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

合集下载

猪蓝耳病流行特点及防治

猪蓝耳病流行特点及防治

2023-11-05CATALOGUE目录•猪蓝耳病概述•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猪蓝耳病的诊断和检测•猪蓝耳病的防治策略•猪蓝耳病的疫苗接种和管理•猪蓝耳病对养猪业的影响和挑战01猪蓝耳病概述定义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系统症状。

症状母猪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仔猪则表现为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

定义和症状PRRSV是引起猪蓝耳病的主要病原,该病毒属于套式病毒目、动脉病毒科、尼多病毒属。

病原猪蓝耳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病猪和带毒猪可直接将病毒传播给易感猪群。

传播途径病原和传播途径猪蓝耳病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流行,但不同地区流行程度和严重性存在差异。

地区性流行猪蓝耳病在温暖季节和寒冷季节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较为常见。

季节性猪是PRRSV的主要宿主,不同品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

易感动物PRRSV感染可引起免疫抑制,使猪只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加。

免疫性流行病学特征02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地区性分布猪蓝耳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分布,但不同地区流行程度和流行特点存在差异。

一些高风险地区包括南美洲、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

季节性分布猪蓝耳病具有季节性分布的特点,通常在温暖、潮湿的季节发生,如夏季和秋季。

这可能与病毒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有关。

地区性和季节性分布感染群体和年龄分布感染群体猪蓝耳病主要感染猪,尤其是育肥猪和母猪。

其他动物如犬、猫、水貂等也可能成为自然感染宿主,但传播风险较低。

年龄分布猪蓝耳病在各个年龄段的猪中均可发生,但不同年龄段猪的感染风险和症状严重程度存在差异。

通常,育肥猪和母猪感染率较高,仔猪和成年猪感染率较低。

传播途径和潜伏期传播途径猪蓝耳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患病猪或接触污染的环境。

此外,病毒也可通过空气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

潜伏期猪蓝耳病的潜伏期通常为3-7天,但也可能长达21天。

猪蓝耳病症状有哪些?最全症状解析,附防治措施!

猪蓝耳病症状有哪些?最全症状解析,附防治措施!

猪蓝耳病症状有哪些?最全症状解析,附防治措施!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又称“猪蓝耳病”,本病以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各种年龄猪特别是仔猪的呼吸道疾病为特征。

下面跟随畜牧堂小编一起来看一看猪蓝耳病症状以及防治方法吧!01急性型症状1.初期阶段一般持续 1-3周,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厌食、嗜睡、精神不振、发热。

猪群配种、怀孕、哺乳、保育及育肥阶段均可发病。

患猪首先会表现出发热和厌食,母猪的肛温很多超过 40℃,个别会高达41℃,这种发热在母猪及育肥猪中是短暂的。

病猪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厌食,母猪出现这种表现最多能达60%,通常持续1一7天。

在初期阶段,少部分发病猪会出现双耳、外阴、尾部、腹部及口部青紫、发绀,但这种发绀常只存在数小时或数天,不经治疗便可消失。

呼吸道症状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和急促,多发生在幼猪,成年猪偶尔也会出现快速的腹式呼吸或过度呼吸。

2.高峰期初期之后进入高峰期,其主要临床症状为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儿,弱胎多,仔猪断奶前死亡率增高。

在猪蓝耳病发病高峰期出生并存活下来的仔猪非常虚弱,尤其是早产猪,加之并发呼吸系统疾病及腹泻,死亡率大大增加,若补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当,可造成全窝死亡。

我们畜牧堂APP可以第一时间连线专业兽医师,帮助您判断病情,及时给出解决方案,控制疾病,减少您的损失。

3.末期急性猪蓝耳病末期的特点是:仔猪和生长猪中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如果控制及时,措施得力,末期即是完全恢复的前奏,相反,急性猪蓝耳病末期也可能是慢性猪蓝耳病的开始。

02慢性型症状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的繁殖性能和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

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率上升。

与急性型猪蓝耳病相比,慢性猪蓝耳病的临床表现没有那么严重,大多数慢性病例其繁殖性能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猪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办法

