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简介和防治 PPT课件
猪蓝耳病流行特点及防治

2023-11-05CATALOGUE目录•猪蓝耳病概述•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猪蓝耳病的诊断和检测•猪蓝耳病的防治策略•猪蓝耳病的疫苗接种和管理•猪蓝耳病对养猪业的影响和挑战01猪蓝耳病概述定义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系统症状。
症状母猪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仔猪则表现为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
定义和症状PRRSV是引起猪蓝耳病的主要病原,该病毒属于套式病毒目、动脉病毒科、尼多病毒属。
病原猪蓝耳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病猪和带毒猪可直接将病毒传播给易感猪群。
传播途径病原和传播途径猪蓝耳病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流行,但不同地区流行程度和严重性存在差异。
地区性流行猪蓝耳病在温暖季节和寒冷季节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较为常见。
季节性猪是PRRSV的主要宿主,不同品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
易感动物PRRSV感染可引起免疫抑制,使猪只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加。
免疫性流行病学特征02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地区性分布猪蓝耳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分布,但不同地区流行程度和流行特点存在差异。
一些高风险地区包括南美洲、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
季节性分布猪蓝耳病具有季节性分布的特点,通常在温暖、潮湿的季节发生,如夏季和秋季。
这可能与病毒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有关。
地区性和季节性分布感染群体和年龄分布感染群体猪蓝耳病主要感染猪,尤其是育肥猪和母猪。
其他动物如犬、猫、水貂等也可能成为自然感染宿主,但传播风险较低。
年龄分布猪蓝耳病在各个年龄段的猪中均可发生,但不同年龄段猪的感染风险和症状严重程度存在差异。
通常,育肥猪和母猪感染率较高,仔猪和成年猪感染率较低。
传播途径和潜伏期传播途径猪蓝耳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患病猪或接触污染的环境。
此外,病毒也可通过空气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
潜伏期猪蓝耳病的潜伏期通常为3-7天,但也可能长达21天。
蓝耳病有效防控课件

药物治疗
01
抗生素:如泰乐菌素、氟苯尼考
等,可抑制蓝耳病病毒复制
02
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利巴韦
林等,可抑制病毒复制和扩散
03
中药治疗:如板蓝根、黄芪等,
可提高免疫力,辅助治疗
04
疫苗治疗:如蓝耳病疫苗,可预
防和减轻蓝耳病症状
辅助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 抗病毒药物,如 金刚烷胺、利巴
韦林等
免疫治疗:使用 疫苗,如蓝耳病 疫苗、猪瘟疫苗
等
营养支持:提供 充足的营养,如 蛋白质、维生素、
矿物质等
环境控制:保持 良好的饲养环境, 如通风、温度、
湿度等
康复护理
01
保持环境清洁, 定期消毒
02
加强营养,提供 充足的营养物质
03
保持适当的运动, 促进血液循环
04
定期检查,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蓝耳病的案例分 析
4
成功防控案例
案例背景:某养猪场发生蓝耳病 01 疫情
03 案例3:某养牛场未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导致蓝耳病传播,造成牛只死亡
04 案例4:某养羊场未按照规定进行隔离措 施,导致蓝耳病传播,造成羊只死亡
经验教训总结
01
加强养殖场管理,提 高卫生水平
02
定期进行疫苗注射, 提高猪群免疫力
03
加强监测,及时发现 疫情并采取措施
04
加强信息交流,共享防 控经验,提高防控效果
汇报人
蓝耳病有效 防控课件
目录
01. 蓝耳病的基本概念 02. 蓝耳病的预防措施 03. 蓝耳病的治疗方法 04. 蓝耳病的案例分析
蓝耳病的基本概 念
1
蓝耳病的定义
蓝耳病是一种猪 的传染病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PT演示课件PPT20页

