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循环系统 和淋巴系统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生理学--循环系统全

束细胞(蒲肯野纤维) Purkinje fiber
心的血管
左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
前室间支 旋支
右缘支 后室间支 左室后支
心的静脉 冠状窦及属支(心大、中、小静脉)
心包 包裹心及出入大血 管的锥形囊,包括 纤维性心包、浆膜 性心包 (一)纤维性心包 (二)浆膜性心包 心包腔:浆膜性心 包脏壁两层之间的 间隙
血管组成: 微动脉、中间微动脉、 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 动静脉吻合、微静脉.
(四)血管分布的规律
血 管 吻 合 及 侧 支 循 环
侧支循环
(二)血管分布及其规律 1 全身血管分布
1)动脉系
(1)肺循环的动脉 1.肺动脉干 (与主动脉弓间有动脉韧带,
即闭锁后的动脉导管) 2.左肺动脉 3.右肺动脉 (2)体循环的动脉 主动脉:3段
右缘 下缘 四沟:冠状沟 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 房间沟
心 尖 : 朝左前下方,由左心室组成. 心 底 : 朝右后上方,大部分由左心房组成,
小部分由右心房组成. 胸 肋 面: 即前面,大部分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构成;
小部分由左心耳和左心室构成. 膈 面 : 即下面,大部分由左心室,小部分由右心室构成. 冠 状 沟 :为心表面心房和心室的分界线. 前室间沟: 从前面冠状沟开始斜向心尖右侧的心切迹,
心脏的传导系统主要 由起搏细胞、移行细 胞和浦肯野纤维 (Purkinje fiber/束细胞) 构成。其中浦肯野纤 维位于心内膜下层内, 是特化的心肌纤维。 有1~2个核,染色淡, 肌丝居边。闰盘丰富, 能迅速传递电冲动。
蒲肯野纤维
普通心肌纤维
心脏
内皮
❖
心内膜 内皮下层
endocardium 心内膜下层:含心脏传导系分支
心的血管
左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
前室间支 旋支
右缘支 后室间支 左室后支
心的静脉 冠状窦及属支(心大、中、小静脉)
心包 包裹心及出入大血 管的锥形囊,包括 纤维性心包、浆膜 性心包 (一)纤维性心包 (二)浆膜性心包 心包腔:浆膜性心 包脏壁两层之间的 间隙
血管组成: 微动脉、中间微动脉、 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 动静脉吻合、微静脉.
(四)血管分布的规律
血 管 吻 合 及 侧 支 循 环
侧支循环
(二)血管分布及其规律 1 全身血管分布
1)动脉系
(1)肺循环的动脉 1.肺动脉干 (与主动脉弓间有动脉韧带,
即闭锁后的动脉导管) 2.左肺动脉 3.右肺动脉 (2)体循环的动脉 主动脉:3段
右缘 下缘 四沟:冠状沟 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 房间沟
心 尖 : 朝左前下方,由左心室组成. 心 底 : 朝右后上方,大部分由左心房组成,
小部分由右心房组成. 胸 肋 面: 即前面,大部分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构成;
小部分由左心耳和左心室构成. 膈 面 : 即下面,大部分由左心室,小部分由右心室构成. 冠 状 沟 :为心表面心房和心室的分界线. 前室间沟: 从前面冠状沟开始斜向心尖右侧的心切迹,
心脏的传导系统主要 由起搏细胞、移行细 胞和浦肯野纤维 (Purkinje fiber/束细胞) 构成。其中浦肯野纤 维位于心内膜下层内, 是特化的心肌纤维。 有1~2个核,染色淡, 肌丝居边。闰盘丰富, 能迅速传递电冲动。
蒲肯野纤维
普通心肌纤维
心脏
内皮
❖
心内膜 内皮下层
endocardium 心内膜下层:含心脏传导系分支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为间皮和结缔组织.
二、动脉: (一)肺动脉 (二)主动脉
1. 升主动脉 左心室至第二胸肋关节 2. 主动脉弓 升主动脉开始弯向右后方至第4胸椎体
(1)头臂干:至右胸锁关节,分右颈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 (2)左颈总动脉: (3)左锁骨下动脉(锁骨下动脉及上肢动脉):锁骨下动脉—腋 动脉—肱动脉—挠动脉和尺动脉
恢复活性的钠通道数增多。 *钠通道三种状态的转换是电压依从性和 时间依从性的.
