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公开课教学设计
《老王》 教学设计(优秀7篇)

《老王》教学设计(优秀7篇)《老王》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2、能力目标整体把握课文,体察人物思想感情。
3、德育目标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教学难点: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新课听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1、了解作者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解释下列词语4、本文中老王的职业(身份)是什么?三轮车夫三、整体感知,走进老王1、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为这个车夫撰文的?愧怍2、为什么说老王是不幸的呢?你从文中读出了老王的哪些不幸?单干户、有眼疾、蹬三轮、居破屋、无依靠。
3、这样一个不幸的人,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来的?善良:半价送冰、免费送人、病中送物(老实厚道、心地善良、为他人着想,知恩图报)四、合作探究,品味老王作者选取了这么多材料描写老王,记述最详细的是哪一件事?读这一部分,画出你认为描写老王的精妙语句,看看作者要通过这些描写突出什么?学生自由找语句赏析,品味老王的善四、深入探究,突破重难点1、杨绛一家究竟做了什么,竟让老王用尽生命最后的力量来关心回报他们?照顾他生意、再客气也要付给他报酬、送香油和鸡蛋不让白送、关心他生计、女儿送他鱼肝油2、作者一家对老王如此照顾,为什么老王去世后,会产生愧怍之情呢?作者觉得对老王关心不够3、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关爱、善待不幸者五、拓展延伸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老王”一样生活境况的人,你将如何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学生各抒己见六、知识反馈1、《老王》的作者是,她的丈夫是我国著名学者和作家,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小说《》。
2、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的小胡同②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的小屋。
《老王》教案4篇

《老王》教案4篇《老王》教案篇1一、教学设想本课预计分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一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内容、思想情感作一整体梳理;第二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二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语言、结构以及组织材料等方面的写作特色进行品味学习。
两课时各有侧重又相互融合。
前者是后者的铺垫,侧重于文,把握内容的同时应重视人文思想的熏陶;后者是前者的深入,侧重于语,品味习作特色的同时应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
(如果学生程度不够,第一层面的解读可考虑分为两课时进行。
)二、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思想情感,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
(二)教学侧重体会人物特点与琐碎叙事之间的相互关系。
叙事表达出人物特点,叙事服务于人物特点。
(三)课堂预设1、新课导入说说自己身边最苦的人。
(职业、生活条件、身体状况)2、研读老王之苦(1)随机朗读(14)自然段;(2)讨论老王之苦:生活艰苦精神凄苦[设计说明]先结合导入讨论老王生活之苦:职业蹬三轮身体残疾生活塌败小屋再追问老王精神之苦:孤独、无亲、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3、研读老王之善(1)默读(522)自然段;(2)讨论老王的品质:善良朴实[设计说明]体现教学侧重,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通过对老王送冰,送人,送香油、鸡蛋等叙事的深入研究,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应随机结合学生回答品味__细节的传神之处。
可设计感性题目如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动?之类。
4、梳理我一家之善,领悟文本思想感情(1)讨论:我一家的善良都表现在何处?(2)讨论:老王死后,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这样关爱够了没有?(3)结论:呼唤周围的人对苦人、弱者更多一份关爱。
[设计说明]老王的善良都是通过我和老王的交往展开的,所以,在前一环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应当很快梳理出:我与老王闲聊;女儿送鱼肝油;坐车照顾老王生意;关心老王生活;不白吃老王送的东西等事例。
《老王》的教案(3篇)

第1篇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和敬意。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关心弱势群体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探讨作者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和敬意。
2. 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探讨作者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老王》这篇课文吗?请简要介绍一下课文内容。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本文讲述了作者与老王相识、相知的过程,展现了老王勤劳、善良、不幸的形象。
二、课堂阅读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理解文章结构和重点语句。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找出关键句子,如:“他见我可怜,常常给我便宜货”、“他对我非常关心,生怕我受到伤害”等。
三、讨论分析1. 提问:作者对老王有什么情感?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作者对老王充满同情和敬意。
3. 提问:为什么作者会对老王有如此情感?4.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老王勤劳、善良、不幸,让人感动。
四、拓展延伸1. 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弱势群体值得我们关注?2. 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3. 教师总结:我们应该关注弱势群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五、写作练习1. 让学生以“关注弱势群体”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修改作文。
六、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和敬意。
2. 强调关注弱势群体的重要性。
七、布置作业1. 课后阅读《骆驼祥子》,了解老舍的写作风格。
2. 收集关于弱势群体的资料,为下次课堂讨论做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老王》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老王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关注弱势群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文《老王》教学设计(优秀6篇)

