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占位
胸椎脱位T9(1)

康复锻炼:进行适当的 康复锻炼,增强肌肉力 量,减轻疼痛
康复训练 01 卧床休息:保持平卧位,避
免腰部受力
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
04 电刺激等,缓解疼痛和肌肉
紧张
02
腰部支撑:使用腰围或腰垫, 减轻腰部压力
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坐姿、
05 站姿和睡姿,避免久坐、久
站和长时间弯腰
03
康复锻炼:进行腰部肌肉锻 炼,如小燕飞、五点支撑等
随访内容:包括病 情变化、药物反应 、生活状况等,以 便医生了解病情, 调整治疗方案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刀客特万
06
定期进行心理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心理问 题
生活护理
01
02
03
04
05
05 健康宣教
疾病预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 合理饮食等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 久站等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 疗疾病
自我保健方法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 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自理能力
04 护理措施
疼痛管理
0 1
评估疼痛程度:使用疼 痛评分量表进行评估
0 4
心理治疗:使用心理疏 导、放松训练等方法进 行治疗
0 2
药物治疗:使用非甾体 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 药物进行治疗
0 5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 好的作息、饮食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
0 3
物理治疗:使用热敷、 冷敷、按摩等物理方法 进行治疗
02
表现:紧张、焦虑、失眠、恐惧等
04
胸椎椎管狭窄症是怎么引起的?

胸椎椎管狭窄症是怎么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本病多见于中年男性,其病因主要来自发育性胸椎椎管狭窄和后天退行性变所致的综合性因素。
(二)发病机制
从病理改变可以看出,构成胸椎椎管后壁及侧后壁(关节突)的骨及纤维组织,均有不同程度增厚,以致向椎管内占位而使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及其血管等。
在多椎节胸椎椎管狭窄病例中,每一椎节的不同部位的狭窄程度并不一致,以上关节突的上部最重,在下关节突部位则内聚及向椎管内占位较少,压迫脊髓较轻。
多椎节病例则显示蜂腰状或冰糖葫芦状压迫(亦可称为佛珠状压痕)。
MRI及脊髓造影检查可清晰地显示此种狭窄的形态。
除上述胸椎椎管狭窄退变的病理改变外,还可发现椎间隙变窄,椎体前缘、侧缘及后缘有骨赘形成,并向椎管内突出,加重对脊髓的压迫。
此外,胸椎后纵韧带骨化(thoracicossificationof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TOPLL)亦可引起胸椎椎管狭窄,其特点是增厚并骨化的后纵韧带可厚达数毫米,并向椎管方向突出压迫脊髓,可以是单节,亦可为多椎节。
脊柱氟骨症亦可致胸椎椎管狭窄,患者有长期饮用高氟水史,血氟、尿氟增高,血钙、尿钙、碱性磷酸酶亦增高,且检查时可发现其
骨质变硬,以及韧带退变和骨化,可引起广泛、严重的椎管狭窄。
X 线片因可显示脊椎骨质密度增高而有助诊断与鉴别诊断。
原发的先天性胸椎椎管狭窄病例较少见,其病理解剖显示椎弓根短粗、椎管前后径(矢状径)狭小。
此种病例年幼时脊髓在其中尚能适应,成年后,轻微的胸椎椎管退变或其他致胸椎损伤等因素,均可构成压迫脊髓的诱因而使患者出现症状,且症状较重,治疗上难度大。
椎管内占位

护理
潜在并发症:呼吸功能障的频率及幅度,
监测血氧饱和度。
护理措施: 1、轴线翻身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准备气管切开包和呼吸机与床旁
护理
潜在并发症:脑脊液漏,与术后伤口感染、愈合不 佳有关
观察要点: 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 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 重视患者主诉(是否有头痛)
颈椎:呼吸功能障碍 胸椎:腹胀、呼吸道感染 腰骶:压疮
共同:脑脊液漏、椎管内血肿、泌尿系统感染、 关节挛缩、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
现存并发症:疼痛,与手术伤口有关
观察要点:患者主诉、伤口周围的皮肤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2、评估疼痛程度、药物辅助。 3、变换体位,轴线翻身。 4、预防感冒和便秘。
脊髓压迫症
由于手术中牵拉脊髓或术后水肿、血肿压迫 脊髓而发生的神经系统症状称为脊髓压迫症,多 发生于术后48H内。
术后2日内应每2H监测1次患者的肢体感觉、 运动及括约肌功能并与术前比较。术后麻醉清醒 患者,如出现背部、四肢疼痛难忍、烦躁、感觉 平面上升、双下肢瘫痪加重,应及时通知医生给 予处理。
脊髓各节段肿瘤的潜在并发症:
3.麻痹期:
肿瘤使脊髓完全受压,脊髓横贯性损害,表 现为病变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 能障碍。
脊髓半切综合征
定义:指外部的压迫和脊髓的病变等原因引起脊髓病
损,导致病损平面以下同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 深感觉、精细触觉障碍,对侧肢体痛温觉消失,双 侧触觉保留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病变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硬瘫、深感觉缺失,
对侧的温痛觉减退或消失。 双侧触觉保留
诊断
1 病史与体征 2 腰穿 3 脊柱x线平片 4 脊髓造影 5 CT扫描 6 MRI扫描:为目前诊断椎管内肿瘤最理想的辅助诊
胸椎正侧位解读

