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的超声诊断
冠心病的超声诊断现状及进展

化 、 块 负 荷 、 质 池 大 小 , 量 斑 块 纤 维 帽 厚度 以及 血 管 重 斑 脂 测
构 情 况 , 断 斑 块 的稳 定 性 , 期 识 别 易 损 斑 块 , 导 治 疗 。 判 早 指 冠 状 动 脉 斑 块 的 不稳 定程 度是 临床 心血 管事 件 发 生 、 展 中 发 的 另 一 重 要 因 素 , 管 内超 声 诊 断 不 稳 定 性 斑 块有 较 高 的 特 血 异 性 和 敏 感 性 l 。“ 管 重 构 ” 在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发 展 过 程 _ 2 血 ] 指
变 化 。基 于 冠 状 动 脉 内 情 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进 行 诊 断 , 声 检 查 技 术 手 段 超
有: 经胸 多普 勒 超 声 心 动 图 ; 管 内超 声 及 近 年 来 兴 起 的 虚 血
拟 组 织 学 成 像 血 管 内超 声 技 术 。造 影 剂 增 强 的 二 次 谐 波 多
普 勒 技 术 使 得 经 胸 多 普 勒 超 声 心 动 图 记 录 冠状 动 脉 血 流 速 度 成 为 可 能 。C it等 _研 究 发 现 , 造 影 剂 增 强 的经 胸 多 aai 】 用
善 的预 测 敏 感 性 更 高 , 特 异 性 降 低 。周 肖等 研 究 发 现 , 但
织 。临 床研 究证 实 , 拟 组 织 学 成 像 血 管 内 超声 对 于 不 同 类 虚
发 挥 着 重 要 的作 用 , 们 将 结 合 冠 心 病 的 病 理 、 理 发 生 机 我 生 制 介 绍 心 脏 超 声 技 术 对 冠 心 病 诊 断 的 各 种 评 价 方 法 及 进 展
童 锴 , 光 , 楠 智 杨
关键词 : 心病; 声检查 ; 冠 超 冠状 血 管 造 影 术 ; 室重 构 心
冠脉血管内超声诊断标准

冠脉血管内超声诊断标准
冠脉血管内超声诊断标准主要参考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技术,这是一
种无创性的超声技术和有创性的导管技术相结合的新诊断方法。
以下是相关诊断标准:
1. 血管直径、狭窄程度:可以通过IVUS定量测定分析血管直径、狭窄程度,判断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狭窄。
2. 冠脉病变的形态、性质及病变分布:通过IVUS可以明确冠脉病变的形态、性质及病变分布,观测冠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消退,评价血管壁的张力和顺应性。
3. 最小管腔面积:例如,患者的左前降支近段的最小管腔面积不到4mm^2,经过介入治疗后IVUS检查发现最小管腔面积达到8mm^2,且原来的支架与血管壁更好的贴合,完成精细化治疗。
此外,不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UCG)、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也对冠脉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然而,具体的诊断标准可能因不同的检查技术和设备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参考具体设备的产品说明书和操作指南。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冠脉血管疾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多种检查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估,单一的影像学检查可能无法完全确定诊断结果。
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检查结果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冠状动脉疾病的超声诊断

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
常规经胸超声检查目的:
1. 观察心室壁的形态结构和活动状况来诊断心肌缺血性改 变;
2. 评估瓣膜功能; 3. 评估整体心功能(收缩及舒张功能); 4. 心肌梗死并发症的诊断
缺血梗死节段在常规超声上的表现:
形态结构: 室壁变薄、室壁回声异常、向外膨凸 活动状况: 收缩期室壁增厚率减低、消失、矛盾运动
②冠状动脉瘤: 可单发或多发,远端动脉瘤常与近端动脉瘤并存,
孤立性远端动脉瘤罕见,动脉瘤可呈囊状、梭状或管状 严重者可发生血栓,管腔闭塞及心肌梗死,少数发
