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给排水发展史发展史结课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给排水相关论文范文怎么写

浅谈给排水相关论文范文怎么写

浅谈给排水相关论文范文怎么写给排水工程对城市发展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因为给排水会影响到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给排水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给排水论文篇一:《城市给排水规划》【摘要】看一个城市是否发达,不光要看GDP、高楼大厦,还要看人们看不到的地方,比如下水道等;看一个城市的规划是否合理,不仅要看楼间距、绿化程度,还要看人们需要的地方,比如给排水系统。

给排水设计在城市规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与工农业生产的供水、排水系统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规划,给水,排水一、引言城市给排水工程是对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系统的统一安排,保证给水排水工程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它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项专业规划,也是城市整体开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综合作用是不能被代替的。

城市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和制约城市的发展。

“城市水系统”主要包括水源系统、用水系统、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回用系统和雨水系统。

随着城市的发展,各个城市间的给排水工程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水域把这些子系统连接为一个系统,原有的工程规划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其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认真思考与解决现存的问题,寻求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经济和技术方面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1)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滞后。

在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过程中,给排水工种处于配合地位,影响了城市给排水规划科学化的发展。

往往出现道路要求快速建设,造成了排水工程规划没有编制,一些排水工程往往不能与道路工程同期施工;有的虽然设计完成后,排水工程规划由于相关原因需要修改,许多工程项目未能按照规划进行建设,规划的指导意义也没有得到真正体现,造成了工程需要再次改造。

(2)规划的科学依据不足。

城市水系统规划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各类指标、标准、基础数据和分析工具,其中水量预测和水平衡分析是核心工作。

有关给排水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有关给排水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有关给排水工程毕业论文范文给排水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耗费巨大的投资,为了节约社会资源,必须进行详细的规划和技术经济分析。

给排水工程的分阶段投资建设是一个多阶段决策过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给排水工程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给排水工程毕业论文范文一:给排水管道工程中顶管施工技术的探讨摘要:某给排水施工项目位于开发区内,顶管工程全长215.5m,工作井处左侧为某建筑工地,右侧为居民楼,接收井处左侧为医院,右侧为空地,地下有污水、雨水、电话、上水四道管线。

关键词:排水管,顶管技术,施工某给排水施工项目位于开发区内,顶管工程全长215.5m,工作井处左侧为某建筑工地,右侧为居民楼,接收井处左侧为医院,右侧为空地,地下有污水、雨水、电话、上水四道管线。

1.施工准备1.1顶管机头选择根据土质和施工环境条件,同时考虑到顶管距离、顶管施工排土、施工时地面沉降控制难易程度等,顶管机头选型为:Ф1000管和Ф1350管,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机,Ф1650管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机。

1.2顶管总推力计算掘进机头迎面阻力F0经计算机头切削面泥水压上限值和下限值分别为:机头土舱实际控制值应介于理论计算值的上下限之间。

如设定值为:Ф1000管机头:110KPa 上限值130KPaФ1350管机头:115KPa 上限值135KPaФ1650管机头:125KPa 上限值145KPa此时机头迎面阻力按式F0=1/4πD2Pmax计算,则有:F0(Ф1000管机头,外经1.24m)=157KNF0(Ф1350管机头,外经1.65m)=289KNF0(Ф1650管机头,外经2.07m)=488KN管道的综合阻力F1F1=μπDL考虑施工时实测管壁外周摩阻力值,在管壁外侧同步注入触变泥浆情况下,平均值均为4KN/m2,故μ取此值。

1.3洞口地基加固在洞口围护桩外圈增加一排水泥土搅拌桩,与围护结构同时施工,该排桩宽度比洞口宽度大3m,深度比洞口下沿深4m,施工方法与洞口水泥土搅拌桩类同。

试论建筑给排水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试论建筑给排水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试论建筑给排水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试论建筑给排水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摘要:城市经济发展建设离不开建筑给排水,可以说建筑给排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城市未来发展同样紧密相连,为此保证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应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从而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现阶段,我国建筑给排水系统应对层出不穷的给排水问题时,还不能完全规避各种风险与问题。

为此,我们应不断完善给排水建设,优化各种给排水设施,积极学习新工艺与新技术,争取把建筑给排水系统建设的更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需求。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建筑给排水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对未来给排水系统发展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前言城市给排水系统是城市消防、城市环卫、居民生活以及生产用水和废水排除设施的总称,而消防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及居民用水管道与排水管道等都是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基础设施,这些都是现代楼宇系统自动化系统重要的监控对象。

建筑给排水系统包括:管道在建筑中的空间走向(包括:立管和水平管)、立管标号和管径、管道设备和附件(包括:阀门、检查口、波纹官和水箱等)、轴线和楼地面线、高标(包括:主设计管线、附件以及设备高标、楼层高标和相对高标),从专业角度以及结构来看建筑给排水系统逐渐朝着专业化和系统化发展。