猪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办法

猪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办法猪蓝耳病,即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面广等特点,已给世界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该病于 1996年在北京及周边地区首先发生,随后蔓延到全国各地。

2006~2007年我国部分省区发生此病,此病多发于散养户,发病率可达80%。

1.临床症状1.1什么是蓝耳病?什么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称蓝耳病)(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能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该病以母猪流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以及仔猪呼吸困难、败血症、高死亡率等为主要特征。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

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1.2蓝耳病主要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断奶仔猪高死亡率、育成猪高呼吸道疾病经产和初产母猪多表现为高热(40℃~41℃)、精神沉郁、厌食、呼吸困难,少数母猪(1%~5%)耳朵、乳头、腹部、尾部发绀,以耳尖最为常见。

出现这些症状后,大量怀孕母猪流产或早产,产下木乃伊胎、死胎和病弱仔猪,死产率可达80%一100%。

早产母猪分娩不顺,少奶或无奶。

仔猪特别是吃奶猪,死亡率很高,可达80%以上。

临床症状与日龄有关,早产的仔猪出生时或数天内死亡。

大多数新生仔猪出现呼吸困难(腹式呼吸)、肌肉震颤、后躯麻痹、共济失调、打喷嚏、嗜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等症状。

断奶仔猪感染后大多数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肺炎症状,有些病猪出现下痢、关节炎、皮肤有斑点等症状。

育肥猪体温可升高至41℃左右,食欲明显减少或废绝,多数全身发红,呼吸加快,咳嗽加剧,个别病猪流少量黏鼻液。

无继发感染的病猪死亡率较低。

种公猪发病时症状轻微,持续时间短,但精液品质下降,死精多,是母猪受胎率下降、返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猪蓝耳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_猪蓝耳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猪蓝耳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_猪蓝耳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猪蓝耳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_猪蓝耳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猪蓝耳病曾称为神秘猪病、新猪病、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猪瘟疫等,传播之快、牵涉面之广、发病率死亡率之高,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猪蓝耳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目录猪蓝耳病的症状1、急性型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105~107天),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

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死产率可达35%以上,木乃伊可达25%,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40%~80%)。

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

1月龄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到40℃以上,腹泻。

被毛粗乱,共济失调,渐进性消瘦,眼睑水肿。

少部分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升高(10%~25%)。

耐过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他疾病。

生长猪和育肥猪表现出轻度的临诊症状,有不同程序的呼吸系统症状,少数病例可表现出咳嗽及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深紫色。

感染猪易发生继发感染,并出现相应症状。

种公猪的发病率较低,主要表现为一般性的临诊症状,但公猪的精液品质下降,精子出现畸形,精液可带毒。

2、慢性型这是目前在规模化猪场PRRS表现的主要形式。

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下降,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

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率上升。

猪蓝耳病的治疗方法猪蓝耳病感染后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大多数措施目的在于缓解急性症状,防止继发感染,减少损失。

①在发病的第一个月,可用阿斯匹林等药物治疗晚期妊娠猪,减少发热延长妊娠期。

猪蓝耳病简介和防治课件PPT

猪蓝耳病简介和防治课件PPT

生产性能恢复情况
观察治疗后的猪只生产性能恢复情 况,如采食量、增重速度等,以评 估预后效果。
免疫状态改善情况
检测治疗后的猪只免疫状态改善情 况,如抗体水平、细胞免疫功能等, 以评估预后效果和免疫保护水平。
03 预防措施与养殖管理优化
疫苗接种策略及注意事项
疫苗接种种类选择
针对猪蓝耳病的高危地区或养殖 场,应选用高效、安全的疫苗进
新型疫苗研发进展介绍
灭活疫苗
通过灭活病毒制备的疫苗,安全性高,但免疫效果相对较弱。
弱毒疫苗
利用致弱毒株制备的疫苗,免疫效果较好,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基因工程疫苗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疫苗,具有高效、安全、可大规模生产等 优点,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挑战和机遇并存局面剖析
挑战
猪蓝耳病病毒的变异和进化使得疫苗 研发面临巨大挑战,同时疫情监测和 防控体系也需不断完善。
和充足。
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 入,如鱼、肉、蛋、奶、新鲜
蔬菜和水果等。
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刺 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身体负
担。
对于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的患 者,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
以保证营养摄入。
后续监测和随访计划
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定期测量 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以及 进行必要的血液检测和影像学检查。
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传染病,主要通 过空气传播,病毒可在猪体内长期存在并不断排 毒。
流行病学及危害
猪蓝耳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对养猪业造成 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繁殖和免 疫功能。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猪蓝耳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耳朵发蓝、 皮肤发红等,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肺部炎症和间 质性肺炎。

