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自然式园林的特点与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分析与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分析与比较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和创造常常以“自然”为其最高的建造标准和境界。
与中国园林相比较,英国园林则有很大不同,直到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才冲破传统的束缚,以其高度的革命性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近、现代西方园林艺术的主流。
1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多姿多彩,极具艺术魅力,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1.1商周时期据有关典籍记载,中国造园始于商周,称之为“囿”。
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
1.2汉时期汉朝初期时,称“苑”,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
1.3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一度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的普遍风尚,文人、画家参与造园。
1.4隋唐时期在隋唐之后,造园家与文人、画家相结合,运用诗画传统表现手法,把诗画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情趣引用到园景创作上,甚至直接用绘画作品为底稿,寓画意于景,寄山水为情,逐渐把中国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园阶段推进到写意山水园阶段。
1.5宋、元时期宋元朝步入造园的一个兴盛时期,特别是在用石方面有较大发展。
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
1.6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
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为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等。
1.7清末时期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加之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国民经济的崩溃等,园林创作由全盛时期转为衰落。
但中国园林的成就却达到了历史的峰巅,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2 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学派的影响2.1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学派园林的第1次影响 1685年威廉·坦布尔在书中写道,不规则的园林比规则的园林更美。
英国园林

背景:自十七世纪哲人文豪竭力讴歌自然,《失乐园》中风光旖旎的自然园林集中体现人们对自然景观的高度崇尚和向往开始,英国风景园林的历史就开始展开。
不列颠群岛潮湿多云的气候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庞大的城市,促使人们追求开朗、明快的自然风景。
18世纪发展起来的自然风景园,本土丘陵起伏的地形和大面积的牧场风光为园林形式提供了直接的范例,社会财富的增加为园林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这些条件促成了独具一格的英国式园林的出现。
这种园林与园外环境结为一体,又便于利用原始地形和乡土植物,所以被各国广泛地用于城市公园,也影响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类型与风格的特点:英国园林素以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闻名于世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总体特征是自然,疏朗,色彩明快,富有浪漫情调。
早期的英国园林是规则式的,并受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风格园林和法国规则式园林的影响,这种规则式的园林景观风格在英国延续了两个世纪之久。
这种风景园摒弃规则,尽量避免人工雕刻的痕迹,以自然流畅的湖岸线,动静结合的水面,缓缓起伏的草地,高大稀疏的乔木或丛植的为特色。
与靳诺特式的园林完全相反,它否定了纹样植坛、笔直的林荫道、方正的水池、整形的树木,扬弃了一切几何形状和对称均齐的布局,代之以弯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树丛和草地、蜿蜒的河流,讲究借景和与园外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从造园家列普顿 (Humphry Replom) 开始又使用台地、绿篱、人工理水、植物整形修剪以及日冕、鸟舍、雕像等的建筑小品;特别注意树的外形与与建筑形象的配合衬托以及虚实、色彩、明暗的比例关系。
甚至有在园林中故意设置废墟、残碑、朽桥、枯树以渲染一种浪漫的情调,这就是所谓的“浪漫派”园林。
但这又逐渐走向另一个完全以自然风景或者风景画作为抄袭的蓝本,以至于经营园林虽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而所得到的效果与原始的天然风致并没有什么区别。
