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PPT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

一、教案名称: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二、课时安排:共5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内容:1. 第四章:科学实验基本方法与技巧。
2. 第五章:创新思维与实验设计。
3. 第六章: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
4. 第七章:团队协作与交流。
5. 第八章:实验成果展示与评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四章科学实验基本方法与技巧1. 导入:介绍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 讲解:讲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如观察、记录、实验操作等。
3. 示范: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示范,让学生初步感受实验的乐趣。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第五章创新思维与实验设计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创新思维在实验设计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创新思维的方法,如提问、联想、想象等。
3.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运用创新思维进行思考。
4. 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设计,互相交流、学习。
第三课时:第六章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在实验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如安全、精确等。
3. 示范:进行实验操作示范,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第四课时:第七章团队协作与交流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团队协作在实验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团队协作的方法与技巧,如分工、沟通等。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团队协作进行完成。
4. 交流: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与经验,互相学习、交流。
第五课时:第八章实验成果展示与评价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成果展示与评价的意义。
2.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介绍实验过程中的创新与收获。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一、教案简介教案名称: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教学目标:1. 培养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高小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培养小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了解实验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学习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
3. 进行实验设计和创新实践。
5.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与实践相结合:讲解实验创新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2. 分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创新实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评价方法:1. 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实验报告的质量和创新性。
3. 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表现。
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材料。
2. 实验指导书和参考资料。
3. 投影仪和白板等教学工具。
二、第一章:实验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教学目标:1. 了解实验创新的概念和意义。
2. 认识到实验创新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实验创新的概念和定义。
2. 实验创新的意义和作用。
3. 实验创新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验创新的概念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验创新在科学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实验创新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实验创新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资源:1. 实验创新相关理论资料。
2. 科学教育案例库。
三、第二章: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教学目标:1. 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
2. 能够安全、准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内容:1. 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3. 实验数据的有效采集和记录。
教学方法:1. 演示法:展示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技巧。
2. 实践法: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学生对实验注意事项的掌握。
教学资源:1. 实验室仪器设备。
2. 实验操作手册。
四、第三章:实验设计和创新实践教学目标: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实验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通过对实验的创新设计、实施和评价,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创新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实验创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3. 实验创新的实施步骤和技巧。
4. 实验创新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5. 实验创新案例分析和学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验创新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设计思路。
2. 演示法:展示实验创新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创新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创新案例,分享经验和成果。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实验仪器、材料和工具。
2. 教学资源:实验创新案例、评价标准和方法。
3. 教学材料:实验指导书、笔记纸、评价表等。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创新过程中的表现,如创新设计、实施和评价等。
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实验创新成果的创意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等。
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促进团队合作和交流。
4.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实验创新成果和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教学进程:1. 课程导入:介绍实验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论学习:讲解实验创新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设计思路。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验创新案例,学习其方法和技巧。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新设计和思路。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创新的设计和实施。
七、教学活动:1. 实验设计: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创新思路,设计实验方案。
2. 实验实施: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实验评价:学生对实验成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4.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实验创新成果,分享经验和收获。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科学家、工程师等进行讲座,分享实验创新的经验和故事。
科技创新大赛(ppt文档可编辑修改)

学生 低碳 调查 表
调 查 表
社会 低碳 调查 表
社会 低碳 调查 表
CASTIC
活 动 图 片
CASTIC
(五)、撰写活动报告
活动报告是活动的最终呈现方式, 浓缩的是整个活动的精华部分。
1、谁来写这个报告呢? (由活动负责人 或参与者代表)
2、活动的申报者是谁? (活动团体或某个 组织 )
3、怎样撰写活动报告? (基本要素 )
CASTIC
CASTIC
2、按计划实施科技实践活动
活动案例一 结合本地特色考虑 《天山脚下野生椒蒿和人工种植椒蒿的探究》
CASTIC
《天山脚下野生椒蒿和人工种植椒蒿的考察与研究》
体现地域性 考察对象(具有针对性) (考察范围) 对二者的考察与研究(可比性)
符合参与者(初中学生)活动课题
CASTIC
能激发学生
的兴趣
CASTIC
五师 郭莉老师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少数民族的调查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少数民族历史 的调查与研究》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 文化的调查与研究》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蒙古族历史 的调查与研究》 《博尔塔拉蒙古族饮食文化 的调查与研究》
《博尔塔拉蒙古族历史的溯源》
《博尔塔拉蒙古族服饰文化 的调查与研究》
《心灵为那片绿色绽放——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植被科 学考察报告》(兵团二中贾国胜)
《地处阿拉套山南坡团场菊花产业调查——农五师84团菊 花基地调研》 (兵团五师中学)
《心灵为那片绿色绽放——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植被科 学考察报告》 (兵团二中)
CASTIC
1、选题宜小不宜大; 2、选题要有针对性; 3、兼顾各原则之间的结合。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PPT

