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墙式和氧气瓶)流程
吸氧流程

2011年10月份护理技术操作培训项目及评分标准训练项目:氧气吸入技术、雾化吸入技术、经口∕鼻吸痰技术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技术评分标准:一、氧气吸入技术(一)目的: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二)中心供氧鼻塞吸氧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分二、氧气瓶鼻导管吸氧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分(三)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防震、防火、防热、防油。
2.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而后应用,停用时应先拔除鼻导管,再关流量表,再关闭氧气总开关。
以免一旦旋错开关,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
3.吸氧过程中,应观察缺氧状态有无改善,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等。
如用鼻导管持续吸氧者,鼻塞每日更换,并由另一鼻孔插入,以减少对鼻粘膜的刺激,鼻腔分泌物多者应经常清除,保证吸氧效果。
4.氧气筒内氧气不可全部用尽,压力降至5kg/cm2时,即不可再用,以防灰尘进入筒内,而造成再次冲气时引起爆炸的危险。
5.对未用或用空的氧气筒,应分别注明“满”或“空”的标志,以免急用时搬错而影响抢救。
6.在插鼻导管时,应观察鼻腔粘膜是否有损伤,如有创面,应插入健侧鼻孔。
7.患者饮水进食时,应暂停给氧。
8.湿化瓶一人一用一消毒,连续吸氧患者每天更换湿化瓶。
三、雾化吸入技术(一)目的:1.协助患者消炎、镇咳、祛痰。
2.帮助患者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
3.预防、治疗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
(二)超声雾化法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分换冷蒸馏水。
3.水槽内无足够的冷水及雾化罐内无液体的情况下不能开机。
四、经鼻/口腔吸痰法(一)目的: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注意事项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min,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
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氧气吸入(氧气瓶法)技术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
1、将用物携至患者处,核对,解释,告知患者∕家属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5
2、检查选择鼻孔,用棉签清洁鼻孔。
5
3、装表:先打开氧气瓶上总开关,放出少量氧气,吹尘,立即关好。
5
4、接上氧气表,并旋紧。使氧气表直立于氧气瓶旁。
3
5、连接通气导管,接湿化瓶。
2
6、连接鼻导管→打开总开关→开流量表(无漏气)→调节氧流量→确定氧流通畅→固定于患者的鼻部。
5
质
量
评
定
与患者沟通有效,关爱病人。
4
方法正确,操作熟练。用氧安全,患者缺氧症状得到改善。
6
用物齐备,处理规范。
4
理论
提问
目的及注意事项5Biblioteka 总分10015
7、根据病情调节流量,成人轻度缺氧者或小儿1~2L∕min,中度缺氧者2~4L∕min,严重缺氧者4~6L∕min.
5
8、观察病人用氧反应,记录用氧时间及流量,告知注意事项。
5
9、停止吸氧时,拔除鼻导管→关流量表→关总开关→开流量表放余气→关流量表。擦净患者口鼻部,记录停氧时间。
15
10、清理用物,整理床单位,致谢。
氧气吸入(氧气瓶法)技术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标准分
准
备
人员: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5
用物:氧气装置一套(流量表、通气导管、湿化瓶内盛灭菌蒸馏水1∕3~1∕2满),纱布,一次性吸氧管、电筒、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扳手、棉签、无菌蒸馏水。
6
患者及环境:评估患者病情,呼吸状态、缺氧程度、鼻腔情况、检查病室环境有无明火、高温等。确保病人安全。
吸氧墙式和氧气瓶流程

吸氧墙式和氧气瓶流程吸氧墙式供氧,是通过墙面安装的集中供氧系统,将氧气从气源输送到需要氧气的地方。
以下是吸氧墙式供氧流程的一般步骤:1.安装:首先需要在需要使用氧气的区域内安装吸氧墙式供氧系统。