看不到多少人为加工的点染,虽本与自然但未必高与于自然。
这种情况也引起了人们的反感。
英国自然式园林的造园要素

英国自然式园林的造园要素要说起英国的自然式园林,简直就像是那些刚从童话书里跳出来的场景。
想象一下,你走进一个绿意盎然的世界,周围是那种随意又不失优雅的景致,草地上偶尔有几只小兔子跳跃,远处的湖面反射着蓝天和白云,空气清新得让人想大口呼吸。
没有什么过于规整的花坛,也没有硬生生的界限,更多的是那种看似自然生长的感觉,给人一种宁静、自由的气息,仿佛一切都在不经意间成型,毫不做作,反而让人觉得特别的舒服。
这就得说说“自然式园林”背后的奥妙了。
你要知道,这种园林可不是随便随便就能设计出来的,里面可有大讲究。
这种园林强调“自然”,但是它的自然并不是随便长一堆草或者乱砍乱伐的意思。
真正的“自然”是要让人觉得一切都很和谐、很平衡,仿佛是大自然自己的一场艺术创作。
那种让你觉得“哇,这里原本就该是这样的” 的感觉,就差没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让你直接融入其中。
接着说说景观的布局。
要知道,英国的园林不像那些整齐划一的几何形状,哪里是什么“对称美”啊、什么“规则布局”啊,它追求的是一种自由的、仿佛被风吹过的样子。
像小道、花圃、池塘什么的,都是随心所欲地安排,反正就是让你漫步其中,走走停停,走得不紧不慢。
别看这些小道看似随意,有些地方弯弯曲曲地好像是在躲避什么,其实它们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让你走着走着,突然会发现一个惊喜的景色,或者是从一棵老树后面露出的美丽湖泊。
这种设计,让你就像是进入了一个既是迷宫又是探险场的地方。
再说到园林中的植物搭配,哦哟,这也是个大有学问的事儿。
英式自然园林的植物,绝对不是随便撒一堆种子出来。
它们选的都是那种看似随意、实则别有深意的品种。
你看啊,旁边的草丛里长得高高低低,颜色不一,可看着却和谐得不行。
原本可能就是些普通的小花草,但加在一起就能构成一幅生动的画。
比如说,周围的大树高大挺拔,低矮的灌木丛里也会夹杂着一些野花,黄的、紫的、白的,看得你眼花缭乱,却又不突兀,像是一群老朋友在草地上一起开会,气氛超级轻松。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发展简介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发展简介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发展简介世界园林一般分为三大体系:中国园林、伊斯兰园林以及欧洲园林。
一般而言,中国园林代表了一种浪漫与感性;而欧洲园林则是规整、典雅的象征,是以理性思考为造园思想的中世纪园林。
千百年来,一提起欧洲园林,人们就会想起巴黎的凡尔赛花园等一系列具有鲜明的规整几何特色的规模宏大、景色壮观的宫廷式园林。
殊不知,欧洲园林中存一“异数”———英国风景式园林。
英国园林素以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闻名于世。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始于18世纪,受欧洲资本主义思潮的影响和中国园林艺术的启发,人们开始追求开朗明快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式园林景观。
一、英国自然式园林的特点与靳诺特式的园林完全相反,英国自然式园林抛弃了一切几何形状和对称均齐的布局,代之以弯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树丛和草地、蜿蜒的河流,讲究借景和与园外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总体特征是自然,疏朗,色彩明快,富有浪漫情调[3]。
早期的英国园林是规则式的,并受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风格园林和法国规则式园林的影响,这种规则式的园林景观风格在英国延续了两个世纪之久。
二、英国自然式风景园发展的历史背景。
1、自然地理因素英国北部为山地和高原,南部为平原和丘陵,属海洋性气候。
历史上是一个农牧国家,牧场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而森林只占10%(与其它欧洲国家有较大的差别)。
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主要在南部以牧场为主的平原地区,自然缓坡牧地和孤立树构成英国独特的自然风景—这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园”在英国出现并长盛不衰的主要地理人文因素。
另外,由于英国是一个岛国,而且远离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希腊、罗马,英国文化受古典主义文化影响较小,而得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
2、经济因素在17世纪工业革命以前的长时期里,英国是一个封建的农业国。
以畜牧业为首,加上由其带动的毛纺织业,构成了英国的经济支柱。
这种经济组成是直接由盎格鲁--撒克逊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流传下来的。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异同点比较

相同点
1同为风景式园林,二者都是以大自然作为创作的本源;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总的艺术法则,
也是中国造园艺术对自然的态度的高度概括;
英国园林也同样钟情于自然之美,英国学派的设计均是以崇尚 自然,讴歌自然,赞叹造物的多样与变化作为美学目标。
2.强调情感的表达