生瘤体破裂 ③缺血性改变:可表现为节段性或整体心肌收缩功能减弱
,心脏射血分数下降。 ④其他:可显示室壁瘤、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及乳头
肌功能不全。
• 可呈多层状、中空状、或片状,回声强度及密度不均匀 • 边缘不规则,与心肌、心内膜无连续性 • 可突向心室腔,可随血流活动,可脱落而发生体循环或肺
循环栓塞
附壁血栓
病例1
附壁血栓
病例2
左心室巨大室壁瘤和附壁血栓
残存的左心室重新修补成形手术
乳头肌功能不全
前组附着于左室前外侧壁 后组乳头肌附着于左室下、后壁
冠状动脉疾病的超声 诊断
冠状动脉疾病
后天性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瘤
先天性(冠状动脉发育异常)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 冠状动脉瘘
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
其它影像学检查:MRI 、CT、同位素等 超声心动图的优势:
无创 简便 相对便宜 评价心功能 评价心梗后并发症 术中监测
乳头肌断裂
超声特点:
1 二尖瓣前/后叶呈连枷样运动,整个瓣叶收缩期快速甩向 左房侧 可探及腱索及断裂的乳头肌残端,残端回声较强,呈不规 则团块状 左室短轴乳头肌水平显示一侧乳头肌回声缺如
冠心病超声诊断最新总结

检查方法
室壁运动异常检测与分析 二维检查方法
1、目测法 在实时状态下,目测对比观察室壁运动幅度,确定是否 存在局部室壁运动减弱、消失、反常运动及室壁瘤等,并对异常部位 进行定位。心肌缺血或梗死室壁节段出现运动异常的同时,正常供血 节段室壁可出现代偿性室壁运动增强。
病理与临床
冠脉循环与心肌缺血 冠脉循环:心脏的血液供应来自
左、右冠状动脉,大部分静脉血 通过冠状静脉经冠状静脉窦回流 入右心房。
心肌供血特点:静息状态下,正 常成人 冠脉流量(CBF)约占心 输出量的5%。心肌平时从血液中 摄取的氧(血液含氧量的65%75%)远较其他组织(10%~25%) 要多,已接近于最大量。因此, 当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已难于从 血中摄取更多的氧,只能通过增 加CBF来满足。
常规经胸超声检查主要观察 冠状动脉的主干和较大分支 近端,儿童可以观察到左右 冠状动脉的主干。
左、右冠状动脉起始部经胸超声图
2D: 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
左冠状动脉—左冠窦(3-4点钟)—走行于肺动脉主干与左心 耳间—分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
右冠状动脉—右冠窦(10-11点钟)—沿右房室沟走行—分支
冠状动脉解剖 •标准化心肌分段
检查方法
2、室壁运动异常程度半定量方法 将室壁运动异常按程度分为不同 等级,并按等级记分,计算室壁运动记分指数(wall motion score index, WMSI)以半定量评价室壁运动异常程度。
室壁运动记分指数WMSI =各室壁记分之和/记分节段总 数
正常左心室WMSI为1(以17节段划分法为例,每节段记分为1,故 WMSI=17/17=1)。WMSI与整体左室射血分数相关性良好,WMSI 越高,病情越重,并发症越多,预后越差。
冠心病的心脏超声检查和影像学诊断

冠心病的心脏超声检查和影像学诊断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的特点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虽然冠心病的诊断可以通过心电图和血液检测等方式进行初步判断,但这些方法无法提供关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详细信息。
因此,心脏超声检查和影像学诊断成为冠心病确诊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
心脏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方便快捷的诊断方法,通过超声波的映像,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
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心脏超声检查主要用于评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损伤和功能异常。
具体而言,心脏超声检查可以检测心脏壁运动异常、心室内血流速度异常等指标,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等病变。
除了心脏超声检查,影像学诊断也是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心血管造影和磁共振成像等。
