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用学

汉语语用学
汉语语用学

《汉语语用学》结业考查

序号:21班级:中文11101班姓名:翟桃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不抄题)(20分):

1、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答:排比

2、电线杆子说他成了富翁,搞了半天是那个负翁。

答:拟人

3、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三种)。

答:比喻、夸张、借代

4、祖国啊我的母亲!

答:拟人

5、铁窗和镣铐,坚壁和重门,锁得住自由的身,锁不住革命精神!

答:拈连

6、他的话说得水都点得燃灯。

答:夸张

7、滔滔延河水,巍巍宝塔山。

答:对偶

8、我跟太行山有个约会。

答:拟人

9、假若当时我已经能够记事儿,我必会把联军的罪行写得更具体、更“伟大”、更“文明”。

答:排比

10、黑夜,寂静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三种)

答:比喻、夸张、排比

二、发挥想象,写出下列句子的言外之意(每句至少写两种)(10分)

1、都三个月了。

答:1.认为时间很长

2.蕴含着失望的感情

2、妈妈,今天星期天呢。

答:1.只是提醒妈妈这个今天是星期天这个时间

2.提醒妈妈在星期天答应要做的事情

3、下雨啦!

答:1.很高兴期盼雨的来临

2.很惊讶雨的到来

三、写出下列句子的预设义。(10分)

1、老李早就不在我们学校了。

答:老李以前在我们学校,但是已经辞职很久了

2、我再也不上你的当了。

答:以前上过当,现在不上当了

3、你住100平米的房子还小?

答:现在住100平米的房子,屋主认为房子小,说话人认为房子大

4、这件事暂且放一放。

答:有一件事并且想要解决,但是说话人不想现在解决,让要求人放一放5、非手术一次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答: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不用手术就能一次性治疗

6、我哥哥因偷盗被判了5年徒刑。

答:我有哥哥,我哥哥还盗窃,并且被判了5年

7、这雨什么时候能停下来!

答:现在还一直在下雨,说话人希望雨能够挺下来,但不知道多久可以停8、小李再也不是科长了。

答:小李以前是科长,但是现在不是了

9、他不但能演电影,还能唱歌呢!

答:他演电影、唱歌都行

10、部队停止前进!

答:部队开始一直在前进,现在命令部队停止前进

四、你对“炙手可热”(名气大)、“七月流火”(天气热)、“差强人意”(差劲)、“一网打尽”(全部到位)、“呼之欲出”(新事物即将出现)等成语的新潮用法持何看法?(20分)

答:这些成语新潮用法都属于汉语语用学上的成语意义的整体偏移。成语意义的整体偏移的情况包括以下几点:1.收缩成语整体意义的范围,或把成语的整体意义割裂作为部分理解。2.改变原来成语的语气。3.改变原成语的语义关系。4.语义泛化。5.既改变成语的意义又改变其他感情色彩。6.赋予成语的另一个深层含义。7.把成语意义作反向理解。8.仅仅使用成语的字面意义。这些都是成语意义的内容偏移,除了内容偏移还有形式偏移。

“炙手可热”原指形容权势很大,现在由于成语意义的整体偏移就有名气大、影响大的含义。“差强人意”原指形容还过得去,是褒义词。现在则是很差劲,就成贬义词。“七月流火”原指天气渐渐转凉,现在则是指天气很热。“呼之欲出”原指形象塑造的成功,现在则是指新事物即将产生,这就是赋予了它的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

对于这些成语的新潮用法的探究,我们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1.由于人的思想解放,思维也变得逐渐活跃,所以,慢慢就出现了这个用法。2.与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有关。3.同时也跟人们“标新立异”,典雅、形象化的语用追求有关。这些因素都可能产生人们对成语的新潮化理解。

我们作为当今的大学生应该对这种成语偏移的现象做到宽容地对待,不要吹毛求疵;同时还应该多查阅字典和汉语语用工具书;遇见这种用法我们更应该多分析,以理服人,切勿强词夺理。不要静止的眼光来看待成语偏移这一现象,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做到与时俱进

五、试论对话语交际原则有意识地违反。(20分)

答:交际原则包括以下几种:1.合作原则2.礼貌原则3.接话原则三种原则。

合作原则包括:关联准则;信息适量准则;信息真实准则;信息明白准则。违反合作原则的表现有:交谈者在不让受话人觉察的情况下悄悄违反合作原则况下悄悄违反合作原则;B交谈者公开宣称不愿合作,不遵守准则;C交谈者顾此失彼地违反合作原则;D交谈者故意明显地违反合作原则。交谈者在不让受话人觉察的情况下悄悄违反合作原则;违反合作原则会产生如下几种结果:1.会话不能顺利进行,甚至中断。2.误解甚至受骗。3.言外之意。

