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病症状

合集下载

猪蓝耳病流行特点及防治

猪蓝耳病流行特点及防治

2023-11-05CATALOGUE目录•猪蓝耳病概述•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猪蓝耳病的诊断和检测•猪蓝耳病的防治策略•猪蓝耳病的疫苗接种和管理•猪蓝耳病对养猪业的影响和挑战01猪蓝耳病概述定义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系统症状。

症状母猪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仔猪则表现为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

定义和症状PRRSV是引起猪蓝耳病的主要病原,该病毒属于套式病毒目、动脉病毒科、尼多病毒属。

病原猪蓝耳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病猪和带毒猪可直接将病毒传播给易感猪群。

传播途径病原和传播途径猪蓝耳病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流行,但不同地区流行程度和严重性存在差异。

地区性流行猪蓝耳病在温暖季节和寒冷季节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较为常见。

季节性猪是PRRSV的主要宿主,不同品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

易感动物PRRSV感染可引起免疫抑制,使猪只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加。

免疫性流行病学特征02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地区性分布猪蓝耳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分布,但不同地区流行程度和流行特点存在差异。

一些高风险地区包括南美洲、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

季节性分布猪蓝耳病具有季节性分布的特点,通常在温暖、潮湿的季节发生,如夏季和秋季。

这可能与病毒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有关。

地区性和季节性分布感染群体和年龄分布感染群体猪蓝耳病主要感染猪,尤其是育肥猪和母猪。

其他动物如犬、猫、水貂等也可能成为自然感染宿主,但传播风险较低。

年龄分布猪蓝耳病在各个年龄段的猪中均可发生,但不同年龄段猪的感染风险和症状严重程度存在差异。

通常,育肥猪和母猪感染率较高,仔猪和成年猪感染率较低。

传播途径和潜伏期传播途径猪蓝耳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患病猪或接触污染的环境。

此外,病毒也可通过空气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

潜伏期猪蓝耳病的潜伏期通常为3-7天,但也可能长达21天。

猪蓝耳病症状有哪些?最全症状解析,附防治措施!

猪蓝耳病症状有哪些?最全症状解析,附防治措施!

猪蓝耳病症状有哪些?最全症状解析,附防治措施!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又称“猪蓝耳病”,本病以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各种年龄猪特别是仔猪的呼吸道疾病为特征。

下面跟随畜牧堂小编一起来看一看猪蓝耳病症状以及防治方法吧!01急性型症状1.初期阶段一般持续 1-3周,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厌食、嗜睡、精神不振、发热。

猪群配种、怀孕、哺乳、保育及育肥阶段均可发病。

患猪首先会表现出发热和厌食,母猪的肛温很多超过 40℃,个别会高达41℃,这种发热在母猪及育肥猪中是短暂的。

病猪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厌食,母猪出现这种表现最多能达60%,通常持续1一7天。

在初期阶段,少部分发病猪会出现双耳、外阴、尾部、腹部及口部青紫、发绀,但这种发绀常只存在数小时或数天,不经治疗便可消失。

呼吸道症状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和急促,多发生在幼猪,成年猪偶尔也会出现快速的腹式呼吸或过度呼吸。

2.高峰期初期之后进入高峰期,其主要临床症状为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儿,弱胎多,仔猪断奶前死亡率增高。

在猪蓝耳病发病高峰期出生并存活下来的仔猪非常虚弱,尤其是早产猪,加之并发呼吸系统疾病及腹泻,死亡率大大增加,若补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当,可造成全窝死亡。

我们畜牧堂APP可以第一时间连线专业兽医师,帮助您判断病情,及时给出解决方案,控制疾病,减少您的损失。

3.末期急性猪蓝耳病末期的特点是:仔猪和生长猪中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如果控制及时,措施得力,末期即是完全恢复的前奏,相反,急性猪蓝耳病末期也可能是慢性猪蓝耳病的开始。

02慢性型症状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的繁殖性能和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

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率上升。

与急性型猪蓝耳病相比,慢性猪蓝耳病的临床表现没有那么严重,大多数慢性病例其繁殖性能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猪蓝耳病毒是什么,该如何预防

猪蓝耳病毒是什么,该如何预防

猪蓝耳病毒
什么是蓝耳病?蓝耳病全名“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症”,由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症病毒(PRRSV)引起,PRRSV是股正链RNA病毒。

