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新) 整理版
苏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中国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听:《草原小姐妹》2、唱:《草原赞歌》教学目标:1、聆听琵琶协奏曲,能展开想象,受到感动。
感受琵琶与管弦乐队对话的魅力。
2、能用朴素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草原赞歌》,体验歌曲自豪的情感。
能正确地演唱附点节奏、体会附点节奏带来的活力与动力。
教材分析:《草原赞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蒙古族歌曲,民族特色鲜明。
歌曲多采用后十六分节奏与附点节奏,体现了朝气蓬勃的情绪与赞美草原的喜悦感情,具有草原骏马飞奔的特点,使人感到欢快、活泼。
歌曲中的衬词“啊”、“哈”、“嗬咿”把众带到了美丽的大草原。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蒙古草原的诗歌、马蹄的节奏等方面)二、学习歌曲《草原赞歌》。
1、听录音范唱。
要求:感受音乐的情绪(快乐、自豪)。
2、随着录音用LU轻唱。
要求:注意声音的圆润、音准、节奏。
3、随着钢琴的伴奏用LU唱。
要求:熟练。
4、随着钢琴的伴奏唱歌词。
要求:吐字清晰、圆润,唱准音高与节奏。
5、重点练习有问题的乐句。
6、随音乐的伴奏有表情地歌唱。
三、欣赏《草原小姐妹》1、从龙梅、玉荣的故事导入:1964年2月9日,龙梅和玉荣为队里放羊时遇到暴风雪,羊群顶不住狂风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跑越远,姐妹俩一面和风雪搏斗,一面收拢受惊的羊群。
天渐渐黑下来,雪越下越大,有一只羊被雪崩埋在雪里,龙梅扒雪救羊时,玉荣和羊群已经走远。
这时,又有几只羊陷在雪里,玉荣在扒雪时掉了一只毡靴,但她丝毫没有察觉,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保护好集体的羊群。
龙梅赶上了玉荣和羊群,她看见玉荣光着的脚已经冻成冰托子,急忙要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冻在脚上脱不下来,她便从袍子上撕下一块布包住妹妹的脚,背着妹妹艰难地向前走着,后来,她实在支持不住,终于倒下了。
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巴书记等人赶来抢救,姐妹俩和羊群才安全脱险。
龙梅和玉荣这种热爱集体财产、勇于战胜困难的崇高品质,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扬。
2、闭上眼睛欣赏《草原小姐妹》。
苏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

苏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春天来了第一节:春晓第二节:春游2. 第二章:民族风第一节:茉莉花第二节:草原夜色美3. 第三章:美丽家园第一节:故乡的云第二节:我家在哪里4. 第四章:勇敢少年第一节:小燕子第二节:勇敢的鄂伦春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3. 通过学习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节奏变化和音乐术语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技巧、情感表达和音乐常识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音乐教材、教学挂图等。
2. 学具:音乐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春天为主题,播放春天气息浓厚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 例题讲解:以《春晓》为例,讲解歌曲的节奏、音高和情感表达。
3. 随堂练习:学生跟随教师演唱《春晓》,注意音准和节奏。
分组练习,互相评价,教师指导。
4. 教学过程详细:春天来了:通过学习《春晓》和《春游》,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学会用歌声表达情感。
民族风:学习《茉莉花》和《草原夜色美》,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培养爱国情怀。
美丽家园:学唱《故乡的云》和《我家在哪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勇敢少年:通过《小燕子》和《勇敢的鄂伦春》,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歌曲名称、重点节奏、音乐术语、创作背景等。
2. 板书形式:图文并茂,简洁明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春晓》并录制视频。
收集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族歌曲,分享给同学。
2. 答案:视频中要求音准、节奏准确,表情自然。
民族歌曲分享要求注明歌曲名称、民族、创作背景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学校音乐社团,提高音乐素养。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锻炼舞台表现力。
最新新苏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册)

最新新苏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节奏、拍子与节拍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节奏、拍子和节拍的概念;2. 能分辨不同的节奏、拍子和节拍;3. 能唱出《茉莉花》、《采蘑菇的小姑娘》这两首歌的节奏、拍子和节拍。
