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素诱导白萝卜试验研究初报

合集下载

大蒜根尖诱导多倍体观察实验报告

大蒜根尖诱导多倍体观察实验报告

大蒜根尖染色体观察实验报告高熹168615140001实验目的:1、了解利用秋水仙素诱导植物多倍体的方法。

2、掌握大蒜根尖制片的方法。

3、通过对玻片的观察,统计染色体数目。

4、对比不同的大蒜根尖染色体数目,理解二倍体和四倍体的区别。

实验背景:在自然条件下,机械损伤,射线辐射,温度骤变,及其它一些化学因素刺激,都可以使植物材料的染色体加倍,形成多倍体种群。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对多倍体诱导机制研究的深入,由人工模拟自然条件来诱导多倍体植物获得了长足进展,形成了不少由价值的人工多倍体种群。

实验原理: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植物的种子或幼苗,是常用的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有效方法。

秋水仙素是从百合科秋水仙属的一个种,秋水仙的种子及器官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其分子式为C22H25NO6,秋水仙素可以阻止微管蛋白的聚合,从而使有丝分裂中期纺锤体不能正常形成,但是姐妹染色单体照常想成,只是没有被拉向两级,于是染色体数目加倍。

当药剂的作用消除后,由于多倍体细胞继续分裂,便得到多倍体组织,以后则产生新的多倍体植株。

实验器材:刀片,镊子,双目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烧杯,滤纸。

实验材料:经秋水仙素处理过的大蒜根。

(秋水仙素溶液配制取秋水仙素1g(先用少量95%乙醇助溶),溶于250~500ml蒸馏水中,配成浓度为0.2~0.4%的溶液,冰箱中保存。

将大蒜架在盛水的烧杯中进行水培。

待根尖长到1cm时,将大蒜盛在0.4%秋水仙素溶液的瓶盖或小烧杯上,避光处理24小时,然后再水培24小时加倍后根尖很肥大。

)实验试剂:1mol/L的HCl溶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

实验步骤:1、取2-4根大蒜根放入烧杯中,加入1mol/L的HCl浸没,60℃水域水解5min。

2、弃掉HCl,自来水冲洗大蒜根三次,冲洗干净表面的HCl。

3、在载玻片上切下2-3mm的根尖,用纸吸去多余的水分,在载玻片上用刀片切碎根尖,滴加1滴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染色15min。

秋水仙素诱导党参四倍体

秋水仙素诱导党参四倍体

秋水仙素诱导党参四倍体乔永刚;马璐琳;赵晓明;吴玉香;宋芸【期刊名称】《核农学报》【年(卷),期】2009(23)4【摘要】以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为诱变材料,用改良秋水仙素涂抹法进行多倍体诱变,以获取四倍体,研究了秋水仙素对党参的诱导效果以及变异株的形态学与细胞学变化。

本试验利用0.2%秋水仙素琼脂凝胶处理党参幼苗获得了四倍体材料,结果表明党参经秋水仙素诱导后,以处理24h加倍率最高,为34.14%。

四倍体植株形态学变异表现为苗期生长受阻,叶片变大变厚,叶形指数变小;花器变大,茎杆加粗,茎节变短;结实率下降而千粒重增加等。

党参四倍体植株的细胞学表现为叶下表皮气孔器变大,气孔密度下降,保卫细胞内叶绿体的含量增加;花粉粒变大而花粉育性降低;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为2n=4x=32,其对照为2n=2x=16。

四倍体党参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复杂,同源染色体出现了多种联会方式。

【总页数】6页(P566-571)【关键词】党参;秋水仙素;四倍体【作者】乔永刚;马璐琳;赵晓明;吴玉香;宋芸【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239;S963.214【相关文献】1.秋水仙素诱导千斤拔四倍体效果研究 [J], 苏钰琴;蒋向军;莫燕兰;李翠兰;盘飞兰2.秋水仙素诱导同源四倍体葛薯的研究 [J], 陆建农;施玉珍;陈海标;罗茵茵;殷学贵3.秋水仙素处理对芦笋“达宝利”四倍体诱导效果的影响 [J], 鹿志伟;侯晓婉;高建明;张燕梅;周文钊;易克贤4.秋水仙素对大蒜愈伤组织四倍体的诱导效应及试管鳞茎快繁体系构建 [J], 王宁宁;徐李薇;高晖;何融封;尚云涛;范宝莉;王振英5.秋水仙素诱导矮牵牛四倍体的研究 [J], 段九菊;张超;贾民隆;郑梅梅;曹冬梅;康黎芳;王云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秋水仙素处理白掌组培苗的效应与多倍体诱导

