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西湖的诗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合集下载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译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译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注释(1)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2)净慈寺:杭州西湖畔着名佛寺。

(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官居直阁秘书(4)毕竟:到底。

(5)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6)别样:格外。

(7)接天:与天空相接。

(8)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

(9)同:相同。

(10)六月中:六月中旬。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翻译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品赏析“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注音译文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注音译文赏析

晓xi ǎo 出净j ìn ɡ慈c í寺s ì送林子方【唐】 杨万里毕b ì竟j ìn ɡ西x ī湖h ú六li ù月yu è中zh ōn ɡ,风f ēn ɡ光ɡu ān ɡ不b ù与y ǔ四s ì时sh í同t ón ɡ。

接ji ē天ti ān 莲li án 叶y è无w ú穷qi ón ɡ碧b ì,映y ìn ɡ日r ì荷h é花hu ā别bi é样y àn ɡ红h ón ɡ。

译文: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p ū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t ín ɡ亭t ín ɡ玉y ù立l ì的荷花绽zh àn 蕾l ěi 盛开,在阳光辉hu ī映y ìn ɡ下,显得格外的鲜xi ān 艳y àn 娇ji āo 红h ón ɡ。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

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ju àn 恋li àn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zh ì朴p ǔ无w ú华hu á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li ú恋li àn的。

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

“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d ú特t è、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

首句看似突t ū兀w ù,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l ǐn ɡ略lu è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z àn 叹t àn 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译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译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译杨万里(1127年—1206年)是宋代著名诗人和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以描写山水、花鸟为主,尤其擅长写春天和秋天的景色。

他的一首著名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描写他送朋友林子方到净慈寺游览的情景。

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景色,也表达了他对朋友的不舍和对离别的思考。

下面是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翻译:终究,西湖六月景色独特,与四季不同。

天上的莲叶无穷无尽的翠绿,映着太阳的荷花闪着别样的红色。

我希望像两只比翼鸟一样在天上飞翔,在地上希望成为一棵共生的树。

天地虽然永恒,但万物终有消逝的时候,这种离别的伤感会伴随我绵绵不绝。

这首诗有着简洁明了、平易近人的风格,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爱和思念。

作者在描写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寄托和心愿。

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愿作比翼鸟,愿为连理枝”的表达。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比翼鸟和连理枝都是和爱情有关的象征。

比翼鸟是两只鸟结合在一起的形象,代表两个人心心相印,比翼共飞。

而连理枝则是两棵树形成的一棵树,也代表两个人合二为一,深深相爱。

这首诗展现了杨万里高超的诗境和爱情哲学。

作为一首“送别诗”,它不仅仅是对朋友的一种祝福,更是对人生的一种思考和对人类情感的一种赞美。

所以这首诗在历代文化中一直被誉为朦胧诗的代表之一。

总之,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的送别诗,凝练、简洁、情感真挚,深深地打动了读者,也留下了无限的遐思。

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有感

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有感

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有感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文如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六月的美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

首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意思是说,西湖的风光在六月时最为美丽,与其他季节都不同。

这里的“毕竟”二字,表现了诗人对西湖六月风光的独特感受,也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则描绘了西湖的莲叶和荷花。

莲叶无边无际,一片碧绿,荷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红艳。

这里的“接天”和“映日”二字,都用得非常生动,表现了莲叶和荷花的广阔和明艳,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深刻的寓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杨万里通过对西湖六月风光的描绘,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抓住机会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同时也要珍惜身边的人,不要轻易分别。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二首

语言风格
该诗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
深入解读
主题思想
该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自 己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无奈和惋惜。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西湖已成为文人墨客吟咏的热点题材。
情感表达
该诗通过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情感,对大自然的敬畏和 向往。
多元阐释
的友谊。
主题表现
01
语言简练
杨万里的诗以简练明快著称,这 两首诗也不例外,用简单的语言 表现了深刻的情感。
描写细腻
02
03
情感真挚
通过对荷花和周边景色的描写, 展现了六月西湖的美景,让读者 身临其境。
诗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让人感 受到诗人对林子方的深厚情谊和 离别的痛苦。
主题意义
珍惜友谊
这两首诗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朋友,感激他们 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支持。
对比
通过对比前两句与后两句,突出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悲伤与对西湖 美景的赞叹。
修辞手法
对偶
诗中使用了“毕竟”、“风光”等对偶词语,使诗句更加工整、优美。
用典
诗人运用了“晓出”、“净慈寺”等词语,暗示了友人离别的背景和氛围。
结构特点
起承转合
诗中前两句起承,中两句转合,最后两句再转再合,表达了 诗人对友人离别的复杂情感。
短句长句交错
诗人运用了短句与长句交错的写法,使诗句节奏明快,富有 音乐感。
04
作品影响与评价
对后世影响
文学价值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为杨万里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其高超的诗歌创作 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承和发展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被广泛传颂,并作为 文学教材,传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翻译及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翻译及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翻译及赏析关键信息项:诗词原文作者翻译内容诗词赏析要点1、诗词原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1 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

