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宋高宗赵构
赵构

赵构.txt不要放弃自己! -------(妈妈曾经这样对我说,转身出门的一刹那,我泪流满面,却不想让任何人看见!)看到这一句小编也心有感触,想起当初离家前往几千里外的地方的时候,妈妈也说过类似的话,但是身为男儿,必须创出一片天,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赵构百科名片宋高宗赵构像赵构(1107——1187),字德基。
南宋开国皇帝,即宋高宗。
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曾被封为“康王”。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于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
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南逃至临安(今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权。
统治期间,虽迫于形势以岳飞等大将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桧。
后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条件向金人求和,杀害岳飞。
公元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禅位于宋孝宗,自称太上皇。
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
著有《翰墨志》,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等。
中文名:赵构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开封出生日期: 1107年5月21日逝世日期: 1187年10月职业:皇帝主要成就:书法代表作品:《翰墨志》、《草书洛神赋》、《正草千字文》、《光明塔碑》生肖:猪在位时间: 1127年—1162年(共35年)岁数: 81岁字:德基庙号:宋高宗目录[隐藏]人物简介人物生平主要作品历史评价高宗年号[编辑本段]人物简介宋高宗赵构画像宋高宗赵构(1107~1187),南宋第一代皇帝。
1127~1162年在位。
年号先后为建炎、绍兴。
字德基,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
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正月,金兵围汴京,邀亲王宰臣议和军中,钦宗命其出使。
后为河北兵马大元帅,有士卒万人。
次年,汴京城破,徽钦二帝被俘北去,皇室男女老幼尽被虏走,北宋王朝灭亡。
构在外组织勤王兵马,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是为高宗。
改元建炎,史称南宋。
公元1127年(建炎元年),南逃扬州,金人于次年兵锋指向扬州。
宋高宗赵构:昏君表象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苦辣辛酸?

宋高宗赵构:昏君表象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苦辣辛酸?热血亲王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春。
风和日丽,鸟语花香。
但对北宋帝国而言,真正意义上的春天却远远未到。
金军大举围城,汴梁岌岌可危。
时任北宋皇帝赵桓,此时已吓得魂飞魄散。
他遣使与金人议和,但金军贪念十足,不仅要宋割地赔款,还要求宋廷要往金营送去一个亲王,作为人质。
胆小的赵桓不敢怠慢,当即召来自己的亲王弟弟们,询问有谁敢去金营。
宋钦宗赵桓别说是亲王,即便是个平头老百姓,也知道,金人乃虎狼之邦。
去金营,不就等于在玩命?亲王们个个都吓得不敢作声,但就在此时,却有一人站了出来,自告奋勇,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太上皇赵佶第九子,当今皇上赵桓的弟弟,康王,赵构。
赵构(剧照)国家形势危急,身为大宋热血男儿,怎能不思报国?即便此行九死一生,我仍义无反顾!就这样,赵构被送到了金营,成为人质。
赵构同志来到金营,面对凶神恶煞的金军主帅斡离,没有一丝一毫的紧张与害怕,相反,他镇定自若,“坦然视之”。
宋朝使臣被金军当着赵构的面骂得狗血淋头,连太宰张邦昌都吓哭了,赵构依旧不为所动。
钦宗召帝谕旨,帝慷慨请行。
遂命少宰张邦昌为计议使,与帝俱。
金帅斡离不留之军中旬日,帝意气闲暇。
--------《宋史·高宗本纪》金军这边也纳闷了,赵构这个样子,也不像是一个含着金汤勺长大的皇家子弟呀!如此气魄,你说是赵佶那货亲生的?我才不信!于是便把赵构送回,让宋廷换一个王爷过来当人质。
赵构的历史首秀,堪称是大丈夫之举。
不畏强暴,热血爱国,这是他留给世人最初的印象。