秋水仙素处理白掌组培苗的效应与多倍体诱导

2.2秋水仙素处理不同品种选取生长旺盛,体型较一致的’、、’、’组培苗,切取茎尖0.5cm 左右,放入浓度为0.1%的秋水仙素的瓶中,每瓶装有25mL 溶液,90r/min 旋转培养96h ,处理后接种于培养基MS+30g/L 蔗糖+7g/L 卡拉胶+6-BA 1mg/L +NAA 0.1mg/L 中,暗培养7d ,转到培养基MS+6-BA 4mg/L +LNAA 0.2mg ,光照培养7d ,记录其萌芽数和存活数,继续光照培养20d 后,记录其增殖数和存活数。

继代3次,继代培养基为MS+6-BA 2mg/L+NAA 0.2mg/L ,每瓶5个,每处理6瓶,不加秋水仙素为对照重复2次。

2.3流式细胞仪鉴定取实验材料叶片,每个处理选取10株,蒸馏水洗净表面培养基并滤纸擦干,放入在冰箱进行预冷后的培养皿里,加入预冷的约裂解液500μL ,刀片快速切碎,整个过程,材料须浸没在解离液里,以便更好地游离细胞核,吸取培养皿内的解离液,用260~560目的尼龙网过滤到离心管中,然后置于冰中,孵育5min ,加入PI 染色液(约100μL ),置于冰上避光染色12min 左右,染色后移至上样管,进行上机检测,每个样品收集至少10000个颗粒。

2.4数据处理主要运用EXCEL (WPS 版)软件和SPSS17.2软件分析和整理。

3结果与分析经过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白掌品种间其萌芽率和增殖率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 均为0.02<0.05),而成活率并未存在显著性差异(P=0.18>0.05)。

从表1中得出t ’品种处理组与对照组的萌芽率都最高,分别为59%,77%;其中’和’2个品种对照组萌芽率显著高于处理组;S 与白掌是天南星科()白鹤芋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白鹤芋、苞叶芋、匙叶芋。

白掌丛生、短茎或无茎;叶长圆形或近披针形,有长尖,叶长20~30cm 、宽6~8cm ;基部圆形,叶柄细长,花梗特长,佛焰苞呈叶状,大而显著,高出叶丛,初开时洁白色,后转为微绿色;花期较长,可达5~6周,通常春季或夏季开花[1,2]。

秋水仙素的诱导机理文/吴举宏秋水仙素是1937年发现的从百合科

秋水仙素的诱导机理文/吴举宏秋水仙素是1937年发现的从百合科

秋水仙素的诱导机理文/吴举宏秋水仙素是1937年发现的,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种子、球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植物碱,分子式为C22H25O6N。

秋水仙素呈白色或黄色粉末或针状结晶,有剧毒,易溶于冷水、酒精和氯仿,难溶于热水、乙醚等,有效诱导浓度为0.0006%~1.6%,一般以0.2%浓度效果最好。

常被用作多倍体诱导剂,经处理的萌发种子或幼苗细胞染色体数会发生加倍。

其诱导加倍的机理与微管、着丝粒的结构和特性有关。

微管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细胞结构,细胞分裂中纺锤体就是由微管组成的。

微管管壁由13条原丝纵向平行排列构成,主要成分为微管蛋白,而微管蛋白分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两种。

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组成的异二聚体构成微管亚单位,若干个异二聚体相接连成原丝。

α微管蛋白与β微管蛋白在化学结构上极为相似,两者相对分子质量均为50000,氨基酸数目分别为450和445个,两者42%序列相同。

其中β微管蛋白肽链中第201位为半胱氨酸,为秋水仙素结合部位。

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彼此间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常呈二聚体形式存在。

每一微管蛋白异二聚体上尚有秋水仙素与之结合的部位,如果结合的部位被其结合,微管不仅不能继续聚合,而且会引起原有微管解聚。

故秋水仙素具有干扰微管装配,破坏纺锤体形成和终止细胞分裂的作用。

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形成了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但在进入后期之前,姐妹染色单体在着丝粒区连结在一起。