礼貌原则包括:损益准则;褒贬准则;一致准则。礼貌原则的运用关键在

于得体要切合语境,选择恰如其分的话语形式。第一,要根据谈话的对象来选

择最恰当的话语。第二,要根据谈话的场合来选择最恰当的话语。第三,要根

据谈话的内容来选择最恰当的话语。

不管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我们都应该遵守话语交际原则,减少我们

与他人交流的障碍。

六、试论“遭”的反传统用法(20分)

答:“遭”字式在上古时期开始萌芽,进入中古时期继续成长,到近古时期以后趋于成熟。现代汉语中,“遭”字常常用作一个表示“遭受”义的动词,“遭”字式所表感情色彩十分单一,又具有更为浓厚的书面色彩,使用范围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所以可能就会有人对“遭”字式的被动式性质提出怀疑。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被动式,主要不是看哪个可以作为被动标记的词是不是可以用作动词。“遭”有时候可以用作动词,但不能因此就认为其语法化程度不高,认为其不可以用作语法标记,认为其所在句式不可能成为被动式。另外,从语法结构上看,中古时期的“遭”字式虽然一般还比较简单,但是也已经出现了少量带结果补语等附加成分的用例,如:“社稷遭王莽废绝”;“后株城遭石季龙攻陷”等。从语法功能来看,中古时期的“遭”字式一般独立成句,但是也已经出现了一些充任宾语和定语的用例,如:“遭虎搏噬之时”等。从感情色彩来看,基本是用于消极场合。近古时期,“遭”字有很大的发展,从施式成分看,近古以前一般为名词,近古以后,名词性短语方面的用例大量增加。其中有偏正短语,也有同位语和并列短语。如“遭章二郎妻子妒忌”;“遭尔小物欺”。从语法功能上看,近古时期被动式也有重要发展,充任句子宾语和定语的用例有所增加。从语义构成看,主语只是谓语动词的对象。

“遭”字式从上古时期开始萌芽,一直发展到现代汉语中,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下面就举一些例子来更详细地说明:1.遇见,碰到之意:遭遇、遭难;2.周、圈之意:周遭;3.作为名词。际遇,人生中的好运或坏运:遭随;4.作为量词,回、次:虚绕千万遭;

以上就是“遭“字的反传统用法,我们应该多留意这些,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对汉语言进行合理的运用。

汉语语用研究概述_王道英

汉语语用研究概述 王道英 (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上海200032) [关键词]语用学;语法;语义;语境;篇章 [摘要]随着句法、语义研究的深入,语用学独特的解释能力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主要从语用学的产生与发展、语用学的引进,探索适合于汉语的语用学理论,以及从语境、语篇的角度等方面对汉语语用研究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和简要的评述。 [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65(2003)04-0046-07 The Survey of Chinese Pragmatic Studies WANG Dao-ying (Shanghai Xuhui Community College,Shanghai200032) Key words:pragmatics;grammar;semantics;context;tex t Abstract:As the further studies on sy ntax and semantics w ent on,the unique feature of prag matics at-tracts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This paper attem pts to survey the Chinese pragmatic studies in follow ing aspects:the orig in and development of pragmatics,the introduction of pragmatics to Ch-i na,apply ing pragmatic theory to Chinese,and individual field and the pragmatic studies in tex t and context.Meanw hile,w e make a brief comment on it. k1引言 传统语法分析研究的语料是孤立的句子,可以是自造的,也可以是经过一番剪裁改编的实例。分析的注意力集中在类型的异同上。研究的对象是静态的、脱离语境的成品(陈平1987)。因此,在以往的句法和语义研究中,很多问题都不能得到圆满的解释。语用学结合语境研究动态的语言,在很多方面有其独特的解释力,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 k2语用学的产生与发展 /语用学0(pragm atics)这个术语由美国哲学家莫里斯(M orris)1938年在他的5符号理论基础6(Foundations of the T heory of Signs)一书中首先提出。他指出符号学(semiotics)包括三个部分:句法学(syntactics or syntax)、语义学(se-mantics)和语用学(prag matics)。语用学研究的是/符号和解释者的关系0(1938),后又易为/研究符号的来源、用法及其在行为中出现时所产生的作用0(1946)。莫里斯对符号学的划分得到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卡纳普(R.Carnap)的支持。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语用学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语言哲学家巴尔-希勒尔(Bar-Hi-l lel)1954年提出的指引词语(indexical expres-sions)是语用学的具体研究对象;英国哲学家奥斯汀(Austin)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Theory of Speech Act)(由J.C.Urmson1962年整理成书),美国哲学家塞尔(J.Searle)1969的5言语行 1 o[作者简介]王道英,女,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2000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用研究。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承蒙导师范开泰的悉心指导,特此致谢。

研究论文:生理学课堂教学技巧浅谈

83791 学科教育论文 生理学课堂教学技巧浅谈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功能活动的生物学学科,也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临床医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生理学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们对医学学习的质量,因此,如何让学生们充分的掌握生理学所学内容,是对生理学教学的严峻考验。随着我国近年来教育改革的发展,一些新的思路和技巧逐渐被应用于实践教学过程中,极大地提高我国教育水平。而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相应的技巧,也有效的提高了生理学教学质量。本文将对几种常用的生理学课题教学技巧进行探讨,为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一、导语设计 导语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前的3-5分钟里对教学内容的总结或安排,即“开场白”。教师应以“导”字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导语的设计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应提前设计好导语,应用轻松、有趣、精巧的导语,在短时间内

