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糖胺检验对糖尿病诊断与治疗的价值分析

合集下载

果糖胺检验对糖尿病诊断与治疗的价值分析

果糖胺检验对糖尿病诊断与治疗的价值分析

果糖胺检验对糖尿病诊断与治疗的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果糖胺检验对糖尿病诊断与治疗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4月到2015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34例,将其选为观察组,选取某单位体检血糖正常者共3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均采用终点比色法测定其果糖胺,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观察组控制良好组的患者其果糖胺含量与对照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临床上果糖胺检验对糖尿病诊断与治疗获得非常理想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果糖胺;糖尿病患者;测定结果果糖胺(FMN)是血浆中的血清蛋白与葡萄糖非酶糖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它的反应过程具有缓慢性且不可逆,因而其比例可反映糖尿病患者2-3周内的血糖的控制水平。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果糖胺检验对糖尿病诊断与治疗的价值,选取2014年4月到2015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34例为观察组,选取某单位体检血糖正常者共34例为对照组,共6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与观察组均采用终点比色法测定其果糖胺,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到2015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34例为观察组,选取某单位体检血糖正常者共34例为对照组,共68例参与者。

对对照组人员测定血糖,其血糖浓度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观察组则为血糖浓度异常患者,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以及肥胖、疲乏无力等。

观察组3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62.2±3.5)岁;对照组患者男性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6.5±2.5)岁,其中血糖控制较好的为14例(血糖<7.0mmol/L),血糖控制较差的则为20例(血糖>7.0mmol/L);两组患者在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5-脱水葡萄糖醇、果糖胺和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

1,5-脱水葡萄糖醇、果糖胺和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

3 8・
f ( J o u ma o f - ' l l i n l i c a l Me d i c i n e i n P r a c t i c e

专 l 用 临 床 医 药 零 志


2 o 1 5 年 第 1 9 卷 第 7 期 … … … … …
Z HA NG Z h o n g z h i ,Z HANG Ho n g me i ,Z HANG J i n g ( De p a r t m e n t o fE n d o c r i n o l o g y ,Hu b e i P r o v i n c i a l Ho s p i t a l o f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g r o u p t h a n t h a t i n t h e HC s g r o u p( P<0 . 0 1 ) . S e r u m l e v e l o f F MN a n d b l o o d I - I b A l c l e v e l we r e s i g —
g r o u p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S e r u m l e v e l s o f 1 . 5 一 AG a n d F M N a n d b l o o d Hb Al c l e v e l s we r e d e t e c t e d a n d c o mp a r e d b e t we e n t wo g r o u p s .Re s u l t s S e r u m l e v e l o f 1 . 5 - AG w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l o we r i n t h e DM

果糖胺和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肾病血糖监测的应用价值

果糖胺和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肾病血糖监测的应用价值

果糖胺和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肾病血糖监测的应用价值王前明【摘要】目的探讨果糖胺(FMN)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肾病血糖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ACR比值(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将92例研究对象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分析FMN、HbA1C、空腹血糖(FBP)、尿总蛋白(uTP),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组FM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大量白蛋白组FMN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HbA1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FMN与FBP呈正相关(r值为0.566,P<0.01),与uTP呈负相关(r值为-0.681,P<0.01);HbA1c与FBP呈正相关(r 值0.749,P<0.01),与uTP无相关关系(r值0.052,P>0.05).结论FMN和HbA1C水平分别受尿蛋白水平和肾功能分期影响,选择两者作为糖尿病肾病血糖监测指标时,必须先评估患者的尿蛋白水平和肾功能分期情况.【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7(008)016【总页数】3页(P118-120)【关键词】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尿病肾病【作者】王前明【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福建厦门 36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防止糖尿病肾病发生、进展的重要手段,寻找合适的血糖监测指标则是关键。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红蛋白糖基化产物,是评价糖尿病血糖管理治疗方案的有效指标[1],也是许多国家糖尿病协会推荐的标准[2-3],但HbA1c容易受红细胞寿命的影响。

果糖胺(FMN)是葡萄糖与血清蛋白(主要是白蛋白)通过非酶促糖基化反应后的产物,半衰期为14~20天,可反应2~3周前的血糖水平,不受红细胞寿命的影响,由于糖尿病肾病出现蛋白尿,影响血清蛋白的半衰期,可能也影响果糖胺对血糖水平的评估,本文旨在研究两者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价值。

