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

合集下载

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的分析测试质量监控方法

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的分析测试质量监控方法

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的分析测试质量监控
方法
巩宝珍
【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
【年(卷),期】2006(22)6
【摘要】在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的质量监控方法中,提出以
准确度与精密度并重,标准物质监控与重复样监控相结合.利用"多目标化探样品计算机管理软件",实现对调查样品分析质量监控的自动化管理.应用该系统软件,只要建
立好相应的分析数据库,就可自动获得分析报告、报出率、内检样检查、标样检查、标样监控图等监控数据.
【总页数】4页(P109-112)
【作者】巩宝珍
【作者单位】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96.52
【相关文献】
1.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土壤样品中砷硒锑有效态分析方法的商榷 [J], 汤志云;肖灵;张培新;高孝礼;李方实
2.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中汞的测定 [J], 邹国庆;方超;王小云
3.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的分析测试质量监控方法 [J], 巩宝珍
4.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中的硒 [J], 唐耀;郑松
5.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研讨会议纪要 [J], 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质量检查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球化学调查(1:50000和1:250000)样品化学成分分析-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地球化学调查(1:50000和1:250000)样品化学成分分析-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4.2
质量控制的内容
1、过程控制 (1)过程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和保 证。对试样分析全过程包括试样的制备、分 析方法的选择、分析人员对所采用的分析方 法的正确理解与工序流程的正确操作、试剂 的配制、标准溶液配制及校验、工作曲线的 绘制、空白试验、仪器的调试和校验、背景 的扣除和校正、原始记录的书写、数据的修 约和处理、工作环境等实施有效控制。
送样及样品包装要求: 样品编号应简单明确,每50个 号码编为一小批,每一小批中随机 留出4个空号位置,以备实验室在 分析前密码插入4个质量控制样品 (国家I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
送样质量60-300g。 样品应自然凉干、过筛、组 合后混匀,用牛皮纸袋或塑料瓶 盛装,外面再加套塑料袋。 牛皮纸袋上或塑料瓶应填写 图幅号和样品编号,在塑料袋与 样品袋之间或塑料瓶中应加放一 张填有相同图幅号和样品编号的 小纸标签。
式中: r-为分析校正曲线的斜率(即灵敏度)。
分析方法检出限的确定
凡能校正(或扣除)背景或减去空白 的分析方法按以上公式计算分析方法的 检出限。 凡不能校正(或扣除)背景或减去空 白的分析方法可以用X0+S0由工作曲线 上查出所对应的浓度或量;也可大致按 公式计算[CL =(X0+KS0)/r]。
1:50000区域 地球化学普查 0.03 1 0.0003 5 50 1 0.1
多目标地球 1:250000区域 化学调查 地球化学调查 0.02 1 0.0003 1 10 0.5 0.05 1.5 0.02 1 0.0003 5 50 0.5 0.1
各元素分析方法检出限要求
元 素 Cd Ce Cl Co Cr Cu F Ga
(2)实验室应结合具体工作特点, 编制分析全过程有效性的质量控制 程序和方案。

黑龙江省五常市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研究

黑龙江省五常市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研究

型 的 元 素地球 化学 基 准 值 、 效 态含 量 、 量 农 作物 有 少
的污染 分析 及水 环 境质 量 的调 查 , 系统地 评 价 了研 较 究 区土 壤各 项地 球 化学 指 标 。具体 工 作 思路 是 : 区 在
域土壤 地球 化学 调 查成 果 基础 上 , 究 区域 元 素的 空 研 间分 布 、 配与 组 合特 征 。 分 由点至 面 , 点开 展 代表 性 重 区域 的 环境 、 农业 地 球 化 学 调 查 , 以研 究元 素 在 这 些
作 为 一个 试 点 项 目, 用 区域 地 球化 学 理 论 、 应 系 统理 论 、 化学 动 力学 理论 , 开展 研 究 区的 5 4项 地 球化 学 指标 的生 态地 球 化学 环境 现状 评 价 。 过 对土 壤类 通
1 研 究 区概 况
研 究 区位于 黑 龙江 省五 常 市 中部 , 五常 市境 内 为 的牛 牛河 一拉林 河 中下游 流 域 , 作 区 的西 部 与吉 林 亡 工 省接 壤 , 积约 为 6 0 m 面 5k 。 1 1 地 质 概况 .
调 查 , 对研 究 区的 多 目标 地球 化 学 调 查基 础 上 , 在 进 行 一定 程度 的农 业 生 态地球 化 学评 价 。 通过 对该 区土
中更 新 统 ( ) 为 湖 积 、 积 层 , 性 为 灰 黑 色 、 Q : 冲 岩
灰 白色 含砂 粘土 、 粘土 、 亚 中粗 砂 、 含砾 粗 砂 、 砂砾 石 。 上 更新 统 ( )分 为 上下 两 组 。 Q : 下 层 哈 尔滨 组 ( h : 洪 积 、 Q。 ) 为 冲积 层 , 岩性 由黄 土 、 粘 土及 底 部 少 量 的 砂 、 砾 组 成 , 亚 砂 岩相 稳 定 , 为 洪 水漫 覆相 及 局部 湖相 沉积 , 成 Ⅱ 阶地 , 构 级 厚度 为 5

