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碱

合集下载

秋水仙碱最佳服用方法

秋水仙碱最佳服用方法

秋水仙碱最佳服用方法
秋水仙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成分,具有镇静、镇痛、解痉等作用,广泛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正确的服用方法对
于发挥药效,减少不良反应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秋水仙碱的最佳
服用方法。

首先,关于用药剂量。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口服秋水仙碱剂
量为0.2-0.4克,一日3次。

但具体用药剂量还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调整,因此在服用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切勿自行决定用药剂量。

其次,服药时间。

秋水仙碱一般在饭后或者餐中服用,以减少
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并且有助于药物的吸收。

但对于特殊病情,
比如高血压、心绞痛等,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要求在其他时间服用,因此还是需要听从医生的指导。

另外,关于服药方式。

秋水仙碱一般是口服,但对于一些无法
口服的患者,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比如静脉注射。

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决定。

最后,关于服药期限。

一般来说,秋水仙碱的服药期限不宜过长,一般疗程不超过2周。

如果需要长期服用,需要严格按照医生
的建议进行,并且定期复查身体情况。

总之,正确的服用方法对于秋水仙碱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服用前一定要咨询医生的建议,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切勿自
行决定用药剂量、时间、方式和期限。

希望患者能够根据医嘱正确
使用秋水仙碱,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

有机溶剂提取法
有机溶剂提取法根据所用溶剂是否与水相溶,又分为A、B两种:
A、用与水能混溶的有机溶剂提取用乙醇、甲醇、丙酮等直接从植物中提出秋水仙碱,再回收溶剂,就能得 到浓缩生物碱的提取液,其中尤以乙醇的应用最为普遍,用酒精为溶剂的方法具有一定优点:例如酒精易透入中草 药组织内部,也容易提尽原料中的生物碱,原料不需要预先用碱溶液处理,简化了操作,同时酒精对溶解植物成 分的选择性比水高,提取出的杂质比水少,从而容易进一步提纯。
药品简介
适应症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用药须知
适应症
1、痛风 本品可能是通过减低白细胞活动和吞噬作用及减少乳酸形成从而减少尿酸结晶的沉积,减轻炎性反应,而起 止痛作用。主要用于急性痛风,对一般疼痛、炎症和慢性痛风无效。 2、抗肿瘤 可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有抗肿瘤作用,但毒性大,现已少用。对乳腺癌疗效显著,对子宫颈癌、食管癌、 肺癌可能也有一定疗效。部分病人的肿瘤缩小,有利于手术切除。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颗粒、抑制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并抑制黑色素细胞内黑色素颗粒的移动。
抗炎作用
秋水仙碱通过干扰溶酶体脱颗粒降低中性粒细胞的活性、黏附性及趋化性,抑制粒细胞向炎症区域的游走, 从而发挥抗炎作用。另外,它干扰细胞间黏附分子及选择素的表达,从而阻碍T淋巴细胞活化及对内皮细胞的黏附, 抑制炎症反应。秋水仙碱还可通过减少E-选择素、L-选择素及内皮素的表达,发挥其抗炎作用。
鉴别
1、取本品,加乙醇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µ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在 243nm与35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243nm波长处的吸光度与350nm波长处的吸光度的比值应为1.7~1.9。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277图)一致。

秋水仙碱副作用

秋水仙碱副作用

秋水仙碱副作用
秋水仙碱是一种常用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用于治疗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然而,与其他药物一样,秋水仙碱也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在服用秋水仙碱期间,一些常见的副作用包括:
1. 睡眠问题:秋水仙碱可能会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导致入睡困难、频繁醒来或睡眠不足等问题。

2. 嗜睡和疲劳:秋水仙碱的镇静作用可能使人感到嗜睡和疲劳,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3. 注意力不集中:一些人在服用秋水仙碱后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问题,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4. 口干舌燥:秋水仙碱还可能导致口干舌燥、口渴的感觉,这可能需要多喝水以维持口腔湿润。

