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的超声诊断【超声科】

合集下载

冠心病的心脏超声检查与诊断

冠心病的心脏超声检查与诊断

冠心病的心脏超声检查与诊断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主要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心肌缺血、组织供氧不足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

心脏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心脏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冠心病的心脏超声检查:声像图检查声像图是心脏超声检查的主要方法之一。

它通过利用超声波的原理,产生高频声波并将其发送到心脏,然后通过接收和处理回波信号,生成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图像。

声像图检查可以提供详细的心脏解剖结构信息,包括心脏壁厚度、室间隔和心室腔大小等指标。

通过观察心脏结构的异常变化,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冠心病的可能性。

二、冠心病的心脏超声检查:血流动力学检查血流动力学检查是心脏超声检查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它通过测量和分析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评估心脏的功能和血液供应情况。

在冠心病患者中,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的收缩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导致血流速度和血流量的异常改变。

通过血流动力学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和评估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三、冠心病的心脏超声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是一种全面评估心脏功能的方法。

它结合了声像图和血流动力学检查的特点,可以同时观察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评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瓣膜功能以及心室壁运动情况。

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超声心动图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

四、冠心病的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心脏超声检查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应用。

首先,心脏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避免传统冠脉造影等有创性检查的风险和不便。

其次,心脏超声检查可以提供详细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有助于评估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此外,心脏超声检查还可以指导冠心病的治疗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总结起来,心脏超声检查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冠脉血管内超声诊断标准

冠脉血管内超声诊断标准

冠脉血管内超声诊断标准
冠脉血管内超声诊断标准主要参考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技术,这是一
种无创性的超声技术和有创性的导管技术相结合的新诊断方法。

以下是相关诊断标准:
1. 血管直径、狭窄程度:可以通过IVUS定量测定分析血管直径、狭窄程度,判断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狭窄。

2. 冠脉病变的形态、性质及病变分布:通过IVUS可以明确冠脉病变的形态、性质及病变分布,观测冠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消退,评价血管壁的张力和顺应性。

3. 最小管腔面积:例如,患者的左前降支近段的最小管腔面积不到4mm^2,经过介入治疗后IVUS检查发现最小管腔面积达到8mm^2,且原来的支架与血管壁更好的贴合,完成精细化治疗。

此外,不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UCG)、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也对冠脉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然而,具体的诊断标准可能因不同的检查技术和设备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参考具体设备的产品说明书和操作指南。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冠脉血管疾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多种检查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估,单一的影像学检查可能无法完全确定诊断结果。

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检查结果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血管内超声检查参数与定量血流分数的相关性研究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血管内超声检查参数与定量血流分数的相关性研究

·临床研究·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血管内超声检查参数与定量血流分数的相关性研究耿亮 袁圆 万青 王兴旭 游洁芸 俞帅 韦苇 李纪明 高力明 汪云开郭蔚 黄瑛 张奇【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参数与定量血流分数(QFR)的相关性。

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接受QFR和IVUS检查的116例患者(117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根据QFR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QFR≤0.80组(25处病变)和QFR>0.80组(92处病变),比较两组IVUS检查参数的差异。

应用Poisson线性相关性分析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IVUS与QFR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QFR≤0.80的预测因素。

结果 IVUS检查发现,QFR≤0.80组最小管腔面积(MLA)[(3.1±0.8)mm2比(3.6±1.1)mm2,P=0.040]、最小管腔直径(MLD)[(1.8±0.3)mm比(2.0±0.3)mm,P=0.012]显著小于QFR>0.80组,而斑块负荷[(73.5±5.6)%比(68.0±8.4)%,P=0.002]、面积狭窄率[(69.8±8.8)%比(63.8±9.8)%,P=0.007]、斑块偏心指数[(0.83±0.12)比(0.73±0.19),P=0.008]及回声消减斑块比例(52.0%比23.9%,P=0.003)显著高于QFR>0.8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ois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MLA(r=0.259,P=0.005)、MLD(r=0.300,P=0.001)与QFR正相关,而斑块负荷(r=–0.357,P<0.001)以及斑块偏心指数(r=–0.247,P=0.008)与QFR负相关。