多目标的地质大调查——21世纪勘查地球化学的战略选择

多目标的地质大调查——21世纪勘查地球化学的战略选择
9 0 40

6 2 01 9 10 0 4 2 0 0 0 67 1
1 5 万 6 19 : 0 0 2 1 2 万 1 8 5 1 8 5 1 5 01 : 0 221 33 5 16
分点 , 查 化探增加 1.9个百分 点 , 普 01 详查 化探减 少
01 . 3个百 分点 。与 “ 五 ” “ 五 ” 六 至 九 平均 比例 8 : 3 1 . :15 相 比, 5 5 . 区域 化探 减少 7 8个百分 点 , . 普
表 2 0 1~ 05年化探发现 、 20 2 0 检查 、 证及见矿异常数 验
“ 十五 ” 期间(01 20 20 — 05年 ) 质工作 进入重 大 地 调整 时期 。勘 查地球 化学 按照 国家关 于地 质 工作 的 要求 , 以基础性 公益性 地 质工作 为 主导 , 进 各地 区 促
( 2表 3 。 表 、 )
与“ 五 ” 六 以来 各个 五年 计 划 勘查 地 球 化 学 工
表 1 2 0 20 0 1~ 05年化 探 工 作 量 k m
蝴一 犍

1 6
总 计
6 9 7
16 5
作进 行对 比分析 ,十 五” 间主要具有 以下 特点 。 “ 期 () 1 区域 化 探 、 查 化 探 与 详 查 化探 工作 比例 普 变 化 明显 。表 4表 明 ,十 五” 间 区域 化探 减 幅较 “ 期 大, 调查面 积较 “ 九五 ”期 间减 少 4 5万 k 而普 查 m,
地质工作整体发展 , 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动力 , 扩 大地质工作服 务领 域 , 以资 源 与环 境并重 为 方针 , 实
施 多 目标 的地 质大调查 , 一系列重要 成果 。在 现 取得 代科学技术取 得最新 成就 起点 上 , 建理 论 体 系、 构 方

3-06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

3-06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比例尺:1:200000DZ/T 0167-1995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规范对区域地球化学勘查(简称区域化探)工作的基本任务,工作性质、设计书的编写,中低山、丘陵区、特殊景观区的野外工作方法,样品加工和样品库,区域化探中的岩石样品采集、野外工作质量检查,样品多元素分析及质量监控。

质量评估,地球化学图和原始图件的编制,异常查证,地球化学图说明书的编写等作了规定,确立了统一标准。

1.2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地质矿产行业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进行的1:200000区域地球化学勘查工作,亦可供比例尺1:500000的同类工作或其他行业进行类似工作时参考使用。

2 引用标准GB9649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DZ/T0075DZ/T00113 总则3.1 区域化探属基础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之一,应覆盖全部可工作的我国国土面积。

它的主要工作目的是发现由金属或非金属成矿区(带)、矿田和大、中型矿床以及某些地层、构造和火成岩的区域地球学化特征所引起的省的、区域的和局部地球化学异常,并为基础地质研究等领域提供某些基础地球化学资料。

常按国际分幅范围部署测区。

我国常用工作比例尺为1:200000,交通很不发达的边缘地区同时也采用1:500000,它们的采样密度(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例)分别为:0.25~1点/km2和0.04~0.10点/km2。