空腹血糖、血清果糖胺及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空腹血糖、血清果糖胺及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空腹血糖、血清果糖胺及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究在糖尿病患者中实施空腹血糖、血清果糖胺及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将在我院检查确诊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8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时间均在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期间,对比两组患者的FPG、FMN、HbA1c及FPG、FMN、HbA1c联合检测的准确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PG、FMN、HbA1c水平均明显较对照组高,同时FPG、FMN、HbA1c联合检测糖尿病的准确率明显较单一检测高,P<0.05。

结论:空腹血糖、血清果糖胺及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可明显提升临床检测的准确率。

关键词:空腹血糖;血清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糖尿病糖尿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且该疾病的并发症较多,肾脏受损、心血管疾病等均为该疾病的常见并发症,该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均存在较大的威胁[1]。

因此临床针对血糖水平出现异常情况的患者开展相关检测,对患者的胰岛功能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旨在探究空腹血糖(FPG)、血清果糖胺(FMN)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检测糖尿病的临床作用,为临床检测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和方法1.1 基线资料选取在我院接受糖尿病检测的人员160例(2015.2-2016.4)进行研究,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健康人员)及观察组(糖尿病患者),两组均为80例。

对照组:男、女性患者各占43、37例;平均年龄为(55.87±8.53)岁。

观察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为42例与38例;平均年龄为(56.12±7.43)岁;根据患者的并发症其中包括,23例患者合并肾脏疾病、9例患者合并神经疾病,29例患者存在心血管疾病,19例患者未出现并发症;经检验,其中包括19例脆性糖尿病患者及61例2型糖尿病患者。

对比上述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性别与年龄,均未存在明显差异,P>0.05。

血清果糖胺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

血清果糖胺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

白蛋 白发 生 结 合 , 于在 体 内 白蛋 白的 浓 度相 对 稳 定 , 血 由 故
平均病程 9年( 病程为 1 1 ) 所有 患者符合 WHOD ~2 年 。 M 诊 断和分类专家委员会提出的新标准和全 国糖尿病协作组 的诊 断 标 准[] 而且 排 除 心 血 管 、 化 系统 、 尿 系 统 疾 病 3, 消 泌
【 关键 词 】 血清果糖按 ; 血糖 ; 糖尿病
血 清果 糖 胺 f MN 是 蛋 白质 的 赖 氨 酸残 基 与 葡 萄 糖 还 ) F 原 端 的 醛基 发 生 非 酶 促 反 应 后 所形 成 的物 质 ,该 非 酶 促 反
道 相 一 致 3 讨 论
应依赖血糖( G 浓度 , B) 即血糖浓度愈高被糖化 的蛋 白质就 愈多。 果糖胺在正常人血清中的水平较低, 有研究报道【】 1: 在 D 患者 中 F M MN水 平 可 有 不 同程 度 的升 高 。 因 此 , 对 糖尿病 患者 的 F MN的测定对于 D 的诊断 、 M 及治疗均有重
血 清 果 糖 胺 检 测 对 糖 尿 病 患者 的 临床 价值
刘桂 华
( 头 市澄 海 区东 里 中心 卫 生 院 , 东 汕 广
汕 头 ,18 9 552 )
【 摘要 】 目的 : 探讨糖 尿病( M 患者血清果 糖胺( MN 和血糖之间 的相关性 。方法 :O D D ) F ) 6 例 M患者( 实验组 ) 6 例健 及 0
尿病 杂 志 , 9 5 8 3 :7 . 19 , () 1 7
[] e se . o e zma ia y g cs l d p o en . vC i 2 B m ti RE N n n y t c l l oya e rt is Ad l n l y t n C e ,9 7 2 ( ) 1 8 h m 1 8 , 6 1 : —7 .

Ⅱ—型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Glu)联合果糖胺(FRA)和糖化血红蛋白

Ⅱ—型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Glu)联合果糖胺(FRA)和糖化血红蛋白

Ⅱ—型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Glu)联合果糖胺(FRA)和糖化血红蛋白(HbAic)检测的意义目的:检测果糖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在Ⅱ-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监测及并发症预防方面的重要性,用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以”近期、纵向、全程”观察的方法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监护,对24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检测,其中男性患者119,女性121,血糖范围分别为小于6.0、6.0-7.0、7.0-8.0、大于8.0,统计患者人数并进行比较。

结果: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三者关系密切,分别为病人提供即时、短期、长期的血糖信息。

