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加答案
大一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大一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选择题1.下列哪个词语在《论语》中的用法与现代用法差异最大? A. 君子 B.贤者 C. 士人 D. 儒生答案:C2.《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诗歌集,下列哪个选项描述了《诗经》的特点? A. 反映了商代社会的风尚和人民的生活 B. 描绘了周朝王室的荣耀和壮丽 C. 表达了战国时期诸侯的争斗和纷争 D. 记载了隋唐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发展答案:A3.以下哪个历史事件对于古代汉语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A.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度 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文字统一 C.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 D.清朝康熙时期的字典编纂答案:B阅读理解根据以下古代汉语文段回答问题:田中有禾,自旦至昧。
谁谓尔亡?自旦至昧。
昧者不明。
禾者何生?黍稷之类也。
谓黍稷之类也。
禾者既饱,黍稷既熟,独怀尔容。
谁谓尔雠,我乃大非。
尔雠我非,我生于斯。
4.上述文段中,“禾”和“黍稷”分别代表什么?答案:禾代表稻谷,黍稷代表小麦和谷子。
5.上述文段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答案:田地中有丰收的庄稼,人们感到欣慰和满足,但也有人对这种幸福产生了忧虑和嫉妒。
问答题1.古代汉语有什么独特的语法特点?答案: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包括:词序灵活,没有固定的语序规则;缺乏时态和语气的明确表示;重音唯词义;语言简练,以简洁和意象为特点。
2.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发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古代汉语的词汇更为古老和古朴,有一些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经鲜少出现;古代汉语的语法较为复杂,使用了大量的古语和文言词汇;发音方面,古代汉语的声调和音节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完成句子1.古代汉语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进行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古代汉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_______的内涵。
答案:经典著作2.古代汉语学习的难点之一是语法的灵活性,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可能有不同的_______。
古代汉语期末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试题及答案【篇一:古代汉语第一册期末试题与答案】一.填空題(每空2分,10空,共20分)1.許慎六書“假借”的定義__本無其字,依聲託(托)事__。
2.本義__詞的本來意義,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__。
3.異體字__音義完全相同而形體不同的字__。
4.文字學家辨別漢字的本義主要依靠漢字的__字形_。
5.我國第一部字典是東漢許慎著的_《说文解字》_。
6.判斷句是以__名词或名词性词组_作謂語。
7.上古漢語判斷句很少用判斷詞__是_來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鄭伯克段于鄢》選自《十三經》中的_《左传》__。
9.“莫”的本義是(暮)傍晚_,“莫”的今字是_暮_。
二.解釋下列詞語意義並指出詞性(每題1分,共20題,共20分) 1.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11.於是乘其車,揭其劒,過其友。
過:拜訪。
動詞。
雉:長三丈,高一丈。
量詞 12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
2.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發:打開。
動詞。
諸:這事到(之於)。
兼詞 13.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
3.一之爲甚,其可再乎?顧:囬頭看。
動詞。
其:难道,语气词 14.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
4.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誠:如果。
(假設)連詞。
行李:外交使者。
名詞 15.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
5.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
息:兒子。
名詞。
焉:到那(於之)。
兼詞 16.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6.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茍:隨便、隨意。
形容詞。
克:能夠。
助動詞 17.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
7.賊民之主,不忠。
歸:饋(贈送)。
動詞賊:殺害。
動詞。
18.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義。
8.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庠序:學校。
名詞。
殿:鎮守。
動詞。
19.後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
9.雖然,必告不穀。
藝:種植。
動詞。
不穀:我。
謙詞。
20.徴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10.晉侯問嗣焉,稱解狐。
徴:表現,显露。
動詞。
稱:推荐。
動詞。
三.指出下列句子類型,如判斷句、賓語前置句、被動句等(每題1分,20題,共20分)1.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
古代汉语第一册期末试题与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古代汉语试题(A)一.填空题(每空 2 分,10 空,共 20 分)1.许慎六书“假借”的定义本无其字,以声托事。
2.本义上古文献材料可以证明的本来含义。
3.异体字音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字。
4.文字学家辨别汉字的本义主要依靠汉字的字形。
5.我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
6.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
7.上古汉语判断句很少用判断词是来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十三经》中的_左传。
9.“莫”的本义是日落,“莫”的今字是_暮。
二.解释下列词语意义并指出词性(每题 1 分,共 20 题,共 20 分)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雉:量词,长三丈,高一丈2.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诸:这事到(之于)。
兼词。
3.一之为甚,其可再乎?其:语气词,表反问。
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外交使者名词5.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焉:兼词于之。
在那里。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克:能助动词7.贼民之主,不忠。
贼:杀害动词8.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殿:殿:镇守。
