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语言2014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借景抒情、动静结合、抑扬结合、映衬对比、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卒章显志等,为了便于掌握我们大体分为以下几点:一、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情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即诗人把自身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予在景物中通过描写予以抒发。

如: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无一字说惜别,无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如江水般绵绵无尽。

意蕴深远含蓄。

3、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生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和情感,诗中的物具有人格化的色彩。

如:明于谦的《石灰吟》借石灰清白的特点来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4、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喻时事。

如: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讽喻当朝。

如唐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

感情深沉,意蕴深邃。

6、叙事抒情在古风作品中比较常见。

如:唐白居易的《卖炭翁》二、描写手法1、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使刻画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采用了渲染,是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的欢愉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人们眼前。

2、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于艺术创作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2014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014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b、暗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 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 典故。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 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 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 》“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 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 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 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 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 冷落清秋节?”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 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 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 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抒情 方式
• • • 例: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贾谊、梁鸿,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用典抒情: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采用明用、暗用、
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 a、明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 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如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 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 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 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
9、色彩渲染
通过景物色彩的渲染、对照来突出景物特点,构建画面,营造意境。 有冷暖、明暗之分。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但常见的不外乎以下种类: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映衬对比,伏笔照应,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等,应结合具体的诗歌加以分析。

一、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

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一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再如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

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蕴含蓄深远。

3、情景交融。

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4、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如虞世南的《蝉》:“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自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5、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如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中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来表达远离故土、他乡为官、前途渺茫的惆怅之情。

古代诗歌中常见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中常见表达技巧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3.表现手法
烘托(正衬、反衬)
1.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陌上桑》)(以人烘托人)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物烘托人)
3.月出惊山鸟,时呜春涧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以物烘托物)
4.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以人烘托物)
3.伏笔照应
过渡/过片
(承上启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卒章
显志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3.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4.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对比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5.构思立意技巧
先景
后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铺垫(蓄势)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苏轼《望湖楼晚景》)
照应
1.首尾照应;
2.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

2014年高考诗歌鉴赏之语言解析

2014年高考诗歌鉴赏之语言解析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 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
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 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 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三、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 “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答: ① “葱葱” ,状写出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 “靡靡”写江芜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的情态。 ②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 效果;表达了诗人对浓重春色的欣喜之情。
* 前村深夜里,昨夜一枝开。(《早梅》齐己
这首诗中,“一”原作“数”,郑谷将“数”改 为“一”,与题目“早梅”契合。
僧齐己曾写《 早梅 》:前村深雪 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把 “数”改为 “一”,你同意吗?为什么?
答:①同意②一,一枝;数, 几枝③昨天夜里一枝梅花开放 ④ “一枝”方能照应“早 梅”。
注意:
1、关键词类 2、诗(词)眼类
1、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怎样统领全篇的 方式考查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哪 个字可以统摄全篇?
解答分析:古诗讲究构思,往往一个 字或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定下全诗 的感情基调,统领全诗的主旨,分析 关键词必须围绕全诗进行赏析。
夜 归 (宋·周密)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形象及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形象及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形象及表达技巧每首古诗都有自己的语言艺术的风格和表达技巧,要懂得怎么去鉴赏一首古诗就要了解这首诗的信息和运用技巧,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的鉴赏(一)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2、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特点。

高考题目对诗歌语言考查的形式是多样的。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理解关键词语和品味语言风格两个角度入手。

3、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达到了什么效果等。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

有单独考查的,也有结合形象、思想感情来考查的。

一直以来,对表达技巧的界定比较模糊。

从高考命题情况来看,一切可以提高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之列。

我们在这里从抒情方法、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三个角度来展开。

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的鉴赏(二)方法回顾:1、分析形象型答题模式:第一步,回答塑造什么样的形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特征;第三步,分析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或蕴涵的哲理等)。

2、炼字型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分析该字的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第二步,分析好的原因或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及妙处;第三步,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3、表达技巧:答题模式: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举例《苏小小墓》李贺幽兰露,如啼痕。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注]苏小小,南齐钱塘名妓,钟情于建康才子阮郁,但为阮家所阻,遂与忧伤中咯血而死,时年十九,葬于西湖畔西泠之坞。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语言、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语言、形象)
例2: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尾联由“忽忆”二字领起,诗歌的情调急剧变换,透露出茫然、低沉、伤感的情绪。本联因与试题无关,不再作分析。
四、练习及答案
1.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秋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用“见”?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
(2)“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直接抒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是直接抒情;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算是直接抒情。而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却是间接抒情,它同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都是借景抒情。
命题者就诗的第二联出了两道题。这一联写诗人登楼俯瞰的情景。望海楼下临大江,昼夜奔腾,涛声入耳,触发了诗人挥笔作诗的雅兴,但诗人却说江声流到了笔底,江上片片征帆映入眼帘,又引动了举樽饮酒的豪情,但诗人却说帆影落到了樽前,可谓妙趣横生。在这两句之首分别冠以“三峡”、“六朝”二字,景与情一下就脱开了眼前的实际,空间、时间大大拓展。诗人驰骋想象,让江声带着三峡崔巍险峻,让帆影映着六朝的繁盛。这样,诗人的见闻感受便突出了望海楼的高大久远。可见第(2)题的答案是:空间、时间;第(3)题的答案是B。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熳”。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

