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犯罪形势与遏制对策

合集下载

当前我县禁毒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县禁毒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县禁毒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受沿海发达地区的时尚娱乐、消费观念的影响,毒品迅速向内地渗透,吸贩毒违法犯罪活动发展迅猛,毒品危害不断加剧,逐渐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消极因素之一。

虽然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毒情有所缓解,但毒品市场依然存在,吸毒问题依然突出,禁毒形势依然严峻。

笔者认为,当前我们面临的禁毒工作责任和难度日益剧增,如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必将对社会治安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当前我县禁毒工作的现状随着禁毒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县在禁毒宣传教育、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毒情形式依然不容乐观,截止2010年9月,我县登记在册吸毒人员共有681人,其中传统毒品504人,新型毒品17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98‰。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我县新型毒品吸食人员呈现增长趋势。

吸毒人员主要现状:一是青年吸毒人员较多,占在册吸毒人数的72%以上;二是无业和社会闲散人员较多,分别占在册吸毒人数的63%和35%;三是文化程度偏低。

文盲、小学文化、初中文化分别占现有吸毒人员的5%、35%、49%;四是吸毒群体性别差异较大,男性占81%、女性占19%;五是吸食毒品的场所多变,以歌舞娱乐场所、茶楼、宾馆酒店、汽车内等为主,流动性大、隐蔽性强;六是吸食毒品方式以烫吸、注射和二者混合为主,吸食毒品种类以“海洛因”、“冰毒”、“k粉”、“麻古”、“摇头丸”为主;七是夫妻及家庭成员共同吸毒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公安机关查获的夫妻及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涉毒案件逐年增多;八是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与吸毒时有发生,同事之间容易交叉影响,参与吸毒。

九是涉毒地区逐步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特别是新型毒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青睐。

二、当前禁毒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加大禁毒宣传力度,吸食传统毒品的现象在我县得到了有效遏制。

从了解的情况来看,我县当前正处于由传统毒品向新型(合成)毒品转向阶段,县城区域内吸食“冰毒”、“麻古”等新型毒品人员不断增多,且正逐步向农村地区蔓延,禁毒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禁毒重点整治意见和建议

禁毒重点整治意见和建议

禁毒重点整治意见和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从幼儿园开始,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宣传毒品的危害性和可怕后果,增强人们的防毒意识。

2. 加大打击力度:对毒品犯罪分子要坚决打击,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严厉惩处制贩毒违法犯罪行为。

同时,加强对辖区内各类涉毒活动的监管,对涉案人员展开严密调查,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处置。

3. 建立完善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对毒品的监控和控制,建立毒品销售、使用的线索即时报告机制,迅速发现毒品的流向和使用者,进行打击。

同时,加强对毒品市场的监管,控制销售渠道,遏制毒品的扩散。

4. 增加康复力度:对于吸毒成瘾者,要加大康复力度,建立健全戒毒康复机构和社区康复体系,提供及时的戒毒指导和心理支持,帮助吸毒者戒除毒品依赖,重新投入社会。

5. 加强国际合作:毒品是跨国性的问题,需要国际合作来共同打击毒品犯罪。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情报共享和警力合作,合力打击毒品犯罪集团,制止毒品的跨境流通。

6. 提高社区参与度:加强社区居民参与毒品防控工作,建立起基层社区参与制度,培养社区居民发现和举报毒品违法线索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禁毒的良好氛围。

7. 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加大对青少年的毒品防控教育力度,通过学校、家庭、社区等多种途径,向青少年传达毒品危害的信息,引导他们远离毒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8. 加强科学研究:加大对毒品的科学研究力度,了解毒品成瘾的机制和治疗方法,为毒品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同时,通过科学研究,开发新的毒品检测技术和治疗方法,提高毒品的检测和治疗能力。

9. 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加强法律教育,提高公众对毒品违法行为的认识,加强对毒品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公众明确毒品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后果,进一步提高社会对毒品的法律意识。

10. 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建立完善的毒品监测评估机制,定期进行毒品使用的调查和评估工作,了解毒品的变化趋势和危害程度,为禁毒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毒品犯罪形势与遏制对策