教学内容1. 节奏的概念和分类:二分、三分、四分节奏;2. 拍子的概念和分类: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3. 节拍的概念;4. 《茉莉花》的歌词、节奏、拍子和节拍;5. 《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歌词、节奏、拍子和节拍。
教学过程初步感知1. 让学生跟着录音听《茉莉花》的曲子,并手拍节奏,注意体验曲子的节奏和拍子;2. 让学生跟着录音唱这首歌,并口型清晰,注意把握节奏和拍子。
节奏、拍子和节拍的解释1. 引导学生了解节奏、拍子和节拍的概念,可以使用课件图片、老师板书等方式;2. 分类讲解二分、三分、四分节奏的划分;3. 分类讲解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区别和特点;4. 画图或者视频等教具展示节拍的概念。
把歌曲中的节奏、拍子和节拍联系起来1. 唱《茉莉花》这首歌,让学生口型清晰、节奏准确;2. 请学生举手说出这首歌的节奏和拍子;3. 老师给学生演示节拍的打法,让学生学着打节拍;4. 让学生配合节拍,将《茉莉花》这首歌按照节奏唱;5. 让学生跟着录音唱《采蘑菇的小姑娘》,完成唱歌任务,并在过程中感知节奏、拍子和节拍的存在。
课堂小结1. 强调节奏、拍子和节拍的概念;2. 总结二分、三分、四分节奏的分类;3. 总结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区别和特点;4. 总结节拍的概念。
第二单元非洲鼓的节奏魅力教学目标1. 了解非洲鼓的产生背景、发展现状和鼓的分类;2. 学会非洲鼓的打法和节奏;3. 听懂《非洲鼓》的歌曲内容;4. 能打出《非洲鼓》的节奏。
教学内容1. 非洲鼓的产生背景和发展现状;2. 非洲鼓的分类;3. 打法和基础节奏;4. 《非洲鼓》的歌词、节奏和拍子。
教学过程初步了解非洲鼓1. 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非洲鼓的外形和常见情景;2. 介绍非洲鼓产生背景和发展现状;3. 分类介绍非洲鼓的种类。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我们美丽的祖国》一、教学内容1、唱:《我们美丽的祖国》2、做:设计动作表演、节奏填空、听音填空3、听:潜海姑娘4、八孔竖笛:落水天、la’的指法、山楂树二、教学目的1、通过学唱《我们美丽的祖国》,感受歌曲表达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并能用连贯、流畅的歌声富有感情地演唱,二声部合唱时声音整齐、和谐。
2、通过设计动作表演练习,让学生感受三拍子旋律,并把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出来。
3、在节奏填空和听音填空练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听音记谱能力和创作能力。
4、通过欣赏,感受乐曲所描写的情景和管弦乐器的表现力,感受吉他的音色。
5、八孔竖笛:进一步巩固高音孔的掐孔方法,初步学会la’的吹奏方法,能富有表情地吹奏两首乐曲。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用连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二声部合唱时声音整齐、和谐。
2、难点:培养学生的听音记谱能力和创作能力。
四、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八孔竖笛等。
五、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唱《我们美丽的祖国》(一)教学目标:1、能有表情的表达歌曲,感受歌曲的内涵。
2、初步学会二声部合唱。
(高声部)3、培养学生间合作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能唱出歌曲的语气;2、体会歌曲,掌握歌曲“声断气连”的方法。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投影教学过程:导言:你知道哪些歌唱祖国的歌曲?你能唱上几句吗?在上个学期我们学过《我爱我的家乡》,大家想一下,是歌唱家乡的什么?我们怎么来演唱歌曲的?那大家一起来唱唱吧!一、学唱《我们美丽的祖国》教材分析:《我们美丽的祖国》是一首抒情、活泼的少儿合唱曲,歌词以设问句引出歌曲主题,充满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生长在社会主义时代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全歌是一个多乐句的乐段结构,前六句的落音分别为“5、2、6、3、5、1”,使人感到色彩纷呈,最后一句是乐段的补充,采用合唱形式,纵情抒发了少年儿童的欢乐情绪。
结尾处由3/4拍变成2/4拍,使人在坚定、昂扬的情绪中结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我们美丽的祖国》一、教学内容1、唱:《我们美丽的祖国》2、做:设计动作表演、节奏填空、听音填空3、听:潜海姑娘4、八孔竖笛:落水天、la’的指法、山楂树二、教学目的1、通过学唱《我们美丽的祖国》,感受歌曲表达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并能用连贯、流畅的歌声富有感情地演唱,二声部合唱时声音整齐、和谐。
2、通过设计动作表演练习,让学生感受三拍子旋律,并把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出来。
3、在节奏填空和听音填空练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听音记谱能力和创作能力。
4、通过欣赏,感受乐曲所描写的情景和管弦乐器的表现力,感受吉他的音色。
5、八孔竖笛:进一步巩固高音孔的掐孔方法,初步学会la’的吹奏方法,能富有表情地吹奏两首乐曲。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用连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二声部合唱时声音整齐、和谐。