(四)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的关系:
1.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 包括绝对不应期和可引起局部兴奋的时期
(2)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RRP) (3)超常期 (supranormal period,SNP)
心脏被心包包裹,位于胸腔两肺间的 纵隔内。心脏似前后略扁的圆锥体, 尖向左前下方,底向右后上方,近心 底处有环行的冠状沟。心外形分为心 底、心尖、胸肋面和隔面。
(二)心脏的结构
1.心脏的分腔、各腔的通路及构造 心脏分四腔: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三尖瓣、二尖瓣、肺动脉瓣、主动脉瓣
2.心脏的传导系
干。 胸腔器官及部分胸腹壁的淋巴管汇合成左、右
支气管纵隔干。 腹腔不成对器官的淋巴管汇合成1条肠干。 下肢、盆部和腹腔成对器官及部分腹壁的淋巴
管汇合成左、右腰干。
乳糜池
全身9条淋巴干最后合成2条淋巴导管,即胸导 管和右淋巴导管,分别注入左、右静脉角
脾位于左季肋区胃底与膈 之间,与第9~11肋相对, 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脾 属于网状皮系统,是人体 最大的淋巴器官,其结构 基本上与淋巴结相似,由 被膜、小梁及淋巴组织构 成。其与淋巴结不同的地 方是没有淋巴窦。发挥滤 血、免疫、造血和贮血作
二、动脉: (一)肺动脉 (二)主动脉
1. 升主动脉 左心室至第二胸肋关节 2. 主动脉弓 升主动脉开始弯向右后方至第4胸椎体
(1)头臂干:至右胸锁关节,分右颈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 (2)左颈总动脉: (3)左锁骨下动脉(锁骨下动脉及上肢动脉):锁骨下动脉—腋 动脉—肱动脉—挠动脉和尺动脉
恢复活性的钠通道数增多。 *钠通道三种状态的转换是电压依从性和 时间依从性的.
(四)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的关系:
1.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 包括绝对不应期和可引起局部兴奋的时期
(2)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RRP) (3)超常期 (supranormal period,SNP)
心脏被心包包裹,位于胸腔两肺间的 纵隔内。心脏似前后略扁的圆锥体, 尖向左前下方,底向右后上方,近心 底处有环行的冠状沟。心外形分为心 底、心尖、胸肋面和隔面。
(二)心脏的结构
1.心脏的分腔、各腔的通路及构造 心脏分四腔: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三尖瓣、二尖瓣、肺动脉瓣、主动脉瓣
2.心脏的传导系
干。 胸腔器官及部分胸腹壁的淋巴管汇合成左、右
支气管纵隔干。 腹腔不成对器官的淋巴管汇合成1条肠干。 下肢、盆部和腹腔成对器官及部分腹壁的淋巴
管汇合成左、右腰干。
乳糜池
全身9条淋巴干最后合成2条淋巴导管,即胸导 管和右淋巴导管,分别注入左、右静脉角
脾位于左季肋区胃底与膈 之间,与第9~11肋相对, 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脾 属于网状皮系统,是人体 最大的淋巴器官,其结构 基本上与淋巴结相似,由 被膜、小梁及淋巴组织构 成。其与淋巴结不同的地 方是没有淋巴窦。发挥滤 血、免疫、造血和贮血作
淋巴循环ppt课件

2019
-
14
淋巴循环系统/身体基础循环按摩法
淋巴引起的各种病变
淋巴管炎
由感染引起。如果为骤然的发病,则皮下会产生一大片红斑,炎症明 显易见,;如果为逐渐的发病,则皮下会有索状肿胀的情形,这二者 几乎都伴有淋巴腺肿胀,可用抗生素治疗。 慢性淋巴管炎多半会引发淋巴浮肿,使人体内相关的淋巴区域肿胀。 如果因肢体上的淋巴管发育不健全,或是恶性疾病、外科手术、放 射线影响等导致的淋巴循环受阻,皆会使淋巴通不到淋巴腺作正常 的运作,而引起一个或多个肢体之肿胀,罹患淋巴浮肿。 又称为传染性单核白血球增多症,由FB病毒所引起。患者以儿童及青少 年为主,潜伏期由一至六个星期不定。 发病时,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的淋巴腺会肿痛,可能伴有喉咙痛及扁桃 体炎症状,约有百分之十五的患者会出现细小红疹,脾脏及眼睛周围会 有肿大的状况。 儿童约在二至四星期内可痊愈,年纪较大的患者则需六到八星期的时间。 在此期间不能从事剧烈的体力运动,以避免腹部受伤饿引致脾脏破裂。