感染后主要特征是母猪发烧、流产、死产、木乃伊胎、弱子、仔猪表现异常呼吸症状和高死亡率。

蓝耳病是现代养猪的大敌,感染猪群最早的症状跟猪流感差不多:发烧嗜睡、呼吸困难、食欲不振。

发病后部分病猪的耳朵、外阴部、腹部、口鼻皮肤呈青紫色,耳朵尖发蓝紫色最常见。

蓝耳病对猪繁殖性能造成致命破坏,妊娠母猪感染后会在怀孕的中后期流产、产弱胎,新生仔猪出生后7天内大批量死亡,死亡率高达80%。

并且病毒结构不稳定,能够不断发生变异形成新的毒株。

这种病是免疫抑制病,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病,如猪瘟、流感等。

传染途径: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精液传播和垂直传播,一般潜伏期为3-37天。

如何预防猪蓝耳病毒:
1.多点饲养:猪场采用分区饲养方式,将养殖区分为配种区、妊娠区、分娩区等,分开饲养严格消毒;
2.坚持自繁自养:建立稳定的种猪群,进行血清学检测,禁止引入阳性病毒猪;
3.定期消毒:定期对猪舍和环境进行消毒,保持猪舍、饲养环境及用具的清洁卫生;。

猪蓝耳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_猪蓝耳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猪蓝耳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_猪蓝耳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猪蓝耳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_猪蓝耳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猪蓝耳病曾称为神秘猪病、新猪病、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猪瘟疫等,传播之快、牵涉面之广、发病率死亡率之高,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猪蓝耳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目录猪蓝耳病的症状1、急性型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105~107天),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

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死产率可达35%以上,木乃伊可达25%,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40%~80%)。

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

1月龄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到40℃以上,腹泻。

被毛粗乱,共济失调,渐进性消瘦,眼睑水肿。

少部分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升高(10%~25%)。

耐过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他疾病。

生长猪和育肥猪表现出轻度的临诊症状,有不同程序的呼吸系统症状,少数病例可表现出咳嗽及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深紫色。

感染猪易发生继发感染,并出现相应症状。

种公猪的发病率较低,主要表现为一般性的临诊症状,但公猪的精液品质下降,精子出现畸形,精液可带毒。

2、慢性型这是目前在规模化猪场PRRS表现的主要形式。

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下降,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

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率上升。

猪蓝耳病的治疗方法猪蓝耳病感染后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大多数措施目的在于缓解急性症状,防止继发感染,减少损失。

①在发病的第一个月,可用阿斯匹林等药物治疗晚期妊娠猪,减少发热延长妊娠期。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猪类传染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垂直传播传播。

它会导致猪存活率下降,生长受限,出现呼吸道疾病和生殖系统病变,给猪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及时准确地诊断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诊断猪蓝耳病主要依据包括临床症状、病理学改变、免疫学检测和病毒分离等多项标准。

猪蓝耳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呼吸道症状(咳嗽、喘息)、生长缓慢和生殖系统病变。

临床症状与病理学改变相结合,可以提供初步诊断的依据。

猪蓝耳病的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炎症、肺炎、肠道出血和淋巴组织坏死等。

病理学检查通过对死亡猪的组织标本的观察,可以明确猪是否感染了蓝耳病病毒。

免疫学检测是确诊猪蓝耳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血凝试验(HI)和免疫荧光试验(IFA)等。

这些检测方法能够检测猪血清中的蓝耳病病毒特异性抗体,从而确定猪是否感染了蓝耳病病毒。

病毒分离是最确诊猪蓝耳病的手段。

它需要从病猪的组织或分泌物中分离出蓝耳病病毒,然后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动物接种法、组织培养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等。

防治猪蓝耳病的措施主要包括疫苗接种、环境和卫生管理、疾病监测和隔离等。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猪蓝耳病疫苗可供选择,可以预防该病的发生和传播。

环境和卫生管理是防治猪蓝耳病的重要措施。

必须保持猪场的清洁卫生,加强日常的环境消毒和杀菌措施。

要加强对饲料、水和猪场工具的检疫,防止病毒的传播。

疾病监测是及时发现猪蓝耳病的关键。

猪场应该建立完善的疾病监测系统,定期进行病毒检测。

一旦发现病例,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病毒的传播。

准确诊断和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控制和预防猪蓝耳病的传播非常重要。

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学改变、免疫学检测和病毒分离等多种方法来诊断猪蓝耳病,可以为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采取疫苗接种、环境和卫生管理、疾病监测和隔离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该病的传播。