一、历史发展阶段我国建筑给排水技术在改革开放后期逐步快速发展,给排水设施的逐步完善带动了建筑的快速发展,由多层建筑应用到高层建筑中,由单一式发展到智能化,其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建筑给排水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改革开放后期,房屋内的卫生技术不断得到人们的关注,卫生设施也在不断开发,国家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才培养,在60年代初期便与教育部门联合开设了房屋卫生技术的设备专业,培养大量技术人员,此项专业开设表明我国对该项专业的重视,以及发展室内卫生设施的决心,为之后的给排水系统尊定了基础。

关于我国给排水设计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探究

关于我国给排水设计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探究

关于我国给排水设计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探究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建筑给排水的发展历程,我国建筑给排水自1949年建国以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房屋卫生技术设备阶段即初创阶段、室内给排水阶段即反思阶段、建筑给排水阶段即发展阶段。

同时,还对建筑给排水设计思路作了一些简要说明。

关键词:给排水;设计;发展历程;基本思路一、关于我国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发展历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交往的扩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日趋提高,现阶段高新技术的应用日趋成熟,特别是先进的建筑设备使我们的给排水设计得到了飞速发展,随着社会各部门生产效率的日益提高,建筑中最大的一类——住宅建筑的设计便相应地产生了一系列变化。

目前住宅建筑的小区规划趋向于更具人性化的多层次住宅组合,不再仅仅追求立面和平面的美观和合理,而是追求空间上布局的流畅和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更是要在有限面积的地块里,在空间上力求土地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于是选择一种符合各方面规范、卫生安全而又经济合理的供水方式,对我们给排水设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我国建筑给排水自1949年建国以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房屋卫生技术设备阶段即初创阶段。

自1949年至1964《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开始试行时为止。

其主要标志是我国开始设置给水排水专业,房屋卫生技术设备被确定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

第一代通过专业培养的建筑给排水专业技术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开始形成自己的专业队伍。

2、室内给排水阶段即反思阶段。

自1964年至1986年《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被审批通过时为止。

其主要标志是通过工程实践,对以往机械搬用国外经验并造成失误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反思,进而形成和确立有我国特色的建筑给排水技术体系。

3、建筑给排水阶段即发展阶段。

自1986年至今。

1986年以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给排水专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给水排水中不可缺少而又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在发展阶段,专业队伍上已具备积累了一定经验并经过专业培训的设计、施工、安装管理人员;技术上积累了以前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的新技术,专业技术有了明显的突破和发展,其中消防给水系统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发展尤为突出;组织上成立了全国建筑给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土木学会给排水学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

2024年建筑给排水发展趋势论文

2024年建筑给排水发展趋势论文

2024年建筑给排水发展趋势论文一、建筑给排水历史发展我国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在建国初期,我国的建筑给排水系统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为了解决基本的给排水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建筑给排水系统逐渐得到了改善和提升。

在80年代以后,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给排水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成为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效到高效、从粗放到精细的过程。

如今,我国的建筑给排水系统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专业体系,包括建筑给水、建筑排水、热水供应和建筑消防等方面。

二、建筑给排水现状问题尽管我国的建筑给排水系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一方面,由于建筑给排水系统在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水资源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例如,一些老旧的建筑给排水系统由于设备老化、维护不当等原因,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水质的下降。

此外,一些建筑给排水系统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节水因素,使得水资源的消耗量过大。

另一方面,由于建筑排水系统中的污水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

一些城市的排水系统存在排放不规范、处理不到位等问题,使得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三、建筑给排水未来发展趋势为了解决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建筑给排水系统需要朝着更加高效、环保、智能的方向发展。

高效节能未来的建筑给排水系统需要更加注重高效节能。

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节水因素,采用节水型设备和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需要优化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运行方式,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环保可持续未来的建筑给排水系统需要更加注重环保可持续。

在排水处理方面,需要采用更加环保的处理技术,使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需要积极探索雨水利用、中水回用等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给排水发展方向论文

给排水发展方向论文

给排水发展方向论文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本文进行修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排水工程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确保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本文将探讨给排水行业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给排水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发展目标1.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2. 优化城市排水系统,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3. 推广绿色给排水技术,减少环境污染。

4. 提高给排水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

二、发展方向1. 水资源管理(1)加强水资源监测与评估,掌握水资源分布、质量和利用状况,为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2)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节约和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如雨水收集利用、再生水利用等,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城市排水系统优化(1)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提高排水系统覆盖率,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2)推广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市透水铺装比例,增强城市对雨水的调蓄能力。