2、难点:培养学生的听音记谱能力和创作能力。
四、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八孔竖笛等。
五、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唱《我们美丽的祖国》(一)教学目标:1、能有表情的表达歌曲,感受歌曲的内涵。
2、初步学会二声部合唱。
(高声部)3、培养学生间合作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能唱出歌曲的语气;2、体会歌曲,掌握歌曲“声断气连”的方法。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投影教学过程:导言:你知道哪些歌唱祖国的歌曲?你能唱上几句吗?在上个学期我们学过《我爱我的家乡》,大家想一下,是歌唱家乡的什么?我们怎么来演唱歌曲的?那大家一起来唱唱吧!一、学唱《我们美丽的祖国》教材分析:《我们美丽的祖国》是一首抒情、活泼的少儿合唱曲,歌词以设问句引出歌曲主题,充满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生长在社会主义时代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全歌是一个多乐句的乐段结构,前六句的落音分别为“5、2、6、3、5、1”,使人感到色彩纷呈,最后一句是乐段的补充,采用合唱形式,纵情抒发了少年儿童的欢乐情绪。
结尾处由3/4拍变成2/4拍,使人在坚定、昂扬的情绪中结束。
【29页精品】苏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中国娃》教案教学内容第1课时:欣赏《草原小姐妹》唱《草原赞歌》歌表演《草原赞歌》第2课时:欣赏、表演《嘎子嘎》唱《中国娃》装饰音的作用第3课时:欣赏《来吧来踢球》《捉迷藏》唱《海娃的歌》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通过对比体验新中国儿童甜蜜生活的幸福感。
2、背唱《草原赞歌》,表现歌曲中的自豪感。
在听唱《中国娃》活动中,认识波音、下滑音、倚音等记号,并感知这些记号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
3、结合歌曲分辨“4”和升“4”的区别,准确唱出音高;了解琵琶音色,和协奏曲的形式。
4、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尝试不同方式表现中国娃形象,大胆表达内心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以“中国娃”为荣的自豪感,培养起热爱祖国、胸怀大志的高尚品质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第1课时1、组织教学“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大家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哪里的风景吗?(草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草原看一看。
2、欣赏《草原英雄小姐妹》A、请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播放《草原小姐妹》插曲片段。
问:这段音乐熟悉吗?是什么乐器演奏的?B、介绍主奏乐器:琵琶C、简要介绍龙梅和玉容小姐妹在狂风暴雪中奋勇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
D、完整欣赏。
E、重点欣赏第1段。
问:除了琵琶,还有什么乐器参与演奏?F、介绍协奏曲。
协奏曲是指某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器或民族乐队协同演奏的乐曲形式。
3、新授歌曲《草原赞歌》A、小姐妹为什么能奋不顾身、战胜暴风雪,保护羊群?他们的力量从哪里来?(来自对家乡、对草原的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下面就来学唱他们心中的歌,赞美家乡的《草原赞歌》。
B、听范唱,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欢乐的情绪,自豪的感情)C、视谱。
随琴哼唱两遍歌谱。
问:歌曲中有几个不同的音?最低音是哪个?最高音是哪个?全曲可分为几句?有没有相同的乐句?D、接龙唱谱。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这份教案共分为以下几个章节:
第一章音乐之旅
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研究,进一步了解自己的音乐爱好和特长,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 了解音乐元素的基本概念
* 能够较为准确地认识旋律和节奏
* 能够用简单的乐器演奏简单的乐曲
教学内容
* 音乐元素基础知识:旋律、节奏、和弦等
* 音乐乐曲分析与演奏:《小星星》、《欢乐颂》等
* 声乐基础课程:发音、气息、发声等
第二章儿歌欣赏
课程目标
通过研究和欣赏经典的儿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兴趣爱好。
教学重点
* 了解儿歌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 能够准确地模仿节奏和旋律
* 能够感受到曲调所传达的情感
教学内容
* 经典儿歌欣赏:《小兔子乖乖》、《小蜜蜂》等
* 聆听名家名曲:《茉莉花》、《两只老虎》等
* 创作自己的儿歌作品
第三章音乐鉴赏
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研究和鉴赏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提高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