母猪得了蓝耳病会有什么症状

母猪得了蓝耳病会有什么症状

蓝耳病又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给养猪场带来很大威胁的猪病。

这种猪病从学名上就能看出来,它主要的症状表现在繁殖系统和呼吸系统上。

如果表现为繁殖系统,病发在母猪身上,主要就是流产、产死胎、产木乃伊胎或者弱仔。

发生在仔猪或者育肥猪身上,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发烧40度以上,喘气,呼吸困难,有的表现为腹式呼吸,耳朵和四肢发红发紫。

当然,发生在母猪身上也可能是上述呼吸道和繁殖系统症状的合并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猪群如果爆发了蓝耳病,不能用活疫苗对猪群免疫,不然可能会打破生猪体内的免疫平衡,导致全群爆发。

药物控制三个月后,才能使用疫苗。

至于使用的药物,是兰易宁。

本品特异性降解蓝耳病毒,用于猪场蓝耳病的净化和防控。

产品优势是:
1.中药活化技术和生物技术结合,标本兼治,从根本解决了蓝耳病危害。

2.1周内快速见效,2周稳定,不伤猪无免疫抑制,停药后不容易反弹。

3.实验室蓝耳抗体检测S/P值指标(离散度、阳性率)明确,病毒血症逐渐消失。

合成工艺:中药超分子活化工艺+小分子RNA沉默技术。

河南威立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生物领域科研技术和中药超分子活化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技型公司。

公司和南方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深度合作,把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研究成果在动保领域得以转化并应用,值得大家的选择。

猪蓝耳病症状

猪蓝耳病症状

猪蓝耳病又称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动脉炎病毒科中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由外国传入我国、严重影响养猪业的传染病,以繁殖障碍、呼吸困难、耳朵蓝紫、并发其他传染病为主要特征。

由于春季温差大、气候异常,极易引发本病,加之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做好本病的预防十分必要。

1 临床特征①母猪:发热、厌食,沉郁、昏睡,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咳嗽。

妊娠晚期流产、死胎、弱仔或早产。

产后无乳,少数病猪耳部发紫、皮下出现血斑。

个别母猪可见神经麻痹等症状。

②育成猪:双眼肿胀、结膜炎,有眼屎或脓性分泌物,并出现呼吸困难,耳尖发紫、沉郁昏睡等症状。

公猪感染后表现咳嗽、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呼吸急促,暂时性精液减少和活力下降。

③仔猪:以一月龄内仔猪最易感染。

体温可达40%以上,呼吸困难,有时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后肢麻痹,共济失调,眼睑水肿,死亡率高达80%。

④猪蓝耳病常继发猪瘟、附红细胞体等病,如果治疗不及时,猪只死亡率较高。

2 临床症状猪蓝耳病主要侵袭繁殖和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仔猪断奶前高死亡率、育成猪的呼吸道疾病三大症状。

经产和初产母猪多表现为高热(40-41℃)、精神沉郁、厌食、呼吸困难,少数母猪(1-5%)耳朵、乳头、外阴、腹部、尾部发绀,以耳尖最为常见。

出现这些症状后,大量怀孕母猪流产或早产,产下木乃伊、死胎和病弱仔猪,死产率可达80-100%。

早产母猪分娩不顺,少奶或无奶。

仔猪特别是吃奶猪,死亡率很高,可达80%以上。

临床症状与日龄有关,早产的仔猪出生时或数天内死亡。

大多数新生仔猪出现呼吸困难(腹式呼吸)、肌肉震颤、后躯麻痹、共济失调、打喷嚏、嗜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

断奶仔猪感染后大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肺炎症状,有些下痢、关节炎、皮肤有斑点。

育肥猪体温可升高至41℃左右,食欲明显减少或废绝,多数全身发红,呼吸加快,咳嗽明显,个别病猪流少量黏鼻液。

无继发感染的病猪死亡率较低。

猪蓝耳病的症状是什么?如何预防-

猪蓝耳病的症状是什么?如何预防-

猪蓝耳病的症状是什么?如何预防?猪蓝耳病的症状是什么?是一种高度危急性的传染病,染上此病的猪只呼吸道和繁殖方面都会出现问题,因此很多养猪人对猪蓝耳病的头疼程度不亚于猪瘟,那么猪蓝耳病怎样治疗?如何预防?猪蓝耳病的症状是什么?是一种高度危急性的传染病,染上此病的猪只呼吸道和繁殖方面都会出现问题,因此很多养猪人对猪蓝耳病的头疼程度不亚于猪瘟,那么猪蓝耳病怎样治疗?如何预防?猪蓝耳病的症状是什么?如果表现为繁殖系统,病发在母猪身上,主要就是流产、产死胎、产木乃伊胎或者弱仔。

