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中国古代山水画》课件 新人教版
高中美术人教版 第1课 中国画 PPT课件(共32张PPT)

陶瓷:花瓶、杯、碟等器皿,亦有字画制作,所用颜料及制法不同, 但字画原理及欣赏不变。
返回
四、国画的分类
按其题材和表现对象大致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画科;
返回
五、水墨画——竹
1、竹子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意
在中国竹子与梅、 兰、菊被并称为花中 “四君子”,它以其 中空、有节、挺拔的 特性历来为中国人所 称道,成为中国人所 推崇的谦虚、高洁、 有气节、刚直不阿等
美德的生动写照。
2、画家笔下的竹
郑板桥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 括》,题画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 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 关情。”这画中的竹子不再是自然竹子的 “再现”,这诗题,不再是无感而发的诗题, 透过画和诗,使人们联想到了板桥的人品, 他身为知县,从衙斋萧萧的竹声,联想到百 姓困苦疾声,说明他心中装着百姓,情感链 系在百姓身上。
纸本:中国画所用的宣纸。
折扇:古人扇画多较细小,以便携带。但现代人多用巨型扇画做 室内装饰物,所以较古人更为实用。
圆扇:圆扇多呈圆形或椭圆形,面积不大。但也有绢本、纸本之 分。古代宫廷用的大扇或者掌扇,大至高于人齐,现在很少见。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7:24:16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62021/9/62021/9/6Sep-216-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6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

5
探索与发现
1、中国山水画为什么不称作风景画? 2、“山水”和“江山”“河山”等词在传统文化中具有什 么特殊含义?
1、 风景画是客观存在的,“山水画”是主观存在的,是表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思想。 2、 山水 一般的风景形容词 像是“山水画”;江山 有一定的政治意味 常听说“江山社稷” 河山 多出现在诗词歌赋中 正如“大好河山”
构图
《六君子图》的画面结构十分明了和简洁:平缓的远山,处在画面的大约四分 之一处,并以此为界,向上的空白处就是天空,往下的空白便是水面,构成了画 面远景。靠紧画面最下部分的是近处的石坡,还不到整个画面的四分之一。画面 中部一大半空白的水面。“三段式”构图就这样展开,实际上就是两道横向的平 缓的石坡,把画面分割为三段。 为了打破构图上单调,增加画面的意境、寒荒和 萧疏感,画上了六棵不同品种树木,与横向的山石坡构成经纬走向。
7
《 溪山行旅图 》北宋范宽纵 206.3厘米、横103.3
厘米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品绘巨峰耸立,下不见底,山涧中一线飞瀑直泻而下, 山下巨石突兀,溪水潺潺,丛林茂密,楼阁隐约可见,山路 上走来一行毛驴驮队,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构图于饱 满中见出空灵 ,山石树木勾勒严整 ,以雨点皴表现山石的 肌理效果,得其形貌质感。画面浑厚壮观,气势雄强,为范 宽的代表作品 。
2
二、山水情怀
1、《论语》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这句话的意思是聪明的人总是知
道变通的,而心怀仁义的人心境平和,拥有大智慧的人总是快乐的,知道仁义的人则是会很长寿)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山水有着特殊情感。 2、魏晋时期,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与欣赏促成了山水诗与山水 画的诞生。山水成为“畅神”乐园。 3、山水画常表现寒林、枯木、孤舟、江雪等场景,其中居住着 高人逸士,借此寄寓情怀,展现高阶的人生境界。 4、山水还是感受天地万物规律的媒介。
【公开课】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教案-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一、课时:1课时二、课型:新授课·美术鉴赏三、学情分析:高一年级阶段的学生对中国传统山水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观的理解还有所欠缺,为此,我将在课前准备大量的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作品,使学生理解画中浓郁的山水情怀。
四、教材分析:高一年级美术鉴赏模块中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内容,是美术鉴赏中的重要内容,根据上一单元如何鉴赏美术作品的学习,能更好的理解山水画所表达的情怀。
本课是这单元的第一课,山水画的理解能更好的帮助后面人物画、花鸟画等的学习。
五、学习目标:1、理解中国传统文人浓郁的山水情怀,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提升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鉴赏能力。
2、通过欣赏、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中国传统山水画欣赏评述能力。
3、理解山水情景融合、主客观统一的山水意境表达提高对传统绘画的鉴赏水平。
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并提升人文素养。
六、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观,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表达并且学会赏析经典作品的意境表达。
2、难点:深刻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所蕴含的浓郁山水情怀。
七、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山水画作品的高清图九、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中的《水墨入诗画》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个视频中的场景是真实的风景吗?同学们能认出它们都是什么画吗?学生回答:视频中的场景不是真实的风景,是用中国的山水画作为背景。
教师总结:节目的背景是《富春山居图》和《千里江山图》,演员在游动的画中进行表演,让中国传统的山水画都“动起来”彷佛穿越回千年前的宋元文明中。
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设计意图:凭借对视频的观察,引发探究意识,通过问题引领,帮助学生分析判断。
(二)新课讲授概述:中国画,习惯指晋唐以来流行的卷轴画,广义上还应包括战国秦汉以来的古代帛画、壁画、漆画等样式。
《中国古代山水画》课件

