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教版初中语文每周一诗
沪教初中新教材古诗文背诵篇目

沪教版初中新教材古诗文背诵篇目————————————————————————————————作者:————————————————————————————————日期:1、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头越过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5、答谢中书书陶景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沪教版初中初二语文上册《每周一诗》说课稿

沪教版初中初二语文上册《每周一诗》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每周一诗》是沪教版初中初二语文上册的教材之一,旨在通过每周一次的诗歌欣赏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感和表达能力。
本教材选取了一系列经典的古代和现代诗歌,内容涵盖了思乡、爱国、友情等多个主题,既有传统经典之美,也有现代青春之气。
通过学习这些诗歌,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语文水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每周一诗》,学生们将能够:•熟悉和理解选取的古代和现代诗歌作品;•掌握诗歌欣赏和分析的基本方法;•认识和理解诗歌中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诗歌创作的发展。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每周一诗》,学生们将能够:•培养语感,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对言语表达的敏感性,提升写作水平;•培养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鉴赏能力;•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思想品味。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每周一诗》,学生们将能够:•培养对诗歌和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对美的追求和感受能力;•增强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分析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个人理解和表达。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代和现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诗歌分析和解读。
四、教学内容安排1. 第一课时:《每周一诗》导入在第一课时中,我们将为学生介绍《每周一诗》这本教材的诗歌选取特点和学习方法。
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了解到诗歌对于人文素养和语文水平的重要作用。
2. 第二至第十六课时:各诗歌选本的详细讲解和分析在接下来的课时中,我们将针对教材中的每首诗歌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通过了解诗歌的背景、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我们也将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并提高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沪教版初中初一语文上册《每周一诗》说课稿

沪教版初中初一语文上册《每周一诗》说课稿一、教材背景《每周一诗》是沪教版初中语文上册的教材之一,用于初一学生的语文课程。
旨在通过每周一次的课堂诵读、鉴赏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每周一诗》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掌握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与意义;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诵读技巧,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分享与交流增进相互间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1.诗歌的意象与韵律;2.逐字逐句理解诗歌的意义;3.诗歌的表演与诵读技巧;4.与同学分享与交流。
四、教学内容与分析1. 探究诗歌的意义与艺术特点1.1 通过《每周一诗》中的经典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蕴、意象和韵律。
1.2 利用课堂鉴赏与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艺术的表现手法与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2.1 借助情感教育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诵读和朗诵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2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力量,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态度和情感认同。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3.1 鼓励学生多次朗诵,并根据课堂讨论,提出改进建议,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2 创设语境,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色和情感中感受诗歌,并进行适当的演绎。
4. 引导学生进行分享与交流4.1 定期组织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感悟和表演。
4.2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与交流,提高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诗歌的魅力(5分钟)在课堂上播放对于诗歌的解说视频,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丽,并引出今天要学习《每周一诗》的内容。
2. 鉴赏与解读诗歌(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逐字逐句解读课本上的一首诗歌,注重词语的解释与意义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3. 诗歌诵读与表演(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逐句进行诵读,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语调和表达方式。
沪教版初中初三语文上册《每周一诗》评课稿

沪教版初中初三语文上册《每周一诗》评课稿一、课程背景及教学目标1.1 课程背景《每周一诗》是沪教版初中初三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通过让学生每周学习一首优秀的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1.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感受诗歌表达情感的独特魅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2.1 教学内容《每周一诗》是一首优秀的诗歌,通过学习这首诗歌,让学生体验诗歌的美和情感的表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 诗歌的朗读和欣赏 - 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义解读 - 诗歌的形式和语言特点2.2 教学重点•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对诗歌形式和语言特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三、教学过程设计3.1 情境引入•通过唤起学生对诗歌的熟悉程度,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诗歌与其他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3.2 朗读和欣赏•学生轮流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声音的抑扬顿挫。
•引导学生认真欣赏诗歌,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3 情感表达和意义解读•提问学生:你在诗歌中感受到了哪些情感?•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解读诗歌的意义。
3.4 形式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结构和排版方式,分析诗歌的形式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使用的语言,探究语言特点对诗歌表达的影响。
3.5 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简要介绍诗歌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增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3.6 总结和拓展•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并与学生分享对诗歌的个人感悟。
•引导学生拓展思考,与其他诗歌进行比较、分享自己的创作和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每周一诗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每周一诗春寒(宋·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宿甘露寺僧舍(宋·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偶题(宋·朱熹)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春晚二首(其一)(北宋·王令)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浪淘沙(唐·刘禹锡)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至节即事(元·马臻)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
绣幕家家浑不卷,呼卢笑语自从容。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兰溪棹歌(唐·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鲁山山行(北宋·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 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望江南(唐·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mò)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梦江南(唐·皇甫松)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
人语驿边桥。
咏怀古迹(其三)(唐·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蝶恋花(宋·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沪版初中语文六年级下学期每周一诗《一、绝句(志南)》

