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量词的使用看“时候”与“时间”的不同
量词妙用举例子

量词妙用举例子量词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它们可以准确地表达出事物的数量和种类。
在汉语中,量词的使用非常灵活,而且具有很高的修辞效果。
以下是一些例子,展示了量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妙用:1、表示个体的量词:一个苹果:这里的“个”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个体量词,用于表示一个单独的苹果。
两朵花:这里的“朵”是表示花的量词,用于表达两朵花的数量。
2、表示集体或一组事物的量词:一群羊:这里的“群”是一个集体量词,用于表示一群羊。
一堆石头:这里的“堆”是一个集体量词,用于表示一堆石头。
3、表示时间或过程的量词:一刻钟:这里的“刻”是一个时间量词,用于表示一个较短的时间段,通常为15分钟。
一瞬间:这里的“瞬间”是一个时间量词,用于表示一个极短的时间段。
4、表示抽象概念的量词:一份爱:这里的“份”是一个抽象概念的量词,用于表示一份爱的情感。
一丝希望:这里的“丝”是一个抽象概念的量词,用于表示一丝希望的情感。
5、表示形状或大小的量词:一块面包:这里的“块”是一个形状量词,用于表示面包的形状。
一条鱼:这里的“条”是一个大小量词,用于表示鱼的长度。
6、表示行为的量词:一场电影:这里的“场”是一个行为量词,用于表示一场电影的放映。
一回试:这里的“回”是一个行为量词,用于表示一次尝试的行为。
7、表示容器的量词:一杯水:这里的“杯”是一个容器量词,用于表示一杯水的容量。
一碗饭:这里的“碗”是一个容器量词,用于表示一碗饭的容量。
8、表示穿戴的量词:一顶帽子:这里的“顶”是一个穿戴量词,用于表示一顶帽子的穿戴。
一双鞋:这里的“双”是一个穿戴量词,用于表示一双鞋的穿戴。
量词的用法和例子

量词的用法和例子一、量词的概念量词是表示数量或个数的词语,用于限定名词的数量,是汉语中的特有语法现象之一。
在中文中,数量的表达方式和习惯与西方语言有所不同,因此对量词的正确使用至关重要。
量词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汉语的文化特色和思维方式,因此对外国人学习中文而言,量词的正确使用也是一个重要的语言难点。
二、量词的分类在汉语中,量词按照其表示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数量、度量(如:个、条、尺、斤等)2. 时间(如:年、月、日等)3. 金额(如:元、角、分等)4. 重量(如:千克、斤等)5. 表示集合(如:群、伙、队等)6. 表示成套的器具或设备(如:台、部、件等)7. 表示容器或容器内物品的量的量词(如:瓶、盒、碗等)以上是常见量词的分类,不同量词表示的内容也会影响它们的使用方式和搭配的名词。
三、量词的搭配1. 量词 + 名词数量词一般需要与名词搭配使用,用来表示一个确定的数量。
如:“一本书”、“两杯水”、“三个孩子”等。
2. 数量词 + 量词 + 名词在一些情况下,数量词和量词还会一起出现,如:“两瓶啤酒”、“三个月的时间”等,这种结构是汉语中的特色之一。
3. 量词 + 数量词 + 名词在特定情况下,数量词和量词的顺序可能会颠倒,如:“杯茶两杯”、“块饼干一块”等。
四、量词的实例1. 个- 一个苹果- 两个学生- 三个问题2. 条- 一条鱼- 两条裤子- 三条短信3. 张- 一张纸- 两张桌子- 三张照片4. 本- 一本书- 两本杂志- 三本笔记5. 头- 一头牛- 两头猪- 三头马6. 只- 一只猫- 两只鸟- 三只老虎7. 辆- 一辆汽车- 两辆自行车- 三辆公交车8. 杯- 一杯水- 两杯咖啡- 三杯牛奶以上是一些常见量词的搭配实例,可以看出,不同的量词搭配可以表示不同的物品和数量,而且还存在一些特殊的用法和习惯。
五、量词的使用注意事项1. 对于不可数名词,量词通常不能直接搭配使用,而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表示数量。
三年级下册时间问题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时间问题知识点三年级下册时间问题是数学课程内容中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到时间的认知、读取和计算。
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一、时间单位的认知1. 时刻:指具体的一刻时间,如早上7点、下午3点等。
