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主要病虫草害共40页文档
(完整版)小麦病虫害防治

小麦穗期病虫种类
病害:小麦赤霉病 白粉病、锈病等
虫害:蚜虫、粘虫、麦蜘蛛、灰飞虱
一、主要病虫发生趋势
• 根据今年小麦品种布局、田间病虫 发生基数、生育进程及天气趋势等因子 综合分析,预计我市小麦穗期病虫总体 呈偏重至大发生趋势 。2003、2012年为 特大流行年份。2010发病普遍,部分品 种严重发生。
• 2.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的重点是施药 保穗,小麦齐穗期至盛花期是药剂防治 的关键时期。通常首次最佳施药时间为 齐穗见花-扬花初期(即扬花率10%左 右),隔5天再全面用第二次药。对矮抗 58等高感赤霉病小麦品种或生育期偏迟 品种或灌浆初期遇高温高湿有利赤霉病 发病的天气,要及时用第三次药。
• 药剂选用①40%多·酮 可湿性粉剂150克 或50%多·酮可湿性粉剂120克;②25%氰 烯菌酯悬浮剂120毫升+ 80%戊唑醇(优 兴)可湿性粉剂10克;③70%甲基硫菌灵 可湿性粉剂100克+80%戊唑醇(优兴) 可湿性粉剂10克。要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 雾。
• 穗腐发生后,病部产生的大量分生孢子 可引起再侵染。由于病菌的侵染多集中 于扬花期,因此在生育期较一致时分生 孢子的再侵染作用不大。但在熟期早迟 相差较大时,早发病麦穗上的分生孢子 便可侵染迟成熟的小麦。
• 足够的菌源量是病害流行的前提,而气 候条件尤其是小麦抽穗扬花期的雨日、
雨量和相对湿度等是决定病害能否流行 的重要因素。温度≧15 ℃赤霉病即可发 病,最适温度为24~28℃,最适相对湿 度为80%~100%。
区病株率、病叶率平均分别为8.52%、3.34%。 • 三是感病品种多。淮麦、扬麦15、16、宁麦系
列等红麦品种种植面积大,易感白粉病。加之 秋播用种量大、4月份气温偏高、田间群体密 度高,利于病害后期的侵染和快速扩展。
小麦主要病虫害

小麦主要病虫害汇报人:文小库2023-11-13•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蚜虫•吸浆虫锈病01条锈病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形成黄色或绿色条纹,后期条纹破裂并出现黑色孢子。
由真菌引起,通过气流传播,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
使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症状原因防治方法叶锈病叶锈病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橙色或黄色斑点,后期出现黑色孢子堆。
由真菌引起,通过气流传播,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
加强栽培管理,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症状原因防治方法秆锈病主要发生在茎秆和叶鞘上,形成长条形或椭圆形的红褐色斑点,后期出现黑色孢子堆。
症状原因防治方法由真菌引起,通过气流传播,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
加强栽培管理,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03秆锈病0201白粉病02叶面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白粉状霉斑,逐渐扩大,严重时,霉斑连接成片,布满全叶。
叶片茎秆和叶鞘上出现灰白色的霉层,后期逐渐产生黑色小颗粒。
茎秆穗部也染病,造成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
穗部症状识别春季阴雨连绵,光照不足,小麦植株长势不良,抗病能力降低,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
发生规律气候条件土壤肥力不足,特别是磷、钾肥不足,植株生长不良,容易感染白粉病。
土壤肥力部分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较弱,容易感病。
品种抗性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增强小麦植株的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药剂,如三唑酮、丙环唑等,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
