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实验报告
建筑材料试验报告建筑材料实验报告

建筑材料试验报告建筑材料实验报告【范本1】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旨在评估建筑材料的性能,并提供参考数据。
二:试验材料1. 水泥:按照GBXXXX标准选用,等级为XX级。
2. 砂:按照GBXXXX标准选用,粒径分布为XX-XXmm。
3. 石子:按照GBXXXX标准选用,粒径分布为XX-XXmm。
三:试验方法1. 水泥试验:(1) 确定水泥的水化时间。
(2) 测定水泥的细度和比表面积。
(3) 测定水泥的强度。
2. 砂试验:(1) 测定砂的粒度分布。
(2) 测定砂的吸水率和饱和含水率。
(3) 测定砂的稠度和压实度。
3. 石子试验:(1) 测定石子的粒度分布。
(2) 测定石子的吸水率和饱和含水率。
(3) 测定石子的抗压强度。
四:试验结果1. 水泥试验结果:(1) 水泥的水化时间为XX小时。
(2) 水泥的细度为XX%。
(3) 水泥的比表面积为XX m^2/kg。
(4) 水泥的强度为XX MPa。
2. 砂试验结果:(1) 砂的粒度分布满足GBXXXX标准。
(2) 砂的吸水率为XX%。
(3) 砂的饱和含水率为XX%。
(4) 砂的稠度为XX%。
(5) 砂的压实度为XX%。
3. 石子试验结果:(1) 石子的粒度分布满足GBXXXX标准。
(2) 石子的吸水率为XX%。
(3) 石子的饱和含水率为XX%。
(4) 石子的抗压强度为XX MPa。
五:结论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水泥具有较好的强度性能和水化时间。
2. 砂具有良好的稠度和压实度。
3. 石子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
六: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请参见附件部分。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 GBXXXX:国家标准《建筑材料试验方法》。
2. MPa:兆帕,表示材料的抗压强度单位。
【范本2】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旨在评估建筑材料的性能,并提供参考数据。
二:试验材料1. 水泥:按照GBXXXX标准选用,等级为XX级。
2. 砂:按照GBXXXX标准选用,粒径分布为XX-XXmm。
建筑材料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建筑材料的种类和性能。
2. 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测试方法和实验技巧。
3. 通过实验,加深对建筑材料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砂石材料试验2. 水泥物理性能检验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4. 大理石化学成分分析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砂石材料:河砂、碎石-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混凝土:水泥、砂、石子、水- 大理石:天然大理石2. 实验设备:- 砂石材料试验台- 水泥物理性能试验仪- 混凝土搅拌机- 化学分析仪器四、实验步骤1. 砂石材料试验- 测量砂石材料的含水率、筛分试验、抗压强度试验等。
2. 水泥物理性能检验- 测量水泥的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等。
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水泥、砂、石子的比例,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 大理石化学成分分析- 对大理石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定其主要成分和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砂石材料试验- 通过试验,得知河砂的含水率为12%,细度为2.5mm,抗压强度为30MPa;碎石的抗压强度为50MPa。
2. 水泥物理性能检验- 水泥的细度为2.5mm,初凝时间为3小时,终凝时间为6小时,安定性良好,强度等级为32.5MPa。
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根据工程要求,设计出以下混凝土配合比:- 水泥:砂:石子 = 1:2:3- 水灰比 = 0.54. 大理石化学成分分析-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含量约为98%。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砂石材料、水泥、混凝土和大理石的性能特点。
2. 掌握了常用建筑材料的测试方法和实验技巧。
3. 加深了对建筑材料理论知识的理解。
七、实验心得1. 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注意实验安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3. 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与指导老师沟通,共同解决。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还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建筑材料的实验报告