❖ 4.玻璃管的使用,让学生可以比较直观地观察到岩浆顺着 山体缝隙上升的效果。
实验评价
❖本实验设计简单,器材易找易 寻、易操作,且效果明显。
❖4.难现
由于土豆泥的遮挡,无法展示出岩浆顺着地壳缝隙上升的效 果。
实验器材
❖主要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 、平底烧瓶(150ml)、橡胶塞、玻 璃管、烧杯(500ml)、橡皮泥
❖辅助器材:火柴、湿毛巾、杂物盘等
实验改进的效果
❖ 1.用橡皮泥代替土豆泥制作的火山山体,成本低廉,制作 简单。
❖ 2.用平底烧瓶代替地底的岩浆池,实验的可复制性较强, 对技术要求较低,一般只要按着图装配好实验器材,就一 定能看到实验效果。
用
实验中的土豆泥需要事先购买土豆并煮好,花费时间较长, 制作起来也比较麻烦,而且使用后容易变质,不适合多次使 用。
❖2.难做
在“火山”山体挖洞再倒入番茄酱的过程中,挖洞的深浅比 较有讲究,控制得不好就会影响实验的效果,甚至会引起实 验的失败。
❖3.难等
等待实验效果的时间较长,一般要等待5分钟以上。
科技创新大赛精品PPT资料

厚的竹片。在竹片的两端正中钻一个直径 为1毫米的孔,用铆钉把4片竹片连接成正 方形。任选两个端点,用40厘米长的卡绳 连住即成。
自动给水器
一、工作原理 利用大气压自动控制出水量从而达到自动给水的目的。
二、制作方法 1、材料准备:1000ml可乐瓶一个,矿泉水瓶一个,直径0.5厘米的塑料管40厘米。 2、组装步骤: (1) 在矿泉水瓶盖处钻2个直径0.5厘米的孔。 (2)把塑料管截成长30厘米作定位水管、10厘米的为供水水管,分别插入,其中一条 长的插至瓶底,另一条至瓶口。 (3)把可乐瓶取其底部10厘米出裁下作接水盆,在接水盆上、下各钻一个直径0.5厘 米的孔。 (4) 给水管插入下孔,定位水管插入下孔。 (5)用铁线把供水瓶和接水盆连接固定即成。
二、工作原理: 利用电子触摸片的感应性能来控制音乐集成块和指示灯,从而产生声、光报尿的功效。
三、制作方法: 1、材料准备: 电池2对、音乐集成块、电子触摸片、指示
灯、电线若干、方形纸盒一个、小尿片一块等。 2、制作步骤: 制作一个电路; 制作一模拟小尿片。 把电子触摸片放入模拟小尿片中。
四、使用方法: 把电子触摸片放入模拟小尿片中,每当宝
做4片20厘米长,1.
小1、书组上房装需好.要再报一警个放器用;来一装垃些圾的食废纸物篓,(但诱是一饵直嫌)在买的易太大拉而且罐过于里笨重面。 ,重量较大,可乐瓶就竖 起来了,老鼠也就捕捉到了. 如遇大风,甚至会使衣架脱落。
当车辆所载货物重量超出限量时,报警器就发出刺耳的报警声。 2. 将挂好衣物的衣架挂在绳子(竹竿)上。 用一次性筷子将前后四个轮子连接; 再放一些食物(诱饵)在易拉罐里面,重量较大,可乐瓶就竖起来了,老鼠也就捕捉到了. 科技创新是根据已有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实际能力,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和劳动中,对那些感到不方便、不称心的东西,加以改进、 改革和创新。 无法满足各类衣物的需要。 同时也就想:要是有个能发现超载而报警的车辆有多好啊! 衣钩便可有效的将衣物始终保持在晾衣绳的特定位置,且衣物不随风转动,相邻衣物互不传色,容易晾干。 制作一个电路; 科技创新是根据已有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实际能力,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和劳动中,对那些感到不方便、不称心的东西,加以改进、 改革和创新。 当车辆所载货物重量超出限量时,报警器就发出刺耳的报警声。 如遇大风,甚至会使衣架脱落。 任选两个端点,用40厘米长的卡绳连住即成。
青少科技创新知识讲座PPT模板