-
9
淋巴循环系统/身体基础循环按摩法
颜面毛细淋巴管
颜面布满细致的毛细淋巴管网, 走向是自眼睛内侧向颚部根 (耳下)拉线分成二半。 因此,向一边部分的鼻、上下 唇、颚部、脸颊的一部分淋巴 液,就向下颚下淋巴结、颚下 淋巴节方向流动,剩下的另一 部分的额头、眼睛四周、脸颊 上部淋巴液,则分别各向左、 右浅层、深层耳下腺方向流动。
2019
-
7
淋巴循环系统/身体基础循环按摩法
全身的淋巴管
通过皮肤及肌肉等身体的浅层部 分淋巴管,汇集在浅颈淋巴节、 腋窝淋巴节及浅鼠蹊淋巴节等处。 而位于身体深层部分的内脏淋巴 管,则汇集在肺门淋巴节及肠间 膜淋巴节。二者在右淋巴节主干 管及胸导管相接。
循环系统

一底 :心底 一尖 :心尖
二面 :胸肋面、膈面
三缘 :下缘、右缘、左缘 三沟 :冠状沟、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
前室间支/沟 胸肋面
心尖:左心室 心底:左、右心房 心尖切迹 胸肋面:右心房、右心室 膈面:左、右心室 心尖 左缘:左心室 右缘:右心房 下缘:右心室、心尖 冠状沟:心房、心室分界 房室交点 线 后室间支/沟 前室间沟、后室间沟
肺动脉口 肉柱
三尖瓣复合体 三尖瓣环、三尖瓣、腱索 和乳头肌在功能上密切相 连,因此,将四者合称三 间瓣复合体。
隔缘肉柱 (节制索)
3、左心房
前部:左心耳
左肺上、下静脉开口 后部:五个开口 右肺上、下静脉开口 左房室口
左心耳
右 肺 上 、 下 静 脉 开 口
左房室口
4、左心室
入口:左房室口 二尖瓣
12
隔下静脉 肝静脉
肾上腺静脉
腰静脉 腰升静脉
肾静脉 睾丸静脉
4、肝门静脉
收集食管下段、胃、小肠、大 肠、胆囊、胰、和胰等腹腔不 成对器官的静脉血。 两端均与毛细血管相连, 特点:
胆囊静脉
胃左静脉 胃右静脉
且缺少功能性的静脉瓣, 肝门静脉压力过高时,血 液易发生倒流。
( 1 ) 肝 门 静 脉 的 主 要 属 支
功能 : 造血、滤血、清除衰老 血细胞、参与免役反应 脾门
第9肋 脾 切 迹
(三)胸腺 位置: 胸骨柄后方,心包上方,大 血管的前面。 形态 : 分成左右两叶,每叶呈 扁条状,新生儿和幼儿 的胸腺较大,性成熟时 最大,成人胸腺被结缔 组织代替。
二、淋巴管道
(一)毛细淋巴管
(二)淋巴管 可分为浅淋巴管和深淋巴管两种 ,管壁内有瓣膜,防止淋巴逆流 。
第五章 循环系统

可限制心脏舒张,并影响静脉血回流。
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
第一节 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
一、 心 中空肌性器官,循环系统的动力装置 二、 血管 三、淋巴系统
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
(一)血管种类与结构
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包括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三类。
大动脉:以弹性纤维为主, 称为弹性血管
动 脉 中等动脉:管壁平滑肌比较丰富,
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
(二) 心的外形
前后略扁圆锥体 心尖向左前下方 心底向右后上方
心的外形和血管(前)
心的外形和血管(后)
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
(三) 各心腔的形态结构
1、右心房
位于心的右上部,壁薄腔大 右心耳:左前方锥体形囊状突起 三个入口:上腔静脉口
下腔静脉口 冠状窦口 一个出口:右房室口,通向右心室
横向每小格代表0.04秒的时间 纵向每小格代表0.1mv的电压
心电图各波和间期的意义
1、P波:反映左右心房的去极化过程。 2、QRS波群:反映两心室去极化过程。 3、T波:反映两心室复极化过程。 4、P-R间期:反映房室传导时间。 5、QT间期:心室开始去极化到完全复极化所经历的时间。 6、ST段:心室各部分均处于平台期。
2、心电图导联 引导电极安放的位置和连接方式。
常规心电图包括12个导联即:I、II、III、aVR、aVL、aVF、 V1、V2、V3、V4、V5、V6
★ 心电图检测主要用于帮助诊断心律失常等心脏疾患。
标准肢体导联 I、II、III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aVL、aVF
单极胸导联导联 V1、V2、V3、 V4、V5、V6
等容舒张期 左室舒张,室内压↓<动脉压,动脉瓣关;