2. 时间段:指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之间的时间,如上午、下午、晚上等。
二、时间的读取与表示1. 读取时间:通过时钟或其他计时工具,读取时针和分针的位置,确定具体的时间,如1点30分、4点20分等。
2. 表示时间:用数字和单位来表示时间,如用“3:30”表示3点30分。
三、时间的比较1. 早晚:比较不同的时刻,判断哪个时刻更早或更晚。
2. 时间差: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如从8点到10点共经过了多长时间。
四、时间的加减1. 时间的加法:计算两个时间段的总时间,将各个时间段的小时数和分钟数相加。
2. 时间的减法: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将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得到的差值即为时间差。
五、时间问题的应用时间问题常常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时间表、时刻调整等。
在解决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以上所学知识。
例题1:小明上学早上7点醒来,花了20分钟洗漱,然后走路10分钟到达学校,请问小明几点到达学校?解:小明醒来之后,经过了20分钟的洗漱时间,再经过了10分钟的走路时间。
所以,小明从醒来到到达学校一共花了20分钟+10分钟=30分钟。
因此,小明应该在早上7点的基础上再加上30分钟,即7点30分到达学校。
例题2:晚上8点半开始看电视,看了1个小时15分钟,那么结束是几点几分?解:晚上8点半开始看电视,看了1个小时15分钟,所以时间总长为1小时15分钟。
将小时和分钟数分别相加,1小时+1小时=2小时,15分钟+0分钟=15分钟。
因此,结束时间是晚上8点半加上2小时15分钟,即晚上10点45分。
以上是三年级下册时间问题的相关参考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逐渐提升对时间单位的认识,掌握读取、表示和比较时间的方法,了解时间的加减运算,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量词面的用法

量词面的用法量词是汉语中一种很重要的语法现象,它在句子中用来表示数量或者程度。
在汉语中,名词前面一般都需要使用量词来表示数量或者程度的概念。
量词的使用既有一定的规则,又有一定的灵活性,下面我们将就量词的分类、使用和灵活性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量词的分类1.1. 数量量词数量量词是最基本的一类量词,它用来表示名词的数量或者程度。
常用的数量量词有:“个、只、件、本、条、条、根、颗、粒”等等。
这些量词通常与名词连用,形成“量词+名词”的结构,表示数量或者程度。
1.2. 分类量词分类量词是指用来分类的量词,它表示某一类事物或者物品的数量。
常用的分类量词有:“本、条、件、张、块、片、支、只、个”等等。
这类量词通常与名词连用,表示某一类事物或者物品的数量。
1.3. 时态量词时态量词是用来表示时间的数量或者程度的量词,它表示某一段时间的长短。
常用的时态量词有:“分钟、小时、天、年、月”等等。
这类量词通常与时间单位连用,表示具体的时间长度或者时间范围。
1.4. 程度量词程度量词是用来表示程度或者量化的量词,它表示某一种特定的程度或者程度的大小。
常用的程度量词有:“很、非常、特别、极其、过于”等等。
这类量词通常与形容词连用,表示程度或者程度的大小。
二、量词的使用2.1. 量词的概念限制在汉语中,名词前面一般都需要使用量词。
而且,不同的名词需要使用不同的量词,而且有些名词还可以使用多个不同的量词来表示不同的意思。
“一本书”和“一条鱼”中的“本”和“条”就是表示不同种类的量词。
2.2. 量词的选择原则在选择量词的时候,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习惯来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具体的物品或者事物通常会有固定的量词搭配,这需要通过学习和积累来掌握。
也要根据数量的大小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量词,比如大的物品通常使用大量词,小的物品通常使用小量词。
2.3. 量词的位置在句子中,量词通常放在名词的前面,构成“量词+名词”的结构。
但在一些情况下,为了强调数量或者程度,量词也可以放在名词的后面,构成“名词+量词”的结构。
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时间词“年、月、日(天)”的教学说明