国破家亡在宋廷半抵抗半妥协的政策下,金军退兵,第一次汴梁保卫战结束。
但不想,同年冬,金军再一次卷土重来。
赵构奉命出使金营求和,结果走到磁州,被守将宗泽留住了。
金人凶残,你如果再去金营,恐怕就回不来了。
我想,赵构真应该好好感谢宗泽,如果赵构真去了金营,那也许就没有南宋一百多年的国祚了。
帝由滑、浚至磁州,守臣宗泽请曰:“肃王去不返,金兵已迫,复去何益?请留磁”。
赵构

唐传六世有安、史之难,肃宗即位于灵武;宋传九世而徽、 钦陷于金,高宗缵图于南京:六君者,史皆称为中兴,而 有异同焉。
夏经羿、浞,周历共和,汉间新室、更始,晋、唐、 宋则岁月相续者也。萧王、琅琊皆出疏属,少康、宣王、 肃宗、高宗则父子相承者也。至于克复旧物,则晋元与宋 高宗视四君者有余责焉。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 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况时危势逼,兵弱财匮, 而事之难处又有甚于数君者乎?君子于此,盖亦有悯高宗 之心,而重伤其所遭之不幸也。然当其初立,因四方勤王 之师,内相李纲,外任宗泽,天下之事宜无不可为者。顾 乃播迁穷僻,重以苗、刘群盗之乱,权宜立国,确呼艰哉。 其始惑于汪、黄,其终制于奸桧,恬堕猥懦,坐失事机。 甚而赵鼎、张浚相继窜斥,岳飞父子竟死于大功垂成之秋。 一时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切齿。帝方偷安忍耻,匿怨忘亲, 卒不免于来世之诮,悲夫!”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春,金兵第一次包围开封时, 他曾以亲王身分在金营中短期为人质。当年冬,金兵再次 南侵,他奉命出使金营求和,在河北磁州(今属河北)被 守臣宗泽劝阻留下,得以免遭金兵俘虏。金兵再次包围开 封时,受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宋史· 本纪》称赵构为 天下兵马大元帅),宋廷令其率河北宋兵救援京师,但他 移屯大名府(今属河北),继又转移到东平府(今属山 东),以避敌锋。
关于赵构,历代倾向于定位为 昏庸之主。
不过,北宋是在仓促之间被金人攻陷了都城 汴梁,二帝“北狩”,当赵构南渡时,身边亲兵 仅一千余人,然而他通过各种方法,迅速调集人 员防守住了淮河、长江,同时建立了南宋的根基。 贾志扬《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中评说: “宋朝之得以复兴,要归功于赵构的逃跑。”当 时如果他没有逃跑,而是在北方战死,那么可能 会出现一个更糟糕的局面。在这里,我们可以把 赵构和明末的崇祯皇帝做个对比,为什么南宋可 以偏安,而南明不行?
南宋第二任皇帝

中国史上唯一用“处女选拔法”选出的皇帝赵构禅位后,赵昚shèn便登基做了皇帝。
就这样赵昚用10个处女之身换来了皇帝的宝座。
后人对赵构的立储禅位之事曾经有所评价,说他一生所行败事很多,只有这件事却做得很是公允。
南宋的第一代皇帝赵构虽然后宫嫔妃如云,但是儿子却只有元懿太子一人,这元懿太子又偏偏短命,年近三岁就夭折了。
这件事让赵构十分悲痛,最不幸的是宋高宗赵构自己又在南逃的途中受到惊吓,患上了不育的疑难病症,不可能再生子嗣,因此南宋的皇室出现了嗣位悬空,后继无人的局面。
如何寻找宗室后人、确立储君,就成为了南宋王朝的当务之急。
不过这话还要从南宋建炎二年,也就是公元1129年说起。
这一年,金国左副元帅宗维攻陷徐州,驱军南下,扼守在淮阳的韩世忠军一触即溃,败走盐城,金兵长驱直入,一路杀到扬州附近的天长军。
就在第二年的二月初三清晨,正在扬州驻跸的宋高宗与一名年轻貌美的嫔妃经过一夜凤颠鸾倒的折腾后,正在酣睡之中,内侍省押班康履把他推醒,向他报告紧急军情,说天长已经陷落,金兵正奔袭扬州。
这一紧急情况令赵构大吃一惊,睡意顿消,从床上一跃而起,来不及穿戴,只身着一身内衣就急急忙忙地向外出逃,跟随在他后面的只有御营都统制王渊、内侍康履等五、六人。
当时赵构因为逃跑的过于狼狈,受到了惊吓,就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赵构先逃到南京,后又跑到杭州,建都立国之后,寻找宗室、确立储君随之提上了议事日程。
但是赵构这一门属于太宗赵光义宗室后裔3千多人在靖康之变后被金国全部掠到北方去了,要选储君只能从宋太祖赵匡胤宗室后裔中挑选。
赵构此时也感到天命如此,于是就说,太祖大公无私,自己有儿子却将皇位传给弟弟,其后人衰微,朕准备将皇位传给太祖的后人。
当时太祖的后人有1600人之多,宋高宗经过千挑万拣,最后选出一胖一瘦两个小孩。
其中瘦的小孩叫做伯琮,也就是赵昚;胖的小孩叫做伯玖。
是“去胖留瘦”,还是“去瘦留胖”,高宗经过反复思量,便决定留下胖的伯玖做太子。
宋朝历史故事-宋高宗主动禅位

宋朝历史故事-宋高宗主动禅位一位活了八十多岁封建皇朝的帝王来说,五十来岁恰好是盛年,也是执政的黄金时期。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宋高宗的历史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历史故事:宋高宗赵构主动禅位对于一位活了八十多岁的封建帝王来说,五十来岁恰好是盛年,也是执政的黄金时期。