打开学生们的思路,激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导师在设计导语时可根据当堂课的内容进行安排,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出能够使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的导语。 二、联想法设计 由于生理学内容较为抽象和深奥,常使得学生感到枯燥、难以理解,使其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为改变这些状况,导师就应该想办法使教学内容生动、便于理解,而联想法教学的应用,极大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导师通过运用联想法,将生理学枯燥的内容加以修饰,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将所学知识与想象力相结合,即扩展了学生们的思路,又提高了学生们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学习热情,联想法将复杂而又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容易理解。 三、简易速记法 生理学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较多内容需要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由于生理学内容较抽象,极大的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和记忆难度。因此导师们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帮助学生们总结增强记忆的方法,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技巧之一。

(完整版)语用学

语用学概论 (1)丈夫:我去办公室啦。 (2)妻子:老公,今天是星期天。 (1)父亲:今天哪儿也不想去。 (2)女儿:老爸,今天是星期天。 (1)下午踢球去吗? (2)晚上还有考试。(昨天把腿拉伤了。) (1)小王:怎么样? (2)小李:资料都拿走了。 (1)老师:现在几点了? (2)学生:路上自行车没气啦。 第一讲什么是语用学 一、语用学的起源 ?“语用学”术语的提出 1938年美国哲学家莫里斯在著作《符号理论基础》(Foundation of the theory of signs)中首次使用了“语用学”这一术语(Pragmatics)。这个术语是莫里斯参照pragmatism(实用主义)和pragmaticism(实效主义)创造出来的。 符号学(semiotics)包括:句法学(syntax)、语义学(semantics)、语用学(pragmatics)三分。 句法学(Syntactics or syntax)研究“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 语义学(semantics)研究“符号及其所指对象的关系”; 语用学(Pragmatics )研究“符号和使用者的关系”(Morris,1938) 《符号、语言和行动》(1946 ) 语用学是符号学的一个部分,它研究符号的来源、应用及其在行为中出现时所产生的作用或效果。 ?语用学与符号学 ?语用学与语言哲学 自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皮尔斯、莫里斯和卡纳普等把语用学作为符号学的一部分,其研究仅限于哲学,这可算是语用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以希勒尔、奥斯汀、塞尔和格赖斯等为代表的语言哲学家对言语行为和会话含意理论的探索,使语用学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们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奠定了语用学的理论基础,这可算是语用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此时的语言学研究仍限于哲学范围内。正式因为哲学家对语言的探讨,为70年代语用学成为语言学的一门独立学科准备了条件。70年代以后,特别是1977年在荷兰正式出版发行了《语用学学刊》以后,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学科才得到确认。 ?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标志: ?1977年,《语用学杂志》(Journal of pragmatics)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正式出版发行; ?1983年由列文森(Levinson)所编著的第一部语用学教科书《语用学》问世; ?1986年“国际语用学会”正式成立。 (沈家煊,1996) 二、语用学的发展 ?1、语言研究发展历史: ?20世纪初:结构主义语言学—50年代后期:转换生成语法理论—70年代初:语义学研究(引入语 境概念,为语用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归纳为:形态——句法——语义——语用几个阶段。 ?发展缘由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课讲稿

精心整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课讲稿 同志们:党中央决定,今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面向全体党员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 要做好这次学习教育,就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风向标”意义,把这项活动作为进一步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作为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大政治任务来对待。 二、两学一做开展的背景 如今,在我们国家,要攀登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山头”只剩下最后几步,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也胜利在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在跨越这样一个历史瓶颈,需要全体共产党人凝心聚力,坚持下去,不断地开展工作,引领和感召全国人民一起来“爬坡过坎”。这也就是中共中央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的大背景。 三、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 有 四、两学一做的主要要求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增强针对性,“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主要是对共产主义缺乏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精神空虚,推崇西方价值观念,热衷于组织、参加封建迷信活动等;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主要

是看齐意识不强,不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在党不言党、不爱党、不护党、不为党,组织纪律散漫,不按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不按党的组织原则办事等;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主要是利己主义严重,漠视群众疾苦、与民争利、执法不公、吃拿卡要、假公济私、损害群众利益,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临危退缩等;着力解决一些党员