毒品犯罪形势与遏制对策

第26卷第1期江苏警官学院学报Vol.26 No.1 2011年1月JOURNAL OF JIANGSU POLICE OFFICER COLLEGE Jan.2011·社会治安研究·毒品犯罪形势与遏制对策许惠宏摘要:毒品犯罪在我国持续蔓延发展,除取决于其所赖以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及国外毒情变化发展的影响外,还与我们对毒品犯罪的认识和抑控机制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面对当前的毒品犯罪态势,我们不仅要“亡羊补牢”更应该“未雨绸缪”超前积极应对,提升禁毒工作地位,确立禁毒工作的目标,履行禁毒工作责任,把毒品犯罪控制在社会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关键词:毒情毒品犯罪禁毒工作中图分类号:D669.8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1020(2011)01-0125-06毒品犯罪是全球性的社会公害,在当今的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避开它的浩劫。

20世纪80年代初,在国际毒品消费市场特别是欧美毒品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的刺激下,世界范围内的毒品犯罪出现了新的高峰。

毒潮步步渗透,撞开了中国的国门。

自毒品从我国的西南边陲云南、广西涌入,随后四川、广东出现了毒品泛滥,接着,毒潮不断向全国渗透蔓延。

一部《中华之剑》电视剧,一场以“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为主题的全国禁毒展览,惨烈的毒情,使全国感到震撼。

“一个景颇族居住的村庄,竟然在毒品的劫掠下,到了10年多没有一户人家结婚,田地荒芜,老人死了连抬棺材的人都没有的地步。

”“我们面临的已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毒品和艾滋严重蔓延的问题,而是新时期执政党和整个国家面①临民族生死存亡的严重问题。

”2004年,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亲自深入德宏、保山毒情最严重的地区调研,呈现在面前的触目惊心的惨状,令他心情十分沉重,他严肃指出:云南的毒品危害,是关系到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将使云南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成为一句空话!他将写成的一份长达16页的重量级调研报告直呈胡锦涛总书记。

毒品犯罪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毒品犯罪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毒品犯罪的预防与治理措施毒品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预防与减少毒品犯罪的发生,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采取一系列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预防与治理毒品犯罪的措施:1. 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预防毒品犯罪的基础,通过广泛开展毒品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增强拒绝毒品的意识。

2. 建立完善的毒品预防教育体系:政府应加强对学校、社区、家庭等各个层面的毒品预防教育,制定并实施相关教材和课程,增强青少年的抵御毒品的能力。

3. 强化执法力度:通过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和查处力度,打击毒品犯罪分子,摧毁毒品犯罪网络,减少毒品的流通。

4. 加强国际合作:毒品问题是跨国性的,需要国际间的合作与协同。

各国应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共同打击跨国毒品犯罪组织,遏制毒品的国际流通。

5. 加强康复与戒毒工作:针对已经成为毒品成瘾者的人群,加强戒毒康复工作,为他们提供戒毒辅导、心理疏导、职业培训等综合服务,帮助他们戒除毒瘾,重新融入社会。

6. 加强社区重点人员管控:根据社区人员的犯罪风险及毒品危害程度等要素,将重点人员纳入管控范围,加强对其的监控和帮扶,降低其再次参与毒品犯罪的可能性。

7. 发展代替品经济:通过开发代替品经济,为社会边缘人群提供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降低他们参与毒品犯罪的动机。

8.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强对毒品犯罪的立法工作,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提高毒品犯罪的刑事制裁力度,增强打击毒品犯罪的有效性。

9. 支持科学研究:政府应支持科学研究机构对毒品犯罪进行深入研究,掌握毒品市场的动态和犯罪的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预防与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0. 引导社会关注: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毒品犯罪问题的宣传与报道,引导社会关注和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毒品犯罪的合力。

通过综合运用以上预防与治理毒品犯罪的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毒品犯罪的发生,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构建一个无毒、和谐的社会。