心血管造影是通过在冠状动脉中注入造影剂,结合X线检查来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血流情况。
然而,心血管造影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患者需要接受针刺和造影剂的注入,具有一定的风险和不适。
相比之下,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的、不放射性的诊断手段,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心脏影像。
通过磁共振成像,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冠脉形态和血流情况,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
除了上述传统的手段,近年来,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冠心病的诊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
计算机断层扫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三维心脏影像,帮助医生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和斑块的情况。
与传统的心血管造影相比,计算机断层扫描不需要注射造影剂,减少了对患者的不适和风险。
此外,计算机断层扫描还可以对冠状动脉进行定量分析,提供冠状动脉钙化评分,以及评估心肌灌注情况等,对评估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心脏超声检查和影像学诊断在冠心病的诊断和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心脏超声检查可以提供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详细信息,帮助判断冠脉狭窄和心肌损伤的情况。
影像学诊断技术包括心血管造影、磁共振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可以提供冠状动脉的形态和血流情况等信息,帮助医生准确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
最新几种常见心脏病的超声表现-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左旋支:分出左室前支、心室后支、纯 缘支、左房支。 供血:左室前上、左室侧壁、后壁、左 房、窦房结。 2、右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窦,内径0.20.3cm,沿冠状沟右行,向后绕行。 供血:右房、右室大部、左室膈面(后 壁)、左室乳头肌、窦房结、房 室结。
右冠状动脉分支及分布:
后降支:左、右室后壁、室间隔下部 右室前支:右室前壁 右缘支:右室前壁、膈面 右室后支:右室后壁 右圆锥动脉支:动脉圆锥前壁 左室后支:左室后壁 右房支:右心房、窦房结 房室结动脉:房室结、房室束
4、室壁收缩运动延迟 局部室壁收缩运动时相延迟,与正 常节段时相不一致,M超显示。 5、室壁运动M型曲线形态异常 收缩、舒张速度减慢,上升速度> 下降速度(正常时:上升速度<下降 速度)。
二、心肌缺血的超声诊断
1、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1)节段性室壁运动减弱:左室后壁运 动幅度<5mm ,室间隔运动幅度< 4mm。 (2)室壁运动不协调:异常节段及附近 室壁运动呈顺时针或逆时针扭动。 (3)局部室壁运动不一致:缺血部位心 肌收缩时相较正常心肌延缓,收缩 的高峰常在舒张早期。
三、心肌梗死
(一)急性心梗:
由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出血、血栓 形成或冠脉痉挛所致冠脉急性闭塞,引 起其供血局部心肌缺血、坏死。
1、超声表现
①室壁运动异常: 梗死区运动消失或矛盾运动,周边 不运动或运动减弱,正常区运动增强。 运动不协调,扭动。 ②心梗早期: 坏死节段收缩期变薄或不增厚,坏 死心肌回声减弱,以后回声逐渐增强。
③受累节段局部心功能异常。 ④整体心功能减低: 病变范围小时,整体心功能可正常。 ⑤左房、左室大或正常。 ⑥频谱多普勒 二尖瓣下E、A峰倒置,E峰速度及减 速度减低,E/A<1。部分左房功能失代 偿,E、A呈假性正常。
冠心病的彩超诊断标准

