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如何识别断层

如何识别及描述断层断层:断层与节理同属断裂构造,而断层往往是节理的进一步发育所致。
或者说,当节理发生位移,两壁有所错动时,即称为断层。
断层是野外常见的一种重要地质现象。
野外地质填图时遇到断层,应如何研究呢?首先要确定断层的几何要素,其内容包括下列各点:1、断层面.所谓断层面,就是两部分岩块沿着滑动方向所产生的破裂面。
断层面的空间位置也像地层的层面一样,是由其走向和倾向而确定的。
但断层面并非一个平整的面,往往是一个曲面,特别是向地下沿伸的那一部分,产状可以有较大的变化.此外,断层面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是有好几个平行地排列着,构成所谓断层带,又由于断层带上两壁岩层的位移错动,使岩石发生破碎,因此又称为断层破碎带.其宽度达几米、甚至几十米.一般情况下,断层的规模愈大,断层带的宽度也愈大.2、断盘。
断层面两侧相对移动的岩块称为断盘.由于断层面两壁发生相对移动,所以断盘就有上升盘和下降盘之分.在野外识别时,按其位于断层面之上者称上盘 ;位于断层面之下者称下盘。
当断层面垂直时,就无上盘或下盘之分。
3、断层线。
断层面与地面相交之线,称断层线。
4、位移。
这是断层面两侧岩块相对移动的泛称。
在野外观察断层时,位移的方向是必须当场解决的问题之一。
特别遇到开矿时,一旦遇到矿脉(或矿层)中断,往往是断层位移所致,需要立即追查。
追查的办法是运用两侧岩层的层序关系来判断或抚摸断层面上的擦痕等来确定.在野外地质填图时,如何注意断层?怎样研究断层?观察什么内容?此类问题必须熟练掌握,现分述如下:先讨论断层的标志及两盘相对位移问题。
(1)构造(线)不连续.各种地质体,诸如地层、矿层、矿脉、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界线等都有一定的形状和分布方向.一旦断层发生,它们就会突然中断、错开,即造成构造(线)的不连续现象,这是判断断层现象的直接标志。
(2)地层的重复或缺失。
这是很重要的断层证据。
虽然褶皱构造也有地层的重复现象,但它是对称性的重复;而断层的地层重复却是单向性的.至于地层的缺失,凡沉积间断或不整合构造也可造成,但这两类地层缺失都是区域性的,而断层造成的地层缺失则是局部性的。
断层的野外识别标志

下盘
上盘 坑道
地表地层产状突变指示下伏断层
3. 地层标志 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4. 岩浆活动和矿化标志
断层控制矿脉的现象
5. 岩相和厚度突变带 (图片来自Tarbuck and Lutgens,1996)
断层的野转等
裂
断 金
尔
阿
敦煌盆地
祁连山
祁连山
断
裂
祁连山脉被阿尔金断层错断(卫星影像)
断层的识别标志
一、地貌标志:断层三角面、断层崖、水系偏转等
昆仑断裂及其断层三角面(据青藏高原研究所,2006)
一、地貌标志
断层造成水系向同一方向偏转
疏
裂
断 金
尔
勒
阿
河
阿尔金断裂造成疏勒河左行偏转(卫星影像)
一、地貌标志
断层造成一系列湖泊串珠状排列。
东非大裂谷带内的串珠状湖泊(图片来自Google地图)
一、地貌标志
断裂在地貌上通 常呈现线性特征
圣安 德 烈 斯断 裂
从空中俯视圣安德烈斯断裂(据Chernicoff,1999)
一、地貌标志 2. 构造标志:产状突变、 矿脉
断层确定3字法

断层确定3字法(最新版)目录1.引言:介绍断层的定义和重要性2.断层确定的方法:描述“3 字法”及其应用3.3 字法的具体操作步骤4.3 字法的优点与局限性5.结论:总结“3 字法”在断层确定中的作用正文在地质学研究中,断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断层是地壳或岩石体中存在的一种破裂带,当地壳或岩石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断层两侧的岩石会发生相对位移,从而导致地表出现地震、山崩等自然现象。
因此,准确地确定断层的位置和形态对地质勘探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在确定断层的方法中,有一种被称为“3 字法”的实用技巧。
所谓“3 字法”,是指在野外实地考察时,通过观察地表的“断”、“层”、“错”三种现象,来判断断层的存在和位置。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寻找断:在野外观察时,首先要找到地表的断开现象。
断开现象可以是地表的裂缝、断崖等,这些现象表明地壳或岩石体在此处发生了断裂。
2.判断层:在找到断开后,需要进一步观察断开两侧的岩石层是否存在明显的错位现象。