胸椎正侧位解读胸椎正侧位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评估胸椎的结构和病变。
这种影像检查通常包括正面和侧面的X射线拍摄,可以提供有关椎体、椎间盘、椎间隙、椎弓根及其他骨结构的详细信息。
下面将对胸椎正侧位的解读进行详细介绍。
胸椎正侧位的拍摄有助于评估脊柱的曲度、椎体的形态、椎间盘的高度和位置,以及椎弓根和椎管的结构。
这种影像检查适用于评估多种胸椎相关疾病,包括脊柱畸形、胸椎骨折、椎间盘突出、退化性脊柱病变等。
胸椎正侧位的X射线拍摄通常要求患者站立或坐立,将背部紧贴于X射线片,确保胸椎与胶片之间的距离相等,并保持正常呼吸。
此外,拍摄时还需要注意对角平面,使椎体、椎间盘和椎弓根能够在图像上清晰可见。
在解读胸椎正侧位X射线片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胸椎的曲度:胸椎正侧位能够清楚显示胸椎的曲线状况。
正常情况下,胸椎呈现生理性卓越(前凸)的曲度,如出现过度前凸或后凸等异常曲度,可能表明脊柱畸形或其他疾病的存在。
2.椎体的形态和位置:胸椎正侧位能够显示椎体的外形和位置,有助于检测椎体的畸形、骨折或其他损伤。
正常的椎体应该具有良好的轮廓和对称性,如果有椎体侧弯、骨质疏松或其他异常,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3.椎间盘的高度和位置:椎间盘是连接相邻椎体的软骨结构,胸椎正侧位能够显示椎间盘的高低和位置。
正常的椎间盘应该具有均匀的高度和自然的位置,如果椎间盘高度减少或移位,可能表明存在椎间盘突出、退化等问题。
4.椎弓根和其他骨结构:胸椎正侧位还能够清晰显示椎弓根和其他骨结构的形态和位置。
椎弓根的异常可能表明存在脊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等问题。
此外,还需要注意评估肋骨、锁骨等其他骨结构的异常。
在解读胸椎正侧位X射线片时,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检结果和其他影像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有时,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CT扫描、核磁共振等,以获取更详细的图像信息。
总的来说,胸椎正侧位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能够提供关于胸椎结构和病变的重要信息。
胸椎ct报告模板

胸椎ct报告模板
正常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
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区,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显示正常,中线结构居中,颅骨未见异常。
脑外伤(颅脑损伤):
1.右侧额/颞/顶部硬膜外血肿
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双凸状/梭形高密度区,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双侧额/颞/顶部颅骨线性骨折,余脑内未见异常。
2.硬膜下血肿(分急性和慢性,急性为高密度,亚急性为等密度,慢性为低密度。
)
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新月状高、低或等密度,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未见骨折线,余脑内未见异常。
3.脑挫伤
脑实质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脑室可受压变形或移位,但中线结构多无移位。
余脑室脑池系统显示形态正常。
颅骨无明确骨折。
4.脑挫裂伤
脑实质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中间伴有不规则高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脑室脑池系统显示正常或变小。
颅骨无明确骨折或伴有骨折。
颅内占位性病变
1.单发和多发占位
(1)单发占位
脑实质区可见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混合密度,中间可见囊状低密度或不规则钙化周边伴有低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中线向对侧移位,增强后病变呈不规则强化或明显增化,颅骨骨质无变化。
多见于胶质瘤。
水肿范围大病变小多见于转移瘤或3-4级胶质瘤,转移瘤多见于脑皮层(质)区。
(2)多发占位
脑实质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混合密度或高密度,周围大片水肿带明显,病灶与水肿成反比,增强扫描后见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及小结节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
多见于转移瘤。
脊柱占位