3.2 按地理特点和区域化探工作条件,可把我国大致分为以下两类地区:a. 中低山、丘陵地区(见图1);b. 具有各料特殊地理景观条件的边缘地区。

所谓具有特殊地理景观条件的边缘地区主要是指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东部等地的森林沼泽、内蒙古(大青山南坡除外)、甘肃兰州以西、宁夏、新疆、青海柴达木盆地及其周缘的干旱、半干旱荒漠、青海、西藏、新疆、川西、甘肃祁连山等地的的高寒山区,西藏西部的刘寒湖沼荒漠、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的岩溶,云南西南及海南岛等地的热带雨林,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以及内地沿海冲洪积平原区等。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2005-01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0000)中国地质调查局2005 年10 月I目次 (Ⅲ)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5 设计书的编写 (2)6 土壤地球化学样品采集工作方法 (3)7 近海海域沉积物地球化学样品采集工作方法 (8)8 湖泊沉积物地球化学样品采集工作方法 (9)9 水地球化学样品采集工作方法 (10)10 样品库 (12)11 野外原始资料质量检查 (12)12 土壤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测试质量要求及质量控制 (13)13 水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测试质量要求及质量控制 (19)14 数据库与地球化学图编制 (20)15 异常查证 (24)16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报告的编写 (26)17 附录A 土壤地球化学采样记录卡(规范性附录)………………………………2818 附录B 水地球化学采样记录卡(规范性附录)…………………………………3019 附录C 近岸海域沉积物、湖积物地球化学采样记录卡(规范性附录)………3220 附录D 野外工作GPS 定点及航迹监管要求(规范性附录)……………………3421 附录E 质量检查记录表(资料性附录)…………………………………………3522 附录F 各省、市、自治区的编码(资料性附录)………………………………4123 附录G 标样质量监控图图式(规范性附录)……………………………………4224 附录H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报告封面、扉页格式(资料性附录)………4325 附录J 地球化学图图式(资料性附录)…………………………………………45II《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0000)》是针对我国第四系发育的平原、盆地、滩涂、近岸海域、湖泊、湿地、草原、黄土高原及丘陵山地等地区开展的区域性、基础性资源与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工作而制定的。

以往国内外均未编制过该类调查工作的技术要求。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编写说明_陈国光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编写说明_陈国光

