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的体积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五年级下册)》50~5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探索与发现,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利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探索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究与创造,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计算圆柱体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圆柱的体积,能够找到圆柱体和长方体各部分的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圆柱体学具。学具:火腿切成的圆柱体,小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两位好朋友,想知道吗?猜猜他们是谁?

生:(笑着齐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师:有一天早上,小头爸爸为家人买来了早餐,当小头儿子看到袋子中的豆浆时,他突发奇想:袋子里的豆浆有多少毫升呢?请同学们帮帮大头儿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

预设1:可以用测量不规则物体的方法,把豆浆倒入长方体的容

器里测量,量出长方体的底面积和豆浆的高,求体积。

预设2:可以导入正方体的容器里测量,求正方体的体积。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少,可是小头爸爸给大头儿子拿来一个圆形的杯子,这个时候豆浆变成圆柱体了,你们还会求它的体积吗?

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导入新课,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一)回顾旧知,铺垫引领

师:利用以前研究问题的知识,思考一下,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师: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推导公式的?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草图,帮助回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把圆等分切割,拼成近似长方形,找出它们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见图1)

图1

图1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圆的面积 = 圆周长的一半×半径

S= πr×r

S=πr²

【设计意图】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回忆学习将圆形转化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为后面圆柱体积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二)猜想

通过刚才的回顾,你们能想办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吗?

预设:我们学过长方体的体积,可以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

师:我们动手试一试。

预设1:先在圆柱的底面上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沿着正方形的

四条边竖着切掉四周,得到一个长方体,然后把切下的四块拼在一起。让学生拿出圆柱体形状的火腿和小刀亲自实践。(边说边演示)(见图2)

预设2:可以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同的扇形,然后竖着切开,重新拼一拼。(学生演示)(见图3)

图3

师:请同学讨论和评价一下,哪种方法更合理呢?

引导同学按照第二种方法进行验证。

(三)提供素材,自主研究

师:那我们动手试一试。

请学生拿出切成圆柱体的火腿和小刀,以小组为单位,联想圆形面积的转化方式,合作探究将圆柱转化为长方体的方法。

友情提示:

1.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做一做,把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

2.观察对比,这个圆柱体和转化后的近似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3.根据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想办法推导出圆柱体体积公式?

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参与指导。

【设计意图】假设和猜想是科学的天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一环。本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再次感受“化曲为直”、“画圆为方”的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和获取数学知识。

(四)全班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

预设1:圆柱的底面是圆形的,我们把圆柱体底面分成完全一样的小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啦。

师:关于这种转化,你还有什么发现?

预设2:我们组发现,将圆柱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预设3:将圆柱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底面的每份扇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出来的长方形就越近似于一条线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形。

引导学生发现:

转化后的形状变了,但是体积没有变,底面的面积没有变,高也没有变。

(五)分析关系

引导说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后,虽然形状变了,但是长方体的体积和原来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六)总结公式

师:我们来看一看课件演示。(见图5)

图5

图5分别将圆柱体平均分成16份、32份、64份的割拼过程。

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发现了什么?

引导观察: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师:其实大家刚才又用了“化圆为方”的方法将圆柱转化成了长方体。你现在能总结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吗?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高

V = Sh

同桌互相说说自己对这个公式的理解,再完整地说说整个推导过程。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这一节课的重点也是这一节课的难点,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探究,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让学生自己找出联系推导公式,弄清每个细节的含义,为以后灵活运用公式打下基础。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一)师:要求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预设1:圆柱的底面积和高。

预设2: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

预设3: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

预设4: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

(二)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交流计算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