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 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练习 苏教版选修3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3作业 Word版含解析

1.最早提出科学的分子概念的科学家是()A.道尔顿B.阿伏加德罗C.门捷列夫D.卢瑟福解析:选B。
道尔顿、门捷列夫、卢瑟福和阿伏加德罗的主要贡献分别是提出原子学说、元素周期律、原子的有核模型和分子的概念,B项正确。
2.在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上,首先提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的是()A.汤姆生B.卢瑟福C.道尔顿D.玻尔解析:选C。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内部有电子的学说;卢瑟福利用α粒子撞击金箔发现原子内有核;道尔顿认为原子是实心球体;玻尔提出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定的轨道上运动,故答案为C。
3.下图表示了三种简单原子的结构,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
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互为同位素B.①②③互为同素异形体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解析:选A。
三种原子都含1个质子和1个电子,都是氢原子,不同的是中子数,故三者的关系是同位素。
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显然三个原子的质量数各不相同,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4.中学化学关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停留在()A.道尔顿原子模型B.汤姆生原子模型C.卢瑟福原子模型D.玻尔原子模型解析:选D。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在新的实验基础上保留了玻尔原子模型合理的部分,并赋予其新的内容。
5.C60虽然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但两者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下列关于C60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易溶于水B.易溶于氯化钠溶液C.易溶于氨水D.可溶于苯等有机溶剂解析:选D。
C60和苯为非极性,相似相溶,因而可溶。
1.氢原子的电子云图中小黑点表示的意义是()A.一个小黑点表示一个电子B.黑点的多少表示电子个数的多少C.表示电子运动的轨迹D.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机会的多少解析:选D。
在电子云图中,小黑点并不代表电子,小黑点代表电子在核外空间区域内出现的机会,小黑点的疏密与电子在该区域内出现的机会大小成正比。
2.某主族元素的原子,M层上能量最高的原子轨道处于半充满的状态,即每个轨道只有1个电子,这种原子的质子数()A.只能是7 B.只能是15C.是11或15 D.是11或13解析:选C。
高中化学 专题一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作业 苏教版选修3

专题一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基础达标]1.美国科学家将两种元素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质量数为293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57 B.47C.61 D.293解析:选A。
根据题意可知,原子中质子数为118,质量数为293,因此中子数为293-118=175,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因此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175-118=57。
2.在科学史上中国有许多重大发明和发现,它们为世界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以下发明或发现属于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的贡献的是( )①火药②指南针③造纸术④印刷术⑤炼铜、炼铁、炼钢⑥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⑦人工合成蛋白质⑧提出原子—分子学说A.②④⑥⑧ B.①③⑤⑦C.④⑤⑦⑧ D.①③④⑧解析:选B。
指南针、印刷术不属于化学史上的贡献。
3.下列不符合当今化学研究方向的是( )A.发现新物质B.合成新材料C.研究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D.研究化学反应中原子守恒关系解析:选D。
当今化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发现新物质,A项对;合成新材料,开发新能源,B项对;揭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以及“绿色化学”等,C项对;化学反应中原子守恒关系是早期化学研究的内容,D项错。
4.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O2与18O2互为同分异构体B.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D.标准状况下,1.12 L 16O2和1.12 L 18O2均含有 0.1N A个氧原子解析:选D。
根据同分异构体的定义可知,A项不正确;这两种原子互为同位素,质子数相同,因此核外电子数也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而中子数不同,则不能通过化学反应改变中子数,故B、C项不正确;由气体摩尔体积判断D项正确。
5.下列科学家及其重大发现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汤姆生发现电子B.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有核模型C.玻尔研究氢原子光谱,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D.拉瓦锡最早发现并制得氧气解析:选D。
【苏教版】选修三: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练习及答案

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课时训练·达标巩固区一、选择题1.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A.提出现代原子学说B.提出分子学说C.发现元素周期律D.发现能量守恒定律【解析】选C。
门捷列夫的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绘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A、B两项分别为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的贡献。
