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院耳穴诊断与治疗
耳穴诊断及常见病治疗 ppt课件

1.隆起:结节状、串珠样、条状及线形、条片状或圆形、不规 则隆起; 2.凹陷:点状、片状或条状、线形; 3.隆起伴凹陷:近视伴散光(小狗);远视伴散光(大象), 屈光不正,风心病,心肌炎;
三、耳穴诊断方法
视诊内容:变色、变形、丘疹、脱屑、血管充盈
二、变形
4.水肿:多见于严重的内脏器官病变,如缺血、缺氧、免疫功 能减退、机体内代谢循环障碍性疾病; 5.皮肤粗糙:纹理加深,伴色素沉着,常见皮肤病; 6.瘢痕样改变:手术瘢痕,萎缩性胃炎;
二、耳穴类型、定位及功能
其他穴位
三、耳穴诊断方法
视诊内容:变色、变形、丘疹、脱屑、血管充盈
一、变色:
1.红色:淡红色---疾病初发或恢复期,或病程较长者,如十二 指肠球炎,颈椎病,月经前期;
鲜红色---急性痛症,炎症,出血性疾病,急性胃炎,肠 炎,急性牙周病和扁桃体炎;
绛红色---病情较重,急性热病,胆管阻塞,黄疸; 暗红色---疾病恢复期,或病程较长者,十二指肠球部溃 疡引起变形,十二指肠溃疡愈合期,月经后期; 2.白色:见于慢性病,如慢性器质性病变,退行性病变。虚寒 症。慢性浅表性胃炎,胃区呈现大片不规则状白色反应,慢性 胃炎急性发作时,胃区不规则白色隆起中可见片状红色反应。 淡白色---气血不足,心脾两虚; 苍白色---体虚而受寒邪; 灰白无泽---气血枯竭,阳气衰弱,如肿瘤晚期耳廓均呈现
四、常见病治疗
耳压治疗取穴规律
1.相应部位取穴 相应部位反映 机体疾病的部位,是治疗中的 首选穴位 2.脏腑辨证和经络学说取穴 3.按现代医学理论,发病原因, 病理生理取穴 4.特定穴位功能取穴 5.经验取穴
四、常见病治疗
感冒:
主穴:肺、内鼻、咽喉、肾上腺 配穴:头痛---额、颞
耳穴诊断及常见病治疗ppt课件

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 调整刺激量: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刺激量,避免过度 刺激引发不适。
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禁忌症 耳部炎症、冻伤或溃疡者禁用。
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对耳穴贴压或艾灸过敏者禁用。 严重器质性病变或急性传染病患者不宜采用耳穴治疗。
04
常见病症的耳穴治疗方案
失眠多梦
典型病例分析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详细分析其诊断、治疗过程及效果评估,展 示耳穴诊断与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深入研究耳穴本质
创新耳穴诊断与治疗技术
进一步探讨耳穴的生理、病理基础,揭示 其作用机制和科学内涵,为临床实践提供 更有力的理论支持。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研发新的耳穴诊断与 治疗技术,提高诊疗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耳穴触诊技巧
触诊内容
通过触摸了解耳廓的温度、软硬度、 有无压痛及结节等病理反应。
触诊方法
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轻轻按压耳廓, 从耳轮开始逐渐向内按压,注意感受 指下的感觉变化。在触诊过程中,要 注意两侧耳廓的对比和整体观察。
02
常见病症在耳穴上的表现
呼吸系统疾病
01
02
03
感冒
耳穴肺、内鼻、咽、喉等 区域可能出现压痛、敏感 等反应。
耳穴诊断及常见病治 疗ppt课件
目录
• 耳穴诊断基础 • 常见病症在耳穴上的表现 • 耳穴治疗原则与方法 • 常见病症的耳穴治疗方案
目录
• 耳穴诊断与治疗的现代研究与应用 • 总结与回顾
01
