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丝的形成,使细胞

合集下载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秋水仙素的药理作用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秋水仙素的药理作用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秋水仙素的药理作用来源:智阅网秋水仙素的药理作用是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重要考点,考生们要认真学习相关知识点,认真准备。

秋水仙素的生物作用:用于中期核型分析(浓度较高)抑制有丝分裂,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停滞在分裂中期。

作用机理:秋水仙碱可与微管蛋白二聚体结合,阻止微管蛋白转换,使细胞停止于有丝分裂中期,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时间:施放于前期,作用于中期。

用于诱变植物多倍体(浓度较低)作用部位:常用于处理种子、茎生长点、幼芽、花芽、花粉粒和卵细胞等。

浓度:0.2%浓度的水溶液处理时间:一天作用机理:当细胞进行分裂时,一方面能使染色体的着丝点延迟分裂,于是已复制的染色体两条单体分离,而着丝点仍连在一起,形成“X”形染色体图象(称为C-有丝分裂,即秋水仙效应有丝分裂);另一方面是引起分裂中期的纺锤丝断裂,或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结果到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而重组成一个双倍性的细胞核。

这时候,细胞加大而不分裂,或者分裂成一个无细胞核的子细胞和一个有双倍性细胞核的子细胞。

经过一个时期以后,这种染色体数目加倍了的细胞再分裂增长时,就构成了双倍性的细胞和组织。

注:1.秋水仙碱是诱变多倍体效果最好的药剂之一。

2.着丝点的分离与纺锤体无关,因为在用秋水仙碱处理,破坏微管的情况下,两条单体也可以分开。

这是由于Ca离子的诱导,使着丝点分开后,再由纺锤体牵引移向两极,也就是说纺锤体只起牵引染色体的作用。

此外,秋水仙素还有加快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更快的到达两极的作用(浓度很低)。

明白了秋水仙素的药理作用,以后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要多运用,认真准备学习,段洪云和朱鹏飞编写的2016《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最后密押5套卷》这本书可以强化巩固我们的基础知识,对我们的冲刺学习帮助很大,要好好利用哦,加油。

秋水仙素的诱导机理文/吴举宏秋水仙素是1937年发现的从百合科

秋水仙素的诱导机理文/吴举宏秋水仙素是1937年发现的从百合科

秋水仙素的诱导机理文/吴举宏秋水仙素是1937年发现的,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种子、球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植物碱,分子式为C22H25O6N。

秋水仙素呈白色或黄色粉末或针状结晶,有剧毒,易溶于冷水、酒精和氯仿,难溶于热水、乙醚等,有效诱导浓度为0.0006%~1.6%,一般以0.2%浓度效果最好。

常被用作多倍体诱导剂,经处理的萌发种子或幼苗细胞染色体数会发生加倍。

其诱导加倍的机理与微管、着丝粒的结构和特性有关。

微管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细胞结构,细胞分裂中纺锤体就是由微管组成的。

微管管壁由13条原丝纵向平行排列构成,主要成分为微管蛋白,而微管蛋白分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两种。

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组成的异二聚体构成微管亚单位,若干个异二聚体相接连成原丝。

α微管蛋白与β微管蛋白在化学结构上极为相似,两者相对分子质量均为50000,氨基酸数目分别为450和445个,两者42%序列相同。

其中β微管蛋白肽链中第201位为半胱氨酸,为秋水仙素结合部位。

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彼此间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常呈二聚体形式存在。

每一微管蛋白异二聚体上尚有秋水仙素与之结合的部位,如果结合的部位被其结合,微管不仅不能继续聚合,而且会引起原有微管解聚。

故秋水仙素具有干扰微管装配,破坏纺锤体形成和终止细胞分裂的作用。

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形成了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但在进入后期之前,姐妹染色单体在着丝粒区连结在一起。

着丝粒位于染色体上的主缢痕部位,为染色单体的连接结构,而动粒才是动粒纤维附着在染色体的结构。

着丝粒是由一段特殊DNA序列构成,着丝粒DNA具有高度重复序列,如小鼠染色体着丝粒约有300个碱基对重复几千次组成,含量占染色体DNA的5%~10%,而在果蝇细胞中可达40%。