浪漫主义的出现改变欧洲中世纪艺术的呆板面貌,情感的追求 和表达为英国学派园林注入生命力,并成为区别于法国古典园 林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3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学派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式的自然山水园林曾经对英国学派有过重要的影响,东方 的神秘及其对自然的深刻领悟,深深震撼和吸引着英国学派造 园家们。到18世纪中叶,中国热”达到高潮,许多评论和介 绍中国园林的书籍和图册大量出现,中国式的塔、洞,甚至中
里建立官方的绝对统治。
3)古典主义在经过半个世纪与巴洛克文化的较量后成为正统。
社会背景:
1)刚刚摆脱封建内战,在一切方面建设现代化的国家和社会。
2)科学开始突飞猛进,人们对自己的认识能力、自己的理性有充分
的信心,
意式台地园
勒诺特尔式园林
平面布局
中轴对称、均衡稳定、主次分明、
变化统一、比例协调、尺度适宜,
但整体与局部未能统一
突出轴线,强调对称,注重比例,讲究主
从关系,将庭园与建筑看做整体
立面特征
适应地形的露台建筑式
平面图案式
美学原则
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义
伟大风格”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
庭园构思
立体的堆积感
平面的舒展感,利用宽阔的园路构成贯通
的透视线,体现恢弘的园景
意式台地园
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

朗斯洛特?布朗,其作品标志着自然风景式园林的成熟,被誉为“自然风景式造园之王”和“大地的改造者” 。建造或改造的风景式园林200多处,主要有布伦海姆宫苑、查兹沃斯园、景园时期(1780年起)
威廉?钱伯斯(1723-1796),几乎与布朗同时代的人物(竞争对手),反对布朗过于平淡的自然,提倡要对自然进行艺术的加工。认为艺术不能拘泥于自然的原型(向中国学习),用艺术弥补自然的不足,艺术用来产生变化。二人去世后,掀起一场关于造园与绘画关系的争论两
5.园艺式风景园时期(1780年起)
胡弗莱?雷普顿,继布朗之后英国18世纪后期最著名的造园家,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完成者。理论造诣深,著作颇丰。在其著作与实践中,反映出他将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造园思想。强调自然美的同时,十分重视园林的实用功能,认为实用有时比美观更重要。不再像他的前辈,如肯特和布朗那样,追求纯净的风景式园林,而是带有明显的折中主义观点和实用主义倾向(商业化设计风气)。
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
1.不规则造园时期(18世纪前20年):
布里奇曼从对称原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首创“哈-哈”墙(隐垣),使得园林与周围的自然或乡村景色连成一片,在视觉上毫无阻隔之感,将园外的山丘、田野、树林、牧场等借入园中,从而扩大了园林的空间感。(作品斯陀园)
2.自然式风景园时期(1730末-1750年)
威廉?肯特,彻底抛弃了规则式园林的手法与观点。成为真正自然式风景园林的创始人。“自然是厌恶直线的” 。以洛兰和普桑的风景画为蓝本,十分重视富有野趣的自然风景的营造。造园的核心思想是要完全模仿自然,并再现自然,模仿地越像越好。造园中喜欢运用各种小型建筑,赋予园林浓厚的哲理与文化气息,但常因小建筑过多而显得有些杂乱。该手法受风景画家的影响,也为绘画式风景园的出现做了铺垫。
中国古典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异同点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异同点比较.相同点1同为风景式园林,二者都是以大自然作为创作的本源;➢“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总的艺术法则,也是中国造园艺术对自然的态度的高度概括;➢英国园林也同样钟情于自然之美,英国学派的设计均是以崇尚自然,讴歌自然,赞叹造物的多样与变化作为美学目标。
2 . 强调情感的表达➢中国的知识分子(文人)总是把园林看作抒发情感和省思的场所。
把审美主体的主观情绪外化于审美客体,并产生情感共鸣的审美心理模式,一直是中国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的重要特点;中国的园林主人以这种方式来排解个人生活的感伤和政治理想的失意,园林成为中国文人阶层宣泄感情的对象,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向来重视情感的表达。
➢浪漫主义的出现改变欧洲中世纪艺术的呆板面貌,情感的追求和表达为英国学派园林注入生命力,并成为区别于法国古典园林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3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学派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式的自然山水园林曾经对英国学派有过重要的影响,东方的神秘及其对自然的深刻领悟,深深震撼和吸引着英国学派造园家们。
到18世纪中叶,“中国热”达到高潮,许多评论和介绍中国园林的书籍和图册大量出现,中国式的塔、洞,甚至中国式的假山,都广为流传,成为一时的风气区别➢从本质上看,中、英园林仍然在造园理念和创作手法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
总的来说,“自然”在这两种园林中体现出不同的性格,即:中国园林是一种内向的自然,英国自然风致式是一种外向的自然。