(3)优化排水管网设计,提高排水系统运行效率,降低泵站运行成本。

3. 绿色给排水技术(1)发展节能、环保的给排水设备,如高效水泵、低噪音管道等。

(2)推广生物处理技术,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减少环境污染。

(3)研究新型环保材料,应用于给排水设施建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4. 设施建设与管理(1)提高给排水工程设计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2)加强给排水设施运维管理,提高设施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3)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给排水设施的智能化管理。

三、实施措施1. 政策法规支持(1)制定和完善给排水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为行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2)加大财政投入,支持给排水设施建设和运维。

2. 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1)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给排水技术研究和创新。

(2)加强给排水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3. 宣传与普及(1)加强给排水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对给排水事业的认识和支持。

给排水工程论文

给排水工程论文

给排水工程论文给排水工程论文:城市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数量的增长,城市水资源的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给排水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城市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探讨给排水工程在其中的应用和实践。

二、城市水危机与水资源保护近年来,城市水危机频发,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为应对这些挑战,城市给排水工程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其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浪费、实现污水再生与循环利用等成为了关键环节。

三、给排水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给排水工程在城市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工程设计和运营管理,给排水工程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污染,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给排水工程还能够通过雨水收集、处理和利用,减轻城市雨季排水压力,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

四、给排水工程实践与解决方案针对城市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给排水工程应采取以下实践与解决方案:1、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优化给排水系统设计,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新鲜水源的消耗。

2、减少水浪费:加强排水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及时发现和修复漏水问题,减少水资源的无谓浪费。

3、污水再生与循环利用: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再生处理,将其转化为可用于农业灌溉、工业冷却等用途的再生水。

4、雨水收集与利用: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和利用雨水,减轻城市排水压力,同时补充水资源。

5、水资源监测与预警: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水资源的分布、质量和利用情况,为决策部门提供数据支持。

6、提高公众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形成全民参与的局面。

五、结论给排水工程在城市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实践,给排水工程能够保护水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24年建筑给排水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2024年建筑给排水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2024年建筑给排水发展趋势研究论文一、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历程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创阶段、反思阶段和发展阶段。

在初创阶段,建筑给排水技术主要借鉴国外的经验,通过引进、消化、吸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技术体系。

在这一阶段,我国开始设置给水排水专业,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技术人员,为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反思阶段,我国在工程实践中对以往机械搬用国外经验所造成的失误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反思。

通过对实际工程的分析和研究,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建筑给排水技术体系,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给排水技术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的不断拓展,使得建筑给排水技术在性能、效率、环保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建筑给排水技术的现状当前,我国建筑给排水技术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首先,在建筑给水方面,增压设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气压给水设备、变频调速给水设备和水泵等增压设施的出现,使得建筑给水系统的压力稳定性得到了有效保障。

同时,分区给水技术的应用也使得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的给水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其次,在建筑排水方面,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越来越注重环保和节能。

通过采用先进的排水技术和设备,如雨水回收系统、污水处理设备等,实现了废水的有效处理和再利用,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节水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也成为当前建筑给排水领域的一大热点。

通过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优化供水系统、加强用水管理等措施,有效降低了建筑用水量,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建筑给排水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环保、节能要求的日益提高,建筑给排水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智能化发展: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通过实现对供水、排水系统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水工程的发展史
班级:——姓名:——学号:——
摘要:水是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人们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都对用水的水质和水量有相应的要求。

人们为了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由天然水体取水,经适当处理候,供人们生活和生产使用,然后排回天然水体。

本文将对城市水工程的发展史做一个简单的概述,并展望下未来水工程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城市水工程;发展史;前景
一、城市水工程的发展史
在我城市排水工程建设历史悠久,秦代已有用以排除城市雨水的管渠。

历代帝王的京都大多建造了较为完整的排水系统。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城市排水设施很差,各大城市都没有完整的排水系统,仅有局部雨污水合流制管道。

管材为陶土管、陶瓷管、石棉水泥管和砖、石拱沟,材质差、管径小,污水就近排入水体,排泄能力很低。

污水处理设施仅上海、南京两市有4座城市排水处理厂,其日处理能力共计4万m3.实际上能勉强坚持正常运行的只有上海西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1.6万m3,仅占全市污水量的5%左右,90%以上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我国城市排水属于城市建设部门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归属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1952年成立建筑工程部;1953年建工部设城市建设局;1955年国务院设立城市建设总局;1956年成立城市建设部;1958年设立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1979年又成立国家城市建设总局;1982年撤消国家城市建设总局,成立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1988年国家环保局划出,改称建设部。

历次机构变更中,城市排水分别隶属于城市建设局、市政工程局、城市建设司。

50年代初期全国十几个大城市建成的城市排水管渠仅有3000km.许多大中城市的排水工程主要以治理雨污水。

完善排水系统为重点,如北京龙须沟、上海肇家浜、南京秦淮河,武汉黄孝河、天津市海河改造及污水改造工程等治理工程。

在旧中国,没有专门的城市排水设计、科研机构,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城市排水事业的发展,1954年成立建筑工程部给水排水设计院,随后又设立了东北(长春)、华北(天津)、西北(兰州)、西南(成都)、中南(武汉)5个部属设计院,另有北京、上海、天津市等市政设计院。