此系统由氧气源、调节阀、管道、接头和各种连接器组成。
安装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安装和连接这些组件。
2.连接氧气源:将氧气源连接到吸氧墙式系统的入口处。
氧气源可以是液氧罐、压缩氧装置或其他提供氧气的设备。
3.调节氧气流量:使用调节阀控制氧气的流量。
根据需要,可以将氧气流量调节到合适的水平。
4.进行氧气输送:将氧气通过管道输送到需要使用氧气的区域。
管道应该经过必要的安全检查,确保没有泄漏和阻塞。
5.连接吸氧设备:将氧气输送到吸氧设备,如呼吸机、氧气帐篷或氧气面罩。
这些设备将氧气直接提供给患者进行呼吸治疗。
6.监测氧气浓度:在吸氧墙式系统中,应定期监测氧气的浓度。
这可以通过专用的氧气浓度检测设备来完成。
如果氧气浓度低于预设值,应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或更换相关设备。
7.维护和保养:吸氧墙式供氧系统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这可能包括清洁管道和接头、更换密封件以及检查和校准仪表等。
与吸氧墙式供氧相比,氧气瓶供氧有着不同的流程。
氧气瓶是一种便携式的氧气储存装置,通常由医疗机构或个人携带,并通过调节阀和氧气输送管将氧气输送给患者。
以下是氧气瓶供氧的一般步骤:1.获取氧气瓶:从供应商处获得氧气瓶,通常瓶身上会标注氧气的容量。
确保瓶身完好,并在需要时使用瓶身的压力表检查瓶内氧气的剩余量。
2.连接氧气瓶:将氧气输送管或呼吸机连接到氧气瓶上的调节阀。
通常需要使用特定的接头和连接器确保连接的安全和密封性。
3.打开瓶阀:确保调节阀关闭的情况下,缓慢地打开瓶阀。
这个过程应当非常小心,以免氧气突然释放造成危险。
4.调节氧气流量:在瓶阀打开的情况下,使用调节阀控制氧气的流量。
根据需要,可以将氧气流量调节到适当的水平。
5.监测氧气浓度:在使用氧气瓶供氧时,还应定期检查氧气浓度,以确保患者得到适当浓度的氧气。
墙式吸氧的护理操作规程

墙式吸氧的护理操作规程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墙式吸氧的护理操作规程一、目的: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二、相关知识点:1.氧浓度(%)=21+流量χ4。
2.鼻腔阻塞或鼻咽部手术者须用面罩吸氧。
3.面罩吸氧患者氧流量以大于6升/分为佳。
4.氧疗副作用:氧中毒、肺不张、呼吸道分泌物干燥、眼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等。
5.氧中毒:表现为胸骨后灼热感、干咳、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进行性呼吸困难,继续增加吸氧浓度仍不能使动脉血氧分压上升。
三、注意事项:1.患者吸氧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应当先将患者鼻导管取下,调节好氧流量后,再与患者连接。
停止吸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
2.湿化瓶一人一用一消毒。
(如果是一次性吸氧装置,则按要求使用)3.持续吸氧患者,应每天更换湿化瓶、湿化液、鼻导管。
(如果是一次性吸氧装置,则按要求使用)4.注意观察、评估患者吸氧效果。
5.记录内容:吸氧开始时间、流量、方式及患者情况;停氧的时间,吸氧效果。
四、一票否决项内容(即在操作中,存在以下任何一个问题者,该项操作即视为不合格):1、氧流量调节错误。
2、未将患者鼻导管取下,进行氧流量调节或关流量表。
五、操作流程:1、墙式吸氧操作流程:(1)吸氧流程评分等级的批判标准:5 —操作熟练,动作符合规范; 4 —操作熟练,部分动作欠规范;3 —操作不熟练,动作不规范; 2 —操作有遗漏,动作不规范;1 —未完成程序,不符合规范。
氧气吸入 Microsoft Word 文档

流程说明1.中心供氧鼻塞吸氧(1)取下墙壁氧气活塞,用湿棉签擦拭气源接头内尘土。
(2)接湿化瓶前,向湿化瓶内注入蒸馏水1/2~2/3,并将湿化瓶拧紧。
(3)氧气吸入器插入气源接头前必须关闭流量调节阀,将氧气吸入器进气插头插入与其配套的医用气源接头内,当听到“咔嚓”声响,说明接头已锁住。
(4)逆时针缓慢转动流量调节阀手轮,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成人轻度缺氧或小儿1~2L∕min;中度缺氧2~4L/min;严重缺氧者4~6L/min。
调节至所需流量后,将吸氧连接管鼻塞置入治疗碗中,检查其是否通畅。
(5)卸下湿化器吸氧装置时,用右手夹住氧气表及湿化瓶,左手拇指和示指夹住气源接头锁套并向后拉动,使气源接头解锁,将吸入器向后退出,此时气源接头自然关闭。
2.氧气瓶鼻导管吸氧(1)装表:先打开氧气筒上总开关,放出少量氧气,以冲掉气门上的灰尘,立即关好。
接上氧气表,并旋紧(拧时先用手,后用扳手)使氧气表直立于氧气筒旁。
(2)接湿化瓶前,向湿化瓶内注入蒸馏水1/2~2/3,并将湿化瓶拧紧。
(3)先检查流量开关是否关闭,开总开关检查有无漏气;再开流量开关,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然后检查全部装置是否合适,有无漏气,关流量开关待用,洗手。