耳穴诊断基础
耳穴定义与分类
耳穴定义
耳穴是指在耳廓上一些特定的区域,这些区域与人体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 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往往会在耳廓的相应区域出现反应。
耳穴疗法3-诊断方法耳疗施术方法

耳穴疗法3-诊断方法耳疗施术方法(二)触诊法触诊法是用手指指腹触摸耳穴以发现形态改变的一种耳诊法。
1.触诊的方法(1)医者两眼平视,以拇指和食指触扪耳部,由内而外,由上而下,顺着耳廓的解剖部位逐穴仔细触扪,辨别耳廓表皮、内皮和皮下出现的各种阳性反应物。
(2)在望诊后发现可疑的阳性反应物,可用中指顶起该反应物所在部位仔细观察,再用拇指进行触诊,上下触摸,体会反应物的性质、范围,并且两耳对照观察,作出正确判断。
(3)发现皮下有结节、隆起、条状等反应物时,要辨认结节之大小、硬度、可否移动、边缘整齐清楚否、有无压痛等。
2.触诊阳性反应物的类型及其性质(1)类型隆起点状隆起、片状隆起、条片状隆起、圆形结节、软骨增生。
凹陷点状凹陷、片状凹陷、线状凹陷。
水肿可见凹陷性水肿、水纹波动感。
质地改变耳廓局部质地变硬或变软,变厚或变薄o(2)性质结节状隆起,或点片状暗灰色,多见于肿瘤;条索状隆起或珠状隆起,多见于颈椎病。
3.触诊的注意事项(1)发现阳性反应物,要进行综合分析,要与其他诊断方法综合辨证,可根据脏象学说、现代医学理论和诊断、参考经验穴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2)区别阳性反应物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
(3)其他注意事项参考望诊法。
(三)压痛法本法是用金属探棒或弹簧压力棒、火柴棍、镊子尖的凸面,均匀地按压耳穴区,通过寻找压痛点来诊断疾病的一种耳诊法。
临床多用于急性炎症及疼痛病的探查及鉴别诊断。
1.施术方法(1)医者两眼平视,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耳部,然后用右手持探棒,用力均匀,逐穴压迫耳穴,测其痛感,寻找压痛点。
(2)临床上探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症状、体征在某些穴(区)做重点探查;另一种方法为普遍探查法。
重点探查某穴时,可用同样压力测其他几个对照穴,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普遍探查时,一般先探查内脏区即耳甲腔、耳甲艇、三角窝、耳舟、对耳轮、耳垂、耳屏,后探查耳背,由上向下探查。
‘(3)找到压痛点后可以给一定的压力,压一个压痕,为治疗打下基础。
针灸穴位 目1耳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目1耳穴说明指导书
总述目1耳穴,耳穴名。
出自《针法灸法学》。
别名青光穴。
位于耳垂前面,屏间切迹的内前下方。
主治近视眼、假性近视、复视、青光眼、慢性青光眼、红眼病、麦粒肿、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虹膜睫状体炎等。
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1.名称目1耳穴
2.别名青光穴
3.出处《针法灸法学》
4.隶属耳穴
5.位置耳垂前面,屏间切迹的内前下方
6.主治近视眼、假性近视、复视等
7.功能益肝,利脾,明目。
8.操作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9.主要配伍暂无资料。
10.定位位于耳垂前面,屏间切迹的内前下方。
11.解剖暂无资料。
12.名词释义暂无资料。
13.功能作用益肝,利脾,明目。
14.详细主治近视眼、假性近视、青光眼、慢性青光眼、红眼病、麦粒肿、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虹膜睫状体炎等。