6、增加了每种元素分析精密度控制合格率要求。每 种元素的分析精密度合格率要求为≥98%。 7、报出率要求进一步提高,要求: 当工作区中某些元 素报出率低于95%(原规范为90%)时,说明所采用 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不能完全满足本测区试样分析要 求,应采取措施降低方法检出限或采取检出限更低 方法对未报出的样品重新进行分析,直至完全满足 要求。总报出率要求≥99%(原规范为98%)。 8、重复分析要求进一步提高。原规范要求:相对双 差允许限RD≤40%为合格。现规范改为:原始分析数 据含量三倍检出限以内RD≤30%为合格,样品含量三 倍检出限以上RD≤25%为合格。
4、修订了基准值的定义,增加了背景值的内容。
• 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代表土壤地球化学本底的 量值,反映深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 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代表土壤地球化学背景的 量值,反映表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二)总则修订
• 增加了部分内容,主要包括: • (1)将采用“采用双层网格化采样布局分别采集 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写”入到总则中。 • (2)将“样品分析要求有较高的准确度”与入到 总则中 • (3)将“提供高精度、高质量地球化学系列参数 值”写入到总则中。 • (4)将“对土壤碳储量分布及变化趋势进行科学 研究”内容增加到总则中。
• 9、深层样采样方法 • 样品应自规定的起始深度以下连续采10-50cm 长的土柱,应避免采集基岩风化层, 若符合要 求的土层太薄或达不到规定深度时,应一点多 坑采样组合,土壤样品原始重量应大于1000g。 • 10、增加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样采集方法 • 11、增加了样品过筛的要求 • 样品过筛过程中要防止混入粗粒级样品,样品 重新过筛后筛后残留样品重量应小于1g。
(十)异常查证
1、异常查证任务:是复核异常是否存在,了解异常 产出的地质背景和生态环境,查明异常元素分布变 化规律,判定异常意义,初步查明异常元素的成因 来源、迁移转化、存在形态及其生态效应,为多目 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推断解释、应用服务。 增加了:了解异常产出的地质背景,查明异常元素 分布变化规律,判定异常意义的任务。 将“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农业区划、资源潜 力预测提供依据,为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工作部 署提出具体意见”改为“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 查成果应用服务”。以进一步明确任务。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技术要求(DD2005-02 )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技术要求(DD2005-02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 D2005-02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技术要求(试行)中国地质调查局2005年10月目 次前言 (4)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3)4 总则 (3)4.1 评价目的 (4)4.2 评价任务 (4)4.3 评价思路 (4)4.4 评价选区 (5)4.5 评价方法 (5)4.6 评价工作顺序 (5)5 设计编审 (5)6 异常元素及有机污染物迁移途径及来源追踪 (6)6.1 河流生态系统 (6)6.2 农田生态系统 (10)6.3 城市生态系统 (14)6.4 湖泊湿地生态系统 (17)6.5 浅海生态系统 (18)7 生态系统异常元素及有机污染物生态效应评价 (20)7.1 农田生态系统 (20)7.2 城市生态系统 (26)7.3 湖泊湿地生态系统 (31)7.4 浅海生态系统 (33)8 生态系统安全性的地球化学预警预测 (35)8.1 河流生态系统 (35)8.2 农田生态系统 (36)8.3 湖泊是湿地生态系统 (38)9 报告编写 (39)9.1 图件 (39)9.2 报告 (39)9.3 数据库 (39)附录A 河流悬浮物、水、水系沉积物样品布置及采样方法(规范性附录) (41)附录B 14C和热释光测年样品采集技术要求(规范性附录) (46)附录C 农田区不同污染源采集方法(规范性附录) (47)附录D 城市降尘采集方法(规范性附录) (57)附录E 湖泊及浅海沉积物采集方法(规范性附录) (60)附录F 生物样品采集方法(规范性附录) (62)附录G 土壤溶液野外采集方法(规范性附录) (66)附录H 有机污染物采样技术要求(规范性附录) (69)附录I 设计书编写内容及要求(规范性附录) (72)附录J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报告编写提纲(规范性附录) (74)前 言《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技术要求(试行)》是针对我国已进行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地区进一步开展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而编制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4.1 4.2 4.3
总则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属于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范畴,调查区域主要包括第四系发育的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方法以区域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为主,辅以区域水地球化学测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依据我国经济发展与地理地貌特点采取正确有效工作方法,一般
平原、盆地、滩涂、近岸海域、湖泊、湿地、草原、黄土高原及丘陵山地等地区。 量。工作比例尺按 1﹕250000 国际分幅,工作区域按行政区划、经济区带或景观类型划分。 在东部和中部城市密集、水网发育等景观多样地区,采样密度相应较大;西部以草原为主地区, 景观单一,采样密度相应较小。 4.4 求。 4.5 4.6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主要提供高精度、高质量地球化学数据,绘制各类地球化学图,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要求对基础地质、资源潜力与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论述;在生态 查明元素地球化学分布、分配特征,对发现重要异常进行查证,为各个领域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环境领域,还应依据元素分布特点,对主要元素成因来源、迁移转化特征及其影响进行科学评价 和预测。 4.7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具有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向社会公众发布地学 信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多层面、多领域服务功能,是一项多目标的地质大调查。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通过采集具有代表性样品,利用大型精密仪器测定其中数十种元 素及十几种有机物指标, 要求样品分析具有较低检出限与较高精密度, 以适应测区特点和调查需
1
湖泊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是依照 1﹕250000 采样网度和采样密度,系统采集湖泊沉积物样 品,测定其中数十种无机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编制地球化学图件及编写相应测区调查报告。 生态地球化学 ecosystem geochemistry 生态地球化学是研究元素或化合物地球化学分布、分配特征及在地球系统中(岩石圈、土 壤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循环过程和迁移转化条件、机理,并对其演化趋势进行预测 的科学。 生态地球化学预警 Ecological geochemical forecast 生态地球化学预警是指运用生态地球化学方法理论, 对生态地球化学环境进行风险预测, 主 要针对有益与有害元素指标可能发生的变化趋势进行监测,对可能产生的生态安全提出警示。 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 Soil geochemical baseline 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是指第四纪地层未受人类作用的元素地球化学含量值。 第四纪地层包括 不同的沉积时代、沉积相或物源类型,存在元素地球化学含量差别,基准值是反映这些差别的系 列值。
后的修改单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规范, 然而, 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 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 969489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GB/T 14496-1993 地球化学勘查术语 GB 12999-1991 水质采样样品保管和管理技术规定 GB 17378-1998 海洋监测规范 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DZ/T 0130-2002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DZ/T 0075-1993 地球化学勘查图图示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DZ/T 0011-1991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000) DZ/T 0167-1995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1﹕200000) DZ/T 0145-1994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设计书应提交主管部门审查后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有较大变化需要进行修改或补
充设计时,应提出书面报告,经原设计审查部门批准后实施。
6
6.1 6.2
土壤地球化学样品采集工作方法
土壤地球化学样品包括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两类样品。为避免玷污,两类样品采样不得混 表层土壤样品采集工作方法
采,不得一起加工处理。 6.2.1 表层土壤样品采样密度为 1 个点/km2。城区及周边地区,可加密到平均 1~2 个点/km2。滩 涂(含潮间带)一般采样密度为 1 个点/4km2。西部景观单一,以草原为主地区采样密度可放稀 为 1 个点/4km2。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Multi-purpose regional geochemical survey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是针对第四纪覆盖区开展的基础性调查工作, 主要目标包括基础地
质、资源潜力与生态环境等三大方面。调查工作按照 1﹕250000 采样网度和采样密度,以系统开 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近岸海域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和湖泊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为主,水地球 化学测量为辅, 测定其中数十种无机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 编制地球化学图件及编写相应测区调 查报告。 区域水地球化学测量 Regional hydro-geochemical measurement 区域水地球化学测量是按照 1﹕250000 采样网度和采样密度, 系统采集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 样品,测定其中数十种无机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编制地球化学图件及编写相应测区调查报告。 近岸海域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 Coastline marine sediment geochemical measurement 近岸海域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是依照 1﹕250000 采样网度和采样密度, 系统采集近岸海域沉 积物样品, 测定其中数十种无机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 编制地球化学图件及编写相应测区调查报 告。 湖泊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 Lack sediment geochemical measurement
III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性质、目的任务、设计编写、方法技术、分析
指标、样品测试、异常检查、质量管理、图件编制与成果报告编写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在我国陆地与近岸海域开展资源与环境调查中的区域性、基础性地球化学调 查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
5
5.1 5.2
设计书的编写
设计书是开展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依据,应由项目承担单位根据上级主管部门 设计书编写前准备工作 资料收集
下达的任务书编写。 5.2.1
2
a. 收集与测区有关的自然地理、区域地质、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土壤 类型、生态环境、地方病等基础资料。 b. 收集与测区有关的农业生产、土地利用、城镇发展、工矿企业布局、以及规划等方面的 资料。 5.2.2 根据测区不同类型疏松覆盖层、河流、浅层地下水、湖泊、滩涂、近岸海域沉积物分布情 况,研究和确定野外采样方法及采样点布局。 5.2.3 实地踏勘 a. 在收集资料和初步研究基础上,对测区进行实地踏勘,提出本测区切实可行的多目标区 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实施方案。 b. 对踏勘中发现的特殊技术问题,应进行必要的方法试验。 5.3 设计书主要内容 5.3.1 工作任务:包括任务来源、目的要求、选区依据、测区范围、工作量及技术要点等。 5.3.2 调查区概况 a. 自然地理、区域地质、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等情况概述; b. 调查区经济发展、农业、土壤及生态环境问题简要评述; c. 前人工作及研究程度评述。 5.3.3 野外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要求 a. 拟采用的野外工作方法、样品加工处理方法; b. 野外工作与样品加工的质量检查方法。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3.10 5.3.11 5.4 样品测试分析方法与监控方案:包括拟测定的元素、指标,分析方法的选定,质量标准、 数据处理及编图方法。 重要异常查证:包括拟采用的异常圈定、筛选方法,查证方法,查证程度等。 实物工作量与预期成果。 组织管理、人员、装备。 经费预算。 质量管理与技术保障措施。 设计附图。 质量监控方法等。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DD2005-01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 (1:250000)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05 年 10 月
I