着丝粒位于染色体上的主缢痕部位,为染色单体的连接结构,而动粒才是动粒纤维附着在染色体的结构。

着丝粒是由一段特殊DNA序列构成,着丝粒DNA具有高度重复序列,如小鼠染色体着丝粒约有300个碱基对重复几千次组成,含量占染色体DNA的5%~10%,而在果蝇细胞中可达40%。

Clarke等学者认为,着丝粒区域DNA可能编码一种特殊信号,使其复制在S期受阻遏,一直到后期这一区域DNA 复制才完成。

着丝粒DNA复制完成也就启动了后期染色单体的分离,故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动力不是来自与两极相连的动粒微管张力。

秋水仙素诱导白萝卜试验研究初报

秋水仙素诱导白萝卜试验研究初报

秋水仙素诱导白萝卜试验研究初报汪剑鸣【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08(036)003【摘要】[目的]选择白萝卜变异株,培育白萝卜多倍体品种.[方法]以品种P1(短叶青)、P2(浙大长)、P3(南畔洲),秋水仙素浓度A1(0.02%)、A2(0.04%)、A3(0.08%),时间T1(24 h)、T2(48 h)、T3(72 h)组成27个处理,比较植株形态,显微镜下观察叶片气孔保卫细胞数量和花粉粒染色情况.[结果]各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3个品种的植株变异率依次为P1>P2> P3,处理时间对变异率没有明显影响.各处理变异株的叶片气孔数均低于对照,保卫细胞大于对照.各处理的变异株经过一段时间生长之后,变异株数显著减少,即存在变异退化现象.P3A1T3-2、P3A2T1-1、P3A3T1-4、P3A3T2-6号的花粉粒在碘化钾作用下都不能够染色.[结论]秋水仙素浓度越高,白萝卜的变异率越高.P3A1T3-2、P3A2T1-1、P3A3T1-4、P3A3T2-6号是变异株.【总页数】3页(P985-987)【作者】汪剑鸣【作者单位】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江西宜春,3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31.1【相关文献】1.广西木薯诱导开花结实及发芽试验研究初报 [J], 韦本辉;甘秀芹;陆柳英;何虎翼;唐秀桦;胡泊;吴延勇;宁秀呈;韦广泼2.秋水仙素在黄荚菜豆育种中的应用初报 [J], 高广明3.秋水仙素针刺生长点法加倍处理3叶期玉米单倍体的初报 [J], 姜龙;慈佳宾;南楠;杨伟光4.秋水仙素浸根法诱导优质小型西瓜四倍体试验初报 [J], 张瑛;周如美;李爱民;张永泰;祁建波5.秋水仙素浸根法诱导优质小型西瓜四倍体试验初报 [J], 张瑛; 周如美; 李爱民; 张永泰; 祁建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四倍体萝卜的诱导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四倍体萝卜的诱导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四倍体萝卜的诱导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陈发波,吴照云,汪凤林,刘毅,湛静申请号:CN201610834725.X
申请日:20160919
公开号:CN106613928A
公开日:
2017051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四倍体萝卜的诱导方法,取若干二倍体萝卜种子进行清洗,将清洗后的种子置于质量浓度为0.2~1 %的秋水仙素水溶液中,于4~8℃下浸泡12~24 h;用水清洗浸泡后的种子,并放于浸湿的纱布、滤纸或河沙上,于25~30℃下恒温培养进行催芽处理;使幼苗生长至
3~5cm长度后将幼苗移栽到田间或盆栽中进行种植;本发明通过对诱导植株苗期形态鉴定和气孔大小比较来鉴定四倍体植株,继续栽培四倍体植株得到四倍体萝卜。

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处理时间短,对萝卜进行诱导变异更彻底,出现的诱导嵌合体比两叶一心方法更少,植株成活率更好,诱导的成功率高,制得的四倍体胭脂萝卜色素含量和重量明显高于二倍体胭脂萝卜。

申请人:长江师范学院
地址:408100 重庆市涪陵区聚贤大道16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秋水仙素诱导大蒜四倍体的研究