15.详细操作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针法:针0.1-0.2寸,针感局部痛,留针20-30分钟。
16.临床运用暂无资料。
17.配伍暂无资料。
18.附注目l穴又名“青光”。
顾名思义,目l主治青光眼,还治近视、视神经萎缩等眼底疾患。
本穴是北京平安医院许作霖老前辈治疗青光眼要穴。
本穴原名青光。
19.相关论述1、《针灸穴位挂图说明》:“目1、2 在屏间切迹下方,前为目1,后为目2。
”2、《耳针》:“目1 在屏间切迹前下方。
”。
耳穴标准治疗方案

耳穴标准治疗方案1. 简介耳穴疗法是一种基于人体耳部反射区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源于中国古代医学的经络学说。
这种疗法认为,耳朵是人体其他器官的微型反射区,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特定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耳穴标准治疗方案是一种针对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案,旨在提供一套简单易行的操作指南。
2. 治疗流程耳穴标准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准备工作在开始治疗之前,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包括耳穴图、灯光、针具等。
确保治疗环境安静舒适,让患者放松身心。
2.2 治疗部位定位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相应的耳穴治疗部位。
常见的耳穴有肺、心、肝、胃等,每个耳穴都与特定的脏器或经络有关。
2.3 清洁耳部在治疗之前,应先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清洁剂清洁患者的耳朵,以确保穴位的清洁。
2.4 寻找耳穴根据耳穴图的指引,在患者耳朵上寻找并确认治疗部位。
可以用指压或工具进行刺激。
2.5 刺激耳穴一般使用针具刺激耳穴,将针头缓慢插入耳朵,控制插针深度和角度。
然后进行适度的转针或取针操作,以产生疗效。
2.6 观察疗效在治疗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
根据患者的反应情况,可以调整治疗强度和持续时间。
3. 治疗常见疾病3.1 失眠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可以通过耳穴疗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治疗部位有心脏、肝脏和神门等。
治疗时应适当刺激这些穴位,可以缓解失眠症状。
3.2 头痛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通过刺激耳朵上的头部穴位进行缓解。
常用的治疗部位有前额、枕骨、颞部等。
治疗时应适度按压或插针刺激这些穴位。
3.3 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问题,可以通过耳穴疗法得到改善。
常用的治疗部位有胃、肝、脾等。
治疗时应适当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3.4 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以通过刺激耳朵上的反射区进行治疗。
常用的治疗部位有心、肾、大血管等。
治疗时应适度刺激这些穴位,可以降低血压。
耳穴诊断常用方法

耳穴诊断常用方法说实话耳穴诊断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试过好多方法呢,今天就跟你好好唠唠。