防治方法赤霉病03症状识别幼苗出土前或出土后发生,造成麦苗枯萎、死亡。
苗枯麦株基部组织受害后,出现褐色病斑,严重时引起全株枯死。
茎基腐在小麦开花后至乳熟期,病株下部叶片和茎基部位产生淡褐色或红褐色斑点,后期引起全秆枯死。
秆腐小麦扬花时,在颖壳上产生淡褐色或红褐色小斑,并逐渐扩大成枯黄色或黄褐色病斑,严重时全穗枯死。
穗腐春季和初夏雨水较多,赤霉病发生较重。
不同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有差异,通常红皮小麦较白皮小麦抗病。
小麦病虫草害防治

第2次 施药
倒数第3 叶萌发
相当第2 茎节伸长
目的是保 护倒3叶 和倒2叶
第3次 施药
旗叶完全 抽出
目的是保 护旗叶
第4次施药
齐穗后扬花初期到扬花中期 目的是保护穗
小麦黑穗(粉)病
小麦黑穗病包括腥黑穗、散黑穗和秆黑粉,三种黑 穗病以腥黑穗病危害最重;腥黑穗包括普通型黑穗、 印度腥黑穗和矮腥黑穗,我国只发现普通腥黑穗。 腥黑穗发病率等于损失率,除影响产量外,腥黑穗 病还严重影响面粉的质量,混有菌瘿的小麦制品不 能食用,也不允许作饲料。 近年散黑穗病回升较快,秆黑粉目前已得到较好控 制,在某些地区偶有发生。
2、禾缢管蚜 Rhopalosiphum padi(L.) 全国分布,黄淮流域发生较重。
3、麦二叉蚜 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 全国分布,主要在西北和华北麦区大量发生,
尤其干旱少雨的西北麦区发生重,造成猖獗为害。
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 1、改善麦田生态系结构,创造天敌生存和繁衍的 生态环境条件。如实行小麦油菜套作。 2、适时播种,避开秋苗期为害。 3、种植抗蚜品种。
(二)化学防治
1、防治苗蚜 种子包衣 拌种,兼治地下害虫 也可用噻虫嗪种子处理剂拌种。 2.后喷雾。
主要虫害
金针虫
吸浆虫
麦
蛴螬
蚜
麦蜘蛛
麦田草害----禾本科杂草
看麦娘
硬草
燕麦 雀麦
麦田阔叶草
野油菜
麦家公
牛繁缕
播娘蒿
小麦栽培及肥水管理技术
A、小麦施肥原则
重施基肥 巧施追肥 补施微肥 基肥:麦喜胎里富、基肥是基础
共同特征: 造成黑穗,形成黑粉而不能食用,因而称为“黑 疸”、“乌麦”,并有习惯说法:“黄疸收,黑疸丢
小麦病虫草害发生与防治

侵染循环,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秋苗的 发病开始多在冬小麦播后一个月左右。小麦 返青后,气温上升至5度时,如遇春雨易引起 春季流行,是该病主要危害时期。
小麦叶部病害-----叶枯
Septoria nodorum 壳针孢叶枯病
Helminthosporium tritici-repentis 黄斑叶枯
小麦叶部病害------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被害麦田一
般减产10%左右,严重的可达到20%—30%。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 茎秆和穗部。病部出现黄色小点,而后逐渐 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表面生一层白 粉状霉层,逐渐变成灰白色,最后变成浅褐 色,其上有许多小黑点。病斑多时可愈合成 片使叶片发黄枯死。
播种早、密度大、湿度大 氮肥过多、冬暖、 3-4月份雨水多 4月湿度回升慢
10-10
11,30
12,30
1,30
2,28
3,20
4-30
5,30
6-15
播种
出苗及分蘖
越冬期
返青-拨节
抽穗—灌浆
收获
纹枯病冬前感染期
侵染初期
侵染中期
小麦纹枯病越冬期
小麦纹枯病横向扩展期
小麦纹枯病严重度增长期
小麦纹枯病倒伏及枯白穗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2014年3月
小麦主要病虫草害
一、小麦病害:
根部病害: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
叶穗病害:白粉病、锈病、叶枯病,赤霉病。
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 叶部害虫:蚜虫、红蜘蛛、吸浆虫、粘虫。
二、小麦虫害:
三、小麦草害:
禾本科杂草:野燕麦、硬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网草
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保障粮食安全及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常见病虫草害对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综合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1. 黄条叶枯病黄条叶枯病是小麦重要的病害,主要通过种子传播。