1.从园林具体空间组织上➢中国古典园林显得幽深、隐逸,是一种内向的自然;英国园林大片的草坡沿着自然的地形起伏,这里没有围墙,显得开朗、大方和安详。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所具有的这种开放性和公共性使它所表现的自然呈现一种外向开朗的性格。
从园林的总体形象和总体气氛上看,中国古典园林显得幽深、隐逸,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曲径通幽”。
2. 从园林功能上中国园林一向拒绝功利主义的倾向,中国园林一直以来都是少数文人自省和精神自我满足的场所,物质功能从未成为中国园林的重要功能。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主要特点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主要特点建筑与环境学院自十七世纪哲人文豪竭力讴歌自然,《失乐园》中风光旖旎的自然园林集中体现人们对自然景观的高度崇尚和向往开始,英国风景园林的历史就开始展开。
不列颠群岛潮湿多云的气候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庞大的城市,促使人们追求开朗、明快的自然风景。
18世纪发展起来的自然风景园,本土丘陵起伏的地形和大面积的牧场风光为园林形式提供了直接的范例,社会财富的增加为园林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这些条件促成了独具一格的英国式园林的出现。
这种园林与园外环境结为一体,又便于利用原始地形和乡土植物,所以被各国广泛地用于城市公园,也影响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纵观几大闻名遐迩的园林,大致可看出,这种风景园摒弃规则,尽量避免人工雕刻的痕迹,以自然流畅的湖岸线,动静结合的水面,缓缓起伏的草地,高大稀疏的乔木或丛植的为特色。
风景式园林比规整式园林,在园林与天然风致相结合,突出自然景观方面有其独特的成就。
与靳诺特式的园林完全相反,它否定了纹样植坛、笔直的林荫道、方正的水池、整形的树木,扬弃了一切几何形状和对称均齐的布局,代之以弯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树丛和草地、蜿蜒的河流,讲究借景和与园外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从造园家列普顿 (Humphry Replom) 开始又使用台地、绿篱、人工理水、植物整形修剪以及日冕、鸟舍、雕像等的建筑小品;特别注意树的外形与与建筑形象的配合衬托以及虚实、色彩、明暗的比例关系。
甚至有在园林中故意设置废墟、残碑、朽桥、枯树以渲染一种浪漫的情调,这就是所谓的“浪漫派”园林。
但这又逐渐走向另一个完全以自然风景或者风景画作为抄袭的蓝本,以至于经营园林虽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而所得到的效果与原始的天然风致并没有什么区别。
看不到多少人为加工的点染,虽本与自然但未必高与于自然。
这种情况也引起了人们的反感。
为了彻底消除园内景观景观界限,英国人想出一个办法,把园墙修筑在深沟之中即所谓“沉墙”。
当这种造园风格盛行的时候,英国过去的许多出色的文艺复兴和靳诺特式园林都被平毁而改造成为风景式的园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英国自然式园林的特点与分析作者:刘绥作者单位: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22刊名:文学与艺术英文刊名:WENXUE YU YISHU年,卷(期):2010,2(1)被引用次数:0次1.针之谷.钟吉.邹洪灿西方造园变迁史 19912.针之谷.钟吉.章敬三西洋著名园林 19911.期刊论文陈晓彤英国自然式园林发展探源-新建筑2002,""(6)以设计和历史发展的眼光,我们对英国自然式园林已经有了总体而清晰的认识,拟从哲学和文艺思潮的视角,对英国自然式园林的发端作进一步分析和诠释.2.学位论文熊媛中英自然式园林艺术之比较研究2006中国与英国的古典园林分别作为东西方两大园林体系的代表,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和成熟时期。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自南北朝时形成自然式的园林风格到中国园林古典时期结束(清末),其造园风格就未发生重大改变。
而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直到18世纪上半期才冲破西方传统的规则式造园形式,以其特有的自然式设计手法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近、现代西方园林艺术的主流,直至今天仍对世界园林艺术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可以说,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开创了园林艺术新局面。
更为巧合的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它还受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因此,对中、英自然风格园林的对比研究,成为中、西园林艺术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论文运用平行比较和历史比较为主的综合研究方法,对中英自然风格园林的形成、发展及特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从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历史背景、艺术特征、造园要素等方面分析了中英自然风格园林的异同。
总的来说,中国的山水园与英国的风景园虽然同为自然式园林,但从本质上看,中、英自然式园林仍然是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园林艺术。