再者,大凡封建帝王,没有一个不贪恋权势的,只要不受外力逼迫,只要健康状况尚可,只要还能安安稳稳地坐在龙椅上,没人情愿将皇权拱手让人,哪怕继任者是自己的亲生骨肉。
在这一规则下,宋高宗盛年主动把皇位让给养子赵眘的壮举,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绍兴三十二年(1162)五月,宋高宗突然提出要禅位,右相朱倬认为“靖康之事,正以传位太遽,盍姑徐之”,意思是说,北宋的灭亡,与当年宋徽宗匆忙传位,致使朝政陷入混乱、金兵趁机而入有着莫大的关系,传位一事应当慎重,更应当从长计议。
对于朱倬的合理建议,宋高宗不理不睬。
六月十日,宋高宗以“老且病,久欲闲退”(《宋史》)为由,下诏传位皇太子赵眘,自称太上皇帝,移居德寿宫。
六月十一日,赵眘即位,是为宋孝宗。
宋高宗一向身体强健,禅让时不过才五十六岁,而且当时身体并没有不适,后来又当了二十五年太上皇帝,直到八十一岁才寿终正寝,所以自称“老且病”显然是饰词。
再者,宋高宗禅位前,南宋军队刚刚在采石之战中大败金人,迫使金帝完颜亮为部将所杀,造成金国一度政局动荡不安;而南宋却边境寝宁,国内安稳,人心振奋,民呼万岁,并不存在迫使宋高宗禅位的外界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宋高宗主动禅位,既让人纳闷,也催人深思。
有人认为,宋高宗固然贪恋权势,却又苦于国事忧勤,所以愿意以太上皇帝的身份继续享受皇帝的尊荣,却又可以免于国事的困扰。
然而,事实上,宋高宗禅位后,并没有就此躲在深宫,颐养天年,不问朝政,而是一到关键时刻,大至对金和战,小至官吏任命,他都会出面干涉,多方牵制,寸步不让,说明他还是愿意为国事忧勤,还是对权力狠抓不放,并非他所讲的“久欲闲退”。
宋高宗赵构简介 盛年主动禅位的南宋第一代皇帝

宋高宗赵构简介盛年主动禅位的南宋第一代皇帝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1107——1187),字德基。
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曾被封为“康王”。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于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
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南迁至绍兴、临安,建立南宋政权。
统治期间,虽迫于形势以岳飞等大将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桧。
后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条件向金人求和,杀害岳飞。
公元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禅位于宋孝宗,自称太上皇。
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
著有《翰墨志》,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等。
宋高宗赵构是宋徽宗第九子,徽宗时被封为康王。
靖康元年春(1126年),金兵围困汴京,并要求宋人以亲王宰相各一为人质,才肯与宋和谈,宋钦宗以赵构以亲王身份在金营中为人质,后因金人怀疑其亲王身份,要求更换,故得以回宋。
正当赵构获释返回汴京途中,金兵再次南侵,最初宋钦宗命他往河北召集兵马勤王,后来金人要求宋人要赵构为使才肯与宋议和,钦宗改派他出使金营求和。
赵构前往金营时途经河北磁州(今属河北),被守臣宗泽劝阻留下,得以免遭金兵俘虏。
金兵再次包围开封时,受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宋廷令其率河北宋兵救援京师,但他移屯大名府(今属河北),继又转移到东平府(今属山东),以避敌锋。
(此间有过一段插曲:赵构在磁州时,曾由宗泽陪同拜谒了城北崔府君庙(当地称之为“应王祠”)。
该庙位于通往邢、洺州的驿道侧旁,当时此处“民如山拥”,众多百姓因为担心康王取道于此继续北行而聚集在庙宇周围,号呼劝谏。
进入祠庙后,康王卜得“吉”签,庙吏抬应王轿舆、拥庙中神马,请康王乘归馆舍。
纷乱中,力主使金的王云被杀,赵构则留了下来,并于次日返回相州。
此事件后却成为南宋官私记载中极力渲染的“崔府君显圣”、“泥马渡康王”故事的缘起;此亦为赵构将来引作为应天登基即位正统性之证明。
)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丙辰日(1127年1月9日),金兵攻破汴京开封府造成“靖康之难”时,赵构接到了宋钦宗在开封城破前送出的蜡书,要他火急救援被围困的开封城,于是他按蜡书的指示,于靖康元年十二月初一壬戌日(1127年1月15日)在河北相州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
宋高宗赵构名人故事

宋高宗赵构名人故事作文一:宋高宗赵构的故事宋高宗赵构是我国宋朝时期的一位著名皇帝,他的治理能力以及爱国热情深受人民的赞赏。