超声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有效性比照观察

超声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有效性比照观察

超声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有效性比照观察何伟波【期刊名称】《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年(卷),期】2022(6)8【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有效性。

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阳谷县人民医院超声科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50例为观察组,同时纳入同期收治的健康体检者50名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发生率、斑块性质、狭窄程度及血脂检验指标。

结果: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1.42±0.13) mm,显著大于对照组的(0.83±0.22) mm (P<0.05);观察组斑块发生率为3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P<0.05)。

单支血管病变占比最高,与双支血管病变、多支血管病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混合型斑块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软斑块(P<0.05),混合型斑块的发生率高于硬斑块、钙化斑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轻度狭窄与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发生率比较均具显著差异(P<0.05)。

两组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与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能够全面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情况与病情严重程度,能提高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准确性,对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页数】3页(P22-24)【作者】何伟波【作者单位】阳谷县人民医院超声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相关文献】1.超声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狭窄及斑块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2.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弹性定量指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的预测价值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及颈动脉狭窄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4.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价值对比5.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心动图在冠状动脉疾病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在冠状动脉疾病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诊断中的应用
H A G C u —j U N h n i e (TeGnrl o i lfMii dsyGopo Hgn h ee s t a H p a oபைடு நூலகம்nn I ut ru eag,H gn 5 10 hn gn r f eag140 ,C ia)
A sr c :hsp p rh dsmmai d i C ig oi o e tcesg na t n an r ai oo ti eq ai — b ta t T i a e a u r e E HO da nss nvnr l e me t moi b om lyt bant u l a z n i l o t h t
tnads —qat v i ns 2 ies nl n t e o o nr r r dsa . i n mi u i eda oi 一d ni a adM p )fr r a at y i s o e n f i g s( m o y c o y e e e
Ke r s oo ayatr i ae C O;Ve t cesg ina oi b omai y wo d :C rn r r yds s ;E H e e nr l e m e tlm t n a n r ly;AMI i o t
[4 王维治 . 1] 神经病学[ . 4 . M] 第 版 北京 : 人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 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 动 , 脉粥样硬化或( 功能改变( 和) 如痉挛) 导致心肌血液 供应减少或中断, 引起心肌氧供需失衡而导致心 肌
缺血 , 氧或坏 死 的一 种 心 脏 病 。超声 心 动 图对 冠 缺 心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观察心脏局部室壁和整体的 运动情况 , 特别是 收缩期室壁增厚率以及心 内膜运 动的情况 , 对心脏局部和整体 的收缩功能作出定性 及半定量的评价。 l 室壁节段 的划 分 1 1 R gr . oe 法 将左室壁分为 9 个节段 : 胸骨旁左室长轴切 面

