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毒品的由来及现状

合集下载

文化视角下的美国大学生吸毒问题

文化视角下的美国大学生吸毒问题

文化视角下的美国大学生吸毒问题【摘要】美国大学生吸毒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

本文从文化视角出发,探讨了美国大学生吸毒的现状、原因、影响,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在美国文化中,诸如社交压力、无知、娱乐文化等因素都对大学生吸毒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吸毒不仅影响个人身心健康,还对社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我们需要从文化层面入手,加强对大学生的吸毒教育,提升他们的风险意识,推动社会文化的积极变革。

未来,希望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能共同努力,建立更加完善的吸毒预防和治疗体系,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

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吸毒问题背后的文化根源,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更多启示。

【关键词】美国大学生、吸毒、文化视角、现状、原因、影响、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结论、未来展望、研究局限性。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美国大学生吸毒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美国大学生吸毒的比例逐年上升,其中包括大量未成年人。

吸毒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会导致学业不顺利、家庭矛盾加剧以及社会不稳定等问题。

研究指出,文化因素在大学生吸毒问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化视角下的美国大学生吸毒问题涉及到社会价值观、家庭教育、同龄人影响等多方面因素。

深入探究文化视角下的美国大学生吸毒问题,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吸毒现象的根源,也能为预防和治疗工作提供更为有效的方向。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研究文化视角下的美国大学生吸毒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美国大学生吸毒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对于理解青年群体的健康状况和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文化视角下的美国大学生吸毒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该群体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及吸毒行为背后的文化因素。

这可以为我们制定更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提供重要参考。

研究文化视角下的美国大学生吸毒问题还可以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文化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吸毒行为的异同,促进跨文化研究的发展。

美国禁毒形势报告

美国禁毒形势报告

美国禁毒形势报告介绍美国是世界上禁毒斗争最激烈的国家之一,禁毒形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针对美国禁毒形势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以便更好地理解当前禁毒形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背景分析1.1 美国禁毒历史自上世纪20年代起,美国政府就开始采取禁毒政策。

经过多年的努力,美国在禁毒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毒品问题仍然广泛存在。

1.2 主要毒品种类美国面临的毒品问题主要涉及大麻、可卡因、海洛因和合成毒品等。

这些毒品不仅对个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还对社会稳定和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2. 禁毒形势分析2.1 毒品滥用情况根据最新统计数据,美国毒品滥用问题仍然严重。

吸食大麻、可卡因和海洛因等毒品的人数持续增加,尤其是合成毒品的滥用情况日益严重。

2.2 毒品走私和贩运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毒品消费市场之一,也面临着来自境外的毒品走私和贩运问题。

边境管控的不完善导致大量毒品进入美国市场,加剧了禁毒形势的紧迫性。

2.3 毒品相关犯罪毒品滥用和相关犯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美国禁毒形势报告显示,毒品相关犯罪不仅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威胁,还对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3. 禁毒对策建议3.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加强禁毒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增强禁毒意识,从而减少毒品滥用的发生。

3.2 加强边境管控和打击毒品走私加大对边境地区的巡逻力度,增加技术监控手段,有效打击毒品走私和贩运,减少毒品进入美国市场。

3.3 提供更多的康复资源加大对毒品滥用者的康复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康复机会和支持,帮助他们戒除毒瘾,重返社会。

3.4 加强国际合作毒品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来共同应对。

美国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享情报和经验,共同打击跨国毒品犯罪。

结论美国禁毒形势仍然严峻,但我们相信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边境管控、康复资源投入和国际合作等对策的综合应用,可以逐步改善禁毒形势,减少毒品滥用的发生,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禁毒斗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浅析美国毒品的由来及现状

浅析美国毒品的由来及现状

浅析美国毒品的由来及现状美国是全世界毒品问题最严重的国家。

据美国联邦政府提供的统计数字,80年代及90年代初,美国的吸毒者人数已稳定在年4000万人左右;每年至少使用一种毒品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1/6以上。