结论: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监测、治疗方案选择、病情评估,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方面的重要性,而单依靠其中一项或者两项是远远不能比较的。

标签:Ⅱ-型糖尿病;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是一中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

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以及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损害,导致其功能障碍和衰竭。

严重者可引起身体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2]。

空腹血糖(GLU)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之前采的血样,所检测的血糖值,为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此时的血糖含量能够反应胰岛β细胞功能,一般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反应即时的血糖。

果糖胺是血液中葡萄糖与血清蛋白经非酶促反应产生的一种酮亚胺[3],受血清蛋白半衰期的影响,能够反映2-3周期间血中平均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4-5]。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选择从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全部同时联合检测三项指标的糖尿病患者。

1.2仪器: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NycoCard ReaderⅡ金标定量仪。

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病中的检测价值

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病中的检测价值

甘肃医药2018 年37 卷第6 期Gansu Medical Journal ,2018,Vol.37,9o.6•521.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病中的检测价值王雪莲慕玉霞李雪峰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洛阳471000【摘要】目的:探讨果糖胺(FR U)、糖化血红蛋白(H b A lc)在妊娠糖尿病筛查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方法:测定89例正常妊娠孕 妇、57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DM)75g糖尿病葡萄糖诊断试验(0GTT)和H bA1c、F R U含量水平。

结果:妊娠糖尿病组血中H b A lc和果 糖胺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F R U值随年 值 ,H bA1c随年龄的增高 ;F R U和H bA lc血糖、1小时血糖、2 血糖、血糖的平均值 的相关性,其中H bA lc血糖的相关度最大,F R U血糖平均值的相关度最大。

结论:H bA lc 和果糖胺可作为妊娠期糖尿病筛查诊断的,大 的临床研究明诊断的标准。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诊断中图分类号:R74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25(2018)6-0521-02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在孕妇中病为2%~5%,是女性妊娠期比较常见的一 。

年,妊娠期糖尿病的[1]。

妊娠期糖尿病女性 ,患者及 。

研究 在孕前糖尿病,在孕24~28 葡萄糖量试验确诊为正常妊娠孕妇、妊娠期糖尿病,测糖化血红蛋白 (HbAlc)和果糖胺(FRU),探讨血清HbAlc及FRU测定 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2]。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1月到2017年4月于院产科诊定期 查分的孕妇146 例,孕产妇 分,糖尿病、糖尿病,其孕期的血糖、、血常正常,0GTT果分为GDM组57 例,平3(27.5±7.3)_,孕周(24.7±2. 3),;正常妊娠组 89 例,平(26.5±6.6)岁,孕(25.3±2.9),;GDM组及 正常妊娠组的一 学意义(!>0.05)。

糖化血红蛋白与果糖胺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糖化血红蛋白与果糖胺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糖化血红蛋白与果糖胺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与果糖胺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1月— 2016年10月期间在该院建档产前检查的45例妊娠糖尿病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该院建档产前检查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

两组产妇均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送检,测定空腹血糖(FPG)、果糖胺(FRU)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统计两组产妇FPG、FRU、HbA1c指标水平和阳性率。

结果观察组FPG[(9.04±2.18)mmol/L]、FRU[(3.56±1.23)mmol/L]、HbA1c[(7.03±1.32)%]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PG(4.49±0.86)mmol/L、FRU(1.57±0.33)mmol/L、HbA1c(5.24±0.4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FPG阳性率(53.33%)、FRU阳性率(88.89%)、HbA1c阳性率(95.5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PG(6.67%)、FRU(6.67%)、HbA1c(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FRU(88.89%)和HbA1c(95.56%)阳性率均显著高于FPG 阳性率(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妊娠糖尿病诊断中糖化血红蛋白与果糖胺准确性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妊娠糖尿病诊断、治疗和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标签:妊娠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临床诊断妊娠期是糖尿病的高发阶段,与产妇内分泌水平改变、饮食等因素密切相关,发病机制复杂[1]。

妊娠期糖尿病多可在产后恢复糖代谢正常,但是若不及时控制,可引发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等妊娠并发症,威胁产妇和新生儿健康安全,因而孕期需强化血糖监测,及时发现糖代谢异常,尽早控制血糖,将妊娠期糖尿病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降到最低[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糖胺检验对糖尿病诊断与治疗的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16-01-28T15:14:14.58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作者:杨立新
[导读] 铜仁市中医院果糖胺(FMN)是血浆中的血清蛋白与葡萄糖非酶糖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