70~80年代雨水排水工程中,除北京市修建的北护城河整治工程外,较大的工程还有、上海市南区污水干线排灌工程等。

期间,各城市修建的排水工程数量不断增加,工程规模不断加大,上海市合流污水治理工程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解放后,我国建城市污水处理厂,最早始于50年代初。

50年代建有太原西郊、西安邓家村、兰州七里河等9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多为一级机械处理工艺,处理规模小,总处理能力约36.3万m3/d.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排水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八五”期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深化,以及各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大,加快了城市排水事业的发展。

截止1995年,我国城市市政排水系统和社会自建排水系统的污水年排放量为352.72亿m3,排水管道长度为110062 km,按服务面积计算,城市排水管网普及率为64.8%,城市污水年处理量81.602亿m3,污水处理率19.61%.城市市政排水系统年受纳污水210.03亿m3,其中生活污水90.62亿m3,约占受纳污水量43.2%.城市污水处理厂169座,(其中二级生化处理厂116座)年处理污水17.49亿m3,处理率8.69%,污水及雨水排渍泵站3411座。

1995年与1990年相比城市排水设施有较大增长,排水管道增加54373 km,平均每年增长10874 km:城市污水处理厂增加89座,(其中含北京高碑店、天津东郊、石家庄桥西、广州大坦河、无锡芦村、济南等日处理能力10~50万m3的污水处理厂)平均每年建污水处理厂17座。

“八五”期间共处理污水1867.26亿m3,平均每年处理污水373.45亿m3.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缓解水体污染,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改善投资环境起了积极作用。

“八五”期间为加强排水行业管理,更好地促进和推进城市排水事业发展,制定了相应政策法规及标准。

1991年制定了《城市排水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规定城市排水的发展要“以国家当前产业政策为导向,加快城市公共排水设施建设的速度,逐步建立起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的城市排水体系”,“城市排水应统一规划,纳入国家和各级人民政府的建设规划,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及排污水单位应执行“节水、减污、净化、再用”的技术政策,同时对发展序列、保障政策和实施措施等也做了明确规定。

为推动产业政策实施颁发了《关于加快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建设的若干规定》对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有关问题做了规定。

“九五”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最后时期。

2010年将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排水设施的建设与发展,直接影响着城市乃至全国的环境质量。

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目标》中,城市排水的任务和目标是:在进一步完善市区排水管网同时,大力发展污水处理设施。

全国城市建成区平均排水设施普及率达到70%,其中特区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不低于80%;增加排水能力,基本消除内涝渍水情况。

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25%,其中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不低于40%.2010年城市排水的发展趋势是:强化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在更大的范围内,结合流域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排水系统。

污水处理设施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流程,到2010年城市规划控制区要普及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率不低于40%.
截止1998年,全社会污水年排放量为356亿m3,排水管道长度为125943 km,城市污水年处理量105.33亿m3,污水处理率29.65%.城市市政排水系统年受纳污水212.24亿m3,城市污水处理厂187座,其中二级生化处理143座,年处理污水34.33亿m3,污水处理率16.18%.
二、城市水工程的前景
水是生命之源,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我国的水危机形势严峻,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量的l/4,加上时空分布不均,使水资源短缺造成的损害不亚于洪涝灾害。

我国目前水环境污染也
很严重,河段有47%,湖泊有75%,城市水源有90%受到污染,每年造成的损失占GDP的1.5%-3%。

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水危机推动着水工业的形成和发展,水工业正迎来大发展的时代。

而且,我国正在进人高新技术时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正在不断被引人水工业,高新技术也正推动水工业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以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为代表的水危机,不仅限于我国,而且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世界上许多权威性国际组织近年来不断发出警告,如国际人口研究组织1997年发表研究报告认为“在未来50年里,全世界至少有1/4的人日将面临水资源短缺”,联合国水资源大会指出,“水不久将成为一场深刻的社会危机”。

国际国内水危机的加深必将促进水工业的发展,可以预计,水工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工业,前途是远大的。

到2030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不低于80%,大城市不低于90%,中等城市不低于80%,小城市不低于70%。

三、结束语:
作为严重缺水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会越来越大,水资源短缺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城市水工程学科,作为水工业的主干学科,必须要发展以适应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以便更有效地解决水工业中出现的问题,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

毋庸置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水工程学科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要不断努力,让水资源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相信在协调政策、强化管理、增加技术和资金投入后,能较好地解决“在保持经济较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使我国城市水污染控制以及城市水环境将有明显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