鉴定印章:观察印章的材质、 字体、印泥等细节,判断是 否与真迹相符
鉴定纸张:观察纸张的材质、 颜色、纹理等细节,判断是 否与真迹相符
鉴定装裱:观察装裱的材质、 工艺、风格等细节,判断是 否与真迹相符
鉴定题跋:观察题跋的内容、 字体、印章等细节,判断是 否与真迹相符
鉴定出版物:查阅相关出 版物,了解作品的历史、 流传、鉴定等信息,判断 是否与真迹相符
赝品风险:市场 上存在大量赝品, 需要具备专业知 识和经验才能鉴 别
价格波动:艺术 品市场价格波动 较大,需要谨慎 投资
保管风险:艺术 品需要妥善保管, 否则可能受到损 坏或丢失
政策风险:政策 变化可能对艺术 品市场产生影响, 需要关注政策动 态
建立专门的博物馆 和展览馆,展示和 保护古代山水画
加强文物保护法律 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确保古代山水, 提高其保存和展示 效果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 传,提高人们对古 代山水画的认识和 保护意识
家族传承:通过家族内部传承,如父子、 师徒等
出版物:通过出版物,如画册、书籍等
学校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如美术学院、 艺术学院等
数字化:通过数字化技术,如扫描、摄 影等
展览展示:通过展览展示,如博物馆、 美术馆等
社会活动:通过社会活动,如研讨会、 讲座等
数字化扫描:将古代山水画进行高精度扫描,形成数字图像 数字化存储:将扫描后的图像存储在数据库中,便于管理和检索 数字化展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公众在线上欣赏古代山水画 数字化修复:对破损的古代山水画进行数字化修复,恢复其原貌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副 标 题
汇 报 人 :
PPT
壹
贰
叁
肆
伍
陆
起源时间:魏晋南北朝时期 起源原因:文人士大夫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追求 起源地点:江南地区 起源特点:注重意境,追求自然之美
人美版美术鉴赏高二《中国古代山水画》课件

王希孟
山 水 画 鉴 赏
︽ 溪 山 行 旅 图 ︾ 宋 范 宽
︽ 六 君 子 图 ︾ 倪 赞 元
山 水 画 鉴 赏
普通高中美术 二年级
(人美版)
中国古代山水画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感谢缘分,珍惜缘分,
愿
我们一起度过
轻松愉快、充实美妙的四十五分钟!
教学目标:
1、理解和辨识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
2、能够识别常见的几种皴法和山水画类别
3、理解山水画的意境
4、尝试用专业术语鉴赏山水画
预习反馈:
表现优秀小组:
2组、6组、7组、8组、9组
︽ 蛙 声 十 里 出 山 泉 ︾ 现 代 画 家 齐 白 石
探究三:观 察画家在用 墨上的技巧, 以及对画名 的理解,深 刻领会作品 的内涵,进 一步体会齐 白石作品意 境的绝妙之 处。
山 水 画 鉴 赏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了什么?大量的留白的作用?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创设了怎样的意境?
山 水 画 鉴 赏
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山 水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画 ——(宋)郭熙 《林泉高致》鉴
赏
《树色平远图》 北宋 《 九 峰 雪 霁 图 》 元 黄 公 望
《《《 青溪渔 郭熙 卞山庄 隐行秋 居旅霁 图图图 》》》 北 元宋元 代 王 蒙范 宽倪 瓒
探究四:你在作品中看到
︽ 寒 江 独 钓 ︾ 宋 马 远
山 水 画 鉴 赏
探究五:感受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心中画一幅 水墨画,体会其意境。(用语言描述出来) “月光如流水一般,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 影,还有”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
高一中国古代山水画 45页PPT文档