秋水仙素诱导大蒜四倍体的研究
2
大部分花苞不定芽和部分气生鳞茎褐化死亡。存活的 少数不定芽叶鞘和叶片卷曲, 生长迟缓 , 一般不能长成 试管苗, 因此数据统计时只统计气生鳞茎。 由于秋水仙素的毒害作用, 气生鳞茎的萌发时间 比对照延 迟 4~ 5d, 并且 萌发数目 明显低于 对照 ( 表 1) 。变异气生鳞茎小鳞芽基部稍膨大 , 叶片变宽变厚, 叶片墨绿色 , 茎粗明显大于对照 , 但株高小于对照 ( 图 1 1) 。小鳞芽伸出芽鞘后生长速度加快, 鳞芽 3 叶期 时茎基部变为红褐色 , 经过低夜温、 较高日温处理 20d 后, 多数鳞芽试管苗都长出白色细长的根 ( 图 1 2) , 但 有时发育成扁平、 分叉的畸形根。
关键词 : 大蒜; 花苞; 气生鳞茎;
四倍体; 秋水仙素
STUDY ON COLCHICINE INDUCED TETRAPLOID IN GARLIC ( Allium sativum L. )
ZHANG Su zhi
1, 2
LI Ji rong
2
( 1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 Resouces and Im provement , Mi nistry of Education Maize Research Institute ,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Ya an , Sichuan 625014; 271018) 2 College of H orti culture ,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Tai an, Shandong
1 2 3 染色体数目及气孔观察
试管苗叶片的上表皮及叶肉 , 剩余的下表皮用卡宝品 红染色 , 观察气孔的大小、 数目并摄影。试管苗在 2~ 3 片叶时 , 转至 MS+ NAA 2mg L 生根培养基。15 培 养 7~ 10d 后转至昼温 25 、 夜温 15 条件下再培养 5 ~ 7d, 然后视再生 植株的生长情 况每棵取 2~ 5 个根 尖, 卡诺固定, 卡宝品红染色 , 每个根尖选取 5 个细胞 进行 染色 体观 察。气孔 及 根尖 染 色体 的 观 察均 在 OLYMPUS 显微镜下观察并摄影。

《利用秋水仙素诱导黑果枸杞多倍体研究》

《利用秋水仙素诱导黑果枸杞多倍体研究》

《利用秋水仙素诱导黑果枸杞多倍体研究》一、引言黑果枸杞作为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的植物,其多倍体研究对于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秋水仙素作为一种有效的染色体加倍剂,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多倍体诱导研究中。

本文旨在探讨利用秋水仙素诱导黑果枸杞多倍体的方法及其在黑果枸杞育种中的应用。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研究所用材料为黑果枸杞种子。

2. 方法(1)种子处理:选取健康、饱满的黑果枸杞种子,进行消毒、浸泡等预处理。

(2)秋水仙素处理:将预处理后的黑果枸杞种子置于含有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的溶液中,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

(3)培养与观察:将处理后的种子转移至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4)染色体数目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黑果枸杞染色体数目,确定多倍体的比例和类型。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秋水仙素对黑果枸杞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能够显著促进黑果枸杞的生长,提高其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然而,过高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会对黑果枸杞产生抑制作用,甚至导致其死亡。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好秋水仙素的浓度和处理时间。

2. 黑果枸杞多倍体的诱导与检测通过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我们发现秋水仙素处理后的黑果枸杞中出现了多倍体细胞。

其中,以二倍体和四倍体为主,同时也检测到了少量六倍体和其他高倍体细胞。

这表明秋水仙素能够有效地诱导黑果枸杞多倍体的产生。

3. 多倍体黑果枸杞的遗传稳定性分析通过对多倍体黑果枸杞的遗传稳定性分析,我们发现多倍体黑果枸杞的遗传物质相对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染色体变异和基因丢失等现象。

这为多倍体黑果枸杞的育种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讨论与结论本研究利用秋水仙素成功诱导了黑果枸杞多倍体的产生,并对其生长、遗传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能够促进黑果枸杞的生长,并有效地诱导其产生多倍体细胞。

同时,多倍体黑果枸杞的遗传物质相对稳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水仙素诱导白萝卜试验研究初报汪剑鸣(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江西宜春336000)摘要 [目的]选择白萝卜变异株,培育白萝卜多倍体品种。

