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系统测试方案

合集下载

无线对讲系统测试方案

无线对讲系统测试方案

无线对讲系统测试方案1. 引言本文档将提供一个无线对讲系统的测试方案,以保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达到预期要求。

2. 测试目标本次测试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无线对讲系统的以下功能和性能:- 语音传输质量良好,无明显的噪音或信号干扰。

- 系统的通信范围达到预期要求,覆盖所需的区域。

- 系统的连通性稳定,没有频繁的中断或掉线现象。

- 语音传输的延迟在可接受范围内。

3. 测试环境在进行无线对讲系统测试时,需要准备以下测试环境:- 一组无线对讲设备,包括对讲台、对讲机等。

- 适当数量的测试人员,用于模拟实际使用场景。

- 合适的测试场地,以满足系统通信范围测试的要求。

4. 测试步骤以下是对无线对讲系统的测试步骤:4.1 功能测试- 测试语音传输质量:可安排测试人员进行语音通话,检查语音传输是否清晰,是否有噪音或干扰。

- 测试通信范围:将测试人员分别放置于不同位置,检查对讲系统是否能够实现相应的通信范围要求。

- 测试连通性稳定性:模拟正常使用情况下的通话,观察系统是否有频繁的中断或掉线现象。

- 测试延迟:通过固定的测试内容进行对讲,记录语音传输的延迟情况。

4.2 性能测试- 大量并发呼叫测试:模拟系统的高负载情况,测试系统在大量并发呼叫时的性能表现。

- 长时间使用测试:让测试人员进行长时间的对讲使用,观察系统是否稳定,并检查系统是否存在内存泄露等问题。

5. 测试记录与分析在测试过程中应记录测试数据,包括语音传输质量、通信范围、连通性稳定性和延迟等指标。

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系统是否符合预期要求,并提出改进建议。

6. 结论通过本测试方案,可以确保无线对讲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达到预期。

测试记录与分析的结果将为系统的后续优化和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无线对讲系统测试方案,具体的测试步骤和指标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确定。

无线系统测试方案

无线系统测试方案

海淀区中小学智慧校园无线网络班班通达标一期工程项目第五包测试方案北京金山顶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〇二二年四月目录1 测试依据----------------------------------------------------------------------------------------32 测试环境----------------------------------------------------------------------------------------3 2.1 主要设备 ----------------------------------------------------------------------------------3 2.2 辅助工具 ----------------------------------------------------------------------------------4 2.3 测试要求 ----------------------------------------------------------------------------------4 2.4 组网要求 ----------------------------------------------------------------------------------42.5 测试人员 ----------------------------------------------------------------------------------53 测试内容和安排 ------------------------------------------------------------------------------5 3.1 关键内容 ----------------------------------------------------------------------------------5 3.2 AP吞吐量测试 ---------------------------------------------------------------------------5 3.3 无线Mesh功能--------------------------------------------------------------------------6 3.4 接入设备识别★ -------------------------------------------------------------------------7 3.5 BYOD功能与访客管理★ -------------------------------------------------------------7 3.6 非WiFi信号抗干扰测试 --------------------------------------------------------------9 3.7 WiFi抗干扰测试-------------------------------------------------------------------------9 3.8 语音漫游测试 -------------------------------------------------------------------------- 103.9 视频业务承载测试★ ----------------------------------------------------------------- 114、测试结果 ------------------------------------------------------------------------------------ 121 测试依据根据本项目的建设目标,对无线网络班班通的业务应用进行测试。

无线网络设备部署及系统兼容性测试方案

无线网络设备部署及系统兼容性测试方案

无线网络设备部署及系统兼容性测试方案1. 引言本文档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设备部署及系统兼容性测试的方案。

该方案旨在确保无线网络设备的正确部署和系统兼容性的稳定性,以提供可靠的无线网络服务。

2. 设备部署方案2.1 确定部署区域在开始部署无线网络设备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部署区域。

这包括考虑使用场所的大小、结构和特殊需求等因素。

根据这些因素,确定合适的设备数量和位置。

2.2 设备安装根据部署区域的特点,将无线网络设备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

这可能涉及到设备的墙壁安装、天花板安装或其他支架安装方式。

确保设备安装牢固、稳定,并且能够提供最佳的信号覆盖范围。

2.3 网络配置完成设备安装后,进行网络配置。

这包括为设备分配唯一的IP 地址、设置无线网络名称(SSID)、设置密码和安全加密等。

确保网络配置符合组织的安全要求,并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连接和提供无线网络服务。