* 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
* 能够通过音乐感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 能够用专业术语描述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教学内容
* 古典音乐鉴赏:巴赫、莫扎特等
* 民族音乐鉴赏:西北二胡、南方民歌等
* 流行音乐鉴赏:爵士乐、摇滚乐等。
(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一: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新) 整理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娃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通过对比体验新儿童甜蜜生活的幸福感。
2.背唱《草原赞歌》,表现歌曲中的自豪感。
在听唱《娃》活动中,认识波音、下滑音、倚音等记号,并感知这些记号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
3.结合歌曲分辨“4”和升“4”的区别,准确唱出音高;了解琵琶音色,和协奏曲的形式。
4.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尝试不同方式表现娃形象,大胆表达内心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以“娃”为荣的自豪感,培养起热爱祖国、胸怀大志的高尚品质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大家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哪里的风景吗?(草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草原看一看。
2.欣赏《草原小姐妹》A请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播放《草原小姐妹》插曲片段。
问:这段音乐熟悉吗?是什么乐器演奏的?B介绍主奏乐器:琵琶C简要介绍龙梅和玉容小姐妹在狂风暴雪中奋勇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
D完整欣赏。
重点欣赏第1段。
问:除了琵琶,还有什么乐器参与演奏?F介绍协奏曲。
协奏曲是指某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器或民族乐队协同演奏的乐曲形式。
3.新授歌曲《草原赞歌》A小姐妹为什么能奋不顾身、战胜暴风雪,保护羊群?他们的力量从哪里来?(来自对家乡、对草原的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下面就来学唱他们心中的歌,赞美家乡的《草原赞歌》。
B听范唱,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欢乐的情绪,自豪的感情)C 视谱。
随琴哼唱两遍歌谱。
问:歌曲中有几个不同的音?最低音是哪个?最高音是哪个?全曲可分为几句?有没有相同的乐句?D接龙唱谱。
E用“LU”模唱旋律。
F熟悉歌词,演唱歌曲。
G歌曲处理。
H完整演唱。
4.表演《草原赞歌》A学习简单蒙古舞动作。
弹舌、扬鞭、耸肩、骑马B师生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中国娃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通过对比体验新中国儿童甜蜜生活的幸福感。
2.背唱《草原赞歌》,表现歌曲中的自豪感。
在听唱《中国娃》活动中,认识波音、下滑音、倚音等记号,并感知这些记号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
3.结合歌曲分辨“4”和升“4”的区别,准确唱出音高;了解琵琶音色,和协奏曲的形式。
4.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尝试不同方式表现中国娃形象,大胆表达内心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以“中国娃”为荣的自豪感,培养起热爱祖国、胸怀大志的高尚品质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大家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哪里的风景吗?(草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草原看一看。
2.欣赏《草原小姐妹》A请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播放《草原小姐妹》插曲片段。
问:这段音乐熟悉吗?是什么乐器演奏的?B介绍主奏乐器:琵琶C简要介绍龙梅和玉容小姐妹在狂风暴雪中奋勇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
D完整欣赏。
重点欣赏第1段。
问:除了琵琶,还有什么乐器参与演奏?F介绍协奏曲。
协奏曲是指某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器或民族乐队协同演奏的乐曲形式。
3.新授歌曲《草原赞歌》A小姐妹为什么能奋不顾身、战胜暴风雪,保护羊群?他们的力量从哪里来?(来自对家乡、对草原的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下面就来学唱他们心中的歌,赞美家乡的《草原赞歌》。
B听范唱,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欢乐的情绪,自豪的感情)C 视谱。
随琴哼唱两遍歌谱。
问:歌曲中有几个不同的音?最低音是哪个?最高音是哪个?全曲可分为几句?有没有相同的乐句?D接龙唱谱。
E用“LU”模唱旋律。
F熟悉歌词,演唱歌曲。
G歌曲处理。
H完整演唱。
4.表演《草原赞歌》A学习简单蒙古舞动作。