此时,室内压虽低>房内压,房室瓣尚未开。
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
第一节 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
一、 心 中空肌性器官,循环系统的动力装置 二、 血管 三、淋巴系统
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
(一)血管种类与结构
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包括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三类。
大动脉:以弹性纤维为主, 称为弹性血管
动 脉 中等动脉:管壁平滑肌比较丰富,
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
(二) 心的外形
前后略扁圆锥体 心尖向左前下方 心底向右后上方
心的外形和血管(前)
心的外形和血管(后)
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
(三) 各心腔的形态结构
1、右心房
位于心的右上部,壁薄腔大 右心耳:左前方锥体形囊状突起 三个入口:上腔静脉口
下腔静脉口 冠状窦口 一个出口:右房室口,通向右心室
横向每小格代表0.04秒的时间 纵向每小格代表0.1mv的电压
心电图各波和间期的意义
1、P波:反映左右心房的去极化过程。 2、QRS波群:反映两心室去极化过程。 3、T波:反映两心室复极化过程。 4、P-R间期:反映房室传导时间。 5、QT间期:心室开始去极化到完全复极化所经历的时间。 6、ST段:心室各部分均处于平台期。
2、心电图导联 引导电极安放的位置和连接方式。
常规心电图包括12个导联即:I、II、III、aVR、aVL、aVF、 V1、V2、V3、V4、V5、V6
★ 心电图检测主要用于帮助诊断心律失常等心脏疾患。
标准肢体导联 I、II、III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aVL、aVF
单极胸导联导联 V1、V2、V3、 V4、V5、V6
等容舒张期 左室舒张,室内压↓<动脉压,动脉瓣关;
此时,室内压虽低>房内压,房室瓣尚未开。
血液循环1-心脏生理

一、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心脏被心包包裹,斜位于胸腔纵隔内,约2/3在中线左侧,1/3在中线右侧(图3—14)。
心脏近似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尖向左前下方,底向右后上方。近心底处有一环形的沟,称冠状沟(sulcus coronarius),是心脏外面心房和心室的分界,沟内有心壁的血管和脂肪组织填充。心脏外形可分为心底、心尖、胸肋面和隔面(图3—15,图3—16)。
兴奋性的特点
02
动作电位时程加大,不应期相应延长,绝对不应期一直延长至舒张期开始以后,此期间任何刺激都不能引起心肌发生兴奋
03
期间收缩与代偿间歇
04
在心肌正常节律的有效不应期结束后,人为的刺激或窦房结以外的其它部位兴奋,使心室可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称为期外收缩或期前收缩。
05
在一次期外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次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二)自动节律性
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机制
正常起搏点和潜在起搏点
定义:心肌能自动地、按一定节律发生兴奋的能力。人心脏内特殊传到系统(房室结地结区除外)的细胞均具有自律性。
窦房结动作电位的幅值小,由0期、3期和4期组成。0期的电位值为70mV,钙离子内流引起;3期复极化为钾离子外流;4期电位不稳定,当复极化达到-60mV~-65mV时,就会自动的出现缓慢的去极化。当达到阈电位时(-40mV),激活钙离子通道,钙离子内流,导致0期去极化。
(三)、心电图
ECG: 将引导电极置于身体一定部位,记录整个心动周期中心电变化的波形图。
1、正常心电图的 波形及生理意义 名 称 时间(S) 幅度(mV) 意 义
P波 0.06~0.11 0.05~0.25 两心房兴奋
1
Q波 室中隔兴奋
幼儿卫生学之循环系统教学内容