[方法]以品种P 1(短叶青)、P 2(浙大长)、P 3(南畔洲),秋水仙素浓度A 1(0.02%)、A 2(0.04%)、A 3(0.08%),时间T 1(24h )、T 2(48h )、T 3(72h)组成27个处理,比较植株形态,显微镜下观察叶片气孔保卫细胞数量和花粉粒染色情况。

[结果]各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3个品种的植株变异率依次为P 1>P 2>P 3,处理时间对变异率没有明显影响。

各处理变异株的叶片气孔数均低于对照,保卫细胞大于对照。

各处理的变异株经过一段时间生长之后,变异株数显著减少,即存在变异退化现象。

P 3A 1T 3-2、P 3A 2T 1-1、P 3A 3T 1-4、P 3A 3T 2-6号的花粉粒在碘化钾作用下都不能够染色。

[结论]秋水仙素浓度越高,白萝卜的变异率越高。

P 3A 1T 3-2、P 3A 2T 1-1、P 3A 3T 1-4、P 3A 3T 2-6号是变异株。

关键词 秋水仙素;白萝卜;试验研究中图分类号 S6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8)03-00985-03Pr i m a ry R ep o rt on th e E xp e r i m e n ta l S tud y o f In du c in g W h ite R a d ish w ith C o lch ic in e W ANG J ian -m in g (C o llege o f L ife S cien ce an d R esou rce s E n v ironm en t ,Y ich u n U n ive rsity ,Y ichu n,J ian gx i 336000)A b s tra c t [O b jective]T h e pu rpo se w a s to se lec t th e v a rian t p lan t o f w h ite rad ishso as to breedits po lyp lo id va r ie ty.[M e th od]27tre a t m en ts w e re co m -po sed w ith va r ie tie s P 1(D u an yeq in g),P 2(Z h edach an g),P 3(N an pan zh ou );co lch icin e con cen tra tion s A 1(0.02%),A 2(0.04%),A 3(0.08%)an d ti m e T 1(24h ),T 2(48h ),T 3(72h ).T h e p lan t sh apes w e re com pa red an d th e qu an tity o f stom a ta gu a rd ce lls i nlea f an d th e co lo ra tion o f po llen g ra i n s w ere obse rved u n de r m icro scope .[R e su lt]T h ere w e re d iffe ren ces to d iffe ren t deg ree s in eachtrea t m en t ,th e p lan t v ar ian t ra te s o f 3va r ie tie s w e re P 1>P 2>P 3,an d trea tin g ti m e h ad n o obv iou s in fl u en ce on va r ian t ra te.A ll th e s tom a ta num bers inlea f o f va r ian t p lan ts in ea chtrea tm en t w e re low e r th anth a t i n CK,w ith gu a rd ce lls be in g b ig ge r th a t CK.A fte r th e va r ian t plan ts fromeachtrea tm en t g rewfor a pe riod o f ti m e ,th e v a rian t p lan t n um be r decre ased s ig-n ifican tly ,sh ow in g th e deg rada tion ph en om en a o f va rian ce.A ll th e po llen g ra i n s o f P 3A 1T 3-2,P 3A 2T 1-1,P 3A 3T 1-4an d P 3A 3T 2-6cou ldn ’t be co lora ted un de r th e fun ction o f po tassiumiod ide.[C on c l u sion ]T h e h igh e r th e co lch icin e con cen tra tion w a s ,th e h igh e r th e va rian t ra te o f w h ite rad ish w a s .P 3A 1T 3-2、P 3A 2T 1-1、P 3A 3T 1-4、P 3A 3T 2-6w e re va r ian t p lan ts.K e y w o rd s C o lch icin e ;W h ite rad ish ;E xpe r i m en ta l s tu dy白萝卜为十字花科萝卜属(C r uciferae Raphanus sati vus L.)植物,是一种重要的大众蔬菜。

我国现大面积种植的白萝卜为二倍体,育种方面主要为常规育种和杂交优势育种。

秋水仙素是一种诱导多倍体最普遍、最有效的化学药剂,利用秋水仙素处理白萝卜种子,选育出多倍体白萝卜品种(个体大、产量高),是白萝卜育种主要寻求的目标。

但由于秋水仙素为剧毒药品,操作繁琐,利用该途径育种的人很少。

笔者利用秋水仙素处理白萝卜种子,分析处理效果,选择白萝卜变异株,以期培育白萝卜多倍体品种。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 参试白萝卜品种3个,为短叶青(60d)、浙大长(90d)、南畔洲(120d),分别用P 1、P 2、P 3表示;化学药剂秋水仙素为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试验地设在生科院试验基地,土地肥力中等,且较均匀。