(4)连接鼻导管,开流量开关,调节氧流量,检查导管是否通畅。
根据病情调节流量,成人轻度缺氧或小儿1~2L∕min;中度缺氧2~4L/min;严重缺氧者4~6L/min。
(5)将鼻导管蘸水,自清洁鼻孔轻轻插至鼻咽部,插入深度为鼻尖至耳垂的2/3。
如无呛咳,将鼻导管固定于患者上唇或鼻翼上及面颊部(两条胶布),用安全别针固定橡胶管(或用一条肠胶布固定)。
(6)停氧时先去掉胶布,然后拔除鼻导管。
先关闭氧流量开关,用棉签清拭鼻腔然后关总开关,再开流量开关放出余气,关流量开关,备用。
可用乙醇拭去胶布痕迹,擦净面部。
吸氧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吸氧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一、吸氧操作流程:1. 准备吸氧设备:确保吸氧设备完好,包括氧气瓶、氧气流量调节器、吸氧管等。
2. 检查氧气瓶:检查氧气瓶的压力是否充足,氧气瓶是否有漏气现象。
3. 连接设备:将氧气瓶与氧气流量调节器连接,然后将氧气流量调节器与吸氧管连接。
4. 调节氧气流量:根据医生的建议或病人的需要,调节氧气流量。
一般情况下,成人吸氧流量为每分钟2-5升。
5. 嘱咐病人:告知病人吸氧的目的和方法,并嘱咐其正确使用吸氧设备。
6. 监测吸氧效果: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氧饱和度等指标,确保吸氧效果良好。
7. 停止吸氧:根据病情需要,医生或护士会在适当的时候停止吸氧,并告知病人。
二、吸氧注意事项:1. 使用吸氧设备时应注意安全,避免氧气泄漏引起火灾或爆炸。
2. 氧气瓶应定期检查,如发现漏气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更换。
3. 吸氧过程中要保持吸氧设备的通畅,避免吸氧管被压扁或弯曲,影响氧气流量。
4. 病人吸氧时应坚持使用鼻导管或面罩,保持正常呼吸。
5. 吸氧时间和流量要根据病人的需要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不可随意更改。
6. 病人在吸氧过程中应保持舒适,避免吸氧时间过长或过短。
7. 吸氧时应避免吸烟或接触明火,以免引发火灾。
8. 吸氧设备应定期清洗和消毒,以确保使用安全和卫生。
9. 吸氧后应及时关闭氧气瓶和氧气流量调节器,避免浪费和安全隐患。
10. 病人吸氧过程中如有不适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吸氧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对于需要吸氧治疗的病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吸氧操作可以保证病人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促进病情的改善。
因此,在吸氧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并注意各项注意事项的遵守。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吸氧操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时刻关注病人的状况和吸氧效果,及时调整吸氧流量和时间,以确保病人获得最佳的吸氧效果。
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吸氧设备的安全和卫生,定期检查和清洗设备,确保吸氧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护士资格考试:吸氧(墙式和氧气瓶)流程图

氧气吸入技术(墙式吸氧)操作流程素质要求核对解患者病情、意识、合作程度评缺氧状况鼻腔通畅情况用氧环境的安全性治疗盘、一次性吸氧导管棉签、污物桶、用物准弯盘(内放纱布、通气管)小药杯、湿化瓶(内盛冷开水)正确安装氧气流量表装表(开启流量表正常关闭流量表备用)核对患者准置患者舒适体位清洁鼻腔拆取、连接一次性鼻导管吸连接、开启流量表调节氧流量湿润鼻导管量长度插鼻导管固定安置患者观呼吸道、鼻导管是否通畅呼吸困难、胸闷等有否改善记洗手脱口罩记录用氧开始时间、氧流量处理用核对评估患者缺氧症状是否改善洗手戴口罩治疗车、治疗盘、用物准棉签、一次性小水杯、弯盘、纸巾核对停松解导管固定鼻导管关闭流量表处理用卸下流量表洗手脱口罩记录记录停氧时间氧气吸入技术(氧气瓶供养)操作流程素质要求核对解患者病情、意识、合作程度评缺氧状况鼻腔通畅情况用氧环境的安全性洗手戴口罩治疗盘、一次性吸氧导管棉签、污物桶、用物准弯盘(内放纱布、通气管)小药杯、湿化瓶(内盛冷开水)冲气门、上表接湿化瓶、检查小开关装开总开关开小开关确认供氧正常关小开关备用患者准核对置患者舒适体位清洁鼻腔拆取、连接一次性鼻导管吸连接、开启流量表调节氧流量湿润鼻导管、量长度固插鼻导管安置患者观呼吸道、鼻导管是否通畅呼吸困难、胸闷等有否改善记洗手脱口罩记录用氧开始时间、氧流量处理用核对评估患者缺氧症状是否改善洗手戴口罩治疗车、治疗盘、用物准棉签、一次性小水杯、弯盘、纸巾核对松解导管固定停拔出鼻导管关总开关卸表开小开关关小开关卸表处理用物洗手和脱口罩记录记录停氧时间氧气吸入技术(氧气瓶供养)操作评分标准理论部分1.氧气吸入技术的目的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2.氧气吸入技术的注意事项(1)患者吸氧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时,应先将患者鼻导管取下,调节好氧流量后,再与患者连接。