我最先尝试的是望诊法。
这个方法就是用眼睛看耳朵。
你想啊,耳朵就像一个小小的身体地图似的。
我就盯着别人的耳朵看,想着能发现点什么蛛丝马迹。
可是一开始根本不知道从哪看起,就感觉耳朵上那些小小的坑洼啊褶皱啊似乎都没什么特别的。
后来我才发现,原来要先确定好大概的区域,比如说哪个地方对应着身体的哪个器官这种,就像你找地图上的目的地一样得有个方向。
像在耳垂那块可能就和头部或者面部的健康有点关系。
我最开始没注意这个,瞎看肯定看不出啥。
我就总结啊,用望诊法之前一定要把这些对应关系先搞清楚。
还有触诊法。
这触诊法其实就是用手摸耳朵。
我一开始摸的时候啊,那叫一个迷茫。
我也不知道怎样的手感才是正常的,怎样是代表身体有毛病的。
有时候我觉得耳朵上某个地方有点硬,我就觉得可能是身体出问题了,但后来发现可能只是人家耳朵本身就长那样。
然后我就一点点摸索经验,我发现这个力度很关键,就像你按西瓜判断熟没熟一样,得慢慢掌握那个恰到好处的力度。
如果按的时候发现某个点特别疼或者特别硬而且和周围的感觉很不一样,那这就可能是有点问题的部位。
不过这个我还不是很确定哈,毕竟我也还在摸索阶段。
我最近还试了电测法,这个可就有点高科技了。
我借来仪器开始摆弄。
但是这个仪器我一开始都不太会用,那些数值到底代表什么我也迷糊着呢。
后来研究了好久说明书,又咨询了懂行的人,我才开始有点明白了。
这仪器呢就是探测耳朵上各个点的电阻啊什么的,不同的数值就代表不同的身体状态。
我做的时候就发现操作的时候一定要让被测者放松,就像我们人紧张的时候心跳会快是一个道理,太紧张可能测出来的数值也不准。
这电测法我还得继续研究,感觉还是挺有趣也有点门道的。
耳穴诊断真的不容易,不过只要慢慢摸索,我觉得总是能找到更多的窍门的。
中医耳穴治疗大全

中医耳穴治疗大全耳穴详解(真人耳穴图片)彩云间耳穴详解(真人耳穴图片)耳穴详解(真人耳穴图片) 2011-06-09 15:25.对于体穴而言,耳穴更易操作。
因为耳壳薄,所以刺激更强,效果更显著。
耳轮区穴位。
耳舟区穴位对耳轮穴位三角窝穴位耳甲腔穴位耳屏穴位对耳屏穴位耳垂穴位耳背穴位。
耳穴(口、胃、大肠、肾、肝)图云天953耳穴(口、胃、大肠、肾、肝)图耳穴(口、胃、大肠、肾、肝)图。
12、口CO1.定位:耳轮脚下方前1/3。
应用:面瘫。
13、胃CO4.定位:耳轮脚消失处。
14、大肠 CO7.定位:耳轮脚上方的前1/3处。
15、肾 CO10.定位:对耳轮下脚下方的后部。
16、肝 CO12.应用:月经不调,痛经,经前期紧张症;耳穴图yang2228耳穴图耳朵的形状就像一个子宫内的婴儿,人体的许多器官都在耳朵上有反应点,我们称之为穴位。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规律,根据形如胚胎的耳穴分布图看到: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集中在耳甲。
闲暇时,按按双耳,亦是一个养生的好方法。
耳穴全图闲品落花耳穴全图耳朵像一个倒置的胎儿,人体的许多器官都在耳朵上有反应点,我们称之为穴位,是指分布在耳郭上的一些特定区域。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规律,根据形如胚胎的耳穴分布图看到: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集中在耳甲。
穴位2张。
耳穴分布规律云天953耳穴分布规律。
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周;与躯干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与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上,下脚;与腹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与胸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腔;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在耳轮脚周围等。