20
第20页,共20页。
病毒在-70℃可保存18个月,4℃保存1个月,37℃ 48h,56℃ 45min完全失去感染力。
2、干燥可很快使病毒失活。 3、对有机溶剂十分敏感,经氯仿处理后,其感染性
可下降99.99%。 4、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
10
第10页,共20页。
五、PRRSV的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PRRSV只感染猪。 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
8
第8页,共20页。
三、PRRSV的致病机理
病毒
巨噬细胞
免疫系统
严重损伤
心衰 肺衰
广泛性的血管炎 其他组织的破坏
免疫功能
脾 淋巴广结泛的坏严死重破坏畜体
9 第9页,共20页。
四、PRRSV的抵抗力
1、病毒的稳定性受pH和温度的影响比较大。
在pH﹤5或 pH﹥7的条件下,其感染力降低95%以上。
1
第1页,共20页。
一、PRRSV的形态特征
1、套式病毒目 动脉炎病毒科 动脉炎病毒属
2、基本形态及核酸 病毒粒子呈卵圆形,直径50
~65nm。 核衣壳直径30~35nm,呈
二十面体对称。 有囊膜。
单分子线状单股正链RNA病
毒。
2 第2页,共20页。
3、病毒蛋白有核衣壳蛋白(N,分子质
第14页,共20页。
2、分离病毒的细胞
原代细胞:PAM。 传代细胞:CL2621、MAl04、 Marcl45等细胞系。 但就临诊分离率而言,PAM的敏感性要高于传代细胞。
注意:
(1)一般来说日龄小的猪对病毒的敏感性更高些。 (2)首次传代有时可能无CPE,需盲传2~3代。 (3) 不同的毒株可能适应不同的细胞系。 有些毒株仅能在PAM或仅能在CL2621细胞中生长。 欧洲株在PAM上的复制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北美毒株在CL2621上更有利于分离。
猪蓝耳病简介和防治课件PPT

生产性能恢复情况
观察治疗后的猪只生产性能恢复情 况,如采食量、增重速度等,以评 估预后效果。
免疫状态改善情况
检测治疗后的猪只免疫状态改善情 况,如抗体水平、细胞免疫功能等, 以评估预后效果和免疫保护水平。
03 预防措施与养殖管理优化
疫苗接种策略及注意事项
疫苗接种种类选择
针对猪蓝耳病的高危地区或养殖 场,应选用高效、安全的疫苗进
新型疫苗研发进展介绍
灭活疫苗
通过灭活病毒制备的疫苗,安全性高,但免疫效果相对较弱。
弱毒疫苗
利用致弱毒株制备的疫苗,免疫效果较好,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基因工程疫苗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疫苗,具有高效、安全、可大规模生产等 优点,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挑战和机遇并存局面剖析
挑战
猪蓝耳病病毒的变异和进化使得疫苗 研发面临巨大挑战,同时疫情监测和 防控体系也需不断完善。
和充足。
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 入,如鱼、肉、蛋、奶、新鲜
蔬菜和水果等。
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刺 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身体负
担。
对于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的患 者,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
以保证营养摄入。
后续监测和随访计划
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定期测量 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以及 进行必要的血液检测和影像学检查。
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传染病,主要通 过空气传播,病毒可在猪体内长期存在并不断排 毒。
流行病学及危害
猪蓝耳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对养猪业造成 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繁殖和免 疫功能。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猪蓝耳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耳朵发蓝、 皮肤发红等,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肺部炎症和间 质性肺炎。
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ppt

3 疫情报告 3.3 判定为疑似疫情时,应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 诊断,必要时送省级动物疫控机构或国家指定实验室。 3.4 确认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时,应在2个小 时内将情况逐级报至省级动物疫控机构和同级兽医行 政管理部门。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动物疫控机构 按有关规定向农业部报告疫情。 3.5 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确诊结果,按 规定公布疫情。
第五部分:规定了疫情处置的程 序和方法。
4 疫情处置 4.2 确认疫情的处置 4.2.5 受威胁区应采取的措施 对受威胁区所有生猪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 进行紧急强化免疫,并加强疫情监测。
第五部分:规定了疫情处置的程 序和方法。
4 疫情处置 4.2 确认疫情的处置 4.2.6 疫源分析与追踪调查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病原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对疫情进行溯源和扩散风险评估。
第六部分:提出了预防疫情发生 的技术措施。
5 预防控制 5.1 监测 5.1.3 监测范围 5.1.3.1 养殖场/户,交易市场、屠宰厂/场、跨县 调运的生猪。 5.1.3.2 对种猪场、隔离场、边境、近期发生疫情 及疫情频发等高风险区域的生猪进行重点监测。
第六部分:提出了预防疫情发生 的技术措施。
第二部分:规定了本《规程》的 内容和适用范围。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断、疫情报告、 疫情处置、预防控制、检疫监督的操作程序与技术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与高致病性猪蓝 耳病防治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课堂PPT