动词。
9.虽然,必告不谷。
不谷:不谷:我。
谦词。
10.晋侯问嗣焉,称解狐。
称:称:推荐。
动词。
1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过:拜访。
动词。
12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
发:打开动词13.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顾:回头动词14.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
诚:如果。
(假设)连词。
15.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儿子。
名词。
16.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茍:随便、随意。
形容词。
17.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
归:馈(赠送)。
动词1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义。
庠序:学校。
名词。
19.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艺:种植。
动词。
20.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表现动词三.指出下列句子类型,如判断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等(每题 1 分,20 题,共 20 分)1.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判断句2.制,严邑也。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古代汉语中的时尚词汇的是:A. 麃(bēi)B. 鬈(quán)C. 刎(wěn)D. 鳢(lǐ)2. 古代汉语中常用的颜色词是:A. 靑(qīng)、苍(cāng)、黛(dài)B. 靛(diàn)、赭(zhě)、绀(gàn)C. 藐(miǎo)、碧(bì)、翠(cuì)D. 翛(xiāo)、苇(wěi)、赅(gāi)3. 下列古代诗词中,不属于宋词的是:A. 春江花月夜B. 静夜思C. 渔家傲D. 西江月4. 以下句子中,哪一句是正确的古代用法?A. 忧郁自然年年老。
B. 动静深相似。
C. 韶光塞巷空。
D. 不覩当年行人。
5.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其作者是:A. 曹操B. 施耐庵C. 罗贯中D. 曹雪芹二、问答题1. 解释古代汉语中的“草木皆兵”一词。
答案:古代汉语中的“草木皆兵”形容因为过度恐慌而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敌视和威胁。
2. 用古代汉语表达“感恩”和“报恩”的意思。
答案:古代汉语中,“感恩”可以用“戴德”表达,而“报恩”可以用“延宠”。
3. 请用古代汉语造句,表达“岁月静好”。
答案:岁月如矢,静好如初。
4. 解释古代汉语中的“墟落”一词。
答案:古代汉语中的“墟落”指的是乡村、村庄。
三、阅读理解古代汉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和理解古代汉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古代汉语的特点是词义丰富、表达方式独特,同时也有一些时尚词汇和独特的句法结构。
通过阅读古代诗词、名著以及古代文献,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就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回顾和巩固他们对古代汉语的学习成果。
通过选择题、问答题和阅读理解,同学们可以加深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
四、补充说明本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最终以教师布置的考试内容为准。
古代汉语的学习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实践,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古代汉语水平。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加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加答案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a )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c )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d )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a )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 )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d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d )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d )A其后秦稍蚕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名词的是:A. 君子B. 德行C. 仁义D. 礼智2. “诗经”中的“风”指的是:A. 风景B. 民歌C. 风土人情D. 风尚3. 古代汉语中,“吾”和“余”在人称代词中分别代表:A. 第一人称单数和复数B. 第二人称单数和复数C. 第三人称单数和复数D. 不定人称4. “左传”是下列哪一本史书的注释?A. 春秋B. 尚书C. 礼记D. 周易5. “夫子何为者”中的“夫子”是指:A. 丈夫B. 老师C. 父亲D. 尊称6.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哪部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汉赋D. 唐诗7. “夫战,勇气也”中的“夫”字,其在句中的作用是:A. 助词,无实际意义B. 代词,指代人或物C. 连词,连接前后句子D. 副词,表示程度或范围8. “礼失求诸野”中的“野”指的是:A. 野外B. 未开化之地C. 民间D. 边疆9. “出淤泥而不染”中的“淤泥”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比喻:A. 污泥B. 困境C. 恶劣环境D. 低贱出身10. “夫子喟然叹曰”中的“喟然”表示:A. 悲伤B. 惊讶C. 感慨D. 愤怒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在古代汉语中,“__”是指通过诗歌、音乐、舞蹈等形式进行的一种礼仪教育。
2. “__”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历法,以十二年为一个周期。
3. “__”是《诗经》中的一篇诗歌,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4. “__”是《论语》中孔子的一句名言,意在强调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
5. “__”是《尚书》中的一篇文献,记载了周公辅佐成王治理国家的故事。
6. “__”是《左传》中的一个典故,讲述了晋国大夫屠岸贾因忠诚而遭受不幸的故事。
7. “__”是《孟子》中提出的一个政治理念,主张君主应以民为本。