3. 系统兼容性测试方案3.1 测试目标系统兼容性测试旨在验证无线网络设备与不同操作系统和设备的兼容性。

测试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不同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iOS、Android)的设备能够正常连接和使用无线网络服务;- 不同设备类型(如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智能家居设备)能够正常连接和使用无线网络服务;- 验证设备在高负载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验证设备在不同信号强度下的稳定性和覆盖范围。

3.2 测试步骤步骤一:环境准备- 确保测试环境符合实际使用场景,包括设备数量、设备类型和网络配置等。

- 配置网络负载模拟工具,以模拟高负载情况下的网络流量。

步骤二:设备连接测试使用不同操作系统和设备类型的设备,尝试连接无线网络,并验证以下内容:- 正确获取IP地址和连接到无线网络;- 能够访问互联网和局域网资源;- 数据传输稳定,无中断或丢包现象。

步骤三:性能测试使用网络负载模拟工具,在高负载情况下测试设备的性能表现。

验证以下内容:- 高负载情况下,设备能否正常处理和传输大量数据;- 设备在高负载情况下的响应时间和传输速度。

无线网络系统安装调试测试验收方案

无线网络系统安装调试测试验收方案

无线网络系统安装调试测试验收方案一、安装方案1.准备工作:根据网络规划图,确定无线AP(接入点)的布置位置,准备所需的无线设备和相关设备。

2.无线AP的安装:根据布置位置,将无线AP进行固定安装,并确保其与有线网络设备的连接稳定。

安装时需要注意避免与其他电器设备或金属物体过于接近,以减少信号干扰。

3.有线网络设备的连接:将无线AP与有线网络设备进行连接,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确保连接正常。

4.电源接入:将无线AP连接至电源,确保其供电正常。

5.IP地址设置:根据需要,对无线AP进行IP地址的设置,确保其与网络环境相匹配。

二、调试方案1.AP与有线网络设备连接:使用网络测试工具对无线AP与有线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进行测试,确认连接正常。

2.无线信号检测:使用无线信号检测仪或手机等设备,测试无线AP的无线信号覆盖范围和强度,优化布置位置或调整天线方向,确保信号的良好覆盖。

3.网络速度测试:使用网络速度测试工具,对无线网络进行测试,确认网络速度满足需求。

4.安全设置:配置无线AP的安全设置,包括无线加密、访问控制等,确保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三、测试方案1.无线网络连接测试:使用手机、电脑等设备,测试无线网络的连接稳定性和速度。

2.多设备连接测试:通过多台设备同时连接无线网络,测试网络的稳定性和负载能力。

3.弱信号测试:移动设备到离无线AP较远的位置,测试信号的覆盖范围和信号强度。

必要时进行信号增强或调整AP的布置位置。

4.漫游测试:通过移动设备离开一个无线AP的覆盖范围,进入另一个无线AP的覆盖范围,测试漫游的切换速度和稳定性。

1.网络连接测试:对整个无线网络系统进行网络连接测试,确保各设备之间的连接正常,网络速度满足需求。

2.安全性测试:利用渗透测试工具,对无线网络进行安全性测试,确保网络的安全性。

3.故障排除:当发现网络存在问题时,及时进行排查与解决,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用户体验测试:请用户使用手机、电脑等设备,对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连接速度、稳定性等进行测试,并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提出改进建议。

(仅供参考)智能网联车无线测试整体方案

(仅供参考)智能网联车无线测试整体方案

智能网联汽车无线测试解决方案智能汽车电子系统检测系统的总体构思核心部件测试实验室整车测试实验室外场实验室无线工作环境模型库测试场景和测试标准自主知识产权汽车无线专用测试设备解决方案1:无线传感器综合测评估系统测试计算机及测试软件转台控制器水平转台被测毫米波雷达V2X 无线通信设备屏蔽暗室AU T扫描架及导轨干扰信号天线接收天线RTS 天线USB 功率计UXA 毫米波信号分析仪海量信号记录仪E8707A 雷达目标模拟器UXG/PXG 信号源网络HUB测试对象智能网联汽车的无线传输设备,包含V2X 通信模块,雷达模块,ecall, 导航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等测试目的和内容对无线传输设备的性能参数进行完整测试,作为对无线传感器性能评估的基础技术依据。