Clarke等学者认为,着丝粒区域DNA可能编码一种特殊信号,使其复制在S期受阻遏,一直到后期这一区域DNA 复制才完成。

着丝粒DNA复制完成也就启动了后期染色单体的分离,故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动力不是来自与两极相连的动粒微管张力。

瑞昌二中高三生物单独培优试题(七五)

瑞昌二中高三生物单独培优试题(七五)

瑞昌二中高三生物单独培优试题(七五)1.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

油菜有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H和h,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

下图是获得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技术路线,已知油菜单个花药由花药壁(2n)及大量花粉(n)等组分组成,这些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关于下图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的育种利用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原理B.与④过程相比,③过程可能会产生二倍体再生植株C.图中三种途径中,利用花粉培养筛选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时间短但不简便D.图中所示过程2处添加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丝的形成,从而影响着丝点的断裂2.某动物的基因A和B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基因或B基因的胚胎不能成活,若AABB和aabb个体交配,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是A.50%B.45%C.60%D.40%3.下列生产措施与预期结果对应一致的是A.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促进种子萌发B.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成熟的果实——可以获得无子果实C.生长期喷洒适宜浓度的乙烯利——促进种子的形成和果实的发育D.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加速叶片的黄化速度4. 运动员在参加激烈比赛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B.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D.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偏低,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5.下列有关“S”型曲线K值的改变与事实相符合的叙述是A.X轴为外界蔗糖液浓度,Y轴为叶肉细胞渗透失水量,在c点时,去除细胞壁,K值将不改变B.X轴为光照强度,Y轴为绿色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量,在b点提高CO2的浓度,K值将不改变C.X轴为氧气分压,Y轴为水稻根细胞对硅的吸收速率,在c点时中耕松土,K值将降低D.X轴为时间,Y轴为某种群个体数,在b点改变环境条件或种群遗传因素K值将提高6.图甲表示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图乙表示血细胞计数板一个中方格的实验结果。

实验07 人工诱发多倍体植物

实验07 人工诱发多倍体植物

实验七人工诱发多倍体植物一、实验目的1.掌握人工诱发多倍体植物的原理、方法及其在植物育种上的意义。

2.观察多倍体植物,鉴别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及引起植物其它器官的变异。

二、实验原理多倍体的诱发作用是由于药物(秋水仙素)抑制了纺锤丝的形成,每个染色体纵裂为二以后,不能向两极分开,细胞不能分裂成二个细胞,使每个细胞染色体加倍,若染色体加倍的细胞继续分裂,就形成多倍性的组织,由多倍性组织分化产生的性细胞,所产生的配子是多倍性的,因而也可通过有性繁殖方法把多倍体繁殖下去,便形成多倍体细胞。

鉴定多倍体:①经秋水仙素溶液处理的根尖、茎尖直接进行染色体计数。

②多倍体植株形态巨大,花粉粒和气孔的增大作为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指标。

三、实验材料洋葱根尖(2n=2X=16),蚕豆(2n=2X=12),玉米(2n=2X=20)或其它植物种子。

四、实验器具和药品试剂显微镜、生化培养箱、冰箱、天平、镊子、解剖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烧杯、量筒、滴瓶、吸管、吸水纸。

升汞、秋水仙素、95%酒精、冰醋酸、盐酸、碘化钾、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

五、方法与步骤1.秋水仙素溶液配制:取秋水仙素1g(先用少量95%乙醇助溶),溶于250~500ml蒸馏水中,配成浓度为0.05%、0.1%的溶液,冰箱中保存。

2.材料处理⑴洋葱:先剪去冰葱的老根,然后置于盛满水的瓶口上,等长出新的不定根后,再移到盛有0.05—0.1%浓度的秋仙素中,直到根尖膨大为止。

⑵种子:先将种子用0.1~0.2%升汞(HgCl2)消毒10分钟,清水洗净后,置于25-28℃下发根至0.5~1.5cm,再移入0.05-0.1%秋水仙素溶液,根尖朝下且浸在药液中,25℃下培养直至根尖膨大。