课文《老王》教学设计(优秀6篇)《老王》教案篇一老王目的要求: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的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2、品味鉴赏本文平实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理解人物的闪光品质,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
2、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3、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其个性与命运的关注,了解普通人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人格追求。
教学难点: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树立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具准备:u盘教材分析:本文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杨绛女士写的一篇描写不为人所关注的劳动人民的文章,作者以其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贫困而有良心的劳动者的形象,老王的生活境况较能为学生所了解。
老王是在文革这一特殊时期,秉承良心,良知而行的善良群众的代表,他尊重知识,尊重有知识的作者一家,这一点学生要经过思考。
另外,作者的平等观念学生不难理解,但是用平等的观念去对待他人,关爱他人并非一蹴而就的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型:新授。
方法:合作探究。
过程:一、导入新课:四季的斑谰悄然地在你奔波的车轮中演绎你生命的履历你的背影曳着旭日升起携着夕阳隐没每一条蜿蜒的崎岖都弹奏着你铿锵的跫音你的足迹涂满东西南北尽把生活的浓彩描绘没有雄浑的豪言壮语没有靓丽的西装革履你擎起人生的火距挺进于时光的隧道为了生存的精彩为了生活的热爱。
{《人力车夫》}提问:诗歌中描写的是什么人物形象?明确:人力车夫。
这首诗歌或怀着激情赞颂,勾勒了人力车夫辛劳的生活、奔跑的身影,这是一份生活的沉重。
我们即将学习的杨绛所写的《老王》就是一篇展现人力车夫痛苦生活的散文。
歌曲导入《爱的奉献》毕生为消除人类的贫穷和疾病而努力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正象歌词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那怎样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呢?今天我们就随我国当代女作家杨绛一起去回忆一位车夫——老王,体会一下:平凡普通的人是如何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的。
老王教案(最新7篇)

老王教案(最新7篇)《老王》教案篇一【创意说明】写法探究课。
这篇散文材料琐碎,但作者竟能将它们组织成一个有面的整体,使读者对老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是学生作文中的一大难点,本设计就以写法探究为主要内容展开。
【教学步骤】一、朗读课文二、列写提纲1、学生列提纲。
2、课堂交流,教师评点归纳。
作者按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行文。
首先写老王的职业,这是老王谋生的手;其次写他的生理缺陷,指出老王谋生的困难;接着写居住条件。
这部分按逻辑顺序来写。
接下来按时间顺序写。
共四个片断。
前两个写他为人好,第三个写他的生计越来越困难,最后详写老王离世前一天的事。
3、思考:这些内容表现了老王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善良)4、思考:本文行文的线索是什么?三、学习体验作者如此行文,给我们的写作什么启示?1、对于庞杂的材料,我们应注意写作的顺序。
2、要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3、还要突出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点。
四、写作训练1、你身边有与你交往较多,你又特别想写点什么来表现他的人吗?谈一谈你准备如何处理你的写作材料。
学生发言,其他学生评点。
2、作业:写一篇作文,记一个人,注意学习本篇课文的写法。
《老王》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3、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4、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跟着女作家杨绛去认识一位普通的人,她的名字叫老王。
二、【明确任务】首先请大家一起来读一下今天活动任务:(1):朗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2)品味语言,关注社会人生。
三、【作者资料】老王是一个普通的人,写老王的作家可不普通,你了解本文的作者吗?谁来介绍一下。
(单个学生展示,其他同学补充)四、【字词过关】(幻灯片展示,生齐读)五、【走进老王】字词障碍都排除了,我们就走进文本,走进老王,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一遍,标出表现老王生活状况和为人的语句,并用“老王是一个的人,表现在“表达。
《老王》教学设计_公开课教案