中国山水园虽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反映了对自然美的高度概括,而英国风景园则更多地模仿自然,是自然的再现。
中英虽然空间距离遥远,文化背景迥异,园林形态也相差甚远,但在全球文化大融合的今天,如何在各自的民族传统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中英园林艺术和园林美学思想的交流与融合,开拓视野、互相包容、取长补短,共同构建更为完美的新型园林,便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3.期刊论文李娟娟.张纯.李冬梅.周建云.LI Juan-juan.ZHANG Chun.LI Dong-mei.ZHOU Jian-yun英国园林自然式植物景观形成探究-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4)英国园林以优美的自然式植物景观在世界园林舞台上独树一帜.英国园林植物景观的不同形成阶段表明,开放的地理环境、多元化的文化、民间文化以及对自然花木的青睐等是其发展变迁的根本原因.英国园林的自然植物景观在现代生态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有独特参考价值.4.学位论文李雄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与结构解析研究2006园林植物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景观元素,与园林中的地形、水体、建筑等要素共同构成丰富多彩的景观形式.随着生态、环境意识的加强,在园林设计中更加关注和重视园林植物景观的营建.园林植物景观成为了景观表达的最主要手段,成为了园林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层面.本文旨在从整体和宏观的层面解析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构成与结构原则,从结构、空间、边缘与路径、节点与中心等各个层面系统研究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过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深入探析隐涵在不同园林风格中植物景观的结构性构成因素.其意义在于从更宏观的层面来认识和理解园林植物的景观构成,强化园林植物景观与场所、风格的关联.研究的另一目的在于摆脱以园林植物为审美主体的传统思维模式,将园林植物景观的研究推进到由园林植物所形成的植物空间上,使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由装饰性的栽植和其它园林要素的配角转变为园林空间设计的主体.本文综合运用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主要是以图纸和作者多次实地考察的图片作为感性认识的基础材料,GoogleEanh的卫星影像为我们从更高的层面认识和审视园林的结构提供了可能,改变了对于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认识的视角.本文从历史的角度系统阐述了园林植物景观风格的发展演变过程,以类型学的思想为依据,论述了古代园林、中世纪园林、文艺复兴园林、巴洛克园林、风景式园林、风景园艺式园林、工艺美术式园林、现代园林、自然主义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风格和特点.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识是本文所重点强调的.从空间概念的发展与演变,探讨了东西方空间意识的差异.根据园林植物材料的特殊性,论述了园林植物空间实体性要素的基本特征和植物景观空间的特点.从空间形态的限定要素、类型、构成方式等方面阐述了园林植物空间的特征.提出了园林植物空间的结构方式和感知与意象的过程.大自然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创作的源泉,本文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自然界植物的景观结构特征,以桦木沟国家森林公园中的自然植物景观为实例,论述了自然力与植物景观形式的关系.从基本形式要素、基本组合关系等方面研究了自然界中植物景观的空间形式与构成法则.探讨了自然界中植物景观的有序性与无序性,多样性、相似性与统一性的关系.自然式园林植物景观结构是园林重要的结构形式,论文从中国古典园林、中国风景园、英国自然风景园和现代的自然式园林四个层面阐述了自然式园林的植物景观结构方式.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传统的空间结构思想、分析了中国城市公园的空间结构特征和传承与变化.提出了英国自然风景园中奥古斯都式、自然式和风景园艺式三种结构形式.对当代自然式园林植物景观结构的传承、自然式形态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材料的选择进行了评述.规则式园林是西方园林的主要表现形式,论文系统地分析了规则式园林产生的背景和结构形式的变化,将规则式园林植物景观结构体系划分为:四分方形结构体系、"十字型"结构体系和辐射型结构体系三种类型.用分析图式的语言系统分析了结构形成的过程.复合式园林植物景观结构体系是当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结构形式.论文分析了传统复合式结构体系的特征,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思想对于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动态的结构体系、几何与自然交织的结构体系等新的思潮进行了阐述.