5. 体重增加:一些人在使用秋水仙碱时可能会出现食欲增加,并导致体重增加的情况。

6. 肌肉僵硬:秋水仙碱的副作用之一是引起肌肉僵硬和震颤。

7. 消化不良:秋水仙碱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肠胃反应。

8. 心率变化:个别人可能会出现心悸、心率不规律等心脏方面的问题。

除了这些常见副作用之外,秋水仙碱在特殊情况下还可能引起一些严重的副作用,如过敏反应、药物依赖、药物滥用等,请在使用前咨询医生并按照医嘱使用。

秋水仙碱片服用方法

秋水仙碱片服用方法

秋水仙碱片服用方法秋水仙碱片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常用于治疗心绞痛、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正确的服用方法对于药效的发挥和身体健康都非常重要。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秋水仙碱片的正确服用方法。

首先,根据医生的建议来服用药物。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确定药物的剂量和频次,因此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来服用,不要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改服用频次。

其次,秋水仙碱片应该在饭后服用。

一般来说,药物在饭后服用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降低药物对胃黏膜的损伤,同时也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利用。

因此,建议患者在饭后30分钟到1小时内服用秋水仙碱片。

另外,服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饮水。

秋水仙碱片是片剂,服用时一定要用清水送服,不要用浓茶、牛奶等饮料送服,以免影响药效。

另外,服用药物后也要多喝水,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此外,服用秋水仙碱片的时候要避免与柠檬、柚子等水果一起食用。

这些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与秋水仙碱片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药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在服用秋水仙碱片期间要避免食用这些水果。

最后,服用秋水仙碱片的时候要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

如果在服药期间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皮肤发红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同时,不要随意更改药物的剂量或停止服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总之,正确的服用方法对于秋水仙碱片的疗效和身体健康都非常重要。

患者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来进行,避免自行更改剂量或频次,同时也要注意饮水和饮食的细节,以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达到治疗的目的。

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地使用药物,早日康复。

秋水仙碱最佳服用方法

秋水仙碱最佳服用方法

秋水仙碱最佳服用方法
秋水仙碱是一种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具有扩血管、降血压、增
加心脏排血量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等疾病。

正确的
服用方法对于药效的发挥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秋水仙碱的最佳服
用方法。

首先,秋水仙碱的剂量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口服剂量为10-20毫克,一日3次,每次饭后服用。

但具体的剂量还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比如年龄、病情
严重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剂量的确定。

其次,秋水仙碱通常是口服药物,应该选择在饭后服用。

因为
饭后服用可以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同时,饭后服用还可以提高药物的吸收率,增加药效。

另外,秋水仙碱不宜与含有酒精的药物一同服用,因为酒精会
影响药物的代谢和吸收,降低药效。

同时,秋水仙碱也不宜与某些
药物同时服用,比如抗凝血药、利尿剂等,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最后,秋水仙碱在服用期间应该避免饮用葡萄汁和柑橘类果汁,
因为这些果汁中的成分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吸收,降低药效。

同时,应该避免暴露在阳光下,因为秋水仙碱会增加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导致日光性皮炎等不良反应。

总之,正确的服用方法对于秋水仙碱的药效发挥至关重要。


者在服用秋水仙碱的时候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来确定剂量和服
用时间,同时避免与其他药物和食物同时服用,以免影响药效。


望患者能够根据本文介绍的最佳服用方法,正确合理地服用秋水仙碱,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秋水仙碱原料

秋水仙碱原料

秋水仙碱原料一、秋水仙碱的化学结构秋水仙碱的化学结构为C_30H_36N_4O_6,它是一种白色结晶固体。

秋水仙碱具有多个环结构,其中包括苯环、吡啶环和环己酮环。

这些环结构赋予秋水仙碱其特殊的生物活性。

二、秋水仙碱的提取方式秋水仙碱可以从多种植物中提取,其中以春水仙最为常见。

秋水仙碱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根部和种子中,因此提取秋水仙碱需要对植物进行合适的处理。