测试内容基于传感器行业规范或标准进行,主要包含发射参数,频谱参数,接收参数等。

无线传感器典型案例:毫米波雷达测试测试系统功能典型指标测量◆EIRP功率测量◆载波频率◆信号带宽◆带外功率◆波束宽度◆信号录制与分析目标模拟◆静止目标◆运动目标◆BSD场景◆ACC场景主要功能:•毫米波雷达典型技术指标测试,频率、功率等;•雷达目标模拟测试验证,距离、速度、角度、RCS模拟典型场景模拟,如ACC,BSD、雷达干扰测试等;•信号录制与回放;接收性能测试:1)接收机频率范围2)接收频率精度3)接收机灵敏度4)接收机压缩电平5)接收多普勒频率范围6)接收机噪声系数发射性能测试:1)发射信号输出频率2)频率精度3)功率精度4)调制信号周期5)调制信号带宽6)调制线性度系统工作性能:1)雷达作用距离2)雷达响应时间3)雷达抗干扰性能测试点频抗干扰验证同类型信号抗干扰验证气候环境变化验证毫米波雷达综合测试系统测试对象:毫米波雷达测试能力:主要测试参数:测试参考标准:接收性能测试:1)接收机频率范围2)接收频率精度3)接收机灵敏度4)接收机压缩电平5)接收多普勒频率范围6)接收机噪声系数发射性能测试:1)发射信号输出频率2)频率精度3)功率精度4)调制信号周期5)调制信号带宽6)调制线性度7)发射信号频谱杂散系统工作性能:1)雷达作用距离2)雷达响应时间3)雷达抗干扰性能测试点频抗干扰验证同类型信号抗干扰验证气候环境变化验证ETSI StandardsDescriptionReferenceTitleGeneral description ETSI TS 126 267 eCall data transfer; Inband modem solution; General description ANSI-C reference code ETSI TS 126 268 eCall data transfer; In-band modem solution; ANSI-C reference code Conformance testing ETSI TS 126 269 eCall Data Transfer; In-band modem solution; Conformance testing Characterization reportETSI TS 126 969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eCall data transfer; In-band modem solution; Characterization reportHLAP Conformance Testing; Abstract Test Suite (ATS)ETSI TS 103 321Mobile Standards Group (MSG); eCall HLAP Conformance Testing; Abstract Test Suite (ATS) and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eXtra Information for Testing (PIXIT)Network Access Device Protocol test specification ETSI TS 102 936-1 eCall Network Access Device (NAD) conformance specification; Part 1: Protocol test specificationNetwork Access Device Test SuitesETSI TS 102 936-2eCall Network Access Device (NAD) conformance specification; Part 2: Test SuiteseCall Communication equipmentETSI TR 102 937eCall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nformance to EU vehicle regulations, R&TTE, EMC & LV Directives, and EU regulations for eCall implementation USIMETSI TS 131 102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USIM) applicationUMTS abstract test suiteETSI TS 134 123 -3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User Equipment (UE) N5172B EXG GNSS EmulatorE7515A UXM or 8960(E5515C) Cellular Base Station Emulator with PSAP, Signal Studio and TAP internal to UXMIVS ModuleGNSSModem无线传感器典型案例:ecall 测试无线环境的典型场景UMi Outdoor-to-Indoor Car-to-car 2.3/ 5.25 GHzHighway TunnelMountains Dense Urban无线环境对设备性能的影响MIMOMSDiversityBS解决方案2:外场性能验证和采集系统Trial field area无线设备PALNA发射天线接收天线海量信号采集记录仪UXA 分析仪无线通信综测仪无线信道衰落模拟器测试对象在车载无线设备工作状态下,对设备的工作性能进行动态测试,记录和评估。

WLAN无线测试方案

WLAN无线测试方案

WLAN无线测试方案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在局域网中使用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对于WLAN无线设备的开发和设计,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来保证其性能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一种WLAN无线测试方案,包括测试目标、测试环境、测试方法和测试工具等内容。

一、测试目标1.信号覆盖范围:测试设备在不同距离、障碍物等条件下的信号覆盖范围,确定设备的传输性能。

2.数据传输速率:测试设备在不同信道、带宽等条件下的数据传输速率,评估设备的网络速度和带宽利用率。

3.连接稳定性:测试设备在高负载、干扰等条件下的连接稳定性,保证设备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

