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街口地区城市空间概念设计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空间句法的轨交站点人流空间分布研究——以南京新街口为例

基于空间句法的轨交站点人流空间分布研究——以南京新街口为例

872023.06 /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城乡规划·设计Key words rail transit station; convex space; walking distance;spatial distribution1引言地上地下的综合立体开发利用作为一条重要途径,在城市中心的集聚化发展过程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1]。

轨道交通具有大运量和高可达性的特点,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引领性的作用[2]。

地下轨交站点,尤其是换乘站点具有通道密集、功能复合、出口众多等特征,行人前往各种目标空间的流线交错复杂,导致地下空间中出现局部拥挤、部分空间缺乏活力等问题。

如何预测人流的空间分布是本研究讨论的话题。

以往关于地下轨交站点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建筑设计、交通运输等角度。

卢济威等[3]提出地上地下综合利用的理念,建议将周边和站内综合考虑;阎波等[4]将“活力提升”作为推动中心城区既有地下公共空间再生的目标,尝试构建了活力评价体系;范丫等[5]讨论了公众在地下进行活动的意愿和体验感问题,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优化方法及策略。

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的大量的研究工作为深入了解地下轨交站点提供了借鉴。

 轨道交通与生俱来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使人们在使用中也会追求效率优先。

在前往目的地的过程中,最短路径是行人的首选。

目前手机导航功能已经十分发达,利用率逐渐提高,人们通过手机内的三维立体导航就可实现地铁站内复杂空间的精准定位,进而选择步行的最短摘要 轨道交通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站点空间需要进一步优化。

为预测站点内人流的空间分布,研究将空间句法理论中的凸空间模型转换为距离模型,建立了一种评价平均步行距离的方法,并利用这一指标反映人流空间分布。

平均步行距离指该空间到达全部目的空间的最近距离的平均值。

研究发现,新街口站点整体步行距离合理,换乘效率高,能比较均匀地分散人流,但部分空间仍存在易拥堵、人流稀少、缺乏活力等问题。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库(全)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库(全)

单项1 在下列城市中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称是(C)A 南京B苏州 C 常熟 D 扬州2现代城市交通的灵魂是(B)A 经济B 速度C规范D秩序3历史地段土地使用调整的途径:(A)①保持原用途②恢复原用途③纳入部分其他用途④改为新的用途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4以下什么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和保障(A)A.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B.城市规划C.历史沿革D.城市居民的认知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将城市用地划分为(C)大类A.46B.68C.10D.736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示意图的比例尺一般为(C)A、1/20000---1/5000B、1/10000---1/5000C、1/10000---1/2000D、1/30000---1/2000 7某消防站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有车五辆,则该消防站为(B)A、一级消防站B、二级消防站C、三级消防站D、四级消防站8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国内外很多专家的经验认为(C )层住宅无论从建筑造价和节约用地来看都是比较经济的。

A 4B 5C 6D 79下面哪个类型是内廊式住宅和外廊式住宅的变形式,一般用于高层住宅。

(C)A 并联式B 梯间式C跃廊式 D 内天井式10(C)的道路交通系统是居住区内最常见的居住区交通组织方式,这种方式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适合,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基本都是用这种方式。

A.人车交通分行B.人车共存C.人车混行D.人车部分分行11仓储用地是指城市中专门用作储存物资的用地,以下属于它的有(C)A 商业服务内部的B 对外交通设施内部的C 包装加工车间的D 工业企业内部的12郊区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包括:(A)A疏散一些不适宜在城市中心区发展的工业企业B.大城市建成区的蔓延C城郊防护林待遭到破坏D农田蔬菜地遭受蚕食13建设部制定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明确指出:“城市规划的总体期限一般为(B)年,同时应当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秦淮区总体规划