3.在0-4℃中培养24h,切取已膨大的根尖,进行固定、保存、制片。

观察方法见实验一。

4.观察多倍体细胞,计算其染色体数目。

5.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的种子清水洗净和未经处理的种子盆栽,分别从四倍体、二倍体植株上采集花粉(浸入45%冰醋酸中)和叶片。

2021-2022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惠安螺城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1-2022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惠安螺城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1-2022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惠安螺城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

油菜有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H和h,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

下图是获得低芥酸油菜新品种( HHGG)的技术路线,已知油菜单个花药由花药壁(2n)及大量花粉(n)等组分组成,这些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关于下图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的育种利用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原理B.与④过程相比,③过程可能会产生二倍体再生植株C.图中三种途径中,利用花粉培养筛选低芥酸油菜新品种( HHGG)的时间短但不简便D.图中所示过程2处添加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丝的形成,从而影响着丝点的断裂参考答案:D2. 各种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这说明生物间的统一性体现的层次为A. 分子水平B. 细胞水平C. 器官水平D. 个体水平参考答案:A各种生物只用一套基本的遗传密码,这说明各种生物间在分子水平上的具有统一性。

答案选择A。

3. 孟德尔做了如图所示的豌豆杂交实验,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①和②的操作同时进行B.①的操作是人工去雄C.②的操作是人工授粉D.②的操作后要对高茎的花雌蕊套袋参考答案:A【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析】1、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2、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3、据图示可知,①操作是人工去雄,②操作是人工授粉.【解答】解:A、①和②的操作不是同时进行,去雄应在花蕾期去掉雄蕊,人工异花授粉应在花粉成熟后,A错误;B、①操作是人工去雄,B正确;C、②操作是人工授粉,C正确;D、②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以免外来花粉的干扰,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识记人工异花授粉的具体过程,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4.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促甲状腺激素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甲状腺细胞B.线粒体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质基质C.海带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碘D.将酶解法制备的原生质体置于蒸馏水中,会因渗透作用吸水而胀破参考答案:A5. 下列关于大棚种植蔬菜相关的措施及分析,正确的是()A.施用农家肥,可提高大棚中CO2的浓度B.大棚内种植蔬菜不需要利用生物技术防止病虫害C.阴雨天适当提高大棚内的温度,可明显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D.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可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参考答案:A【考点】3J: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1、控制光照强度的强弱;2、控制温度的高低;3、适当的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解答】解:A、农家肥含有大量微生物和有机物,其分解农家肥产生二氧化碳,可提高大棚中二氧化碳浓度,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A正确;B、大棚内种植蔬菜后,同样会出现病虫害,利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可减少农药的使用,B错误;C、阴雨天光合作用较弱,要降低大棚温度,减少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才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C错误;D、虽然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但是对其它光也有吸收,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只允许红光透过,反而会降低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D错误.故选:A.6. 在同一草场,牛吃了草长成牛,羊吃了草长成羊,这是由于牛和羊的A.染色体数不同 B,消化能力不同C.蛋白质不同 D.不同的DNA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参考答案:D7. 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若在a点上刺激,神经发生兴奋,从这一点向肌肉方向传播,肌肉就收缩②如果给予相同的刺激,刺激点a与肌肉之间的距离越近,肌肉的收缩就越强③a点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的方向是一致的④当兴奋时,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会发生急剧变化,钾离子流入细胞内⑤a处产生的兴奋不能传递给脊髓内的中间神经元A.②③⑤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③⑤参考答案:D8. 下列有关组成生命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大分子中以碳元素的含量为最高,“没有碳就没有生命”B.分解糖原比分解等量脂肪,释放的能量更多C.DNA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说明生物具有统一性D.构成细胞膜的化学成分除蛋白质、磷脂外还有多糖、胆固醇等参考答案:D9. 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2024届安徽省天一联考皖豫联盟考试三模生物试题含答案

