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手术记录

合集下载

冠脉造影+PCI术前讨论

冠脉造影+PCI术前讨论

南京市鼓楼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术前讨论记录姓名陈斌科别心脏科病区205 床号07 住院号4387489手术步骤:1、患者平卧于导管床,心电、血氧监护,酌情吸氧,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麻,穿刺动脉,置入动脉鞘,注入肝素,插入造影管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

2、根据造影结果决定治疗方案。

3、如病变适合且家属同意植入支架,则追加肝素,插入指引导管,在指引导丝指引下,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术,术中酌情行血管内超声检查指导手术。

术中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1、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动脉夹层一一掌握穿刺技巧、避免反复穿刺、操作轻柔;2、过敏反应一一激素;3、心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急性左心衰一一术中严密监护,及时处理;4、心绞痛、心肌梗死一一吗啡、硝酸甘油,开通阻塞血管,注意保护边支;5、冠状动脉内膜撕裂一一球囊低压力扩张或支架覆盖;6、冠脉穿孔、心包填塞一一带膜支架、心包穿刺引流或紧急外科手术;7、慢血流或无血流药物治疗、血栓抽吸等; &出血、血栓、栓塞并发症——相应处理;9、支架脱落——取出支架或原位释放,必要时外科手术。

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1、动静脉痿——局部加压,带膜支架或外科修补;2、假性动脉瘤――局部加压或外科手术;心包填塞一一心包穿刺引流或手术;3、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急性左心衰一一及时相应处理;4、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一一药物治疗、必要时复查造影、血运重建;5、急性肾功能损害术前术后适当水化,术后第1、3天复查血肌酐;6、出血、血栓并发症物治疗、调整抗凝抗血小板药物。

7、术后常规: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动脉搏动及有无血管杂音;急诊介入术后即刻、术后1h常规复查两次ECG;择期手术后常规复查一次ECG,如有胸痛发作需随时复查ECG ;介入术后6h和12h查CKMB ;术后24h、48h常规查血肌酐;手术时间长者术后加用一次抗生素。

@.@ 冠心病入院记录

@.@ 冠心病入院记录

.冠心病入院记录冠心病入院记录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主治医生:1.主诉:患者主诉胸闷、胸痛,伴有气促,运动不耐受等症状。

2.现病史:患者近期出现胸痛、胸闷等心绞痛症状,症状发作频率增加,休息后可缓解。

伴有心率不规则、心悸等不适。

3.既往史:- 心脏病史:患者有冠心病既往史,曾经有心绞痛发作,在之前已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

- 高血压:患者长期存在高血压病史。

- 糖尿病:患者患有糖尿病。

- 其他:如有其他重要的既往史,也需要详细记录。

4.体格检查:- 血压:记录患者入院时的血压值。

- 心率:记录患者入院时的心率。

5.化验检查:- 血常规: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

- 生化指标:包括肌酸激酶、肌红蛋白、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等指标。

- 心电图:记录患者入院时的心电图结果。

- 冠状动脉造影:记录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

6.诊断:患者被诊断为冠心病,需要详细写明疾病的类型、程度以及相关的指标数值。

7.治疗:- 给予药物治疗:所使用的药物名称、剂量和用法。

- 心电监护:记录患者的心电监护情况。

- 导管介入治疗:如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需要详细记录治疗过程和治疗结果。

- 其他治疗措施:如行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

8.随访与观察:记录患者的病情观察情况,如症状改善、并发症等。

9.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出院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生活方式改变、药物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 心电图报告- 冠状动脉造影报告- 化验检查结果法律名词及注释:1.病历:指医生对患者的诊断、治疗等过程进行详细记录的文书。

2.冠心病:一种心脏疾病,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主要症状包括胸痛、胸闷等。

3.心绞痛: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缺血症状,常表现为胸痛。

4.冠状动脉造影:一种介入性心血管检查方法,通过导管插入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观察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或堵塞等情况。

冠脉造影的规范操作

冠脉造影的规范操作

冠脉造影的规范操作冠脉造影是一种常用的介入性心脏病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判断狭窄程度和血流供应情况,为后续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指导。

以下是冠脉造影的规范操作。

1.术前准备在冠脉造影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了解过敏史、对碘剂的耐受性、肾脏功能等情况。