8. “__”是《周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代表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9. “__”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记述了汉代名将卫青的生平事迹。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量词?A. 匹B. 只C. 个D. 头答案:A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子曰”的“子”指的是谁?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庄子答案:A3.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论语》D. 《庄子》答案:A4.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形容的是?A. 桃树茂盛B. 桃花鲜艳C. 桃果甘甜D. 桃叶翠绿答案:B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什么?A. 工具B. 法律C. 道德D. 制度答案:A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青青”形容的是?A. 衣服的颜色B. 头发的颜色C. 心情的愉悦D. 环境的清新答案:A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的“坦荡荡”形容的是?A. 心情的愉悦B. 道路的平坦C. 心胸的宽广D. 环境的清新答案:C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B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人行”指的是?A. 三个人一起行走B. 三个人一起学习C. 三个人一起工作D. 三个人一起讨论答案:A10.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知”指的是什么?A. 知识B. 智慧C. 认识D. 理解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句话出自______。
答案:《荀子》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出自______。
答案:《易经》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句话出自______。
答案:《离骚》4.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句话出自______。
答案:《论语》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出自______。
答案:《论语》6.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属于古代汉语的“六书”之一?A. 指事B. 象形C. 形声D. 拟声答案:C2. 以下哪个朝代的汉语语法研究最为发达?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B3. 以下哪项不属于古代汉语的句式特点?A. 主谓宾B. 定语后置C. 状语前置D. 宾语前置答案:C4. 《诗经》中,以下哪一项不是“赋”的表现手法?A. 比兴B. 拟人C. 夸张D. 对仗答案:C5. 以下哪项属于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A. 拟声B. 比喻C. 倒装D. 对仗答案:B6. 以下哪个字属于古代汉语的“六书”中的“会意”字?A. 日B. 月C. 明D. 星答案:C7. 以下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副词?A. 之B. 也C. 焉D. 乎答案:C8. 以下哪个字是古代汉语中的助词?A. 之B. 也C. 焉D. 乎答案:B9. 以下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连词?A. 之B. 而C. 焉D. 乎答案:B10. 以下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介词?A. 以B. 与C. 在D. 从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
答案:字典12.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许慎13. 古代汉语的“六书”包括:象形、指事、______、形声、转注、假借。
答案:会意14. 《诗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答案:风、雅、颂15. 古代汉语中的“四声”包括:平声、上声、______、______。
答案:去声、入声16. 《史记》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司马迁17. 古代汉语中的“使动用法”是指______。
答案:动词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状态18. 古代汉语中的“意动用法”是指______。
答案:动词表示主语的心理活动或感情19. 古代汉语中的“被字句”是指______。
答案:以“被”为标志的被动句20. 古代汉语中的“为字句”是指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打印版)古代汉语试题(1).....................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试题(1)参考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古代汉语试题(2).....................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试题(2)参考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古代汉语试题(3).....................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试题(3)参考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古代汉语试题(4).....................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试题(4)参考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古代汉语试题(5).....................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试题(5)参考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古代汉语试题(6).....................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试题(6)参考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古代汉语试题(7)及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古代汉语试题(8)及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古代汉语试题(9)及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古代汉语试题(10)及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A其后秦稍蚕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___。
这是中国___的奠基之作,收字___个,另有重文1163个。
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______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_______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___,声符为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________,如“叔”的本义是__________。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1、转注2、偏义复词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
(每题1分,共20分)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6、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8、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9、师进次于陉。
10、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
1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12、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1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于三子者之撰。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语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