2.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由门捷列夫——苏联的化学家初绘B.门捷列夫关于元素性质的预言先后得到证实,元素周期表的空白不断被填补C.最初的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内质子数由少到多排列的D.初排元素周期表时共有92种元素【解析】选B。
门捷列夫是俄国化学家,他最初按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将63种元素排列在一起;他关于元素性质的预言先后得到证实:类铝(镓)、类硅(锗)的发现等。
3.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给我们的启迪是( )A.道尔顿原子学说存在着缺陷或错误,因而没有积极的作用B.科学发现是有止境的C.原子结构属客观事实,没有必要去揭示它D.没有科学实验,就没有科学发现【解析】选D。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原子结构模型的每一次演变,都是从科学实验开始的;只有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才能把握物质变化的实质,更好地造福人类;科学发现是无穷无尽的。
【补偿训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以下科学家以及他们提出的原子结构学说(或模型)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道尔顿——电子轨道理论B.卢瑟福——量子力学模型C.玻尔——行星绕太阳模型D.汤姆生——葡萄干布丁模型【解析】选D。
道尔顿提出原子论,认为原子是实心球体;汤姆生提出的电子在球体中运动的葡萄干布丁原子模型;卢瑟福提出了电子围绕原子核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的有核模型;玻尔提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的原子轨道模型。
4.历史事实表明,没有新材料的出现,就没有科技与生产发展的突破。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在于寻找新的信息材料。
-高中化学 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3

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时间:30分钟)考查点一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1.最早提出科学的分子概念的科学家是( )。
A.道尔顿B.阿伏加德罗C.门捷列夫D.卢瑟福解析道尔顿、门捷列夫、卢瑟福和阿伏加德罗的主要贡献分别是提出原子学说、元素周期律、原子的有核模型和分子的概念,B项正确。
答案 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原子学说B.道尔顿提出了分子学说C.汤姆生发现了电子D.卢瑟福是近代原子学说的创始人,被称为“原子之父”解析根据原子学说的发展史可得出正确答案。
卢瑟福的确是“原子之父”,但近代原子学说的创始人应是道尔顿,C项正确。
答案 C3.在科学史上中国有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它们为世界现代物质文明奠定了基础。
以下发明和发现属于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的是 ( )。
①火药②指南针③造纸④印刷术⑤炼铜、炼铁、炼钢⑥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⑦人工合成蛋白质⑧提出原子、分子学说A.①②③④⑧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⑤⑥⑦⑧解析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
火药、造纸与化学知识有关,而指南针、印刷术(活字印刷)与化学知识无关;中国的青铜器可以追溯到商代,中国的炼铁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都是世界上最早的;1965年中国化学家率先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先河。
综上所述,答案为C。
答案 C考查点二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程4.首先提出原子结构模型并开始涉及原子内部结构的科学家是 ( )。
A.玻尔B.汤姆生C.卢瑟福D.道尔顿解析“葡萄干布丁模型”开始涉及到原子内部的结构。
A项玻尔建立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C项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D 项道尔顿建立了原子学说。
答案 B5.在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上,首先提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的是 ( )。
A.汤姆生B.玻尔C.卢瑟福D.道尔顿答案 D6.下列对不同时期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在时间上先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苏教版化学选修三-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习题 Word版含解析

1.下列有关化学史知识错误的是()。
A.“原子—分子论”的建立是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B.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编制了元素周期表C.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总结气体反应体积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子的概念D.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首先发现了电子2.关于原子模型的演变过程,正确的是()。
A.汤姆生原子模型→道尔顿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B.汤姆生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道尔顿原子模型C.道尔顿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D.道尔顿原子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3.最早提出科学的分子概念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B.阿伏加德罗C.门捷列夫D.卢瑟福4.下列不符合当今化学研究方向的是()。
A.发现新物质B.合成新材料C.研究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D.研究化学反应中原子守恒关系5.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O4(),有关O4的说法正确的是()。