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时间词“年、月、日(天)”的教学说明作者:王晓姸来源:《西江文艺·下半月》2015年第05期【摘要】:现代汉语中有很多表示时间的词,“年”、“月”、“日”就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一般情况下,人们通常会以“X年X月X日”来表示具体时间,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语用习惯使人们以为“年”、“月”、“日”的用法是相同的,但其实它们的使用存在着不统一性。
【关键词】:时间词年月日(天)时量时段量词名词【引言】时间词的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学生对于时间词的习得又因其不统一性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对于时间词的教学就十分重要。
1.汉语时间词的分类1.1时点时间词表示某个特定时间,回答什么时候的问题,说的是时间的位置,这是时点时间词。
时间点可长可短,长的比如说“以前”,可以指说话之前的整个时间;短的如“十点十八分”,指特定的那一时间。
表示时点的时间词通常放在动词前,例:我明天走。
他后天回来。
1.2时段时间词表示多少时候,回答多长时间的问题,说的是时间的长短,这是时段时间词。
表示时段的时间词可以出现在动词前,也可以出现在动词后。
在肯定句里,时段时间词放在动词前,表示这段时间里有什么事情或情形;例:我这几天只顾着玩。
(“几天”—这段时间,“玩”—事情);时段时间词放在动词后,表示某件事经历时间的长短。
例:他回家三天了。
(“回家”—某件事,“三天”—经历时间的长短);在否定句里,时段时间词一般放在动词前,表示某段时间里没什么事情或情形,例:我昨天一天没休息。
(“一天”—某段时间,“没休息”—事情)2.“年、月、日(天)”的使用情况2.1《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对时间词“年、月、日(天)”的解释“日”是书面语词,口语里并不说“日”,为了口语的通顺和避免歧义,本文将采用“天”进行说明。
年:量时间单位,即地球环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我国古代黄河流域庄稼每年成熟一次,所以把庄稼成熟一次的时间叫做一年)每~举行一次|三~五载|闰~|~历|~会;月:名计时单位,一年分为十二个月三个~|正~|腊~|闰~|~刊|~薪;天:量时间单位,指一昼夜的时间;也指一个白天的时间几~|每~|两~两夜。
现代汉语量词使用的变化

现代汉语量词使用的变化摘要:现代汉语量词数量从1919年起至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量词在历史的长河中惨遭淘汰,有些量词在新时期中又重新使用,有些量词受到时代的召唤应运而生,从而形成了现阶段汉语量词丰富而多彩的新局面。
关键词:重新使用泛化使用新量词量词一直被认为是汉语的一大特点。
现代汉语量词十分丰富,运用起来也比较灵活,现代汉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现代”的含义泛指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的历史时期[1]。
在这段期间,量词的使用发生了相当明显、相当大的变化,由五四运动时期的相对简单和“规范”而日益趋于复杂多样。
一、旧词的重新使用符淮青把现代汉语史划分成三个发展阶段,即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到1978年“文革”结束、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2]。
旧词的重新使用主要是指在第一阶段较多使用而第二阶段很少使用的某些量词,现在又重新使用了。
例如:(1)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写到“遇上那大户人家办事,教一干人等都剃头穿靴子,他便有了机会使头上脚下都干净利落一回。
”(2)胡适在《九年的家乡教育》中写到“近几年来, 五四运动颇受一班论者的批评, 也正是为了这种个人主义的人生观。
”这里“干”的用例和“群”、“伙”差不多,“班”的用例和“帮”相近,在现代汉语发展的第二阶段,“干”和“班”这类量词趋于消失,在三百余万字的语料库中未检索到相同的用例。
到了第三阶段,上该类量词才又重新出现[3]。
例如:(3)王朔在《千万别把我当人》中写到“刘顺明念得声情并茂声泪俱下, 一干人听得也是唏嘘不已满腹惆怅。