杨立新
铜仁市中医院贵州铜仁 554300
摘要:目的:探讨果糖胺检验对糖尿病诊断与治疗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4月到2015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34例,将其选为观察组,选取某单位体检血糖正常者共3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均采用终点比色法测定其果糖胺,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观察组控制良好组的患者其果糖胺含量与对照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临床上果糖胺检验对糖尿病诊断与治疗获得非常理想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果糖胺;糖尿病患者;测定结果
果糖胺(FMN)是血浆中的血清蛋白与葡萄糖非酶糖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它的反应过程具有缓慢性且不可逆,因而其比例可反映糖尿病患者2-3周内的血糖的控制水平。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果糖胺检验对糖尿病诊断与治疗的价值,选取2014年4月到2015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34例为观察组,选取某单位体检血糖正常者共34例为对照组,共6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与观察组均采用终点比色法测定其果糖胺,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到2015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34例为观察组,选取某单位体检血糖正常者共34例为对照组,共68例参与者。

对对照组人员测定血糖,其血糖浓度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观察组则为血糖浓度异常患者,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以及肥胖、疲乏无力等。

观察组3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62.2±3.5)岁;对照组患者男性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6.5±2.5)岁,其中血糖控制较好的为14例(血糖<7.0mmol/L),血糖控制较差的则为20例(血糖>7.0mmol/L);两组患者在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入选者均进行早晨空腹静脉血液采集,同时将血清迅速分离利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利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果糖胺。

1.3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参与者的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汇总,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糖尿病患者控制不良组间的血糖以及果糖胺值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健康人组与糖尿病控制不良组的果糖胺值与血糖测定结果(x±s)
组别例数血糖果糖胺
对照组 34 4.67±0.48 1.95±0.41
糖尿病控制不良组 20 9.76±3.84 3.89±0.59
T值 -- 7.7813 15.9744
P -- <0.05 <0.05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人体内的诸多蛋白质会在高糖环境下产生糖化,从而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产生,例如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冠心病等等[1],因此血糖浓度检测与控制对糖尿病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果糖胺(FMN)是血浆中的血清蛋白与葡萄糖非酶糖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它的浓度与血糖的水平呈现正比例相关,它的反应过程具有缓慢性、不可逆性,同时具有较稳定特征。

葡萄糖在人体内发生反应后,其90%左右形成糖化血清蛋白,对血清中的糖化血清蛋白实验则被称为果糖胺实验,果糖胺的形成过程中,血糖水平以及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对其具有影响作用。

血清蛋白的半衰期一般为14-20天左右[2],较血红蛋白较短,因此果糖胺的测定有别于空腹血糖测定反应瞬间血糖高低,它主要是表现患者在具体测定之前的2-3周左右的血糖控制水平,因此具有一定的可判断性。

因此果糖胺的测定具有比随机测定更高效的测定效率,它不仅有利于缺陷性糖尿病的监测,同时还可以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以及用药等提供良好的指导[3],有效预防糖尿病大血管的病变。

果糖胺的测定具有简易性,只需静脉采集2ml 左右的血液,同时其采集要求并不受血糖浓度的影响,因此其采集结果更加准确,是检测糖尿病患者短期内血糖值以及控制的有效方法。

血糖浓度的检测有利于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以及药物治疗效果的检验与判断,同时果糖胺的检测也反映了近期糖尿病患者各项因素的控制情况[4],因此在糖尿病控制良好的组间其血糖以及果糖胺与正常人无异,而对于糖尿病控制不良组间,血糖以及果糖胺的检测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果糖胺的数值随着血糖浓度的上升而增加[5],因此果糖胺对糖尿病患者的医诊以及监测、治疗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本实验研究表明,临床上果糖胺检验对糖尿病诊断与治疗,获得非常理想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俊. 糖化血红蛋白与果糖胺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 当代医学, 2014, 18(1):11-12.
[2]于晓明, 胡雪峰, 梁春燕. 联合检测血糖、血清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意义[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0, 42(3):305-306.
[3]王小平. 空腹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05(31):44-45.
[4]田小平, 徐宁, 尹冬,等.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果糖胺及空腹血糖的相关分析[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3, 21(1):176-178.
[5]李元宏. 血清果糖胺测定作为糖尿病诊断单一指标可行性的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07(21):2321-23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