骨母细胞瘤
年龄:20岁以下 部位:30~40%在脊椎,绝大多数位于
椎弓部,部分可侵犯椎体 大部分为良性,骨母细胞瘤>2cm
MRI表现
脊椎附件偏性膨胀病灶(>2cm) 病灶内多发散在钙化(50%) 不同程度反应性硬化 病灶易累及软组织 T1W中低信号,T2W不均匀混杂高信号,
增强后可有明显强化
转移瘤
脊柱转移瘤 –约占脊柱肿瘤的50% –前列腺癌、肺癌、乳腺癌 –胸椎>腰>颈 –椎体>椎旁>硬膜外>硬膜内
途径 –椎旁直接侵犯–淋巴道 –血行性:最常见 –Batson静脉系统
转移瘤
多为融骨性破坏: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 可强化
多发骨质破坏且不累及间盘
寻找原发灶
成骨转移瘤
(三)肿瘤样病变
主要内容
分三大类: 一、良性肿瘤(48.45%):血管瘤,骨样骨
瘤,骨母细胞瘤,巨细胞瘤等 二、恶性肿瘤(40.67%):骨髓瘤,转移瘤
等 三、肿瘤样病变(10.88%):动脉瘤样骨
囊肿,嗜酸性肉芽肿等
(一)良性肿瘤
脊椎血管瘤
最常见的脊柱良性肿瘤,临床 0.6%— 1%
分为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胞血管瘤 任何年龄可出现,一般无症状 脂肪性与软组织性
多核巨细胞与单核基质细胞 5~10%为恶性
影像学
偏心性溶骨性破坏(内部决无钙化) 皮质膨胀:“薄壳” 突破皮质
无硬化带或断续硬化带 椎体病变,可累及附件 突破皮质+软组织肿块—侵袭性。 多房+骨壳完整+边缘硬化—非侵袭性。
MRI表现
T1WI:低/等信号,高信号提示出血 T2W等信号,高信号常为囊变 有或无软组织肿块,不均匀强化 常合并囊变及出血:液—液平面
胸椎体表标志定位法

胸椎体表标志定位法1. 简介胸椎体表标志定位法是一种通过身体外部标志来确定胸椎的位置和编号的方法。
在临床医学中,准确地定位和编号胸椎对于诊断和治疗胸部相关疾病非常重要。
通过使用胸椎体表标志定位法,医生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所需的胸椎位置,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或手术。
2. 胸椎骨骼结构人类的脊柱由33块骨头组成,其中包括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5块骶骨和4-5块尾骨。
胸椎是脊柱中位于颈椎和腰椎之间的一部分,它们与肋骨相连,形成了人体上半身稳固的框架。
每个胸椎都由一个圆形的前面称为“体”,以及两个向后延伸并与相邻的背棘相连接的“弓”组成。
在人体外部无法直接触摸到这些结构,因此需要使用胸椎体表标志定位法来确定它们的位置。
3. 胸椎体表标志定位法的步骤胸椎体表标志定位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锁骨和剑突的位置首先,需要确定锁骨和剑突的位置。
锁骨是位于胸骨上方的两根长而曲线状的骨头,剑突是胸骨下方尖端的部分。
通过触摸和观察这些标志物,可以帮助确定胸椎的大致位置。
步骤二:确定脊柱中线接下来,需要确定脊柱中线。
脊柱中线是指沿着脊柱后方从头部到尾部延伸的直线。
在人体外部无法直接看到脊柱中线,但可以通过触摸和观察身体外形来近似确定其位置。
步骤三:确定肩峰点和肩胛下角肩峰点是指位于肩关节上方最高点的凹陷处。
通过找到肩峰点,可以帮助确定第一胸椎(T1)的位置。
肩胛下角是肩胛骨下缘的角度,通过找到肩胛下角,可以帮助确定第七胸椎(T7)的位置。
步骤四:确定其他胸椎的位置根据已确定的标志物和身体外形,可以推测出其他胸椎的位置。
每个胸椎之间的间隔大约为2.5厘米,因此可以通过计算和测量来准确地确定每个胸椎的位置。
4. 应用及注意事项应用•临床诊断:通过使用胸椎体表标志定位法,医生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所需检查或手术的胸椎位置。
•教学与研究:在医学教学和研究中,胸椎体表标志定位法被广泛应用于解剖学教学、影像学研究等领域。
注意事项•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使用胸椎体表标志定位法时需要谨慎判断和测量,以免产生误差。
单纯胸椎后路结构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治疗——附2例报道