发病初期,叶尖和叶缘发黄,然后向下侵蚀,形成条形或斑点状枯死叶片。
若不及时防治,可导致小麦减产甚至死亡。
防治措施: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种子,适时清除田间杂草,缩短作物生长期间叶片湿润时间。
2. 赤霉病赤霉病主要在小麦成熟期发病,常见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
发病初期小麦叶片上出现小点状水渍,随着天气变暖湿润,细菌很快繁殖,并在小麦叶子上形成黄色斑点,然后演变成红色,最终成为黄褐色轮廓清晰的斑点。
防治措施:及时育苗,开花前消除病斑,剪除病原体,清除杂草,及时使用适当的化学药品喷洒。
1. 小麦蚜虫小麦蚜虫在小麦生长期间群集成团,靠吸食汁液为生导致农作物的干扰。
小麦蚜虫主要集中在小麦上部叶的背面,导致叶子斑驳,大量坑洼。
如果不及时防治,可导致小麦减产。
防治措施:加强农田管理,及时掌握虫情变化情况,适时喷洒无毒环保的农药。
2. 昆虫害小麦昆虫害主要包括斑潜蝇、蚜虱、二化螟等,对小麦的幼苗阶段造成严重威胁,对于小麦的生长和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防治措施:在种子育苗前筛选优良品种种子,做好田间环境卫生,定期巡视农田,及时发现昆虫危害,进行有效的灭虫处理。
1. 野生燕麦野生燕麦是小麦生产中影响小麦产量的害草之一。
它抢夺养分及光照,不利于小麦的生长。
采用机械及化学方法控制燕麦生长是主要的手段。
防治措施:及时清除田间野草,全面开展农田复制改造工作,适时进行机械拔草或草田喷药。
综上所述,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是提高小麦生产和质量的关键措施。
通过加强监测、预测,防治技术及药剂研发等多种手段,为小麦生产提供更安全、高效、稳定的保障。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实现绿色发展目标。
小麦主要病虫害分析

普遍发生区
01
重发区
02
16个主要播种省份
03
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又叫立枯病,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有报道。为全国植物检疫对象。目前我国云南、四川、江苏、浙江、河北、山东、内蒙古等省(区)已有发生,尤以山东省发生重,危害大。一旦传入,蔓延迅速,不宜根除。发病田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由小麦顶囊壳菌引起。
再侵染: 潮湿条件下病部可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
三、病害循环
源量大病害重,距离菌源近的麦田和有充足菌源的重茬地块发病严重;
病害大流行年份,空中孢子出现早,数量多,发病严重;
子带菌量大,或不进行种子处理,病苗和烂种率高;
03
势低洼,排水不良,或开花期灌水过多,造成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生。
小麦秆黑粉病:主要危害麦秆、叶和叶鞘,拨节期以后症状最明显。主要症状为:病斑初淡灰色条纹,逐渐隆起,转深灰色,最后寄主表皮破裂,露出黑粉(冬孢子)。病株显著矮小,分蘖增多,病叶卷曲,病穗很难抽出,多不结实,甚至全株枯死。
小麦黑穗(粉)病症状特点比较
病害名称
散黑穗病
腥黑穗病
秆黑粉病
危害部位
PART 01
小麦黑穗(粉)病
小麦散黑穗病俗称黑疸、灰包、火烟包、乌麦等,是病理学上的一个典型性病害,普遍发生于各国产麦区。一般发病比较轻,在1%-5%之间,个别发生较重的地区,如在南亚和拉丁美州,发病率在10%以上。 小麦腥黑穗病在世界各国麦区均有发生。我国主要是光腥黑穗和网腥黑穗。其中光腥黑穗病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各省,网腥黑穗病主要分布在东北、华中和西南各省,矮腥黑穗病和印度腥黑穗病在我国尚未发生,是重要的进境植物检疫对象。 小麦秆黑粉病又称“铁条麦”,过去在我国曾普遍发生于黄淮海冬麦区,以河南、山东等省发生较重。解放后经大力防治,已基本上控制了该病的危害。但20世纪70年代后,在一些地区又有所回升。
最全小麦病虫草害

棒头草
棒头草:种子繁殖,一 年生草本。在长江中下 游地区,10月中旬至12 月上中旬出苗,翌年2 月下旬至3月下旬返青, 同时越冬种子亦萌发出 苗,4月上旬出穗、开 花。种子受水泡沤,则 有利于解除休眠,因而 在稻茬麦田,棒头草的 发生量大。近年来对精 恶唑类、炔草酯类逐渐 产生抗药性,更替用药!