《老王》教学设计_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学会欣赏和评价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1.2 教学内容课文《老王》的阅读与分析。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文学鉴赏技巧的培养。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老王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语言特色。
联系现实生活,思考作品所传达的社会价值。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老王形象的理解。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象征例子。
2.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网络资源:搜索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板书设计:梳理课文结构和主要观点。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老王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简短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老王的好奇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学生完成阅读笔记,记录关键信息和感悟。
3.3 课堂讲解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老王的形象特点。
讲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语言特色。
3.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老王形象的理解。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3.5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象征例子,如老王的身份象征等。
引导学生思考象征手法的运用对主题的暗示作用。
3.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强调老王形象的意义及其现实意义。
第四章:作业布置选取课文中的一个象征例子,进行分析解读。
第五章: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考虑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作品所传达的社会价值。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学生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老王形象分析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检查学生对课文象征例子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6.2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和思考深度。
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

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1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善”和“苦”,体会作者的“善”与“愧”。
2、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段落的有序安排。
3、品味作品中的仁爱精神,培养爱心、善心、同情心。
一、导入二、作者介绍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清华大学任教。
后在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长篇小说《洗澡》等。
其丈夫钱钟书,著有小说《围城》。
三、字词基础伛()荒僻()攥()塌败()取缔()骷髅()滞笨()愧怍()惶恐()翳()镶()嵌()塌败:滞笨:取缔:愧怍:四、整体感知1、你能用两个词概括老王的一生吗?(提示:生活、为人两方面考虑)老王的生活处境是,老王的内心情感是。
2、在你心目中,老王是一个什么形象?请用:“老王是一个的人,表现在。
”的句式表达出来。
五、讨论探究1、本文是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作者用了什么顺序组织材料?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老王的“苦”和“善”分别有哪些表现?老王的“苦”老王的“善”顺序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3、面对老王的不幸,作者一家为他做了哪些事情?4、找出文章的主旨句(表现作者特殊心情的一句话),并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5、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六、赏析语言题目见课本76页课后第二题七、作业:完成《南方新课堂》第9课练习;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的形2、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形成独特而有创造性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者教学重点:全面把握课文,感受人物的心灵美。
《老王》教学设计_公开课教案