1987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45岁以下的人当中,约有一半以上的人至少使用过一次毒品。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毒品销售市场。

仅大麻、可卡因、海洛因这三种毒品的销售量每年就高达近1.6万吨。

90年代以来,毒品的年销售额已达1000亿美元以上,美国人每年用于购买毒品的支出为500亿美元以上。

毒品问题已成为美国公众最为关心的社会问题之一。

在1985年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中,只有1%的美国人认为毒品问题是美国的主要社会问题。

但四年之后的1989年,已有一半以上的美国人认为毒品问题是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

自60年代末尼克松总统发动大规模的禁毒行动以来,美国历届政府在打击毒品走私,控制毒品泛滥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联邦政府的禁毒开支连年上升,到克林顿主持白宫的1995年,此项专款已上升到140亿美元,比1977年增长了20倍。

不仅如此,克林顿在今年的国情咨文中表示,他将提出一项“有始以来数额最大的缉毒预算”,并呼吁国会和美国公众同他一道“作出一种开创性的努力与恐怖分子、国际犯罪分子和毒品贩子所造成的邪恶的新威胁作斗争”。

毒品在美国并非一开始就有着迅速的蔓延和强大的危害力和破坏力,相反,在毒品传入美国的前几十年中,毒品的传播是非常缓慢的,其存在价值也多为药用,吸食毒品也并未成为社会上的一种主流问题。

毒品在美国肆虐发展的转折就是60年代的那场青年人所掀起的“反主流文化运动”(Counterculture Movement)。

在整个60、70年代,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运动,如黑人的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同性恋争取权利的运动……等等,似乎一夕之间,人们纷纷站出来要打破旧的社会模式,而美国也正是在这动荡的20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造就了今天美国人的很多价值观。

世界上最大的毒品贸易和毒品消费国家是

世界上最大的毒品贸易和毒品消费国家是

世界上最大的毒品贸易和毒品消费国家是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毒品贸易和消费国为了将某个国家定性为“毒品国家”,它应当履行某些重要的“特权”:准许贩毒集团在它的国土上自由地进行活动(包括毒品的生产和销售),金融制度(银行)卷入上述活动,国家特别成为毒品交易的同谋和积极参与者。

因为这是贩毒,是又一种交易。

但是,由于这种定性是媒体的公司创造的,用于反对它们不保护的国家和支持贩毒的国家(如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古巴等),或是反对那些它们支持但是有这项全球毒品产业工人的国家(如哥伦比亚、阿富汗等)。

从来不反对毒品交易的主人,美国的银行和它的机构,如财政部、中央情报局和禁毒局均完全履行为了成为“毒品国家”的条件。

2008年贩毒拯救了美国的金融系统根据联合国反毒机构的负责人在2009年发表的声明,来自贩毒的资金帮助受危机打击最重的美国银行(摩根大通公司、高盛投资公司、富国银行、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等),减少2008年金融危机给它们造成的损失。

英国《卫报》引述联合国官员的声明肯定,来自非法来源(贩毒、武器走私等)的3520亿美元2008年在美国的银行洗钱,在世界危机的高潮中保持金融系统渡过难关。

这位官员说:“有组织犯罪的产品对于2008年处于停滞边缘的某些银行来说是可以支配的唯一结算的资本……在美国银行间的贷款提供资金用的是来自毒品和其他非法活动的钱”。

美国财政部、中央情报局和禁毒局从来没有因为洗钱惩罚过这些与贩毒集团做交易的银行,这就表明它们是毒品交易的同谋。

美国的金融系统为多少毒品资金洗钱?2011年联合国反对毒品机构的一份报告透露,在全球金融系统中贩毒集团正在洗钱的总额大约达到1.6万亿美元,这相当于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7%。

在这1.6万亿美元当中每年有5800亿美元在美国的金融系统洗钱,这是2009年的数据。

尽管这份报告公布了关于非法贸易(贩毒、武器走私、逃税和贩卖人口)最一般的数字,作为全球的交易严格限定于可卡因的交易在美国集中了大部分利润,在哥伦比亚可卡因的实际生产者在减少,价值达350亿美元。