冠心病超声诊断最新总结

冠心病超声诊断最新总结
RWMA是心肌缺血早期、敏感的特征性指标。
检查方法
室壁运动异常检测与分析 二维检查方法
1、目测法 在实时状态下,目测对比观察室壁运动幅度,确定是否 存在局部室壁运动减弱、消失、反常运动及室壁瘤等,并对异常部位 进行定位。心肌缺血或梗死室壁节段出现运动异常的同时,正常供血 节段室壁可出现代偿性室壁运动增强。
病理与临床
冠脉循环与心肌缺血 冠脉循环:心脏的血液供应来自
左、右冠状动脉,大部分静脉血 通过冠状静脉经冠状静脉窦回流 入右心房。
心肌供血特点:静息状态下,正 常成人 冠脉流量(CBF)约占心 输出量的5%。心肌平时从血液中 摄取的氧(血液含氧量的65%75%)远较其他组织(10%~25%) 要多,已接近于最大量。因此, 当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已难于从 血中摄取更多的氧,只能通过增 加CBF来满足。
常规经胸超声检查主要观察 冠状动脉的主干和较大分支 近端,儿童可以观察到左右 冠状动脉的主干。
左、右冠状动脉起始部经胸超声图
2D: 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
左冠状动脉—左冠窦(3-4点钟)—走行于肺动脉主干与左心 耳间—分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
右冠状动脉—右冠窦(10-11点钟)—沿右房室沟走行—分支
冠状动脉解剖 •标准化心肌分段
检查方法
2、室壁运动异常程度半定量方法 将室壁运动异常按程度分为不同 等级,并按等级记分,计算室壁运动记分指数(wall motion score index, WMSI)以半定量评价室壁运动异常程度。
室壁运动记分指数WMSI =各室壁记分之和/记分节段总 数
正常左心室WMSI为1(以17节段划分法为例,每节段记分为1,故 WMSI=17/17=1)。WMSI与整体左室射血分数相关性良好,WMSI 越高,病情越重,并发症越多,预后越差。

冠心病超声诊断PPT课件

冠心病超声诊断PPT课件

病理与临床
心肌缺血影响因素 1、心肌缺血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 2、心肌缺血与CBF减少相关; 3、心肌缺血与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有关;
总之,心肌缺血是冠状动脉供血与心肌需氧量之间发生矛盾, CBF不能满足心肌代谢需要所致,与冠脉病变程度、心肌耗氧量增加 以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理与临床
3、DTI可通过M型和/或频谱多普勒方式对室壁运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 肉眼无法观察的RWMA早期改变,提高检测RWMA的敏感性。
检查方法
基于TDI基本原理的其他新技术
组织追踪显像(tissue tracking imaging,TTI) 是一种实时显示收缩期心肌组织沿声束方向运动距离的新型DTI显像 技术。基本原理是,将心肌组织各节段运动速度进行积分,获取心肌 各节段收缩期位移值,然后根据位移值由小到大分别用红、橙、黄、 绿、蓝、靛、紫7种不同颜色进行编码成像。通常以无位移为红色, 大于12mm为紫色,以2mm为颜色转换间距。TTI技术主要用于实时、 直观、快速评价心肌节段性收缩功能。
SRI技术将心肌运动的应变率进行彩色编码成像,通常将正向应变率 用蓝绿色到蓝色表示,负向应变率用黄色到红色表示,无应变率用绿 色表示,颜色的深浅则表示应变率的大小。SRI可用于评价心肌收缩 功能、鉴别正常与缺血或存活心肌、心肌主动收缩或被动移位等
检查方法
心肌应变率显像(SRI),左图为同步化治疗(CRT)前,SRI显示患者室壁运动 不协调。右图显示CRT治疗后,患者室壁运动协调性明显改善。
当心脏负荷增加或冠脉痉挛,可引起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导致临床 心绞痛发作。如长期反复缺血、缺氧,可导致心肌变性及纤维化,心 脏扩大、心力衰竭。如斑块发生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使 管腔闭塞、血流阻断、局部心肌缺血坏死即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急性 心肌梗死后,坏死心肌组织修复形成瘢痕称为陈旧性心肌梗死。

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的应用效果分析

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的应用效果分析

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的应用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1-07-22T16:00:24.48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3月3期作者:郑敏李晶王侠[导读] 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评估。

郑敏李晶王侠(绩溪县中医院;安徽淮北235100)【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评估。

方法:分析对象是2018年5月-2020年8月期间82例住院患者且经心脏超声诊断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患者。

均经心电图辅助诊断,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并对照分析其与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准确性和差异性。

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8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狭窄和/或梗塞改变,且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仅1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无异常表现;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显示50例患者节段性室壁增厚率减低及运动减弱,有25例患者表现为节段性室壁增厚率及运动消失,7例患者超声显示局部心肌变薄并呈反向矛盾运动,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准绳,计算出超声心动图诊断正确率为98.78%(81/82);心电图提示缺血或梗塞表现的患者有78例,有4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不符,准确率为95.12%(78/82)。