停止吸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
(2)持续吸氧的患者,应当保持管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更换。
墙式吸氧的护理操作规程格式

墙式吸氧的护理操作规程格式一、患者接入墙式吸氧前准备工作:1.确保医疗氧气已经连接并通畅。
2.确认墙式吸氧设备的工作状态,包括调节阀、流量计等。
3.准备所需的护理用具,如洗手液、纸巾、手套等。
4.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吸氧面罩或鼻导管。
二、患者接入墙式吸氧步骤:1.在进行操作前,向患者解释吸氧的目的和过程,并取得其同意。
2.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吸氧面罩或鼻导管。
3.洗手并戴上手套,以避免交叉感染。
4.清洁患者面部或鼻孔,以确保吸氧装置的贴合和通气效果。
5.将吸氧面罩或鼻导管连接到吸氧设备的出气口,并调节合适的氧气流量。
6.向患者解释吸氧的感受和使用注意事项,如控制呼吸节奏、保持面罩或鼻导管的正常通气等。
7.观察患者的吸氧效果和呼吸情况,记录氧气流量和患者的氧饱和度。
8.在吸氧过程中,定期检查吸氧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时调整氧气流量和吸氧装置的位置。
9.定期更换吸氧设备和相关用具,保持清洁和无菌。
三、患者撤离墙式吸氧步骤:1.在撤离前,向患者解释撤离吸氧的目的和过程。
2.关闭吸氧设备的氧气流量,并将吸氧面罩或鼻导管从患者脸部或鼻孔上拿下。
3.提醒患者逐渐调整呼吸节奏,以适应吸氧撤离过程。
4.清洁患者的面部或鼻孔,并记录撤离的时间和患者的反应情况。
5.将吸氧面罩或鼻导管、手套等用具进行处理,遵循医院的感染控制制度。
四、吸氧相关风险和注意事项:1.吸氧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和氧饱和度,及时调整氧气流量。
2.必要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患者的吸氧情况和变化。
3.长时间使用吸氧装置可能导致面部或鼻孔皮肤受损,应定期检查和保护患者的皮肤。
4.吸氧过程中,应避免患者接触明火、吸烟等可能引发火灾的物品。
5.清洁吸氧设备和相关用具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避免交叉感染。
以上是墙式吸氧的护理操作规程,旨在确保患者安全接受吸氧治疗,并预防感染和其他风险的发生。
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并随时关注患者的吸氧效果和病情变化,以提供及时的护理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吸入技术(墙式吸氧)操作流程
素质要求
患者病情、意识、合作程度 缺氧状况 鼻腔通畅情况 用氧环境的安全性
洗手、戴口罩
r 治疗盘、一次性吸氧导管
棉签、污物桶、
备'弯盘(内放纱布、通气管)
〔小药杯、湿化瓶(内盛冷开
正确安装氧气流量表
(开启流量表 确认供氧
正常 关闭流量表备
用) 核对
者准 备
置患者舒适体位 r
清洁鼻腔
I 拆取、连接一次性鼻导管— 氧—*
连接、开启流量表一►调节 氧流量一湿润鼻导管一►
1
量长度—插鼻导管
固 疋 安置 「患者
观
察
记 •
录 处理 用物
核 对 评
估
洗手戴口罩
1 1 用物 1 准备
F
停 氧 处理 ;用物
洗手 脱口罩
呼吸道、鼻导管是否通畅 呼吸困难、胸闷等有否改善
T 洗手脱口罩 记录用氧开始时间、氧流量 *患者缺氧症状是否改善 治疗车、治疗盘、 棉签、一次性小水杯、 弯盘、纸巾 核对
松解导管固定―拔出 鼻导管f 关闭流量表 ■■ 卸下流量表
水)
记录记录停氧时间
氧气吸入技术(墙式吸氧)操作评分表姓名:得分:
理论部分
1. 氧气吸入技术的目的
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2. 氧气吸入技术的注意事项
(1)患者吸氧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时,应先将患者鼻导管取下,调节好氧流量后,再与患者连接。
停止吸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
(2)持续吸氧的患者,应当保持管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更换。
(3)观察、评估患者吸氧效果。
提问:
监考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