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精选)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的综合防控措施

关卡拦堵,把从湖北方向来源的仔猪拒于南门之外,彻底切断由补栏引入仔猪的传播途径。
3卡子镇非洲猪瘟防控成果3.1群众的非洲猪瘟防控相关知识得到了普及对非洲猪瘟防控相关知识进行张贴,发放非洲猪瘟知识问答及明白卡,短信、QQ 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做到了非洲猪瘟知识家家尽知,非洲猪瘟防控人人有责,使非洲猪防控有了广泛与坚实的群众基础。
3.2重点人群时刻处于监管之下通过非洲猪瘟防控,把该镇的养殖大户、生猪贩运商、肉店主、乡村兽医、单位泔水喂猪人、杀猪匠等特殊人群实行了重点监管,实现了通过管住人达到防控非洲猪瘟的目的。
3.3界岭临时检查点产生巨大的威慑力该镇仓房与友爱两个非洲猪瘟防控临时检查点自2018年11月10日开始运行以来,从湖北方向进入卡子镇仔猪路径完全被切断。
在值班查堵期间,从陕南向湖北竹山县方向偷运生猪的商贩由于对界岭临时检查点的恐惧而改变偷运路线,深夜在仓房被临时检查点值班人员成功拦截,已由县执法大队按程序依法秉公处理。
收稿日期:2018-12-11作者简介:姬晓娟(1997-),女,山西大同人,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动物医学,(电话)152********。
近年来,随着生猪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
该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猪的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的传染病。
特征为母猪发热、厌食,妊娠后期发生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同时,被感染仔猪因呼吸系统疾病而大量死亡,给生猪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防止该病蔓延,最大程度地减少养猪业的损失。
1流行病学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主要呈地方性流行,季节性不明显,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但在高温潮湿季节多发。
该病只感染猪,各年龄、各用途和各品种的猪都有可能感染发病,但以仔猪和妊娠母猪的感染率最高。
该病传播迅速,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公猪精液带毒也能加速该病的传播过程。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特点及其防控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需要与其他猪病毒性疫病进行鉴别诊断,如猪瘟、猪流感、猪伪狂犬病等。需要根据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与其他猪细菌性疫病的鉴别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还需要与其他猪细菌性疫病进行鉴别诊断,如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等。需要根据病原 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临床治疗进行综合判断。
PRRSV的感染还可能通过调控宿主免疫应答,影响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传播。
病理变化过程
猪感染PRRSV后,首先在肺部发生病变,出现间 质性肺炎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变逐渐扩展到其他器官和组 织,包括淋巴结、肝脏、肾脏等。
典型的病理变化包括水肿、出血、炎性细胞浸润 和实质器官的变性坏死。
病毒的致病性
病原
PRRSV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套式病毒目( Nidovirales)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猪繁殖与呼吸 综合征病毒属(Porarterivirus)。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传播途径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可通过 直接接触感染猪或间接接 触污染的物品、饲料、饮 水等途径传播。
PRRSV的致病性与其毒株的毒 力密切相关,高致病性毒株可 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和较高的 死亡率。
PRRSV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 触和间接接触,往往通过空气 飞沫和污染的饲料、水源等媒 介物传播。
在养殖密度高、环境卫生差的 猪场,PRRSV的传播速度更快 ,造成的危害也更为严重。
03
疾病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04
疾病防控策略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针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目前市面上有多种疫苗可供选择 ,包括活疫苗、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等。这些疫苗可以 提供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保护。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研究

2 1 v l1 No 1 4 - 2 01 , o , : 4 5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IR S 的研 究 PR )
屈满义
安徽 吴楚科技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合肥 20 3 301
在 毒力 上也有 所差异 。该 病最早 出 ] 现于美 国 2 世纪 8 年代末 期 , 0 0 在当 时被命名 为 神 秘的猪病 ( D) MS ”。 1 8 年 美国首先有关于本病的报道 , 97 1 9 年 9 , 国 Mu s r 90 月 德 n t 报告 了 e 与 MS D类 似的 病例 后 , 欧洲 其 它国 家就不断有类似 的报告 。 9 1 6 , 19年 月 荷 兰 中 心 兽 医研 究 所 的 We so v nv o t 等 首 先 分 离 到 P R V,称 之 为 RS L l td病毒 ( 株 ) 9 2 , ey a s L 。1 9 年 该 病被 正式 命 名 为 P R 。 当前 该病 已 RS 呈世界 性流行 , 遍 除澳大利 亚、新 传