弹舌、扬鞭、耸肩、骑马B师生互动。
5.课堂小结:高唱赞歌,学习英雄,当无愧于“中国娃”称号的新时代的好儿童。
第2课时1.欣赏《草原放牧》A 交流《草原放牧》的故事。
B 听音乐,感受作品的谐略风格。
C介绍歌草原放牧曲创作背景。
D跟音乐哼唱歌词,练习说唱部分。
E表演时启发学生关注音乐的段落变化。
2.新授歌曲《好一个土娃子》A欣赏MTV《好一个土娃子》,感受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B反复欣赏歌曲,讨论:装饰音在歌曲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下滑音)﹋(波音)356(装饰音)a讲解各装饰音的名称,并要求记熟。
b分别演唱以上装饰音,体验各装饰音的唱法。
c装饰音的运用更增加了歌曲的地域性风味。
C跟随录音哼唱歌曲。
D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以领唱、齐唱、一领众合等形式演唱。
E配合音乐,用手绢花、红绸带做道具跳跳秧歌舞。
3.课堂小结第3课时1.欣赏《童声里的中国》A导入: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谈话开始导入欣赏。
B 边欣赏,边在过门处即兴加入声势。
C扮成不同国家的小朋友,随音乐节拍模拟玩足球的姿势、动作。
2.欣赏《好一个土娃子》A 听:丁善德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片段:《郊外去》《扑蝴蝶》《跳绳》《捉迷藏》,并给出相应的图片。
B想:启发学生根据音乐形象选择标题。
C 再现童年:配合音乐表演。
感受钢琴音色,感受玩游戏时的快乐情景。
3.新授歌曲《好一个土娃子》A 听范唱,感受歌曲表达的海娃对大海不可割舍的依恋和赞美。
B分析歌曲。
给歌曲分句,在谱中标上分句记号,做到心中有数。
C将歌曲中分句节奏写在“海螺”“海星”“贝壳”等图片后,藏在教室里,让学生在《好一个土娃子》音乐声中寻找。
音乐停,大家分享赶海的“收获”;练读卡片上的节奏。
D 将两句衬词的越剧比喻成“海浪的声音”、“海风的声音”,让学生听辨并模唱,常准大三度音程与小三度音程。
E 歌曲结构不规整,节奏多变,采用分句教唱法学唱。
F、采用多种形式唱熟歌曲,表达出海娃对大海的不可割舍的情感。
4.课堂小结第二单元绿海林涛里一、单元目标:1.通过欣赏和歌唱,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不同音乐体裁所描绘的春景,了解中外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用恰当的情绪,甜美的歌声演唱《银色的桦树林》、《绿色的祖国》等,表达心中对春天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
3.在“我的创造”等音乐活动中,能运用“同头换尾”的技术创编简短的旋律,并根据所学的音乐内容,用自己的音乐方式,以“绿色环保”“赞美春天”“歌唱春天”、“歌唱祖国”等为主题开展采集与创造活动。
4.通过一系列对“春”的主题欣赏,强化对旋律的听辨能力,感受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春”的多姿多彩时的变化与作用;在对“轻音乐”和“校园歌曲”等音乐分类的探究活动中表现出积极参与的热情。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唱:《银色的桦树林》2.听:《美丽的喀纳斯湖》3.拓展:班得瑞乐队与轻音乐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和歌唱《银色的桦树林》,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不同音乐体裁所描绘的春景,感受中外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法和风格特点。
2.能用明朗、愉悦的情绪,纯美的歌声演唱《银色的桦树林》。
感受歌曲美的意境。
3.通过欣赏班得瑞乐队演奏的作品,了解当代音乐这种音乐体裁的表现方式,拓展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歌曲结构和旋律的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春天到了,在这个风和日丽、充满花香的季节里,你最想做什么?(踏青、春游)那今天我们就寻着花香,一起去踏青春游,感受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吧!(二)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春野》1.在《美丽的喀纳斯湖》的背景音乐中,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
听前设问:听到了什么?仿佛来到了哪里?感觉怎样?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精美的画面。
3.出示《美丽的喀纳斯湖》主旋律,分别用“啦、哒、噜”等衬词模唱主旋律。
在每一乐句尾,教师指挥部分学生模仿鸟叫“喳喳喳喳”,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发声练习。
(三)欣赏想象1.导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用自己的智慧抒发了对“喀纳斯湖”的赞美,诗歌、散文中到处都留有春的足迹。
有很多音乐家都喜欢把诗词谱写成曲,让诗意更充分地表达出来。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首充满诗意的歌。
播放歌曲《美丽的喀纳斯湖》,请学生闭眼欣赏。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春天的什么气息?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七言律诗《美丽的喀纳斯湖》,有表情地齐读。
(四)学习歌曲1.完整地欣赏歌曲,说说歌曲中哪两句完全一样?哪两句比较像?哪一句完全不同?2.根据学生回答,分别用不同色块表现歌曲中的相同与不同的旋律。