讨论题: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能够画那么长?
视线的移动。中国绘画独特的散点 透视法。
总结 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1.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2.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 “小中见大”的手法。
3.在表现山石树的质感上创造了许多行 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王希孟的青绿山水《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 横1191.5厘米 。 1.此画运用浓重的色彩,在空间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 的表现手法。 2.北宋山水画的特点:虽然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 的感受和理想,但主要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景物为主。
大 青 绿
《江 雪》
唐代诗人柳宗元
芙 蓉 锦 鸡 图
古代山水画的表现程式:古 代画家在实践中,根据树山 石不同质感加以概括而创造 出来的表现方法。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元黄公望 原作为纸本,水墨,高33cm,长636.9cm。描绘的是浙江 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画中峰岳起伏,坡地沙堵,变化无穷:“凡数十峰,一峰一状,数十 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茫,变化极矣”,有“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的 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黄公望发挥笔墨情趣的独特艺术神髓。
4.中国绘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法。
二/中国古代花鸟画
鸟古的凤鸟的长 形朴朱、纹图远 象质雀西饰形,中 。而等汉、、原国
色等帛战青始的 彩,画国铜彩花 斑构和帛器陶鸟 斓成漆画上上画 的了器中的花源 花上上的花鸟流
不 爱 江 山 爱 丹 青
赵 佶
不 爱
赵佶(公元1082-1135年),
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南宋绘画:
宋 马远
这幅画作者以严谨的 铁线描,画一叶扁舟, 上有一位老翁俯身垂 钓,船旁以淡墨寥寥 数笔勾出水纹,四周 都是空白。画家画得 很少,这种巧妙地利 用空白的艺术手法, 中国画家称之为“计 白当黑”,是中国艺 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9课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课件(共52张PPT)

扬,边现出个 生鹿求、 儿 小迦尼生 第《
257 ——
了宣的“卖落是王解病子国牟生故 鹿
九 色 鹿 王 的 无 私 精 神 。
传 的 是 善 恶 报 应 思 想 ,
故 事 有 着 浓 厚 的 宗 教 色
舍 己 救 人 ” 这 一 题 材 的 。
的 故 事 。 本 生 故 事 画 是
水 将 要 淹 死 的 人 反 被 此
1、莫高窟始建于 前秦 建元二年(366年),历经
前秦、北魏北周朝、隋、唐、五代、宋、辽、西夏、 元 朝代。
2、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内容?
一、佛像画 二、经变画 三、佛像、本生、姻缘、佛教史迹、寓言等故事画 四、供养人画像 五、山水画 六、装饰图案画
《鹿王本生图》
赞彩上表人一 前“以老 的 个释牟本 窟
第九课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中兼自 艺富祖岁里了期到源
!
国 古 代 绘 画
备 , 迁 想 妙 得 ” 的
豪 一 起 走 进 “ 形 神
现 在 就 让 我 们 带 着
术 瑰 宝 !
多 彩 、 辉 煌 灿 烂 的
先 为 我 们 留 下 了 丰
月 中 , 中 华 民 族 的
程 。 在 如 此 漫 长 的
七 千 年 左 右 的 发 展
的 帛 画 在 当 时 称 为
, 覆 盖 于 内 棺 上 。
厘 米 , 下 横 .
堆 一 号 汉 墓 出 土 。
》
47 7
色 彩 。
体 ,
通 过
人 站
别 人
个 侍
了 年
的 守
, 绘
天 上
的 构
“ 非
根 据
厘 米 。
纵
二、敦煌莫高窟壁画
人教版高中美术绘画---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中国古代山水画 教学课件共16张PPT