如有需要,还应进行心电图、X光胸透等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心脏状况。

2.局麻麻醉冠脉造影可以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局部麻醉是常用的方式,可以减少手术风险和不适感。

局部麻醉一般通过皮下注射麻醉药物或局部麻醉药物渗透技术进行。

3.碘剂选用冠脉造影需要使用碘剂进行造影,选择不同的碘剂根据患者的肾脏功能进行调整。

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一般可以使用高碘浓度的造影剂;而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选择低渗透压的造影剂。

4.输导管插导通过对股动脉或桡动脉进行穿刺,将导管插入到主动脉中。

导管位置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解剖结构和病变部位进行判断。

5.冠脉造影摄影找到适当的冠脉导管位置后,将导管通过冠状动脉插入到心脏,通过碘剂的注射进入冠脉,通过血管造影机将心脏的血管结构进行记录。

摄影时应注意避免下列因素的干扰:影像模糊、畸变、血栓、钙化等。

6.造影结果的分析与评估通过对造影图像的仔细观察,了解血管的病变情况,评估是否存在狭窄、瘤样扩张、血栓等异常情况。

根据造影结果,可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介入治疗。

7.术后处理与护理冠脉造影手术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避免出现并发症。

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心电图变化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冠脉造影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操作,医务人员需特别注重操作规范性和技术细节。

只有通过规范的操作流程,才能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并为后续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指导。

同时,医务人员还需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身体情况,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局麻麻醉方式和碘剂类型,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成功。

介绍心内科PCI(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介绍心内科PCI(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介绍心内科PCI(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心内科PCI(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是一种通过导管在冠状动脉内进行的治疗性介入手术,用于治疗冠心病等心脏血管疾病。

它具有微创、高效、恢复快等特点,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1心内科PCI的基本原理心内科腔内介入治疗(PCI)是一种通过导管在体表穿刺点进入血管内进行治疗的介入手术,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PCI手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导管将血管内的狭窄或闭塞部位进行扩张,恢复血管的通畅性,以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

PCI手术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两个步骤。

冠状动脉造影是通过向冠状动脉内注入造影剂,利用X线透视和血管造影技术观察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确定需要进行介入治疗的狭窄或闭塞部位。

介入治疗则是通过导管将支架等介入器械送至狭窄或闭塞部位,进行扩张和固定,以恢复血管通畅。

PCI手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扩张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

PCI手术并非所有冠心病患者都适用。

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开胸手术。

此外,PCI手术后需要进行一定的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发生。

心内科PCI手术是一种通过导管在体表穿刺点进入血管内进行治疗的介入手术,通过扩张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

这一手术技术的发展,为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巨大的进步。

2心内科PCI的流程心内科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如冠心病和心肌梗塞。

PCI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扩张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缓解患者的症状,并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1)评估:在进行PCI之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这些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PCI治疗,并确定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

(2)血管造影:PCI的第一步是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冠脉造影术

冠脉造影术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LAO 45º + Cau 20º (脾位、蜘蛛位): 观察LM、LAD、LCX开口病变,LCX体部、钝 缘支(OM)开口和体部
正位(AP)+头位(Cra)
左前斜(LAO) 45º + 头位(Cra) 20º
右前斜(RAO)30º +头位(Cra)20º (右肩位)
应右心房、右室前壁与左室后下壁的血液。
1.
圆锥支:为第一分支,约半数发自R肺动脉瓣。
2.
窦房结动脉:约50%的窦房结动脉起源
于RCA近端右上方,与圆锥支径路相反。
右冠状动脉
1. 2.
锐缘支:较粗大,行向心尖,供应室间隔。 远端分为2支: a. 后降支(PD):于室间沟内下行至心尖; b. 左室后支(PL):进入心肌呈U型,然后
冠状动脉造影的常用投照体位
头、足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的头部或足部;
右前斜+头位(右肩位):从受检者右肩观测心脏;
左前斜+头位(左肩位):从受检者左肩观测心脏;
右前斜+足位(肝位):从受检者肝区观测心脏;
左前斜+足位(脾位、蜘蛛位):从受检者脾区观测心
脏;
LCA LAO60°
LCA RAO30°
冠脉病变形态学分类
冠脉病变类型 1.病变范围 2.病变性质 3.球囊通过难易性 4.病变节段弯曲程度 5.病变冠脉轮廓 6.钙化 7.冠脉阻塞程度 8.与开口/分支关系 9.有无血栓 10.介入治疗成功率 同心性 容易 <45° 光滑 无或轻度 不完全 远离开口或分叉处 无 >85% A型 局限,长度<10mm B型 管状,长度 10-20mm 偏心性 较难,近段弯曲 45-90° 不规则 中度 完全<3 月 C型 弥漫性,长度>20mm 偏心+钙化 困难,近段重度弯曲 >90° 完全闭塞或移植血管 病变 重度 完全>3 月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简称,是指给心脏供血的冠脉出现了狭窄、闭塞、痉挛等病变,进而引起了心脏缺血。