猪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

猪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

猪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猪蓝耳病,又称口蹄疫,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类传染病。

这种疾病极为严重,能够造成猪的大规模死亡,对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

预防和治疗猪蓝耳病是猪养殖业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猪蓝耳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希望能够提高养殖户对猪蓝耳病的认识,并有效防范和控制该疾病的发生。

一、预防猪蓝耳病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蓝耳病最为重要的措施。

目前市面上有不同类型的猪蓝耳病疫苗,养殖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接种疫苗的时间一般在猪出生后不久进行,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加强免疫。

2. 环境卫生猪圈的环境卫生是预防猪蓝耳病的关键。

养殖户应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猪粪、换草料,定期消毒猪圈等,避免病原体在环境中传播。

3. 采取隔离措施猪蓝耳病是一种非常易感传染的疾病,因此需要采取隔离措施,将患病猪隔离开,避免疾病的传播。

引进新猪时也应该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引进的猪没有疾病。

4. 控制疾病媒介猪蓝耳病主要通过空气、污染食物和水传播,因此需要控制蚊蝇、苍蝇等病媒生物,保持猪圈周围的卫生环境,避免病毒通过病媒传播。

二、治疗猪蓝耳病1. 及时隔离患病猪一旦发现有猪患上了蓝耳病,应立即将其隔离开,避免疾病的传播。

需要对患病猪进行单独的饲养和管理,保持其体力充足,加强免疫力。

2. 给予适当的饮食和营养对于患病猪,需要给予适当的饮食和营养,以帮助其恢复健康。

可以适当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增强猪的抵抗力。

3. 注意疾病传播的防范在治疗患病猪的过程中,养殖户需要注意防范疾病的传播。

要避免使用共同的饮水和饲料盆,定期清洁猪圈,并对接触过患病猪的人员进行消毒。

4. 药物治疗对于重症患病猪,可以考虑进行药物治疗。

目前市面上有一些专门用于治疗猪蓝耳病的药物,可以根据兽医的建议进行使用。

预防和治疗猪蓝耳病是猪养殖业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

养殖户需要加强对猪蓝耳病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一旦发生疫情,要及时隔离和治疗患病猪,避免疾病的传播。

猪蓝耳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猪蓝耳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猪蓝耳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由猪蓝耳病毒(PRRSV)引起的传染病。

该病的主要特点是对猪的繁殖力和免疫力产生严重影响,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预防和控制猪蓝耳病的传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一、建立健康管理制度猪蓝耳病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因此建立健康管理制度是预防病毒传播的关键。

首先,要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

其次,在猪场入场和出场时,要进行必要的消毒,防止病毒的传播。

同时,加强对猪舍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猪场环境的清洁卫生。

二、加强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蓝耳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猪蓝耳病疫苗可供使用,猪场应根据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接种疫苗前要对猪群进行免疫检测,确保疫苗有效。

同时,要按照疫苗使用说明进行合理接种,保证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提高生物安全意识是控制猪蓝耳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养猪场要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做好动物与人员流动的管理。

在繁殖场和育肥场之间要严格控制动物交流,避免病毒的横向传播。

此外,猪场要加强饲料和水源的管理,防止通过饲料和水源传播病毒。

四、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疫苗在处理猪蓝耳病感染的猪群时,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疫苗是非常重要的。

抗生素可以有效控制细菌的感染,但对于病毒感染的效果有限。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和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选择。

