重要性;法老统治与金字塔的建造;埃及文明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3. 希腊城邦:希腊城邦的基本情况、民主政治的产生与发展;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4. 罗马帝国:罗马帝国的建立与扩张;奴隶制度对罗马社会的影响;罗马法的发展与影响。
5. 印度古代文化:种姓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吠舍和尼舍的生活;五种业道及其对印度社会的影响。
二、中国古代科技技术的创新与发展:1. 夏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青铜器的制作与用途;青铜器对社会的影响。
2. 秦汉时期的冶铁术:冶铁术的发展和应用;冶铁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造纸术与印刷术:造纸术的发明及其对书写和文化传播的影响;印刷术的发展与影响。
4. 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的发明及其对中国古代科技技术的贡献。
5. 古代科技的传播与交流: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对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
三、知识点梳理:1. 古代社会的法律与政治制度:掌握汉谟拉比法典、雅典民主政治等重要法律与政治制度的内容与影响。
2. 古代社会的经济与文化:了解埃及文明、希腊城邦、罗马帝国等古代文明的经济特点与文化特点。
3. 秦汉时期的冶铁术:学习冶铁术的发展过程和应用,了解冶铁术对经济的推动。
4. 造纸术与印刷术:了解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过程、应用范围和对古代文化的推动。
5. 四大发明:理解四大发明的发明过程、应用和对中国古代科技技术的贡献。
6. 古代科技的传播与交流:了解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对经济文化的交流作用。
以上是初二历史下册的考点总结。
希望以上梳理能帮助您更好地复习历史知识,取得好成绩。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新中国的成立一、八年级下册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4、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1978—至今)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成立新中国的筹备会议):1、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2、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②选举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④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⑤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3、会议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时间:1949年10月1日(国庆节)。
2、新中国成立的标志:开国大典。
3、历史意义:①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中国人民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②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5、新中国成立的感想(启示):①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②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爱党、爱军、爱国。
③要努力继承革命前辈的遗志,将中国建设成为美好富强的国家。
四、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2、历史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抗美援朝一、抗美援朝战争:1、时间:1950——1953年2、原因:(1)美国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干涉了中国内政(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2)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初二下复习知识点总结历史

初二下复习知识点总结历史
一、古代史
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2.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矛盾激化和秦国一统天下
3. 秦始皇的改革和统一战争
4.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5. 三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文化纷争
6. 隋唐时期的政治设立和科技发展
7. 宋朝的政治改革和经济繁荣
8. 元朝与明、清王朝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
9. 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文化成就和科技发展
二、近现代史
1. 甲午战争和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3. 五四运动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 抗日战争和国共两党的合作
6.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
7. 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8. 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政策
9. 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以上就是初中历史的复习知识点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取得好成绩。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一、明清社会的变化与发展1.明清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网罗天下的官营企业•工业生产的开始和发展2.社会习俗与风俗的变化•社会礼仪方面的变化•婚姻和家庭制度的变化•饮食方面的变化及文化传承3.思想文化的发展•儒家学术重要性的提升•妇女思想文化的变化•艺术与文学方面的发展二、近代中国的开局与变革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政治与历史背景•对内改革的尝试•外来势力的威胁和挑战2.鸦片战争与中外关系的变化•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发展•中外贸易关系和国际地位的变化•改革与新思潮的兴起3.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新设与变化•政权更替与政治制度的变化•政治体系的重建•维新运动与新政实施三、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起义•外强内弱的中华帝国•旧民主与新思潮之间的转换•全国规模的革命起义2.辛亥革命的时代意义•辛亥革命造成的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转型的贡献•辛亥革命对振兴民族的影响3.新中国的诞生•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与社会变革•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角色•苏联和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立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中国的命运将走向何方•近代中日战争的成因•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与原因•战争进程中的水土不服和民族感情2.抗日战争的胜利与英雄•抗日战争的发展与胶着状态•抗日战争的胜利及胜利价值•中国抗战英雄的特点与成就3.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抗战对民族精神的鼓舞和历史意义•从国际影响到东亚地位的提升•抗日战争对中国未来政治、社会和经济的打下基础五、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巩固1.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和平民主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从抗战到解放战争和平进程的演变2.中国共产党建立后的历史进程•党的由来、宗旨和基本举措•革命后期,新民主主义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变迁3.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和党的指导思想•改革和开放政策的重大决策•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绿色科技的推进结束语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已经结束。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要点历史课程是中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帮助学生理解过去的事件、发展趋势以及对现在和未来的影响。
对于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期末考试,合理的复习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下面将为大家总结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的复习要点。
第一要点: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与发展在这个主题下,同学们需要了解与秦、汉、隋、唐、宋等历史时期相关的内容,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与外交关系、文化艺术等方面。
重点掌握每个时期的主要政治事件、社会制度与变革,特别关注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如秦始皇的统一、唐朝的疆域扩张以及宋朝的科技进步等。
第二要点:世界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与影响在这个主题下,要求同学们熟悉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古希腊的民主制度、罗马帝国的建立与崩溃、中世纪的黑死病以及近现代的工业革命等。
同学们需要了解这些事件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并理解它们对世界历史的意义。