一般来说,提取秋水仙碱的步骤包括:1. 植物的收集和处理:首先需要收集新鲜的春水仙植株,然后对植株进行处理,包括清洗、破碎等操作。

2. 提取秋水仙碱:处理后的植物材料可以通过溶剂提取的方法来获得秋水仙碱。

常用的溶剂包括乙醇、甲醇等。

将植物材料和溶剂混合,然后进行煮沸提取,最终通过过滤等方式分离秋水仙碱。

3. 精制和纯化:提取后的秋水仙碱需要经过精制和纯化的步骤,以去除杂质和提高纯度。

这一过程常常涉及结晶、结晶分离、再结晶等方法。

4. 得到秋水仙碱:最终获得的秋水仙碱是纯净的化合物,可以用于后续的药物制备。

三、秋水仙碱的合成方法除了从天然植物中提取,还可以通过合成的方式制备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1. 鸟苷和吡咯醇的合成:首先合成一系列中间体,包括鸟苷和吡咯醇,然后通过分子间的缩合反应将它们连接起来,最终合成秋水仙碱。

2. 基于芳香核合成:利用芳香烃和氨基酸酸酐等原料,通过一系列反应合成秋水仙碱。

4. 基于环状化合物的合成:利用环状化合物和卤代烃等原料进行反应,合成秋水仙碱。

四、秋水仙碱的应用秋水仙碱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碱,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目前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1. 抗癌疗效:秋水仙碱可以阻断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从而起到抗癌作用。

它可以通过抑制DNA和RNA的合成、干扰细胞的代谢等途径发挥疗效。

2. 抑制心血管疾病:秋水仙碱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和心率,从而对心血管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它还可以减少心脏负担,预防心脏病发作。

秋水仙碱最佳服用方法

秋水仙碱最佳服用方法

秋水仙碱最佳服用方法
秋水仙碱是一种常用的心脏病治疗药物,它能够有效地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从而改善心肌缺血。

然而,由于其毒性较大,使用时需要特别小心。

下面将介绍秋水仙碱的最佳服用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关于剂量的选择。

一般来说,秋水仙碱的剂量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初始剂量为每次0.3毫克/千克,每日3次。

但是对于老年患者或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剂量需要适当减少,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秋水仙碱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了解自己的适用剂量。

其次,关于服药时间的选择。

秋水仙碱通常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和损害。

同时,为了保证药效,最好在每天的固定时间服药,避免漏服或者错服。

再次,关于服药方式的选择。

秋水仙碱可以口服或者注射,但是口服是最常见的方式。

在口服时,应该将药物整片吞服,并且不要咀嚼或者压碎,以免影响药效。

最后,关于药物的保存。

秋水仙碱应该保存在阴凉干燥处,避
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另外,要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以免误食。

总的来说,秋水仙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脏病治疗药物,但是
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剂量、时间、方式和保存,以确保药物的
安全有效。

希望大家在使用秋水仙碱时,能够按照医生的建议,正
确合理地服用,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秋水仙碱的作用与功效

秋水仙碱的作用与功效

秋水仙碱的作用与功效秋水仙碱是从秋水仙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它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以下将详细介绍秋水仙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安全性。

一、秋水仙碱的化学成分秋水仙碱的分子式为C23H27NO7,是一种三萜类生物碱。

它主要存在于秋水仙科植物中,如秋水仙(Narcissus pseudonarcissus)、山茱萸等。

秋水仙碱在自然界中以多种形式存在,主要有自由碱和结合碱两种。

自由碱形态的秋水仙碱分子较小,熔点较低,溶于乙醇和醚类溶剂,具有一定的毒性。

结合碱形态的秋水仙碱分子较大,熔点较高,溶于水,少毒或无毒。

秋水仙碱的结构中含有多个羟基基团和苯环结构,使得它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二、秋水仙碱的药理作用1.心血管系统作用:秋水仙碱能抑制心肌细胞的Na+/K+-ATP酶活性,使细胞内的钠离子增加,抑制钠离子的内流,从而抑制心肌细胞的收缩力。

此外,它还能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流,改善心肌供氧。

2.抗肿瘤作用:秋水仙碱对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它能阻断癌细胞的DNA合成过程,抑制细胞的增殖和增殖。