1.2 试验方法 试验因子3个,为品种(P)、秋水仙素溶液浓度(A )、秋水仙素溶液浸渍种子时间(T)。

每个因子设3个水平,即品种为P 1(短叶青)、P 2(浙大长)、P 3(南畔洲);浓度为A 1(0.02%)、A 2(0.04%)、A 3(0.08%);时间为T 1(24h)、T 2(48h)、T 3(72h),组成27个处理组合,另设用清水浸渍(24h),3个品种种子为对照(CK 1、CK 2、C K 3),共计30个处理组合,每个处理浸渍种子50~100粒,试验于2006年10月8日开始处理种子,10月9~11日陆续播种。

记载各阶段生长时期、植株变异率、生物产量;显微观察叶片气孔大小、数量;花粉染色情况。

作者简介 汪剑鸣(1958-),男,江西宜春人,研究员,从事植物诱导育种研究。

鸣 谢 03园艺班刘金荣、唐春兰、王红同学的帮助。

收稿日期 2007-08-152 结果与分析2.1 苗期变异 10月9~11日分3期播种,3~5d 后出齐苗,出苗后发现一部分植株不正常,并于10月27日和11月23日调查。

由表1可知,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各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10月27日调查,各浓度小计A 1、A 2、A 3的变异率分别为22.6%、25.9%、35.7%,表明秋水仙素溶液浓度越高变异率越高,但差异不是很明显;萝卜生长达到4~8片真叶时,11月23日第2次调查,各浓度小计A 1、A 2、A 3的变异率分别为19.8%、17.8%、17.6%,变异株数和变异率均比第一调查明显减少,其中浓度A 3的变异株数和变异率减少最明显,变异株数减少了43株,变异率降低18个百分点,A 1、A 2两次比较差异相对较小,其中主要原因是浓度A 3处理85株变异株,经过一段时间生长,有43株死亡,而A 1、A 2处理分别仅为5株和14株死亡,说明秋水仙素溶液浓度越高变异率越高;虽然开始看到的变异株多、变异率高,但由于浓度高,秋水仙素溶液对种子和植株伤害也重,其染色体加的倍数太高,自然难以成活。

从形态上比较,变异株在苗期表现出叶片小,叶片少,且下胚轴明显增粗。

品种P 2、P 3同样呈现秋水仙素溶液浓度越高,变异株数和变异率也越高,11月23日第2次调查,品种P 2各处理变异率11.6%~15.9%,品种P 3变异率7.4%~8.8%,各处理3品种之间比较,植株变异率依次为短叶青P 1)>浙大长(P 2)>南畔洲(P 3),其原因可能与品种成熟度有关。

表1中P 2A 1T 2、P 2A 1T 3、P 2A 2T 3、P 3A 1T 3、P 3A 2T 3处理没有死亡株,2次调查变异株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原因可能是该品种在某浓度、某时间的处理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生长,秋水仙素处理的作用效果才显示出来,这部分变异株(20株)可能其染色体加的倍数相对较低,是今后观察的重要材料,而品种P 1就没有这种情况出现。

安徽农业科学,J ou rn a l o f A n hu i A g r i .S c i .2008,36(3):985-987 责任编辑 朱新秀 责任校对 朱新秀2.2叶片气孔变异叶片气孔保卫细胞数量多少和大小是判断植株是否为多倍体较可靠的鉴定方法,为了进一步核实和验证白萝卜苗期变异情况,12月24~26日用显微镜观察在形态上初步确定了变异株的叶片气孔大小和数量,每株3次重复,取平均。

由表2可见,几乎所有变异株的气孔数均低于CK,变异株叶片单位面积气孔数平均为11.5个,而对照为23.3个,处理比对照少11.8个,差异非常明显;同时观叶片气孔保卫细胞的大小变异株平均(38.2±6.5)μm×(25.2±4.6)μm,而对照品种为(25.2±3.5)μm×(18.7±3.6)μm,处理变异株的保卫细胞明显大于对照品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