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血清标志物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发热的临床价值

合集下载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及脑脊液D-二聚体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及脑脊液D-二聚体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 图分 类 号 ] 9 . 4 中 R5 3 2
【 献 标 识码 】 文

【 章 编 号 】 6 3 4 4 2 0 ) 6 0 3 一O 文 17 —1 8 (0 7 0 - 0 5 2
I 二 聚体 ( dme) 因子 Ⅻ作 用 后交 联纤 维 蛋 ) . D-i r是 白裂 解产 生 的片断 , 既反 映体 内纤 溶 活性 , 反映凝 血 又
1 1 一 般 资 料 4 例 S E 患 者 为 2 0 . 0~ . O L 05 1
S E非 活动 期 组 和对 照 组 间 无 显 著性 差 异 ( L P>
0 0 ) .5 。
2 0 . 1月我 院风湿 免疫 门诊 、 肤科 门诊 、 吸 内科 06 1 皮 呼 门诊 及 住 院病 人 , 符 合 1 8 均 9 2年 美 国 风 湿 病 学 会
( A) 断标 准 。男性 2例 , AR 诊 女性 3 8例 ; 龄 1  ̄5 年 3 6
2 2 S E患 者血 清及 C F 中 D dme . L S -i r的水 平及 二者 相关性 分 析 同时 进行 血 清 及 C F D dme S -i r检 测 的 病 人共 2 O例 。血 清 D-i r平 均值 0 7 ± 0 2 g / dme . 6 . 8 g L C F中 D-i r 均值 0 3 ±0 1t / ;S dme 平 . 4 . 2 ̄ L。经直 线 g 相关 分 析 , 者呈正 相关 ( =0 6 3 P=0 0 ) 二 r .8 , .1。 2 3 C F D dme 和 S E患者疾 病 活 动指 数 的关 系 . S -i r L 经 直 线 相 关 分 析 , 者 呈 正 相 关 ( = 0 5 4 P= 二 r .3 ,

D-二聚体水平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水平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意义
相 比。 D一二聚 体水 平升 高组 S E 患者 的 S E A 积 分 明显 升 高( L LD I P<0 0 ) 且 D一二 聚 体 水 平 与 S E A .5 , LD I
积分 呈 显著 正相 关 ( = .8 P< .1 ;3 抗心磷 脂 抗 体 阳性 患者与 抗 心磷 脂 抗 体 阴性 患者 的 血浆 D一 r 062, 00 ) ( ) 二聚 体 水平 无显 著差 异 ( 00 ) 但 继发 抗磷 脂 综合征 患者血 浆 D一二 聚体 水 平 高于 无继 发抗 磷 脂 综合 P> .5 , 征 的 S E 患者 ( = .5 , =00 ) ( 狼 疮 肾 炎 患 者 血 浆 D 一二 聚 体 水 平 高 于 无 狼 疮 肾 炎 患 者 ( < L t 2 17 P .3 ;4) P 00 ) 结论 .5 。 SE 患者检 测血 浆 D一二 聚体 , 助 于 了解 S E疾病 的活 动性 。 L 有 L 关键 词 : 系统性 红斑狼 疮 ; 二 聚体 ; 心磷 脂抗 体 ; D一 抗 狼疮 肾炎
hg vl o i l es f h e D—dm r aeas nf a t ihrS E A crs P< . 5 , n el e eeso e i- i e v i icnl hg e L D I oe( O 0 ) a dt vl w r h w das h g i y s h e s g nf a t oiv o e t nwt L D I crs r . 8 , 0 0 ) 3 T eew sn in iat iee c n icn siecr l i i S E A oe ( =0 6 2 P< . 1 .( ) h r a os icn f rn eo i p t rao h s gf df l es f e l o v D—dme e enteS E pt ns i iee tees f niado pnat o i ( 0 0 ) b t h i r t e L ai t wt df rn lvl o t ri ii ni de P> . 5 ,u e bw h e h f a c l b s t l es f l maD— i e L i e od r ni h sh l i a t oy( P )w r o v ul hg e a e l o a dm r nS E w t scn ayat—p op oi d ni d A S ee b i s ihrt n v ps i h p b o y h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山东医药2019年第59卷第27期系统性红斑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及其意义张1,2,谭薇2,庞雨冰打王慧1,3,张育(1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江苏扬州,225001;2扬州大学附属医院;3扬州大学医学院)摘要: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纟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及甲胎蛋白(AFP)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232例SLE 患者,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CA125、CA153、CA199、CEA及AFP,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异常(检测结果超过其对应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情况。