当代毒品犯罪形势与对策研究

当代毒品犯罪形势与对策研究

当代毒品犯罪形势与对策研究毒品犯罪是指制造、贩卖、运输、持有毒品,或者吸食、注射毒品等行为,涉及的罪行通常是严重的。

毒品犯罪严重地侵犯了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健康、安全和稳定。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变革的深化,文化传输的快捷,国内外环境的快速变化,毒品犯罪问题日益严峻。

本文将从当代毒品犯罪形势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当代毒品犯罪形势1.毒品犯罪的来源和传播途径毒品犯罪的源头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国外进口,另一个是国内制造。

国外进口的毒品主要来自金三角、金角、南美三角洲等地,从亚洲、中东、欧洲等路线渗透到中国。

而国内制造的毒品主要是海洛因和冰毒,制造材料主要是麻黄、苯丙酮等。

毒品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传统的非法贩毒,二是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走私贩毒。

非法贩毒主要是利用非法途径(如运输物流、出租车等)将毒品从一个地区运往另一个地区,然后再通过销售等途径进行传播。

而网络走私贩毒则是通过互联网的便利和隐蔽性进行毒品的交易和传播,如网购、微信等。

2.毒品犯罪的常见类型毒品犯罪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制造、贩卖毒品,二是非法占有毒品,三是非法持有、使用毒品。

在这三类犯罪中,制造、贩卖毒品的犯罪的危害最大。

这类犯罪人员主要是从事贩毒的窝点负责人、销售人员以及运输员等。

3.毒品犯罪的危害毒品犯罪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健康的危害,二是社会稳定的危害。

毒品的严重依赖性使得吸食毒品者生理和心理上长期受到伤害,最终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损伤和衰竭。

而社会稳定的危害则更为显著,一方面毒品犯罪对家庭、个人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一方面毒品犯罪破坏了社会秩序和安全,对法律和政府机构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二、当代毒品犯罪对策研究在当代毒品犯罪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来应对毒品犯罪,并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1.加强非法毒品的监管针对当代毒品犯罪的形势,我们需要采取更加严密和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对非法毒品的监管。

当前我县禁毒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对策

当前我县禁毒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对策

当前我县禁毒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对策面临形势: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省禁毒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禁毒部门以控制毒源、遏制毒害、抑制新生吸毒人员为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禁毒严打、禁吸戒毒、禁毒宣传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县属于毒品重灾区市县之一,毒品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禁毒工作面临压力和挑战依然严峻。

(一)吸毒人员逐年增多。

据统计,2009年全县登记在册吸毒人员1675人,2010年全县登记在册吸毒人员2179人,2011年全县登记在册吸毒人员3515人。

这些数据还不包括未发现吸食传统毒品和在歌舞娱乐场所吸食合成毒品,按照国际惯例1:4计算,目前我县约有14000名吸毒人员,其主要分布在临城、博厚、新盈、加来、红华、调楼,占全县吸毒人员总数的。

(二)合成毒品蔓延迅速。

2009年以前,在我县境内发现吸食毒品主要是以海洛因为主,近几年来,随着歌舞娱乐场所的发展和毒品市场的变化,吸食摇头丸、氯胺酮、神仙水等合成毒品的势头迅速蔓延。

2011年,在全县3515名登记在册吸毒人员中,吸食合成毒品的就有XXX人,占XX%以上。

(三)复吸现象屡禁不止。

大多数吸毒仔强戒期满回归社会后抵挡不住毒品的诱惑,一而再,再而三,周而复始复吸毒品。

据统计,在现有登记在册吸毒人员中,复吸毒品三次以上占以上。

(四)病残吸毒人员失管。

目前全县共有05人的病残吸毒人员,由于客观原因不符合在我县强制隔离戒毒所执行戒毒,只能执行形式上的社区戒毒。

家庭对他们失去了信心,放任自流,致使他们流落于街头巷尾,流散于社会。

(五)贩毒犯罪日益严峻。

据统计,2009年全县共破获贩毒犯罪案件XX宗,抓获贩毒嫌疑人XX人;2010年全县共破获贩毒案件XX宗,抓获贩毒嫌疑人XX人;2011年全县共破获贩毒案件XX宗,抓获贩毒嫌疑人XX人。