发生在仔猪或者育肥猪身上,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发烧40度以上,喘气,呼吸困难,有的表现为腹式呼吸,耳朵和四肢发红发紫。

当然,发生在母猪身上也可能是上述呼吸道和繁殖系统症状的合并发生。

另外,蓝耳病往往跟其它疾病继发感染,所以有时候不好直接判断,需要解剖或者化验才能得出终结论。

猪蓝耳病怎样治疗?治疗方案一:猪高免血清肌注,每头每次5~10mL,每日1次,连用1~3d。

复方土霉素0.2mL/kg一次肌注,每天1次,连用3~5d。

多效瘟毒灭0.1mL/kg一次肌注,每天1次,连用3~5d。

黄芪多糖(蓝耳康)液,按0.15~0.2mL/kg每天1次肌注,连用3~5d。

补液强心、退热、清理胃肠等对症治疗。

经过上述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治疗方案二:猪白细胞干扰素+头孢胺苄,按说明剂量使用,分部位同时注射,每天1次,连用2~3d,可基本控制感染。

猪白细胞干扰素、磺胺间甲氧嘧啶、卡拉霉素,按说明剂量同时使用,分部位注射,每天1次,连用3d,病重者连用5d。

黄芪多糖(蓝耳康)液,猪按0.15%~0.2%mL/kg肌注,每天1次,连用3~5d。

治疗注意事项:如上所述,在治疗中,同时配合使用猪白细胞干扰素效果显著,其次结合应用黄芪多糖,维生素B1、维生素C、5%葡萄糖,强心补液退热缓泻健胃等药物,对症治疗,有效率一般可达95%以上。

用上述治疗方案应注意:一是使用干扰素后,96h内不要给动物接种弱毒活疫苗,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耳病症状,怎样治疗蓝耳病?
1、高致病性蓝耳病一般最早3-4月在部分猪群中缓慢流行,6月至9月为爆发期,10月底至12月初结束,在这个时候需要密切注意猪群的动向。

2、高致病性蓝耳病的临床诊断,一般以下面这样分期更有利于蓝耳病的早期临床确诊,抓住时机治疗,更准确的认识蓝耳病。

I期. 无症状期,此期以单纯性的蓝耳病毒感染为主,当猪群出现食欲减退的病猪,体温在40-41度以上时,立即对食欲和行动无明显改变的所有假定健康猪群进行体温监测,当发现达40度或40度以上的体温的部分猪时,可以确定为高致病性蓝耳病早期诊断特有特
征。

其二,平时留心观察当一头或极少部分猪在没有喝水,吃食时,猪鼻腔流流一滴一滴的清水样鼻涕,表示高致病性蓝耳病已传到了你的猪场。

这时就要每天对猪群进行体温监
测,当体温达40度,当天就开始用第一次药。

今天发热的明天就不检查,今天不发热明天就接着体温监测,直到体温升高为止。

II期. 临床期,此期以蓝耳病毒、其它病毒细菌混合感染为特征,一般体温升高3-5天后
从无症状发展到此期,表现食欲减退,废绝,咳嗽症状逐渐加重,鼻涕增多,鼻筒周围粘结较多的污物,进一步发展流脓性鼻液,部分猪表现腹式呼吸,皮肤潮红,眼脸水肿等特征。

以便秘为主征,排算盘子大小硬深色粪球。

以腹泻型为主征,以顽固性拉稀,口渴症状突出。

严重部分出现耳、颈等身体其他部位发紫。

后期部分猪出现不可逆转的呕吐,抽搐转圈等神经症状。

母猪产死胎及弱仔猪出生以死亡告终。

此期特点病情发展迅猛,各器官细胞形态结构形态结构破坏严重,生理机能出现严重障碍。

3、高致病性蓝耳病特异治疗
用药最佳时机:1.以通过每天体温监测达40度发热的猪当天用药。

2.对母猪以减食或体温升高任意一项为用药指征,因为有部分发病母猪早期体温无变化仅
表现减食,在病情恶化时体温才升高。

3对流一滴一滴清水样鼻涕或食欲明显减退的猪,体温没有升高,应先用三天药,如果在
三天用药期体温升高了的就将五天一个疗程用完。

如果体温没有升起来,用完三天就停下来,等体温监测回升再用三天药就可以了。

药物使用:一般神奇蓝尔康40克以适量温水调匀灌服为主,每日一次。

母猪每日80克。

或者以拌料为辅。

因为灌服药量准确到位,避免猪对药物拒食或猪本身的绝食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灌药同时注射青霉素每公斤6至9万单位,用庆大霉素每10公斤5万单位溶解。