4.安全性:测试设备的数据加密和认证功能,验证设备是否能提供安全的无线网络。

二、测试环境1.设备配置:测试需要使用至少两台支持WLAN无线通信的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

2. 网络环境:测试设备需要连接到一个局域网中,可以使用路由器或者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来提供无线网络。

3.信号环境:测试需要在不同环境下进行,包括室内和室外环境,以模拟真实使用场景。

4.测试工具:测试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测试工具,如网络分析仪、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等。

三、测试方法1.信号覆盖范围测试:在不同距离下,测试设备的信号强度,确定信号衰减的情况。

可以通过测量信号的接收功率来评估设备的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

2.数据传输速率测试:使用专业的测试软件或工具,在不同信道、带宽等条件下,测试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

可以通过发送和接收文件的时间来确定设备的网络速度。

3.连接稳定性测试:在高负载和干扰环境下,测试设备的连接稳定性。

可以通过连续发送数据并监测丢包率和延迟来评估设备的稳定性。

4.安全性测试:测试设备的数据加密和认证功能,验证设备是否能提供安全的无线网络。

可以使用专业的安全测试工具来模拟攻击并评估设备的安全性。

无线对讲系统测试方案

无线对讲系统测试方案

无线对讲系统测试方案引言无线对讲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通信设备,通过使用无线电技术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语音通信。

为了确保无线对讲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并满足需求,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

本文档将介绍无线对讲系统测试的方案和步骤。

测试目标无线对讲系统测试的目标是验证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稳定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功能测试:验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否正常工作,如通话、呼叫、接听等。

2.性能测试:测试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如通话质量、通话距离、频率覆盖等。

3.稳定性测试:测试系统在长时间运行时是否稳定,如连续通话、通信负荷测试等。

测试环境为了能够真实模拟无线对讲系统的工作环境,我们需要搭建相应的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硬件设备:包括对讲机、基站、天线等。

2.软件平台:包括系统主控软件、通信协议等。

3.测试工具:包括性能测试工具、稳定性测试工具等。

测试步骤以下是无线对讲系统测试的基本步骤:1.功能测试:–验证系统的基本通话功能:通过呼叫、接听、挂断等操作来确认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验证系统的应答功能:测试系统在接收到呼叫请求时是否能够正确应答。

–验证系统的通信范围:测试系统在不同距离下的通信距离和质量。

–验证系统的组呼功能:测试系统能否同时向多个用户发起组呼。

–验证系统的静噪功能:测试系统在静音环境下的自动静噪能力。

2.性能测试:–通话质量测试:在不同信号强度、干扰、多径等条件下测试通话质量。

–频率覆盖测试:测试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通话延迟测试:测试系统在不同网络条件下的通话延迟。

3.稳定性测试:–连续通话测试:测试系统在长时间连续通话时是否稳定,是否会出现断连等问题。

–通信负荷测试:测试系统在高负荷通信情况下的性能表现和稳定性。

测试报告完成测试后,需要生成一份测试报告来总结测试结果和评估系统的性能。

测试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测试目标和测试环境的描述。

2.测试步骤和测试结果的详细记录。

无线智能监控测评方案

无线智能监控测评方案

无线智能监控测评方案无线智能监控系统是一种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监控设备连接到监控中心,并实现远程监控的智能化产品。

下面是一个针对无线智能监控系统的测评方案。

一、系统性能评估1. 信号传输性能:测试系统在不同距离下的信号传输质量,包括信号强度和稳定性。

2. 视频质量评估:对系统传输的监控视频进行质量评估,包括分辨率、画面稳定性、色彩还原等指标。

3. 运行稳定性评估:测试系统在长时间运行时的稳定性,包括设备是否频繁掉线、故障率等指标。

4. 安全性评估: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防黑客攻击能力、数据传输加密等方面。

二、功能评估1. 远程监控功能评估:测试系统远程监控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包括实时监控、录像回放、远程控制设备等功能。

2. 报警功能评估:测试系统的报警功能,包括对异常事件的报警、报警信息的发送等指标。

3. 视频分析功能评估:测试系统的视频分析功能,包括对人、车等目标的检测、识别、追踪等能力。

4. 智能化管理功能评估:测试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功能,包括设备状态监测、设备自动维护等指标。