收集2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Pe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SLE患者血清肿瘤标与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SLE患者血清肿瘤标的影响因素。

结果232例SLE患者中75例血清肿瘤标志物(A125、CA153、CA199、CEA及AFP)水平异常(32.3%, 75/232);其中,血清CA125、CA153、CA199、CEA、AFP水平异常者分别为44例(58.6%,44/75),5例(20.0%, 15/75)25例(33.3%,25/75)14例(18.7%,14/75)及6例(8.0%,6/75)。

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正常者比较,血清肿瘤标的SLE患者并发感染、肺间质病变及肝功能比例高,抗SSA抗体及抗Sm抗体阳性率低(P<0.05);合并感染、肺间质病变及肝功能(OR分别为1.881,1.871,2.186;95%CI分别为1.016 ~3.48,1.021~3.428,1.024~4.668;P均<0.05)是SLE患者肿瘤标志物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9分的SLE患者血清CA125、CA199水平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SLEDA I评分W9分SLE患者(P均<0.05)。

系统性红斑狼疮抗体谱各项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抗体谱各项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抗体谱各项意义抗rRNP抗体:高滴度的抗rRNP抗体是混合性结绨组织病(MCTD,夏普综合征)的标志,阳性率95-100%,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在30-4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也可检出抗U1-rRNP抗体,但几乎总伴有抗Sm抗体。

抗Sm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与抗dsDNA抗体一起,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性指标,但阳性率仅为5-10%。

抗SS-A抗体:与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最常见于干燥综合征(40-80%)、也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30-40%)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0%)中,偶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

此外,在100%的新生儿红斑狼疮中抗SS-A抗体阳性。

该抗体可经胎盘传给胎儿引起炎症反应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

抗SS-B抗体:几乎仅见于干燥综合征(40-80%)和系统性红斑狼疮(10-20%)的女性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9。

在干燥综合征中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常同时出现。

抗Scl-70抗体:见于25-75%的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弥散型)患者中,因实验方法和疾病活动性而异(Scl硬化症)。

在局限型硬化症中不出现。

抗Jo-1抗体:见于多肌炎,阳性率为25-35%。

常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相关。

抗ds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除抗Sm抗体外,抗dsDNA抗体也可作为该病的一个血清学标志,阳性率为40-90%,并且抗dsDNA抗体滴度与疾病的活动度相关,可用于疗效监控。

抗核小体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为50-95%,特异性几乎为100%。

核小体是细胞染色体的功能亚单位,由DNA和组蛋白以特殊的方式组成。

抗核小体抗体比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更早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诱导和致病中有重要作用。

临床资料显示,有15-19%的抗dsDNA抗体阴性的SLE患者中抗核小体抗体阳性。

因此联合检测抗dsDNA及抗核小体抗体可提高SLE血清学检出率。

免疫学指标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及患者IgG、IgA观察

免疫学指标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及患者IgG、IgA观察

免疫学指标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及患者IgG、IgA观察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61【摘要】目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采用免疫学指标进行检测,做好临床价值的分析,做好效果判定。

方法:通过选取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60例,依照活动期、非活动期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为30例,另外选取30例同期体检者,随后对患者进行接受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进行免疫学指标的对应检测,做好效果比较。

结果:通过对三组患者进行免疫学检测的比较,其中活动期、非活动期、同期体检者中C4、C3、IgG、IgA、 IgM比值具有一定差异。

结论: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免疫学指标的检测,整体临床价值相对较优,效果较好。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学指标;临床价值;IgG;IgA系统性红斑狼疮容易损害患者的系统、组织以及对应的器官,包含心脏、肺脏以及血压系统,临床表现多样,同时免疫学抗体存在多种异常。