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 一 一一一
可给 养猪生 产造成较 大的经 济损失。 20 0 7年 4月 , 业 部 正式 确 定 本次 农 疫 情 为 “ 致 病 性 蓝 耳病 ”, 2 高 并 次 向联 合国粮 农组织 、世 界动物 卫生组 织 和港澳地 区通报 了有关情 况。 目前 该病 还呈零 星散发式 混合感 染 出现 。 21 0 0年 , 内分离 到 本 病病 毒 变异 国 毒株 , 具有 高致病性 和高致 死性 , 农 业部将 其 引起的传染 病命名 为高致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1)醛类消毒剂: 有甲醛、聚甲醛等,其中以甲醛的熏蒸消毒最为常用。密闭的圈 舍可按每立方米7~21克高锰酸钾加入14~42毫升福尔马林进行 熏蒸消毒。熏蒸消毒时,室温一般不应低于15℃,相对湿度应为 60%-80%,可先在容器中加入高锰酸钾后再加入福尔马林,密闭 门窗7小时以上便可达到消毒目的,然后敞开门窗通风换气,消除 残余的气味。
1、临床症状
猪蓝耳病主要侵袭繁殖和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母猪繁殖障 碍、仔猪断奶前高死亡率、育成猪的呼吸道疾病三大症状。 经产和初产母猪多表现为高热(40-41℃)、精神沉郁、厌食、 呼吸困难,少数母猪(1-5%)耳朵、乳头、外阴、腹部、尾 部发绀,以耳尖最为常见。出现这些症状后,大量怀孕母猪 流产或早产,产下木乃伊、死胎和病弱仔猪,死产率可达80100%。早产母猪分娩不顺,少奶或无奶。 仔猪特别是吃奶猪,死亡率很高,可达80%以上。临床症状 与日龄有关,早产的仔猪出生时或数天内死亡。大多数新生 仔猪出现呼吸困难(腹式呼吸)、肌肉震颤、后躯麻痹、共 济失调、打喷嚏、嗜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断奶仔猪感 染后大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肺炎症状,有些下痢、关节 炎、皮肤有斑点。 育肥猪体温可升高至41℃左右,食欲明显减少或废绝,多数 全身发红,呼吸加快,咳嗽明显,个别病猪流少量黏鼻液。 无继发感染的病猪死亡率较低。种公猪发病时症状轻微,持 续时间短,但精液品质下降,死精增多。
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断方法和程序
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和检查病理变化,初步判定猪群是否疑似高 致病性猪蓝耳病。如果判断为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立即采 集肺脏、脑组织等组织送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或进行高致 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确 诊猪群是否感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蓝耳病。
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一、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病特征蓝耳病病原的大量繁殖侵入血液后会引起病毒(菌毒)血症。
造成皮肤的出血、充血或坏死。
病原的侵入导致呼吸道炎症,影响氧气的交换,表现呼吸困难、呼吸加快。
同时中枢神经系统初期兴奋,猪表现兴奋,心跳加快。
后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出现心力衰竭,运动失调,痉挛,昏迷,感觉丧失。
二、蓝耳病临床症状病猪眼结膜潮红,精神沉郁,嗜睡,体温升高41-42℃,采食量下降或无食欲、呼吸困难、流鼻涕、咳嗽、眼分泌物增多;皮肤发红、耳尖发紫,尤以耳颈部、腹部、会阴部明显而严重;出现结膜炎症状,大便多干燥;母猪发生流产,死胎等,但比例不高。
用青、链霉素、氨基比林、磺胺、氯霉素、泰妙菌素等治疗基本无效,最后躺卧不起,四肢抽搐。
三、临床特点1)母猪:发热、厌食,沉郁昏睡,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咳嗽。
妊娠晚期流产、死胎、弱仔或早产,产后无乳。
2)保育仔猪:体温升高41℃-42℃,食欲废绝、皮肤发红、双眼肿胀、结膜炎,有眼屎或脓性分泌物,并出现呼吸困难,耳尖发紫、沉郁昏睡等症状。
3)猪蓝耳病常继发猪瘟、猪链球菌、附红细胞体等病,如果治疗不及时,猪只死亡率较高。
四、剖检病变胸腔、腹腔内有大量黄色积液和纤维性渗出物,呈现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
肺脏大面积充血水肿;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明显肿大。
部分病死猪肾脏肿大(用大量抗生素治疗后死亡的尤其明显),呈褐色或土黄色;质地较脆,有淤血现象;脾脏肿大、质脆;膀胱内尿液浑浊呈茶色;个别猪有消化道病变,主要表现为胃粘膜大面积充血、出血。
由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仔猪发病率100%,死亡率50%以上,母猪流产率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一种重要的动物疫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规定,发生高致死性蓝耳病时必须由当地政府来统一组织处理。
如何划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如何划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点、疫区、受威胁区contents •猪蓝耳病概述•疫点划定原则与方法•疫区划定原则与方法•受威胁区划定原则与方法•不同区域间防控策略协同实施•总结与展望目录猪蓝耳病(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
定义病毒变异性强,易在猪群中传播,引起猪只发热、呼吸困难、耳朵蓝紫等症状,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
特点猪蓝耳病定义与特点猪蓝耳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猪或其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空气飞沫传播。
此外,被污染的饲料、水源和运输工具等也可成为传播媒介。
传播途径猪蓝耳病可导致母猪流产、死胎和弱仔,公猪性欲减退和精液质量下降。
育肥猪感染后生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