冠心病的彩超诊断标准一、引言冠心病作为全球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早期诊断、准确评估病情及合理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彩超诊断冠心病的基本原理、具体方法、临床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二、彩超诊断冠心病的基本原理1.冠心病的定义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氧或缺血的心脏疾病。
其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冠状动脉瘤。
2.彩超的原理与应用彩超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部产生回声,形成图像来显示组织结构和血流情况。
在冠心病诊断中,彩超可以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和心脏的结构,以及心肌的灌注情况。
三、彩超诊断冠心病的具体方法1.直接征象(1)冠状动脉狭窄:彩超可以通过观察冠状动脉的内径和血流速度判断狭窄程度。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彩超可以显示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大小和位置。
(3)冠状动脉瘤:彩超可以发现冠状动脉瘤的形态和大小。
2.间接征象(1)左心室肥厚:彩超可以观察到左心室的壁厚度和体积增大。
(2)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彩超可通过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压力来评估舒张功能。
(3)心肌缺血:彩超可通过观察心肌的色泽、运动幅度和室壁张力来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四、彩超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1.筛查高危人群:对于年龄>40岁、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彩超可作为筛查工具,早期发现病变。
2.病情评估:彩超可以实时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心肌缺血范围和左心室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3.治疗监测:彩超可用于评估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效果。
4.预后评估:通过对左心室功能、心肌缺血程度和冠状动脉病变的观察,预测患者的预后。
五、彩超诊断冠心病的发展趋势与展望1.技术进步:随着超声设备的更新换代,彩超的分辨率和成像速度将得到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更准确地诊断冠心病。
2.临床应用范围的拓展:彩超有望在冠心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成为冠心病综合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冠心病的彩超诊断标准

冠心病的彩超诊断标准
冠心病的彩超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心肌缺血:彩超可以观察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情况,例如心肌舒张期超声回声减低或缺乏,心肌收缩期超声回声不自然减低。
2.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彩超可以检测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分布和特点,例如斑块的结构和形态异常、斑块的变薄和剥离等。
3. 冠状动脉病变:彩超可以对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进行评估,例如测定冠状动脉内膜径变化及流速异常等。
4. 心功能异常:彩超可以观察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的表现,例如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舒张功能减退等。
5. 心脏瓣膜功能异常:彩超可以评估心脏瓣膜的开闭、形态和功能异常,例如二尖瓣返流、主动脉瓣狭窄等。
需要注意的是,冠心病的彩超诊断并非是最准确和可靠的方法,更确诊冠心病需结合临床症状、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多种检查手段综合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壁(V7-9)运动异常