秦淮区总体规划
秦淮区大多数区域现已为高度城市化的地区,全区现状用地以城市建设用地为主,面积为3749.22ha,占 全区总用地面积的75.97%。村镇建设用地77.78ha,占全区总用地面积的1.58%。军事用地为主的特殊用地占总 用地面积的比例接近10%,主要分布于红花机场片区。非建设用地面积为560.02ha,以水域、农林用地、空地 等其他非建设用地为主,主要集中在老宁芜铁路与绕城公路之间以及原白下高新科技园附近等地区。
规划空间结构图
两轴:
•中山南路、中华路的商务商贸与历史复合轴线; •御道街、大明路文化商务与历史的复合轴线。
三带:
•沿明城墙风光带以及沿外秦淮河、绕城公路和外郭形 成的生态绿带。
五片:
•新街口国际商贸商务服务区 •老城南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区 •瑞金路科技创新创业区 •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南部智慧新城核心区
秦淮区在南京都市区层面区位
■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原秦淮区和原白下区行政辖区,北 以汉中路、中山东路、宁杭公路为界,西至凤台路、外 秦淮河中心线,南至宁芜铁路、雨花东路,东南至双麟 路,东至外秦淮河及绕城公路,总面积49.35km²,规划 研究考虑到周边区域及更大范围。
■ 规划期限
近期: 2013年-2015年 远期: 2016年-2030年
规划城市非建设用地面积304.19ha,占规划总用地面积的6.16%,均为水域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平衡表
用地代码 大类 中类
用地名称
R
居住用地
R1
一类居住用地
R2
二类居住用地
Ra
其他居住用地
Rb
商住混合用地
Rc
基层社区用地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现代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分析及其应用

现代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分析及其应用

现代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分析及其应用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分配、交通道路、公共设施、绿地等各个方面进行合理规划与统筹,以满足城市发展需要,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一种行动。

在城市规划中,空间分析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城市的结构、功能和发展趋势,从而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措施。

一、城市空间分析的概念城市空间分析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它以城市空间为对象,通过对空间要素、空间结构和空间关系的分析,揭示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

城市空间要素包括用地、建筑、道路、绿地等各种物质组成部分,城市空间结构是指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和排列方式,城市空间关系则是指这些结构在不同尺度和层次上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在城市规划中,空间分析通常包括对城市用地类型、土地利用,城市交通道路、公共设施和绿地等空间要素的分析,对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等空间结构和关系的研究,以及城市内部和城市与周边环境的空间联系和交流的分析等。

二、城市空间分析的方法城市空间分析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需要运用多种专业技术和工具,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三维建模技术、统计分析方法等。

(一)GIS技术GIS是一种空间信息处理和分析的综合性技术,可以从地图、航拍图像等多种数据来源获取城市的地理信息,将其转化为数字信息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

借助GIS技术,我们可以对城市的空间用地、土地利用、建筑和设施分布、交通道路和绿地等进行全面刻画和分析,同时可以进行空间分布图、热力图、密度图等数据可视化呈现,直观地显示城市内部和城市与周边环境的空间联系和关系,为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以卫星、飞机等载体获取地面信息的技术,可以获取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的地形、地貌、交通道路、建筑、绿地等多维度和多尺度的空间数据。

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城市内部和周边环境的地貌、地形、土地利用、建筑和设施分布、交通道路和绿地等特征,从而为城市规划提供信息和依据。

_城市内部空间结构_第2课时_教学设计_张新

_城市内部空间结构_第2课时_教学设计_张新
⑩ 学 设 计
49

城市 内 部空 间结构





课 时 教学设 计

新/ 江 苏 省 南 京 市 人 民 中 学

教 材 版 本 市 内 部 空 间 结构 之 美



高 中 《 地理 》 人 教 版

必 修 2 第 二 章 《 城 市 与 城 市 教 学 过 程

( )










天 安 门 广 场 和 故 宫 周 围 建筑 高 楼 大 厦 必 然 会 破 坏 这 片 筑 小 结 城市 每 块 土 地 用 于 哪 种 活 动 取 决 于 各 种古 老 建 群 的 风 格 行政 南 京 是 六 朝 古 都 老 城 南 京 江北 新 区 活 动 愿 意 付 出 租 金 的 髙 低 因 此 经 济 因 素 是 影 响 城 市 内 区 土 0 深 用 通 过 的 建设 受 早 期 利 方 式 影 响 年 地 但 部空 间 结 构 的 主 要 因 素