晒晒美国的“毒品一条街”

晒晒美国的“毒品一条街”

352023.07 第07期 总第187期清风环球视野编辑/赵雨婷*******************_袁南生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毒品消费国,是名副其实的“毒品王国”。

晒晒美国的“毒品一条街”,有助于读者了解地球上的“毒品王国”。

千万别去费城肯辛顿大街费城是美国“独立宣言”的诞生地,曾经是美国的首都。

费城美丽的肯辛顿大街,如今却不仅繁华不再,还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僵尸之街”。

如果你去美国旅游,千万不要去费城肯辛顿大街,因为这里远比你想象的更加危险。

为什么肯辛顿大街现在被称之为“僵尸之街”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费城肯辛顿大街成了美国著名的吸毒街区,这里是各种毒品的集散中心,人们可以用最少的钱买到最纯的毒品,“自由吸毒”是肯辛顿大街的常态,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吸食毒品瘾君子的天堂。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身体和意识早已经不是他们自己所能够控制的,头部会不由自主摇晃,双腿无法支撑身体行动,双手也会不受控制地抽搐,严重的人甚至大小便失禁,无法行走。

即使是白天,肯辛顿大街上正常的行人也寥寥无几。

店铺关闭,只有成堆的流浪汉,还有不少瘾君子,街边到处是脏乱不堪的垃圾和人类的排泄物,臭气熏天,苍蝇乱飞,整个场景像极了世界末日。

由于毒品一直影响着这片街区,无数家庭因为毒品而支离破碎,尤其是不少年轻人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2018年,费城有1116人死于吸毒,是5年前的两倍多。

与此同时,毒品泛滥还让肯辛顿大街整个街区的犯罪率一年比一年上升。

平均下来,每年有将近50人被杀,普通人时刻面临着危险。

费城政府始终没有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才导致如此情况的发生,只可惜数十年过去,费城这座城市已变得千疮百孔,实在是难以想象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环球视野编辑/赵雨婷*******************它曾是美国的首都。

一些旅行社,从降低风险、保障游客安全出发,已把费城列入了旅游黑名单。

美国人是如何成为瘾君子的?富兰克林也用过鸦片

美国人是如何成为瘾君子的?富兰克林也用过鸦片

美国人是如何成为瘾君子的?富兰克林也用过鸦片如果要选出一个最让美国人民头疼的社会问题的话,毒品泛滥获得的关注可能仅次于经济衰退。

毒品在西方往往被称为‘美国病’,仅在2017年,就有超过72000名美国人因为毒品失去生命,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美国人在越战中的死亡人数,并且还在保持着每年17.7%的增长速度。

美国的毒品史始于鸦片和大麻。

最开始用于医疗的大麻和鸦片,在利益的驱动和良心的缺乏下,催生出了一个高达千亿美元的毒品市场,美国靠世界5%的人口,消耗了60%的毒品。

美国历年因为滥用药物死亡的人数美国人对于毒品的第一印象也来自于英国人带来的鸦片,不同的是,中国人随之展开了虎门销烟,而美国人则将鸦片作为一种有效的麻醉剂,广泛地用于医疗当中。

本杰明·富兰克林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也曾为了治疗膀胱结石而使用鸦片。

在十九世纪的美国,鸦片甚至是一种常备的家庭用药,在南北战争时期被作为军需物资发放给士兵。

十九世纪美国的鸦片馆,当时鸦片是一种为社会所接受的药物,纽约的鸦片进口量从1840年的24000磅稳步增加到1872年的416924磅随着静脉注射器的发明,短时间内注射鸦片提取物达到兴奋状态成为可能,美国第一次面临药物滥用的影响。