诊 收治入 院 。主要 表 现为 胸背 部束 带感 , 痛 , 卧 疼 平
胸腰 部 活动 受 限 , 个 月前 在 外 院诊 断 1 续 的节段 发 生 的 多发 性 病 灶 占 1 % ~4 % 。胸 翻身时加 重 , 0 0 已无 手术 指 征 , 发病 过 程 中食 欲 差 、 椎后 路结 构 ( 括 椎 板 和椎 弓 根 ) 到 侵 犯 的 患者 ’ 为原发性 肝 癌 , 包 受 并 不多 见 , 占 7 约 %左 右 , 而单 纯 胸 椎后 路 结 构 受 到
2 讨 论
平 面痛 温觉 及触 觉 略 减 退 , 腿 内侧 及会 阴部 感 觉 大
麻木 , 双下 肢股 四头 肌 明显 萎 缩 , 张力 明显 增 高 。 肌 双侧股 四头 肌 肌力 4级 。 巴彬 斯 基征 (++) 双侧 , 踝 阵挛 (一)髌 阵挛 (一) T提 示 胸 椎 后 方 附 件 , 。C
朱晓东 , 大为 , 志洲 , 苏 熙 何 杨 顾
【 关键 词】 胸椎 ; 肿瘤转 移 ; 外科手术 ; 病例报告 【 中图分类号】R7 9 4 【 3 . 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 6 2—25 (0 8 0 — 0 9— 3 97 20 ) 1 0 5 0
脊 柱 转 移 性 肿 瘤 可 以 在 3个 部 位 发 生 : 体 椎
睡眠差 。查 体 :8 椎 旁 及 棘 突 压 痛 (+ +) 叩 击 r r ,
痛 (++) 双 侧 乳 头下 1 m 平 面 以下 感 觉 异 常 , , oc 腹壁 反射 、 提睾 反射 消失 , 双下 肢 肌 力 2+级 。双 侧 膝反射 、 腱 反 射 亢 进 。 巴 彬 斯 基 征 (+ +) 双 侧 跟 ,
减 压术 , 中 出血量 为 30 0m 。另给 予抗 生 素 、 术 0 L 激 素、 脱水 等处 理 , 术后 患 者 神经 症状 立 刻 消失 , 理 病 报 告 为转移 性肝 癌 。术后 患者 恢 复行 走 功能 。 上 述 2例患 者术 后 未见 神经 症状 复 发表 现 以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电图/诱发电位报告:神经源性病变肌电图。 常规12导联心电图:窦性心律,部分导联ST-T 异常。 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监测出室性早搏,室 上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变异 降低。 肺部通气弥散残气功能测定:1.重度混合性通 气功能2.峰流速度下降3.小气道受损4.分钟通 气量下降5.肺弥散功能降低6.残气量增加。
椎管内肿瘤的治疗策略
2015.01.17 神经外科医办室
患者仇根群,男,59岁,以“双下肢无力2月 余”为主诉入院,2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 下肢无力,右侧重于左侧,双下肢无力逐渐加 重,从下到上逐渐蔓延趋势,无大小便失禁, 无头痛、头晕,无言语障碍,无饮水呛咳,曾 在我院门诊诊治,行腰椎核磁结果正常,今为 进一步治疗来诊,门诊以“双下肢无力原因待 查”收入院,患病来,神志清楚,精神可,饮 食及睡眠可,大便可,小便排便困难,体重无 减轻。既往30年前患精神分裂病史,曾服用药 物治疗。
查体:神志清,精神可,查体欠合作,言语流利, 理解力正常,病人远近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检 查正常。头颅无畸形,嗅觉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 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活动正常, 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示齿口角无歪斜,面 部感觉正常,鼻腔、外耳道未见异常分泌物,听力 粗测正常,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听诊粗,可闻 及哮鸣音及少许干湿性罗音,心脏听诊无明显异常, 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无肌肉萎缩,双上肢 肌力肌张力正常,左下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2, 肌张力欠合作,脐上一横指平面一下感觉平面减退, 双下肢深感觉减退,双侧巴氏征阳性。无不自主活 动。
1.胸椎占位
2.慢性支气管肺炎 3.精神分裂症
现请全科讨论术前诊断、手术方式、替代方 案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术前检查尿、粪常规,输血五项,凝血六 项均正常,胸片检查示:慢支肺气肿。 经颅多普勒超声:脑血管未见异常。
颈部、心脏彩超、心功能测定及肝胆脾胰 肾、前列腺彩超示:主动脉瓣反流,左室 舒张功能减低,左室泵功能正常,双侧颈 动脉超声未见异常。肝胆脾未见明显异常, 左肾囊肿,前列腺稍大。
头颅CT示:右侧额叶皮层下斑片状低密度影, 考虑脑白质脱髓鞘改变。 腰椎MRI:L5-S1椎间盘突出,椎间盘间隙变窄, 椎间盘终板炎,L1-4、L5-S1椎间盘变性。腰椎 生理曲度略直伴骨质增生。 胸椎MRI平扫及增强:T8-T9椎体水平椎管内异 常信号,考虑椎管内硬膜下占位,考虑神经鞘 瘤可能性较大,T6-T8椎体水平脊髓后方可见 迂曲线样强化血管影。部分胸椎椎间盘变性, 胸椎骨质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