A.O4与O3、O2互为同素异形体B.O4比O2稳定C.相同质量的O4与O3所含原子个数比为4∶3D.O4的摩尔质量是64 g6.下列对不同时期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电子分层排布模型②“葡萄干布丁”模型③量子力学模型④道尔顿原子学说⑤核式模型A.①③②⑤④B.④②③①⑤C.④②⑤①③D.④⑤②①③7.用化学方法不能实现的是()。
A.生成一种新分子B.生成一种新离子C.生成一种新原子D.生成一种新单质8.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开创“飞秒(10-15s)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
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9.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A.X、Y元素的金属性:X<YB.一定条件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ZW2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D.一定条件下,W单质可以将Z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10.科学家正在设法探寻“反物质”。
高中化学 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综合测评 苏教版选修3

专题综合测评(一)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B.3p2表示3p有两个轨道C.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D.同一原子中,2p、3p、4p的轨道数依次增多【解析】3p2表示3p上有2个电子,故B错误;1s、2s、3s电子的能量依次增大,故C错误;同一原子中,2p、3p、4p的原子轨道数相同,故D错误。
【答案】 A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答案】 C3.下列关于电子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61480020】A.s电子绕核旋转,其轨道为一圆圈,而p电子是走∞字形B.s轨道都是球形轨道C.轨道不同,电子云的形状也不一样D.电子云图是形象地描述电子在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概率大小的图形【解析】A项不正确,因为电子运动并无固定轨道,s电子在核外运动,电子云图或概率密度分布图呈球形对称,其剖面图是个圆,而p电子云图或概率密度分布图呈纺锤形,其剖面图是∞形。
【答案】 A4.(双选)若某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基态原子共有3个电子B.该元素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C.该元素最高正价为+3D.该元素原子M能层共有8个电子【解析】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5s2,该元素为39号元素钇,位于周期表中第5周期ⅢB族,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M电子层共有18个电子。
【答案】BC5.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W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B.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C.p原子轨道未成对电子最多的是Z元素D.X元素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解析】由题干信息知:X为F、W为P、Y为S、Z为Br、R为Ar,第一电离能P>S,A项错误;Br-比Ar多一个电子层,B项错误;p原子轨道未成对电子最多的是P,有3个,C项错误;F元素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D正确。
高中化学 专题一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每课一练 苏教版选修3

专题一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每课一练(苏教版选修3)1.下列各组指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 )A.6和8B.16和8C.12和9D.11和16解析:首先将给定的原子序数所对应的元素搞清楚,再结合两元素间形成化合物的形式或从化合价规律分析即可。
A中是C和O可形成CO2,B中是S和O可形成SO2,C中是F和Mg可形成MgF2,D中是Na和S,形成的是Na2S,是A2B型,而非AB2型。
答案:D2.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于1995年9月至10月间研制成世界上第一批反原子——共9个反氢原子,揭开了人类制取、利用反物质的新篇章。
请完成下列问题:(1)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2)如果制取了反氧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核内有8个带正电的质子,核外有8个带负电的电子B.核内有8个带负电的电子,核外有8个带正电的质子C.核内有8个带负电的中子,核外有8个带正电的质子D.核内有8个带负电的质子,核外有8个带正电的电子解析:立足“原子”的概念,突出一个“反”字。
答案:(1)C (2)D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以ⅦA族的为最大B.在周期表中零族元素的单质全部是气体C.ⅠA、Ⅱ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失去电子D.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离子时的最高价数都和它的族数相等解析:逐项审视。
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向右依次减小(0族元素除外),即ⅠA族最大,ⅦA族最小,A 选项不正确。
B选项显然是正确的。
ⅠA、ⅡA族元素的原子,都较易失去电子,若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束缚能力就越弱,对应原子就越容易失去电子,C项正确。
D项似乎正确,其实不然,如F原子所能形成的单原子离子只能是F-,其最高价数只能是-1,这与它的族序数7显然是不相等的。
答案:BC4.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下列呈周期性变化的是( )A.原子核内中子数B.氢化物分子式H n R中的n值C.原子的质量数D.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解析:元素原子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的关系是:可能中子数小于质子数,可能中子数等于质子数,亦可能中子数大于质子数。
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3学案: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含解析