古代诗词语言特色与表达技巧

古代诗词语言特色与表达技巧

古代诗词语言特色与表达技巧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词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代文学的魅力。

一、古代诗词的语言特色1. 精炼简洁:古代诗词追求简洁精炼的表达方式,将深刻的思想和感情融入短小精悍的文字中。

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常用几句简短的文字便能表达出庞大的意境。

2. 高度凝练:古代诗词具有高度凝练的特点,将复杂的思想用简约的语言精准地传达出来。

通过精选词语和诗句的排列,使得诗词在表达上达到了至臻至美的程度。

3. 借景抒情:古代诗词常常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利用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诗人通过描绘山水、花鸟等自然景观,借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4. 善用比喻和象征:诗人借助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诗词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比如,用明月比喻思念的情感,用红叶象征衰老的岁月等。

二、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1. 出奇制胜:古代诗人常常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来打动读者,给人以新鲜感和意外之美。

诗人会用一些与众不同的词语或句式,使得诗词独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2. 寓情于景:古代诗人善于利用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通过景物的描绘来唤起读者的共鸣。

诗人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使得诗词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情。

3. 突出形象描写:古代诗词在表达时注重形象描写,通过对事物的具体描绘,使抽象的思想变得可触可感。

相比于描述抽象概念,形象描写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4. 追求音韵和谐:古代诗词追求音韵和谐,注重平仄押韵的运用。

通过押韵和韵律的呼应,诗词更具韵味和节奏感,使得诗词更富有音乐性。

总结:古代诗词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以凝练精炼、借景抒情、善用比喻和象征等手法,唤起读者对自然、情感和生命的共鸣。