到二十世纪初,超过二十五万美国人是鸦片成瘾患者。

为了解决这个鸦片上瘾问题,更强力的鸦片提取物——吗啡取代鸦片作为医用镇痛和麻醉药。

吗啡是第一种阿片类药物,最初因其缓解疼痛的能力而被誉为神奇药物。

全球阿片类药物消费量和实际需求的比例在19世纪,没有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这样的机构来规范药物的广告宣传。

对医生来说,当时药品种类的匮乏使得他们不得不去尝试一些新的药物,而在新的药物取得成效之后,往往会陷入过度使用的情况。

当时的阿片类成瘾患者主要是中上层阶级,也就是有机会去接触优秀的医生并且有能力尝试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的人群。

医生并非不知道吗啡的成瘾性,但医生和患者都认为吗啡成瘾是一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结果。

美国毒品泛滥及其文化背景

美国毒品泛滥及其文化背景

美国毒品泛滥及其文化背景摘要:吸毒曾今被西方人称为“美国病“,虽然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世界就目睹了吸毒现象的全球化,但是迄今为止美国任然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毒品超级大国。

据美国联邦政府提供的统计数字,80年代及90年代初,美国的吸毒者人数已稳定在年4000万人左右;每年至少使用一种毒品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1/6以上。

1987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45岁以下的人当中,约有一半以上的人至少使用过一次毒品。

这种毒品泛滥的现象有着深切的文化根源,与美国长久以来的文化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Abstract: Dra g abuse has once been called “American’s ill” by westerners, although the 70s of the last century has already witnessed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drag abuse, American is still the most important country in drag abuse. Statistics found by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indicate that in the 80s and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90s, there were about 40 million drug abusers; more than 1/6 people in American use at least one kind of drag. One survey results showed that about half people under 45 use drag once in their life, in 1987. This kind of situation has its cultural causes, it has a closely connection with the background of American culture.Key words: drag; abuse; current situation; cultural background关键字:毒品;泛滥;现状;文化背景1、美国毒品问题现状1.1 据联合国麻醉品管制署1998年6月提供的统计数字美国市场上每年销售掉的毒品数量占全世界毒品贸易总额的33.4%,仅大麻、可卡因海洛因这三种毒品的年销量就高达1.6万吨,销售额为1000亿美元以上。

世界上最大的毒品贸易国

世界上最大的毒品贸易国

世界上最大的毒品贸易国人们将哥伦比亚称为“毒品王国”,那么最大的贸易国是哪个国家呢?还是不是哥伦比亚呢?今天店铺告诉你们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吧!最大的消费国应当是美国。

最大的毒品贸易也应当是美国!世界上最大的毒品市场几周以前,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承认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毒品消费国。

共有7200万美国人(占12岁以上美国人的34%)曾经某次服用过毒品; 41%的青年上中学时服用毒品,47%的预科学生服用毒品。

62%的中学生去过贩卖毒品的中心,而2002年这一比例仅为44%; 预科学生28%去过贩毒中心,比3年前增加9%。

8至12岁的儿童(100万)在他们的学校里看到贩卖毒品。

美国人消费的可卡因占世界产量的三分之一。

联合国检察毒品国际委员会两年前就说过,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法毒品市场。

在美国毒品交易的利润每年高达800亿美元,当局仅没收了1%的毒品。

每年有2万名美国人死于吸毒,有数万人被送进监狱。

2001年4月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曾在国会说,“安第斯国家打击毒品生产特别是可卡因生产遇到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在美国存在的巨大需求。

本地区真正的问题并不是由本地区造成的:而是由在纽约的街头、在我们所有的大城市的街头发生的情况造成的”。

1999年3月,美国司法部前副部长豪登表示,在美国有毒品需求的时候,贩毒将继续存在:“如果不减少国内的毒品需求,在墨西哥和南方的其他国家就存在对生产我们消费的毒品的刺激”。

1997年5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承认美国消费世界上所有的毒品的50%,而它只占世界人口的5%。