据史料记载,宋高宗赵构在位期间,他以严格的措施加强了对军队的管理,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在与北方的辽国和金国的战争中获得了胜利。
在宋高宗赵构的统治下,社会秩序得到了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赵构还重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他设立了太学、儒林院等学府,聘请名师教授,并创设了科举考试制度,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
作为一位优秀的皇帝,赵构也有他的不足之处。
在宋金战争中,他不顾臣子的反对,单靠自己的决策,将南宋的首都迁到南京,并在此后签下了屈辱的《南京条约》。
这一事件让人们看到,赵构虽然有着优秀的统治能力,却也有着莽撞的一面。
总体来看,宋高宗赵构是一位有慧眼、有远见的皇帝,他的治理能力和爱国热情深受人们的赞扬。
赵构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位领袖,需要有着强大的决策能力和正确的判断力,但更重要的是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谨慎行事。
作文二:宋高宗赵构的影响宋高宗赵构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皇帝,他的治理思想和行政作风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赵构注重军队管理,重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这对于维护国家的繁荣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采取了严格的措施,加强了军队的纪律,不断推进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使得宋朝在历次与辽国、金国的战争中胜利。
其次,赵构也非常注重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他的文治思想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他设立了太学、儒林院等学府,为学生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环境,并聘请名师教授,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和传承。
最后,赵构的治理体现出他高度重视人民利益的精神,他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促进社会稳定,维护了人民的安居乐业。
他也对税收、财政等问题有着准确的分析和处理,保证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综上所述,宋高宗赵构的影响深远,他的文治武功、注重教育和文化、注重民生等思想和政策为后世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和促进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推进作用。
宋高宗赵构并非无能之辈,他至少做出了4大贡献

宋高宗赵构并非无能之辈,他至少做出了4大贡献一直以来,人们因为岳飞被冤杀的缘故认为宋高宗赵构是一名昏君,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地位不高,但是如果我们抛开个人感情,客观的去看待赵构,你会发现赵构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领导军民建立南宋,赵构是一位英雄。
赵构于1107年出生,是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虽然生为皇子,但因为其母亲韦贤妃并不受宋徽宗宠爱,又因宋徽宗儿女众多,所以赵构从小并不受宋徽宗喜欢,更不可能把他当接班人来培养,好在赵构天资聪明,好学上进,博闻强记,知识渊博,如果按照常理他会以王侯的富贵生活安安稳稳过完一生,不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多少痕迹,但是正所谓时势造英雄,随着金国的崛起及入侵北宋,赵构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1126年,金国大举入侵北宋,一路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并包围北宋都城开封,宋徽宗传位给宋钦宗赵恒,赵恒束手无策,急忙派人去跟金国求和,但金国要求为了表示求和的诚意必须派亲王来,赵恒问诸位亲王谁愿意去金营,亲王们均知此去凶多吉少无人敢去。