古代诗词的表达艺术是一种独特而精湛的形式,通过对诗词的欣赏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的语言风格
• 华丽:语言丰富而有文采。 • 相关术语:华美绚丽、绚丽飘逸、绚丽奇诡。 • 豪迈:语言奔放、有气势,意境恢弘阔远,表 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 相关术语:豪迈雄奇、雄浑豪放。 • ……
诗歌的语言风格
• • • • • • • • • • • • 陶渊明 杜 甫 李 白 王昌龄 李商隐 杜 牧 王 维 高 适 陆 游 辛弃疾 苏 轼 白居易 • • • • • • • • • • • • 清新自然 朴素自然 悲壮苍凉 沉郁顿挫 通俗易懂 豪迈旷达 豪迈悲壮 雄健高昂 清新俊爽 朦胧隐讳 豪迈飘逸 慷慨激昂
炼字与“练意”
• 蝶恋花 晏殊 •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 • 鉴赏“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中的“独”与“尽”的妙处 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 。 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 穿朱户。 一个“独”字,写出了词 • 昨夜西风凋碧树。 人思念远人难以排遣的孤独与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无奈。一个“尽”字,生动地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 写出了词人登楼远眺寻觅盼望 阔知何处? 的形象,与下面“山长水阔知 何处”相呼应,表达了望眼欲 穿的思念之苦。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语言
关于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 统一认识:
• 1、表达技巧是为主题和情感服务的,回答问题的 根本落脚点在主题和情感。
• 2、术语有助于简洁地表达,但不可为用术语而用 术语。 • 3、术语的基本概念要清楚,但不必过于深究。 • 4、术语的数量以够用(应对考试)为原则,不必 求全求多。
炼字与“练意”
• •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 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 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 赖,溪头卧剥莲蓬。 • 前人用“淡语清新”来概 括这首词的语言特点,如 何理解? • 淡语清新:用平白朴素的 语言描摹生活画面,整首 词人物简单,情节真实, 呈现出一幅充满生机、和 平安静、朴实安适的农村 生活景象。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 丑奴儿 ·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 概括这首词上下阕的内 容并分析这首词的表达 技巧。 • 这首词运用反衬手法。 通过回顾少年时的不知 愁苦却强说愁,反衬出 如今饱尝愁苦又有愁难 吐的心情。今昔对照, 跌宕有致,意蕴深长, 耐人寻味。
• 抱膝灯前影伴身。
• 想得家中夜深坐, • 还应说着远行人。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夜雨寄北
李商隐
•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 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虚实结 合的手法表达自己对妻子的 思念的。 • 这首诗运用时空循环往复的 手法,以达到虚实相生的表 达效果。第二句写接到妻子 询问归期的信时的眼前景: 夜雨绵绵涨满秋池,弥漫在 巴山夜空。三四两句设想未 来某天与妻子重聚时追话今 夜的情景,表达了对妻子真 切的思念之情。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 小 松 杜荀鹤 • 这首诗采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什么主题? • 这首诗采用托物言志的 手法。以“小松”喻人, 写“小松”初时不为人 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 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 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 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 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 自小刺头深草里, • 而今渐觉出蓬蒿。 • 时人不识凌云木, • 直待凌云始道高。
•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 照高台。悲歌击筑,凭 高酹酒,此兴悠哉!
•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 暮云开。灞桥烟柳,曲 江池馆,应待人来。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 双调· 清江引
• 指出这首元曲的表达技巧并分析意境 特点及诗人情感: • 这首曲运用借景抒情,以情驭景的方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
法,选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
诗歌表达技巧主要包括: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象征) 化用典故 借古讽今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以动写静) (以小见大) (比兴手法)……
各种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借代 对比、衬托(烘托、反衬) 双关 ……
炼字: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
• 炼字:炼意
炼字与“练意”
• • • • •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 对第三句“吠”字的表达 效果作出简要分析。 • “吠”字的运用,划破了 日暮天寒的山村的寂静, 给沉睡的郊野带来了生气 ;以动衬静,给行人带来 了希望。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 • 秋波媚 陆游
• 指出这首词运用的两种表达技巧,并 分析其作用。 • 用典:“悲歌击筑”。渲染了慷慨悲 壮、高亢昂扬的情调,从而也写出了 词人对收复中原的期待之情。 • 拟人手法:“灞桥烟柳,曲江池馆, 应待人来”用,通过写灞桥、曲江的 风景等待南宋军队的到来,写出了中 原人民正准备迎接收复失地的南宋军 队到来的情景,暗示着作者所主张的 抗金战争的胜利前景。
诗歌鉴赏总结
• • • • 读懂诗歌是基础 逐句翻译是途径 审清题意是关键 具体概括相结合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 泊秦淮
杜牧
• 烟笼寒水月笼沙,
• 分析这首诗后两句的表达 技巧及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 这两句化用典故,借古讽 今。借陈后主沉湎声色, • 夜泊秦淮近酒家。 荒淫误国一事,表现诗人 • 商女不知亡国恨, 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 • 隔江犹唱《后庭花》。 对晚唐官僚贵族纸醉金迷 的生活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 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抒发
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 黄花地,芭蕉雨声 秋梦里。
歌的表达技巧
•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 邯郸驿里逢冬至, • 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现 他的“思家”之情? • 虚实结合。一二两句实写 自己冬至夜独在驿站的孤寂 ,三四两句写的是想象中在 冬至这个佳节,家中亲人由 于自己离家远行,也在思念 着着自己,从而更深一层地 表现了自己思家之情。
诗歌的语言风格
• 语言风格跟哪些因素有关?
• 明确:
• 语言风格是语言运用中某种特点或某些 特点的综合所形成的格调、气氛和色彩, 与诗人的气质和诗歌的题材有关。
诗歌的语言风格
• • • • • • • 清新: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相关术语:清新雅致、清新自然。 明快:语言明白而流畅。 相关术语:明白晓畅。 含蓄:语言表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相关术语:含蓄蕴藉、委婉含蓄。 朴素:语言朴实无华。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 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 深刻,平易近人。 • 相关术语:朴实无华、平实质朴、冲淡自然、 多用口语。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 • • • • • • • • • 暮春即事 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 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 不知春去几多时。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 1、这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哪 些相同点?请举例简要分析。 • 2、“闲坐小窗”和“闲敲棋子 ”中的“闲”情是否相同?请 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 1、写景动静结合,以动补静。 以细节描写表情达意。对仗修 辞方法的运用。 • 2、 “闲坐小窗”:悠闲喜悦 • “闲敲棋子”:焦躁不安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 • 石灰吟 于谦 • 指出这首诗的表达技巧及 其效果:
• 千锤万凿出深山, • 象征手法,托物言志。 • 烈火焚烧若等闲。 • 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 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 • 粉身碎骨浑不怕, 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 地表达了表达自己为国尽 • 要留清白在人间。 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 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炼字与“练意”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 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 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 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 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 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 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 么? • “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 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 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 态美。 • “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 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 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 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 • •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试问 卷帘人,却道海棠依 旧。知否?知否?应 是绿肥红瘦。
• 分析“绿肥红瘦”一句的 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 运用了借代手法。 “绿肥 红瘦”中,“绿”“红” 分别指代叶和花, “肥”“瘦”分别形容叶 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委婉 含蓄地表达了对春光的留 恋和惜别这样一种伤感情 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