(完整版)语用学指示

语用学是现代语言学发展最快和受到语言学界普遍重视的分支学科。它以言语交际为研究对象,关注的是特定语境中话语的动态意义,强调交际双方在意义的生成和理解过程中的作用。本课程将聚焦于语用学的传统研究课题,从指示语、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古典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关联理论等视角剖析言语交际,为学生提供比较全面、系统的交际理论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语用学的发展历史、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了解传统语用学的研究体系及分析单元;了解各种交际理论的产生背景、基本内容、对言语交际的解释力及其局限性;培养学生运用语用学理论进行话语分析的能力。 了解语用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了解传统语用学研究体系的主要课题;熟谙各交际理论的基本框架及其对言语交际的解释力;掌握运用语用学理论进行言语交际研究的基本方法。 以教师讲授、学生讨论为主,辅以课外语用小论文的写作。教学手段可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三讲:指示语 一、指示语的含义: 是其所指或意义需要特定的交际语境来确定的词语和语法范畴。如:时、空、人称等。如:我半小时后到那里。 二、指示语的特点: 1、说话人参照:以自我为中心,主观性词语。 比勒(Buhlerk)指示场理论——“我”-“这里”-“现在”主体定位系统。中枢人物:说话人; 中枢时间:说话时间;中枢地点:说话人说话时所处位置;话语中枢:一句话中说话人当时正说到的部分。社交中枢:说话人相对听话人的社会地位和等级。有些指示语以说话人以外的参加者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如:家宅、活动组织等。“Party” 2、指示语的先用作用及指示的不可替代性(以非指示代指示) 三、指示词语的用法: 1、手势型用法 即与身体语言一起使用,要理解指示的意义必须要知道说话人在说话的同时使用了什么样的身体语言。如:“把钢琴放在这里”。“不,不是这里,而是这里”。 理解完全依靠原来的真实交际情景 2、象征型用法 理解无需重现交际的真实情景,而往往只是包括交际发生人时间、地点在内的更大范围的时间、地点以及参与者。如: 今年我们无法与海外旅游。 这个城市很拥挤。 四、指示用法与非指示用法的区别 指示用法只是一些词语在某些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语用功能,这些词语还有非指示性的用法。如:文内照应、泛指等。

网络语言所体现的现代汉语语用学研究,素质教育范文.doc

网络语言所体现的现代汉语语用学研究,素 质教育- :孙大星 引言:所谓的现代汉语语用学的研究就是加入了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此技术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一种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形成、发展、传播对原有的汉语语系产了极大地冲击,众多的语言学家深深地担忧这种状态下汉语语系的纯洁性。网络语言是信息大爆炸时代下所衍生出来的特殊语言,是新时代下的新事物,它的产生是势在必行的选择,自然有其产生的必要性和缺陷性,网络语言与现代汉语相辅相成,有效互补,共同进步。 汉语语言是我们华夏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保证现代汉语的传承以及发展。近些年来,网络语言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大发展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网络语言的出现必然会对现代汉语带来较大的冲击,因此,我们必须掌握网络语言与现代汉语的联系,也必须了解网络语言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一、网络语言、现代汉语、语用学的含义 网络语言、现代汉语本属同宗,都来源于浩瀚的中华文明。然而网络语言的基石是现代汉语,例如网络语言“么有”就来源于现代汉语的“没有”,再如网络语言“神马”就来源于现代汉语的“什么”。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社会环境下通常会引起语言在形式与结构上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说网络语言是现代汉语的语言变异。 (一)网络语言的含义

网络语言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网络语言所指的就是广大网民在日常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方面而又快捷的语言工具。广义的网络语言所指的就是,在现代汉语的基础上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改变了现代汉语形式和结构的、变异了的网络交流工具,网络语言也可以称之为社会语言。是一种语言变体,用以适应新的交流工具,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的不同需求。 (二)现代汉语的含义 同样现代汉语的含义也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含义就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普通话,广义的含义就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普通话以及各种用于交流的方言。现代汉语具有社会性、全民性、体系性三种属性,是北京语音作为标准语,以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基础的普通话。 (三)汉语语用学的含义 语用指的就是人们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对于语言的实际灵活应用,尤其是话语的表达和理解活动。语用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发话人与受话人的一种动态交流的过程,话语交际是在一定的情景下进行的,因此交际用语必须与特定情景相结合。语用学具有两大显著地特点,一是语义的具体化,二是产生的言外之意。 二、网络语言产生对现代汉语的利与弊 (一)网络语言存在的积极影响 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发展丰富了现代汉语的内容,它是现代汉语新时代下的产物,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语言在语言、语法上并没有变化,词类也基本上与现代汉语的名词、量词、数词、形容词一致,它与现代汉语本质上并没有区别。所以网络语言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丰富现代汉语的内涵,同时为人们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课讲稿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课讲稿 同志们:党中央决定,今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面向全体党员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 今天,我在这里讲一次专题党课,我结合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联系我们干部队伍实际,谈谈自己对两学一做的认识和体会,跟大家交流、共勉。 一、深刻认识两学一做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 党中央决定,今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为的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几年,中共中央从作风建设入手,一方面通过出台八项规定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巡视工作与“铁腕反腐”并举,目标直指我们党内的“关键少数”。已取得的成效,可以说是有目共睹。而如今开展的“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却是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的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的延伸。要做好这次学习教育,就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风向标”意义,把这项活动作为进一步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作为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大政治任务来对待。 二、两学一做开展的背景 如今,在我们国家,要攀登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山头”只剩下最后几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也胜利在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在跨越这样一个历史瓶颈,需要全体共产党人凝心聚力,坚持下去,不断地开展工作,引领和感召全国人民一起来“爬坡过坎”。这也就是中共中央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的大背景。 三、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 学党规党章,学系列讲话,这是每一个党员的“基础课”。按说,这应该是大家都学习过的,为什么这一次还要大张旗鼓地从头学起?这起码说明,我们党内有不少同志学得不扎实、做得不到位。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目前,我们党执政时所遇到的危机与挑战,从某种程度上说,问题正是出在这里。 如果任由这种趋势蔓延,我党就势必变为高高在上的官僚机器,党与政府机构变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党的领导干部一入此衙,则行踪难觅。倘若如此,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鱼水之情就会蜕变成官民之间的一道巨大鸿沟,甚至还会激化出相互对立的危险。普通党员群体的理想信念缺失与党性修养下降。中国共产党有8000多万党员,平均16个中国人里就产生一名党员。这一庞大的群体本应是一个先锋队组织,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但是,现实情况中,却充满了悖论。试想,目前有多少中共党员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信徒?又有多少人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真正体现出先进性,发挥了先锋队作用? 四、两学一做的主要要求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增强针对性,“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主要是对共产主义缺乏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精神空虚,推崇西方价值观念,热衷于组织、参加封建迷信活动等;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主要是看齐意识不强,不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在党不言党、不爱党、不护党、不为党,组织纪律散漫,不按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不按党的组织原则办事等;着力解决