• 小麦草害
–禾本科杂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野燕麦、硬草、菵草、棒头草、狗尾 草、早熟禾、雀麦、节节麦、蜡烛草、多花黑麦草、毒麦、碱茅 –阔叶类杂草:荠菜、播娘蒿、牛繁缕、猪殃殃、繁缕、 婆婆纳、大巢菜、 麦家公、泽漆、宝盖草
纹枯病
症状:小麦各生育期都可 受害,造成烂芽、死苗、 花杆烂茎、枯孕穗、白穗、 甚至倒伏等一系列症状, 是小麦较为普遍的病害。
症状:小麦感染后,幼苗根部腐烂,变黑褐色,叶片发黄,分蘖减少,病苗 矮化或烂死。成株茎基部发黑(黑脚),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有黑色膏状物。 病株麦穗早枯,成为“白穗”。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分布,严重时全田植 株枯死。
根腐病
症状:幼芽胚根变黑腐烂,幼苗枯死或 生长衰弱。成株根系、地中茎、根茎和 茎基部变黑褐色腐烂。腐烂部分可深入 到茎节内部。抽穗后至灌浆初期,病株 可能因根系腐烂而枯死,呈青灰色,白 穗不结实,拔取病株可见根部表皮脱落, 根冠部变黑并粘附土粒。可通过拌种预 防。
婆婆纳
婆婆纳:又名波斯婆婆纳, 是一种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 的区域性恶性杂草,繁殖力 强,防除较为困难,因而危 害性较大。秋季8~11月出苗, 早春有少数出苗,种子及幼 苗越冬,花果期3~5月。
大巢菜
大巢菜:又称野豌豆, 根长20~40厘米,根幅 20~25厘米,常缠于小麦 上,与小麦争夺水分和 营养。
荠菜
荠菜:又称地菜,华东、华北地区10月(或早春)出苗,4月开花,5月果实 成熟。种子繁殖。繁殖量大,每株可结籽500~2500粒;种子寿命长,浅埋的 种子可存活10年以上。
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种植过程中易受到各种病虫草害的侵袭。
为了保障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必须采取多种综合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小麦常见病虫草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1.赤霉病赤霉病是小麦上常见的重要病害,主要由赤霉菌引起。
病害期是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期间,主要发病时期在小麦吐穗初期至花期之间。
综合防治措施:(1)选择抗病品种。
目前,市场上已有一些抗赤霉病小麦品种,种植时可以选择。
(2)农业措施。
小麦种植前进行地面消毒和深耕,减少土壤中赤霉菌的数量;及时疏解田间秸秆,减少病菌的存留。
(3)化学防治。
选用适宜的杀菌剂进行喷雾,如50%苯韦林悬浮剂2000倍液,每667平方米用药量为200-300克。
2.叶锈病叶锈病是小麦上常见的病害之一,病原菌为叶锈菌。
(2)化学防治。
锈病一旦发生,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25%丙环菌酯悬浮剂等杀菌剂喷雾防治。
3.白粉病(2)加强管理。
及时清除田间秸秆等枯萎植株,减少病原物的滋生。
1.小麦蚜虫小麦蚜虫是小麦上常见的危害性虫害之一,它以小麦为食,吸取植株汁液,且繁殖速度快。
(1)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水灰蝶等对小麦蚜的天敌进行防治。
(2)农业措施。
利用耙地、灌水、追肥等方法,增加小麦的生长力,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3)化学防治。
在小麦发生严重蚜害时,可以使用10%马拉硫磷乳油等杀虫剂进行喷洒。
2.小麦盲蝽小麦盲蝽是小麦上常见的危害性虫害之一,也是小麦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害虫之一,它幼虫和成虫均以植物的汁液为食,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1.苋杂草苋杂草是小麦生产过程中的常见杂草之一,严重危害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1)机械措施。
采取锄草、挖草、耙地、机械割草等方法进行防治。
2.稗子(1)农业措施。
进行深耕、深翻、多作等操作,减少草害发生。
(2)化学防治。
采用14%杀草威可湿性粉剂、3%硫磺脲等除草剂喷洒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小麦主要病虫草害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