”16、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17、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
18、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五、简答(每题3分,共9分)1、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有何特点2、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有哪些活用形式3、介词“于”有哪些用法六、指出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说明其活用情况和意义(每题2分,共10分)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4、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5、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七、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每题2分,共10分)1、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4、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
5、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八、解释加点的虚词的词性、语法意义,能释出的要释出。
(每题2分,共10分)1、太后盛气而揖之。
2、皮之不存,毛将安傅3、宣子未出山而复。
4、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5、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大事。
九、给下面的短文加标点,并翻译。
(15分)陈涉之初起王楚也使周市略定魏地北至狄狄城守田儋详为缚其奴从少年之廷欲谒杀奴见狄令因击杀令而召豪吏子弟曰诸侯皆反秦自立齐古之建国儋田氏当王遂自立为齐王发兵以击周市周市军还去田儋因率兵东略定齐地。
试题(1)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1、C2、A3、C4、D5、A6、A7、D8、B9、D10、D二、填空(每空1分)1、许慎、文字学、93532、张相、特殊语辞3、衣、(“裁”无“衣”)4、字形、手拾5、勉励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受”写作“授”不得分。
2、偏义复词:由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词构成,只有一个词起表义作用,另一个词不表义,只是一种陪衬,这种复合词叫做偏义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了该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每题1分,能准确解释出词语的意义即可)1、成熟2、屡次3、安抚4、放松警惕5、外交使节6、咨询,征求意见7、劳苦8、拜访9、临时驻扎10、向后退11、足12、犯错误13、通“馈”,赠送、窥探14、站起来、才干15、走向,接近16、遭受17、胸襟宽大18、言语真实五、简答(每题3分)1、(1)古汉语没有动量词,数词直接用在动词之前。
(2)数词置于整个句子之后,在其他部分后加上代词“者”。
2、(1)表比喻;(2)表复杂内容;(3)表原因;(无举例则不得分)3、(1)引进处所,涉及对象;(2)引进比较对象;(3)引进施事者;(4)引进时间;(全答对得满分,每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六、指出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说明其活用情况和意义(每题2分,指明活用的词、说明活用情况、活用的意义是三个得分点,全答对得满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也得1分)1、端: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礼服章甫:名词用作动词;戴上礼帽2、药: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药3、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4、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产生6、剑:名词作状语;表示工具,用剑七、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每题2分,指明句式类型1分,分析出特点1分)1、判断句,“此“作主语;”“谁”作谓语。
2、被动句,“见”表被动,“于”引出主动者。
3、宾语前置句,用“实”复指否定句中。
4、双宾语句,“夺”带双宾语,“之”作间接宾语,“食”作直接宾语。
5、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宾语“之”前置。
八、解释加点的虚词的词性、语法意义,能释出的要释出(每题2分,指明词性1分,说明语法意义或译出1分)1、连词,用在状语和动词之间2、介词,用在主谓之间,表示寓意未完,让读者等待下文。
3、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否定4、疑问代词,表处所“哪里”5、代词,表说话人自称“我”九、给下面的短文加标点,并翻译。
(15分,标点5分,每错3个扣1分,扣完为止;翻译10分,意译即可)也,地,狄,奴,廷,奴。
令,令,曰:“立,齐,国‘儋,氏,王。
”王,市。
去,地。
陈胜刚刚起义称王楚地的时候,让周市攻取平定魏地,向北到达狄地。
狄城守官田儋假装捆绑了他的仆从,带领青年人到廷堂,想拜见令,杀死了仆从,得以拜见令,趁机杀死令,于是召见豪强子弟,说:“诸侯都叛秦,自立为王。
齐国,是古代建的国;儋,是田姓,应当称王。
”于是自封为齐王,发兵攻打周市,周市军队返回了狄,田儋于是率领军队向东攻取平定齐地。
《史记》卷94,《田儋列传》古代汉语试题(2)一、单项选择题(1×10)1、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信武果 B 取尖安 C从休亡 D 朝高回2、下列定义是许慎为“形声”所下的是()A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B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C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D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3、下列汉字属于“肉”部的是()A肖 B服 C 期 D朔4、下面全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 阙掘咏詠 B沽酤预豫 C賸剩笋筍 D陈阵泪淚5、“庄子持竿不顾”中的“顾”用的是()A引申义 B 本义 C 假借义 D 比喻义6、下列词语中属于联绵词的是()A恭敬 B动静 C恐惧 D逶迤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属于词组的是()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C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8、《方言》的作者是()A王念孙 B许慎 C 段玉裁 D扬雄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是()A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B遂置姜氏於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C 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之,佣未反。
D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10、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生庄公及共叔段。
B公赐之食。
C姜氏何厌之有 D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