(点击课件)3.试唱曲谱。
4.对于第三句中的“5 #45.”,要先听琴声再模唱,教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并提醒学生要轻声唱。
5.跟琴学唱歌曲。
6.完整、熟练地演唱歌曲。
7.通过对比演唱,根据学生的回答,为歌曲加入力度记号,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五)拓展1.教师介绍“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和歌曲作者李叔同。
2.出示《送别》,边欣赏边跟唱。
(六)教师课堂小结,结束教学。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复习《银色的桦树林》,二声部轮唱。
2.我的创造(1)3.听《森林狂想曲》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春的“诗情画意”,尝试二声部轮唱,并能完整熟练地演唱。
2.在“我的创造”音乐活动中,能运用“同头换尾”的技巧创编简单的旋律。
3.通过欣赏歌曲《森林狂想曲》了解其浓郁的地域风格特点,领略祖国的美丽风光。
教学重难点:歌曲意境的创设和表现,旋律创编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银色的桦树林》1.用LU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2.有感情地齐唱歌曲。
3.师:刚刚我们是用齐唱的形式来表现歌曲的,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呢?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并请一些学生上来表演。
4.尝试用二声部轮唱,并完整地演唱歌曲。
教师对学生的声音提出一些要求。
5.小组合作,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提醒学生动作的设计要富有诗的意境。
6.分组展示歌表演。
(二)、我的创造1.唱一唱前两个乐句。
观察歌曲前两个乐句有什么联系?(两个乐句节奏是相同的。
两乐句前段相同,只是结尾稍加变化。
)最后得出歌曲创造的一般规律:同头换尾的手法。
2.感受两种“尾部”不同的音乐效果。
3.学生进行创编。
4.作品展示(三)欣赏《森林狂想曲》1.师:大家知道著名的国家名胜风景区九寨沟吗?它位于四川省北部,有“人间仙境”的美誉,被列为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
师:有一首歌曲是这样唱的:“在离开很远的地方,总有一双眼睛在守望,她有着森林绚丽的梦想,她有着大海碧波的光芒。
到底是谁的呼唤那样真真切切,到底是谁的心灵那样寻寻觅觅。
哦神奇的九寨,人间的天堂。
”让我们赶快来欣赏《绿色的祖国》吧。
播放歌曲《绿色的祖国》同时欣赏九寨风光。
2.欣赏完歌曲,学生谈谈感受。
3.再次欣赏。
(四)小结1.请学生课后收集自己喜欢的表现“春”的音乐作品。
2.布置学生自制沙球。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听:《美丽的喀纳斯湖》《森林狂想曲》2.唱:《银色的桦树林》《绿色的祖国》3.学习舞蹈。
教学目标:1.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森林狂想曲》。
2.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重难点:1.感受两首音乐的形象及风格。
教学过程:(一)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森林狂想曲》1.聆听《美丽的喀纳斯湖》《森林狂想曲》乐曲开头一段。
说说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
2.介绍作者。
3.让我们完整地来欣赏乐曲。
老师出示图形,请学生在欣赏时,听到音乐段落,选择出相应的图形。
并说出你的体会。
总结歌曲的结构:A+B+A‘传统的三部曲式结构。
4.以“春”为主题,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小组合作,用动作形态表现各具特色的“春之图”。
(动作形态是动态和静态的结合,可以表现冰雪融化、春暖花开等不同的动作组合)随音乐律动。
(二)学习歌曲《银色的桦树林》《绿色的祖国》1.导入用“啦”边跳边哼唱歌曲主歌部分旋律。
2.学生模仿,解决切分节奏3.听了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4.再次欣赏歌曲,学生跟师一起跳。
6.学习歌曲舞蹈7.练习舞蹈8.随着音乐一起跳。
(三)课堂小结第三单元梨花英秀单元目标:1.在听、唱、动的活动中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增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2.能熟练有感情地演唱本单元歌曲、戏曲。
能有兴趣地聆听本单元所欣赏的一些戏曲、乐曲。
初步体验京剧特有的声腔、节奏特点,并尝试表现出来。
3.乐于模仿戏曲中一些简单的身段、动作,并与同学合作表演急急风中走圆场,增强与他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感受京剧的独特表现力。
单元重点、难点:1.通过欣赏、学唱与表演,学生能初步感受“京腔京韵”的独特魅力,了解、熟悉、热爱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情.2.体验京剧、戏歌的特点,并能尝试着表现。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听《京调》(笛子与乐队)2.动:我的创造:填词演唱西皮流水旋律 3.拓展:西皮、二黄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京剧特有的声腔、节奏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