三、用户体验评估1. 安装便捷性评估:评估系统的安装过程是否简便,是否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安装。

2. 操作友好性评估:评估系统的操作界面是否简洁明了,是否易于操作。

3. 监控效果评估:评估系统的监控效果是否符合用户要求,是否能够提供清晰、稳定的监控画面。

4. 扩展性评估:评估系统的扩展性能力,包括是否可以添加更多的监控设备,是否可以扩展到更大的监控范围。

四、成本评估1. 硬件成本评估:评估系统的硬件成本,包括监控设备、传输设备等的价格。

2. 软件成本评估:评估系统的软件成本,包括视频管理软件、远程监控软件等的价格。

3. 维护成本评估:评估系统的维护成本,包括设备维护、修理费用等指标。

4. 总体成本评估:综合上述成本指标,对系统的总体成本进行评估。

通过以上的测评方案,可以系统地评估无线智能监控系统的性能、功能、用户体验和成本等方面,为用户选择适合的无线智能监控系统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淀区中小学智慧校园
无线网络班班通达标一期工程项目第五包




北京金山顶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
目录
1测试依据 -------------------------------------------------- 3 2测试环境 -------------------------------------------------- 3
2.1 主要设备---------------------------------------------- 3
2.2 辅助工具---------------------------------------------- 4
2.3 测试要求---------------------------------------------- 4
2.4 组网要求---------------------------------------------- 4
2.5 测试人员---------------------------------------------- 5 3测试内容和安排 -------------------------------------------- 5
3.1 关键内容---------------------------------------------- 5
3.2 AP 吞吐量测试----------------------------------------- 5
3.3 无线Mesh功能---------------------------------------- 6
3.4 接入设备识别★ ---------------------------------------- 7
3.5 BYOD 功能与访客管理★ --------------------------------- 7
3.6 非WiFi 信号抗干扰测试-------------------------------- 9
3.7 WiFi 抗干扰测试--------------------------------------- 9
3.8 语音漫游测试----------------------------------------- 10
3.9 视频业务承载测试★ ------------------------------------ 11
4、测试结果 ------------------------------------------------ 12
1测试依据
根据本项目的建设目标, 对无线网络班班通的业务应用进行测试。

1.多媒体业务,2.移动互联网业务,3.云业务
2测试环境
2.1主要设备
1、设备要求
2.2辅助工具
序号
测试工具名称用途备注
1 Xirrus WiFi
Inspector 或
Inssider 或
Netstumbler 等信号强度,信道、MAC
地址识别测试软件
用其中一项或多项
2 Ixchariot 吞吐量测试软件测试AP
3 Network Assistant Fluke EtherScope
Series II 链路性能设
协助测试网络链路性

4 测试干扰设备微波炉测试非WiFi 的抗干扰
能力
5 干扰AP 作为干扰AP,测试
WiFi 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H3C AP 1台或提供
其它品牌AP
6 各相关测试服务器模拟各应用服务器最好曾经测试使用过2.3测试要求
1、测试要求随机抽取普通教室、专业教室、会议室进行
2、测试位置:各校现场。

2.4组网要求
1 、要求
(1)AP测试时放置位置有较大空间(两个AP距离为15 米或以上);
(2)AC能接通模拟测试服务器(如AD 域服务器)或其它模拟测试设备,并提供正常网络连接;
(3)测试点时需经过玻璃墙、砖墙等环境,以实际环境为准。

2、组网示意图:根据具体实际测试内容调整结构。

测试 PC 2 AP 2
AC
2.5 测试人员
现场参与测试人员有: 海淀区信息中心领导、 校方负责信息化领导、 监理工 程师、项目经理、测试工程师、临时访问人员。

3 测试内容和安排
3.1 关键内容
本次主要测试或对比如下关键技术内容: ■ 无线吞吐量 ■ 抗干扰能力
■ 终端的识别率及 BYOD 功能 ■ 视频压力承载能力 ■ 漫游语音通话质量
3.2 A P 吞吐量测试
测试内容 AP 吞吐量测试( 2×2MIMO ) 在同一个位置和环境下,横向对比
各品牌 AP 的吞吐量,分别选择可 视点2个,距离AP 分别是10
米及20米,分别选择 3个不可视的测试点,
测试方法 分别是隔一堵墙,隔一堵玻璃,一个承重柱的阻档,测试终端距离
AP 控制大 25米以内,合计选取 5个测试点
1. AP 通过交换机与 AC 连接;配置 AP 与 AC 正常工作 2.使
PC1关联到无线网络。