汉语语用学

《汉语语用学》结业考查 序号:21班级:中文11101班姓名:翟桃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不抄题)(20分): 1、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答:排比 2、电线杆子说他成了富翁,搞了半天是那个负翁。 答:拟人 3、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三种)。 答:比喻、夸张、借代 4、祖国啊我的母亲! 答:拟人 5、铁窗和镣铐,坚壁和重门,锁得住自由的身,锁不住革命精神! 答:拈连 6、他的话说得水都点得燃灯。 答:夸张 7、滔滔延河水,巍巍宝塔山。 答:对偶 8、我跟太行山有个约会。 答:拟人 9、假若当时我已经能够记事儿,我必会把联军的罪行写得更具体、更“伟大”、更“文明”。 答:排比 10、黑夜,寂静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三种) 答:比喻、夸张、排比 二、发挥想象,写出下列句子的言外之意(每句至少写两种)(10分)

1、都三个月了。 答:1.认为时间很长 2.蕴含着失望的感情 2、妈妈,今天星期天呢。 答:1.只是提醒妈妈这个今天是星期天这个时间 2.提醒妈妈在星期天答应要做的事情 3、下雨啦! 答:1.很高兴期盼雨的来临 2.很惊讶雨的到来 三、写出下列句子的预设义。(10分) 1、老李早就不在我们学校了。 答:老李以前在我们学校,但是已经辞职很久了 2、我再也不上你的当了。 答:以前上过当,现在不上当了 3、你住100平米的房子还小? 答:现在住100平米的房子,屋主认为房子小,说话人认为房子大 4、这件事暂且放一放。 答:有一件事并且想要解决,但是说话人不想现在解决,让要求人放一放5、非手术一次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答: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不用手术就能一次性治疗 6、我哥哥因偷盗被判了5年徒刑。 答:我有哥哥,我哥哥还盗窃,并且被判了5年 7、这雨什么时候能停下来! 答:现在还一直在下雨,说话人希望雨能够挺下来,但不知道多久可以停8、小李再也不是科长了。 答:小李以前是科长,但是现在不是了 9、他不但能演电影,还能唱歌呢! 答:他演电影、唱歌都行 10、部队停止前进!

生理学论文

动作电位 谢薇 201403010358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 摘要: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动作电位由峰电位(迅速去极化上升支和迅速复极化下降支的总称)和后电位(缓慢的电位变化,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组成。峰电位是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通常意义的动作电位主要指峰电位。动作电位的幅度约为90~130 mV,动作电位超过零电位水平约35mV,这一段称为超射。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一般历时约05~20ms,可沿膜传播,又称神经冲动,即兴奋和神经冲动是动作电位意义相同。(补充: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所发生的迅速、一过性的极性倒转和复原,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升支和降支共同形成的一个短促、尖峰状的电位变化,称为锋电位。锋电位在恢复至静息水平之前,会经历一个缓慢而小的电位波动称为后电位,它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 关键词:动作电位阈电位钠通道钠钾泵浓度梯度峰电位 动作电位概念及特性 1.动作电位概念: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