前言 1

……………………………………………………………………………………Ⅲ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设计书的编写 …………………………………………………………………………2 6 土壤地球化学样品采集工作方法 ……………………………………………………3 7 近海海域沉积物地球化学样品采集工作方法 ………………………………………8 8 湖泊沉积物地球化学样品采集工作方法 ……………………………………………9 9 水地球化学样品采集工作方法………………………………………………………10 10 样品库 ………………………………………………………………………………12 11 野外原始资料质量检查 ……………………………………………………………12 12 土壤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测试质量要求及质量控制 ………………………………13 13 水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测试质量要求及质量控制 …………………………………19 14 数据库与地球化学图编制 …………………………………………………………20 15 异常查证 ……………………………………………………………………………24 16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报告的编写 ……………………………………………26 17 附录 A 18 附录 B 19 附录 C 20 附录 D 21 附录 E 22 附录 F 23 附录 G 24 附录 H 25 附录 J 土壤地球化学采样记录卡(规范性附录)………………………………28 水地球化学采样记录卡(规范性附录)…………………………………30 近岸海域沉积物、湖积物地球化学采样记录卡(规范性附录)………32 野外工作 GPS 定点及航迹监管要求(规范性附录)……………………34 质量检查记录表(资料性附录)…………………………………………35 各省、市、自治区的编码(资料性附录)………………………………41 标样质量监控图图式(规范性附录)……………………………………42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报告封面、扉页格式(资料性附录)………43 地球化学图图式(资料性附录)…………………………………………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