当前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使用免疫学指标进行检测,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通过选取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60例,依照活动期、非活动期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为30例,另外选取30例同期体检者,做好效果比较。

表1三组患者资料比较组别男女比例年龄均值活动期18/1223-68(46.70±1.24)非活动期17/1322-70(47.89±1.04)同期体检者16/1423-71(45.60±1.57)1.2方法三组患者接受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采集5ml空腹静脉血,离心速度为3000转/分钟,并提取出血清,保存在冰箱中,样本为非高脂血样本、非溶血样本。

使用特种蛋白全自动分析仪以及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含C4、C3、IgG等相关比值。

1.3观察指标三组患者进行免疫学检测(活动期、非活动期、同期体检者)。

1.4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差异。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miR-155表达变化及诊断价值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miR-155表达变化及诊断价值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miR-155表达变化及诊断价值李俊儒;曹峰林;张凡;孙国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miR-155表达变化及其在SLE诊断及判断病情活动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组)和健康对照组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应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两组对象血清中miR-155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实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血清中miR-155的相对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2);血清中miR-155表达与患者血沉(r=-0.647,P=0.001)和C反应蛋白(r=-0.647,P=0.001)均呈负相关,与补体C3(r=0.458,P=0.032)和C4(r=0.535,P=0.010)水平均呈正相关;miR-155作为SLE标志物敏感性为50%,特异性为90%(P=0.013).结论以上结果表明,miR-155可作为标志物用于SLE的诊断及判断病情的活动.【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年(卷),期】2019(043)007【总页数】3页(P846-848)【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miR-155;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补体【作者】李俊儒;曹峰林;张凡;孙国勋【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血液风湿科,哈尔滨 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哈尔滨 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血液风湿科,哈尔滨 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血液风湿科,哈尔滨 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常见的慢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特征是产生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组织器官形成炎症反应,导致多器官组织损伤,包括皮肤、肾脏、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肺脏、骨骼肌和胃肠道系统的紊乱,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风湿病之一。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尹航贤;徐杨;石健【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24(19)2【摘要】目的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观察组,按活动期分成观察1组(非活动期)和观察2组(活动期),各20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

所有研究对象均予以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分析诊断价值。

结果观察2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水平比观察1组、对照组高,C3、C4水平比观察1组、对照组低(P<0.05)。

观察1组IgA、IgG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但观察1组与对照组IgM、C3、C4水平相比无差异(P>0.05)。

观察组抗Sm抗体阳性率为60.00%;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率为57.50%;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率37.50%;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27.50%。

对照组抗Sm抗体阳性率0;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率0;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率0;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0。

观察组抗Sm抗体阳性率、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率、抗双链DNA 抗体阳性率、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比对照组高(P<0.05)。

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应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价值高,能为患者治疗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79-81)【作者】尹航贤;徐杨;石健【作者单位】大连市友谊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相关文献】1.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诊断价值2.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价值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4.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意义

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意义

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意义标签: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意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受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显著临床特点之一是血清中出现多器官非特异性抗体,如ANA(抗核抗体)、抗ds-DNA、抗Sm抗体、抗SSA、抗PT抗体等。

以ANA为主的自身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许多组织沉积,如肾小球、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关节等,可触发Ⅲ型超敏反应,造成广泛组织损伤,引起多种临床表现。

生理条件下,一部分人体内也会出现少量的ANA和其他自身抗体,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液中往往可以检测到多种直接针对细胞核抗原成分的高滴度自身抗体。

这里仅谈一下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中的诊断意义。

1抗核抗体(A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诊断意义1.1抗核抗体(ANA)的检测实际上是指总抗核抗体检测。

ANA阳性的疾病很多,常见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某些非结缔组织病ANA也可以是阳性(如慢性活动性肝炎、重症肌无力、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等),正常老年人也可以出现低滴度ANA阳性,因此,ANA 检测在临床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筛选试验。

ANA阳性高滴度标志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A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差,在SLE活动期ANA阳性可占95%~100%,非活动期可占80%~100%。