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动作电位由峰电位(迅速去极化上升支和迅速复极化下降支的总称)和后电位(缓慢的电位变化,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组成。峰电位是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通常意义的动作电位主要指峰电位。动作电位的幅度约为90~130mV,动作电位超过零电位水平约35mV,这一段称为超射。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一般历时约0.5~2.0ms,可沿膜传播,又称神经冲动,即兴奋和神经冲动是动作电位意义相同。 2.动作电位的特性:①“全或无”:只有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动作电位。动作电位过程中膜电位的去极化是由钠通道开放所致,因此刺激引起膜去极化,只是使膜电位从静息电位达到阈电位水平,而与动作电位的最终水平无关。因此,阈刺激与任何强度的阈上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水平是相同的,这就被称之为“全或无”。 ②不能叠加:因为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的特性,因此动作电位不可能产生任何意义上的叠加或总和。 ③不衰减性传导:在细胞膜上任意一点产生动作电位,那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一次完全相同的动作电位,其形状与幅度均不发生变化。 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 细胞外钠离子的浓度比细胞内高的多,它有从细胞外向细胞内扩散的趋势,但钠离子能否进入细胞是由细胞膜上的钠通道的状态来决定的。当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首先是少量兴奋性较高的钠通道开放,很少量钠离子顺浓度差进入细胞,致使膜两侧的电位差减小,产生一定程度的去极化。当膜电位减小到一定数值(阈电位)时,就会引起细胞膜上大量的钠通道同时开放,此时在膜两侧钠离子浓度差和电位差(内负外正)的作用下,使细胞外的钠离子快速、大量地内流,导致细胞内正电荷迅速增加,电位急剧上升,形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即去极化。当膜内侧的正电位增大到足以阻止钠离子的进一步内流时,也就是钠离子的平衡电位时,钠离子停止内流,并且钠通道失活关闭。在钠离子内流过程中,钾通道被激活而开放,钾离子顺着浓度梯度从细胞内流向细胞外,当钠离子内流速度和钾离子外流速度平衡时,产生峰值电位。随后,钾离子外流速度大于钠离

语用学概述

语用学概述 C. Morris按照C. S. Peirce早就作出的提示首创了“符号关系学" (syntactic)(下面将称为语法学(syntax)),“语义学”(semantics)和“语用学"(pragmatics)三个术语,用来表示符号学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方面的工作基本上是在哲学和逻辑学的范围内进行的。直到七十年代,情况才有所改变。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区分语言和言语,,提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主张“就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语言”。五十年代后期,转换生成语法崛起。乔姆斯基在1965生的《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中提出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概念。1977年,乔姆斯基又提出语法能力和语用能力的概念。七十年代后期,特别是进人八十年代后,语用学的发展很快,语言学家发表了不少论文和专著。1977年《语用学杂志》(Journal of Pragmatics)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1985年9月国际语用学会议在意大利召开,1986年初国际语用学学会成立,并确定把《语用学杂志》和《语用学和其它学科》(Pragmatics and Beyond)作为它的学术刊物。这说明语用学这门新兴学科已被确认并获得充分的发展。 Levinson (1983)把语用学研究划分为下列五个基本范畴:1)指示语(Deixis )矶究;2)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研究;3)前提关系(Presupposition)研究;4)言语行为(Speech acts)研究;5)会话结构(Conversational structure)研究。而Leech(1983)主要对语用学原则进行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对格赖斯(Grice)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进行修正与扩充,提出了礼貌原则

语用学理论

语用学理论——合作原则 格莱斯1967年在哈佛大学作了三次演讲,在演讲中提出了合作原则。 他指出:在言语交际中,双方都希望所说的话语互相理解,彼此总是需要互相合作的,因此都遵循合作原则来达到预期的目的。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包括四条准则:量准则、质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 1、量准则:谈话双方在交流中应提供适量的信息。量准则的违反包含两 方面,一,说话者不提供完整的足量信息,二,说话者提供的信息 超过需要的量。比如江西省和江苏省的同学谈论某一场高数考试, 赣:“这题太难了。”苏:“是啊,感觉和葛军出的一样。”江苏高考 考生大多都知道葛军是谁,但是外省的考生很少听到过他的名字, 此处提供不完整的信息容易使谈论出现一定的障碍。 2、质准则:一般来说,人们在说话时会遵循事实,有效的原则。但有 时人们会说一些缺乏根据的话或者是假话,就违反了质准则。而说 话者与听话者之间产生理解上的差异,有时候造成了沟通不畅,有 时候会出现一些反语、隐喻的现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比如说“我 借他200元”这一句就会引发歧义,债务关系很不明确。 3、关系准则。关系准则指的是会话双方的谈话内容应与话题有关,即 指说话需切题。如果违反这一准则,一方说话时而另一方所说的内 容风马牛不相及,或答非所问,正常的交流交际便不能进行。就算 吵架也是要相互合作的。公交车上一个人不小心踩了别人一下,没 道歉,被踩的人挺生气:“你怎么这样啊,踩了别人也不道个歉。” 若是回答“哦哦哦,对不起对不起。”那可能就没有矛盾了。若是“不 就踩你一脚么,至于这么斤斤计较么”,那可能就在公交车上吵起来 了。若是听到“今天天气不错”这样的回答,估计便是满腹怨气无 处可撒,要么气鼓鼓地离开,要么就直接动手打人了。 4、方式准则:方式准则指对话应简单明了且有条理,交际中应避免晦