”(4)宁财神在《宁财神作品集》中写到“那后面还有一班网虫追赶,保持十大聊家是越来越难。
”除了旧字被重新使用外,旧有的搭配也重新出现。
也就是说,即第一阶段有而第二阶段已经或趋于消失的量名搭配形式重新出现。
例如:(5)钱钟书在《围城》里写到“我住在周家, 房门口就是一架电话, 每天吵得头痛。
“时间”和“时候”的多角度比较-精品文档

“时间”和“时候”的多角度比较国内已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对“时间”和“时候”的英文翻译一般为“time”,易让外国留学生误以为二者没有差别。
目前出版的很多汉语学习词典都未能较好地指出二者的差异。
事实上二者是有区别的,本文试从语法、语义、功能三方面比较二者的差异。
一、语法上二者都是一般名词,均可作主语和宾语,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作定语、状语和补语,但二者的语法功能是有较大区别的。
(一)充当句法成分比较在句法成分的充当上,“时间”比“时候”要自由灵活些。
“时间”可单独做主语或宾语,也可和别的词组合起来做主语或宾语。
而“时候”很少单独做主语或宾语,且此时其也可被替换为“时间”。
(1)时间就是生命。
(2)开会时间是今天下午三点,请大家准时参加。
(3)我们要珍惜时间,切莫浪费宝贵的时间。
(4)时候/时间不早了。
(5)到时候/时间了,大家该出发了。
“时间”可单独作定语,而“时候”不可,必须和别的词组合起来做定语。
(6)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来得及调查此案的实体审理情况。
(7)那时候的事情已经忘了。
二者均不能单独做状语,须和别的词组合成词组做状语或补语。
“时候”做状语时常与介词或介词词组组合成固定搭配。
(8)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9)我在比赛开始的时候就打败了他。
(二)和其他词或词组搭配比较1.选择名词:二者均可被做定语的时间名词所修饰,但“时间”不可被表示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名词直接修饰,如:(10)夏天的时候,白天的时间比晚上的时间长。
(11)你奶奶五四的时候(*时间)才几岁啊?2.选择代词:二者都能被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修饰,如“什么时间/时候,这个时间/时候,“时间”可被人称代词修饰,如“自己/①他们的时间”,“时候”却不能,疑问代词修饰“时候”有一个例外:“多少”不能修饰“时候”。
我们发现《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1177页解释“时候”举的例子不恰当:“你写这篇文章用了多少时候”,经调查发现大多数人都不认可这种表达。
如何用英语表示时间数字日期

如何用英语表示时间、数字、日期、如何用英语表示时间在口语中或朗读英文时,经常有需要表达时间的情况出现。
如何准确地用英语表达时间呢?总的来说,有两种表达方法。
一、直接读数字。
如:7:00 读作:seven或seven o”clock8:30 读作:eight thirty9:15 读作:nine fifteen10:30 读作:ten thirty11:59 读作:eleven fifty - nine从以上五例中可看出:时间可以直接用基数词表示。
表示整点时,可直接读小时的数字,也可在后面加上o”clock来读;表示零几分时,“零”一般读//。
二、借助past和to来表示1. 分钟小于或等于30的用past。
past表示“超过”的意思,其中15分读作aquarter,30分钟读作half。
如:6:08 读作:eight past six7:15 读作:a quarter past seven8:23 读作:twenty - three past eight9:30 读作:half past nine2.分钟大于30的用to。
to表示“差多少”的“差”,因此,分钟大于30的就要看看它与“小时”加“1”还差多少分钟。
读“分钟”时,差多少分钟就读多少;读“小时”时要加“1”。
其中45分钟是差15分钟,也要读作aquarter。
如:4:32 读作:twenty - eight to five6:45 读作:a quarter to seven11:58 读作:two to twelve12:49 读作:eleven to one(12小时制)eleven to thirteen(24小时制)归纳以上借助past和to表达时间的方法,可以编如下的顺口溜记忆其规律:30分以内,分在前,点在后,past在中间;30分以外,分用60减,点要加上1,用to来连接。
直接表示时间法:就是按照几点几分的顺序来表示时间。
