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关系(台湾问题)祖国统一大业

合集下载

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台湾问题的背景
• 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 于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
• 与中国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有关,但 更重要的是外国势力的介入。
• 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
• 三国时期:孙权派大将卫温去夷洲 • 隋朝:隋炀帝三次派人去琉球 •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 • 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正式设台湾府 • 《马关条约》日本占台湾。 • 1945年日本归还台湾 • 民国:1949年国民党播迁来台湾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才是 最佳选择
•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人民决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力量 将它分离出去
•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我们一贯的主张 ,然而有时和平是需要斗争来赢取的 。当一切和平方式都不能使某些人“ 迷途知返”时,战争是解决问题的唯 一办法
• 1 995年 1月 30日发表了题为《为促进祖国 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 , 精辟地阐述了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 制”思想的深刻内涵 ,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 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 张
• 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是根据不断变化着的国 际国内局势 ,针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实际 情况提出的
• 制作: • 资料收集:
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和平解决台 湾问题的初步探索
1.建国初期准备武力解放
在渡江战役结束、南京解放以后,以毛泽 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集体领导根据当时国 内外局势特别是美国插手台湾问题、阻挠统一 大业的形势,提出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和 政策。但由于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海军第7舰 队进驻台湾海峡、空军第13航空队进驻台湾 ,我党解放台湾计划受到干扰和阻滞。
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 一个中国的前提下

祖国统一大业知识点总结

祖国统一大业知识点总结

祖国统一大业知识点总结《祖国统一大业》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一国两制的深刻内涵和意义以及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祖国统一大业,欢迎大家阅读。

祖国统一大业必考知识点祖国统一大业历史知识点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10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它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并理解香港回归的意义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

香港回归的意义: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耻辱,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了解《告台湾同胞书》和“九二共识”《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

“九二共识”: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祖国统一大业重要知识点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一、“一国两制”构想——(1)目的: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2)形成过程:①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

中国政府命令解放军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

②1981年,全国人大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谈话。

主张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

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思想。

祖国统一问题

祖国统一问题

祖国统一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实现国家统一是当代中国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始终把“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作为自己的目标,先后制定了“和平解放”和“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的方针,实现了港、澳回归,极大鼓舞了海内外炎黄子孙,主导了中国统一大业的进程。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 提出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

一个是由大陆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组成的社会主义为基础的联盟, 一个是包括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组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政治基础的联盟. 邓小平根据新的历史条件, 主张在两种制度并存的情况下, 实现祖国统一。

社会主义是主体, 资本主义是补充, 两种制度和平共处, 即“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他们不要破坏大陆的制度, 我们也不要破坏那里的制度“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 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实行“一国两制”, 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 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好方式(一)、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施。

在香港实施“一国两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妥善处理一个主权国家内,不同政治社会制度共存和谐发展的尝试。

香港回归十年来,“一国两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中所显示出来的强大生命力,已经向世界表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的某些特殊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与整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共存和谐发展,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浅谈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

浅谈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

浅谈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主权国家的神圣权利,也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联合国和它的成员国不得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

联合国《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指出:凡以局部或全部破坏国家统一及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为目的之企图,都是不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宰割、被凌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而英勇奋斗的历史。

台湾问题的产生与发展,都与这段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

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迄今尚处于与大陆分离的状态。

这种状态一天不结束,中华民族所蒙受的创伤就一天不能愈合,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也一天不会结束。

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

台湾古称夷洲、流求。

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

距今1700多年以前,三国时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等对此就有所著述,它们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字。

公元3世纪和7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

进入17世纪之后,中国人民在台湾的开拓规模越来越大。

17世纪末,大陆赴台开拓者超过10万人。

至公元1893年时,总数达到50.7万余户,254万余人。

200年间增长25倍。

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由南到北,由西及东,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大大加速了台湾整体开发的进程。

这一史实说明,台湾和中国其他省区一样,同为中国各族人民所开拓所定居。

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即使在日本侵占的50年间,这一基本情况也没有改变。

台湾的开拓发展史,凝聚了包括当地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

海峡两岸中国人为反对外国侵占台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

国民党史和国共关系(台湾问题)

国民党史和国共关系(台湾问题)