以上数据表明,我县贩毒犯罪日益猖獗,贩毒网点不断增多。

(六)零包贩毒比较突出。

近年来,在我县境内破获的贩毒案件中,98%为零包贩毒,且“以贩养吸”占70%以上。

中国毒品现状及防治措施知识分享

中国毒品现状及防治措施知识分享

中国毒品现状及防治措施知识分享中国毒品现状及防治措施中国毒品现状及防治措施内容摘要:现阶段,毒品犯罪在整个国内仍然呈上升趋势,成为非传统安全领域中的新型威胁,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一大毒瘤,也成为当代我国政府首当解决的问题之一。

因此,研究中国毒品问题的现状和防治措施,对于中国建设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介绍了我国现阶段毒品的一系列现状,并针对其现状阐述了其防治措施。

关键词:毒品现状贩毒发展吸毒因素禁毒措施正文:当前吸毒者已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00多个县(市)。

曾以"无毒国"享誉世界的中国,已很难找到一片无毒物污染的净土。

在某些城市吸毒人数亦在几年内呈几十倍的增长态势,有暴发流浪行的迹象。

不难看出这样庞大的吸毒者队伍,必然需要消费大量的毒品,因此,从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已逐渐形成一个毒品的消费市场。

国内毒品消费市场的存在和不断扩大以及国际贩毒集团的大量输毒、制毒,使中国的禁毒面临着严峻而复杂的形势。

冰毒、摇头丸等兴奋剂类毒品问题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迅速发展蔓延。

尤其是近几年来,此类犯罪活动愈演愈烈。

目前,吸毒人员仍以吸食海洛因为主,但滥用冰毒、摇头丸的人员越来越多,全国各省都发现了吸食冰毒、摇头丸问题,许多城市的娱乐场所吸食摇头丸问题十分严重。

专家研究表明:“中国的贩毒集团目前有几个发展趋向:第一,中国的吸毒群体通过黄、堵、毒三者连在一起来支撑他们的毒品消费。

另外,贩毒集团为了巩固贩毒渠道,发展吸毒群体已经把触角伸向了警方、政府等部门。

贩毒集团跟当地政府包括跟警察合作。

目前的案例显示这种合作是存在的,而且这种合作还是比较普遍的。

第二,犯罪集团国际化倾向比较普遍。

中国是国际贩毒市场很重要的通道,出现了中国警方所称的一条龙的贩毒形式,跟国际毒品贩子连在一起;第三,以暴养毒。

毒贩往往装备好了先进的军事设备,有案例显示,广西云南的一些地方贩枪非常利害的地方,而往往贩枪和贩毒都是同时进行的。

毒品犯罪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毒品犯罪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毒品犯罪的预防与治理措施毒品犯罪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犯罪问题,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预防和治理毒品犯罪,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讨论一些预防和治理毒品犯罪的有效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是预防毒品犯罪的重要方面。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学校、社区、媒体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毒品的危害和风险。

这可以提高公众对毒品的认识和意识,增强他们对毒品的抵御能力。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治理毒品犯罪的基础。

政府应该加强对毒品犯罪的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将其纳入刑法体系,并建立健全相应的拦截、打击和处罚机制。

政府还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毒品犯罪。

加强社会福利和创造就业机会,可以有效预防毒品犯罪。

很多人会因为生活困境而陷入毒品的泥沼,因此提供足够的社会福利和创造就业机会可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和毒品的依赖,减少毒品犯罪的发生。

第四,加强毒品侦查和打击力度,可以有效遏制毒品犯罪的蔓延。

政府应该增加对毒品的侦查和打击力度,建立专门的毒品执法机构和打击组织,加大对毒贩的追捕力度,削弱毒品犯罪分子的活动空间。

第五,加强康复和戒毒工作,可以帮助吸毒者戒除毒瘾,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政府应该加大对吸毒者的康复和戒毒治疗力度,提供专业的戒毒辅导和康复设施,帮助吸毒者重新融入社会。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毒品犯罪是治理毒品犯罪的重要手段。