111 作者简介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语言清新活泼,富有幽默诙谐的特色。

2、翻译内容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21 重点字词解释“毕竟”: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别样”:特别,不一样。

3、诗词赏析31 艺术特色这首诗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色。

首先,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风光不与四时同”,将六月西湖的独特风光与其他季节进行对比,突出了此时西湖景色的绝美和与众不同。

311 色彩描绘其次,在色彩的描绘上极为出色。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两句,以“碧”和“红”两种鲜明的色彩,生动地展现了莲叶的无边无际和荷花的娇艳动人,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312 意境营造再者,诗人营造了宏大而又优美的意境。

莲叶的“接天”和荷花的“映日”,让人感受到西湖景色的壮阔和生机勃勃。

32 情感表达此诗表面上是在描绘西湖的美景,实则蕴含着诗人对友人林子方的深情厚谊。

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力赞美,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祝福。

321 借景抒情诗人以美景喻人,希望友人能在新的环境中如这六月的西湖一般,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322 深层寓意同时,也可能暗含着对友人前途的美好期许和对人生如美景般变幻多彩的感慨。

4、诗词影响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意思-赏析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意思-赏析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意思|赏析毕竟西湖六月中,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译文二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鉴赏作者:佚名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

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

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

首句看似突兀,实际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

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

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

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

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是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

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文与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文与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文与赏析“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先来看这首诗的题目,“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点明了时间是清晨,地点是净慈寺,事件是送别友人林子方。

诗的开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直接抒发感慨,强调西湖六月的风光独特,与众不同。

“毕竟”二字,凸显出诗人的坚定语气,仿佛在告诉读者,西湖的六月之美,无可比拟。

西湖,本就是闻名遐迩的美景之地,而六月的西湖,更是别有一番韵味。

这里的“风光不与四时同”,并非简单地说季节不同景色不同,而是在强调六月的西湖有着一种独特的、令人陶醉的魅力。

接下来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则是具体描绘了西湖六月的美景。

那莲叶田田,仿佛与天相接,一片碧绿,望不到尽头,给人以无尽的视觉冲击和广阔之感。

“无穷碧”三个字,将莲叶的繁茂和碧绿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在阳光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鲜艳娇红,“别样红”突出了荷花的与众不同,红得那样夺目,那样动人。

这两句诗,色彩鲜明,画面感极强,让人仿佛能够亲眼目睹那莲叶的碧和荷花的红。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西湖的美景,还蕴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有人说,诗人以西湖的美景挽留友人,希望友人不要离开。

也有人认为,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的独特风光,来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希望友人在未来的道路上也能如同这六月的西湖一般,拥有绚丽多彩的人生。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对仗工整。

“接天莲叶无穷碧”与“映日荷花别样红”,不仅在词语上对仗,在意境上也相互映衬。

同时,诗人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

“接天莲叶无穷碧”,将莲叶的广阔夸张地表现出来,给人以震撼。

而“风光不与四时同”,则通过对比,突出了六月西湖的独特。

在语言上,诗人的表达简洁明快,通俗易懂。

没有生僻的字词,却能将西湖的美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这种质朴而又生动的语言风格,使得这首诗能够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西湖的诗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鉴赏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

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湴塘村)人。

历任太常丞兼礼部右侍郎、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左司郎兼太子侍读,官至宝谟阁学士。

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

杨万里一生爱国,但始终不得重用。

晚年受宰相韩侂胄打压,忧愤而死,享年80岁,赐谥号文节,追赠光禄大夫。

杨万里在诗歌创作上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

他创造了新奇幽默的诚斋体”,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

平生著作甚丰,相传有诗2万余首,现存诗4200余首。

今存《诚斋集》有诗文133卷,有《杨文节诗集》、《杨文节易传》、《杨文节文集》等著作传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