冠状动脉造影术就是应用影像学的方法,将冠状动脉正常或异常的形态学直观地显示出来,为临床医师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直接可靠的证据。

尽管临床目前有多种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与功能的技术,但由于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方法简单,结果直观可靠,因此仍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概念冠状动脉造影术是手术医师将特殊的造影导管从周围动脉插入,逆行送到主动脉的根部,在X线的指导下插入左、右冠状动脉的开口。

随后手术医师在造影导管的尾端推注不透X线的造影剂,使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在X线下显影,同时,系统将冠状动脉显影的情况用电影、录像或数字的方式记录下来,作为临床医生诊断的根据。

冠状动脉造影术需要的设备心导管室:冠状动脉造影术需在心导管室完成,所谓的心导管室就是装备了心血管造影机及配套设施的专用检查室。

心血管造影机:主要功能部件为X线的球管,该球管固定在外形像英文字母C 的金属架上,因此,又称为C型臂,其可灵活地调节位置,从不同的摄影角度观察心脏及冠状动脉血管。

造影导管:分成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

造影剂:不透X线的含碘造影剂。

过去应用的离子型造影剂,如泛影葡胺目前已很少应用。

当今主要应用非离子型,如优维显、典必乐、欧乃派克等。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过程入路动脉:导管经周围动脉(双股动脉或桡动脉)插入,逆行送到主动脉根部进行造影。

应用动脉鞘建立造影导管进出动脉的通道:入路动脉选择后行动脉穿刺术,并植入有单向阀门的动脉鞘。

动脉导管到位:造影导管逆行送到主动脉根部后,在X线透视指引下,插入冠状动脉开口内,然后分别在不同的X线球管的投照体位,术者手推3-5ml造影剂,推注后,造影剂迅速分布在冠状动脉腔内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推药的同时计算机记录造影的结果。

拔管及局部压迫:造影完毕,需拔除动脉鞘,由于穿刺的是压力较高的动脉,拔鞘后需局部压迫20-30min,然后加压包扎,病人平卧12—24h。

冠状动脉造影及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及分析
观察冠状动脉的血流情况,如是否存在阻塞或 血流不畅。
分叉情况
检查冠状动脉的分叉情况,了解血流分配是否 正常。
治疗建议
根据结果分析,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支架 植入。
冠状动脉造影的意义和应用
冠状动脉造影是评估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血管狭窄的情况,选择适当的 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等。
冠状动脉造影的步骤和过程
1
麻醉和穿刺
麻醉局部部位,然后在大腿或手腕
导管插入
2
进行穿刺。
将导管穿过动脉,引导到冠状动脉
Hale Waihona Puke 的入口。3造影剂注射
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
影像采集
4
观察血流情况。
使用X射线记录动脉血流情况,生
成冠状动脉造影图像。
5
导管取出
完成造影后,将导管从动脉中取出。
造影剂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造影剂类型
造影剂通常是碘化物盐类,可以显影血管内的狭窄或阻塞。
过敏反应风险
某些人对造影剂过敏,医生会在操作前进行过敏测试和评估。
肾功能监测
造影剂对肾脏有一定负担,需要在操作前评估肾功能,避免并发症。
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析和解读
狭窄程度
根据造影图像,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协 助制定治疗方案。
冠状动脉血流
冠状动脉疾病的常见症状和风险因素
1 胸闷、气短和心慌
2 高血压和高血脂
这些是冠状动脉疾病常见的早期症状。
这些是冠状动脉疾病发生的主要风险因 素。
3 糖尿病和肥胖
4 吸烟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些疾病会增加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风 险。
这些习惯会增加冠状动脉疾病的患病风 险。