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一、探索物质的微观结构1.物质结构知识对学习的指导作用2错误!↓预习交流1物质结构对认识有机化合物有什么作用?二、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1.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2.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1)研究物质结构,能够为设计与合成新物质提供____________;揭示物质的________与性能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物质的性能。
(2)研究物质结构,能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____与____之间的关系。
(3)从____水平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离不开对物质结构的研究。
(4)研究物质结构,对于______________、实现社会的__________具有重大意义。
预习交流2目前,人们能够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人们能不能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元素?答案:预习导引一、1.元素性质强弱主要化合价彼此结合化学键原子分子离子作用力类型导电性、延展性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空间构型物质的性质2.实验模型化分析归纳推理科学假设和论证方法量子力学光谱和衍射实验预习交流1:答案:19世纪中叶,有机化学上的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碳原子的四价、有机物中碳原子成键的立体结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价键的饱和性等相继被发现,为有机立体化学奠定了基础。
二、1.原子阿伏加德罗原子—分子论门捷列夫四价立体结构饱和性2.(1)理论基础结构(2)结构性能(3)分子(4)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预习交流2:答案:能;人们可以用粒子高能加速器来人工制造化学元素,元素周期表中标“*”的元素均为人造元素.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中的重要理论随着人们对物质结构研究的不断深入,化学逐渐成为一门科学。
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末,人们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A.法国的拉瓦锡B.瑞典的舍勒C.英国的道尔顿D.英国的汤姆生(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
他的学说中包含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课时训练·达标巩固区
一、选择题
1.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提出现代原子学说
B.提出分子学说
C.发现元素周期律
D.发现能量守恒定律
【解析】选C。
门捷列夫的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绘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A、B两项分别为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的贡献。
2.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由门捷列夫——苏联的化学家初绘
B.门捷列夫关于元素性质的预言先后得到证实,元素周期表的空白不断被填补
C.最初的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内质子数由少到多排列的
D.初排元素周期表时共有92种元素
【解析】选B。
门捷列夫是俄国化学家,他最初按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将63种元素排列在一起;他关于元素性质的预言先后得到证实:类铝(镓)、类硅(锗)的发现等。
3.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给我们的启迪是( )
A.道尔顿原子学说存在着缺陷或错误,因而没有积极的作用
B.科学发现是有止境的
C.原子结构属客观事实,没有必要去揭示它
D.没有科学实验,就没有科学发现
【解析】选D。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原子结构模型的每一次演变,都是从科学实验开始的;只有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才能把握物质变化的实质,更好地造福人类;科学发现是无穷无尽的。
【补偿训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以下科学家以及他们提出的原子结构学说(或模型)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道尔顿——电子轨道理论
B.卢瑟福——量子力学模型
C.玻尔——行星绕太阳模型
D.汤姆生——葡萄干布丁模型
【解析】选D。
道尔顿提出原子论,认为原子是实心球体;汤姆生提出的电子在球体中运动的葡萄干布丁原
子模型;卢瑟福提出了电子围绕原子核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的有核模型;玻尔提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的原子轨道模型。
4.历史事实表明,没有新材料的出现,就没有科技与生产发展的突破。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在于寻找新的信息材料。
下列材料可作为信息材料的是( )
A.铜线
B.化纤
C.橡胶
D.光导纤维
【解析】选D。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
5.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的3 mm长的管状定向碳纳米管,长度居世界之首。
这种碳纤维具有强度高、刚度(抵抗变形的能力)大、密度小(只有钢的四分之一)、熔点高、化学稳定性好的特点,因而被称为“超级纤维”。
下列对碳纤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制造飞机的理想材料
B.它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
C.它的结构与石墨不同
D.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选D。
碳纤维具有“强度高、刚度大、密度小、熔点高、化学稳定性好”的特点,所以A正确;碳纤维的物理性质不同于石墨,所以它们的结构不同,C正确;碳纤维主要是由碳元素组成,B正确,D错误。
【补偿训练】(2015·镇江高二检测)碳纳米管是一种纳米尺度的、具有完整分子结构的新型材料,它是由一层碳原子卷曲而成的无缝、中空的管体,具有质轻、可弯曲、强度好、弹性强的特点。
下列关于碳纳米管的可能用途不正确的
是( )
A.用它可做成攀登月球的“太空天梯”
B.能解决室温下,低气压、高容量储存氢气的难题
C.作为优秀的绝缘材料
D.制电脑芯片可大大提升计算机系统的计算能力
【解析】选C。
