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后练习试题(全册)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每课课后作业及答案汇编(含四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课后作业及答案一、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尝.与诸小儿游()A.经历,体验B.辨别滋味C.曾经2.诸儿竞走..取之()A.体育比赛的一个径赛项目B.争着跑过去C.比赛走路3.唯.戎不动()A.表示答应的词B.只是C.只有4.信.然()A.的确,确实B.相信C.信用5.取之.()人问之.()A.指树上的李子B.指王戎C.去,往二、看拼音写汉字,或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王róng()七岁,cháng()与zhū()小儿游。
看.(kàn k ān)道边李树多子折(shé zhé)枝,zhū()儿jìng()走取之,wéi ()róng()不动。
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三、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面对道边李子树多子折枝,王戎与其他孩子分别是怎么做的?王戎:别人问王戎为什么这么做,王戎的回答是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是:2.读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我觉得王戎是个________的孩子,我还知道一些像王戎一样的孩子,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1)郑:春秋时期郑国。
(2)欲:将要,想要。
(3)度:衡量,测量。
(4)坐:同“座”,座位。
(5)至之市:到了集市上。
(6)操:携带。
(7)及:等到。
(8)罢:散了。
(9)遂:于是。
(10)宁:宁可.(11)无:不。
(12)自信:相信自己。
1.结合注释,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
(1)反归取之。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每课课后作业及答案(含四套题)1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牛和鹅》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shèn zhìɡuì xià wán pídàɡài hūn àn qiā zhù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抚摸.(mō)捶.打(cuí)任凭.(pínɡ)B.惹.怒(rě)所谓.(wèi)拳.头(quán)C.脖.子(bó)逃脱.(tuō)摔.倒(suāi)三、读句子,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这些,我都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是完全昏乱..了。
()2.这时,有一个顽皮..要引它们来。
()()..的孩子故意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鹅觉得人比鹅小。
鹅不怕人。
(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鹅有什么可怕的!(换一种说法,保持句意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仿写句子。
1.这一摔是那么痛快,远处的孩子们全笑了起来,我也挂着泪笑了。
仿照句子,运用神态描写,写出妈妈高兴时的样子: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仿照句子,运用动作描写,表达出自己难过的心情:_______________六、(一)课内阅读。
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
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
这时,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每课课后作业及答案汇编(含三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麻雀》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看拼音,写字词。
1.面对着páng dà()的猎狗,老麻雀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sh ēn qū()挡在了yòu()儿身前。
2.猎狗慢慢地上前,xiù()了xiù()那只从cháo()里掉下来的长着绒毛的dāi()立在地上的小麻雀,它正wú kě nài hé()地拍打着翅膀。
二、选词填空。
保护掩护1.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着小麻雀。
2.()文物古迹,需要我们大家一起行动。
战斗搏斗3.()马上就要打响了。
4.老麻雀准备着一场()。
摇动摇撼5.他使劲地()着手里的五星红旗。
6.风猛烈地()着路旁的白桦树。
三、请读下面的含有叠字的词语,并照样子写几个。
例:悄悄地走地问地想地吃例:高高的树的桥的河的塔四、按要求完成练习。
1.照样子,写句子。
例: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因为,他。
2.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
时间:。
地点:。
人物:。
再写一句话,含有时间、地点、人物。
3.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用上加点的字词,再写一句话。
五、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A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
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1.“无可奈何”的意思是,从文中可以看出。
2.这是一只的小麻雀。
3.读这段话可以感受到小麻雀。
B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每课课后作业及答案汇编(含五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盘古开天地》课后作业及答案1.选字填空。
[竭揭] ()开枯()()秘声嘶力()[劈辟] ()裂开()精()()头盖脸2.认真拼读,规范书写。
mào shèng() xuè yè() zhī chēng()zī rùn() huǎn màn()3.词语理解。
(1)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根据“累得倒下了”可以想到,只有非常劳累才能这样,因此可以知道“精疲力竭的近义词是:。
(2)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
“混沌”在词典里的意思有:①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②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在本句中应选择第种解释。
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这句话把盘古比作,写出了盘古,由此可以知道“巍峨”的意思是。
这句话还可以联想到形容人物形象的成语()(填序号)。
A.呼天抢地B.翻天覆地C.顶天立地D.惊天动地(2)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①句中的反义词有:()——()()——()()——()②这个句子形象地写出了的过程,体现出了神奇的想象力。
③写一句带有反义词的句子:5.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6.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的凤和()的云;他发生的声音化作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的雨露……(1)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
(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画出来。