为鼓励牛培行搞发明,山大附中专门为 他准备了一间实验室。这间实验室,摆 放着牛培行制作的几架航模,以及他发
凭借风力带动螺旋桨使船行进。这样,无 明的物理电池、自动节水器、写不满黑
论是顺风还是逆风,帆船都可以正常航行。 板,还有“鞋琴”、自行动力车……
牛培行最喜欢的发明,是环保的物理电池。 灵感源于他在物理课上学到的发电机原理 和钟表上的发条。经过几天的琢磨,一个 用手动实现动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物理电 池就产生了。电池利用的是机械能,在没 电的情况下也能充电。物理电池很环保, 有了它,高污染的化学电池就可以“退休” 了。目前,太航仪表厂、太原无线电厂等 几家单位正在对这项发明加紧实验,准备 进行大规模生产。
小发明不同于大发明,是根据少年儿童已有 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实际能力,在日常学习、生活、 工作和劳动中,对那些感到不方便、不称心的东 西,加以改进、改革和创新。所以小发明是实用 新型的"身边科学"。
一、什么是科技小发明?
小发明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新。无论是发明,改进 或发现,都是前所未有的或前所未知的,不是仿制或重述 已有的东西,所以小发明不同于一般的科技小制作。第二, 小。小发明是儿童身边的科学,是改进日常生活中经常接 触到的东西,而不是去搞高深的、尖端的、难以办到的科 技发明项目。如云南玉溪市瓦窑小学用烟末等制成的"灭蚜 敌"土农药;北京市崇文区宝华里小学"气压热水瓶的改进" 等。第三,实用。小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方便,其作品 要有实用价值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山东滨州市第四 小学的"方便黑板",天津市武清县段庄小学的"自来水防冻 阀门"等。第四,科学。小发明的构思、设计、制作和成果 一定要符合科学道理,也不能有损于健康和道德。
五年级科学实验总结PPT

家校共育意识
家长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可以加强与 学校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 成长。
THANKS
感谢观看
反馈
教师们也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反馈意见,如加强实验操作规 范性、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等。他们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对待这些反馈意见 ,并在今后的实验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04
CATALOGUE
实验中的问题与改进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
实验设备不足
由于学校实验设备有限,导致部 分同学无法亲身参与实验操作,
反思
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操作失误、数据 不准确等。他们对自己的不足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改进措 施,如加强实验操作训练、提高数据记录准确性等。
教师评价与反馈
教师评价
教师们对学生的实验成果表示赞赏,认为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色,能够积 极参与、认真思考。他们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和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些成 果体现了学生们在科学实验方面的进步和提高。
学生实验能力分析
实验操作能力
部分学生使用实验器材不 够熟练,需要加强实验操 作训练。
实验设计能力
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 创新能力,需要加强实验 设计训练。
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部分学生处理实验数据不 够准确和规范,需要加强 数据处理训练。
02
CATALOGUE
实验内容及过程
实验一:植物生长观察
植物种类选择
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验小组中,学生们相互合 作、分工明确,提高了团队协 作能力。
创新思维培养
通过实验中的不同尝试和创新 ,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山》实验的改进
零陵区七层坡小学
蒋荣琼
实验原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原实验设计的不足
1.难用
实验中的土豆泥需要事先购买土豆并煮好,花费时间较长, 制作起来也比较麻烦,而且使用后容易变质,不适合多次使 用。
2.难做
在“火山”山体挖洞再倒入番茄酱的过程中,挖洞的深浅比 较有讲究,控制得不好就会影响实验的效果,甚至会引起实 验的失败。
实验评价
本实验设计简单,器材易找易 寻、易操作,且效果明显。
3.难等
等待实验效果的时间较长,一般要等待5分钟以上。
4.难现
由于土豆泥的遮挡,无法展示出岩浆顺着地壳缝隙上升的效 果。
实验器材
主要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 、平底烧瓶(150ml)、橡胶塞、玻 璃管、烧杯(500ml)、橡皮泥 辅助器材:火柴、湿毛巾、杂物盘等
实验改进的效果
1.用橡皮泥代替土豆泥制作的火山山体,成本低廉,制作 简单。 2.用平底烧瓶代替地底的岩浆池,实验的可复制性较强, 对技术要求较低,一般只要按着图装配好实验器材,就一 定能看到实验效果。 3.直接给平底烧瓶内番茄酱进行加热,使得等待实验效果 的时间较短,一般只需要2~3分钟就可以看到岩浆从山顶 流出的效果。 4.玻璃管的使用,让学生可以比较直观地观察到岩浆顺着 山体缝隙上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