2010 年老挝HP-PRRS 疫情
2010年6月老挝首都万象发生猪病疫情,发病生猪 以发热、皮肤和内脏出血、呼吸困难、神经麻痹以 及怀孕母猪流产为特征性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 率高。对发病的8个养殖场(户)和1个屠宰场进行 流行病学调查和样品采集,经实验室检测为HPPRRSV阳性。对分别采集自不同养殖场的7份病料 进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并与美 洲型PRRSV 经典代表毒株VR2332和HP-PRRSV代 表毒株JXA1进行序列比对。
法国LSI公司生产的PRRSV ELISA试剂盒,检
测糖蛋白抗体,阳性值出现较晚,持续时间可
达5个月以上。因此,可用于疫苗免疫后的效果
评价。
34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从2009~2010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走势来看,疫情范围显 著缩小,流行强度明显减弱,但病毒毒力依然很强,污染面 仍然很广;2009~2010分离的30株HP-PRRSV经全基因序列测 定和致病性实验证明,与2006年HP-PRRSV分离株JXA1株相 比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且均为高致病性毒株;2010年高致病 性猪蓝耳病疫情在一些地区可能呈点状爆发和散发,因此仍 然是防控的重点。实验证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JXA1R株)免疫后能抵御2009年流行的HP-PRRSV强毒株的攻击, 因此,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可防、可控的。
母猪平均死亡率为31.9%、最高达53.3%; 育肥猪平均死亡率为58.7%、最高达64.5%; 仔猪平均死亡率为91.3%、最高达100%; 公猪平均死亡率为6.3%、最高达50.0%。
16
疫苗及诊断 试剂捐赠仪式
万象时报等老挝 新闻媒体报道中 国政府援助情况
17
周边其他国家的流行情况
国外猪蓝耳病的防治经验ppt

04
防治效果的监测与评估
各国针对猪蓝耳病制定了相应的监测计划,包括对病毒的监测、对感染动物和易感动物的监测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等。
监测计划
主要包括病毒的核酸和抗体检测、病毒分离鉴定、动物试验以及临床指标等。
监测指标
监测计划和指标
评估方法
主要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进行评估。
人员管理
严格控制人员进出,对来访者进行消毒和隔离,避免携带病原体进入猪场。
生物安全措施
在疫情高发期,可采用抗菌、抗炎、解热等药物进行预防性用药,减轻猪只感染症状,降低发病风险。
药物防治策略
预防用药
对于已感染的猪只,根据病情采用抗病毒、抗菌、解热等药物进行治疗,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
治疗用药
长期用药会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因此需定期监测耐药性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全球分布
高发期在夏季,冬季较为少见。
季节性特征
多发于养殖密集地区和人口密集区域。
地区性特征
流行特点和季节性
临床表现
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关节疼痛、皮肤出血等。
病理变化
肺脏出血、水肿,淋巴结肿大,肝、肾等器官肿大等。
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03
国外猪蓝耳病的防治策略
包括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疫情情况,选择适合的疫苗种类。
严格执行动物卫生法规,提高养殖场生物安全水平。
加强动物卫生监管
加强疫苗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因地制宜制定免疫策略。
推进疫苗研发与使用
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提升兽医服务水平
加强病原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研究
研究展望和未来发展趋势
发展新型疫苗与药物
蓝耳病的有效防控PPT课件

发病症状(如何判断是不是高热病?)
• • • • • • 短时间内某一类猪群大面积爆发 病猪几乎全部发烧 嗜睡不吃 部分猪有神经症状 部分猪皮肤发红甚至很红 病程稍长出现败血症状,耳发绀,皮肤出现 紫斑,颈部肿胀 • 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效果
河南奥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猪 只 全 群 嗜 睡 不 吃
蓝耳病在高热病中地位
1、高致病性蓝耳病曾经或现在全国闹得沸沸扬 扬,甚至有的地方谈蓝耳病色变,有很多地方 将高热病和蓝耳病等同。其实这种认识是及其 错误的。 2、其实我们都知道单独的蓝耳病是不会引起严 重的临床症状,也不会引起猪只的大量死亡, 只要控制好继发感染就会大大的降低死亡率。 3、但同时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重要的因素,蓝耳 病毒是一种免疫抑制病毒,它的存在将严重影 响猪场其他疫苗的免疫。所以经常发现绝大部 分猪场有蓝耳病就有猪瘟。
• 河南奥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新的观点:针对病毒保健
• 保健的目的:降低体内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 的浓度,降低感染压力,将感染压力降到机体承受 力以下;解除机体免疫抑制,唤醒动物自身杀伤细 胞的杀伤力。 • 病毒是造成高热病的主要元凶:如圆环、蓝耳、冠 状病毒甚至猪瘟、伪狂犬等。
• 既然无法避免病毒感染持续存在于猪群的现状,那只有 适应与病毒和谐共处的环境,猪群如何才能与病毒和谐 共处,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研究的重中之重,粘肽酸的存 在给我们带来了打开猪群与病毒感染和谐共处之门。
• 部分怀孕母猪产前突然食欲不振,体温正常或 稍偏低,肌肉注射治疗基本无效,输液后很快 解除症状,但所产仔猪不正常或大部分是死胎。 • 明显出现部分母猪产程延长、产不干净的情况。 • 返情母猪增多,发情期延长,假怀孕的母猪增 多(个别猪场返情率高达50%), • 母猪产仔正常,但无乳症增多。 • 河南奥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