专题四 国民党史和国共关系(台湾问题):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2、中国同盟会(1905,东京):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政治纲领:(见专题二)3、国民党:1912年为限臸袁世凯权力,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1913年被袁世凯武力解散。

4、中国国民党: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并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提出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中国国民党性质转变: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争夺领导权。

1927年蒋、1910年10月11日武昌起义成功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虽有立宪派和旧官僚混迹其中,但仍不失为一个革命政府。

2、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1月1日成立于南京,这是一个以革命党人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3、广州军政府:1917年成立,最后被西南军阀控臸,孙中山被排挤。

4、广州国民政府:1925年在广州成立,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5、武汉国民政府:1927年初国民政府自广州迁到武汉,开始了武汉国民政府的统治。

同年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同南京国民政府合并。

6、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

随后“宁汉合流”、1928年“东北易臶”,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了。

7、南京伪国民政府:1940年在日本扶植下成立,是一个汉奸傀儡政府。

8、台湾国民党当局: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退守台湾。

20001927年,“宁汉合流”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的建立。

为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和镇压革命运动,成立特务组织、实行保甲臸度;1945年重庆谈判拒绝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1946年撕毁政协决议;1946年臸定伪宪法,确认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祖国统一大业

祖国统一大业

08/11,马英九会见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一行
08.12.15 搭乘津台直航首个航班的乘客登机
08.12.15 海峡两岸海上直航(天津港)首航仪式
12月15日,今年81岁、出生在台湾的郑坚老先生在 两岸直接通邮仪式上投寄出寄往台湾的家书。
2008年12月23日团团圆圆赴台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海峡 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是历史,也 是现状,更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 实,任何否认、诋毁、歪曲都是 徒劳的。两岸关系发展的实践已 证明,一个中国原则是台海和平 和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石,是 两岸同胞安居乐业的保障。坚持 一个中国原则,台海和平稳定, 两岸互信互惠;背离了一个中国 原则,则两岸互信无存,台海局 势紧张。一个中国原则是攸关中 华民族根本利益,攸关国家主权 和领土完整的大是大非问题,中 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立场坚定不 移,绝不可能有任何妥协。任何 势力、任何人,都不要指望在一 个中国原则问题上有什么讨价还 价的余地。13亿中国人民是决不 会容忍“台独”分裂的。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 出 1 、形成过程
(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 湾同胞书》 (2)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 题的谈话 (3)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明确提出
2.“一国两制”的内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 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一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陆 两制 港澳台 资本主义制度 补充 前提和核心
香港问题由来
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新界
1860《北京条约》——九龙 1842《南京条约》——香港岛
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 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英国届时将香 港交还给中国。 ——中英联合声明

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PPT课件3 人教版

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PPT课件3 人教版
《与台湾关系法》中对台湾问题的承诺,使台湾问题复杂化。
统一构想和“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构想
提出过程: ①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② 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 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③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④ 1982年《宪法》规定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设想, 1984年人大通过了关于一国两制的政策。

16、沉沦苍白了我美丽的幻梦,这是个多雨的秋天,天气也非常的寒冷,总接触到一些事物,不免睹物思人,引起泛滥成灾的那股洪流,淹没了这个伤情的季节。
1.“台独”的理论有那些错误?请以史实来说明
2.“台独”的分裂:台湾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 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从历史上看:台湾自古和祖国大陆密不可分。台湾古称夷洲、流求。 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 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 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元朝1290年设澎湖巡检司。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行使对台湾的统治权。1683年康熙统一 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省设立。1895 年,《马关条约》台湾割让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 收复台湾。
台湾问题
材料2:温总理强调说:"记者先生,你可以翻开1861年贵国 制定的两部反分裂法,不也是同样的内容吗?而且随后就发 生了南北战争。我们不愿意出现这种情况。
南北战争同两岸关系相比是否有相似和相比之处? 南北战争真的是为 了废除奴隶制而战吗?如果不是,为了什么?对两岸又有什么现实意义?
美国内战不是为了消灭奴隶制,而是分裂与统一两股势力之争。国家 的统一和政府的稳定是民主政治和市场经 济的保证。美国内战的结果是 奴隶制的废除,联邦政府的强化,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为美国成为 下一世纪的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