侧壁(V4-6)、后壁(V7-9)运动异常
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
室壁瘤 真性室壁瘤 假性室壁瘤
乳头肌断裂 室间隔穿孔 心脏游离壁破裂 心包炎
真性室壁瘤
病理特点:
结缔组织替代局部坏死心肌,在左室压力作用下变薄膨出
形态:囊状、靴型、不规则形或球型 瘤壁与正常心肌组织间有明确分界 瘤体内可有血栓形成
多普勒超声 观察心腔内血流、反流或分流的方向和范围,提供血流动力 学方面的信息
TEE检查
易引起心绞痛发作等不良反应——通常禁忌!
多用于术中:
发现经胸超声遗漏的其他问题 观察室壁节段运动,室壁瘤范围,附壁血栓 瓣膜情况、成形效果 术后心功能改善情况
前间壁、前壁(V1-4)运动异常
下壁(II、III、AVF)运动异常
室间隔穿孔
通常发生于AMI后2-4d,穿孔后一个月自然死亡率80%
病理特点:
多发生于广泛的透壁心梗患者 前壁心梗---前间隔穿孔;下壁心梗---后间隔穿孔 穿孔多数为单发,仅5-11%为多发
室间隔穿孔
病理生理:
心梗后的室壁坏死——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
突发的左向右分流——肺循环血量增加、体循环血量减少 (前负荷进一步增加)
典型的KD表现:
①冠状动脉炎:二维上可见冠状动脉壁的灰度增强、扩大 、发生率约为50%。 ②冠状动脉瘤: 可单发或多发,远端动脉瘤常与近端动脉瘤并存, 孤立性远端动脉瘤罕见,动脉瘤可呈囊状、梭状或管状 严重者可发生血栓,管腔闭塞及心肌梗死,少数发 生瘤体破裂 ③缺血性改变:可表现为节段性或整体心肌收缩功能减弱 ,心脏射血分数下降。 ④其他:可显示室壁瘤、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及乳头 肌功能不全。
非典型性KD表现为:
冠状动脉损害表现为内径正常 内径与主动脉比值<0.16, 病变早期: 表现为管壁增厚,回声增强及模糊 内膜形态不规则呈波浪状、虫蚀状、小囊状及管腔内 模糊等形态学改变
冠状动脉发育异常
冠状动脉解剖变异较大,其中有些情况属于正常变异 冠状动脉先天异常是指冠状动脉先天发育异常或结构异常, 与正常人比较有较大变异 大多数冠状动脉先天异常者不伴有临床症状和体征,仅在冠 状动脉造影或尸检中被偶然发现
真性室壁瘤
发生率占AMI的22%,85-90%在左室前壁、心尖部
根据手术明确病例提出的诊断标准:
1
心腔在收缩期、舒张期均有局限性膨出和矛盾运动;
2 瘤壁心肌层有纤维化、变薄,与正常心肌部分有延续 ,即正常心肌层逐渐减少转为瘤壁; 3 瘤壁运动异常,可表现为矛盾运动或运动消失,异常 区与正常区有明确转折点;
二维超声心动图:
假性室壁瘤
形成机理 部位 瘤壁
心肌坏死穿孔
真性室壁瘤
梗死扩展
侧、后壁
粘连的心包、血栓、心外膜
前壁、心尖部
全层心肌
瘤颈
径)
细小(室壁破口)
宽大 (口径>囊
相对小
破裂倾向
更大
心腔附壁血栓
常见于大面积心梗、左室收缩功能重度受损和伴发室壁瘤 时
超声特点:
• •
好发于心尖部、前壁、侧壁 团块回声附着区域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室壁运动失调、减低或消失,呈僵硬感) 可呈多层状、中空状、或片状,回声强度及密度不均匀 边缘不规则,与心肌、心内膜无连续性 可突向心室腔,可随血流活动,可脱落而发生体循环或肺 循环栓塞
充血性心衰和心源性休克
(心梗面积和分流量的大小决定心衰和心源性休克的程度)
持续低心排——多脏器功能衰竭 (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
室间隔穿孔 超声特点:
1 梗死部位室壁变薄,向右室侧膨突,局部运动消失或矛盾 运动 2 室间隔肌部回声中断,断端不规则,无明显回声增强,缺 损直径在收缩期增大,舒张期减小 3 CDFI:左向右分流 4 频谱多普勒: 收缩期分流频谱 流速较先心VSD低
主要类型:
异常左冠状动脉发自肺动脉; 异常右冠状动脉发自肺动脉; 异常回旋支和异常左右冠状动脉发自肺动脉。
胚胎学基础
胚胎发生学上主、肺动脉完成旋转后远 端冠状动脉是生长到最近的主动脉窦壁上。 当出现大动脉位置异常或者心室位置与正 常位置不同时,都会影响到冠状动脉与主动脉 窦的连接而出现各种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冠状动脉起始部经食道超声图
左心室室壁节段分析
冠状动脉血供范围:
左前降支: 左室前壁、前间壁、 心尖部; 左回旋支: 左室侧壁、后壁; 右冠: 下壁、部分后间隔、 右室
粥样硬化斑块好发部位:
左前降支中上段、右冠中段、左旋支近段
后降支较少见 左主干严重病变常出现于病变晚期
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
常规经胸超声检查目的:
1.
2. 3.
4.