1.2 ANA是诊断SLE的重要实验室检测指标有资料显示,SLE患者的亚临床期可长达9年,即当ANA检测阳性时,患者并无临床症状发生,说明ANA产生在前而发病在后,但ANA阴性也并不能完全排除SLE。

ANA早期检测对SLE的早期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2抗双链DNA(ds-D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诊断意义抗双链DNA(ds-DNA)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阳性率为60%~90%,由于其特异性高,抗ds-DNA抗体作为SLE重要诊断标准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h u m a d i a n 4 6 3 0 0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0b j e c t i v e T o l e v a l u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d i a g n o s i s v a l u e o f 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 P C T )a n d C — 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 C RP )i n p a t i e n t s o f s y s t e mi c l u p t r s e r y t h e m a t o s u s( S L E)w i t h f e v e r . Me t h o d s P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s e l e c t e d 5 2 c a s e s o f S L E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f e v e r , a n d c o n t r a s t o 1 5 p a t i e n t s o f s i m p l e i n f e c t i o n g r o u p , e n r o l l e d S L E w i t h i n f e c t i o n g r o u p( 2 2 c a s e s ) ,s i m p l e S L E g r o u p( 3 0 c a s e s )a n d s i mp l e i n f e c t i o n g r o u p ( 1 5 c a s e s ) . T h r e e g r o u p s o f P C T a n d C R P l e v e l s ,c o mp i t h f e v e r
N AN J i n g Q I U Mi n g s h e n g WA NG J u n h o n g
De p a r t me n t o f Rh e u ma t i s m a n d Ki d n e y Di s e a s e s , t h e F i r s t P e o p l e " s Ho s p i t a l o f Z h u ma d i a n Ci t y i n He n a n P r o v i n c e,
【 关键 词1降钙 素 原 ; C反 应蛋 白; 系统性 ; 红 斑狼 疮 ; 发 热
【 中图分类号】R 5 9 3 . 2 4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6 7 3 — 9 7 0 1 ( 2 0 1 5 ) 1 0 — 0 0 0 9 — 0 4
The c l i ni c a l va l Ue o f t wo s e r um ma r ke r s de t e c t i o n s ys t e mi c l u pu s e r y t he -
及C R P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P C T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 C R P高 ,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C T与 C R P联合 检测的特异性及敏感性 明显高于单独检测 C R P , 和单独检测 P C T比较 , 特异性明显提高, 但敏感性无明显差异。
结论 P C T 、 C R P 浓 度 在多 数 S L E合 并感 染 患者 中升高 , 对于鉴 别狼疮 感 染 与活 动 有一 定 临床 价值 , 两者 联合 检 测 更 可提 高 临床 诊 断价 值 。
水平 , 并分 析 S L E患 者 中 P C T 、 C R P与狼 疮 活 动指 标 的关 系 , 比较 P C T 、 C R P单独 及 联 合检 测 在诊 断 S L E合 并感 染 的特 异 性及 敏 感 性 。 结 果 S L E合 并感 染 组 P C T 、 C R P水平 显 著高 于 单 纯 S L E组 ; 单 纯感 染组 P C T及 C R P与 S L E合 并感 染 组 比较无 显著 性差 异 , 但与单纯 S L E组 之 间 比较 差异 有 统 计 学 意义 ; 两S L E组不 同活 动度 间 P C T
a n d C R P l e v e l s o f S L E w i t h i n f e c t i o n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t r e a t me n t ,a n d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P C T a n d C R P a n d l u —
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2 例S L E 伴发热的患者 , 并与 1 5 例单纯感染患者对照 , 将其分为 S L E合并感染组 ( 2 2 例) 、 单
纯S L E组( 3 O 例) 及单纯感染组( 1 5 例) , 比较三组 P C T 、 C R P 水平以及 比较 S L E合并感染组治疗前后 P C T 、 C R P
中 国 现 代 医 生2 0 1 5 年 4 月 第 5 3 卷 第1 0 期


两种血清标志物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发热 的临床价值
南 静 邱 明生 王俊 红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肾病科 。 河南驻马店 4 6 3 0 0 0
【 摘 要 】目的 探 讨 降 钙 素 原 ( P C T ) 及 C反 应 蛋 白 ( C R P ) 检 测 在 系统 性 红 斑 狼疮 ( S L E ) 合 并 发 热 患者 中 的价 值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