2016年中考历史专题--- 国共关系(台湾问题)祖国统一大业 民族问题

2016年中考历史专题--- 国共关系(台湾问题)祖国统一大业  民族问题

专题七国共关系(台湾问题)祖国统一大业民族问题一、对国共关系的认识1)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国共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1924—1949年)合作(1924—1927年),-----分裂-------合作(1937—1945年),-----分裂2)概括制约国共关系变化的因素。

A 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B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 国际的影响。

3)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各取得什么重大成果?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人:国—孙中山;共—陈独秀),取得北伐胜利第二次国共合作(领导人:国—蒋介石;共—毛泽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4)分裂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导致国民革命失败,形成国共十年对峙,日本乘中国内战大举侵华。

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导致双方三年多内战,祖国至今未能完全统一。

(5)探究国共关系对于今天来说,有何现实意义?1)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2)两党可以通过谈判,进行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6))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和则两利,分则两伤。

(7)结合当前形势谈谈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们应该作何努力。

加强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加强高层领导人的对话;加快大陆经济发展,缩小两岸的经济差距;加强两岸人员往来等。

(8)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根本原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面临严重民族危机。

(9)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共再次谈判:西安事变后的谈判和重庆谈判。

二、祖国统一大业“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它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但首先在香港问题上得以成功运用,而后运用它又解决了澳门问题。

香港问题1、香港问题的由来(1)1842年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2)1860年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把九龙司地方一区割让给英国;(3)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共关系(台湾问题)祖国统一大业
一、对国共关系的认识
1924—1949年,国共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

“分则两伤”:十年内战时期,国民党对根据地进行“围剿”,导致日本帝国主义乘隙而入,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独立,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最终败逃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对峙,致使中华民族至今尚未完成统一大业。

“合则两利”: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和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团结奋战,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0年代,日本侵华威胁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国共两党再次合作,进行全民族的共同抗战,中国人民才取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总之,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再次合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它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但首先在香港问题上得以成功运用,而后运用它又解决了澳门问题。

运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后,台湾和香港、澳门的区别在于:
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香港问题
1、香港问题的由来
(1)1842年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2)1860年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把九龙司地方一区割让给英国;
(3)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

2、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
标志着香港回归了祖国的怀抱,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了,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耻辱。

3、香港问题的解决有什么现实意义
香港问题的解决,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战略方针的成功运用,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必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

4、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清朝的落后,使外国列强侵略中国;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

澳门问题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强行占据澳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台湾问题
1、历史上的台湾地区
古代:①三国时吴国派卫温到达夷州,夷州即台湾。

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流球,流球即台湾。

③台湾与祖国的第一次分离和回归:1624的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1662年,郑成功率军打败
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④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近代:⑤1885年,清朝正式在台湾设省,刘铭传为清朝台湾督办军务大臣,在1883~1885年中法战争中率领台湾军民奋勇击退法国侵略者。

⑥台湾与祖国的第二次分离与回归: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
本,二战结束后,1945年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罗宣言》,从国际法角度证明了澎湖列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领土。

《波茨坦公告》重申了这一点。

现代:⑦台湾与祖国的第三次分离——台湾问题的由来与实质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

1950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将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

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⑧60-70年代台湾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2、历史上三次收复台湾
①郑成功于1662年驱逐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②1683年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清政府设台湾府,开始管理台湾。

③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把台湾交还给中国。

3、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的区别:前者是内政问题,后者是主权问题
4今日台湾问题的由来:1949年国民党退到台湾,美帝国主义派海军第七舰队到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中国解放台湾,造成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对峙。

5、台湾是中国领土的法律依据
国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国际法:①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必须把台湾归还中国。

②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波茨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必须得到实施。

③世界上已有一百六十多个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④1971年联合国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6、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基本方针、基本原则):一个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7、阻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因素
一是“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二是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破坏。

8、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才能取得进一步发展。

9、中国的完全统一能够实现吗?
中国的完全统一必将实现。

原因如下: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两岸历史文化传统、语言等相同;
(2)“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3)中国国力日益强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4)中国共产党制定了统一方针和政策,如“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本原则确保完全统一;
(5)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统一并以统一为历史主流的伟大民族,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渴望祖国完全统一,岛内分裂势力不得人心;
(6)港澳顺利回归,繁荣稳定,成为“一国两制”的范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