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总体准确率略低于冠状造影检查,比心电图略高,各检查方式对比,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作为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的一种检查技术,准确性稍逊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技术,总体优于心电图的临床诊断价值,超声心动图不仅在诊断心肌缺血方面略胜于心电图,同时还可以准确评估心脏重构、射血分数及血流动力学等的异常情况,能快速为临床提供准确诊断信息,对帮助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临床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16节段分析法 ,评价每个节段室壁的运动幅度
正常—1分 减弱—2分 消失—3分 矛盾运动—4分 室壁瘤—5分
各节段室壁计分之和/参与计分室壁节段数 = 室壁运动积分指数 WMSI
• M型超声 有较大局限性
• 二维超声(2DE)
敏感性:可早于心电图的异常和临床症状的出现
特异性: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 2DE所见室壁运动异常部位与心电图一致 其异常范围大小与心梗区解剖大小相关性良好
附壁血栓
病例1
附壁血栓
病例2
左心室巨大室壁瘤和附壁血栓
残存的左心室重新修补成形手术
• 乳头肌功能不全
前组附着于左室前外侧壁 后组乳头肌附着于左室下、后壁
在严重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有15%--25%的病 例发生乳头肌功能不全
后组乳头肌发生功能不全是其他部位的2-3倍
超声特点:
1 乳头肌附着处心室壁运动异常 2 乳头肌形态变异:缺血乳头肌回声不均匀、增强,形 态不规则,收缩运动减弱 3 受累瓣叶脱垂 4 CDFI:多数反流束成偏心状,偏向受累瓣叶对侧 5 除外二尖瓣本身器质性病变
局限性:由于超声近场的关系,小范围的前间壁、 游离壁近心尖部及右室壁运动异常易漏诊
• TEE检查
易引起心绞痛发作等不良反应——通常禁忌!
多用于术中:
发现经胸超声遗漏的其他问题 观察室壁节段运动,室壁瘤范围,附壁血 栓 瓣膜情况、成形效果 术后心功能改善情况
前间壁、前壁(V1-4)运动异常
下壁(II、III、AVF)运动异 常
冠状动脉管腔狭窄、闭塞
心肌供血障碍
病理特征
• 病理基础:
粥样硬化斑块造成冠状动脉管腔狭窄、闭塞 —— 心肌血供障碍
狭窄率 <25% 25-50% 51-75%
>75%
冠脉狭窄缓慢加重—管腔完全闭塞—侧枝循环丰富 —不足以引起局部心肌严重缺血、坏死
冠状动脉超声解剖
• 正常左、右冠状动脉开口于主动脉左、右窦 • 正常左冠主干Βιβλιοθήκη 径3-8mm,长度0.5-40mm
1. 观察心室壁的形态结构和活动状况来诊断心肌缺血性 改变;
2. 评估瓣膜功能; 3. 评估整体心功能(收缩及舒张功能); 4. 心肌梗死并发症的诊断
缺血梗死节段在常规超声上的表现:
形态结构: 室壁变薄、室壁回声异常、向外膨凸 活动状况: 收缩期室壁增厚率减低、消失、矛盾运动
• 半定量判断室壁运动异常的程度
冠状动脉疾病的超声诊断
冠状动脉疾病
• 后天性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瘤
• 先天性(冠状动脉发育异常)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 冠状动脉瘘
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
其它影像学检查:MRI 、CT、同位素等
超声心动图的优势:
无创 简便 相对便宜 评价心功能 评价心梗后并发症 术中监测
后壁(V7-9)运动异常
侧壁(V4-6)、后壁(V7-9)运动异 常
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
• 室壁瘤 真性室壁瘤 假性室壁瘤
• 心腔附壁血栓
• 乳头肌功能不全
• 乳头肌断裂
• 室间隔穿孔
• 真性室壁瘤
病理特点:
结缔组织替代局部坏死心肌,在左室压力作用下变薄膨 出
形态:囊状、靴型、不规则形或球型 瘤壁与正常心肌组织间有明确分界 瘤体内可有血栓形成
真性室壁瘤
发生率占AMI的22%,85-90%在左室前壁、心尖部
诊断标准 根据手术明确病例提出的