各国应加强情报分享,共同开展打击毒品犯罪的行动,共同制定国际合作的措施和机制。

预防和治理毒品犯罪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采取多种手段,从宣传教育、法律法规的建立、加强福利和就业机会、加强侦查和打击力度、加强康复和戒毒工作,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入手,形成一整套完善的预防和治理毒品犯罪的措施和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6 卷第 1 期 2011 年 1 月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NGSU POLICE OFFICER COLLEGE
Vol.26 No.1 Jan.2011
·社会治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究·
毒品犯罪形势与遏制对策
许惠宏
摘 要:毒品犯罪在我国持续蔓延发展,除取决于其所赖以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及国外毒情变化发 展的影响外,还与我们对毒品犯罪的认识和抑控机制的强弱有密切关系。面对当前的毒品犯罪态势, 我们不仅要“亡羊补牢” 更应该“未雨绸缪” 超前积极应对,提升禁毒工作地位,确立禁毒工作 的目标,履行禁毒工作责任,把毒品犯罪控制在社会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关键词:毒情 毒品犯罪 禁毒工作 中图分类号:D669.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1020(2011)01-0125-06
- 126 -
图1
2004-2009 年南京市登记在册吸毒人员数
图 3 2004-2009 年南京市破获的千克以上毒品案件数
枪毒合流相互交织,表明毒品犯罪的暴力化程度正在加剧,不仅给缉毒侦查工作带来更大的风险,而 且给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的危害。南京市毒品犯罪枪毒合流的案件已渐渐突出,近几年,在查破的毒品 案件中,缴获仿五四、仿六四手枪 41 支。2006 年 8 月,南京市禁毒支队在查缉一起特大贩毒案件时, 罪犯竟公开开枪拒捕。2009 年,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的贩卖 21 支手枪 126 发子弹的阎荃,就是 一名吸贩毒人员。 现状之五,南京有成为毒品分销中转地的趋势。南京是交通枢纽,公路、铁路和航空四通八达, 毒品犯罪分子利用南京市便利的交通条件,建立毒品贩运通道,将南京变成毒品分销中转地。近几年, 苏南、苏北及安徽周边城市破获的一些重大毒品案件,很多毒品源自南京分销。 现状之六,出现二次加工毒品和制造毒品苗头。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都是严重毒品犯罪, 一旦出现制造毒品,必然给周边地区的毒品泛滥带来极大的影响。南京市已破获多起二次加工毒品和 制造毒品的案件。2009 年 4 月,南京市查获了王超制贩毒案件,当场缴获冰毒 1.05 千克,毒品半成品 3 千克以及大量制毒原料和毒品加工工具,同时,还缴获了仿五四、仿六四手枪各一支。 二、毒品犯罪的危害 暴力犯罪是点对点的危害,毒品犯罪是点对面的危害。由于毒品犯罪的危害不像杀人、抢劫等刑 事犯罪的危害那么凸显,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忽视。但是,毒品犯罪的危害是渐显的,由一个量变到 质变的过程,当量变到一定的程度,必然爆发灾难性的危害。禁毒民族英雄林则徐曾痛陈鸦片的危害: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殆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 ① 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 中国曾是遭受毒 品最为深重的国度。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蒙受了百年的耻辱。鸦片烟毒在旧中国的肆虐,严重摧 残了民众的身心健康,无情吞噬了巨额财富,使得无数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每一个有血性的中 国人都应该牢记这一段血泪斑斑的历史。然而,在国际毒潮渗透影响下,已禁绝毒品几十年后的中国, 毒品问题又死灰复燃,尽管新一代毒潮冲入南京市不到 20 年时间,但毒品犯罪的危害已渐渐显露出来。 一是诱发违法犯罪。假如毒品仅仅是给吸毒者肉体、精神上造成伤害,那么还只是危害吸毒者本 人及其家庭。不幸的是,由吸毒而诱发出各类违法犯罪,促使卖淫等社会丑陋现象蔓延,则给人类社 会制造出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吸毒与犯罪是一对孪生兄弟,吸毒必然引起犯罪的大幅增加,这是毒 品泛滥的必然结果。近几年,南京曾发生吸毒人员为筹措毒资而引发的少女杀人焚尸案、抢劫杀害出 租车驾驶员案、连续杀害抢劫卖淫女案等一系列重大恶性案件。