错位现象可以是岩石层的错开、倾斜等,这些现象表明断开两侧的岩石发生了相对位移。
3.确定错:在判断层之后,最后需要确定错位现象的具体程度和方向。
通过对错位现象的详细观察和测量,可以准确地确定断层的位置和形态。
“3 字法”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断层确定方法,在地质勘探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在岩石体破碎、地表覆盖层较厚的地区,3 字法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此外,3 字法只能初步判断断层的存在和位置,对于具体的断层形态和错位程度,还需要结合其他地质勘探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总之,“3 字法”作为一种断层确定的方法,在地质勘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简述断层的野外判别标志

简述断层的野外判别标志
断层是地壳中存在的岩石层面或岩石体之间的裂隙,通常与地震活动相关。
在野外勘察中,为了判别断层的存在和性质,可以观察以下几个标志:
1. 地形标志:断层通常在地表上形成一系列的地形特征,如断崖、地裂、悬崖等。
这些标志可以帮助判断断层的位置和方向。
2. 岩石标志:断层两侧的岩石通常有不同的性质和结构。
例如,一侧的岩石可能被挤压或拉伸,形成瘤状或伸展结构,而另一侧则可能出现断块或断裂带。
3. 地球物理标志:断层会影响地球物理场的分布和变化。
地震波传播速度、重力场、磁场和电性等都可以用来检测可能的断层。
4. 地质标志:断层的存在会改变岩石层面的相对位置和性质,如变形和变质。
通过观察岩石的结构、化学成分和变质程度等特征,可以判断断层的存在和性质。
以上是断层的一些野外判别标志,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 1 -。
断层构造的知识点、野外观测方法、典型图片赏析

断层构造的知识点、野外观测方法、典型图片赏析断层构造的知识点、野外观测方法、典型图片赏析一、断层概念及分类(一)概念岩层或岩体在构造运动影响下发生破裂,若破裂面两侧岩体沿破裂面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这种构造就称为断层。
断层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规模大小相差十分悬殊,规模大的断层延伸长度可达几百~一千多公里,而小的断层可在岩石标本上见到。
断层的切割深度也不相同,有的可切穿地壳至上地幔。
断层破坏了岩石的连续完整性,对岩体的稳定性、渗透性、地震活动和区域稳定性都有重大影响,从而影响工程的稳定性,与工程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断层要素1、断层面:构成断层的破裂面,也就是断层两侧岩体沿之产生显著滑动位移的面,叫做断层面,产状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确定。
断层一般不是单个的面,而是由一系列的破裂面或次级断层所组成的带,即断层带或断裂带。
2、断层线:是指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即断层面在地表的出露线,断层线延伸方向即是断层走向,延伸的消失点,称为断层的端点。
3、断盘:断层面两侧发生相对位移的岩体,称为断(层)盘。
当断层面倾斜时,位于断层面上方的称为上盘、下方的称为下盘;当断层面近于直立时,则以方位相称,如东盘、西盘等;也可根据两盘相对移动的关系,把相对上升的称为上升盘,把相对下降的称为下降盘。
4、断距:断层两盘岩体沿断层面发生相对滑动的距离,称为断距。
断距的大小常常是衡量断层规模的重要标志,断距又分为总断距、水平断距及垂直断距。
(三)断层分类1、按断层面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分类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一致的断层;倾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倾向一致的断层;斜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的断层。