同时,在使用疫苗时要遵循使用说明,保证疫苗的有效性。

五、加强养猪人员的卫生防护养猪人员的卫生防护是控制病毒传播的重要环节。

养猪人员在与病猪接触后要及时更换工作服和鞋套,做好个人卫生。

在离开猪舍前要进行彻底的手部清洁和消毒。

此外,养猪人员还要定期接受相关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总之,预防和处理猪蓝耳病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措施。

建立健康管理制度、加强疫苗接种、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疫苗以及加强养猪人员的卫生防护,这些都是有效控制猪蓝耳病传播的关键步骤。

猪得了蓝耳病能自愈吗?猪蓝耳病的症状及治疗

猪得了蓝耳病能自愈吗?猪蓝耳病的症状及治疗

猪得了蓝耳病能自愈吗?猪蓝耳病的症状及治疗猪得了蓝耳病怎么办?猪蓝耳病的症状有哪些?蓝耳病蓝耳病对猪场影响很大,让猪场管理者为之头疼,一头猪只要感染蓝耳病毒且发病,会引起母猪流产、产死胎及仔猪呼吸道症状外,还容易与其它病毒造成交叉感染,一旦发病极容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猪得了蓝耳病怎么办?猪蓝耳病的症状有哪些?蓝耳病蓝耳病对猪场影响很大,让猪场管理者为之头疼,一头猪只要感染蓝耳病毒且发病,会引起母猪流产、产死胎及仔猪呼吸道症状外,还容易与其它病毒造成交叉感染,一旦发病极容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蓝耳病暴发集中在两个因素:1、基础抗体没做好,猪群抗体水平不足或参差不齐;2、蓝耳病暴发具有条件性,猪群基础抗体水平下降时会诱发该病显现,特别是养殖条件应激源(水源、原料品质、温度、空气质量、养殖密度以及动物福利等)过多时容易发病。

猪蓝耳病的症状1.怀孕母猪感染后,体温升高至40~41°C,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呼吸困难,部分猪的耳部、腹部、四肢末端皮肤呈青紫色,常见耳尖发绀。