两学一做专题党课教案

2016年二季度党课教案-------两学一做专题党课教案 按照集团公司党委整体工作部署,以及我矿关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要指示精神和《矿“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平煤股份六发〔2016〕23号文件)通知要求,我队本季度机电四队结合该支部实我际情况,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后,为了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央从严治党再出新举措,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落实党章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部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是一次活动,其目的是要让广大党员牢记党的使命,保持党的本色,增强各项本领,一言以蔽之:呼唤广大党员不断增强党性意识。每位共产党员都要以党为先,对党忠诚,培养强烈的党性意识,做好党的事业奉献终身的准备。 “两学一做”,贵在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党性意识。学习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精神,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廉洁从政、从严治家,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明确党员目标,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主动作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两学一做”,关键在于找准切入点,持之以恒。对于党内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教育“接地气”不够、联系实际不紧,讲不到党员干部心坎里,激不起思想共鸣。开展“两学一做”,必须找准学习教育的切入点, 坚持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调动积极性上下功夫,使学习教育的各项工作更接地气、富有生气。 “两学一做”,着力提升党员观念,树立良好形象。部分党员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动摇、责任意识淡化、宗旨观念淡薄、道德行为不端等问题,需要加以正确引导,牢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崇高道德追求,养成纪律自觉,筑牢思想防线,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语用学分析

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 in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stract: As we all know, we express our thoughts by means of language. However, while we using language, we convey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As for color, it’s a part of language, so it including culture, too.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colors and color word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The different cultures bring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 the same color because of different culture background, they reveal wide connotation of culture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observing not only their basic meanings, but also the deep and broad symbolic meanings.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 words often have different features in different language cultures. And some of them even have become taboos and adornments since the meanings of the color words are extended and transferred. Meanwhile, the cultural exchanges and the color views have similar phenomenon and coincidence in the languages. Key Words: Color words; cultural differences; symbolic meanings; comparison Introduction Colo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life. Color words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around, like our sense of taste and smell. The basic color words in English such as red, yellow, white, black, not only express the colors of objective things, but also the obstruct things. The color words have specified semantic meanings in different cultures. Without understanding of them, we will probably run into obstacles or make a fun of ourselves in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learning and grasping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 words are important.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 words can help us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among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his paper tries to illustrate the different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by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m. Color and Culture Color words, in whatever languages, are used for describing different things. The statistics show that there are more than 7 million kinds of colors can be recognized in the nature. However, the color names are very limited in the languages because there are only dozens of colors expressed in single-morpheme word. A number of color words are expressed by adding modifiers, for instance, crimson, pale red, apple green, azure, coffee color etc. Color words reflect the

“两学一做”党课优秀讲稿

“两学一做”党课优秀讲稿 犹记入党时的宣言,面对党旗时的一腔热血,翻开红红党章的每一页,不禁心潮澎湃;时光荏苒,重温这鲜活的每一字、每一句,这章、这规、这纪,这六年作为党员的点点滴滴,却是百感交集。 一本章是利刃在心田刻上了至死不渝的誓言;一道规是明眸专注着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举止;一种纪是双手在心头狠狠打上一个结,常去触碰,常去反省,常有所得。他们就这样成了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做人的准则,我们心底深深的烙印。这烙印,是一项责任、是一份操守、是一种情怀,是我们永远的恩师,是我们一辈子的良友。 这是一切为民的情怀。古代管子曾经说过“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党的宗旨是执政为民,而如何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次,*总理到云南鲁甸地震灾区慰问群众,在慰问特困户马才英一家时,总理对老人说:“请允许我到你的帐篷里看看,好不好?”得到主人同意后,才走了进去,摸摸床上的被子,揭开米缸看看存粮。一声询问道出的是一份尊重,更是一份把群众真正放在心里的情怀。总理尚且如此,我们又有何理由高高在上,我们来自群众,更应身入群众、心入群众,俯下身做一头谦恭的孺子牛,仰起头做一把无言的遮阳伞。 这是廉洁奉公的操守。《论语》里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何身正,谨小慎微处方显人性光辉。三年前,芜湖一则“市长爸

爸”送孩子上学的事情,聚集了无数目光。这位父亲用的是一辆骑了8年的自行车几乎每天送孩子上学,这看似平常的小事,因为披上了廉洁的光环,成了轰动一时的“大事”,获得了群众的一片赞声。廉洁无小事,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恰恰能展现一个人真正的精神涵养与人格魅力。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呢?小事虽小,但要慎重处之;小节虽微,但不能失节;小利再小,但也有利害关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守住这份操守,方能守住本色,守住人生的*。 这是干在实处的职责。古人曾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我们要的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干兴邦。曾经的我是一名光荣的小学人民教师,如今,身在督查办,工作的环境、对象、内容都变了,但是不变的是做好每一件事的用心,是做成每一件事的决心。或许我们在顶着烈日、冒着风雨看一个个项目的现场;或许我们在不断询问、查阅各种关于农业、经济、民生的专业知识。 或许我们彻夜绞尽脑汁思索着调研稿的写法,而每当事情*结束的时候,我总会有看到孩子光荣毕业时的那份舒心与安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每一件事总要有所经历,才会有成果,事在人为,干在实处,实干出彩。 是德也是责,无论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为民所想,还是“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公正清廉,亦或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有为,这章、这规、这纪,烙在我们心中