耳甲艇和耳甲腔指的是耳朵的那个位置?fzx19450303...(2)耳轮脚:耳轮前上端伸人耳腔内的横行突起。
耳朵诊病也治病,几十年临床经验的针灸主任“耳诊法”曝光!

耳朵诊病也治病,几十年临床经验的针灸主任“耳诊法”曝光!▲ 王军: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耳朵在临床上可以用来诊断很多的疾病,耳朵颜色暗淡与气血虚弱有关。
脾胃化生气血,耳朵颜色暗淡则提示患者脾胃可能有问题,出现不思饮食、胃疼、烧心、乏力、睡眠浅、头昏等症状。
脾胃出现的问题——耳区位置耳朵——脾区位置耳朵上对应的脾区在对耳轮内侧缘下方,脾虚时,此处会有一定的反映。
第一表现为色泽暗淡;第二表现为有细小血络,轻轻按揉有疼痛感。
如果不疼说明正常。
耳朵——胃区位置耳朵上对应的胃区在耳轮脚移行到末端的位置,轻轻按揉,若有疼痛感,则提示胃出了问题。
缓解脾胃病:耳区——掐揉用二拇指指甲按掐揉脾区和胃区,每个区掐3-5分钟;也可用指肚搓揉耳甲腔,搓揉5-10分钟。
一日一次,单侧按揉可以调脾胃。
每天坚持,对于脾胃虚弱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腰出现的问题——耳区位置耳朵区域内有血络,不同区域对应身体某处有损伤,耳朵上出现小结节,提示肌肉问题,常见于肌肉劳损等问题。
耳朵上的血管充分暴露说明身体络脉瘀阻。
1、腰椎区——血瘀对耳轮体与脊柱有一定对应的关系,下端对应颈椎区、中间对应胸椎区、上面对应腰椎区。
如果腰椎区出现血瘀阻络,则代表微循环偏差,提示腰椎出现了问题。
用手掐揉腰椎区,如果特别疼,则提示腰椎出了问题,这时可能是疾病的初期阶段;如果已经看得见小的血管,也可以摸到小的结节,则可能病程变长了。
2、腰椎区——结节用指甲刮一下结节,如果可以刮动,则提示是肌肉问题,如肌肉劳损、扭伤等;如果结节长在耳朵软骨里面,软骨触感疙疙瘩瘩,则提示腰椎出现了增生或腰椎间盘突出。
缓解腰椎病:耳区——掐揉贴耳豆1、耳穴治腰椎、掐揉腰椎区,用指甲掐揉脊柱区,哪儿疼掐哪儿。
2、还可以用王不留行籽贴在耳朵脊柱区。
酒精消毒后,用止血钳把王不留行籽贴到有血络、结节处,每天坚持做3-4次即可。
如果家里没有专用的小药籽,也可以用小米粒或六神丸来代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
脑点
腰椎
膝关节
前列腺
痔核点
子宫 前列腺
心脏
神经衰弱点
膝关节 腰椎
肩 胃 颈椎
针对损容性疾病的穴位应用
1.健脑 取穴:心、肾、脑、丘脑、缘中、皮质下、额。 心、肾:脑:为相应部位。按“感传所及,主治
所在”的原则取此穴。 丘脑、缘中:能增加记忆。因此健脑可用丘脑、
(五)外耳患有病症,如溃疡、湿疹、冻疮破 溃时,暂不宜针刺,可先治疗外耳疾患, 针刺外耳、肾上腺、耳尖放血,待耳郭皮 肤病变治愈后,再刺激耳穴治疗其他病变 。
耳穴治疗方法 耳穴的刺激方法,随着现代科学及新技
术的发展,日益增多,常用的刺激方法如下: 一、耳毫针法
耳针用的毫针,针长为5分,针的粗细有26号、 28号、30号、32号等四种,针的构造为针尾、 针柄、针根、针身、针尖五部分。
(三)耳轮尾——耳轮 下缘与耳垂交界处。
(四)耳轮脚——耳轮 深入到耳甲腔的横行 突起。
(五)对耳轮——与耳轮 相对的隆起处。
(六)对耳轮上脚——对耳 轮向上的分支。
(七)对耳轮下脚—— 对耳轮向下的分支。
(八)三角窝——对耳轮上 下脚之间构成的三角形凹 窝。
(九)耳舟——对耳轮与 耳轮之间的凹沟。
(十)耳屏——耳郭 前面的瓣状突起, 又称耳珠。
(十一)对耳屏——耳垂上 部与耳屏相对的隆起。
(十二)屏上切迹——耳 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 凹陷。
(十三)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 凹陷。