2、按断层面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线之间的关系分类纵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平行的断层;横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垂直的断层;斜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斜交的断层。
3、按断层力学性质分类压性断层:由压应力作用形成,其走向垂直于主压应力方向,多呈逆断层形式,断面为舒缓波状,断裂带宽大、常有断层角砾岩。
地质构造的野外观察和描述方法

地质构造的野外观察和描述方法地质构造的野外观察和描述方法1、褶皱构造的观察和描述(1)确定岩层的岩性和时代观察和确定褶曲核部和两翼岩层的岩性和时代。
(2)确定褶皱的产状观察褶皱两翼岩层的倾斜方向、转折端的形态和顶角的大小,并确定褶曲轴面及枢纽的产状。
(3)确定类型推断时代和成因根据褶曲的形态、两翼岩层和枢纽的产状确定出褶皱的类型,进一步分析推断褶皱的形成时代和成因。
2、断层的观察和描述(1)观察、搜集断层存在的标志(证据)如在岩层露头上有断层的迹象,要观察、搜集断层存在的证据,如:断层破碎带、断层角砾岩、断层滑动面、牵引褶曲、断层地形(断层崖、断层三角面)等。
(2)确定断层的产状测量断层两盘岩层的产状、断层面的产状、两盘的断距等,确定断层的产状。
(3)确定断层两盘运动方向根据擦痕、阶步、牵引褶曲、地层的重复和缺失现象确定两盘的运动方向,上盘、下盘;上升盘、下降盘等。
(4)确定断层的类型根据断层两盘的运动方向,断层面的产状要素,断层面产状和岩层产状的关系确定出断层的类型,其是正断层、逆断层;走向断层、倾向断层;直立断层、倾斜断层等。
(5)破碎带的详细描述对断裂破碎带的宽度、断层角砾岩、填充物质等情况要详细家以描述。
(6)素描、照相和采集标本3、节理的观察和描述(1)确定节理类型注意观察节理的长度和密度,根据节理的产状和成因联系确定出节理系。
然后,根据节理和断层和褶皱的伴生关系推断出节理类型。
确定是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或斜向节理;纵节理、横节理或斜节理。
(2)确定节理的类型根据节理的形态和组合关系推断节理的力学类型。
确定是张节理、剪节理。
张节理比较稀疏、延伸不远,节理不能切断岩层中的砾石。
节理面粗糙不平呈犬牙交错状,节理开口呈上宽下窄状。
剪节理常密集成群出现,节理面平滑,延伸较远,节理口紧闭。
剪节理常由两组垂直的节理面呈“X”型组合。
(3)测量节理的产状为了进一步研究节理的发育情况,可以大量进行节理产状要素的测量,并根据测量的数据编制节理玫瑰图。
断层划分标准

断层划分标准断层划分标准是指在地质学和地震学中,对地壳中的断层进行分类和划分的一种方法和标准。
断层是地壳中的一种构造线性,是地壳中岩石断裂的表现形式。
断层划分标准的制定对于地质灾害的研究和地震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断层划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活动程度划分:根据断层的活动情况,将其划分为活动断层、休眠断层和死亡断层。
活动断层是指在近期内发生过破裂活动,并有可能再次发生破裂的断层;休眠断层是指在相对较长时间内没有发生过破裂活动,但仍然具有一定的活动性;死亡断层是指在相对很长时间内没有发生过破裂活动,且已经失去了活动性。
2. 破裂方式划分:根据断层的破裂方式,将其划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
正断层是指岩块沿着断层面上盘向下移动,下盘相对上盘上升的断层;逆断层是指岩块沿着断层面上盘向上移动,下盘相对上盘下降的断层;走滑断层是指岩块沿着断层面水平滑动的断层。
3. 断距划分:根据断层的位移量,将其划分为大断距断层、中等断距断层和小断距断层。
大断距断层是指位移量较大的断层,通常具有较高的地震危险性;中等断距断层是指位移量适中的断层;小断距断层是指位移量较小的断层。
4. 断层类型划分:根据地壳运动的性质和特点,将其划分为剪切型断层、拉伸型断层和挤压型断层。
剪切型断层是指岩块沿着断层面发生剪切变形的断层;拉伸型断层是指岩块沿着断层面发生拉伸变形的断层;挤压型断层是指岩块沿着断层面发生挤压变形的断层。
5. 断层形态划分:根据断层的形态特征,将其划分为直线型、弯曲型和环状型。
直线型断层是指呈直线形状的断层;弯曲型断层是指呈弯曲形状的断层;环状型断层是指呈环状形状的断层。