不仅如此,南京市还发生吸食冰毒后 产生幻觉,凶残砍杀妻子的案件。同时,吸毒还诱发大量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性案件的发生。 二是感染传播疾病。毒品被称为“现代瘟疫” ,艾滋病被称为“超级癌肿” 这两种邪恶事物结 合在一起,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随着毒品的泛滥,吸毒人员不断增多,引发了艾滋病的流传。目 前,南京市因吸毒感染艾滋的有 160 多人。南京市沿江工业开发区的一名吸毒女,2000 年在福建感染 艾滋病回宁后,通过卖淫性传播和吸毒交叉感染传播,使得这一地区近 60 人感染艾滋病。吸毒除传播 艾滋病外,还传播性病、皮肤病、肝炎等疾病,对广大市民的公共卫生健康安全构成威胁。据不完全 统计,南京市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中,因病或吸毒过量死亡数已超过 500 人。 三是耗费社会财富。毒品泛滥不仅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而且耗费掉无以计数的社会财富,给社 会带来无比巨大的经济损失。染上毒品,十有八九倾家荡产,很多吸毒者都是家徒四壁,吸毒危害社 会,毁灭家庭。据测算,全国每年因吸毒耗资达 270 亿元,政府用于戒毒投资约 30 亿元。南京市登记 在册的吸毒人员以每人每天耗资 100 元计算,一年也要数亿元,社会财富的耗费十分惊人。
① 李思平: 《大清十二帝》 北京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268 页。 - 127 -
三、禁毒工作的认识误区 毒品的危害,古今中外早有无数实证。近代史上,毒品的泛滥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 中国政府割地赔银, 任人宰割。这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是民族的耻辱,更是惨痛的教训。面对新一轮毒潮涌入中华大地, 在对禁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上,尽管没有人公开表示禁毒工作不重要,但并非所有人都认为它很重要, 能够说清楚它如何重要的人,恐怕更少。当前,确实存在着不少制约影响禁毒工作的认识误区。 第一,对毒品概念认识不完整。对毒品概念的认识,是做好禁毒工作的前提。现在,很多人只是 狭义地认为鸦片、海洛因、冰毒是毒品,而对毒品的外延、内涵了解不完整。 “毒品”是汉语中特有的 词汇,是中国人的俗称,联合国公约和其他国家法律无“毒品”一词,均用“narcotic drugs” 泛指 受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 。凡能改善或恢复人体机能正常代谢的物质,称之为“药品” ,有些 “毒品”本来就是“药品” “毒品”和“药品”之间没有截然的区别。当时,清政府就是没有弄清楚 鸦片是“药品”还是“毒品” 就允许鸦片作为“药材”大量纳税进口。 “毒品”本身具有不确定性, 而法律具有确定性。由于毒品危及人类的健康,毒品问题亦非一国所能解决,20 世纪以来,世界各国 加强协作,签订国际禁毒公约,逐步统一了毒品的概念。根据国际公约和我国的毒情,我国 1990 年颁 布的《关于禁毒的决定》 1997 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 2007 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禁毒法》 对毒品的概念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我国《禁毒法》第 2 条规定: “本法所称毒品,是指 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 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 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规定从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明确了毒品的概念。外延方面,法条列举了六种 常见的毒品,并指出毒品的范围包括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内涵方面,法条指出了毒品的 本质特征是能够使人形成瘾癖。从毒品的药理性和法律的双重地位分析,毒品具有三个特征:一是毒 品的药物依赖性;二是毒品的危害性;三是毒品的非法性。 第二,对毒品的危害认识不深刻。对毒品的危害认识是否深刻,是解决对禁毒工作的力度和强度 问题。现在,一些人习惯了自己无毒国的美称,习惯了死爱面子不敢正视现实,在毒品蔓延发展时, 还不能深刻认识毒品的危害,因此,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2010 年笔者参加了南京市鼓楼校门口社区 的一场禁毒活动,两名吸毒人员的家属,用亲身经历控诉了毒品给家庭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 剧,毒品的危害,使与会者感到震惊。