1997年11月国家控制毒品政策办公室战略计划主任弗朗希斯?金尼宣布,美国没有能力阻止来自墨西哥的贩毒。

“美国禁毒局局长托马斯?康斯坦丁承认如在美国没有销售的团体,贩毒集团就会被排除在贩毒交易之外……没有一个巨大的高水平的销售网络、运输人员、会计、通信专家和仓储人员,就不可能运作”。

毒品交易的指挥从国外实施,如在卡利(哥伦比亚)、瓜达拉哈拉(墨西哥)或是莫斯科等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美国毒品的由来及现状美国是全世界毒品问题最严重的国家。

据美国联邦政府提供的统计数字,80年代及90年代初,美国的吸毒者人数已稳定在年4000万人左右;每年至少使用一种毒品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1/6以上。

1987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45岁以下的人当中,约有一半以上的人至少使用过一次毒品。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毒品销售市场。

仅大麻、可卡因、海洛因这三种毒品的销售量每年就高达近1.6万吨。

90年代以来,毒品的年销售额已达1000亿美元以上,美国人每年用于购买毒品的支出为500亿美元以上。

毒品问题已成为美国公众最为关心的社会问题之一。

在1985年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中,只有1%的美国人认为毒品问题是美国的主要社会问题。

但四年之后的1989年,已有一半以上的美国人认为毒品问题是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

自60年代末尼克松总统发动大规模的禁毒行动以来,美国历届政府在打击毒品走私,控制毒品泛滥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联邦政府的禁毒开支连年上升,到克林顿主持白宫的1995年,此项专款已上升到140亿美元,比1977年增长了20倍。

不仅如此,克林顿在今年的国情咨文中表示,他将提出一项“有始以来数额最大的缉毒预算”,并呼吁国会和美国公众同他一道“作出一种开创性的努力与恐怖分子、国际犯罪分子和毒品贩子所造成的邪恶的新威胁作斗争”。

毒品在美国并非一开始就有着迅速的蔓延和强大的危害力和破坏力,相反,在毒品传入美国的前几十年中,毒品的传播是非常缓慢的,其存在价值也多为药用,吸食毒品也并未成为社会上的一种主流问题。

毒品在美国肆虐发展的转折就是60年代的那场青年人所掀起的“反主流文化运动”(Counterculture Movement)。

在整个60、70年代,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运动,如黑人的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同性恋争取权利的运动……等等,似乎一夕之间,人们纷纷站出来要打破旧的社会模式,而美国也正是在这动荡的20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造就了今天美国人的很多价值观。

在“反主流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毒品被大规模的传播于青年嬉皮士当中,并且不遗余力的宣传和推销,改变了美国人对于毒品的认知,从以往的远离到逐步的接近和接受。

在经过了这样一番疾风骤雨般的变化之后,美国的毒品问题进入了低潮,政府开始介入并且严加管理、防范,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速发展的经济以及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使得毒品问题得以回潮,并产生了一系列的新的特征。

本文就美国毒品问题的由来、原因及现状作一个简要的阐述。

一、美国毒品问题产生的原因(一)地理条件因素美国与世界三大毒品生产基地之一的南美洲的“金新月”地带只有一海之隔。

“金新月”是指由哥伦比亚、秘鲁和玻利维亚三国形成的毒品生产区域。

这一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卡因产地,占全世界可卡因产量的90%以上。

此外,拉美地区,特别是哥伦比亚和墨西哥还是全世界大麻和海洛因的主要产地之一。

其中哥伦比亚大麻的年产量高达1万吨左右,占世界大麻总产量的一半,居世界第一。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和旅游大国,人员货物往来频繁,有着广阔的海岸线和众多港口。

因此,毒品很容易从海上或陆路进入美国。

美国发达的经济,开放的市场,对高售价的毒品销售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二)社会原因“吸毒”概念的模糊和“药品文化”的误导。