建筑材料的实验报告建筑材料的实验报告引言:建筑材料是构建房屋和其他建筑结构的基础,其质量和性能对建筑的安全和耐久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评估和验证建筑材料的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本实验报告旨在详细介绍我们所进行的实验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实验一:抗压强度测试我们选择了混凝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抗压强度测试来评估其质量和性能。
我们准备了一定数量的混凝土试样,并使用压力机对其进行加载,记录并分析其破坏时的压力值。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配比的混凝土试样具有不同的抗压强度。
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使用优质骨料和适当的水灰比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这一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好的原材料和正确的施工方法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至关重要。
实验二:热膨胀系数测试由于温度变化会对建筑结构产生影响,了解建筑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对于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
我们选择了钢材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热膨胀系数测试来评估其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钢材的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意味着在高温环境下,钢材的膨胀会更加明显。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钢材的热膨胀,以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实验三:耐候性测试建筑材料需要能够抵抗各种自然环境的侵蚀,特别是在户外应用中。
我们选择了一种常用的外墙涂料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耐候性测试来评估其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性能。
实验结果显示,外墙涂料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具有不同的耐候性。
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中,涂料的耐久性明显降低。
因此,在选择外墙涂料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所处环境的气候条件,并选择具有良好耐候性能的涂料。
实验四:隔热性能测试隔热材料对于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舒适性至关重要。
我们选择了一种常用的隔热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隔热性能测试来评估其隔热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隔热材料的隔热性能与其密度和导热系数密切相关。
密度越高、导热系数越低的隔热材料具有更好的隔热效果。
因此,在选择隔热材料时,我们应该考虑到其密度和导热系数,并选择最适合的材料以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建筑材料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常见建筑材料的性能测试和分析,深入了解其物理、力学和化学特性,为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水泥:选用_____牌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 425。
2、砂:采用中砂,细度模数为 26。
3、石子:选用粒径为 5-20mm 的碎石。
4、钢材:选取 HRB400 级钢筋,直径分别为 12mm 和 16mm。
5、砖块:标准红砖,尺寸为 240mm×115mm×53mm。
三、实验设备1、压力试验机:用于测试材料的抗压强度。
2、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钢材的拉伸性能。
3、水泥胶砂搅拌机:搅拌水泥胶砂试件。
4、标准养护箱:提供适宜的养护环境。
5、坍落度筒:测量混凝土的坍落度。
6、电子天平:精确称量材料质量。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一)水泥性能测试1、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将水泥与水按照一定比例搅拌,通过调整用水量,使试锥沉入净浆的深度达到规定值,此时的用水量即为标准稠度用水量。
2、凝结时间测定采用维卡仪测定水泥的初凝和终凝时间。
从加水开始至试针沉入净浆距离底板 4±1mm 时,所需时间为初凝时间;至试针沉入净浆 05mm 时,所需时间为终凝时间。