3、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 A.易与氧结合,也易与氧分离 B.不易与氧结合,也不易与氧分离 C.易与氧结合,不易与氧分离 D.不易与氧结合,易与氧分离
4、血细胞中,具有运输功能的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三者均有
5、对小孩循环系统的特点概括不正确的是( )。 A.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B.年龄越小心率越慢 C.适度的锻炼可强心 D.要从小培养良好饮食习惯,预防动脉硬化从小开始
利于旺盛的新陈代谢对氧的需求。 ( ) 8、幼儿的活动量一般来说较成人低,因此耗氧也相对较少,故靠呼吸系统
的摄氧与靠循环系统的运氧的要求也低,因而心率和呼吸频率也相对较 成人慢,且年龄越小,心率和呼吸频率也愈慢。 ( ) 9、血压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递减的。 ( ) 10、幼儿血液中的白细胞数目虽然与成人相接近,但中性粒细胞数较少, 因而易患疾病。 ( ) 11、幼儿的心脏相对较成人大,血量也相对较成人多,血管管径也较成人 粗,血管壁薄而柔软,故血压一般来说较成人高。 ( )
压。心室收缩时产生的压力称收缩压;心室舒张时 产生的压力称舒张压 正常成人收缩压为90-140 ,舒张压60-90mmHg
CXL
(二)淋巴系统
淋巴循环是血液循环的辅助装置
1、淋巴液 在淋巴管道内流动的无
色透明液体
细胞代谢的废物及细胞间的水分, 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
CXL
2、淋巴管道
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与静脉伴行 淋巴干(9条) 淋巴导管(2条)
L
知识延伸 动 脉 硬 化
血液中的胆固醇过高 低密度脂蛋白积聚于血管壁
血管管腔变窄 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而不能正常运作
CXL
冠状动脉硬化
这是健康的冠状动脉横切面 ,并没有血块存在;
4、血细胞中,具有运输功能的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三者均有
5、对小孩循环系统的特点概括不正确的是( )。 A.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B.年龄越小心率越慢 C.适度的锻炼可强心 D.要从小培养良好饮食习惯,预防动脉硬化从小开始
利于旺盛的新陈代谢对氧的需求。 ( ) 8、幼儿的活动量一般来说较成人低,因此耗氧也相对较少,故靠呼吸系统
的摄氧与靠循环系统的运氧的要求也低,因而心率和呼吸频率也相对较 成人慢,且年龄越小,心率和呼吸频率也愈慢。 ( ) 9、血压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递减的。 ( ) 10、幼儿血液中的白细胞数目虽然与成人相接近,但中性粒细胞数较少, 因而易患疾病。 ( ) 11、幼儿的心脏相对较成人大,血量也相对较成人多,血管管径也较成人 粗,血管壁薄而柔软,故血压一般来说较成人高。 ( )
压。心室收缩时产生的压力称收缩压;心室舒张时 产生的压力称舒张压 正常成人收缩压为90-140 ,舒张压60-90mmHg
CXL
(二)淋巴系统
淋巴循环是血液循环的辅助装置
1、淋巴液 在淋巴管道内流动的无
色透明液体
细胞代谢的废物及细胞间的水分, 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
CXL
2、淋巴管道
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与静脉伴行 淋巴干(9条) 淋巴导管(2条)
L
知识延伸 动 脉 硬 化
血液中的胆固醇过高 低密度脂蛋白积聚于血管壁
血管管腔变窄 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而不能正常运作
CXL
冠状动脉硬化
这是健康的冠状动脉横切面 ,并没有血块存在;
循环系统

右淋巴导管
右上身的淋巴
二、淋巴循环的功能
1.回收蛋白质及运输营养物质 2.消除组织中的红细胞、细 菌、异物
1、毛细淋巴管
以粗大的盲端起于 组织间隙。比cap略粗2、
淋巴管
毛细淋巴管在回流
过程中逐渐汇合形成淋
巴管.管径细、壁薄、
瓣膜多、外形呈串珠状。
3、淋巴干
全身的淋巴管道最后汇集成9条淋巴干:
左、右颈干(收集头颈部淋巴)
第四章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进行血液循环动力和管道系统。