2024届安徽省天一联考皖豫联盟考试三模生物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皖豫名校联盟&安徽卓越县中联盟2024年5月3日至4日高三联考生物学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画眉草种子是世界上最小的谷物,150粒才相当于1粒小麦,种子中富含脂质和蛋白质等,营养丰富。

下列关于植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谷物种子中的无机盐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B.画眉草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几丁质C.精确检测画眉草种子中蛋白质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D.必需氨基酸种类及含量可用来衡量蛋白质的营养价值2.细胞可以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途径生成A TP,如: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形成丙酮酸的过程中,甘油醛-3-磷酸脱氢并磷酸化生成甘油酸-1,3-二磷酸,在甘油酸-1,3二磷酸中形成一个高能磷酸基团,在磷酸甘油酸激酶的催化下,甘油酸-1,3-二磷酸可将高能磷酸基团转给ADP,生成甘油酸-3-磷酸与A TP。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甘油酸-1,3-二磷酸生成甘油酸-3-磷酸是吸能反应B.酶、能量等决定着ATP的合成和水解不是可逆反应C.酶促反应中因存在ATP供能机制而使酶具有高效性D.真核细胞中合成的ATP均可用于各种吸能反应过程3.生物兴趣小组在检测花生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中发现,在不同O2浓度条件下,装置中花生种子吸收O2和释放CO2的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检测装置无须置于黑暗环境中来避免光合作用的干扰B.装置中的花生种子在O2浓度为N时不再进行无氧呼吸C.实验结果表明花生种子细胞中有脂肪等参与细胞呼吸D.O2浓度为M且干燥的条件可以延长花生种子储存时间4.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机制如图所示。

染色体制备及显带常用试剂

染色体制备及显带常用试剂

染色体制备及显带常用试剂1、进口肝素管NH Sodium Heparin肝素具有抑制细菌分裂作用,肝素含量过多时可抑制淋巴细胞的转化。

2、秋水仙素浓度为20μg/ml用量:每瓶培养基用35μl秋水仙素秋水仙素具有特异性地破坏纺锤丝的形成,阻抑分裂中活动,从而使细胞分裂停滞于中期。

秋水仙素的浓度不够或处理时间不足,可造成分裂相少;相反浓度过高或处理时间过长,可使染色体过于缩短或发生异常分裂现象,甚至染色体断裂。

3、低渗液0.075mol/L Kcl溶液=2.794g Kcl粉+500ml双(三)蒸水【使用前应37℃恒温水浴箱平衡】。

低渗处理可使细胞体积胀大【红细胞破裂,淋巴细胞膨胀】、染色体松散。

低渗处理时间过长时,细胞膜往往过早破裂,染色体丢失;低渗处理不够,染色体分散不佳,有细胞胞浆蓝色背景。

4、固定液甲醇:冰乙酸=3:1混合(临用现配)冰醋酸固定液具有膨胀、固定作用,它与醇类混合固定,有利于染色体松散,可获得分散好,易于分析的分裂中期染色体标本。

标本固定不充分,如固定液不新鲜或甲醇、冰醋酸的质量不佳,结果染色体模糊或残留胞浆痕迹,使背景不清。

5、胰酶(现配为佳)0.2g胰酶粉+100ml Hank液→摇匀调PH值7~7.2(常用0.1mol/LNaOH与0.1mol/LHcl调节PH)【使用前应37℃恒温平衡】胰酶消化蛋白。

胰酶的浓度、PH值、胰酶液温度和作用时间,直接影响G显带,带纹是否清晰可辨。

1】、胰酶液的温度偏高,反应速度就快,反之反应速度慢,将配好的胰酶放入水浴箱,37℃平衡15min左右,使胰酶染色缸温度保持在37±0.5℃;2】、胰酶处理时间一般在染色后,镜下观察。