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系统地分析整理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艺术风格的发展与变化,基本理清了其发展脉络.2、扩大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内涵、使其延伸至园林规划的层面,从更宏观的角度把握植物景观的结构.3、改变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始终将植物实体作为视觉景观重点的传统思维模式,强化了由实体构成的园林植物空间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的意义.5.期刊论文冯宜冰.张卫玲.张兆森英国自然式园林的发展及特色分析-山东林业科技2007,""(3)童轠先生在《造园史纲》中指出:"世界造园体统,除西亚外,还有其他两大系统,即欧洲系统和中国系统[1]."当我们把目光转向欧洲造园系统时,不难发现,在近代,英国的造园活动成了欧洲规则式园林和自然式园林的分水岭,使它对欧洲,乃至世界园林景观发展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6.学位论文王胜霞中国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园林文化背景研究2006中国传统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是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的两朵奇葩,后者的发展曾受到前者的影响,但在它们共有的自然式景观中仍有许多差异,这同两国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关.本论文对这两种园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了比较研究.本论文的课题研究主要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比较中英园林的历史发展,探讨了不同发展过程对园林艺术传统的影响;第二部分,比较两国风景画对园林艺术的影响,探讨"写实"与"写意"画风在园林景观中的反映;第三部分,分析中英传统哲学审美思想对自然美的不同认识,以及文人精神与抒怀方式在园林艺术中的作甩最后,梳理了中国造园艺术向英国的传播,及其在英国自然风景园发展中的影响.7.期刊论文姚雪艳回归自然的花园:欧美近现代自然式花园及其代表人物-园林2005,""(2)园林源于自然景观,高明的园林设计师们总是能在自然与人工之间找到精彩的契合点,从而创造出令观者动心、访者动情的园林景观.在以规则式造园为传统特征的西方国家,自然式花园最早出现、也最常见于那些"土生土长"的乡村农舍花园.特别在英国,随着18世纪后期风景式造园的鼎盛,自然式园林受到越来越多园主的青睐,并在西方国度流行一时.8.学位论文陈春红中国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园林艺术比较研究2006中国传统园林与盛行于18世纪的英国自然风景园,是现代社会以前人类自然式园林艺术的重要代表者.这两种园林均以大自然为创作的基本出发点,且英国自然风景园在发展进程中借鉴了中国园林艺术.但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使得这两支历史上的园林艺术有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基础上,运用中国园林的现有成果,以研究英国园林具体形态和设计手法为基础,通过典型个案具体分析,从园林的空间设计手法、诗画意境、设计理念、造园要素等多方位、多角度对比分析,找寻两国园林艺术的共性及差异.9.期刊论文严晶中国传统园林与英国风景园的异同-中国科技纵横2010,""(9)中国传统园林和盛行于18世纪的英国自然风景观园林是现代社会以前人类自然式园林艺术的重要代表者.中国传统园林是由中国的农耕经济、集权政治、封建文化培育成长.比起同一时期其他园林体系,历史最久、持续时间最长.分布时间最广,这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英国自然风景园是18世纪西方园林由几何式走向自然式的一次重要艺术文化变革,改变了欧洲规则式园林的统治地位.10.期刊论文高枫.Gao Feng当代城市草本植物景观发展前景以及半寄生植物在实践中的作用-城市环境设计2008,""(2)针对当代城市草本植物景观种植发展前景中"自然式"和"生态"的手法,本文分析了其不能脱离城市之中实际情况以及在种植实践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抽象的存在的原因.由于物种之间客观存在着不同竞争能力,有着较高竞争能力的植物能够获取更多的环境资源、占据主导的位置而限制其他具有较弱竞争性植物的生长、发展,这样就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降低,会影响到自然式种植群落的实际效果.这在高土壤肥度的环境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除了一些传统降低土壤肥度的方法,另外一种使用半寄生植物如鼻花属植物(Rhinanthus),通过它们的选择性寄生来调整群落中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的方法被用于生境保护项目的实践当中.同时,对于研究其他一些半寄生植物.如火焰草属植物(Castilleja)、马先蒿属植物(Pedicularis),在城市自然式草本种植当中的作用仍然存在着许多的空间.本文链接:/Periodical_wxyys201001006.aspx授权使用:北京林业大学(bjlydx),授权号:c50901de-f669-4b9c-b77d-9e5c00dfb5fa下载时间:2010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