唐 背景形式存在。从盛唐、 中唐开始出现水墨山水
代 画,属于开创者行列的 绘 有张璪、王维、王洽等 画 人,然整个社会尚未形
成风气。到五代,水墨 山水画日益成熟,经荆 浩进一步发展,上升为 理论性的“有笔有墨”, 并对水分运用也更加讲
<
<
山 匡 庐北方关 山
忠
近
()
明你认为这些画像前朝的现
哪些风格技巧?
( )
早 春 图
《潇湘奇观图》 “米点皴” 米友 (1086〜1165),米芾长子,字元 别号懒拙道人,太原(今山西太原
》 人,南宋著名画家经历宋“靖康之
“ 难”随宋室南渡,画风备受高宗赵
卷 构赞赏。是继董源、巨然之后“南
云 宗”山水画派的又一代表。
皴
”
北 宗 山 水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北宋)12世纪
这些画与五代有何异同? (身份、题材、服务对 象、创作目的、绘画形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西 图山行
沁 水 洪
荆 浩水奠旅 图
>()
谷 五 代基人关 仝 五
代
>()
五代绘画
南
方
山
水 (五
奠 试代
基 从与
人 “ 平 淡
形唐 式朝 技的 法绘 与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 宋 巨 然 《 层 崖 丛 树 图 》
元 倪 瓒 《 六 君 子 图 》
清 王 珲 《 秋 山 问 道 图 》
明 唐 寅 《 山 路 松 声 图 》
元 明 清 成 为 中 国 古 代 绘 画 主 流
中国古代山水画
艺术传统
学.科.网
• 表现情景交融的意境
溪 山 行 旅 图 范 宽 ( 宋 )
南 宋 。 马 远 《 踏 歌 图 》
《雪景寒林图》 北宋 范宽
张大千。《庐山图》
发展脉络概况
1。魏晋时期萌芽
东 晋 。 顾 恺 之 〈 洛 神 赋 图
〉
隋:独立成画科
隋:展子千。〈游春图〉
唐:李思训 唐、宋:从成熟走向高峰 北宗:水墨山水 唐:王维
南宗:青绿山水(金碧山水)
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二、山水画在空间处理上采用 “以大观小”,“小中见大” 的手法
z.xx.k
三、中国古代山水画创造了许多 行之有效的程式。作品分析《富春山居图》
Z.x.x.k
《寒江独钓图》 宋 马远
《早春图 》北宋
郭熙
《六君子图》元倪瓒
突 出 表 现 早 春 季 节 特 色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的创 一造 种孤 艺傲 术︑ 境清 界高 ︑ 茺 凉 ︑ 疏 放
《 青 卞 隐 居 图 》 元 王 蒙
元 倪 瓒 《 六 君 子 图 》
北宋 无我之境 重在画家对 自然景物的 感受和描写, 画家为自然 服务。
Zx.xk
南宋 追求细节真实 和诗的意境 重诗情画意。
元代 有我之境
重在抒发画家 内心思想情感, 自然景物描写 为次。
•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处理上采用 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 千 里 江 山 图 卷 》 康《 斯佛 泰拉 勃富 尔德 小 屋 》 英
1、大小对比 2、虚实对比 3、疏密对比 4、动静对比
5、化情思入景
意境是通过有形的景物组合,创造 出一种可给人以联想和思索的空间, 这个空间包含画家丰富的思想情感, 这种空间是虚幻的,是大于画面真 实的景物的一种想象的心理空间, 让观赏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让 我们回味无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从这里体现出作品的价值。
高远
深远
平远
《 青 卞 隐 居 图 》 元 王 蒙
元 倪 瓒 《 六 君 子 图 》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表现山石的质感上创 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笔 法 上 有 很 多 皴 法
雨 点 皴 卷云皴
披麻皴
墨 法 上 ︐ 淡 破 浓 ︐ 浓 破 淡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传统
一、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学科网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望 庐 山 瀑 布
北 宋 巨 然 《 层 崖 丛 树 图 》
清 王 晖 《 秋 山 问 到 道 图 》
课 件 指 导 : 夏 海 根
授 课 教 师 : 赵 桂 英
中 国 古 代 山 水 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