“吸毒”一词在英语中叫做drug abuse,就是“滥用药品”。

美国官方对于“滥用药品”的定义是:“非医疗性的使用神经性药品,以致对使用者产生不利后果的行为”。

美国是一个药品充斥的国家,也是一个崇尚药物的社会。

美国官方在吸毒定义上的不周全和美国人崇尚与以来药物的倾向,为毒品泛滥提供了充分的可能。

美国体制的精髓和主旨是维护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因此,吸食毒品就成为了人们自我的选择,其他人没有权利干涉,这样的一种高度的自由和对于个人权利的维护,无形中成为人们吸食毒品的一种隐形保障。

社会价值体系的变化推动了毒品的蔓延。

60年代的嬉皮士运动开始将毒品推向全社会。

人们追求感官的刺激,推崇享乐主义,完全颠覆了过去美国社会传统的主流价值体系,加上各种运动的蜂拥而至,在经过了60、70年代的洗礼之后,美国人有了新的价值体系,而在这样的价值体系中吸毒并非是一项无法饶恕的罪行。

社会问题恶化直接导致了近年来美国毒品问题居高不下的现状。

目前就业问题仍是普通美国人的心头之患。

在美国有1/3以上的人经常服用大麻,其中70%以上的是工薪阶层。

贫富差距加大使反社会情绪上升。

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均,动摇了普通美国人、特别是从中产阶级跌落到贫困阶层的中青年一代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科技的高度发达带来了更细、更具体的分工和人对机器与技术的以来,客观的强化了人的独立和人与人之间的彼此隔绝。

工作方面,美国人把事业或经济成功是为绝对价值,但今天却有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人士面临失去高收入工作的危险,这种处境迫使人们采用各种手段达到在工作或事业上成功的目的,其中就包括毒品。

二、美国毒品的发展阶段美国毒品的由来及传播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世纪——20世纪是毒品在美国发展的最初形态;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是政府开始意识到毒品的危害,开始进行毒品管制,但不普遍;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是反主流文化运动的时期,也是毒品在美国发展的转折时期。

这场青年反叛运动,掀起青年吸毒的高潮,对社会观念有着强烈的冲击,加速了毒品在社会中的传播;20世纪90年代——今吸毒问题的回潮,毒品合法化之争以及毒品容忍的恢复。

(一)第一个阶段:18世纪——20世纪初作为一种治疗疾病的药品,毒品在美国有悠久的应用历史。

早在欧洲殖民者来北美大陆前,土著印第安人就已使用毒品。

19世纪前,在美国能得到天然形式的鸦片,用于治疗肠胃等疾病。

现代意义上的毒品是指能使人产生成瘾性并损害身体健康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19世纪中期,可卡因已能从古柯叶中分离出来,吗啡的皮下注射也开始流行。

人们对毒品产生了生理和心理依赖。

美国政府屡次试图加以管制,但均遭到制造商反抗而未成功。

美国的毒品由来已久,但在20世纪初以前,它就像一条涓涓的溪流,绵延但是力量微小,这些毒品大部分也都是用以医疗,整个社会对于“毒品”也没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概念,因此对其陌生而疏离。

(二)第二个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20世纪初,墨西哥人穿过美墨边境大量向美国西南部、西部和南部各州移民,其人数呈几何数量级增长。

随着墨西哥人向美国这些州的移民吸食大麻的技术传入到了美国,并在墨西哥移民中间大量散播,吸食大麻的墨西哥人给这些地区带来的不仅是一种恶习,而且对低收入阶层的就业形成了强大的冲击。

处于对吸食大麻的恐惧心理和种族上的排外意识,加上“进步主义运动”的外推理,墨西哥移民的主要地区掀起了大麻管制的热潮。

1913年,加利福尼亚州药品局通过修改州《有害物质法》把印度大麻列入管制之列。

以此为开端,1931年后,先后有16个州对大麻进行管制。

东部兴起的进步主义运动到20世纪初日渐高涨,改革派积极的倡导禁酒和管制麻醉品运动,作为这一运动的“副产品”,大麻在州层面开始受到关注。

1912年,马萨诸塞州率先通过法令来管制大麻,到1937年8月2日,《大麻税法》有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签署,10月1日正事生效。