秋水仙碱还能干扰DNA的复制和RNA的合成,使癌细胞死亡。

研究表明,秋水仙碱对多种肿瘤细胞株均具有抑制作用,包括胃癌、肺癌、乳腺癌等。

3.抗炎作用:秋水仙碱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秋水仙碱能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此外,它还能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浸润,减轻组织损伤。

4.镇静催眠作用:秋水仙碱具有一定的镇静和催眠作用。

胰岛素与出芽酵母相结合后的最后产物分离纯化。

秋水仙碱在实验室动物中的实验研究中发现,秋水仙碱能增加酵母菌的生长速率,减少酵母菌的生长时间,同时也能明显改善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三、秋水仙碱的临床应用1.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秋水仙碱可以作为一种选择性心脏病药物来治疗心脏病。

它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肌供氧,减轻心绞痛症状。

此外,秋水仙碱还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水仙碱编辑秋水仙碱,一种生物碱,因最初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来,故名,也称秋水仙素。

纯秋水仙碱呈黄色针状结晶,熔点157℃。

易溶于水、乙醇和氯仿。

味苦,有毒。

秋水仙碱能抑制有丝分裂,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停滞在分裂中期。

这种由秋水仙碱引起的不正常分裂,称为秋水仙碱有丝分裂。

在这样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虽然纵裂,但细胞不分裂,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因而使染色体加倍。

自1937年美国学者布莱克斯利(A.F.Blakeslee)等,用秋水仙碱加倍曼陀罗等植物的染色体数获得成功以后,秋水仙碱就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学、遗传学的研究和植物育种中。

目录1简介2药理作用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抗炎作用抑制作用其他作用3生物学作用用于中期核型分析(浓度较高)用于诱变植物多倍体(浓度较低)4染色体的作用5最新研究发现6毒性7不良反应8适应症痛风抗肿瘤9用法用量10用药须知11退出美国市场12剂型规格13植物学应用14物质毒性1简介英文别名:Acetamide, N-(5,6,7,9-tetrahydro-1,2,3,10-tetramethoxy-9-oxobenzo[a]heptalen-7-yl)-;Benzo(a)heptalen-9(5H)-one, 7-acetamido-6,7-dihydro-1,2,3,10-tetramethoxy-; N-(1,2,3,10-Tetramethoxy-9-oxo-5,6,7,9-tetrahydrobenzo[a]heptalen-7-yl)acetamide;N-(5,6,7,9-Tetrahydro秋水仙(5张)-1,2,3,10-tetramethoxy-9-oxobenzo(a)heptalen-7-yl)acetamide;N-(5,6,7,9-Tetrahydro-1,2,3,10-tetramethoxy-9-oxobenzo[a]heptalen-7-yl)acetamide;N1-(1,2,3,10-tetramethoxy-9-oxo-5,6,7,9-tetrahydrobenzo[a]heptalen-7-yl)acetamide;N-[(7S)-1,2,3,10-tetramethoxy-9-oxo-5,6,7,9-tetrahydrobenzo[a]heptalen-7-yl]acetamide[1]【化学名称】(S)-N(5,6,7,9-四氧-1,2,3,10-四甲氧基-9-氧苯并[α]-庚搭烯-7-基)乙酰胺。

风险术语:R26/28:;安全术语:S13:;S45:;【来源】百合科植物丽江山慈菇Iphigenia indica Kunth et Benth的球茎。

【熔点及溶解性】148-153°C,易溶于冷水、乙醇和氯仿,在乙醚中极微溶解,在热水中难溶。

储存条件:库房低温, 通风, 干燥。

[2]2药理作用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秋水仙碱可与微管蛋白二聚体结合,阻止微管蛋白转换,使细胞停秋水仙碱片止于有丝分裂中期,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抗炎作用秋水仙碱通过干扰溶酶体脱颗粒降低中性粒细胞的活性、黏附性及趋化性,抑制粒细胞向炎症区域的游走,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另外,它干扰细胞间黏附分子及选择素的表达,从而阻碍T淋巴细胞活化及对内皮细胞的黏附,抑制炎症反应。