(3)这段话采用的修辞手法,生动具体地描绘了盘古的身体变成世间万物的过程。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每课课后作业及答案汇编(含四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用“○”圈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中改正。
1.春节期间,爸爸并不是维一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人。
()2.马小虎竞然在校园语文知识竟赛中获得了冠军,大家都感到吃惊极了。
()()二、根据读音写出同音字,组成词语。
róng:光()兵()()合zhū:珍()野()()位三、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取之,信然..。
()A.相信是这样。
B.的确如此。
C.不相信是这样。
2.诸儿竞走..取之。
()A.争着跑过去。
B.争着走过去。
C.竟然跑过去。
四、写出下面的句子的意思。
1.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选择。
(1)“尝与诸小儿游”中的“尝”的意思是()。
A.曾经B.品尝C.尝试(2)“唯戎不动”中的“唯”的意思是()。
A.唯一B.只有C.只是2.“人问之”中的“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戎为什么说“此必苦李”?用“____”在文中画出他这样认为的理由。
4.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选择合适的生活环境,这样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时课堂练习试题(全册)

二、读拼音, 写词语。
jù
( 据 )说
dī
大( 地 )
kuò
宽( 阔 )
pàn
( 盼 )望
dùn ( 顿 )时
zhú jiàn yóu
yú
( 逐 渐 ) ( 犹 )如 ( 余 )波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1.近义词:屹立——( 耸立) 平静——( 安静)
2.反义词:沸腾——(沉寂 ) 宽阔——( 狭窄)
霸占(zhān
•
z√hàn
)
芦苇(wéi
•
w√ěi )
二、按要求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填表示颜色的词语。 (1)头( 白 )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 红 )颜了。 (2)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 青 )峰。 2.填ABB式的词语。 花牛在(绿油油)的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
二、快乐读书吧。 我们村后是密密的树林。 阳光透过树木,照亮了爬满石壁的过山藤,照亮了石壁上潮湿的苔藓。
石壁下有一眼很小的泉水,叫“一碗水”。 这眼从石缝里浸出的泉水虽然小到只有一碗,可是一年到头都不会干涸。
有趣的是,它总是满满的一碗,既不浅下去,也不溢出来。你可以一口气把 它喝干,它呢,又会不紧不慢地浸得满满的。
1.本文主要运用了_比___喻__和___拟__人_____的修辞方法。 2.作者按照____时__间___顺序描写了日落的景色。作者抓住日落时太阳 的___颜__色_____,先写太阳像_害__羞__的__小__姑__娘___,再写太阳像 _大__红__球_____,最后写太阳_跳__入__西__山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日落的壮 观景象。 3.用文中的加点词语造句。 __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每课课后作业及答案汇编(含三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麻雀》课后作业及答案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奈.何(nài nà)扎煞.(shà shā)拯.救(zhěn zhěng)嘶哑.(yǎ y ā)2.巧填同音字。
cháo()穴()向 xiù()觉()丽qū()体()别 yòu()小()边3.巧变汉字再组词。
例:傍(傍晚)拢()淹()膊()膀(翅膀)()()()4.连一连,完成词语搭配。
猛烈地尖叫锋利的怪物放慢牙齿呆呆地向前庞大的力量鼓起气味绝望地摇撼强大的声音露出脚步悄悄地站着嘶哑的牙齿嗅到勇气5.句子理解。
①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②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③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1)对这三句话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三句话都运用了动作描写B.这三句话分别把小麻雀的无助、老麻雀的无畏、猎狗的凶猛写得清楚具体C.句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麻雀比作一块石头,突出了老麻雀的勇敢D.猎狗愣住的原因是看到老麻雀奋不顾身救小麻雀(2)用句①中的加点词语写一句话。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章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故事的起因是“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经过是,结果是。
(2)文章主要通过对老麻雀的描写,使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老麻雀这种的精神令我感动,我想对它说:“”7.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1)“|”把片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看到的想到的),第二部分写的是(看到的想到的)。
2024年秋季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后作业第17课《爬天都峰》(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7.爬天都峰课后作业一、填空题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从“终于”一词体会到了_______,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都峰看着叫人发颤,看到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我”不在犹豫,当时“我”是怎么想的?联系课文,写出当时“我”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课文《爬天都峰》内容填空。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_____:啊,峰顶______,在_____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______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3.按意思写词语。
①原指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很大,也可以形容学术上取得很大的成果。
________②拿不定主意。
________③像笔杆一样直上直下,形容坡度很大。
________④到底,表示所预料或期望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________4.爬上峰顶后——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1.爸爸说的“有意思”体现在(______)A.“我”爬不动的时候,老爷爷帮助了“我”。
B.老爷爷爬不动的时候,“我”帮助了他。
C.“我”和老爷爷都能从对方的行动中受到鼓舞,汲取到力量。
2.“汲取”的意思是_______。
爸爸说的“汲取力量”中的“力量”是指(______)A.尊老爱幼的精神。
B.遇到困难互相帮助的精神。
C.面对困难勇于挑战,顽强向前的精神。
5.爬天都峰我奋力....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1.这句话把“我”比作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我”____________。
2.关于加点词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_____)A.写出了“我”努力爬山的样子。
B.表现了“我”勇往直前的精神。
C.描写了“我”爬山时愉快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