测试组网
测试步骤
3.3无线 Mesh 功能
3.4 接入设备识别
1.在 AP 启动一个的 WLAN 服务, SSID 如为“ Access ”。

2.准备至少 3 个支持 WiFi 功能的终端:(1) Android 手机
或平板 电脑,(2) Iphone 或 IPAD ,( 3)Windows 操作系统的笔记本电脑。

3.设计并配置设备访问策略为:只允许其中一种类型终端访问如
Windows ,不允许其它类型访问,如 Andriod 手机 /平板电脑,
或 测试步骤
Iphone/IPAD 不能访问。

4.验证系统是否能正确识别不同类型,并有设备名称、 IP 地
址、 MAC 地址等相关的统计图表等信息。

5、能否根据不同的终端类型定义不同的 QoS 策略,或者限制某
些 终端登录。

预期效果 能准确识别不同类型终端,并与设计设备访问策略一致。

测试结果
3.5 B YOD 功能与访客管理
测试内容 有较强 BYOD 功能,不同级别的内部员工与访客使用不同的接入方
测试内容 接入设备类型识别策略
1. 检验无线网络系统是否能够准确识别各种不同的终端类型以及
测试目的
操作系统。

2.
同时根据不同的终端类别有自动匹配的认证界面,并可以设置 不同的接入策略。

测试组网
测试人员 测试时间 年月日
式以及访问权限
1.无线网络准入系统可以与 AD 域结合使用,可采用加密连接。

2.不同权限的内部工作人员使用相应域账号和密码认证, 使用
分配 的网络资源。

3.外来访客通过访客管理系统,可以手动分配账号和密码登录,
并 可以定义这些访客用户不能访问内网地址段。

4. 无论是内部工作人员还是访客,使用简单、实用、安全的方式
1.在 AP 上启动至少二个的 WLAN 服务, SSID 分别为 Guest
(访客)、 ABCD (内部员工) 并相应配置不一样访问权限。

2.准备至少 3 个类型终端,分别为 Android 手机或平板电脑, Iphone 或 IPAD , Windows 操作系统的笔记本电脑。

3.所有用户第一次登录都需进行账号密码认证或设备注册。

4.提供基于访客身份的网络访问权限管理能够对访客的接入时
间、 接入地点、接入终端类型以及可访问的网络资源进行细粒度的控制 和授权,并提供 Web 认证方式供访客进行身份验证。

5.■访客:
设置“ Guest ”这个 SSID 的策略为不加密,每个用户连 接 SSID
后,自动弹出 Portal 认证页面,认证成功后即可访问
Internet ,但不能访问内网资源。

→访客账号获取方式: 指定前台或者内部管理人员发放相关认证 密码。

■工作人员:设置“ ABCD ”,内部员工第一次必须使用域账号登 录,认证成功后,以后无需再次认证 ,可以结合采用 802.1X 的认证 方式。

1、智能终端可以根据设定的自助访客管理系统接入无线网络,
密码
测试目的
测试组网
测试步骤
预期效果 手机
3.6非 WiFi 信号抗干扰测试
3.7W iFi 抗干扰测试
3.8语音漫游测试
续从PC1 ping PC2。

3.开启移动应用软件,如语音,视频等。

4.切换到AP2后,再移动切换回AP1,记录PC1的IP地址变化情况,以及ping的掉包情况,同时测试无线的应用是否有
中断过。

5.在漫游过程中,测试语音通话是否流畅,是否会出现断线的预期效果AP之间可以无缝漫游,语音应用不会中断,视频应用不出现马
赛克。

测试结果
测试人员测试时间年月日3.9视频业务承载测试
AP支持多用户并发上网的性能( 2x2 MIMO)
主要比较各品牌相近档次AP(支持2x2 MIMO,双频600Mbps)在
保证正
常情况下能够支持的用户容量以及在多用户时的AP性能表现
1. AP通过交换机与AC连接,配置AP、AC使其正常工作。

2. 在AP的覆盖范围内,使用8个客户终端或以上,全部关联到无线
测试内容
测试目的
测试组网
测试步骤
AP上。

4、测试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