秋水仙碱还可通过减少E-选择素、L-选择素及内皮素的表达,发挥其抗炎作用。

抑制作用动物实验发现秋水仙碱能降低中毒性肝坏死的雄鼠死亡率,组织四氯化碳引起的大鼠肝纤维化并改善其肝功能,国内实验也证实秋水仙碱可减少肝脏胶原纤维的形成,减轻肝纤维化。

临床试验证明秋水仙碱确具有改善症状,缩小肝脾,使肝内纤维组织减少,肝血流量有所增加。

总之,体内外实验表明,秋水仙碱能够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抑制胶原(Ⅰ、Ⅲ型)mRNA表达及蛋白合成分泌,促进胶原酶活性,促进基质金蛋白酶(MMP)-1,MMP-9活性增强,从而减少胶原的产生和沉积,促进胶原分解,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颗粒、抑制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并抑制黑色素细胞内黑色素颗粒的移动。

其他作用秋水仙碱可以降低体温,抑制呼吸中枢、增强拟交感药物的作用,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秋水仙碱还可通过神经元刺激增强胃肠道功能以及改变神经肌接头的功能。

由于秋水仙碱有抑制细胞分裂,同时还可以干扰肿瘤细胞的蛋白质代谢,抑制RNA多聚酶活力以及细胞膜类脂质的合成和氨基酸在细胞膜上的转运,从而诱导多种实体肿瘤细胞凋亡。

最近研究发现秋水仙碱在体外对胶质瘤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但体内的效果尚待临床研究。

3生物学作用用于中期核型分析(浓度较高)抑制有丝分裂,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停滞在分裂中期。

作用机理:秋水仙碱可与微管蛋白二聚体结合,阻止微管蛋白转换,使细胞停止于有丝分裂中期,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时间:施放于前期,作用于中期。

用于诱变植物多倍体(浓度较低)作用部位:常用于处理种子、茎生长点、幼芽、花芽、花粉粒和卵细胞等。

浓度:0.2%浓度的水溶液处理时间:一天作用机理:当细胞进行分裂时,一方面能使染色体的着丝点延迟分裂,于是已复制的染色体两条单体分离,而着丝点仍连在一起,形成“X”形染色体图象(称为C-有丝分裂,即秋水仙效应有丝分裂);另一方面是引起分裂中期的纺锤丝断裂,或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结果到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而重组成一个双倍性的细胞核。

这时候,细胞加大而不分裂,或者分裂成一个无细胞核的子细胞和一个有双倍性细胞核的子细胞。

经过一个时期以后,这种染色体数目加倍了的细胞再分裂增长时,就构成了双倍性的细胞和组织。

注:1.秋水仙碱是诱变多倍体效果最好的药剂之一。

2.着丝点的分离与纺锤体无关,因为在用秋水仙碱处理,破坏微管的情况下,两条单体也可以分开。

这是由于Ca离子的诱导,使着丝点分开后,再由纺锤体牵引移向两极,也就是说纺锤体只起牵引染色体的作用。

此外,秋水仙素还有加快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更快的到达两极的作用(浓度很低)。

4染色体的作用秋水仙碱来源秋水仙碱能抑制有丝分裂,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停滞在分裂中期。

这种由秋水仙碱引起的不正常分裂,称为秋水仙碱有丝分裂(C-mitosis)。

在这样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虽然纵裂,但细胞不分裂,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因而使染色体加倍。

自1937年美国学者布莱克斯利(A.F.Blakeslee)等,用秋水仙碱加倍曼陀罗等植物的染色体数获得成功以后,秋水仙碱就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学、遗传学的研究和植物育种的工作中。

例如,小麦与黑麦杂交,杂种是不育的,用秋水仙碱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就能变成可育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在云贵高寒地区种植,产量和品质都比小麦和黑麦好。

50年代日本用秋水仙碱处理一般甜菜得到了四倍体,后者与二倍体品种相间种植,从四倍体植株上收获到三倍体种子。

推广种植三倍体甜菜,获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1951年,日本学者木原均,用同样方法培育成功三倍体无籽西瓜,秋水仙碱也起了重要作用。