(这个最简单)例如:8:00——eight(o’clock)?????? 5:20——five twenty2添加介词表示法如果分数小于或等于30,就用past来表示,结构是“分钟+past+该点钟“;如果分钟大于30,就用to来表示,结构是“分钟+to+下一点钟例如:12:05—— five past twelve9:50——ten to ten8:40——twenty to nine温馨提示:在第二种表示法中,如果分钟是15,一般用a quarter 来代替fifteen; 如果分钟是30,一般用half来代替thirt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量词的使用看“时候”与“时间”的不同
作者:祝东平宋咏雪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2015年第01期
摘要:近义词“时候”与“时间”在很多时候可以互换,但在量词的使用上互有差异,体现在“段”多与“时间”搭配;“种”多与“时候”搭配;而“个”两者均可以搭配,但语义上有不同。
“时候”与“时间”的差别体现在:“时候”表示“(某一)时间段落”,具有个体性,其理解重点不在“量”;“时间”则是有序的时点、有量的时段,重在“量”的体现。
关键词:时候;时间;个体性;量
中图分类号:H10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1—0137—02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汉语词典》①认为“时候”与“时间”的差别仅在于“时间”可以作为与“空间”相对的哲学术语,其他的用法完全相同,在其他文献中我们也没有检索到关于“时候”与“时间”的辨析。
请先看以下偏误语句②:
(1)她去世以前也说过:“那个时间真是我的一生中最美的时间。
”
(2)这个时间我努力学习了,您们放心吧。
(3)所以对我来说这个时间很珍贵。
很明显,以上句子的偏误与“时间”的量词相关,我们在北京大学CCL语料库检索发现,“时候”与“时间”在量词选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首先对差异进行描述,然后尝试进行理论上的解释概括③。
二、独用的量词
(一)“时间”——段
“段+时间”有8393例,虽多为“(一)量名词”结构,但从数量上看,可以认为“段”作为“时间”的量词比较自由。
而“段+时候”只有46例,“时候”均可用“时间”替换,且用“时间”替换更符合现代语感:
(4)常常在这段时候,吴鼎昌和胡政之也来到报馆。
(5)距离天亮还有段时候,天地间仍是一片黑暗。
“种+时候”有557例,多为“指量名”结构,可以认为“种”作为“时候”的量词比较自由。
“种+时间”只有27例,其中14例是将现实世界的公元纪年作为时间的一种,如:
(6)基于上述两种应用,一个授时电台可以同时发送上述两种时间,但这不太经济。
(7)他生活在另一个世界,更确切地说,另一种时间里……
另外13例,除7例翻译作品外,4例中的时间有“量”的含义,不能用“时候”替换,如:
(8)一部重刻宋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它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种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9)这种时间一长,大家越来越觉得黄瓜嘴是个人物。
另外2例则与“时候”用法相同,可以用“时候”替换,并更符合语感:
(10)以后,如果要在这种时间出来,记住草地是湿的,露水沾在所有的叶子上,你会受凉。
(11)这种时间卖房子,很难得到好价钱,都急着移民呢……
“种”作为量词,“表示种类,用于人和任何事物”(《现代汉语词典》)。
不同的“种类”即存在“质”的区别,也就是说,能根据“质”的不同分类是使用“种”做量词的充分必要条件。
三、共用的量词——个
“个”是现代汉语中使用最广泛的一个量词,“个+时候”有5326例,“个+时间”有908例。
虽然数量上有很大的差距,但在运用上都是自由的。
进一步观察发现,“个+时候”多为“指量名”结构,“一个时候”只有166例;“个+时间”则以“(一)量名”结构为多,“指量名”结构有348例(“这个时间”308例,“那个时间”40例);同为“指量名”结构,“时间”与“时候”也有所不同。
(一)这/那个+时候
(12)昨天这个时候,正是车把式海喜喜引吭高歌的时候。
(13)那个时候欧洲人还大字识不到一筐呢。
“这/那”所指的是“时候”发生的事件,或者物候(公元纪年时间轴上的时点也是一种物候)。
语料(12)可以用“时间”替换,但是语义上有差别;语料(13)则不能用“时间”替换。
“这/那”指某个时点,有的可以用“时候”替换:
(14)我跟刘凯去一趟老向家,估摸这个时间他应该已经下班了!