式 类 型 并简


能 分 区 在 此 基 础 上 首 先 通 过 温 故 知 新 对 南 京 土 地 提 问 城 市 展 示 利 用 规划 图 进 行 判 读 引 出 本 节 课 的 基 本 概 念




说明 理 由 ^ 南 京 属 于 哪 种 模式



实例

多核 心 模式
@ ^ > 圆 分^ 模式





南京新街口控规文本

南京新街口控规文本

南京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新街口分区规划说明第一章现状分析第一节区位及社会状况新街口分区位于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五个分区的中心,其范围东起龙潘路、西至虎踞路、北起珠江路、南靠白下路、总用地面积6.67平方公里(以外围城市道路中心线为界)。

现状总体格局以中山路与汉中路组成中心十字交叉轴贯穿全区,东西延展至外秦淮河道与明城墙,内有七条城市干道组成正交纵横路网体系,商业、商务用地集中于规划区核心并沿轴线向外分布,居住用地主要分布于周边区域,教育、工业、军事等用地交揉其间,散布全区。

该区地形平坦,外秦淮、内秦淮、运渎河与五台山坡地紧贴四周,形成环绕围合。

现状建筑密度较高,人口密度大,建筑类型复杂,风貌质量参差不齐:既有朝天宫、总统府等文物古迹和名人故居,又有金鹰、新百等现代商场和商务办公楼,还有80年代以来建设的大批住宅建筑,此外,分区内还散布大量危旧低层住宅,密度高,结构差,配套设施不齐全。

新街口分区内有八个街道办事处、下辖39个居委会,现状人口26.24万人。

第二节现状用地状况1.用地构成规划区总用地667.7公顷,用地类别齐全,用地性质主要为居住用地与公共设施用地,其余为工业用地、军事用地与河流水域。

●居住用地规划区现有居住用地267.7公顷,占总用地比例的39.51%,主要由二类居住用地和三类居住用地构成,相对集中分布于规划区外围。

现状居住用地从开发和形式上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新建的住宅小区,如长江花园、成贤公园、郭府园小区等等,这类小区多为90年代以后建设,建筑类型为高层或小高层,规模较小,设施配套齐全;第二类为多层住宅区,如张府园、二条巷、一枝园等等,这类小区多为90年代以前所建,建筑类型为多层建筑,结构尚好,设施配套基本齐全,但密度较高,第三类为低层别墅,如豆菜巷别墅、慈悲社别墅、申家巷别墅,均为民国期间所建,分布较散,环境景观较好;第四类为棚户区,结构较差建筑形式混乱,市政设施不齐全,自然老化现象普遍。

基于ENVI-met模拟的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与热环境研究——以南京新街口为例

基于ENVI-met模拟的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与热环境研究——以南京新街口为例

图1城市表面能量平衡示意图*资料来源:改绘自Oke.T.R 基于ENVI-met 模拟的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与热环境研究——以南京新街口为例孙欣,杨俊宴,温珊珊摘要: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剧,城市热岛等城市病日益突显,尤其是在肌理复杂、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热环境对城市市民室外公共生活品质更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热环境是多学科交叉领域,本文从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视角对城市中心区热环境进行解读。

基于ENVI-met 软件模拟,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为实际案例,探讨城市空间形态指标同热环境的相关性,不同土地利用性质街区不透水面积特征的相关性。

剖析了新街口中心区不同街区空间形态类型的热环境时空分布特征,提出了通过鱼眼图叠合太阳轨迹或风频图,快速直观评价样本空间的气候特征的方法,进而总结出一套成体系的城市中心区热环境优化策略,从城市规划层面、建筑层面及景观层面提出针对性具体措施,创造宜人舒适的城市中心区外部环境。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形态,热环境,ENVI-met 模拟1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包括城市热岛效应在内的城市热环境问题日益突显,我国城市中心区具有更为复杂的城市形态肌理和更为多元的功能业态构成,进而导致热环境时空分布特征更为复杂。