(二)混凝土性能测试1、配合比设计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坍落度,计算出水泥、砂、石子和水的用量比例。
2、坍落度测定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分三层装入坍落度筒,每层插捣 25 次,然后提起坍落度筒,测量混凝土坍落后的高度差,即为坍落度值。
3、抗压强度测试制作 150mm×150mm×150mm 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至规定龄期,然后在压力试验机上进行抗压强度测试。
(三)钢材拉伸性能测试1、截取试件从钢材上截取一定长度的试件,确保试件表面光滑,无损伤和缺陷。
2、拉伸试验将试件安装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以规定的加载速度进行拉伸,直至试件断裂。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建筑材料实验报告引言:建筑材料是支撑和保护建筑物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本次实验旨在对常见的建筑材料进行测试和分析,以了解其性能和适用范围,为建筑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测试混凝土是建筑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抗压强度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承重能力。
本次实验选取了不同配比的混凝土样品,通过压力机进行压力加载,记录其破坏点和最大承载力。
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水灰比、骨料种类和配比有关,合理的配比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压能力。
二、钢筋的拉伸性能测试钢筋作为混凝土的加筋材料,其拉伸性能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本次实验选取了不同直径的钢筋样品,通过拉力机进行拉伸测试,记录其断裂点和最大拉力。
实验结果表明,钢筋的拉伸性能与直径、钢材牌号和冷弯性能有关,直径较大、牌号较高且冷弯性能良好的钢筋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拉能力。
三、砖块的抗压强度测试砖块是建筑中常用的墙体材料,其抗压强度直接关系到墙体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本次实验选取了不同类型的砖块样品,通过压力机进行加载,记录其破坏点和最大承载力。
实验结果表明,砖块的抗压强度与材料种类、烧制温度和孔隙率有关,高温烧制和低孔隙率的砖块能够提高墙体的抗压能力。
四、玻璃的抗冲击性能测试玻璃作为建筑中常用的外墙材料,其抗冲击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防护能力。
本次实验选取了不同厚度的玻璃样品,通过冲击试验机进行冲击测试,记录其破裂点和最大冲击能量。
实验结果表明,玻璃的抗冲击性能与厚度、材料种类和钢化处理有关,较厚、钢化处理的玻璃能够提高建筑物的防护性能。
五、木材的抗弯强度测试木材作为建筑中常用的结构材料,其抗弯强度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本次实验选取了不同类型的木材样品,通过弯曲试验机进行加载,记录其断裂点和最大承载力。
实验结果表明,木材的抗弯强度与材料种类、纹理方向和湿度有关,纹理均匀、湿度适中的木材能够提高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
新型绿色建筑材料性能评价与应用实验报告

新型绿色建筑材料性能评价与应用实验报告一、引言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寻求创新和变革。
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的出现为建筑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这些材料具有节能、环保、可持续等优点,但其性能和应用效果需要经过严格的评价和实验验证。
本实验旨在对几种常见的新型绿色建筑材料进行性能评价,并探讨其在实际建筑中的应用可行性。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1、秸秆板: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经过加工制成的板材。
2、加气混凝土砌块:由硅质材料和钙质材料为主要原料,加入发气剂,经蒸压养护而成的多孔轻质砌块。
3、相变储能材料:能够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发生相变,吸收或释放大量热量的材料。
(二)实验方法1、物理性能测试密度:采用排水法测量材料的密度。
抗压强度:使用万能试验机对材料进行抗压强度测试。
导热系数:采用热流计法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
2、耐久性测试耐水性:将材料浸泡在水中一定时间,观察其外观和性能变化。
耐候性:将材料暴露在自然环境中一段时间,观察其颜色、强度等性能的变化。
3、环保性能测试甲醛释放量:按照国家标准采用气候箱法测量材料的甲醛释放量。