随后发生早产、死胎、流产、木乃伊胎等,流产多发于妊娠后期,因此可发现活产的仔猪弱小,产后不久死亡。

2.公猪感染后表现精神不振,厌食、嗜睡,呼吸急促,精子数量及质量下降。

3.育肥猪感染后,仅出现食欲下降和轻微的呼吸困难,体温略高,部分猪只两耳发蓝。

4.哺乳仔猪常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哪,张口呼吸、流鼻涕。

有的会出现呕吐、腹泻、瘫痪等,耳尖和尾尖发蓝紫色,仔猪感染后死亡率高达80%以上。

猪蓝耳病的防控措施1.对于染病的妊娠母猪应该先使用高锰酸钾溶液给母猪清洗产道,之后肌肉注射青霉素,同时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多维饲喂母猪,恢复采食;2.对于染病的仔猪可以注射基因工程干扰素,已达到补充电解质的效果,用量是50斤以下的小猪1ml,使用生理盐水或黄芪多糖稀释;3.针对成年的染病猪只可以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如果有高热的症状的话可以注射核糖核酸配合治疗;4.如果患病猪只症状复杂的话可以注射抗菌增效针+呼尔克,拌料的时候使用勉益力管家+平喘素,使用剂量加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蓝耳病
• 猪蓝耳病曾称为“神秘猪病”、“新猪病
”、“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 猪瘟疫”等,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
• • • • • • • • • •
1疾病病原 2流行病学 3发病机理 4临诊症状 5病理变化 6鉴别诊断 7疾病防治 8药物防治 9环境预防 10疫苗前景
• •
急性型 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 期(105~107天),母猪发生流产(图1-1)、早产、死胎(图1-2)、木乃伊胎(图1-3) 、弱仔。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死产率可达35%以上,木乃伊可达25%,部分新生仔 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40%~80%)。少 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 1月龄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 升高到40℃以上,腹泻。被毛粗乱,共济失调,渐进性消瘦,眼睑水肿。少部分仔猪可见耳 部、体表皮肤发紫(图1-4 1-5),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 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升高(10%~25%)。耐过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 他疾病。
• • • •
• 流行病学• 本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PRRSV只感染
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 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 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 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 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 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从病猪的鼻腔、粪便及 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 PRRSV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感染猪的流动也 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 内存在很长时间。[
• 病毒的变异 • 变异是RNA 病毒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PRRSV基
因组的变异是本病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 基因组的序列差异分为两个型,即以ATCCVR-2332 (VR株)毒株为代表的美洲型(简称B亚群)和以 Lelystadvirus(LV株)为代表的欧洲型(简称A亚群) 。毒株之间存在显著的抗原差异性,两者只有很少 的交叉反应。A亚群:广泛的基因组变异,B亚群: 较为保守。而且两个毒株的差异越大,两者之间不 相容的程度就越高。我国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 毒分离毒株均属美洲型,迄今还没有发现欧洲型毒 株,同时我国的分离毒株也存在变异现象,现已发 现有缺失变异毒株的存在。
• 持续性感染是PRRS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PRRSV可在感染猪体
• 发病机理. • PRRSV可通过血液循环穿过胎盘使胎猪受到
感染,从而引起妊娠后期母猪流产等繁殖 障碍。
• 临诊症状. • 概述 • 本病的潜伏期差异较大,引入感染后易感猪群
发生PRRS的潜伏期,最短为3天,最长为37天 。本病的临诊症状变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 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低 毒株可引起猪群无临诊症状的流行,而强毒株 能够引起严重的临诊疾病,临诊上可分为急性 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
• 环境抵抗力 • 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相对较弱,病毒在氯化铯
中的浮密度为1.13~1.19g/mL,在蔗糖梯度中的浮 密度为1.18~1.23g/mL。病毒的稳定性受pH和温度 的影响比较大。pH6.0时稳定,在pH小于5或大于7 的条件下,其感染力降低95%以上。在pH7.5的培 养液中可于-20℃和-70℃长期保存。在4℃下仅存活 一个月,37℃存活18h,56℃存活15min以内,干 燥可很快使病毒失活。对有机溶剂十分敏感,经氯 仿处理后,其感染性可下降99.99%。但在空气中可 以保持3周左右的感染力,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的 抵抗力不强。

• •
病毒的感染
5.1.增殖 PRRSV的主要靶细胞是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系统如肺泡巨噬细胞(macrophages,PAM)、肺 泡的二型肺细胞(pneumocytes type II)、外周单核细胞、生精小管(seminiferous tubules )的上皮生殖细胞(epithelial germ cells) 和间质内的巨噬细胞,卵巢卵泡中的巨噬细胞。 其中猪肺泡巨噬细胞最为敏感。 5.2.增殖过程 通过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进入肺泡巨噬细胞,这牵涉到核受体的变异,包括唾液酸粘附素、 硫酸肝素、CD163、CD151。目前认为病毒的初级复制部位是鼻黏膜或上呼吸道系统中的巨 噬细胞,然后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其他器官,并在其中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增殖。 5.3.增殖特点 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对巨噬细胞有专嗜性。病毒的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ADE)作用 ,即在亚中和抗体水平存在的情况下,在细胞上的复制能力反而得到增强。
疾病病原
• 病毒的起源 • 病原体 • 本病的病原又名莱利斯塔病毒(Lelysted virus)为套式病毒目
(Nidovirales)、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c)、动脉炎病毒属 (Arterivirirus)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呈卵圆形,有囊膜, 直径在40~60nm之间,表面有约5nm大小的突起。核衣壳呈二 十面体对称,直径为25~30nm。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病毒, 分子量约1.5×10ˆ6。组长约15kb,不分节段的RNA,含有5'端 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10个开放阅读框架( ORF1a、ORF2a、ORF1b、ORF2b、ORF3-7、ORF5a)编码病毒 结构蛋白(GP2、GP3、GP4、GP5、M、N)和3'端UTR,其中 ORF7编码核衣壳蛋白(N)、ORF5编码病毒的糖化囊膜蛋白( GP5(E))是最易发生变异的蛋白基因之一, 基因之间有部 分重叠。无血凝活性,不凝集哺乳动物、禽类和人类红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