语用学推荐书目

1.语用学研究 H030/32/1 馆藏复本:6 可借复本:4 中国语用学研究会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中文图书2.语用学视角下的广告语言研究 F713.80/193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杨永和, 周冬华, 鲁娅辉著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0 西文图书3.Pragmatics = 语用学 / H030/H874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1 Huang, Ya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2009. 中文图书4.顾曰国语言学海外自选集:语用学与话语分析研究 H319.3/145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顾曰国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中文图书5.新编语用学概论 H030/33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1 何自然, 冉永平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中文图书6.语用学大是非和语用翻译学之路 H059/165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侯国金著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8 中文图书7.语用学的多维研究 H03/43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曾文雄编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西文图书8.Pragmatics : 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 H030/C971(C)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Cummings, Louise.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中文图书9.英语习语研究:语用学视角 H313.3/138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彭庆华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中文图书10.语用学翻译研究 H059/124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曾文雄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中文图书11.语用学纵横 H030/20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冉永平, 张新红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中文图书12.语用学:现象与分析 H030/18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冉永平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中文图书13.语用学 H03/38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1 严辰松, 高航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西文图书14.Pragmatics :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 语用学 : 理论及应用 / H030/J61 馆藏复本:1 可借复本:0 Jiang, Wangqi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西文图书15.Pragmatics = 语用学 / H030/Y95 馆藏复本:11 可借复本:10 Yule, George,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语用学综述

新世纪以来我国语用学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沿着国内外语用学领域理论实践不断完善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两条主线,从语用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运用、以及语用学研究状况和发展方向等方面全面介绍了语用学在我国新世纪以来的发展和现状,对国内形式语用学研究状况作了述评,最后讨论了国内语用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语用学的未来并实现与国际接轨。 关键词:国内语用学;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1. 引言 源于哲学和逻辑学的语用学最早是由美国哲学家Charles Morris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其研究对象是“符号与符号解释者之间的关系”(Morris1936),后又被定义为:“矗立在一定行为内所发生的符号及其起源、用法和影响的符号学部分”(Morris1946)。由此作为开端语用学在发展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逐步确立了其地位。一般认为,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独立分支从而得到国际学术界的承认有三个标志,一是1977年《语用学杂志》(Journal ofPragmatics)的创刊,二是1983年第一本语用学教科书《语用学》(Pragmatics)(Levinson, 1983)的问世,三是1986年国际语用学会( International Pragmatics Association:IPrA)的成立。(沈家煊, 1996:1) 2. 回顾 2.1 国外语用学发展历史回顾: 长期以来,语用学研究存在两大倾向:一是以分析哲学为基础,认为语用学研究应该有其严格的议题,比如指示语、言语行为、前提、语用推理与含意等,这是一种狭义的语用观,也是长期以来语用学的主流,即微观语用学;二是广义的语用观,最早源于Morris的符号学思想,主张语用学探讨与符号功能有关的心理、生物、社会等现象,这表明语用学研究应该是宽泛的。多年来,Verschueren等坚持以“语言使用的语言学”为主导思想,从认知、社交和文化等视角关注语言选择与理解,以及人际交往。为此语用研究应该是广义的、宏观的,即宏观语言学。 2.1.1 宏观语用学 宏观语用学认为语用学不是语言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是考察语言的功能性视角,是结合语言运作的认知、社会和文化因素的一种研究思路。它从语用角度探索语言的功能,并考察人类交际所必需的社会背景信息。宏观语用学把语言研究和经济、社会、政治及文化状况联系起来,关心的是社会因素和意识形态对人类言语行为的限制,如处于强势地位的社会群体如何利用语言手段控制和操纵弱势群体。宏观语用学对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及其准则提出了批评,认为必须结合社会因素才能正确理解和分析人类交际。与此相关,近年来出现的批评性语篇分析正日益引起关注。 2.1.2微观语用学 与宏观语用学不同的是,微观语用学把语用研究看做是语言学的一部分,和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和语义学平行,其范围局限于英、美语言哲学传统领域内的课题,如会话含义和言语行为、预设、指示以及会话结构等。微观语用学的分析大都是脱离语境进行的,并不关心真实的话语及其交际效果。在过去20年中,微观语用学研究的范围趋于狭窄,主要的工作是对格赖斯会话准则和会话含义推导机制做出修正。 2.2 国内语用学的发展历史回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