如果细胞呈蓝紫色显不出带纹,说明胰酶作用时间不够;如果染色体边缘发毛或染色体之间连成一片,数不清单条染色体,染色体不规则或形成空泡状说明胰酶作用时间太长;如果细胞的色泽为桃红色,高倍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带纹清晰可辨,说明胰酶的作用时间适当;3】、标本片龄越长,对胰酶处理的抵抗性越长;片龄太长的标本,分带后往往不会出现带纹,而是斑点状染色体,烤片温度太高,带纹不清楚,烤片时间和温度不够带纹发毛;4】、胰酶染色缸要洗干净,用蒸馏水冲2次,除去溶液中二价阳离子;5】、胰酶PH值偏高,玻片偏蓝;6、Hank液(g/L)Nacl 8.00g Kcl 0.40gCacl20.14g MgSO4-7H2O 0.20gNa2HPO4 0.06g KH2PO4 0.06gNaHCO3 0.35g 葡萄糖 1.00g酚红0.02g7、Giemsa使用液蒸馏水:麦氏缓冲液:Leihman染液=7:13:7可在染色体纵轴上显示出着色深、浅相间的横纹——带,表明每条染色体的特征。

着丝粒的分裂是否是由于纺锤丝的作用?

着丝粒的分裂是否是由于纺锤丝的作用?

着丝粒的分裂是否是由于纺锤丝的作⽤?此问题的产⽣是源于⽣物作业中的⼀道习题:“控制纺锤丝的形成,细胞的分裂将停留在?”答案是中期。

纺锤体的出现是在前期,答案为何会是中期呢?这让我马上联想到了秋⽔仙素作⽤似乎与此相近。

秋⽔仙素的作⽤时期是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染⾊体数⽬却能达到加倍程度并且不变。

那么也就意味着着丝粒的分裂与纺锤丝的作⽤⽆关,不然染⾊体数⽬就得不到加倍。

这与我以往观念中的后期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着丝粒分裂,染⾊体向两极移动产⽣了冲突。

那么着丝粒的分裂是否与纺锤体有关呢?下⾯这段⽂字让我肯定了纺锤丝与此⽆关,它的作⽤是牵引染⾊体向两极移动。

秋⽔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不分裂,染⾊体数⽬加倍。

在进⾏染⾊体组型分析时,也⽤到秋⽔仙素,“⽤秋⽔仙素处理细胞,使分裂的细胞停⽌在有丝分裂的中期,形成典型的中期染⾊体结构”按前者,秋⽔仙应是不影响着丝点的分裂的,但按后者却是着丝点不分裂了。

怎么理解这两种不同的功能呢?观点:秋⽔仙素(C22H25O6N)是1937年发现的,是从百合科植物秋⽔仙的种⼦和球茎中提取出来的⼀种植物碱。

它是⽩⾊或淡黄⾊的粉末或针状结晶,易溶于冷⽔、酒精和氯仿,难溶于热⽔、⼄醚等,熔点155℃。

⼀般多使⽤它的⽔溶液。

实验表明,有效的诱变浓度是0.0006—1.6%,以0.2%的浓度诱变效果最好。

此药有剧毒,在应⽤时要特别注意。

秋⽔仙素是诱变多倍体效果最好的药剂之⼀。

它的作⽤机理是:当细胞进⾏分裂时,⼀⽅⾯能使染⾊体的着丝点延迟分裂,于是已复制的染⾊体两条单体分离,⽽着丝点仍连在⼀起,形成“X”形染⾊体图象(称为C-有丝分裂,即秋⽔仙效应有丝分裂);另⼀⽅⾯是引起分裂中期的纺锤丝断裂,或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结果到分裂后期染⾊体不能移向两极,⽽重组成⼀个双倍性的细胞核。

这时候,细胞加⼤⽽不分裂,或者分裂成⼀个⽆细胞核的⼦细胞和⼀个有双倍性细胞核的⼦细胞。

经过⼀个时期以后,这种染⾊体数⽬加倍了的细胞再分裂增长时,就构成了双倍性的细胞和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生学院生物科学教研室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多倍体植物及其在植物遗传与进化中的
重要作用。


2、了解人工诱导植物多倍体的原理、方法及其
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3、应用植物染色体制片技术,鉴别诱导后染色
体数目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