作 者 简 介
• 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 平不详。宋人赵与《娱书堂诗话》卷上曾载 :‚僧志南能诗,朱文公尝跋其卷云:‘南 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笋气。如云: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予深 爱之。’‛ • 所谓‚蔬笋气‛,周裕楷先生在《中国 禅宗与诗歌》中认为含义有四点:一意境过 于清寒,二题材过于狭窄,三语言拘谨少变 化,四作诗好苦吟 。
翻 译
• 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 • 古木阴中系短篷, 系了小船, • 拄着藜杖,慢慢走过桥 • 杖藜扶我过桥东。 ,向东而去。 • 阳春三月,杏花开放, 绵绵细雨像(故意)要 • 沾衣欲湿杏花雨, 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 个不停。 • 吹面不寒杨柳风。 • 轻轻吹拂着面庞、带着 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 人陶醉。
• 这首绝美的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 杖春游的乐趣。
解 词
• • • • • • • 古木:古树,活了100年以上。 阴:树荫。 系:栓,系结。 短篷:带篷的小船。 杖藜:用藜做的拐杖。藜:植物名。 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 杨柳风:古人把应花期而来的风,称为花信 风。从小寒到谷雨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 花信,总称‚二十四花信风‛。其中清明节 尾期的花信是柳花,这时的风就叫柳花风, 或称杨柳风。
一意境过于清寒二题材过于狭窄三语言拘谨少变化四作诗好苦吟所谓蔬笋气周裕楷先生在中国禅宗与诗歌中认为含义有四点
沪版初中语文六年级下学期每周一诗
• 一、绝句(宋 志南)
绝 句 (南宋)志南
• 古木阴中系短篷, • 杖藜扶我过桥东。 • 沾衣欲湿杏花雨, • 吹面不寒杨柳风。
• ——选自《宋诗纪事》卷九三
【精品】上海语文八年级上每周一诗

上海语文八年级上每周一诗1.《春日五首》其一(北宋)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释及译文:1. 万丝:指春天的细雨2. 霁:雨过天晴3. 瓦:琉璃瓦4. 碧:碧玉5. 碧参差:指琉璃瓦浮光闪闪,犹如碧玉6. 芍药:草本之首,与牡丹形似7. 卧:攀枝蔓延译文:一声轻雷过后,顷刻落下了如丝般的春雨,雨过天晴后屋顶上的琉璃瓦如碧玉般浮光闪闪。
雨后的芍药如惆怅的女子含着点点泪珠,雨打后的蔷薇,也似乎绵软无力,其实枝条正悄悄攀枝蔓延着。
2.三衢(qú)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及译文: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衢江区,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黄莺。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年代】中唐【作者】韩愈【体裁】七言律诗【选自】《昌黎先生集》【封】这里指谏书。
一封:指韩愈《谏迎佛骨表》。
朝奏:早晨送呈谏书。
【九重天】皇帝的宫阙,这里代指皇帝。
【潮阳】今广东潮安。
一作“州”。
【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
八千,不是确数。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
肯:岂肯。
衰朽:衰弱多病。
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
上海初中语文每周一诗2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
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
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
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
也应无计避征徭。
(10)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11)题郑防画夹
黄庭坚
惠崇烟雨归雁,
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云,
故人言是丹青。
(12)听蜀僧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3)滕王阁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14)池州翠微亭
岳飞
经年尘土满征衣,
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1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源自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6)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初中·每周一诗六上1、《望驿台》白居易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2、《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村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5、《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6、《夜泉》袁中道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7、《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8、《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9、《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0、《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1、《牧童词》李涉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12、《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3、《劝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4、《赠外孙》王安石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
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
15、《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16、《水口行舟》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六下1、《绝句》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3、《题弟侄书堂》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4、《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5、《对酒》秋瑾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6、《狱中题壁》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7、《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8、《客中作》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9、《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0、《丰乐亭游春》欧阳修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1、《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纪昀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12、《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13、《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4、《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杨万里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
一登一陟(zhì)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
15、《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6、《泛吴松江》王禹偁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七上1、《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3、《杂诗(其二)》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4、《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6、《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7、《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8、《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9、《红梅》王十朋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10、《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2、《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皆惊。
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李商隐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13、《草书屏风》韩偓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14、《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5、《读山海经(选一)》陶渊明精卫衔(xían)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qī),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jù)可待。
16、《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著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七下1、《春寒》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2、《宿甘露寺僧舍》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3、《偶题(其一)》朱熹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4、《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5、《春晚二首(选一)》王令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6、《浪淘沙(其八)》刘禹锡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寒沙始到金。
7、《至节即事》马臻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
绣幕家家浑不卷,呼卢笑语自从容。
8、《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9、《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0、《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1、《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12、《梦江南》皇甫松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13、《咏怀古迹》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4、《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5、《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6、《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八上1、《春日五首(其一)》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2、《三衢道中》曾幾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4、《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郑燮乌纱掷去不为官,囊秦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5、《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6、《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7、《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8、《畲田词五首(其四)》王禹偁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
9、《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10、《和淮上遇便风》苏舜钦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
应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沧溟始自由!11、《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2、《观书有感》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3、《听弹琴》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4、《听张立本女吟》高适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15、《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6、《雪梅》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八下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3、《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4、《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5、《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6、《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7、《沉醉东风·渔夫》白朴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8、《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