观察心室壁的形态结构和活动状况来诊断心肌缺血性 改变; 评估瓣膜功能; 评估整体心功能(收缩及舒张功能); 心肌梗死并发症的诊断
缺血梗死节段在常规超声上的表现:
形态结构: 室壁变薄、室壁回声异常、向外膨凸 活动状况: 收缩期室壁增厚率减低、消失、矛盾运动
半定量判断室壁运动异常的程度
可伴有心肌缺血的冠状动脉异常
冠状动脉瘘、左冠状动脉起自肺动脉、左冠状动脉
起自右冠状动脉或右冠状窦、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状动脉 或左冠状窦
——这些异常也被认为是恶性异常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
为一种少见的冠状动脉先天畸形,发病率在新生儿约 1/30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24% 一0.46% 大多数患者在婴儿期和幼儿时期就出现症状。 9 0 % 未治疗的婴儿死于1 岁前, 仅少数可活到成年
超声检查技术
经胸超声检查 经食道超声检查 三维、四维超声检查 组织多普勒成像(TDI) 超声负荷试验 心肌声学造影 彩色室壁运动显像技术(CK) 血管内超声显像 斑点追踪技术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定义:
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病变 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
病例1
病例2
心脏游离壁破裂
急性(暴发性破裂):急性心包填塞—猝死 亚急性:破裂口小,破口被血栓或心包粘连封住 — 心包填塞 — 心源性休克 慢性:伴假性室壁瘤形成
心包炎
右室心梗
单纯右室心梗少见,较常见的是合并左室心梗
超声表现:
右室扩大、右室壁运动异常、右心功能不全等(非 右室心梗特异性征象) 结合临床:ECG、心肌酶、核素
心室内血液进入破口,被粘连的心包和血 栓包裹,在心肌内或心外膜下形成血肿, 出现瘤样扩张
假性室壁瘤
超声表现:
1 心腔外有较大无回声区
2
3
与心腔相通瘤体颈部狭窄(瘤颈最大径与其平行的瘤腔最大 径之比小于0.5,而真性室壁瘤时大于0.5)
心肌突然中断处为瘤壁与心肌间转折处
4
CDFI:
初期:高压腔低压腔,分流速较高,彩色血流明亮 后期:形成包裹和粘连,相对固定,分流速减低,彩色血流暗淡
4
瘤颈较宽,其长径大于瘤腔最大径
真性室壁瘤
超声特点:
左室上下径增大,心尖扩张、膨出,室壁变薄 ,无正常心肌组织回声 室壁无运动或矛盾运动,瘤壁与正常心肌相交 点有跷跷板样运动
心尖部室壁瘤
下后壁室壁瘤
假性室壁瘤
多见于急性心梗的5-10天
多数由回旋支闭塞(侧壁、后壁)所致
心内膜和肌层破裂,心外膜连续
临床表现 持续5d以上的发热、球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弥漫性潮 红、颈部淋巴结 肿大、指(趾)端硬性水肿及膜样脱皮为主要 表现 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较为突出及严重,主要累及中等 大小的血管 冠状动脉受累较为突出:冠状动脉扩张、瘤形成、狭 窄、血栓及心肌梗死等 有一定病死率,甚至导致患者猝死
病理改变 冠状动脉中层弹力纤维破坏,形成动脉瘤 冠脉内膜增厚,继发血栓形成或狭窄 冠状动脉瘤可分为三型: 小型 内径<5mm 中型 内径 5~8mm 巨大型 内径>8mm
冠状动脉超声解剖
正常左、右冠状动脉开口于主动脉左、右窦 正常左冠主干直径3-8mm,长度0.5-40mm 由于仪器的限制,常规经胸超声检查主要观察冠状动脉的 主干和较大分支近端
左、右冠状动脉起始部经胸超声图
2D: 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
左冠状动脉—左冠窦(3-4点钟)—走行于肺动脉主干与左心耳 间—分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 右冠状动脉—右冠窦(10-11点钟)—沿右房室沟走行—分支
起源——走行——终止
冠状动脉的起源异常 高位起源、多个开口、冠状动脉或其分支起自对 侧或非冠状窦、单一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异位起源 于肺动脉 冠状动脉走行异常 心肌桥和重复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终止位置异常 冠状动脉瘘、冠状动脉弓以及冠状动脉终止于心 外
不伴有心肌缺血的冠状动脉异常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起自右冠状窦、单支冠状动脉、所有三 支冠状动脉均起自左或右窦以及右冠状动脉高位起源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ALCAPA
(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 onaryartery,) 又称Bland-White-Garland综合征
3 结缔组织病:川崎病、婴儿型结节性多动脉炎、大动脉炎
4 结缔组织遗传性疾病:马凡氏综合征、埃-唐综合征
5 感染:败血症、梅毒、真菌栓塞等
6 外伤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造成中膜损伤后发生冠状动脉瘤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
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我国儿童最常见的后天 性心脏病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冠状动脉的局限或 弥漫性扩张,其直径超过相邻正常冠状动脉的 1.5-2.0倍。临床预后较差,需及时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