每天一次,连续用药5-7天,原则不少于5天。

4、高致病性蓝耳病猪饲养管理及恢复期继发肾皮质综合症处理等
1. 关闭自由饮水开关。

将饲料拌成稀粥样喂食,并投喂含水分高青绿饲料,如:浮萍、荷叶、水花生、西瓜皮、淘汰水果、红薯藤、水葫芦、菜叶等。

具体喂法:先投青饲料,再喂稀饲料,吃饲料后再投以青饲料。

喂量不限制,原则越吃多越好。

停止自由饮水的好处(1)用利于配合灌药,防止灌药困难。

(2)防止有的猪只喝水不进食,强迫猪吃稀料和青饲料,有利于病猪康复,提高成活率。

(3)有利于药物快速吸收和大幅度地提高吸收率,最大地发挥治疗效果。

恢复自由饮水时间及原则:一般无症状期开始用药停水7至10天。

临床期开始用药停水15至30天。

以猪开始恢复生长逐渐恢复自由饮水。

2. 恢复期继发肾皮质综合症处理:在特异治疗结束后1至2天后,千万要注意猪耳根部及身上出现丘症或红点时及用青霉素加复合VB-6ML肌注。

青霉素用量参照特异治疗。

以今天注青霉素明天丘症或红点减退或消失为最佳时候。

用药消退不明显者为用药偏迟。

一般连用3至5天,每天一次。

3. 蓝耳病特异治疗结束后,在临床期开始用药的猪在饲料中拌预防量氟苯尼考喂食15至20天。

4. 对特异治疗结束后,恢复期流脓性鼻涕液的严重病猪,肌注青霉素400万加复合VB 或氯化钠溶液。

连用3至5天,每天一次。

5、高致病性蓝耳病转归
1.无症状期用药,一般良性经过。

2.临床期:初期、中期开始用药时,畜主一般不乱用解热类、磺胺类等加剧对白细胞、肝肾功能损害的药物,治疗率可达70%-100%。

3.对后期用药治疗的仍可大幅度提高成活率,缩短康复期。

4.对出现单纯呕吐或神经症状一般以死亡告终给予淘汰,但在临床治疗中,早中期用药从来没出现呕吐、神经症状。

对猪腹部有较大面积的发紫,这类猪不予治疗,予淘汰。

5.对出生至15天乳猪感染不管怎么早治疗,虽然有成活,但疗效不高不稳,将是今后
研究重点,但特异治疗对此期乳猪普通蓝耳病敏感。

6.总的来说,经过5至6天特异治疗后,如果能稳定吃点稀料或青饲料一般都能逐渐康复。

7.对高致病性蓝耳病治好后,临床观察免疫期为110天左右,对免疫期过后重新感染的猪观察,一般不容易自然康复,但对特异治疗更敏感。

病毒各血清型无交叉免疫。

8.临床观察,母猪怀孕期和临产前10天左右感染的,一般作早期治疗的对所产仔猪表现健康。

在蓝耳病流行季节提倡乳猪45天左右断奶,有利降低风险和病猪的良性经过。

9.部分畜主存在侥幸心理,把高致病性蓝耳病当成一般的传染病来治疗。

因为高致病性
蓝耳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不能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应怎么好就怎么做。

由于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技术没过关,为避免病情复杂化,在猪群健康时,尽早进行猪瘟防疫,一般
不少于2次。

10.高致病性蓝耳病在一个较大的猪群中从第一个发病到最后一个感染一般要15至40天左右。

体温41度以下的发展稍缓慢,表现慢性。

体温41度以上发展迅速且集中,表现急性。

11.对临产前后的高致病性蓝耳病母猪、15至40天乳猪、以腹泻为主征的蓝耳病猪群,
致死率非常高,千万不能马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附:对温和性猪瘟、传染性胃肠炎、喘气病、仔猪渗出性皮炎、水肿病、圆环病毒感染、链球菌病、伤寒、流行性感冒、蓝耳病、猪副嗜血杆菌、犬瘟热病、犬出血性肠炎等病的特效治疗,以及对严重的病毒和细菌的混合感染的治疗,请参照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特异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