碳纳米管由碳原子构成,能导电,不可作为绝缘材料。
6.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 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
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N4转化为N2属于物理变化
C.N4的摩尔质量为56
D.N4与N2互为同素异形体
【解析】选D。
N4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因而是一种新型的单质,而不是化合物;N4和N2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所以两者的转化是化学变化;N4的摩尔质量为
56 g·mol-1;N4和N2的关系是同素异形体。
因而A、B、C错误。
【方法规律】“三素”的比较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与中子数、电子数无关。
如T、D2是氢元素的四种不同粒子。
(2)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子。
核素即原子,其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
绝大多数元素都存在不同种核素,但有些元素只有一种核素。
(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或质量数)不同的原子的互称。
如氕H)、氘(重氢,D或)、氚(超
重氢,T或),14C,16O、17O、18O,
7.(2015·常州高二检测)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医学诊断等高科技领域。
已知只有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才有NMR现象。
下列各项中,均可产生NMR现象的是( )
A.18O、31P、119Sn
B.27Al、19F、12C
C.N、P、As、Sb、Bi
D.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原子
【解析】选C。
A中18O的质子数为8个、中子数为10个,均为偶数,无NMR现象;B中12C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个,也无NMR现象;D中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原子有H和He,氦原子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2,无NMR现象;C中元素为第ⅤA族元素,质子数均为奇数,有NMR现象。
二、非选择题
8.科学家正在设法探寻“反物质”。
所谓“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
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量,但电荷符号相反。
(1)若有α粒子(即氦离子)的反粒子,称为反α粒子,则该粒子的质量数为,电荷数为,反α粒子的符号可表示为。
(2)近几年,欧洲和美国的科学研究机构先后宣布,他们分别制出9个和7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
试推测反氢原子的构造是。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不带电荷的中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解析】所谓反物质,它的原子核是由反质子和反中子构成的,反质子的质量数为1,带负电荷,反中子的质量数也为1,不带电;核外是反电子,质量可忽略不计,带正电荷。
正常的氢原子是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的,反氢原子则是由一个反质子和一个反电子构成。
答案:(1)4 -2 He2-(2)B
9.Ⅰ.用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质量数完成下列填空:
(1C与N具有相同的;
(2C与N具有相同的。
Ⅱ.在H H H Mg Mg O O O中共有种元素, 种原子,中子数最多的
是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解析】Ⅰ.(1C中的中子数为13-6=7N中的中子数为14-7=7,因此二者具有相同的中子数;(2C的质量数为14,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N的质量数为14,质子数为7,中子数为7,因此,二者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Ⅱ.在H H Mg Mg O O O中有氧元素、氢元素和镁元素三种,这8种微粒均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均属于原子,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可知中子数最多的是12个,为Mg O 的相对分子质量=2×2+18=22。
答案:Ⅰ.(1)中子数(2)质量数Ⅱ.3 8Mg 22
【补偿训练】今有下列粒子: C ②O2 C ④O3 C ⑥1H2⑦HD
(1)属于同位素的是。
(2)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3)⑥与⑦的性质相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①③⑤符合。
(2)由同种元素形成不同性质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②④符合。
(3)1H2与HD均为氢气单质,构成二者分子的原子不同,其质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二者几乎是相同的。
答案:(1)①③⑤(2)②④
(3)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易错提醒】同位素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注意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注意1H2与HD均为氢气单质,不是同素异形体。
10.根据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可推测出金箔中金原子结构的一些结论,据此请填写下列空白:
(1)原子中存在,且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
(2)金原子核带电荷,且电荷数远大于α粒子的电荷数,两者产生静电
作用。
(3)金原子的质量远(填“大于”“小于”或“等于”)α粒子的质量。
【解析】极薄的金箔,竟让变速运动的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证明原子不是实心的球体,内部有“广阔”的空间。
有极少数α粒子被笔直地弹回,证明了原子核的存在,但占原子极小的体积,否则大部分α粒子不能畅通无阻地通过;同时证明金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α粒子的质量,否则金原子核将有被α粒子弹出的可能;还能证明金原子核所带电荷种类与α粒子相同,否则两者就会相互吸引;又能证明金原子核所带电荷数远大于α粒子,否则偏转的就不会是α粒子,而是金原子核。
答案:(1)原子核(2)正排斥(3)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