以上所述的是一些常见的断层划分标准,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科领域可能会有所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通过对地壳中的断层进行分类和划分,可以更好地了解地壳运动的规律和特点,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震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怎样判识断层

怎样判识断层我们是煤田地质工作者,经常在野外与岩石地层打交道,其实这些岩石地层是存在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惯称为地壳。
由于地球在不停地作旋转运动,宇宙星际之间相互引力也存在,因此地壳也在不停的运动,当地壳内在温度压力速度时间等条件改变后岩石圈的岩石岩层也会发生改变,产生弹性、塑性蠕变等现象,在长期的地应力作用下,当超过岩石岩层的弹性力度时,岩石岩层就会产生突然的形变发生位移,导致断层的形成。
一、断层的一般特性断层是一个断裂面,相对的两盘(上盘、下盘)曾沿该面相互地移动过。
断层走向是断层面上水平线的方向就是断层走向。
断层倾向是垂直断层走向线的方向即断层倾向。
断层倾角是水平面与断层面的交角,但必须在垂直走向的直立面上量得。
上盘——指断层面上边的岩块;下盘——指断层面下边的岩块。
很明显如果断层面直立,是无法分清上、下盘的。
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作断层迹线亦称断层线或断层露头线。
有的断裂面相当宽,数十米至数百米,或它由数条或多条断层交织在一起,形成角砾岩、糜棱岩的杂乱的一个带,可统称断裂带。
断层有大有小,大者可延绵数十、数百公里,甚者上千公里,小的仅数米、数十米长。
二、识别断层的标志如果断层出露在悬崖上或因人为的剥露,是能容易观察断层的。
但工作区地表浮土的掩埋,农作物、植被的覆盖及人类活动(修筑大坝水库、市镇建筑物)的结果,往往使断层证据不连续不完善,但只要发生过断裂位移,仍可通过一些标志去判识断层的。
1、构造迹线、地层界线不连续或突然错位;2、出现地层重复或缺失;3、发现断层面或断层带的一些特征,如断层角砾岩、糜棱岩、破碎带构造透镜体、断层泥、擦痕、阶步、节理等;4、沉积岩相及地层产状突然改变;5、地形地貌的改变:如出现水系突然转折、错脊、三角面、断层崖、断层壁、断层沟、断层泉等。
6、硅化作用、矿化作用:深大断裂带是地壳碎弱的地方,地球地幔层的岩浆在高温高压下,极易沿断裂带喷发和溢出使围岩变质硅化和矿化。
三、断层的分类1、按断层的错动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a.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b.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c.旋转断层:顺断层走向由正变逆或由逆变正;d.平移断层:平面上两盘平移、有一定距离,而垂直方向的移动很小;e.张开断层:平面上两盘分开,不连在一起;f.波动断层:两盘时上时下、时左时右,或时张时合反复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层的识别
1. 地貌标志
构造地貌是确定断层存在的重要标志,构造地貌包括由挽近时期(一般指第四纪以来(有时新近纪以来)地壳运动的时期)断层活动直接形成的动态构造地貌和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断层经外营力塑造的静态构造地貌。
它们都能清楚地显示断层的存在,为观察和确定断层提供了重要线索。
(1) 断层崖:通常是挽近活动断层面形成的陡崖。
正断层相对容易形成,发育于盆地、平原与山地(脉)之间,如图一、图二所示。
图一滇池断层崖
图二华山断层崖
(2)断层三角面:通常是挽近活动断层面形成的陡崖受与崖面垂直方向的水流侵蚀切割、形成的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
也发育于盆地、平原与山地(脉)接合部,如图三所示。
图三断层三角面
(3)错断山脊:通常是挽近平移活动断层相对平移错动,造成某一方向的山脊发生突然的、有规律的错断,如图四所示。
图四错断山脊示意图
(4)横切山岭走向的平原与山地的接触带,如图五所示。
图五横切山岭走向的平原与山地的接触带
(5) 串珠状湖泊-洼地
由大断层引起的断陷或破碎带形成的湖泊、洼地,在走向上呈线状、串珠状分布,单个湖泊、洼地也具有定向的特点,如图六所示。
图六直线状洼地
(6) 带状分布的泉水
泉水(点)呈带状、线状分布也是断层存在的标志之一,温泉一般是现代活动断层重要证据,如图七所示。
图七串珠状分布的泉水
(7) 错断的水系、河流
断层的存在常常影响水系的发育,引起河流的急剧转向、甚至切断河谷,如图八所示。