循环系统的功能:物质运输,把消化器官吸收的营
养物质和肺吸进的氧气输送到身体各器官、组织和
细胞,同时又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保证新陈代谢
的运行。 循环系统 心血管系统:心脏、动脉、静脉、毛细 血管
淋巴系统:淋巴管和淋巴器官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心: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动脉:把血液带离心的管道,愈分愈细
终支为上颌动脉和颞浅动脉。 在颈部的分支有: 甲状腺上动脉 舌动脉 面动脉 颞浅动脉 上颌动脉
(2)颈内动脉
营养脑和视器
3、锁骨下动脉
左侧起于主动脉弓,右侧起于 头臂干,经胸廓上口到颈根部,至
第1肋外缘移行为腋动脉,主要分
支有:
椎动脉:分布于脑和脊髓 胸廓内动脉:分布于胸前壁
心包、膈和腹直肌
甲状颈干
肱 动 脉
桡 动 脉、 尺 动 脉
掌浅弓=尺动脉末端+桡动脉掌浅支 掌深弓=尺动脉掌深支+桡动脉末端
5、胸部的动脉
主干为胸主动脉 (1)壁支:分布于腹壁 (2)脏支:分布于胸腔内 的脏器
6、腹部的动脉
主干是腹主动脉 (1)壁支:分布于腹后 壁和膈等处 (2)脏支:分布于腹腔 内的脏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检测
1、家禽循环系统由( )、( )和( )组成。
2、淋巴系统由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组成。淋巴器官包括( )、
( )、( )、(
)和(
)。
3、( )又称腔上囊,为禽类所特有,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泄殖腔上方并与泄殖
腔相通,主要 机能是产生B 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布置作业
1、简述家禽淋巴系统的特点。
让学生站起来讨论,并进行讲解。老师点拨并总结。
一、循环系统
禽的血管系统也包括动脉和静脉。家禽的动脉特点是主动脉弓偏右;颈总 动 脉位于颈椎腹侧中线肌肉深部;坐骨动脉较粗,是供应后肢的主要动脉; 肾动脉 支,肾前动脉直接发自主动脉,肾中、后动脉发自坐骨动脉。家禽 的静脉特点是两条颈静脉位于皮下,沿气管两侧延伸,右颈静脉较粗;臂 静脉 位于臂部内侧,又称翼下静脉,是临床上禽类采血与静脉注射的部位; 具有左、 右两条前腔静脉;两髂内静脉间有一短的吻合支,由此向前延为 肾后静脉,其向 前与由股静脉延续而来的髂外静脉汇合成髂总静脉,两侧 髂总静脉合成后腔静 脉;肝门静脉有左、右两支;肠系膜后静脉是肝门静 脉的一个属支,将体壁静脉 与内脏静脉联系一起。
第五节 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教学目标
知 识 目
1、循环系统的特点。 2、 淋巴系统的特点。
标
技
能
1、能找出禽的腔上囊和胸腺。
目
标
设疑激探,自主学习
1、循环系统的特点。 2、 淋巴系统的特点。
合作讨论,共同探究
1、循环系统的特点。 2、 淋巴系统的特点。 3、能找出禽的腔上囊和胸腺。
禽类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8%。禽红细胞呈椭圆形,有细胞核,寿 命只有30—45天。禽无血小板,有凝血细胞参与凝血过程。 心搏频率远高于哺乳动物,每分钟达200—300次。
二、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由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组成。淋巴器官包括胸腺、法氏囊、 脾、淋巴结和哈德氏腺。 胸腺位于颈部皮下气管两侧,向后延续到胸腔入口,主要机能是产生T 细胞 参与细胞免疫。 法氏囊又称腔上囊,为禽类所特有,位于泄殖腔上方并与泄殖腔相通, 主要 机能是产生B 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脾位于腺胃与肌胃交界处的右背侧,鸡的脾呈球形,鸭、鹅的脾呈钝 三角形, 棕红色,脾除具有免疫机能外,还具有制造和储存血液的机 能。 哈德氏腺又称瞬膜腺,富含淋巴样细胞,作为一种局部免疫器官,对 上呼吸 道等处的免疫有重要作用。鸡没有淋巴结。鸭等水禽有两对, 一对是颈胸淋巴结, 呈长纺锤形,位于颈基部,紧贴颈静脉。 淋巴结的主要作用是产生淋巴细胞,吞噬进入淋巴结内的细菌与异物, 参与免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