《老王》教学设计_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老王》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关爱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培养人文关怀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老王》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特色。
3. 探讨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文关怀。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老王》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 深入探讨课文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文关怀。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老王》的作者杨绛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内容,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重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5. 案例分析:结合课文内容,举例分析社会现象和人文关怀在作品中的体现。
6.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从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感受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8. 作业布置:9.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一对一辅导,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10. 课程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心得体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吗,么么么么吗看,、吧0020
《老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生词。
2、速读课文,捕获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3、体会“我”和老王的善良,领悟“我”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4、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阿长与<山海经>》,知道阿长不过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甚至连名字都不为人知的小保姆,但是,她却带给鲁迅先生最真挚的怀念与感动。
其实,平凡的人物,也能给人带来巨大的感动,因为他们平凡而真实,朴素而高贵,善良而坚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另一个平凡的人物——老王。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著名作品有《我们仨》,《澡堂》。
2、生词学习:(通过改错检测学生预习情况)
惶恐(huáng)荒辟(pì)取缔(dì)
骷髅(kū lóu)滞笨(daì)愧怍(zuò)
3、这篇散文中重点写了什么?
明确:老王、杨绛一家人相互关心的事。
三、走进老王
1、速读课文,用“老王是一个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
”的句式谈谈自己对老王的印象。
(小提示:生活、精神两个方面了解) 明确:凄苦。
生活方面。
姓名:地位卑微;职业:谋生手段的艰苦;家庭成员:孤独终老;外貌特征:生理缺陷;居住环境:居住条件恶劣。
生活艰难。
(穷苦、卑微、可怜)
有人说,生活苦不算苦,就怕心苦,那么老王的心境又如何呢?
精神方面。
失群落伍的单干户、没亲人、不老实,没人搭理。
(凄苦)本文写于1984年,作者杨绛当时已是七十四岁高龄了,这么漫长的时间里,她一直记着老王,仅仅只是因为老王生活得很苦吗?(不是他老实、善良)
善良。
A、送冰。
B、自愿车费减半。
C、所送冰比前任大一倍D、文革时送钱先生看病,不肯收钱。
E、临终前一夜送鸡蛋和香油(善良、诚实、淳朴)
无论老王的苦还是老王的善,都令作者牵肠挂肚,那么“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大家速读课文,用“’我’是一个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
”的句式谈谈自己对作者的印象。
明确:善良,A、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B、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C、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D、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E、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1、照顾生意2、给吃鱼甘油3、关心他的住房4、询问其能否维持生活)老王是一个不幸而善良的人。
同时他又是幸运的,因为是他遇到了能够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回报爱心的作者这样一家人。
四、怀念老王
1、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
么样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她的感受的?
明确:愧怍,“那是一个幸运者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如何理解。
与老王交往时,作者虽然也正遭受着不幸,但毕竟还有些钱,身边还有亲人和朋友,于是作者认为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而老王则是一个孤苦伶仃、心地善良的‘不幸者。
’人,生来本是平等的,但彼此境遇的不同就造成了‘幸运’与‘不幸’之别。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作为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绝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作者杨绛就是一个有强烈责任心的作家,她创作了好些同情和关爱不幸的弱者的作品。
杨绛曾经在她的一部作品的后记中明确指出:‘在我们的社会,文学创作毋需鼓吹嚣张、毋需宣张残忍、毋需吹捧权势,而要同情弱者、关注底层、表达人性的善良与关爱。
(幻灯)
五、关爱弱者
同学们,杨绛笔下的穷苦善良的老王是值得我们大家同情和关爱的。
他走了,但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像老王一样值得我们同情和关爱的又何止一个老王呢?(播放弱势群体的组画。
)他们都是现实中的老王,他们拥有同一个名字——弱势群体!你们关注过他们吗? 你们会发现他们的悲苦与善良吗? 你们能细腻地把你们心中的情感表达出来吗?
下面,请大家联系自己平日的所见所闻谈谈你对一些贫穷的弱者、善良的不幸者的情感。
刚才大家都坦诚地表达了自己心中真实的情感。
同学们,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更是幸运的。
作为幸运者,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关爱所有的不幸者。
虽然我们没有雄厚的财力,但我们有无限的爱,爱是人间的春风,爱是生命的源泉。
请大家观看一下这些镜头。
(幻灯)爱是我们一次小小的帮助,爱是我们一个甜甜的笑容。
我们应该像特雷莎修女一样,(幻灯)用伟大的爱去做一些细小的事情,即便是一句鼓励的话,即便是一个关爱
的眼神,都能让世界美起来,让人生好起来!
七、作业:
1、仿句:爱心是一片洒落在旱地上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尝到情感的甜美。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间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拿起你的笔,拟一则“关爱他人”的公益广告。
八、课堂总结:
今天,非常高兴与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了杨绛先生的《老王》这篇课文,对老王既同情又感动,送同学们一句话: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当常怀关切之心.眼泪要为别人的悲伤而流;仁慈,要为善良的心灵而发.”去关
照周围,感化周围,直至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起一片不落的灿烂!(幻灯)九、板书设计
生活方面。
姓名:地位卑微;
职业:谋生手段的艰苦;
家庭成员:孤独终老;
凄苦外貌特征:生理缺陷;
居住环境:居住条件恶劣。
生活艰难。
老王精神方面。
失群落伍的单干户、没亲人、不老实,没人搭理。
善良A、送冰。
B、自愿车费减半。
C、所送冰比前任大一倍
文革时送钱先生看病,不肯收钱。
E、临终前一夜送鸡蛋和香油
A、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
B、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
报酬;C、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D、关
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
维持生活;E、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
好他的夜盲症。
“我”: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