(十四)轮屏切迹——对耳 屏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
(十五)耳甲——是由对 耳屏和弧形的对耳轮体 部及对耳轮下脚下缘围 成凹窝。
一定向:意指定向爆破,减少消耗脂库中的脂 肪,使脂肪重新分布。
取穴:相应部位(腹、臀)。
体会: (1)单纯性肥胖用耳穴减肥有一定疗效,按
此减肥取穴原则,治疗后能获得以下反应。
1)精神状态好,睡眠时间缩短,平时及晚间易 困情况明显好转,自觉精力旺盛。据统计,80 %患者治疗后,排大便次数可增加1次,有利于 减轻体重。
耳廓的结构耳郭上的神经支源自非常丰富脊髓颈2、3、4节躯体神经 脑神经 交感神经。
神经分布: 耳垂、耳轮、耳舟及对耳轮区,主要是脊神经,即耳大神 经和枕小神经分布。 耳甲区为脑神经,即耳颞神经和迷走神经耳支、舌咽神经 与面神经的混合支分布。 三角窝内神经分布极为丰富,几乎所有支配耳郭的神经都 有分支至三角窝内。
十、耳甲腔
1、口 2、食道 5、心 6、肺 9、内分泌
3、贲门 7、气管
4、脾 8、三焦
贲门 脾 肺
食道
口 气管
三焦 内分泌
针对损容 性疾病重 点穴
脾
肺
口
三焦 内分泌
目1
颌
舌
面面颊颊
内耳
眼
扁桃体
目2 牙 垂前
针对损容 性疾病重 点穴
颌
目1
面面颊颊 眼
目2 垂前
这是消化系统的耳穴图, 国外专家利用奇妙的穴位, 解除了无数患者的痛苦。
交感神经:沿颈动脉丛血管分布。缠绕在粗细不等的纤维管壁上,
纤维的密度随动脉的管径变小而减少。静脉管壁上只有稀疏的纤维分 布,在动、静脉管吻合支上纤维分布最多,在动脉、静脉之间有纵横 交错互相连接。(这为耳廓点刺放血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耳轮——耳郭外 缘向前卷曲的部分。
(二)耳轮结节——耳轮外 上方稍肥厚的结节状突起 ,又称达尔文结节。
长,机体活动量小、耗能少,蛋白质的合成 大于分解过程,因此治疗肥胖以取具有兴奋 的耳穴如交感、额。
(2)增强饱感 取穴:饥点、丘脑。 饥点:可以减少肥胖者的饥饿感,减少
食量。
(3)增加排泄 取穴:肾、三焦、肺、大肠。 增加排泄取肺,“肺主皮毛”。 肾为水脏,主水液,肾、三焦可通调水
道,补肾气化利水之功;大肠可“传导糟粕 ,清热洁腑”,与三焦、肺穴合用,可增强 气化作用而通便。
三、对耳轮上脚
相当于人体下肢 1、趾 2、跟
3、踝
4、膝
四、对耳轮下脚
相当于人体臀部 1、臀 2、坐骨神经
3、交感
5、髋
趾 膝
髋
跟 踝 交感
臀
坐骨神经
踝
膝
髋
交感
坐骨神经 臀
针对损容 性疾病重 点穴
交感
臀
腰骶椎 腹
胸 胸椎
颈 颈椎
神门 盆腔
坐骨神经
降压点 内生殖器
交感
便秘点
神门
盆腔
针对损容 性疾病重 点穴
3.调节内分泌
取穴:内分泌、缘中、丘脑、肾、肝、相应部位
内分泌、缘中、丘脑: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主要 之穴。
肾、肝:肾藏精,肝藏血,精血互生,肝肾同源 ,肝与肾可调节内分泌功能。
4.调经 取穴:内分泌、缘中、丘脑、卵巢、肾、肝、内生
殖器。
调经以内分泌、缘中、丘脑、卵巢、内生殖器五穴为 主。
5.补肾 取穴:肾、肝、心、内分泌、缘中、丘脑、肾上腺
配穴:浮肿加腹水点;便秘加肺;女性月经 不调者加内生殖器、卵巢。
关于减肥
一调:调整内分泌功能。 取穴:丘脑、内分泌、缘中(脑垂体穴)。
各内分泌腺的分泌水平所以保持相对稳定,主要是 通过负反馈自我调节机构实现的。使机体得以适应 环境的变化。使内分泌功能得以稳定。
三增: (1)增强机体的兴奋性 取穴:交感、额。 肥胖病者常伴有易困、嗜睡、睡眠时间
3.体位和进针:患者卧位,术者用左手拇指,固定 耳郭,中指托着针刺部位的耳背,这样既能掌握针 刺的深度,又可减轻针刺时的疼痛,用右手拇、食 指持针,在选好的穴位处进针。
4.针刺的深度和方向 (1)针刺的深度:应视患者耳郭局部的厚薄、
穴位的位置而掌握。一般刺入皮肤2~3分即可达软 骨,其深度以耳针能站立而不摇摆为宜。