图八错断的河流
2 地质标志
(1) 错断线状、面状地质体
先于断层形成之前的线状、面状地质体(如地层、矿层、岩脉、侵入接触面、劈理或相带界线)被之后断层切割后,在平面、剖面上突然中断、错开而不连续现象,如图九所示。
图九错断的地质体示意图
(2) 断层活动引起的构造强化
主要表现在岩层产状的急变、节理化、劈理化和片理化密集带的突然出现,小褶皱以及一些挤压破碎现象的剧增等,另外,构造透镜体的出现也是断层引起的构造强化的一种表现,如图十所示。
图十断层活动引起的构造透镜体
(3) 地层标志
一套顺序排列的地层,由于走向断层的影响,常常造成两盘地层的重复与缺失,如图十一所示。
图十一断层引起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4) 岩浆活动与矿化作用
大断层尤其是切割很深的大断裂常常是岩浆和热液运移的通道和储集场所。
如果岩体、矿化带或硅化等热液蚀变带沿一条线断续分布,常常指示有大断裂或断裂带的存在,如图十二所示。
图十二断层引起的矿化带
(5) 岩相和地层厚度的突变
如果一地区的沉积岩相和厚度沿一条线发生急剧变化,可能是断层活动的结果。
(6) 断层岩的存在
断层岩是断层带中或断层两盘的岩石在断层作用中被改造形成的具有特征性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的岩石。
是识别断层存在的重要标志之一。
如正断层带内岩石破碎一般不太强烈,角砾岩多带棱角,超碎裂岩不发育;逆冲断层常常显示出强烈的挤压破碎现象,形成角砾岩、碎粒岩和超碎裂岩等。
详述野外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断层活动总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岩石或地貌等方面反映出来,形成断层标
志,这些标志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地貌标志
断层崖由于断层两盘的相对滑动,断层的上升盘常常形成陡崖,这种陡崖称为断层崖。
断层三角面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水流的侵蚀切割,乃形成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即断层三角面。
错断的山脊往往是断层两盘相对平移的结果。
横切山岭走向的平原与山岭的接触带往往是规模较大的断裂。
串珠状湖泊洼地往往是大断层存在的标志。
这些湖泊洼地主要是由断层引起的断陷形成。
泉水的带状分布往往也是断层存在的标志。
水系特点断层的存在常常影响水系的发育,引起河流的急剧转向,甚至错断河谷。
构造标志
线状、面状地质体(如地层、矿层、岩脉、侵入接触面、劈理或相带界线)被断层切割后,在平面、剖面上突然中断、错开而不连续的现象。
岩层产状的急变和变陡;突然出现狭窄的节理化、劈理化带;小褶皱剧增以及挤压破碎和各种擦痕等现象。
构造透镜体:断层带内或断层面两侧岩石碎裂成大小不一的透镜状角砾块体,长径一般为数十厘米至二、三米。
包含透镜体长轴和中轴的平面,或与断层面平行,或与断层面成小角度相交。
在断层带中或断层两侧,有时见到一系列复杂紧闭的等斜小褶皱组成的揉褶带。
揉褶带一般产于较弱薄层中,产状常常与断层面斜交,所交锐角一般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断层构造岩是断层带上的岩石在断层作用中被搓碎、研碎,甚至重结晶、再定向又固结的岩石。
断层岩的发育和较广泛产出也是断层存在的良好判据。
地层标志
地层的重复和缺失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一套顺序排列的地层,由于走向断层的影响,常常造成两盘地层的缺失和重复。
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
大断层尤其是切割很深的大断裂常常是岩浆和热液运移的通道和储聚场所,因此如果岩体、矿化带或硅化等热液蚀变带沿一条线断续分布,常常指示有大断层或断裂的存在。
一些放射状或环状岩墙也指示放射状断裂或环状断裂的存在。
岩相和厚度的急变
如果一地区的沉积相和厚度沿一条线发生急剧变化,可能是断层活动的结果。
断层引起岩相和厚度的急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控制沉积盆地和沉积作用的同沉积断层的活动,引起沉积环境顺断层的明显变化,岩相和厚度因而发生显著差异。
另一种情况是,断层的远距离推移,使相隔甚远的岩相带直接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