放射性:使用放射性检测仪测量材料的放射性水平。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物理性能1、密度秸秆板的密度约为 500kg/m³,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密度约为600kg/m³。
相比传统的实心砖,这两种材料的密度明显较小,有利于减轻建筑物的自重。
2、抗压强度秸秆板的抗压强度约为 5MPa,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抗压强度约为35MPa。
虽然抗压强度不如传统的混凝土,但在非承重结构中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3、导热系数秸秆板的导热系数约为 012W/(m·K),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导热系数约为 018W/(m·K)。
这两种材料的导热系数较低,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二)耐久性1、耐水性经过浸泡实验,秸秆板和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外观和性能没有明显变化,表明它们具有较好的耐水性。
实验报告建筑材料(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及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2. 掌握建筑材料性能测试的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原理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其性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
本实验通过测试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如强度、吸水性、耐久性等,了解其性能特点,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1. 砖:红砖、烧结多孔砖等。
2. 混凝土:水泥、砂、石子等。
3. 砂浆:水泥、砂、水等。
4. 钢筋:HRB400钢筋。
四、实验仪器1. 振动台2. 抗折试验机3. 抗压试验机4. 水泥净浆搅拌机5. 吸水率测试仪6.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五、实验方法1. 砖的强度测试:将砖按照规定的尺寸切割成试件,进行抗折和抗压测试。
2. 混凝土的强度测试:将混凝土按照规定的配合比搅拌,制成标准试件,进行抗折和抗压测试。
3. 砂浆的强度测试:将砂浆按照规定的配合比搅拌,制成标准试件,进行抗折和抗压测试。
4. 砖的吸水率测试:将砖按照规定的尺寸切割成试件,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吸水率测试。
5. 钢筋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测试:将钢筋按照规定的尺寸切割成试件,进行拉伸测试。
六、实验步骤1. 砖的强度测试:(1)将砖按照规定的尺寸切割成试件,确保试件表面平整。
(2)将试件放置在振动台上,进行预压处理。
(3)使用抗折试验机进行抗折测试,记录数据。
(4)使用抗压试验机进行抗压测试,记录数据。
2. 混凝土的强度测试:(1)按照规定的配合比搅拌混凝土,制成标准试件。
(2)将试件放置在振动台上,进行预压处理。
(3)使用抗折试验机进行抗折测试,记录数据。
(4)使用抗压试验机进行抗压测试,记录数据。
3. 砂浆的强度测试:(1)按照规定的配合比搅拌砂浆,制成标准试件。
(2)将试件放置在振动台上,进行预压处理。
(3)使用抗折试验机进行抗折测试,记录数据。
(4)使用抗压试验机进行抗压测试,记录数据。
4. 砖的吸水率测试:(1)将砖按照规定的尺寸切割成试件。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引言: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通过实验测试,对几种常见的建筑材料进行性能分析和评估,为建筑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一、水泥材料实验:水泥是建筑中常用的基础材料之一,对于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具有关键作用。
通过压缩试验和抗弯试验,测试不同水泥配比下的强度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在适宜的配比下,水泥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得到有效提升。
这对于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砖材料实验:砖是建筑中常用的承重结构材料,对于建筑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压缩试验和抗弯试验,测试不同类型和规格的砖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实验结果表明,砖的强度和韧性与材料的粘结剂和成分密切相关。
选择合适的砖材料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和承重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三、钢材料实验:钢材料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承重元素,承担着巨大的受力作用。