(3) 疗程:7~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歇3~5天。
耳穴贴压法
耳穴贴压法简称压丸法,简便易行,能持续 起到刺激作用且安全无副作用,适用于年老、体 弱、儿童怯痛和不能坚持每日就诊者。
(一)物品准备 1.贴压药物:可因地制宜选用材料,可
用植物种子,如油菜子;可用药物种子,如黄 荆子、王不留行子。可用药丸:仁丹、六神丸、 亦可用磁珠等。凡是表面光滑、质硬,适合贴 压穴位面积大小,而无副作用的物质均可选用。
(3)肥胖的治疗主要是摄食量的控制。 耳穴治疗是以增强饱感,减少饥饿感为主 ,自然降低了食量,避免了’过食或吃零 食。
据推测是因耳穴饥点、丘脑等有抑制食欲 的作用。从而耳穴减肥避免了“饥饿疗法 ”的不良反应。
(4)减肥只适用于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 的肥胖病,不宜用于体重在标准体重以下患 者,以免造成营养不良“神经性厌食”。
神奇的耳穴
耳穴诊断与治疗
用耳后静脉割治疗法
治疗不育、皮肤病和
美容。
耳穴快速记忆法、定位法及各种操作方法 耳穴治疗损容性疾病
耳廓的结构
耳廓上3/4—4/5的基础是弹性软骨,下1/4—1/5部是含 有脂肪与结缔组织的耳垂。
一旦耳廓软骨发生 感染,耳廓便必须切除 因此贴敷耳穴前应注意 严格消毒。耳豆注意卫 生,经常更换。
可惜国内的医生, 很少有人看见过……
耳穴的病态反应
人体发生疾病时,常会在耳廓的相应部 位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 变色、水疱、结节、丘疹、凹陷、脱屑 、电阻降低等,这些反应点就是耳针防 治疾病的刺激点。
典 型 病 例
肾结石
子宫肌瘤
痔疮
诊断篇
《类经国翼》说: “手足三阴三阳之脉 皆入耳中”。
2)腹部轻松感。治疗一个疗程后,有些肥胖 病患者,虽然体重未见明显减轻,但是腹部 胀满感减轻或消失,活动较前灵活,可能与 脂肪重新分布有关。
3)浮肿减轻或消退。若肥胖者是由于内分泌功 能紊乱伴浮肿,接受耳穴贴压治疗一次后, 体重便可减去l~2公斤,这可能是耳穴调整内 分泌,促进水盐代谢,利尿、消肿的结果。这 种类型的肥胖病者,临床治疗效果好。
耳轮尾
屏上切迹 屏间切迹
一、耳轮
1、直肠 5、肝阳
9、肛门
2、尿道 6、轮6
3、外生殖器 7、耳中
4、耳尖 8、耳尖
肝阳:耳轮结节
耳中:耳轮脚中点
针对损容 性疾病重 点穴
耳尖 直肠:屏上切迹处
指 肘 肩关节
锁骨
将耳舟分六份: 相当于人体上肢
腕 肩
风溪
1、指 2、风溪 3、腕 4、肘 5、肩 6、锁骨
缘中。 皮质下、额:取皮质下、额以健脑,增强远记忆
2.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取穴:交感、丘脑、皮质下、心、肾、神门、枕 交感、丘脑、皮质下: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以交感、 丘脑、皮质下为主。
心、肾:心主宰一切精神意识思维。肾主水,水火 相济,人体精神活动、内脏功能得以调节,恢复常 态。
神门、枕:有镇静之功能。
降压点 内生殖器
交感
便秘点
七、耳屏
1、外耳 5、咽喉
2、外鼻 6、内鼻
3、屏尖
4、 肾上腺
7、饥点 8、渴点 9、心脏点
咽喉 内鼻
屏尖 肾上腺
外耳 屏尖
肾上腺
心脏点 渴点 外鼻
饥点
缘中
对屏尖
皮质下
枕
颞
针对损容
性疾病重
额
点穴(均是)
肾
胰胆
大肠 小肠 胃
肝
膀胱
肾
大肠 小肠 胃
肝
针对损容 性疾病重 点穴
二、耳穴治疗的票忌证 (一)严重心脏病不宜使用,更不宜采用强刺 激。如电针、放血等。
(二)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如高度贫血、血友 病,不宜针刺,可用耳穴贴压法。
(三)孕妇40天至3个月者不宜针刺,5个月后 需要治疗者,可轻刺激,不宜针刺子宫, 腹、卵巢、内分泌,有习惯性流产者禁用 耳穴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