1914年,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哈里森法》,并从此确立了此后半个多世纪的以司法手段来管制毒品问题的模式。

在联邦政府通过司法惩治来管制麻醉品的滥用时,1919年开始,美国各地相继建立40余家麻醉品诊所。

1951年《博格斯法》、1956年《麻醉品控制法案》更把以严厉的司法手段惩治毒品贩卖者的“司法惩治模式”的实践推向了顶峰,维持和治疗成瘾一直被联邦政府所反对。

此后,随着科学的进步尤其是医学的发展和公众对成瘾的认知,“医疗模式”开始受到政府的重视。

1966年11月8日,约翰逊总统签署了《麻醉品成瘾康复法》。

1970年,尼克松政府颁布了《毒品滥用预防和管制综合法》,把《哈里森法》长期完善过程中形成的纷繁复杂的规定纳入一个法律之下,更加注重司法惩治和医学模式的结合,自此,各届政府都颁布综合性的法律及政策。

但在当时的美国社会,吸毒并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一方面由于国家政府的控制与管制,另一方面人们的思想当中也没有对于吸毒的接受与普及。

进入20世纪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毒品危害,第一个国家性禁毒法案《哈里森法》才得以公布实施。

从30年代到50年代,美国反毒品法律日趋严厉,并于1956年达到顶点,规定将海洛因卖给未成年人可判处死刑,毒品几乎销声匿迹。

然而,到了60年代,毒品沉疴泛起,人们毫无节制地吸食毒品。

迎来了美国历史上吸毒的鼎盛时期。

(三)第三阶段:毒品到来的时代——20世纪60年代到了60、70年代,在好莱坞、百老汇的银幕和舞台上出现吸毒,与吸毒有关的歌曲普遍流传。

吸毒不再被视为恶习,而成为时尚、快乐、刺激的代名词。

在这期间,美国各阶层吸毒人数达到前所未有程度,毒品的传播范围和流通程度远远超过先前,成为美国严重的社会问题。

60年代初,约翰?肯尼迪当选后迅速以其充满活力的领袖魅力唤起了美国民众对他的巨大希望。

然而,随着肯尼迪被刺身亡,许多措施没有得到实施就“胎死腹中”,不少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措施也根本没有得到落实,而更为严重的是,约翰逊在国内发起其“向贫困开战”(war on poverty)的同时,又在东南亚继续扩大由肯尼迪总统开始的越南战争,导致大量原本可以用来解决国内问题的资金涌入战场,使“伟大社会”计划束之高阁,名存实亡。

正是在经历了“充满希望”的“春天”和“万念俱灰”的“冬天”之后,许多原先对“新边疆”和“伟大社会”充满着憧憬的美国年轻一代顿感失落和沮丧。

于是,他们或者走上政治激进反抗之路,或者走上文化激进反叛之路,或者投身于如火如荼的黑人民权运动,或者加入到席卷全美的反战运动,或者介入到史无前例的妇女解放运动,或者参加到轰轰烈烈的环境保护主义运动。

美国反主流文化运动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运动此起彼伏的60年代拉开了它的序幕。

美国战后经济上迅速发展,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不断的在社会大肆宣传,使得很多美国人既要接受“丰裕社会”物质主义的诱惑和消费主义的浸染,但实际上却没有营造“丰裕生活”的能力,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下,他们的希望频频落空、欲望一再无法满足,不悦和愤怒的情绪便慢慢滋生,直直走向绝望和仇视。

同时,成长于40、50年代的年轻一代60年代中产阶级家庭子女,亲历了60年代的美国社会后,发现自己所接受和认同的诸多传统价值观与盛行于世的主流价值观和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差距,甚至是根本性的对立,于是,在内心价值观念与残酷社会现实无法兼容的情况下,这些希冀生活得到不同于既有生活方式的中产阶级子女开始寻求一种“另类生活方式”(an alternative lifesty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