通过拉伸试验和弯曲试验,测试不同规格和材质的钢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实验结果显示,钢材料的强度和韧性与其成分和处理工艺密切相关。
合理选择和使用钢材料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玻璃材料实验:玻璃是建筑中广泛使用的透明材料,对于采光和视觉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冲击试验和弯曲试验,测试不同类型和厚度的玻璃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
实验结果表明,玻璃的耐冲击性和弯曲强度与其表面处理和厚度相关。
合适的玻璃选择对于建筑的安全性和美观性具有重要影响。
结论:通过对水泥、砖、钢和玻璃这几种常见建筑材料的实验测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不同材料的性能差异巨大,选择合适的材料对于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美观性至关重要。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材料的成本、性能和适用范围,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应用。
建筑材料的实验测试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通过科学的实验手段,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和特点,为工程提供可靠的依据。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验,我们可以不断提升建筑材料的性能和可靠性,为建筑工程的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指导老师:伍迪
实验时间:2011年12月21日建筑材料试验报告
第五组
院系名称:工程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2010级水利水电二班
小组成员:唐林 Tanglin 1015030022
唐小琴 xiaoqin Tang 1015030150 •欣 Liuxin 1015030058
•卓强 Zhuoqiang 1015030048
•严茂杰 maojie Yan 1015030098
•吕伟 Lvwei 1015030044
•王文龙 wenlong Wang 1015030032
•欧阳喜川 xichuan Ouyang 1015030020
实验一、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1、实验主要设备、仪器及材料
装水泥净浆用金属锥莫模、水泥净浆搅拌机、电子天平、量筒、滴
定管等
2、实验步骤
(1)、试验前仪器检查。
稠度仪金属圆棒应能自由滑动,试锥尖端至锥模顶面时,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
(2)、拌合加水量。
可按经验初步确定加水量,但是一次性加水量不应多,当水量快要合适的时候可改用量筒进行加水。
(3)、净浆拌合。
(4)、搅拌完毕后,立即将净浆一次装入锥模,用小刀插捣震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入稠度仪定位槽。
将试锥尖端降至与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指针对零,然后突然放松螺丝,让试锥自由的沉入浆中,试锥停止下沉,记录下沉深度。
3、实验数据
4、实验结论
在此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中,由于试锤下沉深度均大于30mm,由所以数据可得出以下结论:该水泥试件的流动性较好,黏聚性一般,保水性较好。
、
实验二、:混凝土的和易性
1、实验使用仪器
坍落度筒、捣棒、钢板、铁铲、砂、石子、水泥、量筒、电子称、桶、水、小铁铲、装料漏斗、镘刀。
2、实验步骤:
⑴按C:S:G:W=1:2.5:4.5:0.6的比例用电子称分别称取水泥4.8Kg、砂12Kg、石子21.6Kg、水2.88Kg。
⑵将称好的砂和水泥先倒在钢板上,用铁铲翻拌到颜色均匀,再放入石子拌和,至少翻拌3次,然后堆成锥形。
⑶在锥形的中间扒成凹坑,将量好的水倒入拌和,翻拌5~6次至混合均匀。
⑷湿润坍落度筒的壁及拌和钢板的表面,将筒放在钢板上,用脚踏紧踏脚板。
⑸将拌好的混凝土拌和物用小铁铲通过装料漏斗分三层装入桶,每层体积大致相等。
⑹每装一层,用捣棒再筒全部面积上,由边缘到中心,按螺旋方向均匀插倒
多次。
⑺顶层插倒时,如混凝土沉落到低于筒口,则应随时添加至填满筒口,捣完
后取下装料漏斗,用镘刀将混凝土拌和物沿筒口抹平,并清除筒外周围的混凝土。
⑻在5~10s将坍落度筒徐徐垂直、平稳的提起,不得歪斜,当试样在再继续坍落时,用标尺量出坍落度筒高度与试样顶部中心点之差,即为坍落度值,精确到1mm。
3、实验数据
混凝土拌合物调整后配合比:
水泥:砂:石:水=1:2.7:4.5:0.6
1、实验结论:
调整后的混凝土拌合物的黏聚性良好,保水性也良好,流动性适中
2、流动性:坍落度为:5.5 mm,流动性适中。
3、黏聚性:锥体渐渐下沉,黏聚性良好。
4、保水性:仅有少量稀浆析出,混凝土锥体含浆饱满,保水性良好。
实验三、砂浆的和易性实验
(一)砂浆拌和物试验
实验目的:学会拌和砂浆
1、主要仪器设备:拌和铁板、磅秤、台秤、拌铲、抹刀、量筒、盛器等
2、实验步骤
(1)按c:s:w=1:2:1.6分别称取水泥2kg、沙12kg、水2.4kg。
(2)将称量好的沙倒在拌板上,然后加入水泥,用拌铲拌和至混合物颜色均匀为止。