冠脉造影报告模板

冠脉造影报告模板

冠脉造影报告模板篇一:冠状动脉造影报告模板陕西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心内科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报告单姓名:陈宗发性别:男年龄:50岁病案号:54669 科别:内一民族:汉职业:工人籍贯:广东体重:69公斤检查日期:XX-8-24 报告日期:XX-8-24 术者:刘表兰;助手:李玲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因“冠心病”今日于心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

仰卧于手术台上,常规消毒、铺巾。

麻醉方法:局麻插管方式及途径:桡动脉,右侧;导管:5F TIG;造影剂:碘氟醇55ml;操作时间:10分钟;穿刺部位处理:即刻拔管;冠状动脉造影结果:LM:未见明显狭窄及斑块;LAD:近段可见支架影,支架内未见明显内皮增生,发出对角支后可见肌桥;D1:未见明显狭窄及斑块;LCX:未见明显狭窄及斑块;OM1-4:未见明显狭窄及斑块;RCA:未见明显狭窄及斑块;RV: 未见明显狭窄及斑块;AM:未见明显狭窄及斑块;PD:未见明显狭窄及斑块;PL:未见明显狭窄及斑块;术后病变解释:LAD靶病变部位支架内残余狭窄0%;LAD、LCX、RCA TIMI 血流2级;术后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单支病变(累及LAD)报告医生:刘表兰报告日期:医生签名:篇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模板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记录于10AM在DSA室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麻下seldinger’s技术穿刺右桡动脉,分别放置、JR4造影导管到位后推注造影剂,多体位投照显示:左主干正常,前降支近段节段性狭窄,第一、二对角支近端局限性狭窄,回旋支发育细小,内膜不光滑,远端前向血流TIMI-3级。

可见前降支向右冠状动脉发出的侧枝循环。

右冠状动脉内膜不光滑,近段始次全闭塞,远端前向血流TIMI-1级。

将病情告知患者家属及本人,说明支架置入的必要性,其表示理解并签字同意后,送6FJR4指引导管到右冠状动脉开口,送×导丝经近段次全闭塞病变至右冠状动脉远端,沿导丝以×20mmVOYAGER球囊扩张近段病变3次(8-10atm,5sec),重复造影见右冠近端近段残余狭窄约80%,后侧枝近段局限性狭窄约8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MA(部位□近/□中/□远/□吻合口) 狭窄
□SVG(部位□近/□中/□远/□吻合口) 狭窄
□RIMA(部位□近/□中/□远/□吻合口) 狭窄
□左室功能 □正常 □低下 □严重低下 □其它
介入操作
血管
使用支架
备注
型号
直径(mm)
长度(mm)
数量(枚)
最大扩张(atm)
□LM
□LM-LAD
□LM-LCX
冠状动脉造影 介入手术记录
******
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手术记录
名性别 □男 □女 年龄岁 病区病案号
手术日期术者记录者
局麻,穿刺经路□左□右,□股动脉 □桡动脉□其他
造影部位 □冠脉 □左室 □颈动脉 □升主动脉 □LIMA □SVG □RIMA □其他
记录医师(签名)记录时间年月日
□LAD
□LAD-D1
□LAD-D2
□LCX
□LCX-OM1
□LCX-OM2
□RCA
□RCA-PLA
□RCA-PDA
□LIMA
□RIMA
□SVG-LCX
□SVG-LAD
□SVG-RCV
(接前页)
3、并发症:□无 □有
4、术中特殊处理记录
5、术后情况及注意事项
①常规注意事项:
②其他特殊注意事项:
术者(签名)
造影发现 □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左主干,□其他
累及血管 □LM(部位□近/□中/□远/□分叉)狭窄
□LAD(部位□近/□中/□远)狭窄
(部位□D1/□D2),狭窄
□LCX(部位□近/□中/□远)狭窄
(部位□OM1/□OM2),狭窄
□LCX(部位□近/□中/□远)狭窄
(部位□PLA/□PDA)狭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