1 心腔在收缩期、舒张期均有局限性膨出和矛盾运动;
2 瘤壁心肌层有纤维化、变薄,与正常心肌部分有延 续,即正常心肌层逐渐减少转为瘤壁;
3 瘤壁运动异常,可表现为矛盾运动或运动消失,异 常区与正常区有明确转折点;
真性室壁瘤
超声特点:
• 左室上下径增大,心尖扩张、膨出,室壁变薄 ,无正常心肌组织回声
• 室壁无运动或矛盾运动,瘤壁与正常心肌相交 点有跷跷板样运动
心尖部室壁瘤
下后壁室壁瘤
• 假性室壁瘤
多见于急性心梗的5-10天 多数由回旋支闭塞(侧壁、后壁)所致 心内膜和肌层破裂,心外膜连续 心室内血液进入破口,被粘连的心包和血 栓包裹,在心肌内或心外膜下形成血肿, 出现瘤样扩张
左心室室壁节段分析
冠状动脉血供范围:
• 左前降支: 左室前壁、前间壁、心尖部;
• 左回旋支: 左室侧壁、后壁;
• 右冠: 下壁、部分后间隔、右室
粥样硬化斑块好发部位: 左前降支中上段、右冠中段、左旋支近段 后降支较少见 左主干严重病变常出现于病变晚期
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
常规经胸超声检查目的:
假性室壁瘤
超声表现:
1 心腔外有较大无回声区 2 与心腔相通瘤体颈部狭窄(瘤颈最大径与其平行的瘤腔最大
径之比小于0.5,而真性室壁瘤时大于0.5) 3 心肌突然中断处为瘤壁与心肌间转折处
二维超声心动图:
假性室壁瘤
真性室壁瘤
形成机理 部位 瘤壁
心肌坏死穿孔 侧、后壁
粘连的心包、血栓、心外膜
梗死扩展 前壁、心尖部 全层心肌
超声检查技术
• 经胸超声检查 • 经食道超声检查 • 三维、四维超声检查 • 组织多普勒成像(TDI) • 超声负荷试验 • 心肌声学造影 • 彩色室壁运动显像技术(CK) • 血管内超声显像 • 斑点追踪技术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定义:
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病变 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
瘤颈

细小(室壁破口)
宽大 (口径>囊径
破裂倾向
更大
相对小
• 心腔附壁血栓
常见于大面积心梗、左室收缩功能重度受损和伴发室壁瘤时
超声特点:
• 好发于心尖部、前壁、侧壁 • 团块回声附着区域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室壁运动失调、减低或消失,呈僵硬感) • 可呈多层状、中空状、或片状,回声强度及密度不均匀
由于仪器的限制,常规经胸超声检查主要观察冠状动脉的 主干和较大分支近端
左、右冠状动脉起始部经胸超声图
2D: 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
左冠状动脉—左冠窦(3-4点钟)—走行于肺动脉主干与左心耳 间—分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
右冠状动脉—右冠窦(10-11点钟)—沿右房室沟走行—分支
冠状动脉起始部经食道超声图
• 乳头肌断裂
超声特点:
1 二尖瓣前/后叶呈连枷样运动,整个瓣叶收缩期快速甩向 左房侧 可探及腱索及断裂的乳头肌残端,残端回声较强,呈不规 则团块状 左室短轴乳头肌水平显示一侧乳头肌回声缺如
2 与断裂乳头肌相关室壁运动异常 3 左房室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