(3)将混和物堆成堆,在中间做一凹槽,将称好的水一半倒入凹槽中,然后将其与拌和物共同拌和。
用量筒逐次加水并拌和,直至搬货物色泽一致,每翻拌一次,需用铲将全部砂浆压切一次,一般拌和3~5min(重加水完毕时算起)。
(二)砂浆稠度实验
实验目的:学会测定砂浆稠度。
1、主要仪器设备
(1)砂浆稠度仪由试锥、支座和容器三部分组成。
试锥高度为145㎜,锥底直径为75㎜,试锥连同滑竿的质量为300g;盛浆容器高为180㎜、上口径为150㎜;支座分底座、支架及稠度显示盘三个部分。
(2)捣棒(直径10㎜、长350㎜一段呈半球形钢棒)、秒表等。
2、实验步骤
(1)将盛浆容器和试锥表面用湿布擦干净,检查滑竿并使其能自由滑动。
(2)将砂浆拌合物一次性装入容器,使砂浆表面低于容器口约10㎜左右,用到棒自容器中心向边缘插捣25次,然后轻轻的将容器摇动或敲击5~6下,使砂浆表面平整,随后将容器置于稠度仪的底座上。
(3)放松试锥滑竿的制动螺丝,使试锥尖端与砂浆表面刚接触,拧紧止动螺丝,使齿条测杆下端刚接触花杆上端,并将指针对准零盘点。
(4)突然松开制动螺丝,并启动秒表计时,使试锥自由沉入砂浆,待10s,立即固定制动螺丝。
将齿条测杆下端接触滑杆上端,从刻度盘上读出下沉深度(精确至1㎜),即为砂浆的稠度值。
(5)圆锥形容器的砂浆,只允许测定一次稠度,重复测定时,应重新取样测定。
3、实验结果处理
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砂浆稠度仪的测定结果(精确至1㎜)。
若两次试验值之差大于20㎜,责另取砂浆搅拌后重新测定。
实验结果:第一次试锥深度78㎜第二次试锥深度70㎜。
分析: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小于20㎜符合实验要求,故此砂浆稠度为74㎜。
(三)分层试验
实验目的:测定砂浆拌合物在运输、停放、使用过程中的离析、泌水等部组分的稳定性。
1、主要仪器设备
(1)分层度筒。
(2)水泥胶砂振动台。
(3)砂浆稠度仪、木锤等。
2、实验步骤
(1)将砂浆拌和物按砂浆稠度仪试验方法测定稠度。
(2)将砂浆拌和物一次装入分层筒,用木锤在分层筒四周距离大致相等的四个不同地方轻击1~2下,如砂浆沉落到分层度筒口以下,应随时添加,然后刮去多余的砂浆,并用抹刀抹平。
(3)静置30min后,去掉上节200㎜砂浆,剩余的100㎜砂浆到处放在拌和锅拌2min,再按稠度试验方法测定稠度。
前后测得的稠度之差即为该砂浆的分层稠度值(㎜)。
3、实验结果处理
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砂浆分层度值。
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时,应重新做实验。
实验结果:第一次试锥深度10mm第二次试锥深度7mm。
分析:两次实验值之差小于20mm符合实验要求故此砂浆分层度值为8.5㎜。
实验四、试件成型
1、实验目的: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混凝土质量。
2、实验器材:试模、捣棒、镘刀、铁铲。
3、实验步骤
(1).将拼装牢固、不漏水的试件分别洗净、晾干备用。
(2).将混凝土拌和物用铁铲装入150mm*150mm*150mm的正方体试模。
(3).将砂浆拌和物用铁铲装入40mm*40mm*160mm的长方体试模。
(4).将水泥拌和物用铁铲装入70.7mm*70.7mm*70.7mm的正方体试模。
(5).用镘刀沿模口将试件抹平。
(6).成型后的带模试件放入标准养护室养护48h。
(7).去模后的试件放入室温水中养护一周。
4、实验结果
试件成型良好、有少量小孔、无断痕、裂痕。
实验五、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实验
1、主要仪器设备
(1)压力试验机。
对压力试验机的要求与石料抗压强度试验相同。
(2)钢制垫板。
尺寸应比试件承压面稍大,平整度误差不大于边长的0.02%。
(3)立方试模。
其尺寸随骨料的最大粒径而定,当骨料的最大粒径为不大于30mm、
40mm、80mm、和150mm(120mm)时,分别采用边长为100mm、150mm、300mm、和450mm的试模。
2、实验步骤
(1)试件到达试验龄期时,从养护室取出,并尽快试验。
试验前需用湿布覆盖试
件,防止试件部的温、湿度发生显著变化。
(2)测试前将试件擦拭干净,检查外观,测量尺寸,精确至1mm,并据此计算受
压面积(当实测尺寸与公称尺寸之差不超过1mm时,可按公称尺寸计算受压面积)。
试件承压面的不平度要求不超过边长的0.05%,承压面与相邻面的不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度。
当试件有严重缺陷时,应放弃。
(3)将试件放在试验机下压板的正中央,上下压板与试件间宜加垫板,承压面与
试件成型时的顶面(捣实方向)垂直。
开动试验机,当上垫板与上压板行将接触时,如有明显偏斜,应调整球座,使试件均匀受压。
(4)以0.3--0.5MPa∕s的加荷速度,连续而均匀地(不得冲击)加载。
当试件接
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
记录破坏荷载P(N)。
3、试验结果处理
(1)按下式计算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f(计算精确至0.1MPa)
f=P∕A
cc
式中:P为破坏荷载,N; A为试件面积,2
mm
1、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实验数据及处理计算
根据国家标准GBL 10-89
该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
2、抗折强度测定
加荷速度:N/s
根据上表可得出抗折强度平均值约为7 MPa,符合实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