该病还可继发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增加治疗难度和养殖成本。
危害猪蓝耳病传播途径及危害1 2 3猪蓝耳病是生猪养殖业的重要疫病之一,防控猪蓝耳病对于保护生猪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生猪生产安全猪蓝耳病病毒可感染人类,虽然发病率较低,但仍需引起重视。
加强猪蓝耳病防控有助于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维护公共卫生安全通过加强猪蓝耳病防控,减少疫病发生和传播,有助于提高生猪养殖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猪蓝耳病防控重要性指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猪场或养殖户所在地,以及与其有流行病学关联的地点。
在确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后,应根据疫情发生地点、传播范围、疫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划定疫点范围。
疫点定义及划定标准划定标准疫点定义01对疫点内的病猪和同群猪进行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止疫情扩散。
扑杀政策02对疫点周边可能受感染的猪只进行隔离观察,确保疫情不扩散至其他区域。
隔离观察03对部分有治疗价值的病猪进行治疗和康复,以减少损失。
治疗与康复疫点内猪只处理方式疫点消毒措施及效果评估对疫点内外环境进行全面消毒,包括猪舍、饲料、饮水等设施以及周边环境。
消毒方法可选用化学消毒、物理消毒等。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
主要临床表现:猪群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可达41℃以上;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等呼吸症状;皮肤发红,耳部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处皮肤呈紫红色斑块状或丘疹样;部份猪后肢无力,出现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
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忘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以病死亡。
主要病理变化:可见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显微镜下见出血性相互梗死;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的出血斑点;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防控高病性猪蓝耳病工作要点:一是科学免疫。
按免疫程序按时接种高病性猪蓝耳病以及猪瘟等疫苗。
二是严格检疫,保障购入猪只健康无疫。
三是严格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对饲养场定期消毒。
四是加强包头管理,注意防寒保暖,通风换气,降低应激因素,提供清洁饮水,充足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
五是严格处置病死猪,对病死猪按“四不一处理”。
六是发现病猪要及时报告。
发生高病性猪蓝耳病疑似疫情的处置措施:对发病场、户实施隔离、监控,禁止猪及产品和有关物品移动,并对其内、外环境实施严格消毒。
对病死猪、污染物或可疑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必要时,对发病猪和同群猪进行扑杀并无害化处理,同时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诊断。
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是禽流行感冒的简称,是由A型流感病母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根据禽流感病毒致病性和毒力的不同,可以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无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由H5和H7亚型毒株引的疫病为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临床表现:表现为突然发病,短时间内可见食欲废绝、体温骤升,精神高度浓郁,鸡冠与肉垂水肿、发绀,伴随大批死亡,数天内死亡率可达90%以上。
预防和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措施:预防1及时接种疫苗,2家禽不要与猪混养,禽类中,鸡也不要与水禽混养,3加强饲养管理,保证家禽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和抗病能力,对养殖场舍隔离,消毒控制人员和物品流动,也能有效防止禽群受到其它疫病的危害。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配合注射 疫苗 ,促使 机体及早产 生免疫
如频繁接 种、反复 消毒、不停用药 、饲 喂变质饲料 等等 ,都可 成为应激 因素 诱 发此病 。 日常可在饮水 中加入适量 的电
解多维 、维生素E , 以调节应 激。口
抗体 ,维持抗体持续 时间 ,进而 达到理
想 的治愈效果 。
综 合预防措施 要树 立 “ 防重于 治 ”的理念 ,坚持 “ 早发 现、早隔 离、早治疗 、早 扑灭 、
mm 一●
农资应用 N O N G Z l Y I N GY O N G
高 致 病 性 猪 蓝 耳 病 及 其 综 合 防控 措 施
文 /倪 娉 婷 1 孙 赛 男 2
● 高致 病性 猪蓝耳 病是由 猪
繁殖 与呼 吸综合 征 ( 尸体仅 见乳 头 、 乳腺基部条状 红紫色 ,部 分病例 的尸体 肛 门呈轻微 红色 。
在 饲料和饮水 中添加用 药。
格各项操作 ,确保不让任何 致病 的病毒
侵入养殖场 ,进一步确保 生猪养殖在无 传 染病 环境 中 。 ( 3 )改进管 理模 式 。
高致病 性蓝耳病 的病 毒可诱使猪肺
泡 内 巨噬 细 胞 增 多 ,导 致肺 泡 难 以收
科学饲养模式 ,坚持 自繁 自养、全进伞
主要特征 。
临床症状
该病 多发和流行 于夏秋高温季 节,
但寒冷 季节也有发 生 。多发于 断奶 至体 重5 0 公斤的保育猪和 育肥猪 。
病 程分 为三 个 阶段 : ( 1 ) 早 期 感
作用 。剂 量及用 法 :每2 5 0 公斤 饲料 中
用阿司 匹林 6 0 0 片、清瘟败 毒散5 0 0 克, 每1 5 0 公斤饮水 中用高免生命肽 2 5 0 克, 上述用 药连 续 1 4 天 ,待到病情恢 复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