对于复杂城市肌理的城市中心区热环境问题究竟有哪些典型特征、影响机制和应对措施,应当引起国内城市规划学科的更多关注。

城市热环境具有尺度特征,本研究聚焦城市中微观尺度。

探究城市形态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

城市中心区作为城市内部中观尺度区域,其表面或更局部的街区尺度,其表面存在能量平衡(SEB ),如图1所示。

图2 ENVI-met 软件工作界面示意图a 建模操作界面b 初始参数设置界面c 模拟界面d 模拟输出界面*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单位:W/;(式1-1) 式中 ——净辐射,——人为热,——大气显热交换量,——潜热交换量(涉及不透水面蒸发),——下垫面净贮热量,——净水平对流热量。

南京老城南门东历史街区空间结构分析

南京老城南门东历史街区空间结构分析

南京老城南门东历史街区空间结构分析南京老城南门东历史街区空间结构分析引言: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老城南门东历史街区位于南京市中心,在南京古城墙附近,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文化景观。

本文将对南京老城南门东历史街区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揭示其中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

一、历史背景南京是中国古代四大古都之一,其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使其成为中国重要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

南京老城南门东历史街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

二、空间格局1. 建筑布局南京老城南门东历史街区的建筑布局呈现出传统中国城市的格局特点。

主要包括面向街道设置的商业街坊和内部庭院。

商业街坊常见于中国古代城市,是城市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通常沿街道而建,形成密集的商业街区。

庭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特征,代表着家庭与社区的联系,构成了街区内的私密空间。

2. 街道网络南京老城南门东历史街区的街道网络以主干道和支路相结合的方式构成。

古老的街道将历史建筑和景点串联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街区。

主干道宽阔平直,是主要交通干线,连接主要地点和景点,为人们提供了方便的交通条件。

支路则错综复杂,承担着连接庭院和次要目的地的功能,具有较强的步行性。

三、历史演变1. 建立与繁荣南京老城南门东历史街区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作为南京城南大市场的核心区域,商业繁荣,人流密集。

明代的城市规划和建筑布局奠定了街区的基本形态。

2. 战争与毁坏历经多次战争和动荡时期,南京老城南门东历史街区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受到了重大破坏,许多古建筑和文化景观遗失。

3. 保护与恢复随着对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逐渐提高,南京老城南门东历史街区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和修复。

逐步重建了部分被毁的建筑,并开展了相关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

四、文化内涵1. 建筑风格南京老城南门东历史街区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建筑,如传统的庙宇、宅院和商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作:complement 新百视觉流线
有效视线范围
Complement 水平操作 折

有效视线范围
Complement 垂直操作 错
N
A
水平操作:折 垂直操作:错 基本原则: 视觉流线连续
B
C
与基地边界对话
错层
A 点状交通 B 线状交通 C 业态因素 D 视线连续度
P=A*⊿∑(D1-d1)+B*⊿∑(D2-d2)+C*∑ V1+D*∑V2
定义规则:流线连续度V2为各层流线连续度 按流线内经过20个业态数中间间断的次数给出连续度 1,2,3,4总计4个等级,其中4连续度最高。
N
动作:complement
A 点状交通
P=A*⊿∑(D1-d1)
点状交通因素对公共性的影响等于系数A乘以各点状因素影响的加权
A 点状交通 B 线状交通
P=A*⊿∑(D1-d1)+B*⊿∑(D2-d2)
线状交通因素对公共性的影响等于系数B乘以各线状因素距影响的加权
A 点状交通 B 线状交通
C 业态因素
定义规则:业态因素的影响V1 按业态的大众化程度给出连续度1,2,3,4总计4个等级,其中4影 响程度最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