自然界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一般是相当稳定的,这是
物种的重要遗传学特征。


n: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也指一个配子带有的全部基
因,所以在不同的场合也称作基因组。


x:单倍体染色体数目,即染色体基数。

(单倍体:细胞核内含有一套完整染色体组)

同源多倍体
生物体内染色体异源多倍体
数目变化的途径


对于二倍体生物来说,x=n,对于多倍体生物来说,
x≠n。

染色体组(X)整倍的增减
染色体组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减—非整倍体

多倍化是形成物种的一种重要方式,二倍体在自
然界中较普遍,几乎全部的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
植物均是二倍体,多倍体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在
动物中较少见。


多倍体植物在形态上比二倍体植物个体大,叶片
上的气孔也很大,容易辨认。多倍体的研究在育
种中非常重要,可以改良作物的某些经济性状,
还可利用多倍体克服远缘杂交过程中的障碍。

利用一些诱发因素可以人工诱导植物产生多倍体,包括物理因素,
如温度的剧变,射线处理,嫁接和切断等,还有化学因素,如植
物碱,植物生长激素,秋水仙素、茶嵌戊烷、异生长素、富民农
等等。


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丝的形成,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纺锤
丝断裂或纺锤体的形成受到抑制,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
向两极,细胞加大而不分裂,着丝粒分裂后的染色体仍在一个细
胞中,故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如果用秋水仙素处理根尖,
则在根尖分生区内可以检测到大量染色体加倍的细胞,如处理植
物幼苗的芽,则可以得到染色体加倍的植株。
三、实验材料
洋葱(2n=2x=16)、大蒜(2n=2x=16)

四、实验仪器设备
显微镜、恒温培养箱、恒温水浴锅、
镊子、载玻片和盖玻片
五、实验步骤
1、大蒜幼根的培养:提前3~5天进行培养,将大蒜瓣剥去外边膜质枯皮,
下端可见许多微微凸起的根原体,将蒜瓣架在烧杯(大小与蒜瓣适宜)
口上,杯中盛满清水,使蒜瓣的下部浸入水中,置温暖处,注意每天
换水,经3~5天后,即可长出嫩根。

2、秋水仙素处理:根长2-3cm时,剪下根尖约1cm,用水洗净。吸干水,浸
入0.02%的秋水仙素中,25℃处理24h。

3、根尖的观察及固定:取膨大如鼓棰的根尖,用甲醛:冰醋酸(3:1)固
定液固定6h后弃去固定液;

4、根尖处理:弃去固定液,用清水漂洗2-3次,加入60℃预
热的1M盐酸,于60℃水浴锅中解离10min,弃去盐酸,漂
洗根尖2-3次,彻底洗净盐酸。
5、压片:置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压散根尖组织,用石炭酸品红
染色5分钟后盖上盖玻片,用橡皮擦在盖玻片上轻轻压一
下,使细胞均匀散开成一单细胞薄层,用吸水纸吸去溢出
的染液,即可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二倍体(2n=2x=16)多倍体(2n=4x=32)
六、知识点补充

固定是借助于物理方法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迅速渗入组织和细胞将之
杀死,使其形态结构和内含物尽可能保持生活时的完整和真实状态。


①秋水仙素为剧毒,使用时要特别小心,切勿使药液进入眼内或口中。
②该药品价格昂贵,要节约使用,可将用过的秋水仙素溶液收集在棕
色的瓶中密封,低温保存,以备再用。③由于秋水仙素是剧毒,使用
时,秋水仙素溶液浓度不能过大,否则会杀死细胞,0.2%左右的浓度
诱导效果最好。


秋水仙素作用下,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可以是增加一倍(2n=4x
=32),也可以是增加三倍(2n=8x=64)。


视野中大量细胞为有丝分裂间期细胞,其特点为核膜核仁明显,核质
呈均匀状态。移动载玻片,先低倍后高倍可观察到有丝分裂各个时期
的细胞,尤其是中期和后期的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清晰可见。
七、作业
1.观察制片的多倍体细胞特点,绘制相应的示意图。
2. 分析自己制片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可能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