秋水仙碱有剧毒,使用时要小心。

秋水仙碱是诱变多倍体效果最好的药剂之一。

它的作用机理是:当细胞进行分裂时,一方面能使染色体的着丝点延迟分裂,于是已复制的染色体两条单体分离,而着丝点仍连在一起,形成“X”形染色体图象(称为C-有丝分裂,即秋水仙效应有丝分裂);另一方面是引起分裂中期的纺锤丝断裂,或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结果到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而重组成一个双倍性的细胞核。

这时候,细胞加大而不分裂,或者分裂成一个无细胞核的子细胞和一个有双倍性细胞核的子细胞。

经过一个时期以后,这种染色体数目加倍了的细胞再分裂增长时,就构成了双倍性的细胞和组织。

秋水仙碱不论是破坏还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作用都是一时的。

秋水仙碱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不分裂,——然后过一段时间秋水仙碱代谢掉,不再起作用,细胞继续分裂,——然后才是“染色体数目加倍”(着丝点的分裂)。

着丝点的分离与纺锤体无关,因为在用秋水仙碱处理,破坏微管的情况下,两条单体也可以分开。

这是由于Ca离子的诱导,使着丝点分开后,再由纺锤体牵引移向两极,也就是说纺锤体只起牵引染色体的作用。

秋水仙碱之所以造成两个方面的应用,是在于他们在利用时,秋水仙浓度的不同。

用于中期核型分析的浓度较高而用于产生双倍体或多倍体时浓度较低,并且当秋水仙碱浓度很低时,还能加快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更快的到达两极!那么如何确定作用时期呢?现在我们已经确定秋水仙碱的作用是抑制或破坏纺锤体微管的形成。

在分裂前期,“胞质微管网络中的微管去装配,游离的微管蛋白亚单位组装为纺锤体。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主编,1995年1月第1版)可见,秋水仙碱的作用时期应该为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

可用于诱发基因突变。

5最新研究发现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饮用多酚咖啡可以防止痛风复发”这一研究成果在世界著名的《关节炎预防与治疗》杂志上发表,引起医学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被誉为探索出一条痛风防治的新途径。

可安全无副作用的代替秋水仙碱对于痛风的疗效。

6毒性中毒症状与砷中毒类似:中毒后2至5小时出现症状,包括口渴和喉咙有烧灼感,发热,呕吐,腹泻,腹疼和肾衰竭。

随后伴有呼吸衰竭并引起死亡。

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但现阶段还没有能够应用于临床的解毒剂。

在2007年的三月和四月,不当标记秋水仙碱素导致了3位西北太平洋病人死亡。

7不良反应秋水仙碱有剧毒,常见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胃肠反应是严重中毒的前驱症状,症状出现时即行停药,肾脏损害可见血尿、少尿、对骨髓有直接抑制作用、引起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

(1) 消化道反应:是最常见的副作用。

许多痛风病人在服用秋水仙碱后出现恶心、食欲减退、呕吐、腹部不舒适感以及腹泻。

有的病人因恶心呕吐或者腹泻较为严重而无法坚持用药。

(2) 骨髓毒性反应:主要是对骨髓的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导致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 肝脏损害:可引起肝功能异常,严重者可发生黄疸。

(4) 肾脏损害:可出现蛋白尿现象,一般不会引起肾功能衰竭。

(5) 其它副作用:包括脱发、皮肤过敏、精神抑郁等。

为减轻秋水仙碱的副作用,也可以在急性期使用芬必得、双氯芬酸钠等止痛片,如果有肝肾功能损害就只能使用天然的消炎药物如天然虾青素(asta)、二甲基砜(DSM)等。

8适应症痛风本品可能是通过减低白细胞活动和吞噬作用及减少乳酸形成从而减少尿酸结晶的沉积,减轻炎性反应,而起止痛作用。

主要用于急性痛风,对一般疼痛、炎症和慢性痛风无效抗肿瘤可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有抗肿瘤作用,但毒性大,现已少用。

对乳腺癌疗效显著,对子宫颈癌、食管癌、肺癌可能也有一定疗效。

部分病人的肿瘤缩小,有利于手术切除。

9用法用量痛风①治疗急性痛风:口服首剂1mg,以后1~2小时0.5mg,直至症状缓解或出现不良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