这时候,赵构毛遂自荐自告奋勇愿意去金营甘愿成为人质,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赵构智勇双全,堪当大任,当国家民族遇到危险时候他没有退缩,这也为以后靖康之变他成为唯一的漏网之鱼埋下了伏笔。
到金营之后他有勇有谋无所畏惧,让金国统帅对他刮目相看以为这是一位冒牌亲王,如果是真的亲王早就被吓破胆了,所以金国把他送回去让宋钦宗赵恒再送一位亲王来,真可谓自助者天助也,如果赵构是一位懦弱无能之辈那么早已身死敌营了。
赵构返回开封后,当年冬天金国又一次入侵,赵构再次出使金营,在河北被老将宗泽留下,力劝赵构金国为虎狼之国不可信,赵构才得以不去金国滞留河北。
1127年金国攻破开封俘获宋徽宗宋钦宗及王侯大臣即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北宋灭亡,这时候赵构登上历史舞台书写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靖康之变后,中华大地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金国意图消灭宋朝所有抵抗力量把整个宋朝纳入其版图把宋朝臣民变为其奴隶,金国有这个自信也有这个实力,女真不满万,满万无人敌,女真族兴起后建立金国以摧枯拉朽之势灭亡辽国灭亡北宋,俘获辽国皇帝辽天祚帝,俘获徽钦二帝,金兵所到之处烧杀抢掠,人民民不聊生,这时候需要一位英雄出来力挽狂澜挽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此时南宋军民选择了赵构,当然此时赵构也是不二人选,其他皇子都被金国俘获押往金国,国不可一日无君,赵构顺应形势于1127年在应天府即位皇帝,赵构即位后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复杂局面,首先徽钦二帝被掳走后,天下大乱,各地将领和土豪打着抗击金国的口号干着土匪的勾当四处抢劫割据一方拥兵自重,其次,金国只是暂时北返随时会发动入侵,最后虽然赵构即位,但因为徽钦二帝还健在很多大臣把赵构当成临时皇帝,赵构并不能做到令行禁止,一言九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
宋朝南迁第一任皇帝(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在位35年。
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曾被封为“康王”。
赵构在位初期因为动乱,为了保持江山,起用主战派李纲、岳飞等等。
但他中期眼见女真的强势,又为了集权中央、强化皇权,因此采用了求和政策,大部分时间都是重用主和派的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并处死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位于孝宗,自称太上皇。
着有《翰墨志》。
被迫让位后病死,终年81岁,葬于永思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宝山)。
宋高宗赵构从建炎元年(1127年)到绍兴八年(1138年)的十余年间,高宗一直辗转在东南沿海各地,躲避金军。
他否定了张浚“权都建康,渐图恢复”的建议,南逃至临安(今杭州市)定都。
东京留守宗泽欲渡河北伐,力劝高宗回汴京坐镇,高宗置之不理,沉迷于偏安一隅。
在他逃抵临安后,又为形势所逼,任用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抗金,后却又任用投降派秦桧为宰相,对金以求和为主,一味地屈膝妥协。
绍兴十年(1140年),金军大举入侵,宋军在反击金军的南下中,取得了顺昌、郾城等役的胜利,岳飞军收复西京(即洛阳),前锋直抵朱仙镇,离汴京仅45里之遥。
然而宋高宗却惟恐有碍对金的和议,他与秦桧迫令张俊、杨沂中、岳飞等撤军,完颜宗弼(金兀术)则乘机率重兵进军淮南,形成大军压境之势。
为了彻底求和,高宗召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入朝,明升官职,实解兵权。
同时还
撤销了专为对金作战而设置的三个宣抚司。
不久,更诬陷、冤杀了岳飞,以割地、纳贡、称臣的屈辱条件,与金朝订立了“绍兴和议”。
高宗对内还全力镇压了洞庭湖地区的钟相、杨么农民起义。
绍兴和议后则全力排斥打击抗战派,朝政完全被议和派所把持。
至使大批主战派官员被贬谪被迫害。
高宗还严禁对议和不满的呼声,太学生张伯麟在壁上题词:“夫差,你忘记越王杀害你的父亲吗?”结果被打几十大板刺配吉阳充军。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9月,金废帝完颜亮撕毁和议,再次大举南侵。
在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为虞允文统帅的宋军所击败,使南宋再次转危为安。
不过高宗屈辱求苟安的国策遭到了军民的强烈反对。
而使他的统治难以继续维持,高宗和宰相陈康伯等商议后,以年老厌烦政务和想以“淡泊为心,颐神养志”为借口,在次年6月宣布退位,禅位于太子赵昚,自称太上皇,退居德寿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