(15)班长董立敢要求哨兵把每天太阳升起和降落的时间记录下来,找出规律,按照这个时间升旗。
“这个时间”指某个时间段,不能用“时候”替换:
(16)这个时间比国家法定职工周工作时间少5个小时。
(17)这项计划将需要10至15年才能完成,但从军事角度来说,这个时间可能不够,因为開发一个新硬件就至少需要10年左右时间。
(三)(一)个+时间
(18)辣辣建议小叔子主动找刘志芳再约个时间谈谈,王贤良淡然一笑。
(19)这个,改个时间吧。
该结构多用作动词的宾语,表示一个新信息,一般不用“时候”替换。
(四)(一)个+时候
1.“一个时候”之前有表示有定语义的词语
(20)总是有那么一个时候,在那么一个地方,由于那么一种原因,人突然从混沌中醒来,发现自己在堕落。
(21)姐,前一个时候,我可心烦啦!
2.表示泛指,或者相当于“有时候”
(22)古典总是要出的吧,一个时候多出,一个时候少出或不出,那就只好看形势了。
四、分析
通过对量词“段”“种”及“个”的搭配能力的比较,可推知“时候”更偏重表示类别,有“质”的意义;而“时间”则更偏重表示线性结构中的一截,有“量”的意义。
“段”作为“时间”的量词是自由的;“种”作为“时候”的量词是自由的;“个”作为“时候”“时间”的量词都是自由的,但是具体
用法有很大的差别,“时间”可以是不定的“(一)个时间”。
“由于时间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由于随着时间流的流逝中不断有不同的事件发生、持续、结束,因此人类感知中的时间,这段与那段是不同的,就如同此事物与彼事物的不同。
因此,人们以不同的时间词指称不同的时间段,将原本绵延无界的时间个体化,有界化。
”(祝东平,2009)时间虽然是连绵的,但是一个个时点将其分为同质的个体,以数字标识。
任何一个以数字标识的时间,如3号、2点半等,都是“(一)个时间”。
而“时候”则只能是具体的以某种内容为标识的独立个体,“这个时候”与“那个时候”是异质的。
五、结语
“时候”与“时间”在用法上有很大的区别,这是因为“时候”表示“(某一)时间段落”,“时候”的理解重点不在“量”;“时间”则是有序的时点、有量的时段,因而重在“量”。
[注释]
①《现代汉语词典》中,时间:ⅰ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过去、现在、将来构成的连绵不断的系统。
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
ⅱ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
ⅲ时间里的某一点。
时候:ⅰ同“时间”释义ⅱ。
ⅱ同“时间”释义ⅲ。
②例句(1)—(3)来自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③下文出现的语料均出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参考文献]
[1]祝东平.汉语时间感知模式与相关汉语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09.
[2]胡培安.从功能的角度看“时间”与“时候”[J].社会科学辑刊,2006(06).
[3]翟玲玉.“时候”与“时间”的互换及其不对等性[J].荷泽学院学报,2013(01).
[4]梅晶.时间词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