毒品犯罪的危害,不仅影响经济建设和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 地阻碍了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对于毒品危害的严重现实,尽管有些方面也看到和认识到, 但是担心它有损政府的形象,不愿进行宣传。正是因为对毒品危害的宣传不广泛,认识不深刻,从而 造成禁毒工作的力度不大。2004 年 4 月 15 日,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 题听取国家禁毒委关于禁毒工作的汇报。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 “禁毒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和安居乐业,事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的顺利实现,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兴衰。禁毒工作必须全社会共同参与,各部门通力合作,综合治理。 ” 面对新一轮毒品犯罪对全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既然我们已经认识到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兴 衰, “那么就应该把禁毒工作摆到与它的重要性相适应的地位。鉴此,将禁毒工作确立为国家的重要国 策,是十分必要的。 ” 第三,对禁毒工作认识不全面。对禁毒工作全面性的认识,是关系到各个部门禁毒工作责任落实 的关键。目前,禁毒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大都设在公安机关,这很容易造成一种错觉,似乎禁毒工作只 是公安机关一家的事。甚至有人认为禁毒工作只是一项单纯的打击贩毒、制毒和吸毒违法犯罪的活动。
收稿日期:2010-11-09 作者简介:许惠宏(1953-) 男,浙江宁波人,汉族,南京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巡视员,南京,210006。 ① 施晓娟: 《第三代毒啸突袭》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23、27 页。 - 125 -
禁毒人民战争开展几年来,扭转了一些地方毒品问题严重的状况,实现了禁毒斗争形势持续好转。但 是,对毒品的危害和将禁毒工作摆在什么样的位置,全国上下并非都有这样的共识。20 世纪 90 年代, 云南吸毒人员是 5.7 万人,当时占全国吸毒人员总数的 78%;2005 年云南吸毒人员是 6.2 万人,全国 吸毒人员为 79.1 万人,仅占全国吸毒人员总数的 8%;2009 年中国禁毒报告白皮书公布我国的吸毒人 员总数为 133.5 万人,这组数据表明,全国的吸毒人员仍在持续剧增。毒品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存, 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突出社会问题。从南京的情况来看,毒品犯罪形势日趋严重,不 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重视。 一、毒品犯罪的现状 今天是昨天的延续,明天是今天的 延续。悄然之中,南京进入一个海洛因 涉毒犯罪问题尚未解决、新型毒品犯罪 汹涌而来的时期。受国际毒潮和国内涉 毒因素的影响,南京从 1992 年发现第一 例吸毒者,到目前,短短不到 20 年时间, 全市查获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超过 1 万人,13 个区县都受到毒品的侵害,其 中三个区吸毒人员超千人。南京的毒品 犯罪形势已是相当严峻。 现状之一,吸毒群体不断扩大。毒品 泛滥问题的突出表现是看吸毒人员是否增 加,如果一个地区的吸毒群体持续增长上 升,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这个地区毒品泛 滥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见图 1) 。 现状之二,吸食新型毒品人员急剧上 升。2000 年,南京市查获登记的吸食新型 毒品人员仅为 28 人,目前已急增至 4200 多人,而且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问题尤为 突出。吸食新型毒品呈群体性、公开化, 南京市曾在一个娱乐场所一次查获吸食新 型毒品的人员 77 人。南京的新型毒品犯罪 已经历了初始、发展、蔓延到与海洛因涉 图 2 2004-2009 年南京市登记在册吸食新型毒品人员数 毒犯罪并存且逐步替代阶段(见图 2) 现状之三,毒品贩卖由零星贩卖向 大宗贩卖转化。毒品的需求与供应相互 影响,吸毒人员日益增多必然刺激毒品 的生产和供应。毒品犯罪的暴利驱使贩 毒分子不断铤而走险,组成贩毒网络。 近年来,南京屡屡破获贩毒千克以上的 毒品大案(见图 3) 现状之四,枪毒合流案件日渐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