第三要点:地理与历史的相互影响在这个主题下,要求同学们深入了解地理与历史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了古代文明的定居、农业和贸易等活动;古代交通运输对经济和文化联系的重要性;地理特征如何影响了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等。
这个主题的重点是培养同学们综合分析问题和理解文化地理背景的能力。
第四要点:历史名人与其贡献在这个主题下,同学们需要熟悉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他们的贡献。
例如,中国历史上的孔子、屈原、李白以及世界历史上的亚里士多德、达·芬奇、牛顿等。
同学们需要了解这些人物的主要贡献和影响,以及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意义。
第五要点:历史研究方法与批判性思维复习历史课程的过程中,同学们也需要了解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史料的收集与分析、历史事件的解读与评价等。
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是历史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同学们需要学会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分析,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总之,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的复习要点包括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与发展、世界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与影响、地理与历史的相互影响、历史名人与其贡献,以及历史研究方法与批判性思维。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重点知识64条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重点知识64条
4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推翻三座大山,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50.土地改革:彻底摧毁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
51.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5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5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54年):确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
54.三大改造:标志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5.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经济客观规律,我国国民经济发生困难。
56.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的挫折,民主和法制受到践踏。
5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改革开放的征程。
58.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9.内蒙古自治区是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60.香港、澳门回归:标志着中国洗雪百年国耻,向统一迈出重要一步。
61.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62.1972年发表《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发表《建交公报》,中美正式建交。
63.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64.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红,发射成功。
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初二历史下册的知识点涵盖了多个历史时期和事件,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一、抗日战争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
2.西安事变: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最终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七七事变: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标志着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4.南京大屠杀:日本在南京犯下严重罪行,杀害大量无辜平民。
5.百团大战: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对日军发动大规模破袭作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战役。
二、解放战争1.重庆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2.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3.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三、新中国的成立与建设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抗美援朝:中国为支援朝鲜人民、保卫国家安全,派出志愿军入朝作战,最终取得胜利。
四、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的起步。
2.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3.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五、文化大革命1.文化大革命: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灾难,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六、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022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

2022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历史的学习需要一定的理解。
很多时候,历史知识点不是不需要记忆,而是需要我们去理解它。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1、土地改革的原因: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起止时间:1950——1952年底3、法律依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做法:从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
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4、结果:到1952年底,出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还免除了向地主缴纳的地租。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5、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6、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进行了那些努力?各有何重要意义?(1)和平解放西藏。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2)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易错点1、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是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2、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发生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56年-1966年)3、为新中国成立做好准备的会议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4、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但没有建成社会主义制度;5、三大改造的完成既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6、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7、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是开国大典,而非抗战胜利;8、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的事件是新中国成立;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屡败局面的事件是抗战胜利;9、20世纪中国历史上三次剧变: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10、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而非祖国统一;11、农村政策四次调整中,先后顺序是:土地改革----农业的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常考考点整理
知识点在不断更新的同时也需要及时的归纳总结,才能更好的掌握,接下来历史网给大家整理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常考考点整理,供大家参考阅读。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
时间地点:1949 年9 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 年10 月1 日。
3、重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西藏和平解放: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9 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第2 课最可爱的人
1、“最可爱的人”指谁?司令员、出兵时间、战歌、精神?
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 年10 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
1953 年7 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